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超市和天猫超市与京东超市哪个好 京东超市和天猫超市与京东超市优劣最全对比

【原创】天猫和京东谁是线上超市第一?猫狗大战优劣势最全对比!
&&作者:毛荣辉/陈银萍
&&出处:艾媒网
&&阅读:12147次
摘要近日,京东和天猫爆发了一轮口水战,引发公众关注,折射出了京东和天猫之间明里暗里针尖对麦芒的竞争态势。线上百货市场,围观这场猫与狗之间的战争,谁将摘得最后的桂冠?
&  近日,京东和天猫爆发了一轮口水战,曝光了京东和天猫之间明里暗里针尖对麦芒的竞争态势。线上百货市场,围观这场猫与狗之间的战争,谁将摘得最后的桂冠?艾媒君详细为您分析对垒双方的商业模式优劣势!
  天猫与京东的口水战之来龙去脉
  天猫和京东的口水战源于天猫超市新上任的总经理江畔在本月初于公开场合提出&天猫超市已经成长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进口商品最多、增速最快、用户最多的线上超市&的论调。京东超市的一位员工首先坐不住了,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公开驳斥,指出&京东超市才是国内最大的线上超市&。
   & & & & & & & & & & & & & & & & & & & & 天猫超市总经理江畔
  随后这场&谁才是国内最大的线上超市&的口水战就打响了,两者争论不休,天猫超市说自己需要三年,而京东超市则说自己只需要两年。
  口水战进一步升级,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做客央视财经栏目《对话》中评价了京东物流的竞争对手菜鸟网络,称其吸走快递公司利润,菜鸟网络立即回应称刘强东不懂得什么是分享,并挖苦京东的亏损境况。
  &明明物流是可以赚钱的行业,却被塑造成&亏损才是常态&,以此搪塞投资人。&菜鸟发言人说,&资本市场是很公平的,这样的企业一年市值蒸发掉一半也就不奇怪了。&
  京东和天猫近期颇有针锋相对的意味,前不久京东收购了1号店并与沃尔玛合作。一方面,天猫的江畔评价京东与沃尔玛合作一事称&相爱容易相处难,祝愿它们能够走好。&另一方面则在联合苏宁后在7月14日,天猫超市又宣布&双20亿&计划的启动,未来半年将用20亿元补贴消费者,20亿元升级物流、供应链和商品结构。
  双方暗自较劲,猫狗大战又将掀起,只不过此次猫狗大战把范围集中在线上超市的新&蓝海&。
  民众在看热闹之余也纷纷发问,天猫和京东谁是线上超市的第一?然而线上超市老大之争好像就是京东和天猫的战场,苏宁、唯品会这些似乎并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也似乎基本不把线下超市计算在内,难道线下超市没有未来了吗?
  线下百货兴起关店潮 电商对线下零售的打击加剧
  受到互联网浪潮和电商巨头的冲击,线下零售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让我们把眼光聚焦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实际上在过去这一两年间美国的零售业一直不景气。据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各大百货公司的财务依然不见起色,Sears(希尔斯)、Macy&s(梅西百货)、Target(塔吉特)等巨头的同店销售额仍不同程度下滑,门店数量也在不断削减。
  那么在电子商务尤其发达的中国,线下零售又会怎样一番景象?熟悉零售业的人都清楚以成都为代表的华中地区零售市场对中国整个零售市场的重要性,而在百货业相当发达的成都地区,不少老牌百货商场纷纷关门歇业,兴起了关店热潮。除了自身业态单一、物业老旧等硬件因素,来自电子商务因素的冲击才是百货关门歇业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纯线下的零售商业模式或许已经不适合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在不少百货门店关门的同时,众多老牌百货店也在谋求线上发展,调整策略,选择&触电&、&触网&,以应对来自电商崛起的压力,比如不久前中国第一的连锁超市华润万家就联合美团进军线上市场,福建的永辉超市更是走了极端,直接被京东控股了。
  其实,我们可以从线上线下零售业的增长率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线零售对线下零售的冲击和挤压。大概几乎没有一家线下超市敢说它可以保持超过10%的年增长率,不是负增长就已经不错了,中国连锁超市排第一的华润去年的增长率也才不过5.2%,而天猫超市对外说连续三年都是300%,尽管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这已足够反映线下零售和线上零售此消彼长的趋势,至于谁长谁消,相信大家都有切身感悟。
  线上超市仍是尚待发掘的&蓝海& 这块巨型蛋糕还没被咬过几口
  今年4月,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中国移动电商市场年度报告》,其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4亿人。据统计,2015年有超半数的手机网民曾在移动端购物。移动电商成交额首超PC端,移动端将成为电子商务主要的交易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4亿人,同比增长23.8%,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将接近5亿。
  此外,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占整体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的比例不断上升。预计到2018年,移动端交易额在网络零售市场中交易占比将超过75%。
  尽管线上零售业的增速可观,然而在体量上线上销售远远不及线下,线下消费比例差不多在90%甚至更高,仍然远超线上。
  这个结论与我们上面的讨论并不矛盾,线上零售并不能替代线下的零售,但线下零售业会感受到来自线上零售的巨大压力,线上零售市场正在飞速扩大。而如果把范围缩小至超市行业,那么线上超市对线下超市的压力更甚,我们的确看到了现实中很多百货市场纷纷歇业。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线上超市绝对是一个远未开发的&蓝海&市场,因为当下的规模实际上还很小,还有许多可扩张的空间。
  当下,消费者逐渐失去对实体商店的购物兴趣,尤其是年轻人这个群体,他们去大卖场的频率越来越低,更喜欢在网上购物,坐等快递上门。更重要的是,他们其中一些人还教给父母如何操作或者直接为他们在网上购买米面粮油、奶制品、进口货,还有纸巾个护等日用品。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线上超市就像一个巨型蛋糕,谁都想要一口,天猫和京东自然不例外。
  而现在的问题是为何我们说线上超市之争是天猫和京东之间的两军对垒?
  竞争极度恶劣 天猫京东寡头对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B2C 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开放平台式与自营销售式,不含品牌电商),天猫排名第一,占57.4%份额;京东名列第二,占据23.4%份额;唯品会位于第三,占3.2%份额;位于4-10
名的电商依次为:苏宁易购(3.0%)、国美在线(1.6%)、1
号店((1.4%)、当当(1.3%)、亚马逊中国(1.2%)、聚美优品(0.8%)、易迅网(0.3%),那么也就是说剩下的几万家小型电商网站共同分享了6.7%左右的线上销售份额。
  这个比例看起来相当不合理,太过集中,阿里一家独大,京东排第二,但两者相距相当大。传统零售市场绝不会如此集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在线市场似乎也没有这么集中化。
  美国在线零售市场中亚马逊排第一,但其市场份额占比只比30%多一点,全美Top500最大的电商加起来,也就占80%多一些。因此中国的在线零售市场结构实际上相当畸形。
  此外,在美国市场,电商普遍赚钱,而在中国,几乎只有阿里和唯品会赚钱,其他的都还在亏损当中,中国500强亏损公司名单中,京东商城位居榜首,亏损额达到93.78亿元。中国在线零售市场大部分都在打价格战,实际盈利的不多。连在盈利的阿里平台上的卖家基本都是赔钱的,据专门做天猫店铺买卖的人员反映,天猫卖家有95%不赚钱。可见,中国电商市场实际上竞争极度恶劣,远不及他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地光鲜亮丽。
  线上商超实际上一开始就是寡头阶段&&京东、天猫超市、1号店,伴随着1号店被京东收购,整个商超天下已归天猫、京东,线上超市之争自然就是猫狗之间的你争我斗。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天猫和京东谁赢谁输?
  天猫和京东的营收情况和规模对比
  据京东集团201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京东交易总额(GMV)达到1293亿元人民币(约201亿美元),同比增长55%;2016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为8.649
亿元人民币(约1.341 亿美元),去年同期经营亏损为8.226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2016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平台GMV达到74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53.14亿元(约8.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
  从总体数据来看,从增速看,京东比淘宝天猫更快,一季度京东同比增长是55%,淘宝是18%,天猫是34%。新增活跃用户京东是74%,淘宝是22%。
  尽管京东的增速明显,其体量也难以同阿里相提并论,阿里的GMV几乎是京东的6倍。在电商还是靠&烧钱&刷存在感的现阶段,面对线上商超这一片&蓝海&,无论是天猫还是京东都还得拼命往里面砸钱,在这一点上,常年亏损的京东显然比不上财大气粗,背靠阿里的天猫,在业务扩张上会因资金不足而缩手缩脚。
  天猫的改良平台模式和京东的在线超市模式
  实际上,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天猫超市类似于B2B2C,而京东则是B2C。
  具体而言,天猫超市与天猫单品单店的传统模式不同,是一种改良过的平台模式,各品牌商的货会统一进入菜鸟分布在全国的专为猫超准备的11个中心仓库,消费者在线下单后,猫超工作人员会把购物车里的商品打包成一个包裹,统一发货,交给万象等落地配公司去配送。
  在这种模式下,天猫超市不存在库存压力,更像一种寄售制,直接与实体超市展开竞争。
  京东到家的模式同苏宁、1号店类似,是一种直采直销模式,京东的货物是从品牌商买过来的,然后通过自己的物流团队送达至消费者,与实体超市实现合作共赢,搭建起一个良好的集中平台。
  总结起来,两者的差异有三点最大的不同:一个是货物所有权,天猫超市仓库里的货物的所有权是供应商或者厂家的。京东的货物是京东从供应商或者厂家买过来的,货物的所有权是京东的;二是盈利模式,天猫赚的是仓储保管费,物流费等服务费,而京东赚的是差价;三是天猫超市的物流基本上是外包,而京东则是自建物流,可实现&半日达&,物流速度较快。
  至于哪种模式比较好,只能说各有优缺点,留待时间去验证。
  京东与天猫优劣势对比
  以下我们将从网上超市出发分几个维度分析京东和天猫存在的优劣势情况。
  首先在规模和资金方面,上面也有提及到,京东一直在亏损,连收购1号店都是处于战略性亏损的状态,而天猫超市背后的阿里集团资本雄厚,自去年7月以来,天猫超市就投入超10亿元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迅速成长起来。前不久,在7月14日的天猫&下午茶&上,天猫就宣布启动&双20亿计划&,再在消费者补贴和优化服务方面砸下重金,并预计到2018年天猫将达到千亿规模,成为中国线上线下最大商超。与天猫的大手笔相比,京东在资金和规模上明显不足,这注定京东很难大刀阔斧式地开展业务。
  在产品方面,我们都知道京东是靠3C起家,主打电子产品,而天猫商城则是以女装、鞋帽等服饰类产品为主。对于线上超市来说,两者实际上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基本上涵盖了粮油副食、母婴用品、食品饮料等日用百货,实现了全品类。比较不同的是,天猫可能显得&国际化&一点,其进口产品是比较叫座的产品;而京东则表现出有意在生鲜副食品类大展拳脚。
  至于物流这个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环节,从目前来看,京东更有优势一些。我们知道,京东在快递上投入巨资,京东对物流的投资,2009年到2013年分别是人民币
1.44亿元、4.77亿元、15.15亿元、30.61亿元、41亿元。京东拥有中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京东超市依托于京东自建物流,便可以把经营地域扩展到全国范围的2000多个市县,211限时达、次日达等配送服务广泛覆盖,可以实现5元起包邮。
  而与之相比,天猫超市的物流目前仍是第三方物流为主,阿里巴巴旗下大数据物流平台公司菜鸟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联合了顺丰、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本质上还是第三方物流,物流速度比起京东还是有些慢的。
  布局未来:京东全品类与物流战略天猫加强国际化
  线上超市的渗透率大概只有7%,未来的空间很大,所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争着啃下这块蛋糕,但线上超市归根结底还是零售业,而零售的本质核心有三点:产品、价格与服务。
  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首先你要保证消费者可以在你这里买到他需要的产品,这就涉及到全品类;其次,消费者选择在线上或线下消费,选择哪个平台消费,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物美价廉,价格要低,这里关键是供应链;最后,用户体验是电商平台留住顾客,增强粘性的关键,在这里物流是否便捷就至关重要。
  无论是京东还是天猫都已经意识这个问题,也在针对各自的优劣势进行加深或弥补。
  天猫日前启动的&双20亿计划&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应对来京东联合沃尔玛的&挑衅&,这是天猫的战略性转向。20亿元继续补贴消费者,另外20亿元则用于打造供应链、商品结构和服务升级,天猫在供应链和用户体验上投入了巨资。
  另外,天猫超市偏向于进口与国际化战略,进口商品是天猫超市深度运营的类目之一。天猫目前正在疯狂联合国际零售巨头,今年4月,麦德龙已与天猫超市达成深度合作,德国Inferno、西班牙DIA等也即将加入天猫超市的进口产品系列。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把天猫超市定位为继淘宝、天猫、聚划算之后第四个消费者平台,可以看出线上超市对阿里巴巴集团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京东则在继续发挥物流优势、全品类化以及深耕生鲜业务。在京东宣布6.18年度大促的发布会上,董事长刘强东就明确表示,京东未来有三大战略&&技术战略、品类战略和物流战略。
  京东一直在努力去3C化,发展全品类,包括食品、服饰、家居百货、图书等。日前京东与沃尔玛达成合作首先把主要销售副食的1号店收入囊中,增强了京东在食品品类的渠道资源,更重要的是,双方可能在接下来供应链方面有所深入合作;而去年京东曾斥资43亿元入股国内商超巨头永辉超市,则是对商超业务中生鲜业务的一次发力。生鲜、杂货可能是目前国内实物电商领域仅存的一片大蓝海,京东在这两个品类上也都做足了功夫。
  细说那些年阿里与京东不得不说的恩怨情仇
  2011年5月
  京东商城停止支持支付宝,开始布局自家的在线支付;
  2011年10月
  刘强东暗示一淘网擅自抓取京东的产品评价,称其为鸡鸣狗盗行为,双方展开对&流量入口&和&数据&的争夺之战;
  2012年6月
  6月18日京东店庆日,包括天猫、苏宁、国美在内多家电商网站纷纷展开低价促销,围剿京东。这场价格战,也被成为国内电商界&最惨烈&的一场价格战;
  2012年10月
  京东在&沙漠风暴&促销期间爆料称,天猫胁迫商家做出二选一的选择,导致后者退出活动;
  2012年11月
  京东商城开始向供应商推介旗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当时,阿里的小额贷款已经搞得风生水起;
  2013年3月
  京东发布吉祥物&狗&,在一年前的这一天,阿里旗下天猫商城刚刚发布&猫&形象为吉祥物;
  2014年10月
  京东就阿里将&双十一&注册成商标一事发表公开信,称阿里此举是在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的行为,&有违互联网开放原则&;
  2015年2月
  2014年年底,京东继阿里之后也拿到了处方药销售证,两家正式在处方药和移动医疗领域开掐;
  2015年11月
  京东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了阿里扰乱电商市场,阿里则立即回应暗讽京东借机炒作。
  2015年12月
  刘强东斥责阿里假货太多,暗讽阿里是故意放纵假货的存在,借助假货赚钱;
  2016年2月
  亚布力论坛上,刘强东和马云就传统企业转型电商隔空对话,针锋相对。刘强东说当下传统企业转型电商是陷阱,马云说不能单纯把电商做渠道,要更进一步。
  2016年6月
  6月18日京东电商大促,天猫的营销口号是&真心便宜,不然是狗&,而京东则是&拒绝假货,不玩猫腻&;
  2016年7月
  双方展开关于&谁是线上超市第一&的口水战,天猫说:&三年内将成为线上线下最大商超&,而京东则表示,&将在三年内结束商超之战,成为中国不仅仅是线上的,包括线下的(第一),要超过沃尔玛,超过家乐福,超过大润发,超过任何一个零售商,成为中国商超品类绝对的第一&
  结语:显然,线上商超业务已经成为电商平台必争之物,天猫和京东超市的模式不完全相同,也各有优劣势,目前双方也在激烈的互搏中,至于谁输谁赢,这很难讲,大概只有天知道了。【原创】天猫和京东谁是线上超市第一?猫狗大战优劣势最全对比!
近日,京东和天猫爆发了一轮口水战,曝光了京东和天猫之间明里暗里针尖对麦芒的竞争态势。线上百货市场,围观这场猫与狗之间的战争,谁将摘得最后的桂冠?艾媒君详细为您分析对垒双方的商业模式优劣势!
天猫与京东的口水战之来龙去脉
天猫和京东的口水战源于天猫超市新上任的总经理江畔在本月初于公开场合提出“天猫超市已经成长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进口商品最多、增速最快、用户最多的线上超市”的论调。京东超市的一位员工首先坐不住了,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公开驳斥,指出“京东超市才是国内最大的线上超市”。
天猫超市总经理江畔
随后这场“谁才是国内最大的线上超市”的口水战就打响了,两者争论不休,天猫超市说自己需要三年,而京东超市则说自己只需要两年。
口水战进一步升级,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做客央视财经栏目《对话》中评价了京东物流的竞争对手菜鸟网络,称其吸走快递公司利润,菜鸟网络立即回应称刘强东不懂得什么是分享,并挖苦京东的亏损境况。
“明明物流是可以赚钱的行业,却被塑造成‘亏损才是常态’,以此搪塞投资人。”菜鸟发言人说,“资本市场是很公平的,这样的企业一年市值蒸发掉一半也就不奇怪了。”
京东和天猫近期颇有针锋相对的意味,前不久京东收购了1号店并与沃尔玛合作。一方面,天猫的江畔评价京东与沃尔玛合作一事称“相爱容易相处难,祝愿它们能够走好。”另一方面则在联合苏宁后在7月14日,天猫超市又宣布“双20亿”计划的启动,未来半年将用20亿元补贴消费者,20亿元升级物流、供应链和商品结构。
双方暗自较劲,猫狗大战又将掀起,只不过此次猫狗大战把范围集中在线上超市的新“蓝海”。
民众在看热闹之余也纷纷发问,天猫和京东谁是线上超市的第一?然而线上超市老大之争好像就是京东和天猫的战场,苏宁、唯品会这些似乎并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也似乎基本不把线下超市计算在内,难道线下超市没有未来了吗?
线下百货兴起关店潮 电商对线下零售的打击加剧
受到互联网浪潮和电商巨头的冲击,线下零售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让我们把眼光聚焦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实际上在过去这一两年间美国的零售业一直不景气。据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各大百货公司的财务依然不见起色,Sears(希尔斯)、Macy’s(梅西百货)、Target(塔吉特)等巨头的同店销售额仍不同程度下滑,门店数量也在不断削减。
那么在电子商务尤其发达的中国,线下零售又会怎样一番景象?熟悉零售业的人都清楚以成都为代表的华中地区零售市场对中国整个零售市场的重要性,而在百货业相当发达的成都地区,不少老牌百货商场纷纷关门歇业,兴起了关店热潮。除了自身业态单一、物业老旧等硬件因素,来自电子商务因素的冲击才是百货关门歇业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纯线下的零售商业模式或许已经不适合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在不少百货门店关门的同时,众多老牌百货店也在谋求线上发展,调整策略,选择“触电”、“触网”,以应对来自电商崛起的压力,比如不久前中国第一的连锁超市华润万家就联合美团进军线上市场,福建的永辉超市更是走了极端,直接被京东控股了。
其实,我们可以从线上线下零售业的增长率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线零售对线下零售的冲击和挤压。大概几乎没有一家线下超市敢说它可以保持超过10%的年增长率,不是负增长就已经不错了,中国连锁超市拍第一的华润去年的增长率也才不过5.2%,而天猫超市对外说连续三年都是300%,尽管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这已足够反映线下零售和线上零售此消彼长的趋势,至于谁长谁消,相信大家都有切身感悟。
线上超市仍是尚待发掘的“蓝海” 这块巨型蛋糕还没被咬过几口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6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 3.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33.3%,其中,B2C交易额2.02万亿元。
尽管线上零售业的增速可观,然而在体量上线上销售远远不及线下线上,线下消费比例差不多在90%甚至更高,仍然远超线上。
这个结论与我们上面的讨论并不矛盾,线上零售并不能替代线下的零售,但线下零售业会感受到来自线上零售的巨大压力,线上零售市场正在飞速扩大。而如果把范围缩小至超市行业,那么线上超市对线下超市的压力更甚,我们的确看到了现实中很多百货市场纷纷歇业。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线上超市绝对是一个远未开发的“蓝海”市场,因为当下的规模实际上还很小,还有许多可扩张的空间。
当下,消费者逐渐失去对实体商店的购物兴趣,尤其是年轻人这个群体,他们去大卖场的频率越来越低,更喜欢在网上购物,坐等快递上门。更重要的是,他们其中一些人还教给父母如何操作或者直接为他们在网上购买米面粮油、奶制品、进口货,还有纸巾个护等日用品。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线上超市就像一个巨型蛋糕,谁都想要一口,天猫和京东自然不例外。
而现在的问题是为何我们说线上超市之争是天猫和京东之间的两军对垒?
竞争极度恶劣 天猫京东寡头对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B2C 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开放平台式与自营销售式,不含品牌电商),天猫排名第一,占57.4%份额;京东名列第二,占据23.4%份额;唯品会位于第三,占3.2%份额;位于4-10 名的电商依次为:苏宁易购(3.0%)、国美在线(1.6%)、1 号店((1.4%)、当当(1.3%)、亚马逊中国(1.2%)、聚美优品(0.8%)、易迅网(0.3%),那么也就是说剩下的几万家小型电商网站共同分享了6.7%左右的线上销售份额。
这个比例看起来相当不合理,太过集中,阿里一家独大,京东排第二,但相两者距相当大。传统零售市场绝不会如此集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在线市场似乎也没有这么集中化。
美国在线零售市场中亚马逊排第一,但其市场份额占比只比30%多一点,全美Top500最大的电商加起来,也就占80%多一些。因此中国的在线零售市场结构实际上相当畸形。
此外,在美国市场,电商普遍赚钱,而在中国,几乎只有阿里和唯品会赚钱,其他的都还在亏损当中,中国500强亏损公司名单中,京东商城位居榜首,亏损额达到93.78亿元。中国在线零售市场大部分都在打价格战,实际盈利的不多。连在盈利的阿里平台上的卖家基本都是赔钱的,据专门做天猫店铺买卖的人员反映,天猫卖家有95%不赚钱。可见,中国电商市场实际上竞争极度恶劣,远不及他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地光鲜亮丽。
线上商超实际上一开始就是寡头阶段——京东、天猫超市、1号店,伴随着1号店被京东收购,整个商超天下已归天猫、京东,线上超市之争自然就是猫狗之间的你争我斗。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天猫和京东谁赢谁输?
天猫和京东的营收情况和规模对比
据京东集团201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16年一季度京东交易总额(GMV)达到1293亿元人民币(约201亿美元),同比增长55%;2016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为8.649 亿元人民币(约1.341 亿美元),去年同期经营亏损为8.226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2016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平台GMV达到74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53.14亿元(约8.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
从总体数据来看,从增速看,京东比淘宝天猫更快,一季度京东同比增长是55%,淘宝是18%,天猫是34%。新增活跃用户京东是74%,淘宝是22%。
尽管京东的增速明显,其体量也难以同阿里相提并论,阿里的GMV几乎是京东的6倍。在电商还是靠“烧钱”刷存在感的现阶段,面对线上商超这一片“蓝海”,无论是天猫还是京东都还得拼命往里面砸钱,在这一点上,常年亏损的京东显然比不上财大气粗,背靠阿里的天猫,在业务扩张上会因资金不足而缩手缩脚。
天猫的改良平台模式和京东的在线超市模式
实际上,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天猫超市类似于B2B2C,而京东则是B2C。
具体而言,天猫超市与天猫单品单店的传统模式不同,是一种改良过的平台模式,各品牌商的货会统一进入菜鸟分布在全国的专为猫超准备的11个中心仓库,消费者在线下单后,猫超工作人员会把购物车里的商品打包成一个包裹,统一发货,交给万象等落地配公司去配送。
在这种模式下,天猫超市不存在库存压力,更像一种寄售制,直接与实体超市展开竞争。
京东到家的模式同苏宁、1号店类似,是一种直采直销模式,京东的货物是从品牌商买过来的,然后通过自己的物流团队送达至消费者,与实体超市实现合作共赢,搭建起一个良好的集中平台。
总结起来,两者的差异有三点最大的不同:一个是货物所有权,天猫超市仓库里的货物的所有权是供应商或者厂家的。京东的货物是京东从供应商或者厂家买过来的,货物的所有权是京东的;二是盈利模式,天猫赚的是仓储保管费,物流费等服务费,而京东赚的是差价;三是天猫超市的物流基本上是外包,而京东则是自建物流,可实现“半日达”,物流速度较快。
至于哪种模式比较好,只能说各有优缺点,留待时间去验证。
京东与天猫优劣势对比
以下我们将从网上超市出发分几个维度分析京东和天猫存在的优劣势情况。
首先在规模和资金方面,上面也有提及到,京东一直在亏损,连收购1号店都是处于战略性亏损的状态,而天猫超市背后的阿里集团资本雄厚,自去年7月以来,天猫超市救投入超10亿元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迅速成长起来。前不久,在7月14日的天猫“下午茶”上,天猫就宣布启动“双20亿计划”,再在消费者补贴和优化服务方面砸下重金,并预计到2018年天猫将达到千亿规模,成为中国线上线下最大商超。与天猫的大手笔相比,京东在资金和规模上明显不足,这注定京东很难大刀阔斧式地开展业务。
在产品方面,我们都知道京东是靠3C起家,主打电子产品,而天猫商城则是以女装、鞋帽等服饰类产品为主。对于线上超市来说,两者实际上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基本上涵盖了粮油副食、母婴用品、食品饮料等日用百货,实现了全品类。比较不同的是,天猫可能显得“国际化”一点,其进口产品是比较叫座的产品;而京东则表现出有意在生鲜副食品类大展拳脚。
至于物流这个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环节,从目前来看,京东更有优势一些。我们知道,京东在快递上投入巨资,京东对物流的投资,2009年到2013年分别是人民币 1.44亿元、4.77亿元、15.15亿元、30.61亿元、41亿元。京东拥有中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京东超市依托于京东自建物流,便可以把经营地域扩展到全国范围的2000多个市县,211限时达、次日达等配送服务广泛覆盖,可以实现5元起包邮。
而与之相比,天猫超市的物流目前仍是第三方物流为主,阿里巴巴旗下大数据物流平台公司菜鸟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联合了顺丰、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本质上还是第三方物流,物流速度比起京东还是有些慢的。
布局未来:京东全品类与物流战略天猫加强国际化
线上超市的渗透率大概只有7%,未来的空间很大,所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争着啃下这块蛋糕,但线上超市归根结底还是零售业,而零售的本质核心有三点:产品、价格与服务。
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首先你要保证消费者可以在你这里买到他需要的产品,这就涉及到全品类;其次,消费者选择在线上或线下消费,选择哪个平台消费,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物美价廉,价格要低,这里关键是供应链;最后,用户体验是电商平台留住顾客,增强粘性的关键,在这里物流是否便捷就至关重要。
无论是京东还是天猫都已经意识这个问题,也在针对各自的优劣势进行加深或弥补。
天猫日前启动的“双20亿计划”绝对不会只是为了应对来京东联合沃尔玛的“挑衅”,这是天猫的战略性转向。20亿元继续补贴消费者,另外20亿元则用于打造供应链、商品结构和服务升级,天猫在供应链和用户体验上投入了巨资。
另外,天猫超市偏向于进口与国际化战略,进口商品是天猫超市深度运营的类目之一。天猫目前正在疯狂联合国际零售巨头,今年4月,麦德龙已与天猫超市达成深度合作,德国Inferno、西班牙DIA等也即将加入天猫超市的进口产品系列。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把天猫超市定位为继淘宝、天猫、聚划算之后第四个消费者平台,可以看出线上超市对阿里巴巴集团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京东则在继续发挥物流优势、全品类化以及深耕生鲜业务。在京东宣布6.18年度大促的发布会上,董事长刘强东就明确表示,京东未来有三大战略——技术战略、品类战略和物流战略。
京东一直在努力去3C化,发展全品类,包括食品、服饰、家居百货、图书等。日前京东与沃尔玛达成合作首先把主要销售副食的1号店收入囊中,增强了京东在食品品类的渠道资源,更重要的是,双方可能在接下来供应链方面有所深入合作;而去年京东曾斥资43亿元入股国内商超巨头永辉超市,则是对商超业务中生鲜业务的一次发力。生鲜、杂货可能是目前国内实物电商领域仅存的一片大蓝海,京东在这两个品类上也都做足了功夫。
细说那些年阿里与京东不得不说的恩怨情仇:
京东商城停止支持支付宝,开始布局自家的在线支付;
2011年10月
刘强东暗示一淘网擅自抓取京东的产品评价,称其为鸡鸣狗盗行为,双方展开对“流量入口”和“数据”的争夺之战;
6月18日京东店庆日,包括天猫、苏宁、国美在内多家电商网站纷纷展开低价促销,围剿京东。这场价格战,也被成为国内电商界“最惨烈”的一场价格战;
2012年10月
京东在“沙漠风暴”促销期间爆料称,天猫胁迫商家做出二选一的选择,导致后者退出活动;
2012年11月
京东商城开始向供应商推介旗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当时,阿里的小额贷款已经搞得风生水起;
京东发布吉祥物“狗”,在一年前的这一天,阿里旗下天猫商城刚刚发布“猫”形象为吉祥物;
2014年10月
京东就阿里将“双十一”注册成商标一事发表公开信,称阿里此举是在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的行为,“有违互联网开放原则”;
2014年年底,京东继阿里之后也拿到了处方药销售证,两家正式在处方药和移动医疗领域开掐;
2015年11月
京东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了阿里扰乱电商市场,阿里则立即回应暗讽京东借机炒作。
2015年12月
刘强东斥责阿里假货太多,暗讽阿里是故意放纵假货的存在,借助假货赚钱;
亚布力论坛上,刘强东和马云就传统企业转型电商隔空对话,针锋相对。刘强东说当下传统企业转型电商是陷阱,马云说不能单纯把电商做渠道,要更进一步。
6月18日京东电商大促,天猫的营销口号是“真心便宜,不然是狗”,而京东则是“拒绝假货,不玩猫腻”;
双方展开关于“谁是线上超市第一”的口水战,天猫说:“三年内将成为线上线下最大商超”,而京东则表示,“将在三年内结束商超之战,成为中国不仅仅是线上的,包括线下的(第一),要超过沃尔玛,超过家乐福,超过大润发,超过任何一个零售商,成为中国商超品类绝对的第一”
结语:显然,线上商超业务已经成为电商平台必争之物,天猫和京东超市的模式不完全相同,也各有优劣势,目前双方也在激烈的互搏中,至于谁输谁赢,这很难讲,大概只有天知道了。
艾媒君重要分享!!!
1.【共创·飞粤——互联网主推新经济 | 2016第三届广东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25、26日于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5/6号馆举办,报名请戳/
2.【国内首部基于地方省份的“互联网+”综合性分析报告《2015广东省“互联网+”现状及发展大数据分析报告》新鲜出炉】该报告由艾媒咨询主笔,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广东省推动“互联网+”国家战略的一系列行动,进一步夯实了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发展地位。该报告经过广东省委宣传部长慎海雄三次研读批示并给予高度评价,并由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局长徐愈,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黄斌亲自做序。请查看公众号的“艾媒商城”进行购买!
3、【微信订阅号:创投先锋(ID:chuangtouxianfeng)】
凝聚互联网创业的新锐思想,关注创业者命运的客观报道。
4、艾媒网依托于艾媒咨询蓬勃发展,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科技创投类网站,并将是与虎嗅、钛媒体、雷锋网等垂直类媒体齐名的科技创投类网站。
新版艾媒网入口:
纯干货都在这里!!
艾媒咨询简介iiMedia Research Group(艾媒咨询集团)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与分析机构,中国第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在线教育、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以及互联网金融、AR、VR等产业研究的权威机构。核心业务包括:数据挖掘与整合营销、投融资顾问、移动数据监测、企业转型顾问以及会议展览营销服务等几大类型。
微信订阅号: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
覆盖100万用户群体,专注移动互联网行业干货,为您速递最新的热点行业深度分析、投资方向。
艾媒君期待您的投稿:
投稿邮箱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超市比天猫超市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