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了以下哪一个财税政策的培根随笔主要内容涉及

欢迎交换,要求百度权重≥1,快照正常年西安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解读,西安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项目说明
发表时间: 14:06:13 文章来源:
《年西安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解读,西安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项目说明》是有独特网()为你整理收集,如有错误请及时反馈:
  本文《年西安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解读,西安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项目说明》为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发挥小型微利企业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明确优惠政策的规定。以下由独特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政策内容。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内容提要: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比例更是高达97.3%。其广泛分布在城乡,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我国中小企业覆盖面广,占企业总量比重大,在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政策。但由于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着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等问题,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今年来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相继出台的税收政策进行梳理、分析,从税收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  1、工信部标准  2011年出台的《关于印发中小型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号),对小企业重新规定了划型标准。此次划型根据从业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新的划分标准。新的界定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在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基础上,专门划分出微型企业。不同的微型企业按行业制定了具体的划分标准,其中:工业企业、微型企业为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其它行业,大多是1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  2、现行税收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  二、&现行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税收政策  据有关统计,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7%,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O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想让经济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占企业绝大多数值的小微企业的发展。从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在财税、金融等方面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密集出台,最新政策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据财政部推测仅此一项政策将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预计年减税近300亿元。  目前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涉及的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以及免收税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六大类。  1、增值税  (1)调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从日起,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从原来工业小规模纳税人使用6%的征收率,商业小规模纳税人使用4%的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  (2)调高增值税起征点。从日起,调高增值税起征点:销售货物的起征点由月销售额2000元―5000元调整为月销售额5000元---20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由月销售额1500元―3000元调整为月销售额5000元---20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由每次(日)销售额150---200元调整为每次(日)销售额300---500元。  (3)&暂免征收增值税  自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型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  2、营业税  (1)调高营业税起征点。从日起,调高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起征点由月营业额元调整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由每次(日)营业额100元调整为每次(日)销售额300---500元。  (2)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2年底。  (3)自日至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4)暂免征收营业税。自日起,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型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  3、企业所得税  (1)降低税率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年度,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再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自日至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可扣除。自日起至日止,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收入50%比例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  (4)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的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政策,继续执行至日。  (5)自日至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  4、个人所得税  自日起,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42000元/年(3500元/月)。  5、&印花税  自日起至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6、免收税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收费  自日到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等几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当前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使用效应分析  从上述看,我国制定了一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但促进小微企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税收政策较少。这些税收政策从执行效应来看,对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积极地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1、&形式单一、涉及税种少  我国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就税种而言,局限于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方面,其它税种涉及较少;就手段而言,仅局限于降低税率、调高起征点、部分减免等,形式单一;就对象而言,仅局限于正常运营阶段,忽视对小微企业创业、投资阶段的税收扶持;就形式而言,力度不够,而且适用范围相对狭窄,许多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享受不到。  2、政策存在局限  (1)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未能广泛惠及小微企业。虽然政策规定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由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个人、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而那些不能达到起征点的小微企业却仍然不能适用该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新的税负不公。  (2)重复征税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税收体系分别确定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主要涉及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环节,营业税主要涉及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两税平行征收,互不交叉。企业分类新标准规定了16大行业,而其中10大行业涉及的主要税种为营业税。这些行业又是小微企业聚集的行业。但是,我国现行的营业税是重复征税的,在增值税转型带来的纳税人税负下降的情况下,营业税的纳税人税负却没有减轻,这就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业,这一矛盾显得特别突出。  (3)增值税纳税人划分标准与企业划分标准不一致。尽管企业的划分标准有大幅的调整,但仍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划分标准不一致。税法规定的标准(工业50万、商业80万)和工信部规定的标准(工业300万、其他100万)相差甚远。国家设低了一般纳税人标准出发点是为了抵扣进项税,减轻企业负担,但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对许多小微企业而言,很多交易无法取得抵扣凭证,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更加重了税收负担。  (4)小微企业难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六项条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同时符合这些标准的小微企业微乎其微,例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按照目前的就业实际情况来看,小微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吸引力肯定不如大中型企业,据相关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本身专业技术人员大约只有15%左右,远远达不到30%的要求,另外,这一优惠税率只是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而非针对高新技术项目实施,不利于小微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利于转型升级。  (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适用范围窄、门槛高。《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号)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必须是从事规定的两个“领域”项目的研发活动以及八个项目的研发费用。这比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范围更窄,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都是较难达到的高标准;小微企业即使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项目,但其对应的研发费用支出一般都达不到加计扣除范围。  (6)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窄。现行税收法规对小微企业的认定与工信部对小微企业的认定是不尽相同的。按规定只有符合税法规定“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才是可以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  其次是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严格,真正符合条件的为数不多。按照财税【2009】69号和国税发【2008】30号文件规定,企业“在不具备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条件前,暂不适用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由于部分企业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往往被税务机关实行核定征收,这就意味着这些实行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自动失去了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此外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条件过于苛刻,备案手续繁琐,致使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困难,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的企业少之又少。  3、鼓励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存在局限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成为困扰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有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主要有: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优惠政策。从上述税收优惠政策来看,鼓励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仅限于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及提供信用担保的企业,但对于其他融资方式并未涉及。  4、鼓励小微企业投资的税收政策存在局限  国税发【2009】87号《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符合条件的,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两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年度结转抵扣。但在实际应用中,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在创业初期很难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因此要同时满足“中小”和“高新”标准的企业很少,创业投资企业难以获得真正的税收优惠。  四、长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  当前国家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覆盖面不够广泛,因此小微企业普遍反映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感受不深。建议相关部门能够统筹考虑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现状、转型发展难度,以及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各类情况,制定力度更大、惠及面更广、更切合小微企业实际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的准入标准,让更多小微企业得到实惠;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如扩大行业范围,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域试行普惠制;扩大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范围,避免优惠政策可望而不可及。  2、进一步加快“营改增”的步伐。  我国从1994年试行对货物和劳务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制度,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这种税制结构下,增值税纳税人外购劳务所负担的营业税,营业税纳税人外购货物所负担的增值税,均不能抵扣。重复征税问题未能完全消除,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1+7”个行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据财政部预计可整体减少税收负担1200亿元。从试点情况来看,小微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税负明显下降,因此建议进一步扩大“营改增”的范围,加快改革步伐,彻底解决交叉征税、重复征税的问题。
[04-27] [04-27] [04-27] [04-25] [04-25] [04-25] [04-25] [04-25] [04-25] [04-24] [04-24] [04-24]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精品硕博论文〗_甜梦文库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精品硕博论文〗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姓名:赵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财政学 指导教师:鲍灵光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中文摘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推动技术进步的生力军。虽然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 体来说我国现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只是一种狭义概念上的财税政策,而非多维的、内容全面的广义概念上的财税政策体系。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突破习惯思 维模式,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把现行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作为一个政策系统来加以研究,探寻建立一个新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 税政策体系,以促使财税政策在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本文分析阐述了国内外中小企业的界定与标准,并提出中小企业存在的理 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其次,本文在借鉴国外丰富的财税政策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现行的 中小企业财税政策进行了评价。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是对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内涵与外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作用路径进行了阐释;二是 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得对策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对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构成体系的缺陷及中小企业税收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 最后,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特别是针对目前金融危机困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出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确立了财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原则与政策方向,对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进行了构想。 关键字: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作者:赵奕指导老师:鲍灵光 Theresearchonfinance and tax 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small and medium scale enterprisesAbstractThe researchonfinance and tax 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development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 scale enterprises AbstractBoth in highly developed market economy country,or the emerging industrializedcountries,SMEs have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thenational economy,they are the important channel for increasing employment and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force.Although foraseries of financial and tax preferential policiesourSMEdevelopment have played positive rol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ountry,but in general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and taxation support for policy is onlyonaSME developmentnarrowconcept of thefiscaland taxation policy,rather thanonmulti―dimensional and generalized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policyThethe system.aimof this article lies in makingabreakthroughinaonthe stereotypic policy―makingidea,discussing setting up finance policy systembroad sense,whichCangeer the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It takes thepolicy ofcurrent fiscal and taxationaSMEdevelopmentas asystemto be studiedandexplores policynew sound policysyste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of fiscaltoand taxationtofor promoting theadevelopment of SMEs.The article triesboosting themake an analysismake it playlarger role indevelopment&the small and medium analyzesenterprises.First of all,this paper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standarddefinition ofSME.On the basis,it proposes governmentdevelopment of SMEs.Secondly,this paper draws experienceon a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wealth of financial and taxation of foreign policy financialandpractices.Thecurrentandtaxation 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todevelopment of SME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the evaluation.Mainly from three levelscarry OUtan in―depthanalysis:First,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fiscalandtaxationpolic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and the policy pathof financial support to promotethe development of SMEs are interpreted;Second,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thell The researchonfinance andtax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chinese small and medium scale enterprisesAbstract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SMESin order to make policy more time?sensitiveand targeted;Third,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e fiscaland taxationpolicies for thedevelopment of SMEs and tak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taxincentivestoSMEs. andtoFinally,in the above―mentioned theoretical analysisexplore the basis ofpractice,the paper focusesthe development ofonimproving the system of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forwith regard to the plight of the currentSMEs.Especiallyfinancialcrisis.The way ou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has been carried outpreliminary study,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y direction of the financialandtax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Es.It conceives the system of fiscalandtaxation 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Es.Key word:small and fiscalmediumscale enterprisesdevelopmentand taxationpolicyWrittenby:Zhao YiSupervised by:Bao Lingguang111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盘塞.日期:垫咀生Z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一章导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之所以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会发挥如此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在于中小企业成为了扩大 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了国企下岗工人、农民工、 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再次,中小企业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中小企业有着比大企业更低的运作成本、更灵活的经 营机制、更强劲的创新能力、更高的分工协作专业化水平,使得其在现在市场经济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一些大企业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对于处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 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意义。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 的重要性现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共识,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把它提高到一个战略层面上来对待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专门出 台了一系列辅助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产业指导、预算资助、担保协助等,逐渐形成一套完整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①同样在中国,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中小企业也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8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讲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明显,在整个国民经济 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不断与国 际市场接轨,我国的中小企业又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应该清楚地看到,在遇到机遇的同时,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技术水平差、产品层次低、管理水平落后等内在发展劣势以及融资贷款、进出口权、财税政策等外在政策上的变 相歧视现已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走出这个困境,除了中小企业 需加强自身建设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国家的扶持,有赖于政策地制定和法制地。李晟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创新研究.中国期刊网,2005(3), 。http://industry.ccidnet.com/art/12129/20080306/】382425-1.htm]1硕士论文,第2-3页.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一章导论完善。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是“十一五”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目标,是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促进中小企业快速 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把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放到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特 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制造业和外向型企 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已习惯于代工,习惯于外向型经济,缺少自主创新的产品、品牌,缺乏服务国内市场的营销队伍和渠道。一些依赖国外订单生存的中小企业减停产,甚至倒闭。面对经济危机,这些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中小企业的发展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和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财税政策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决定它是促进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利 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的说来, 我国现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只是一种狭义概念上的财税政策,即只偏重于具体财税 政策的制定,相关的政策内容也比较零散,说得更确切些,应该只有部分内容涉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的制定也主要集中于税收政策上,财政政策的措施基本没有;税收政策的内容基本固定在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范围,其他涉及的税种几乎没有;也只注 重税额税率式的直接减免,而多样化的间接减免几乎没有;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只偏重 于政策的制定。因此积极顺应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结合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改革现行的财税制度,实现制度的创新,消除各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因素,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财政税收环境,来不断提高财政税收的政策效应,是一个非常现实和迫切的问题。第二节国内外研究概况一、国内研究概况目前我国学者对中小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的财税政策的介绍,集中于具体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一章导论的税收政策研究,注重于狭义的具体政策的制订,缺乏政策的系统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如何在宏观政策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在财税制度建设层面上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环境,这对于促进我国中小 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1999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强调,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能否保持 稳定增长态势的关键所在是发展中小企业,必须从国家决策的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 业。他认为,发展中小企业的问题不单单是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问题,更重 要的是它在保持经济活力、提高效益、促进创造发明、提高竞争力等方面都能有所作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买方市场的格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等经济格局大调整,都需要中小企业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政府和社会组织必须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弱点,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① 夏杰长、孙耀河(1999)针对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警示大家要用好置换出来的国有资本,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税收政策的取向仍应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过渡期内对转制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和税收激励,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困难的改革艰难期。@由陈乃醒主编的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课题组(2002)主编的《中国中小企 业发展与预测:政策导向与中小企业发展2002~2003》中通过财政扶持篇,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中国台湾省运用财政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得出的比较启示,通过对我国实行的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初步梳理,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具有以下特 点和缺陷:一是财税政策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政策对象的差别化;三是财税手段的单 调性;四是某些财税政政策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为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财政扶持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程红丹、李敏(2004),本文着重结合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 验,讨论如何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扶持体系。文章很有见地提出了为鼓。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国家决策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领导决策信息,1999(17)。夏杰长,孙耀河.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财经论丛,1999(4) 国陈乃醒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政策导向与中小企业发展2002~2003.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一章导论励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投资,建议我国迅速建立与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相 匹配的财税扶持体系,促进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作者认为,刺激这些新兴支柱产业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非常必要,可建立以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贷款、税收 减免、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政府采购、亏损抵补等手段为主的财税扶持体系。① 由财政部朱志刚副部长担任编委会顾问的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所著的 《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2005),就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本 书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公共财政体制下中小企业财政政策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全面介绍我国现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法规及具体政策措施的管理和运行程序;总结中小企业成功实践有关财政政 策的案例,指导和帮助企业学习借鉴相关经验,探索适合企业实际的发展道路;同时 介绍了一些外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情况,使我国企业对国外的相关政策及发展方向获得比较性的认识,明确全球中小企业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努力方向。@ 浙江省财政厅课题组(2007)建议,为促进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要从整体上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重点支持 中小企业面临风险最大、受制约最严重、市场失灵表现最突出的三个方面,即创业与技术创新、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国际市场开拓。要利用公共财政加强并完善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风险或创业投资的发展,适当发挥战略先行的引导功能,以 基金的形式参与或发起以民间资本为导的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等。④ 二、国外研究概况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起步较早,尽管它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各不相同,但面对更 大范围的国际竞争对本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小企 业参与世界竞争给予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通过分析各国发展中小企业经验当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以期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能提供一些有意义回程红丹,李敏.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体系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o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由财政部企业司、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商务部规划财务司、科技部创新基金管 理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等单位组成 圆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固浙江省财政厅课题组.财政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浙江经济,2007(1)@谭云霞.切实重视和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理论探索,2003(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一章导论的借鉴。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地区都采取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其根本原因 是由于:一是受古典经济理论的影响,古典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符合人性的,既能保证公平又能保证效率,而垄断会偏离公平,损失效率。因此发达国家一般都重视反垄断,主张公平竞争,将反垄断作为公共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对企业的 兼并案例格外关注,曾多次将大的垄断公司进行拆分。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既可以修正市场缺陷,保证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又可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二是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就业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发展中 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发展中小企业成了政府减轻就业压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工具。 首先在对中小企业的存在原因和竞争优势方面,国外学者的大量著作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存在有其合理性和竞争优势,符合规模经济的原则。奥斯汀.罗宾逊(Austin Robinson)在《竞争的产业结构》一书中用最佳规模经济理论解释了中小企业存在的原因。罗宾逊分析指出: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其规模经济优势将被管理费用的增加所抵消,企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达到单位平均成本最低点的最佳企业规模未必最大,中小企业只要规模适度,就有较强竞争力,就能生存与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罗纳德.科斯(RHCause)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运用交易费用的概念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他指出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反而 会增加总成本,即产生规模不经济。因此,有效率的企业规模不一定很大,中小企业同样可以达到最佳规模。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最早用进化论思想解释中小企业存在 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就像自然界许多生物都有生命周期一样,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有其“产生一发展一衰亡’’的生命周期,大企业衰退后被中小企业取代是自然法则, 垄断不会无限蔓延下去,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 1933年美国的张伯伦(EH ChanBerlin)和英国的琼一罗宾逊夫人(JRobinson)分别在《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中对传统经济学的完全市场假设提出 质疑,认为现实中的市场既非完全竞争也非完全垄断,而是二者的混合,即“不完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一章导论竞争市场”。正是这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才使得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张伯 伦特别强调“产品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作用。罗宾逊夫人则强调了“市 场不完全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意义。 巴恩(Bain)最早提出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达成共谋,会给新进入企业造成障碍。 但规模大的企业会导致自满情绪,且这种自满倾向与进入者的规模相关联。小企业势 单力薄,市场份额小,不易引起大企业的重视,因此在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进入优势。其次,在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研究方面,学者们关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 技术创新优势上的比较。Acsetal(1990)将美国34个创新最多的行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创新进行了比较。结果是:在一些新兴行业如计算机行业,中小企业显示出更 大的优势。他们的研究还有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发现中小企业可以在自身投入较少的情况下,主要借助大学、大公司的R&D投入所产生的知识和创新成果的扩散,来进行创新活动。∞第三节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以规范为主,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遵循由一般理论的抽象 分析到现实问题的具体分析的研究思路,运用财政学、税收学和比较经济学,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地提出和深入探讨了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具体采用文献搜集法,统计计 量法和调查访谈法等。第四节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但总的说来我国现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只是一种狭义概念上的财税政策,而非多维的内容全面的广义概念上的财税政策体系,在具体的实施上只偏 重于相关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制定也基本集中在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基本没有,而且 相关政策体系也很零散,难以发挥政策合力。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要突破这一习惯。张静.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中国期刊网,2007(4),硕士论文,第一章,第5页6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一章导论上的政策制定思路,从广义财税政策的角度出发,通过现状的分析,国外经验的借鉴, 探寻建立一个新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另外, 作者还通过统计计量软件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税收激励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 对实践指导更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情 况下,财税政策应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使得对策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探讨的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个财税政策体系的构建问题,所以在相关政策的具体制定和政策的相互衔接上面,由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在具体的政策制定方面会考虑不全,衔接之处有所欠妥在所难免。由于个人理论积累和时间的制约,本论文在理论把握、结论阐述等方面都还欠缺一定理论深度,研究主题的不少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理论依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理论依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一节阐述中小企业的标准与界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扶持定位并未为与中小企业标准很好契合,对中小 企业进行界定,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提供政策扶持的理论依据,非常有助于政府恰如 其分地为扶助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进行定位,是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一、外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对比美国、日本和欧盟中小企业历史与最新界定标准,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 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经历从定性到定量,从繁琐到简化的逐步发展过程,并且根据自 身的国情特点和经济发展模式,又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现在分析如下: (一)定性标准 采用定性标准的国家多数是欧美国家对中小企业关注的早期阶段,如美国在 195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中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是:一间独立拥有和经营,并且 在它所经营的商业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与此同时公司销售额和雇员数目也可应 用于中小企业的定义中。而英国的波尔顿委员会在1971年公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小 企业很难用一种纯粹的量性指标来衡量和划分,建议英国政府使用定性方法来定义中 小企业的标准,其核心有三:较小市场份额、独立所有并经营、业主直接管理。 (二)定量标准 目前,大多数欧美和亚洲国家衡量中小企业的规模多采用量性标准,其中又是以 雇员人数、企业资本或企业资产、营业额为主的单一或复合标准结合使用。 1.雇员人数这里的雇员人数一般是指企业内全职雇员人数,它是各国对中小企业最为通用的 一种标准,但各国对雇员的定义不同,实际上并没有通用的统一标准。比如美国中小 企业管理局规定雇员人数包含了组织内部雇佣的所有人员总数,而且国外分部或代表 处的人数也计算在内;英国和日本则专指企业内全职工作者。2.企业资本或企业资产对于各国财政部门来说,用企业资产或资本额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比较简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理论依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单。它是以实物或价值形态的资产或资本数量作为划分依据,能反映出企业在整体经 济容量上的规模大小。3.企业营业额或营业收人各国的税收部门对用企业年营业额或营业收入来划分企业规模具有一种独特的 偏好,而这种偏好大多是源于相对其部门而言比较容易统计和管理,同时营业额或营 业收人也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经营水平和现在的发展规模。如在北美企业分类系统中,对于零售业、金融业等都一致采取年营业收人基本不超过600万美元为中小企业的基 准。 4.其它计量标准 除了以上的三个主要计量标准,根据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一些其它的非主流的计量标准也被一些国家采用。比如说以某种生产要素的拥有数量,如发电厂 的发电总量,或者当地资产的比例以及大企业持有的股权比例作为中小企业分类标准。①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建国初期曾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1962年,改为按职工人数进行划分。1978年国家计委把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改为企业的年综合生产能力。1988年,国家经贸委根据产量和固定资产原值, 对工业企业的类型进行划分,企业规模为四类六档,当时中小企业一般指中型二档和 小型企业。1999年,我国对企业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新的标准不再按行业分类,而是统一按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多少归类。2003年2月19日,为贯彻 实施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经贸委、 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见表1),新 的界定标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分行业制定标准。对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制定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这样就考虑了不同 行业的具体情况,较为合理。第二、采用职工人数和销售额复合指标。对工业、建筑’业还采用资产额指标,并且符合任一个条件的企业便可视为中小企业,这样增加了中 小企业分布于各个行业,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相应的,中小企。黄科.国外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12)9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理论依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业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①表1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2003年) 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 工业 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 建筑业 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 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 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 满足职工人数i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 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 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 餐饮业 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 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零售业批发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资料来源: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年3月)整理得出因此,在确定中小企业的内涵时,一定要结合本国、本省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把中小企业放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和环境中来界定。 同时在制定相关财政政策时要与中小企业标准良好地契合,以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 务。第二节政府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政府财政是公共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实 现稀缺性资源在公与私之间合理配置,增加社会福利。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 个部门,在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竞争中,。邹安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中国期刊网,2005(12),硕士论文,第一部分,第】.2页10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理论依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作为一个“天然”的弱势群体,却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需要政府予以一定的扶持。一、中小企业社会经济贡献论实践证明,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作 为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是经济领域极有活力的部门。它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 术构成较低、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它对促进经济增 长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即就业的主要场所、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扩大出口 的生力军、推动竞争的重要角色、造就企业家的摇篮等)。在号称“大企业王国”的 美国,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在以实现规模经济著称的英国,i00名雇员以下的中小企业几乎涉足所有行业,其产值占英国GDP的42%;我国的企业结构在数量上从来就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占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可见,大、中、小型企业的并存,是现代市场经济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形式。 总之,中小企业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成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高新技术产业中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 险能力弱,特别在经济转型时期,其受到的市场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性政策环境都很 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为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避免更大的经济社会动荡,政府有必要对中小企业采取适当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更需要政府的法律、政策等公共产品制度的扶持。① 二、政府干预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其配置领域和作用各有不同。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其资源配置功能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具 有所固有的缺陷,即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 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为政府介入或干预中小企业发展,进而实施对宏观经 济的有效调控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 (一)由竞争可能形成的垄断,会导致分散的中小企业处于竞争的不公平或劣势 地位,需要政府的保护和扶持。①蔡根女、鲁德银.中小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第1―2页.11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理论依据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与 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自由竞争中,由于其规模小、比较分散、 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面对大企业,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不平等和劣势地位,很难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自己。因此,为了维护市场公平和效率,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 建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调发展的社会机制,有效地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二)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和市场竞争的不平等,需要政府提供有效的引导服务和市场监管。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拥有不同的信息,进而形成的竞争的不平等和市场 无效率。由于规模小,形式多样,中小企业通常不能建立正规的财务管理体系,信息披露意识较差,获取信息渠道较窄。同时,在现在社会中,中小企业逃债、赖债等失信现象较多,整体信用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资金供给人会因风险太大而被迫放弃, 致使中小企业失去宝贵的融资机会。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因 此,客观上需要政府提供有效的引导服务。(三)市场竞争的外部性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受阻,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与效率内在化,比如在融资市场上,在融资供给量既定的条件下,大企业所占份额多了,中小企业的份额就相对减少,其发展就会受到损害。 这种相对于中小企业在资金配置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必然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从而可能造成失业率较高,经济波动等问题。因此,从整个宏观层面来说,政府 以注资的方式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绐予一定的扶持,有助于解决资金配置过程中的市场失灵问题,使中小企业获得良性发展。∞国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第18-20页.1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三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经验与借鉴第三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经验与借鉴第一节 国外财政政策的内容和经验借鉴一、国外财政政策内容(一)财政补贴支持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是各国常用的一种直接支持手段,即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 财政拨款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就业补贴、研发补贴和出口补贴等几种。 首先,从就业补贴来看,主要是按中小企业提高就业机会的多少,给予财政补贴。对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给予补贴,促使其吸收更多的失业者,以缓解就业压力。各国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比较好的促进就业的措施。从就业补贴的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补贴给吸收就业人员的企业,用于安排就业的各种费用(如上岗培训、学徒津贴等)。法国政府曾规定,中小企业每年扩大招工一名,可从政府得到4000 法郎的津贴,每增聘一名科技人员,发给15万法郎的资助。二是补贴给自创企业的失业者,为其提供一笔启动资金。如英国政府为帮助失业者自谋职业,规定对自主开 业的失业者,每周补贴40英镑。其次,从研发补贴来看,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资助形式主要是设立 政府专项基金,通过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 专项补贴。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要求每年研发经费在1亿美元以上的,联 邦政府机构要按一定比例拨出专款用于资助小企业的创新研究,研究开发经费在2000万~1亿美元之间的,每年要为中小企业确定科研项目和目标。法国对中小企业从事科研与开发给予其经费总额的25%的资助,科研与开发所需聘请的专家的工资由政府支付。∞再次是出口补贴,很多国家为鼓励出口,对中小企业制定了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 政策。近年来,由于直接的出口补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各国政府支持出口的方 式逐步变得复杂而隐蔽。为了鼓励出口,发达国家政府纷纷采用了间接的“非补贴” 手段,以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如免费或低价组织中小企业到国外参加各种展览,组。易国庆.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13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三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经验与借鉴织中小企业代表到国外作实地考察,通过驻外使馆的经济参赞为中小企业联系外商等。 (二)投融资计划。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以财政特别支出构成的“政府资金”和以政府信用筹措的“民 间资金”为主要资本,进行投资及提供贷款贴息或政府优惠贷款活动,以及提供信用担保。贷款贴息是指对自由贷款高出市场平均利率部分的利息给予补贴或对长期低息 贷款贴息,是一种政府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补贴措施。它能够以较少的财政资金带动大量的社会资金参与对中小企业的援助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贴息贷款的具体做法为:一是对中小企业的自由贷款给予高出市场平均利率部分的利息补贴,以使中小企业能够按市场平均利率获得贷款,提高中小企业在自由信贷市场中的借贷能 力;二是对中小企业的长期低息贷款提供贴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最难取得的长期信贷资金。德、法等发达国家是采用贴息贷款方式较多的国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补贴办法。政府优惠贷款主要是指政府用财政资金通过私人金融中介机构,或建立专门的政 府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一定量的优惠贷款援助的方式,主要是提供低息贷款。这 类长期低息贷款利率一般比市场利率低2"--,3个百分点。如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 英国的“3I”公司,美国的小企业投资公司等。∞(三)政府采购支持政策。美国政府作为美国最大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它把包括军火在内的所有物品采 购分配给中小企业一定比例。美国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内专门设置了一个中小企业采购代办处,负责协调联邦小企业管理局向中小企业采购商品和服务。当中小企业受到自身条件限制不能作为主要的商品采购对象时,这时,政府就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与其 他企业共同与政府签定采购合同。@在英国,为支持中小企业获取政府采购,英国政 府为中小企业编制了《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手册》,对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 指导,该手册包括如何获得信息、如何取得资格、如何参加投标、如何支付等内容。圆。刘阳.国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对南京的借鉴.南京社会科学,2004(5) o李广舜.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援助和税收优惠.海外隙望,2003(4) @白钦先、薛作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金融出版社,2001(9)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三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经验与借鉴(四)其他财政扶持手段。 以上几种财政扶持手段以外,各国政府还制定了一些旨在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如减少对中小企业的收费项目,创业指导与培训等等。比如,德国各地都有政府部门开办的为当地中小企业培训徒工、对中小企业职工 进行知识更新或改行培训的职业教育中心,经费由政府拨款补贴,中小企业只为自己 职工出部分培训费。 为了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收费负担,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改革办事程序,降低 中小企业运行成本。为了减轻中小企业日常文书负担,里根政府先后颁布了《灵活调 节法》和《减少日常文书工作法》。此外,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主对每次纳税需要填写 的大量的恼人的表单和资料甚为不满,1999年国会参议院中小企业委员会通知美国国税局,要求将有关纳税表单发布在美国国税局网站,明确填写要求与时间,供中小 企业主网上申报。④二、国外财政政策的经验总结(一)财政扶持手段要和整个中小企业政策相一致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诸多政策中,财政政策只是其中一种,它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总是与别的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社会服务政策、组织保证政策等相互协调配 合起来使用,效果才能更好。另外,财政政策要和整个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方向相一致, 服从中小企业总政策,而不是相反。 (二)财政扶持手段的多样性各国并不是采用单一的财政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扶持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大体来说,各国都注重采取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税收优惠、利用社会中介机构、政府采购等财政手段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所不同的是,每个国家和地区侧重点不一样,享受优惠政策的对象企业不一样。这是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所决定的。(三)财政扶持不包办一切,更多的是引导作用。从上面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例子可以看出,财政政策更多的是扮演一种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包办一切。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对中小企业直接贷款越来越少,而更多是。刘阳.国外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对南京的借鉴.南京社会科学,2004(5)15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三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经验与借鉴担保贷款,这样可以资助更多的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国财政普遍对中小企业的 贷款实行贴息,而不是无偿的全额资金援助,体现了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而德国、 日本、意大利都比较重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财政政策的意图。(四)立足于本国实际,注重财政政策的效果各国和地区中小企业财政政策无不立足于本国和本地区实际情况,与整个国家战 略相结合、相一致。美国强调自由竞争,它就把小企业作为垄断力量的对立面来扶持, 开始只是针对小企业的弱点来加以扶持,具有“救穷”的特点。后来逐渐演变成“扶 强”,扶持具有创新活力的小企业发展,来达到促进竞争、增强经济活力的目的;日本的中小企业财政政策更多的作为产业组织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出来的。这是因为日本产业所具有的多层次分工结构的特性,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具有联动性,中小企业政策必须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德国针对本国资源有限的实际和注重产业工人培训的特点,其财政政策就具有比较注重对工人培训的特色。因此,我国在制定中小企业财政政策时,既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又必须 从本国国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节一、国外税收政策内容国外税收政策的内容与经验借鉴(一)实行有利于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统一税制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融 资实行税收减免及其他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提供便利条件。1.为中小企业减负。通过各种税收优惠可使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少一半以上,使其税负总水平由占增加值的30%降至15%左右。而且这些优惠政策针对所有中小企业, 是一种普惠政策。降低营业税和增值税等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的税率,是较为常见的的优惠政策。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均实行比正常税率低于5~15百分点 左右的优惠税率。美国在1981年通过的《经济复兴税法》中,对涉及中小企业的个 人所得税下调了25%。税法中特别规定,对雇员在25人以下的企业,公司所得税按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缴纳。 2.税收减免与返还。税收减免是针对税额而言的,包括全额减免、定额减免和定16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三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经验与借鉴比减免。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创建时期和其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环节,促使中小企业实 现技术进步和逐步扩大出口规模。意大利对于法律规定的创新投资,自上世纪90年 代起提供相当于投资额20%或25%的税收优惠(增值税除外),但企业享受的最高优惠 额不得超过4.5亿里拉。对于中小企业将一部分利润进行研发投资的,可享受免税待 遇。其免税额相当于研发投资额的30%,但企业享受此项优惠的总额不得超过5亿里 拉。法国政府1983年制定了《技术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制度》,规定凡研发投资比上 年增加的企业,可免交相当于研发投资增加额25%的企业所得税,最高限额为300万法郎。 3.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对中小企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 加速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二是降低当期的应税额,从而减少税额。日本自上个世纪70年代推行加速折旧方式以来,使新兴产业的设备使用年限缩短至4-5年。4.延长税收宽限期。延长税收宽限期对于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多了一笔无偿贷款, 从而在企业内部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可以利用。如加拿大对于收入少于20万元的小企 业,提供更长的缴税款限期,对特别小的企业,规定不需要按月缴纳税款。法国通过有关税收法规规定,对于收入较少(低于20万法郎)的小企业,可提供8个月的税收宽限期;日本则规定,对于微利的中小企业,其纳税宽限期定为10个月,并可同时 享受税收优惠待遇。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税收政策 缺乏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支持中小企业聘用优秀人才、加强员工 培训,很多国家政府制定了专项政策。为鼓励企业引进人才,意大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聘请博士后两年以上者,每合同提供1500万至6000万里拉的税收信用额度;对企 业委托培养的博士生,再提供相当于奖学金60%的支持;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引进技 术和开发市场而购买的劳务可享受40%或50%的减税,优惠额上限为8000万里拉。英国为激励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为发展企业做出更大贡献,通过税制改革以增加企业职工在本企业拥有股份的权利,凡持有企业股份3年以上的职工可享受大额免税的优惠。 韩国对于企业支付的技术和人才开发费给予一定的法人税和所得税减免,对在韩国国 内企业工作或在特定研究机构从事科研的外国人给予5年的所得税减免。 (三)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三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经验与借鉴1.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各国提高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幅度不~样,如德国从10%提高到20%;法国对新建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25%。提 高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有利于加速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2.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R&D)投资减税。如加拿大联邦政府为鼓励个人和企业进 行R&D,提供投资减免税收政策。一般来说,R&D支出的20%在加拿大可以用来抵扣 应缴的税款,未用完的减免额可以延长到前3年和后7年。而对中小企业(上年应税收入少于40万加元、应税资产少于1500万加元),对其R&D支出的第一个200万加 元,可以有35%的额度来抵扣应缴税款。中小企业每年经常性支出的第一个200万加元,通过投资减免税收政策全部返还,其他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则返还40%。 3.对一部分中小及微型企业实行单一税制。阿根廷1998年9月正式出台了这项制度,把企业或个体经营者需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以及多项社会福利税金合并为一。由于简化了纳税手续,适当降低了税额,从而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但这种纳税制度目前在阿根廷是分阶段实行、逐步扩大的。巴西从1997年起就建立了微小企 业单一税制,将微小企业原来要缴纳的5种联邦税费、2种地方税统一合并为一个税 目。实行单一税制后,微小企业的纳税手续简化而方便,而且税收负担平均减轻50%,其平均税负大约相当于企业产值的5%一6%。从巴西的实践看,实行单一税制最受微小企业的欢迎,它不仅没有使国家的税收减少,而且有所增长。① 二、国外税收政策的经验总结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各国对促进中小企业所做出的税收优惠政策各有特色。但 从总体上看,税收减免和税收鼓励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具体分析,有以 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政策针对性强。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在本国经济中不容忽视的作用以及他们作为弱质群体本身的脆弱性和生存环境的相对恶劣性,相关的税收政策都 明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管理成本高、竞争力弱等方面,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受惠者。各国为了明确中小企业的地位,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大都通过立法形式来规定政府对 中小企业的税收扶持,将政策提高到法律层次并系统化、全面化、多样化。o程红丹,李敏.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体系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8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三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经验与借鉴(二)是分类实行税收优惠。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并非~视同仁,而是有 所区别的。主要是针对技术创新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对国民经济具有明显作用并具 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扶持,以促进中小企业加强科研和使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 率,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了帮助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落后地区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三)是实行公平的税赋。尽量取消对大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德国,1960年的《税收修正法》就取消了原来对国有 企业的某些优待,1968年又改产品流转税为商品增值税,使在纳税问题上原来吃亏 很大的中小企业变得较为平等。美国二战后颁布的《小企业法》、《反合并法》也对 中小企业做出了有利规定。 (四)是各种鼓励优惠措施齐全。各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大多贯穿了中小企业创 办、发展、转让等环节,并涉及了所得税、投资税、收益税、财产税、增值税、印花税等几乎所有税种,所使用的税收优惠鼓励手段有降低税率、加速折旧、投资扣除、科研费用列支,以及深层次的投资抵免政策、再投资退税政策并用。这样,通过广泛 的政策选择空间和强有力的政策力度,使得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能够从中 真正受益,也使得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确实发挥作用。19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第一节 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内涵与外延一、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由于财政政策更能直接体现政府的意图,既可以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又可以通过政策的微观化,引导和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各国政府为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都加大了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常用的中小企业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一)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这是政府的一种无偿转移支出,是政府为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 会的某些方面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补贴主体是政府,对象是中小企业,其政 策效应是为中小企业执行国家计划或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及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财源保障,最终贯彻政府调控意图。财政补贴的应用环节是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 (二)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 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性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 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 (三)贷款援助和财政投融资。 贷款援助即利用政府力量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主要通过贷款担保手段实现。 对中小企业而言,财政投融资即根据政府中小企业政策目标,向中小企业直接投资或 发放长期低息贷款。贷款发放者多为政府出资兴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或特定的商业性。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020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金融机构,受信者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这种资金支持的独特之处在 于:资金运用具有灵活性,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筹集民间资金,可减轻财政直接投融资负担。 (四)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通行做法。 根据特定的中小企业政策目标,对特定经济部门或产业以及特定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手段包括:税收减免、优惠税率、退税、提高税收起 征点、固定资产加速折IEt等等。比较而言,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政策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j 税收优惠一般适用于所有的中小企业,也可以有选择的予以扶持,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因而在针对中小企业反映出的共性问题上,多运用税收政策,但并不排除有选择 性的使用。与税收优惠不同,因政府的财政补贴、政府采购、财政投融资均是有限的, 其政策一般是非普惠的、有选择性的,其功能在于引导,所以在针对不同中小企业反 映出的个性问题上,多运用财政补贴、政府采购、财政投融资政策,主要对符合要求 的项目,如新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研究开发项目以及出口业务予以资助。 二、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作用路径 财政支持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路径如图1所示:财政支持通过综合运用四个政策工具作用于中小企业成长的五个重要环节。图1说明,运用政府采购、税收优 惠等政策工具可以改变中小企业市场需求和供给,优化市场环境;运用财政投融资和 财政补贴等工具可以引导各类发展所需资金注入中小企业;通过财政补贴(技术革新 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工具可以引导技术创新方向,增强技术创新力度;通过财政补贴(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和税收优惠(改革公司所得税)等可以促使中小企业重视企 业组织形式和公司治理;通过财政补贴(员工培训与为中小企业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帮助中小企业吸引所需的人才和稳定员工队伍。①。宋来、常亚青.我国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政策.经济论坛,2005(9)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i政支毒、)税 政 府 采 贿 收 优 惠 减 免 抵 退r ’簇警蒹器贸技 术 堇 新:管理‘成长资金管理人才 培训r培训 建立社会保障r经营 发展 资金基 金支 持为苗昕名 ;jI}5 。…‘,--’ 。人力资源配置吸引 窨善乏日垄只仕士{1n涎、珊}日1叫易(?口】_芏注入组织管理人才 稳定 员工 ,队伍、技术革新’,1产品市场激励技术创新弓 导技术创新方向。 改蛮市场供求.优化市扬环堵r中小企业成长L 7图1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作用路径图第二节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与存在问题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 (一)中小企业生命力强中小企业顽强生命力的基础在于:1.社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 生存空间;2.产品在技术经济特性上的差别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3.中小企业有着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创立和管理成本低,对市场变化的适应速度快;4. 随着人们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中小企业凭着其灵活应变能力强的特点,不断调 整方向,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低成本和及时交货的社会需求。(二)创办容易,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由于中小企业创立的投资需求少,规模小,生产容易上马,所以企业见效也较快。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投资小,生产、管理成本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机制也十分灵活。 所谓船小好掉头,特别适应市场多样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区性需求,能在短时间 内提供市场急需的各类产品。(三)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第12~15页.22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中小企业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逐年上升,已占主导地位。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国家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也有大量属于诸如乡镇企业等集体所有制企业,还有相当数量的个体私营企业。同时,还有外商和港、澳、台商及其与国内各方面联合投资的“三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 业的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民营科技企业也多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呈现出非凡的活力。 (四)涉及领域广,多分布于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我国中小企业是在再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些企 业大多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企业的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相对简单。 (五)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不平衡,专业化分工水平低。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及其不平衡。尤其是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中小企业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发展较早,技术先进,特别是近年来在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滞后,亟待国家 政策扶持。 二、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回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加上要素资源紧张、原 材料成本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等原因,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的深层次问 题进一步地凸现出来,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日益受到关注。其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歧视。从政策层面上看,在具体政策上不仅对中小企业没有真正的优惠,实际存在着政策歧视,使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 之间的竞争机会不均等。多年来各级政府~直强调发展大企业,因此大企业在税收、 资金筹集、土地使用政策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在“抓大放小”的过程中,各地区、各 部门仅仅对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感兴趣,政策、资源都向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倾斜,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市场歧视。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倒闭率高,存在着资信程。陈乃醒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政策导向与中小企业发展2002-一2003.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35-39页.23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度差的劣势,使其在市场活动中受到歧视。目前,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 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更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 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 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由于 规模小、负债高、实力弱、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造 成资金链的断裂,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更是难上加难,资金紧、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管理体制不合理。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落后,计划体制色彩严重。在 管理体制上,缺乏长期、系统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缺乏对中小企业发展 的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则,也缺乏对中小企业独立的政策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总体规模、 产业结构、财务状况等都缺乏统一的基本统计数据。由于政出多门,出台政策不一致 甚至相互矛盾,企业无所适从,真正有困难时无人管,致使中小企业失去了许多发展 良机。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广义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生产经营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供绐组织、满足多方面需要的中介机构等。而狭义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只包括中介服务。仅就后者而言,也很不健全。目前存 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中介服务机构少;另一方面,费用又使大多数中小企业负担 不起,这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来自外部的帮助与支持。由于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而社会服务机构本身也面临着机构定位、组织形式、经费来源以及人员问题、管理制度等诸多有待探讨和解决的发展难题,还需要一个共同探索、互相磨合的发展过 程。第三节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构成体系的缺陷及实证分析一、中小企业财政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无论从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政策还是从税收优惠政策来看,由于我国运用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措施和手段较为单一,影响力度也 有限。可以说,我国的财税政策本身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都存在许多缺陷,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24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一)财政政策支持手段单一 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县级财政连年赤字,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 展的资金较少;同时,财政拨付渠道的不通畅导致了中小企业实际能享受到的很少; 由于财政资金的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即使财政拨付了资金,但负责资金分配的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却往往不能及时制定出具体的分配和管理方法,这一系列问题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因此,运用财政资金拨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效果不明显。虽 然政府采购政策中存在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倾斜,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势单力薄,生产的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客观上难以满足政府采购的需要,所以,政府采 购政策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资金规模小且分散,缺乏统一的政策协调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政策主要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和农业成果转化资金。这些资金总规模,每年不足20亿元,加上其他共享的政策资金,不足百亿元,因而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之政府 对各种中小企业资金进行多头管理,难以将财政性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组合安排、配套使用,导致财政性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整体效果不明显,很难形成政策合力,降低了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影响力度。 (三)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不突出 在很长一段时间,政府在资金、税收、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办法只能依靠自身内部利润积累,或者将大量资源用于融资市场,导致了其融资成本地升高。政府产业导向不明显,中小企业的界定虽然已有明 确的标准,但并没有将这一标准与可以享受的财政资助优惠直接联系起来,由于标准 不明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既降低了财政资助资金的分配 效率,也容易滋生腐败。∞ (四)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投入支持力度不足 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却存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经费不足。路通.构建辽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25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成为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一道门槛,由于考虑到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和还款能 力,中小企业在筹集科研经费中得到的银行贷款很少,它们所筹集到的科研经费很大 一部分来自于自筹资金,政府投入用于中小企业研发的财政资金占中小企业研发费用 的比例不大。 (五)中小企业社会负担相对较重中小企业往往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尤其是许多乡镇企业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仍然是“三乱"的主要受害者,政府治理“三乱”和为 企业减负的努力也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很难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本身。 此外,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立的财政投入也十分有限,从而约束了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也常常因中小企业本身的规模约束或产品质量约束而在实际操作中变得难于执行,或者被忽略。①二、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缺陷目前新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相关税改正处在实施和完善阶段,相关税改内容也涉及到了中小企业,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论文写作期间正值我 国税制改革2008、2009这两个关键年,税制改革的实施时间不长,对经济、社会、 企业等各个层面的社会效应还未进一步地显现出来,对税改实施效应我们还将拭目以 待。因此盲目下结论和草率地评价显得不合时宣,因此本论文试图在相关税改的基础框架上进行了初步性的探讨,相关的税改意见还要在税改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地加以完善。(一)中小企业税法体系不完善现行的税收立法体系几乎都是采用小条例大细则的形式,临时通知、补充规定不 断,有关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也只是从承受对象看主要涉及中小企业,没有一套系统的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税收政策法规体系,都分散在各种税收法规或文件规章中,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造成相关政策执行起来随意性强,受人为因素影响 大。(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缺乏导向效应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大一部分的制订还仅仅停留在解决残疾。穆建军,何伦者,刘彦良.中小企业财税支持体系完善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7(4)26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第四章现行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的评价人就业、废旧物资回收再生等低技术层面,多半是针对如校办、福利企业等特殊条件 下的福利性、照顾性的税收优惠,具有“扶贫"的性质,没有把中小企业提升到是当 今高新技术的发祥地、吸纳社会新生劳动力的主渠道等这样一种战略地位来考虑,相 关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作用性不强,定位不合理。 (三)优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运用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来降低对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引导人才流向,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我国现行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大多属于在税收分配环节的直接让利。在目前企业效益普遍不佳,亏损、微利企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以所得税为主的优惠措施,对大多数中 小企业来说形同“画饼充饥”,对经济的引导和刺激作用不是很明显,从而使得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四)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小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新企业所得税实施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两税合并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影响从宏观层面上看将有利于发挥税收调控作用,引 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下内容涉及暴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