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地位的大大提高是否会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大大提高是否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什么?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 & & 正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研究
核心提示: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也是保障共同富裕的途径,更是避免经济危机的方法。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贫富两极分化也会随之愈演愈烈,而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与贫富两极分化的程度可以分别通过公有制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量化,经约翰森(Johansen)协整检验,二者间的系数为-0.148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要在宏观层面坚持发展和壮大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在微观层面通过国有企业在“量”和“质”上做大做强公有制经济。
注释: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JJD790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13&ZD022)的阶段性成果,并获得吉林大学&985工程&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的资助。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在经历了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开始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诸如经济增长率下行压力巨大和贫富差距拉大等关乎市场主体与全体人民生存与生活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
纵向上看,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表现在:从1991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只有1998年和1999年这两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稍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超过8%(1998年是7.8%,1999年是7.6%),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14.2%①。但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便逐渐开始回落,尤其是在此次危机逐渐探底的几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便没有再重新回到10%②,最近三年更是在7%徘徊(2012年是7.7%,2013年是7.7%,2014年是7.4%)③。
从横向上比较各国公有制经济规模与基尼系数,据爱尔兰政府官方政策顾问会(FORF&S)在2011年7月公布的关于欧洲各国政府拥有的股份或其他权益(在此可以看作公有制经济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挪威的公有制经济规模已经迫近70%④,基尼系数约为0.26⑤,中国1978年基尼系数为0.28⑥;芬兰、波兰、瑞典和捷克的公有制经济规模都在20%-30%之间⑦,基尼系数大致分布在0.2-0.3⑧之间;欧盟地区的平均公有制经济规模大于10%⑨,基尼系数普遍分布于0.2-0.4⑩之间;2008年,中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是30.13%(11),与欧洲国家瑞典最为接近,但瑞典的基尼系数约为0.25(12),中国的基尼系数却是0.491(13),大约是瑞典的2倍。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机理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的,在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当中,公有制是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基础,私有制是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基础。在原始社会中,公有制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所有制形式,但原始社会对公有制的选择不是为了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的主动性选择,而是由于劳动者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极度有限、劳动者劳动能力低下、劳动对象范围狭隘和劳动工具简陋等原因所导致的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财富极度匮乏而形成的被动性选择。从经济学角度讲,在原始社会的劳动者所采取的公有制形式中,这种客观存在的没有剥削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劳动者将其作为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得来的结果,而是因为生产力低下到不能使一个劳动者或者一个劳动群体成为不同于其他劳动者或者其他劳动群体的独立的物质利益主体。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而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曾试图采用过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但我国当时的现实情况是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劳动力结构多元化,这客观要求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来适应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程度的特殊要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并不适应并且会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正在成为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经济成分,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便说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由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导的生产活动中,贫富两极分化愈发严重、生产资料(巨额财富)愈发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的现象和资本家愿意提供给劳动者的低微报酬的天壤之别是明显的事实,但面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仍是必要的。马克思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14),商品生产的所有权愈发转化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过程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愈发分离的过程在客观上使得劳动力的利用率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的,所以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15)。不仅如此,非公有制经济还具有广泛性。非公有制经济的广泛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一是非公有制经济追求利用最少的生产要素调动最多的劳动力参与商品生产;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基本没有市场准入门槛,只有私人拥有生产要素多少的区别,所以凡是生产要素的私有者都能以匹配自身私有生产要素量的特定方式通过对私有生产要素的支配来生产商品并私人占有剩余价值。由此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在各个层面上都极易形成规模,比如劳动力规模、经济规模乃至政治规模等等,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得大规模私人劳动者有事可做、有利可图,从而造成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存在。
本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问题详情
论述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论述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试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是什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做好哪些方面?2我国的改革开放是(&&)。&&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3改革的目的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C.实现共同富裕&&D.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改革&&B.调整经济结构&&C.利用外资&&D.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大大提高是否会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为什么?
血刺█好好oH0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于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