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创新创新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世界期待”专家述评之一
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言简意赅,实事求是,充分体现创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既分析了我国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同时又为2016年经济发展绘制了蓝图。报告的核心是发展,而创新则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是指科技创新,同时也是指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经济”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把创新具体化,把新经济概括为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
过去一年我国依靠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的一年我国将继续依靠创新克服困难,取得更大成绩。概括起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科技领域实施重大创新战略,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其次,在制度上通过简政放权,加快财政税收金融货币政策改革,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第三,开展全国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以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第四,以社会保障创新,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可以这样说,政府的工作报告就是全面创新的宣言书。创新不仅包括宏观制度创新,同时也包括微观经营模式创新;不仅包括分享创新,同时也包括合作创新;不仅包括综合性创新,同时也包括具体项目创新;不仅包括政府财政货币政策创新,同时也包括国有企业创新。只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那么,中国6.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但是,中国并没有把经济增长希望放在吸引外资和国际市场领域,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立足于中国国内的实际,通过进一步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开辟广阔的空间。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改革,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增长。这种增长模式不会产生巨大的“外部性”,不会对国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也不会对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不能不得到中国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政府工作报告史无前例没有提出进出口增长指标,这说明中国更多依靠内需,通过扩大消费,通过加快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已经克服了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外部性,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主要依靠创新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创新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既要努力营造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也要确保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制度建设,让创新的发展理念变成具体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必须确保创新改革具有稳定性,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从创新改革中获得公平的机会和改革的成果。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
  本文语粹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程中,持续推动了各方面理念特别是发展理念的突破和进步。
  ●只要全党同志普遍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就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更加有效地应对、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新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就是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如果到2020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这五大发展理念的逐步酝酿和明确提出,得益于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根据我的学习理解和系统梳理,可以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思路通俗地、形象地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引领新常态,为民造新福”这四句话。
  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最大思想亮点,是贯穿《建议》全篇的一条思想红线,也是《建议》谋篇布局的鲜明逻辑线索。可以预期,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五大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我国发展全局、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我国发展新境界的根本思想保证。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应运而生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同实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相契合,同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新期待相呼应,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7年来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已接续奋斗了13年。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产物。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由全面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激发活力,必须由全面依法治国来提供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必须由全面从严治党来提供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保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对我国发展规律的认识。其中,创新发展揭示了如何激发新的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揭示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完全可以说,同十六大报告刚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相比,现在我们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律的认识,比那时深刻得多了、经验也丰富得多了。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过程中,持续推动了各方面理念特别是发展理念的突破和进步。比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大执政理念;十八大以后,我们党从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都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的体现,都有利于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鲜明体现了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引领性。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议》的说明,深刻阐明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首先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这三个新的特征;其次是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四个战略转变”;更重要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使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为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以变应变,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这就必须按照《建议》,从过去较多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转变为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从过去较多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转变为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从过去较多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推动发展,转变为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过去较多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转变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从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
  以上这些,就是《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历史背景,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把经济发展新常态变为经济发展新强态的必然选择。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体现了应对发展新矛盾新挑战的现实针对性。
  “十二五”时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建议》也明确提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五中全会作出的总体判断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十三五”时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因此,这个时期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
  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对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问题不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不妥为处理,特别是如果对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就有可能导致问题激化。所以,《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也是针对应对风险、化解挑战提出来的。只要全党同志普遍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就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更加有效地应对、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紧迫性。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新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就是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如果到2020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补齐短板,是根据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提出来的:一只木桶的装水容量,不是取决于木桶中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分析判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主要存在于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特别是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就是最突出的短板。《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动员全党在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时,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深。统一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及时补齐短板,有助于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整体效能。
  《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所谓“深刻变革”,既是指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的变革,也是指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指发展体制机制的变革。在创新发展中,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体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在协调发展中,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在绿色发展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在开放发展中,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在共享发展中,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都是涉及观念变革、制度变革、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变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所以,按照《建议》要求,“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时的。
[责任编辑:14:41:01 & &
何亚非 && 字号:
| && 来源:
今日中国杂志社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和“四降一升”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金融危机阴影依存,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动力耗尽,各国都在探索新的发展理念和增长模式,希冀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十三五规划”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希望中国经济能继续承担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重任,更希望中国运用中华文明的智慧,提出新的经济增长理念和路线图。前不久二十国集团(G20)在上海召开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谈论的焦点就是找到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今年9月,中国作为G20轮值主席将在杭州举办G20峰会,各国对此抱有很高期待。
中国为什么提出创新发展的理念?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结果为:年为9.8%;年11.2%;年9.7%;年 6.5%。这些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处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阶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和大思路,以有效破解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
这自然需要全新的发展理念,理念乃行动和实践之先导,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为此,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则是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引领。这些发展理念既是中国经济改革攻坚克难的“倒逼”,更是中国解决阻碍经济增长难题的“钥匙”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同时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思路的审时度势和思想贡献。
实事求是的讲,创新驱动乃形势所迫。中国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长达34年年均9.8%的高速增长,依靠的主要是劳动力和土地的低成本、技术后发优势的供给因素和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旺盛以及对外开放等带来的庞大需求因素。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越过10万亿美元关口,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8000美元,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新的大台阶。这对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无疑已是奇迹。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譬如,15-59岁劳动人口总量达到峰值,人口抚养比出现拐点,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为此,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调整和转变,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这就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提升供给侧的效率,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创新发展的含义
创新发展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如何落实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看,创新能力不强依然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所在。创新发展着眼于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其要害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这是衡量创新成效的综合性指标。
创新发展居中国经济发展新理念的首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主席说得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原有发展模式动力消耗殆尽的现实面前,经济增长新旧动力需要尽快有序转换,这取决于培育新要素和新产业、创造新模式、开辟新市场,归根结底取决于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创新举措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全新的时代。
中国经济新时代已经起步。即使2015年世界经济低迷,金融市场动荡,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在6.9%,而且就业充分。当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2万户。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万多家,同比增长23%,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去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25.6万件,比2012年增长78%。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方兴未艾,呈井喷态势。年,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超40%;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发展。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76978元/人,比2012年提高22.2%。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为创新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创新将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有质量、可持续发展,其中很重要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明确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经济坚决淘汰化解过剩产能,力促服务业和消费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服务业主导特征凸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5%,比第二产业高10%;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4%;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6.10%,比2012年提高3.53个百分点。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创新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新理念中起引领作用的思想,其本身又是系统性概念。它不仅指科技创新,同时也包含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等。因此,我们理解创新发展不能简单化,一叶障目,只把创新发展局限于科技的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经济”概念就是把创新发展具象化了,概括为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不仅涵盖宏观制度创新,也囊括微观经营模式创新。只要牵住创新的“牛鼻子”,中国GDP6.5%以上的增长目标就能够实现。
创新发展具有世界意义
创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不仅将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而且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新工业革命来临的新时代,中国创新发展与坚持对外开放如影随形,继续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中国不会也不可能把经济增长完全放在吸引外资和依赖国际市场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立足中国国内实际,通过进一步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拓展广阔空间。这本身就是希望以创新性改革带动创新性增长。这一创新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过多的“外部性”(Externality),不会严重冲击国际市场或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中国创新发展将克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外部性,注重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传统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遇到严重挑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倒逼”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创新、开放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去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4.6万亿元,继续居世界之首。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9%,保险、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年,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FDI)3634亿美元。对外投资提速,“走出去”步伐加快。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3111亿美元,年均增长15.2%,2015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万亿美元。
创新主体是企业,而且要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主体。中国创新发展已引起世界瞩目。国家科学基金报告综合评估中国创新各项指标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美国世界政治研究所报告称,“真正的中国威胁是创新,中国创新将改变游戏规则。”
世界经济当前有三大特点:一是经济进入周期性大调整、大动荡,各种风险相互叠加时期,这是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必须直面的外部环境;二是新工业革命以新技术相互融合和信息化突飞猛进为特征,正“颠覆性”的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三是全球化浪潮推动形成一批后发型新兴经济体。全球经济规模70万亿美元左右,按PPP算118万亿,新兴经济体已占半壁江山,2015年为57.6%,经济增长贡献率68%,其中中国差不多占一半。
随着西方推崇的“华盛顿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些微、衰败,各国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2008年金融危机更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出现根本性问题的历史拐点。在这样的世界里,各国目光聚焦中国并不令人惊奇。中国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发展新理念正在生根发芽,相信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双赢、多赢的良好前景必将成为现实,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简介:何亚非,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今日中国&重要声明
我社从未在地方上设立诸如记者站、工作站、联络站、事业部、文化公司之类的机构,特此声明。《今日中国》杂志社
|||||||||||“外国人看中国—创新中国”系列活动走进广东 聚焦创新发展
  新华社广州4月19日电(记者陆芸)开卡、转账、申请贷款,这一切都可以在一台类似ATM取款机的机器上通过视频实现。
  这是北京匈牙利-中国经济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经理高博19日下午在广东省“外国人看中国—创新中国”活动中看到的一幕。该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于4月19日至21日在广州市、东莞市举行。来自欧盟驻华代表团、西班牙、埃及、匈牙利、韩国、蒙古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1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二十余位驻华使节、负责人和外籍专家将实地参观考察广东省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情况。
  高博对广电运通国际有限公司研发的远程智能视频银行印象深刻。“我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这样的机器。”这位前匈牙利驻华大使馆副大使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系统,银行可以节省许多建设实体网点的成本。”
  在中国八年的时间里,高博见证了中国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在他看来,中国政府的创新战略非常明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也体现了其价值。
  “中国如今能够自主研发大飞机等高科技产品,你需要卖多少件衬衫和鞋才能赚回卖一架大飞机的钱?”高博说。
  “外国人看中国”系列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展示中国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各具代表性的地区,向世界传递中国真实的发展情况和最新发展理念,促进各国友好交流。该系列活动将成为各国驻华外交官、国际组织在华负责人、外籍专家等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一个“品牌窗口”。
  此次活动邀请的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外籍专家覆盖四大洲,涵盖传统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他们将与广东省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参观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广州黄埔区科技创新集聚区,广东华南工业设计研究院的机器人科研创新项目,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岭山镇等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区,并出席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
[责任编辑:外国人看中国:创新中国鼓舞发展中国家_凤凰资讯
外国人看中国:创新中国鼓舞发展中国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网广州4月25日电(贺林平)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外国人看中国 ——创新中国”活动日前结束了在广东的考察。在三天时间里,来自欧盟驻华代表团、西班牙、埃及、匈牙利、韩国、蒙古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1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20余位驻华大使、外交官、负责人和外籍专家实地考察了广州市、东莞市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情况。
原标题:外国人看中国:创新中国鼓舞发展中国家人民网广州4月25日电(贺林平)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外国人看中国 ——创新中国”活动日前结束了在广东的考察。在三天时间里,来自欧盟驻华代表团、西班牙、埃及、匈牙利、韩国、蒙古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1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20余位驻华大使、外交官、负责人和外籍专家实地考察了广州市、东莞市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情况。活动邀请的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外籍专家覆盖四大洲,涵盖传统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他们与广东省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了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参观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广州黄埔区科技创新集聚区、广东华南工业设计研究院的机器人科研创新项目、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岭山镇等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区等,并出席了刚刚在东莞闭幕的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实地走访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驻华大使钱德勒·辛格兴奋地说,中国的创新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还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为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以及中国人自身的勤奋工作,中国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克服困难,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中国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冰岛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副馆长拉格纳尔此行是第三次到广州,与之前脑海中的“大卖场”印象截然不同,“它已是个现代创新都市,互联网技术、软件工程、机械设备的发展让广州的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而东莞也有很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的研发机构在这里,实现了产学研紧密地结合。“东莞的这种模式非常好,非常有利于创新发展。”他说。据悉,在当前世界经济仍处疲弱复苏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发展动力转型,已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这次“外国人看中国—创新中国”考察活动正切合这一重大国际关切,旨在通过外国友人在华实地的所见所闻,向世界传递中国真实的发展情况和最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国际社会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中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情况。此次活动正是聚焦“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反映中国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从而向世界展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实践和成果。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也是国内最早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抓手的省份之一。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一直以外向型经济著称的广东已经为经济动力的转换做好了准备,提出了力争创新型经济规模要占全省GDP一半以上的发展目标。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拥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居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39%,2015年全省科研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689
播放数:439986
播放数:138677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理念对创新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