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洋生态经济?港口服务如何为海洋生态经济服务

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北海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危机分析-中国环境生态网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北海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危机分析
&&&热&&&&&★★★
…保护视力色:
北海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危机分析
作者:开流刚&&&&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 “危机”即“潜伏的祸机”。在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中,这种潜伏的祸机,或现实的祸机是确实存在的。
&&& 一、北海海洋生态经济系统面临的冲击
&& (1)不合理开发造成海洋资源的破坏。
&&& 北海海洋资源破坏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无偿索取观念,认为海洋资源丰富,可以无偿利用,无限度利用;二是贪利行为,明知某种海洋资源需要保护,例如龟类资源,但是,为了获得利润,可以寻找各种借口躲避法律和管理而滥捕滥猎;三是生存性开发,即为了自身生存和当代人生存,过度开发海洋资源,例如养殖海湾的过度利用,经济鱼类的过量捕捞,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
&&& (2)陆源污染物入海和人为的电、毒、炸,使海洋水生物环境遭到破坏。
&&& 海洋处在地球的较低位置,陆地产生的污染物质,大部分倾倒或流失入海,包括生产和生活污水,石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海洋中的污染物80%来自陆地,这是不可避免的。
&&& 近年来,北部湾周边声调崛起,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中有害物大量排入海洋,使沿岸水质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资料反映,1993年合浦西场、沙岗等地的螺场,由于上游某厂的污水排放,造成文蛤大批死亡,沿海的鱼虾同时大量减少。近年沿海大量乡镇企业都无污水、污物处理措施,这些企业成为海洋的巨大污染源头。
&&& 另外,我市有些人使用各种工具、设施,进行炸、电、毒鱼,虽经制止,但仍未能遏制。这些做法会使海洋生物不断减少甚至带来灭绝的危险。
&&& (3)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冲突
&&&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海洋开发必须制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目标。但是,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低的乡镇,一般总是把发展经济作为优先目标,容易忽视生态目标。另外,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手段落后,以及其他经济社会原因,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决策者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海洋生态环境目标往往难于实现,例如,南康糖厂排放的污水流入营盘青山头港后,严重破坏了这里的水产资源。前些年,有同志说还要在南康建设造纸厂,如果在那里建造纸厂,污水排入海域,不仅鱼虾绝迹,而且那三百万亩珠场也会全部被毁掉,那么,南珠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发展林业与保护环境、保护水产资源的关系。
&&& 二、北海海洋资源衰退和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威胁
&& (1)捕捞能力过剩,海洋捕捞业面临挑战。北部湾渔场是全国四大优良渔场之一。湾内海域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盛产各种经济鱼类500多种。据海洋资源调查:北部湾海域渔业持续资源为每年65-73万吨,最佳捕捞量为第年32-45万吨。但是,从全市的渔业生产情况看:1998年全年累计海洋捕捞79.8万吨,超过北部湾持续资源的最高生长量73万吨的9.3%。如果将北部湾内的其他地区的捕捞计算在内,北部湾近年将承受近150万吨的捕捞压力。
&&& 如此超负荷的开发,势必影响亲鱼繁殖及幼鱼生长,造成产量和质量的下降。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市沿岸和近海的捕捞强度越来越大,大量的亲鱼和幼鱼被捕获上市,对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造成最严惩的破坏,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逐年衰退。
&&& 自然渔业资源养活后,渔民和近海居民就加大捕捞力度,提高渔船出海频率,处长捕捞时间,实施大马力、小网目和灯光诱捕等先进捕捞技术,把上、中、下三层鱼都统统打捞起来;在浅海和滩涂还有个广大的渔民家属和近海农民使用耙、锄、轮翻挖掘、捕捉各种虾、蟹、螺,使海洋生物面对各路捕捞大军,能逃捕网者就寥寥无几了。这种无限制的海洋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加速,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 另外,海洋资源遭破坏,将影响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海洋污染严重将增加污染治理费用。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海产品内含有毒物质过多,对沿海居民的人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 三、北海海洋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 (1)沿海滩涂的围垦、筑坝,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造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例如合浦沙岗、西场、山口等乡镇,特别是南流江口曾在50年代和80年代及90后代初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蟹、螺业几次大规模围海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约缩减了三分之一。其结果,不仅使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象鲎、海牛(儒艮)等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
&& (2)红树要面积明显减小,其生态系统日趋衰落。北海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合浦山口镇英罗湾、营盘镇白龙海湾、银海区福成镇竹林村一带、西圹镇大冠沙、侨港镇等地。按历史记载,我市红树林面积将近2万亩。但现在近存几千亩红树林。红树林减少,主要是长期围垦和砍伐的结果。再者多数红树林的外貌和结构已简单化,仅为残留次生林和灌木丛林,一些珍贵树种已消失。
&&&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它是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其生态系统具有沉泥积淤、加速成陆过程、净化海化、预防赤潮、清新空气、绿化环境等多种功能。红树林区浮游物量高出一般海区7倍,具有丰富的饵料基础,可为2000多种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附行植物提供栖息、摄食和繁育场所,因而又是最富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号称鱼、虾、蟹、贝的天堂、鸟类的的安乐窝。同时,红树林不仅是“海洋卫士”,不定期是“海岸围堤的保护神”。据史料记载,当年南珠的故乡就是今天的营盘镇白龙一带。那时白龙海湾生长着繁茂的红树林(据说解放初还有几百亩),所以当年的南珠才能在这片海中繁衍,白龙珠城也因此而闻名于世。但今非昔比,不仅红树林几乎无存,且天然珠贝也变得无影无踪了。难怪有人惊叹:“白龙珠城今忧在,不见当年合浦珠。”
&&& 虽然山口英罗湾仍拥有几千亩成片的红树林,但是其面积比原来已减少了约一半,而且不少为灌丛残林,局部地区已沦为光滩,候鸟很少,鱼、虾、蟹、贝贫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998年12月初,北海市环保局、海洋办接到福成镇竹林村群众的举报,位于笮林村委牛角盘村白水沟内近百亩红树林被砍,据说是村委同意两个养殖户砍林建虾塘发展海虾养殖。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再也不能使这片海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了。
&& (3)珊瑚礁受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明显萎缩。珊瑚礁是海洋四大生态系统之一,一般公布于低纬度热带、亚热带浅海区,涠洲岛约1/4的岸段有珊瑚岸礁。由于石珊瑚为一种观赏品,因此,北海许多渔民用专业船只采捞石珊瑚,并在旅游市场大量出卖石珊瑚(北海市民称石花)。长期以来,涠洲50%的石珊瑚因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地方的珊瑚礁已濒临绝迹,再者因气候变暖,水温升高,造成涠洲海域许多珊瑚死亡。由于珊瑚礁被破坏,丰富多彩的珊瑚僬生物群落也遭到毁灭性损害,并且一到台风季节,风暴潮肆虐,房屋倒塌时常发生。
&&& (4)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人为开发活动而改变,严重损害了其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导致原有嬉落结构的破坏和物种的减少。北海由于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的天然程度降低,从而损害生物的生态环境,例如,北海市高德至地角约10多公里海外侨胞涂,原来养殖生长着各种贝类、虾、蟹,是沿岸居民取之不尽的食品源泉。由于外沙街海滩和滨海滩堵海造地建大排档餐饮店群和红帆阁步行街,造成近海很大污染,至使各种海洋生物已很稀少,原有养殖业也不得不转移他处。如果从外沙港口至高德镇岸拉成直线筑一条海堤,填几十米宽的海域,又一次把海滩变成地皮搞建设(1999年1月,北海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获悉,北海市已有人作这样的设计),必然毁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好沙滩,造成更大的污染。
&&& 另外,海水养殖业的盲目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中天然生长的鱼、虾、蟹、贝、藻普遍衰退。
&&& (5)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导致某些经济生物种衰退甚至消失,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60年代以前,传统优质渔业资源,如鲷科鱼类、蓝元鱼参、金线鱼、石斑鱼、鱿鱼、对虾、乌贼等,由于大量集群洄游而开成较大渔汛。目前,由于资源衰竭,许多种鱼都形不成渔汛。
&&& 北部湾海域原来也保存有部分珍稀物种。由于开发利用过度,栖息环境破坏,乱捕滥采,使海洋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正面临着消失和灭绝的威胁,同时另一些原来数量较多且公布广泛的物种,也逐渐变成了新珍稀物种。
&&& (6)南流江河口、渔港普遍存在淤积。北海现有渔港8个,港池面积约228万平方米。目前,还没有一个供渔船补给柴油、淡水、冰等渔需物资的专用码头。由于港池泥沙积淤严重,水浅,航道太窄,航标灯等设施不健全,外来渔船太多而造成港口拥挤,使渔船进出非常困难,外沙港的泥沙淤积和渔船拥挤情况特别严重。
&&& (7)海洋环境污染形势严峻,造成的损害逐年递增。北海银滩在域区以南,而城区北部从高德镇的沙脚村至城区的地角港口,原来也不长达10多公里的很好的沙滩。过去外沙、游泳场一带海域均可养珍珠、大蚝等,现在由于海水污染而不能养了。近年因为污染严重,海滩污泥增厚,到游泳场、富丽华大酒店一带海滩游泳的市民越来越少。据日《北海日报》上环保部门介绍,北海事个城区沿岸有20多个排污口,海年约有700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放入海,经有关部门检测,北海沿海大多超出渔业水质标准。所以,目前政府极需着手整治污染沿海问题。
&&& 综不所述,可以得出这机关报结论,因为海洋污染,人类捕捞能力过剩,海洋渔业资源减少,大量查养殖海域未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如珊瑚礁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遭严重破坏。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资源的话,北部湾海洋将在几十年内荒漠化,也就是说成为无生物的水体。
文章录入:ahaoxie&&&&责任编辑:ahaoxie&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发布: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海洋经济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发布: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新浪科技讯 9月28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报告中指出,2015年,在国内外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加大的趋势下,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海洋渔业、油气业、生物医药业等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经济规划指导和政策调节不断加强”“沿海地方政府推动健全海洋资源产权交易制度”“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等新亮点。
  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5年,在国内外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加大的趋势下,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5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6466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9.4%,与上年基本持平,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可比增速为7.0%,保持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的发展态势,但较往年继续呈现放缓态势。其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外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加之海洋经济自身的开放性和外向度特点,决定了海洋经济对国际经济的波动更具敏感性。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需求不足,贸易增长依然在低位徘徊;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快。部分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高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三产结构实现5.1:42.5:52.4,“三二一”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一产与上年持平;受国内制造业整体下行影响和上下游产业牵动,二产比重下降1.4个点;受益于旅游市场旺盛、新兴服务业市场需求增加等,三产上升了1.4个百分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预期。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稳定。2015年,我国沿海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3437亿元、18439亿元、22793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6.2%、28.5%、35.2%。
  重点海洋产业发展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海洋渔业生产稳定,转型升级加速。全年实现增加值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海洋油气业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跌影响,延续去年“量增值减”特征,全年实现增加值939亿元,比上年减少2.0%。海洋船舶工业克服了航运市场持续萧条、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等困难,实现平稳增长,产业增加值达到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4%。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形成倒逼,产业转型迈向深水、高端化。亚洲第一座海上升压站建设完成,中海油攻克旋转导向系统、随钻测井系统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迅猛,全年实现增加值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领衔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成为突出亮点。海洋电力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海上风电建设稳步推进,新增装机100 台,容量达到360.5MW,同比增长58.4%,全年实现增加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9.1%。海水利用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各项政策规划、标准规范逐步细化完善,产学研融合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实现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国内首套柴油机废热海水淡化系统成功运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洋交通运输业稳中趋缓,实现增加值5541亿元,比上年增长5.6%,沿海港口生产总体增幅放缓,沿海港口码头建设逐年减少,沿海干散货货运量出现下滑。海洋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成为带动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同时,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亮点:
  一是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和政策调节不断加强。2015年,国务院发布《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重点发展领域。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就《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共识,国家海洋局与江苏、上海、广西、海南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地方海洋强省强市建设。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工作扎实推进,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及配套技术规范,并在河北、江苏、广西分别开展试点工作。
  二是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力度提升。2015年,国家海洋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继续推进《关于开展开发性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组织开展了第一批项目征集、申报工作。沿海地方机构与商业银行开展了密切合作。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基金、浦发银行蓝色经济金融中心(青岛)和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中心(舟山)等一批专注于海洋领域的金融机构相继成立并发展。沿海地方持续探索风险补偿、产业引导基金等海洋领域金融创新模式。
  三是海洋经济对外合作进一步深化。2015年,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不断深化落实,取得了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建设项目,援建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正式开港。同时,中国政府分别与巴基斯坦、印度签署部门间海洋合作协议;中国电建与荷兰辉固集团合作布局海上风电;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所与印尼有关方面合作开展“适用于热带海岛海水淡化技术与示范”项目。
  四是海洋资源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各沿海地方政府着力推动健全海域、海岛等海洋资源的产权交易制度。2015年,青岛、烟台先后成立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提供海域和海岛使用权、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权等产权交易中介服务与咨询。
  五是海洋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成为国家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后首批获准立项的重点专项。完成海洋一号C/D卫星等4颗业务卫星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及新一代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盐度探测卫星2颗科研卫星预研。继续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推进建造45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船。组织开展海水淡化水纳入水资源配置及试点研究。推进威海浅海等海洋能试验场、新增投资1亿元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示范。
  六是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2015年6月,国家海洋局印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建设,继续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截至2015年共选划14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54个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含33个国家级海洋公园)、51个海洋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修复不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并解决,主要体现在:部分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新兴技术产业转化率低下,新兴产业或业态发展的新动力和培育机制尚未成型;重化工密集布局滨海地区,加剧海洋资源环境压力和安全隐患。(郭祎)
三星在专利领域的“双面”性背后体现出其并未将创新当作专利的根...
合并优步之后,滴滴就可以垄断出行市场、放心涨价、安心数钱了?
扎克伯格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创建最大的社交网络,他直接把它做...京津冀发展报告(2015)
英 文 名: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15)
丛 书 名:
关 键 词:
出版日期:
协同创新是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根本引擎。本书以研究协同创新为主题,系统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宏观背景、现实基础、主要制约、创新目标与实现路径,重点探讨了京津冀交通、产业、科技、生态、公共服务、城镇布局以及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协同创新的着力点,提出通过协同创新,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开辟道路,提供动力和制度保障。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以及附录四部分组成。其主要建树及观点如下。总报告重点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宏观背景、理论依据、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创新目标和战略重点。其主要建树:(1)从世界、中国、区域三个层面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宏观背景。报告指出,纵观全球——协同创新、打造“创新共同体”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和重要途径;审视国内——创新驱动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型的必然选择;聚焦京津冀——协同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和引擎。(2)创造性地构建了包括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在内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报告认为,区域协同创新是指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为目的,通过突破发展壁垒,推动要素和结构“新组合”,释放经济潜能,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过程。协同创新与协同发展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系统实现螺旋式上升演进。微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本质是配置优化、提高效率。通过市场开放(对内对外),打破各种影响要素流动的人为障碍,促进劳动力、技术、资本、土地、信息等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中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本质是结构优化、和谐共生。在明确区域内各主体功能分工、优势互补的前提下,通过弥补“短板”,促进人口、产业、城镇、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等布局优化,形成和谐共生、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宏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本质是制度优化、释放潜能。通过观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等,为微观层面、中观层面的协同创新扫清道路、保驾护航,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共赢。(3)对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基础和现状做出基本判断。报告认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基础和现状呈现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渊源深厚,经济融合加深;交通体系初具,链接整合不足;产业梯度明显,链接融合不够;科技合作加强,协同能力不强;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共建共享机制缺失;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公共资源配置不均。(4)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目标、着力点、实现路径与制度保障。报告提出,要通过产业协同创新,打造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通过交通体系协同创新,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通过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共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宜居家园;通过城镇体系协同创新,促进城镇优化布局与人口有序转移;通过公共服务布局优化和社会政策对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分报告分别对区域协同创新理论、京津冀交通、产业、科技、生态、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建树:(1)对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含义、功能、边界、目标、方式、阻力、机制、条件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推进协同创新要注重把握好“三个环节”和“四个协同”,即找准制约发展的障碍、发现潜在利益和合作空间、整合资源集成创新;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协同、顶层设计与基层摸索的协同、高端协调与地方作为的协同和政府与市场的协同。(2)对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轨道交通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支撑不足、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组织效率有待提高是京津冀交通协同创新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报告提出应制定统一高效的管理政策、加快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整合区域内机场资源、加强海空港间协作等对策建议。(3)对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报告提出要根据都市圈、流域上下游等空间区位,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安排水源功能区、生态廊道、中心城市、主轴交通与经济带、港口城市与滨海经济带、海洋生态经济等主导功能区;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如试点财政横向转移支付、设立首都圈财政和京津冀共同发展基金,建立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生态移业机制等,实现宜居、宜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4)对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报告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基础,针对京津冀区域科技资源丰富密集且分布不均衡的突出特点,提出科技协同创新的方向是筛选产业进行对接和协同部署,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增长极。(5)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报告构建了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比较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探讨并提出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重点产业领域和“强点、成群、组链、结网”的产业协同创新路径。(6)对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报告构建了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指出京津冀存在区域公共服务不均严重、供求总量和结构失衡、一体化程度较低等突出问题,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及一体化的制度层面和非制度层面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7)对京津冀体制机制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报告研究认为,“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导致区域协同发展缺乏利益纽带;忽视差异性、不考虑功能定位的政绩考核制度导致无序竞争;“强政府、弱市场”的运行环境及社会组织发展不足等导致区域协同发展缺乏活力与动力;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区域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区域协同发展存在天生的弱质性。针对上述体制机制的“四大问题”,报告从制度、机制与模式三个层面探讨了协同创新的重点和路径。专题报告分别对京津冀人口调控模式创新、首都功能疏解与城镇布局创新、京津冀交界地带协同创新、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创新等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建树:(1)对京津冀人口调控模式创新的研究。报告提出,京津两个超大城市的人口优化要走健康的城镇化道路,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和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化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机制。(2)对首都功能疏解与城镇布局创新的研究。报告运用集中度系数、区位熵以及聚类分析法,对北京的产业集聚、各行业在北京各区县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认为首都城市功能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组团式结构”,首都主城区分为政治金融商贸区、信息科技创新区、工业发展主导区、农业生态延伸区、交通仓储物流区五类地区,并针对五类地区不同城市功能提出了具体疏解的政策建议。(3)对京津冀交界地带协同创新的研究。报告指出,京津冀交界地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两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巨大,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工程、积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三种协同发展模式与政策创新,带动河北一侧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京津廊接壤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合作补偿区的协同发展与政策创新将为其他交界地区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4)对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创新的研究。报告从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服务三个环节,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构建了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创新理论模型;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经济资本和科技资源四项生产要素出发,建立了生产要素协同创新评价模型,并结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分析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机制,提出促进京津冀制造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5)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创新的研究。报告通过对首钢搬迁、北京凌云公司搬迁、中关村高新产业园区合作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京津合作力度不够、行业组织发育不足、生态环保领域合作薄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附录为读者提供了若干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相关的空间数据。这些数据和图表,对长期关注和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的理论工作者和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附录的第一部分是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发展背景图,共有11幅,主要供读者在了解京津冀协同创新分布状况时做背景参考;附录的第二部分主要对京津冀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做一简要描绘,共配图3幅,反映了京津冀地区的城镇发展背景;附录的第三部分是京津冀地区与协同创新相关的数据,共有配图7幅,表格1张。本书是京津冀三地作者通力合作的研究成果。作者主要是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本书是京津冀三地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本书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全面推进中的战略重点研究”(项目编号:14ZDA2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与首都圈城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JDFXC007)的阶段性成果。本书获得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都市圈研究中心(项目编号:PXM_000126)、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资助。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 | E-mail: | QQ: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号-13 京公网安备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口服务供应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