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普惠金融融开放平台和黑石有关系吗?

2015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发布|普惠金融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银行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月26日消息,2月26日,主题为“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中国普惠金融专题讨论会暨《2015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绿皮书)今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
  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教授贝多广指出,国家发布的普惠金融五年规划是普惠金融的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将战略落到实处,如何真正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特别是如何让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普惠金融的事业中发挥引导作用,是未来五年我国普惠金融能否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
  重庆市金融办地方金融监管处处长陈廷钊介绍了当地政府如何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据介绍,目前,在重庆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将近二十家,资本总额将近100亿,贷款金额将近300亿。他认为小贷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发挥同样的作用,但是没有享受同等的待遇,呼吁政府应该解决好普惠金融税收的问题,同时推进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此次发布的《2015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次提出好金融与好社会的理念,同时分别讨论金融资源配置与普惠金融发展、小微金融的信用风险控制、基于大数据征信的征信体系与小微金融发展三个专题。
  报告认为,中国存在严重的金融结构失衡。一边是金融资源过剩,一边是金融资源不足,中国金融供给与需求的金字塔完全倒置,形成严重的结构失衡,使最具有发展活力、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缺少金融服务。长此以往,金融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目前社会征信体系发展滞后:征信系统覆盖人群窄;法律建设滞后;政府主导的征信模式效率低下;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存在严重信息孤岛问题。大数据征信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中的主要问题,迅速改善我国社会征信业落后的局面,产生弯道超车的效果,但前提必须是尽快完善行业法律法规和监管。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
我的图书馆
《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
&课题执笔人/巴曙松、华中炜、宋绪超、夏碧莹、周冠南、张祎、岳圣元、杜渡&“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 system)这一概念缘起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2005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年”,并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目前中国金融业不断探索新常态下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结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更广泛地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一.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从金融的本质来看,中国普惠金融新路径的探索是运用各种新技术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的尝试。分解来看,一笔金融服务能否成立,依赖于其收益是否可以覆盖成本,其成本可以解构为运营成本(人力、资本、技术)和信用成本(违约损失)两方面的要素。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会有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供给缺乏的原因是因为提供服务的成本较高,收益较难覆盖成本。举例来说,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更高效的衡量了服务对象的信用,将原来的单位成本从图1中的蓝色直线推进到了橙色直线,从而将微小金融服务纳入到了合理边界之内。&&图1 小微金融服务的成本示意图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二.普惠金融的内涵和本质&对于普惠金融的定义,学界和业界众说纷纭。普惠金融的概念由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推广“国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让每一个人在有金融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的、有尊严的、方便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日公开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年)》中将普惠金融界定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并指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从金融的本质上看,普惠金融应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特点:1、公平地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1)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所谓的“公平地获得”,即能够为每个有能力、有需求的人提供创业发展的资金和服务,公平地衡量每个人的信用,给社会中广泛的个体公平发展的机会。因此,普惠金融的对象不是狭隘的低收入人群,而是所有人群。&图2 金融服务的不平衡分布&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2)产品和服务的全面性与多样性&“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即不仅仅包括信贷业务,还应包括客户其他方面的金融需求。举例来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小微企业主们对金融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出现了保险、租赁、理财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普惠金融给小微客户提供的服务也应是综合性的,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居民生活的提升。2、金融服务的可持续&(1)金融服务的需求可持续&根据Morgan Stanly的调查统计,在美国,Marketplace Lender(MPL)市场,作为对传统银行业的有效补充,市场规模达到1.9万亿,但过去几年市场渗透率不足2%,其中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目前仍为传统的银行、信用卡公司所占据。但到2020年,MPL年放贷量预计可以达到1500亿规模,渗透率增长到10%左右。金融需求旺盛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2)商业经营的盈利可持续&正如前文所谈到的,从金融的本质来看,普惠金融也属于金融的范畴,而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扶贫计划或扶贫贷款。基于此,普惠金融的发展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创新风险控制的手段和方法,降低整体成本水平,实现商业经营的持续性盈利,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愿意加入到普惠金融行业中来。同时,这也有助于融资新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3、提供创新性的产品与服务&(1)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普惠金融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全面提升现有的产品和服务;2)打破行业壁垒,创新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将原有的单一信贷服务改变为综合性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实现双赢。另一方面,打破行业壁垒,将原本看起来不相关的行业串联起来,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如火如荼的互联网购物催生了许多商业模式的新尝试,电商购物与信用卡式的分期付款相结合,如京东白条、天猫分期购等,物品运输、退货保险与互联网购物的结合,如运费险等。&(2)机构和组织的创新性&传统金融服务主要依靠铺设网点,普惠金融的模式创新也需要新的机构组织模式。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信贷工厂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同质性的小微贷款的成本。因此,金融机构的组织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各司其职,提高效率。例如设立专门的新技术部门来开发信用核查系统,业务员主要负责客户的开拓和信息资料的收集。&4、互联网 的新助力“互联网精神”被诠释为“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在互联网 的风口下,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科技被运用到金融领域中,互联网 的新助力,主要从三个方面重构传统金融,为普惠金融新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新助力。一是提升信息透明度与信用管理,构建公平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的基石;二是降低交易成本,管理信用风险,实现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创新产品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挖掘潜在的供需双方。&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普惠金融在新常态下的新探索至少包括以下四点内涵:1)公平地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2)金融服务的可持续;3)提供创新性的产品与服务;4)互联网 的新助力。普惠金融机构结合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衡量信用、控制风险,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更广泛地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普惠金融的发展&1、普惠金融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普惠金融制度建设方面主要狠抓以下三点:一、以扶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为核心,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二、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持,积极推进互联网 建设,构建全面的金融基础设施;三、降低民营准入门槛,扩展金融服务范围;四、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2、普惠金融的实践发展(1)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的主要特点:1)金融基础设施的全面推进。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征信市场日趋多元化。2)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政府转移支付为切入点,便利农民在金融机构开户、办卡、实现惠农补贴直接入户。扩大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拓展农村支付服务半径。3)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等,构建便农零售支付体系。4)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支付服务方式,发展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2)参与主体的深化和多样化。普惠金融服务的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力度加大,农信社、村镇银行等物理网点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第二,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深化和转型,部分商业银行通过社区银行、直销银行等模式,或通过搭建电商平台、推广移动金融等手段,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受众群体;第三,由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的门槛不断降低,民营银行、小贷、典当、融资租赁、担保、创业投资、P2P、众筹等机构纷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补充了普惠金融服务群体。&(3)产品及服务的创新,金融服务范围的扩大。传统金融机构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等技术,在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方面不断创新。互联网企业利用其平台、渠道优势及大数据技术支持,在金融综合服务方面不断推创新服务。&(4)直接融资渠道的发展,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的丰富。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定价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难点。新三板的交易机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源源不断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让投资者了解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同时通过公开转让和交易实现对中小企业的估值和定价。四.中国普惠金融探索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1、普惠金融探索过程中的内生问题。目前我国民间主体参与普惠金融,资质参差不齐,业务边界突破监管;同时信息披露不规范,业务风险不断积聚;参与主体的运营成本难以控制,业务模式有待优化;经济下行阶段不良涌现,业务开展尚未经历完整周期。&2、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外部困境。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处于发展初期,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健全。道德风险居高不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这些都是制约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五.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年)》中将“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服务可得性及金融服务满意度”作为我国普惠金融未来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机构体系完善、产品服务创新以及消费者保护等发展方向加以规划。具体来看:一是完善政策监管体系,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发展普惠金融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着手,政府要放宽准入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加强对普惠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从防控风险的角度,监督和指导普惠金融市场发展。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等各类新型融资渠道与机构,加快接入征信系统,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二是优化普惠金融信用环境,逐步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尽快建立全国统一、完整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全面共享。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制定违约惩戒机制和守信激励措施,督促信用主体自觉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商业价值导向。三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解决普惠金融高成本难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产品要素标准化,实现批量化和专业化运作,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普惠金融运营成本。借助互联网金融打破时间、空间局限的优势,摆脱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孤岛模式,实现各普惠金融机构数据的互联互通,建成可共享的大数据库,降低行业的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机构科技运用水平。四是积极探索经济下行周期中,适用于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模型及手段,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和产品服务,探索具有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完)&(文章摘自由宜信公司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发布的《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白皮书)&本篇编辑:熊宗均&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
馆藏&4490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警惕基础设施建设成普惠金融“拦路虎”
  国务院日前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17日在年度微金融50人论坛年会上表示,中国的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正迎来“黄金时代”,但相关各方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多方协调,创新监管方式。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互联网金融具有低成本、可共享、效率高等优点,基于互联网来推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杜晓山认为,发挥直接金融融资、保险及互联网金融对发展小微金融服务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金融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展包括支付、结算、信息平台、网贷以及其他类型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的金融活动,农信社也在积极尝试互联网渠道,目前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超过51%,争取2017年突破90%。“这说明,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普惠金融、农村金融非常快。”
  齐商银行以“数据化”为动力,布局互联网金融,取得积极成果。据该行行长赵晓东介绍,由齐商银行打造的“齐乐融融E平台”是国内首个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针对小微企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则通过与核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传统线下供应链模式移到线上操作,利用互联网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为企业量身提供融资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齐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7.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6.4%,较年初增长44.7亿元,增幅为18.4%,高出全部贷款增速3.44个百分点;小微贷款户数7,627户,较年初增加1,050户;小微贷款获贷率达到99.26%。
  相关基建设施待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也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基于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众筹金融研究院院长杨东直言,“互联网金融改变金融首先是改变基础设施,包括支付宝、移动支付、大数据、征信、电子证据等,这些都是新金融当中必要的新的基础设施。”
  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公司市场发展部总监张大威也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他说,不管形式如何,降低成本、管理风险才是互联网金融、微型金融机构等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发展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最终要的前提是需要在技术、大数据、供应链等方面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否则,和传统的民间金融和地下金融有什么区别呢?
  “基于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小微金融,也需要警惕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创业学院院长洪大用提醒,一旦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大的风险,波及面非常大,社会影响也会非常广,法治建设因此尤为重要。“微金融”时代,对互联网金融、众筹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范,规避风险,让所有参与众筹的投资者获得切实的财产性收入。
[责任编辑:中国普惠金融专题研究报告2016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普惠金融专题研究报告2016
北京易观智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易观...|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5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论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普惠金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