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机器人在未来发展如何发展

“中国制造2025”时代如何抓住机器人发展红利?_网易科技
“中国制造2025”时代如何抓住机器人发展红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陈根(公众号:陈述根本)伴随着世界各国纷纷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中国也于上个月正式明确了近几年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8-10家配套产业集群。而如何切实有效地发力于机器人制造业,为“中国制造2015”加码,并借此拉近与世界制造强国的距离,也就成为了当下国家与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机器人发展的“红利”有哪些?2015年,可谓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好的时机,也是中国机器人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国家政策红利不断涌入、“中国制造2025”要求下的工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释放,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对机器人市场的关注与投入,同时再加上人口红利不断减弱,这一系列的机会,共同成就了机器人事业发展的一个大“馅饼”。首先,从国家政策红利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政府频频表露其在发展机器人方面的决心。尤其在上个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将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摆放到了整个中国制造强国梦的路线图中。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及国家部委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机器人产业化应用;工信部也不断表示:机器人自动化将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以工信部之前出台《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例,该《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具体的发展目标为: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国家的号召下,全国各大主要城市也纷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机器人“大跃进”运动,机器人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以广东为例,率先于今年3月出台了《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表示将借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助推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3年内累计推出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国家和地方政策对机器人发展的导向与支持,为相关生产企业和致力于相关技术研发的个人创业者开辟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和投入,自从“中国制造2025”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始,A股市场上的机器人概念股就被推上了“风口”。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两市就有31只机器人概念股走出了翻倍行情。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让现有制造生产模式从人力转向机器化将成为企业的必然出路和选择。近几年,虽然我们制造业的平均工资跟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工资增长速度却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其中,城镇单位制造业平均工资年均上涨14%,私营单位制造业工资也出现类似的涨幅。全国最低工资标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也已经上涨了80%多。而且,在工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劳动力生产率却反而出现了回落的迹象。若以美元计价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速作比较,中国和主要贸易国家之间的差别已经非常明显。本币计价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再加上人民币显著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速远高于其他经济体——自2007年中国经常帐顺差占GDP比重达到10%的峰值以来其累计涨幅已超过60%。这也让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开始青睐于机器人。在这里,我们就使用机器人的成本,来算一笔简单的经济账。以长三角的为例,一个工人按年成本5万核算。两个工人三班倒,就是6个人工,一年工资成本约30万;再加上社保等,以三年投资回报期计算,也要100多万元。而这样的成本投入,完全可以买机器人了。同样,也已经有那么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尝到了机器人的甜头。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杭州康奋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奋威”)销售了80台自动串焊机,每台售价在160万元左右。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串焊机可以取代10个12小时一班的工人,一天可以节省20人。如果以每人月薪3000元计算,一年下来节省的人工成本近200万元。采购这台机器设备的投入,一年时间就能回本。这告诉我们,在不久的将业,企业将“被迫”加大在机器人方面的投资,以此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纵观国内外,机器人制造的发展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蓝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便哪里都可以安全“下海”,尤其是对于“新手上路”来说,认清方向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里,我们先来看看,目前世界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在美洲地区,对于工业机器人主要的需求集中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比例高达61%;其次则是包括机械的金属制造业、电子电气工业、橡胶及塑料工业等。而在亚洲地区,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比例高达33%;其次是电子电气工业占31%;再则有橡胶及塑料工业、包括熬过和家用器械的金属制造业。从以上比例图可以看出,不论美洲还是亚洲,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非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莫属。而中国作为世界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领域,在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方面,更有着世界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市场空间。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和生产市场,中国的汽车行业也毋庸置疑地成为机器人使用最多的产业,占到全球运行机器人总量的40%左右。同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还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化工等工业领域。尤其从去年开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如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等众多行业;以及一些新兴的中低端市场,比如工程机械,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市场等,都有着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生产环节和空间。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约占全球销售量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国内企业销售16945台,比上年实际增长76.6%;外资企业在华销售约4万台,较上年增长47%。外资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制造等领域;国产机器人则加快拓展应用市场,已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67个行业中,在不少细分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机器人密度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25台,跟韩国的347台、日本的339台都无法比拟,甚至还不足国际平均水平58台的一半。跟国家要求在2020年达到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台以上的目标相距甚远。但是,与其说机器人密度低是我们的劣势,倒不如说它给我们接下来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这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机器人的开发与制造;同时,基于成本与高效,也有更多的企业选择采用机器人来动作生产。企业如何抓住机器人发展的红利1、认清方向,有的放矢首先,不是每个领域都能用机器人代替人力。虽然人没有机器人的高精度,但有适应力;所以在有些领域,如果由机器人来操作,反而就会显得非常复杂,要加非常多的传感器;而且只有信息量足够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数字化,但是在很多应用领域,是不能数据建模的。其次,也不是每个需要机器人的行业,其市场容量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进入机器人产业的企业或者创业者来说,找大行业、专市场,也就是借鉴手机产品线的理念进行机器人产业的布局,可以说是当前最为理想的方式。在当前阶段,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力还是在汽车产业方面。但这一情况,在接下里的几年时间里将发生改变,特别是一般制造业尤其是电子行业将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据预测,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一般制造业1400亿元,汽车行业600亿元。未来5年,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将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将明显超越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占比将达到70%。2、练内功,提技术中国在传统的高科技产业中,因为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不言而喻。为了不重蹈历史覆辙,国内相关企业只有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才能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在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同时,更好地抢占国际市场。就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来看,其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为减速机,约占35%;伺服电机约占25%,控制器约占15%,机器人本体在总成本中占比不到25%。所以,若不掌握核心技术,本体机器人企业可掌控的利润空间就非常有限了。一旦我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的采购价如果远高于国际品牌工业机器人,那么,传递到终端的价格竞争力就会非常弱;如果退而求其次,降低产品质量要求而选择性能难以保证的自主品牌零部件,无疑将成为市场发展中潜在的高风险隐患。3、输通产业链,打通任督二脉
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想得到快速稳健的发展,其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就不能狭隘地在各自空间闭门造车,也不能单凭一已之力将所有的事情干完干好。只有产业链各环节的上下连动,让资源能源流通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和效用。比如国产机器人产业链的厂家,那就潜心做核心技术;集成商们,好好深究市场应用需求;相关研究院校,则可以静下心来搞科研,并思考着如何把科技成果变成现实。只有这样,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才有可能真正爆发,而深耕的企业和涉足的创业者才能有机会收获到机器人制造业发展的成果。注: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网易科技立场。《易语中的》为网易科技旗下重点打造的专栏作者平台,欢迎投稿!投稿通道:tougao@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新闻源 财富源
上海五大措施推进机器人发展和应用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上海11月6日电 记者沈则瑾报道:上海市经济和委员会副主任吴磊在今天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论坛上表示,上海将采取推动机器人产业开放发展、搭建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探索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等5大举措,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
  上海在发展和应用机器人上拥有独特的基础和优势,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形成加快发展和应用机器人的战略思路,将坚持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本体和核心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自主开发和外部引进“四个并举”,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把上海建成我国机器人产业高度集聚的研发中心、高端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
  吴磊说,上海将5大措施并举,推进机器人发展和应用:
  ——推动机器人产业开放发展,重点培育以顾村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的宝山基地和以康桥、金桥为核心的浦东基地;
  ——搭建机器人产业服务平台,发挥上海机器人行业协会、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产业链对接,促进机器人功能部件企业和本体企业对接,促进机器人本体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和用户企业对接,促进机器人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对接;
  ——创新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探索开展机器人融资租赁业务,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支持企业使用机器人。鼓励发展机器人再制造业务,建立机器人再制造过程中评估、交易平台,形成拆解、维修、再应用的产业链,推进二手机器人市场建设;
  ——探索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同时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基金,重点投资与机器人相关的产业项目;
  ——加大装备首台(套)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首台(套)突破、示范应用、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同时引导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现有政策向机器人产业集聚,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的土地、人才等要素需求。
机器人(300024)
高清图集赏析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的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