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什么再生产理论是怎样揭示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

内容简介/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采取的是或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中表明不同意相反的观点,或者是在与不同观点讨论中陈述自己的看法。由于不同的观点在不同的问题中使用相同的依据,如经济人的假定(假定人是自私的、利己的,这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又如分工、协作和管理等,于是在某些章节中出现了重复的现象。但用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所谓重复,也并不是完全一样。
这次修订,还把申请结项中的“各章主要内容和重点概要”稍作修改和补充放在了目录之后。几千字的“概要”,是全书的提纯,扼要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这给没时间通读全书的读者提供了方便。在这里,很有必要说明一下在申请立项时的设想。当时是想写一套书,共三本。现已出版的这一本,原想是把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论述梳理一下,弄清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原意究竟是什么,因此很多地方是述而不作,即未加以评论。这《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书名,准确一点说,应为“马克思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可称之为全套书的“序卷”。当然,在不少地方也说了我们的理解,这些理解像序言中说的,“不那么准确甚至很不准确之处,也在所难免”。至于说得不深不透,当时就有所感,并已在序中指出。这是第一本。原计划第二本写马克思这一理论在苏联,第三本写在中国。后两《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仅要写在理论上的发展,而且要写它所指导的实践结出的硕果和筑起的丰碑。写苏联,还要写这一理论为什么会被抛弃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被断送;写中国,也要写运用这一理论所经历的艰辛探索和付出的代价。这两《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还不能就社会主义谈社会主义,还要写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不能就科学社会主义谈科学社会主义,还必须联系谈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甚至要联系谈到西方当代思潮,如新自由主义等。这两《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每一本的工程量都比已出版的这本大得多,没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是完不成的。另外,为了不使头一本同后两本重复太多,能不往后延伸的即不延伸。这些,本应在申请立项时至少在前一篇序言中加以说明。但考虑到工程量太大,是否能按时完成没有把握,弄不好会开空头支票,索性不如一本一本申请立项,一本一本完成。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开始就说明为好。
目录/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代绪论)
各章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概要一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一、一个至今备受关注的古老话题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次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们的自觉能动活动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唯心主义的宿命论的本质区别五、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偶然性六、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二社会生产方式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的结合二、不能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界限三生产力是在社会生产中所发生的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生产力的界定与构成二、关于劳动组织三、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四社会生产关系范畴一、什么是生产关系二、生产关系的定义五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一、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来是生产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交换、分配领域的实现三、几个含义相同的判断六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权一、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二、在这个问题上蒲鲁东错在哪里?三、关于Eigentum这个词的译法七生产关系的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什么是生产关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二、在理论研究中如何正确看待生产关系的一般和特殊?三、就论者的两个论点提出商榷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和反作用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适合或不适合都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四、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社会性质九阶级和阶级斗争一、阶级的产生及其实质二、用什么区分阶级三、资产阶级代言人是如何否认阶级存在的四、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是否定不了的十上层建筑是为产生它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一、经济基础产生上层建筑并要它为自己服务二、恩格斯晚年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全面论述三、所谓“生产力标准”四、对所谓“批判唯生产力论”再批判的简要回顾十一国家的产生、实质、职能和消亡一、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二、国家的本质三、国家的国内职能四、无产阶级国家五、国家的自行消亡十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一、革命发生的客观必然性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三、无产阶级革命和以前的革命的根本不同处四、坚持革命斗争,反对改良主义十三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问题的提出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三、个人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四、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还是别的什么人的观点?十四关于社会发展动力一、历史唯物主义充分肯定精神的动力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动力的动力’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几种提法之间的关系十五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划分一、关于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三、中国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奴隶制社会四、五种社会经济形态都是抽象出各该社会典型的、纯粹的形态十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基本形式三、促使经济高速发展两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四、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最终要把它推进坟墓十七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必由之路一、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资产阶级权利三、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四、评价社会主义“空想”论十八阶级的消灭和无产阶级专政一、消灭阶级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二、怎样理解列宁“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论断三、列宁及其事业继承者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探索十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不能用资产阶级的自由观来曲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论断三、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真正含义四、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五、不能把“”解读为集团所有六、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实现是个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二十必须牢固树立起的几个基本观点一、关于生产观点二、关于劳动观点三、关于群众观点四、关于阶级观点五、关于共产主义必定实现的观点……
序言/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1999年经国家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和别的事情的挤入,影响了写作的进度,直至今天才完稿。现借出版之机,说一说申报这个项目的初衷和应交代的一些事项。
社会是发展的,还是不变的?发展是由于神仙皇帝和英雄人物的力量,还是人民群众造成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决定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还是相反?一种社会被另一种社会所代替,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还是偶然出现的?进一步说,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还是杂乱无序的?如果是有规律的,它的一般规律又是什么?
文摘/论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一 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一、一个至今备受关注的古老话题古往今来,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循以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来存在激烈争议。自西方的古希腊、古罗国的先秦始,经中世纪,至近现代,绵延两千多年来,凡关注社会发展问题的历代思想家们,皆须面对人类社会发展有无规律以及规律是什么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争论依然在继续。从历史上看,历代的主观唯心主义者,无论彼此间观点差异多大,但论及社会发展规律时却一致认为,人类社会中发生的种种事件、现象,都因人的参与而具有主观性、独特性和不可预测性,故根本没什么共同规律可言。而在当代这个问题重被提出时,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对此问题的争论似乎也有个规律,即凡否定共产主义学说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当然不可作逆定理);反之则相反。比如,当代诅咒共产主义必将失败的最“杰出”代表、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中,为论证共产主义学说只不过是“一个犹太血统的德国移民知识分子在大英博物馆公共阅览室中苦思冥想出来的”、“把彻头彻尾的理性强加于社会生活”的“大简化理论”,是对历史作了“根本错误的判断”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工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一场悲剧”,提出的第一条论据就是:社会发展本来就是没有规律的。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38:5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及思考题(广石化版)-共享资料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及思考题(广石化版)
P4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3.智能机的发展在使人类获得某种智力解放的同时,对人类智力的发展是否也潜存着危险呢(如智力衰 退)? P5 P6 4.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状你是如何认识的? 5.现代计算机革命所引起的冲击是人类对机器操纵人的担忧,机器是否能够像人类那样思考,它是否会在所有的方面都能够模拟甚至超过人类呢? 6.人类的智商、聪明程度是由大脑的物质构成成分决定的吗?为什么?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P7 8、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 定作用。 9、网络意识和人的意识的关系如何? 10、试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功绩。 P8 11、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P9 13、运用所学原理谈谈人如何超越自我?14、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 P10 15、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16、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 P11 1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8、如何理解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9、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P12 20、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阶层炸 得粉碎,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 ”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 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P13 2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 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 盾,请结合这 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1 2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 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23、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 这 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P14 24、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25、货币有哪些职能,其中基本职能又是什么? 26、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实现形式和作用。 P15 27、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此观点是否否认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8、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的必然? 30、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P16 3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分别是什么?33、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P17 34、谈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的认识。35、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P18 36、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8、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39、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有哪些? 40、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哪里? P19 41、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哪些?42、试分析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利弊优劣。 P20 44、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P21 P22 46、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 47、西方的经济理论是如何解释和指导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的?试例举一种来说明。48、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 P23 P24 49、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50、20 世纪人类拥有相对论,拥有计算机,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能源和安全危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这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1、请运用所学理论结合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的实际演变情况分析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及对我们的启2 示。 P25 52、为什么美国“新经济”发展最快,但同时又是发达国家中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 53、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最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现在保障水平最高的却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54、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调整与发展趋势? P26 55、根据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范围出现的企业兼并的实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发展的特点。56、如何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演变,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P27 57、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 立的。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P28 58、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59、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60、有人说: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分析。 P29 61、黑格尔说: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比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 教堂, 而知其相似, 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 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 为什么说,分析事物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能看出事物存在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这其中的唯物辩证法 原理是什么? 62、试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下述观点进行简评: (1)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 (2)经济全球化只有 利于资本主义国家。 P30 63、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端升楼 201 室内,该校法学院教授程春明在上课前,被一个手持菜刀冲 入教室的人砍倒,随后不治身亡。嫌疑人为该校政管学院大四学生。山西朔州二中一名年仅 23 岁的班主 任郝旭东被自己的学生李某连捅四刀而死,一起是浙江丽水市盘溪中学 31 岁女教师潘伟仙被自己的学生 丁某掐死。校园血案频发原因何在?如何应对,说出你的办法及哲学依据。 64、马克思的资本积累规律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必然造成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 贫困的积累,并由此提出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今天应如何认识这一规律? P31 67、李瑞环说, “现在是百业待兴,百事待举,要把所有的事都找出来,分分类 ,排排队。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齐数,其结果必然是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的挺乱 。 ”你有什么启 示? 68、 如何理解罗曼.罗兰的 “我们从小到现在被各种谎言灌满了, 当他成熟起来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他要呕吐,3 重新用理性去认识世界。 ”? 69、迄今为止,人类已攻克了许多原先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破解了这些疾病产生的秘密,并找到了 治疗的办法,如霍乱、天花、肺结核等,但又不断遇到新的原因不甚明了的疾病如爱滋病、非典、禽流感 等。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分析这种现象并指出它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P30 70、实践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里?7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7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一、简答及论述题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 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 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 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 一 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 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 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智能机的发展在使人类获得某种智力解放的同时,对人类智力的发展是否也 潜存着危险呢(如智力衰退)?答:①从人类智力和智能机的起源来看,两者有本质的不同,人在劳动中相互协作,使劳动具有社会性, 同时人类所进行的活动是具有主动性,目的性,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了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性 的人类智能。而智能机是具有模拟人类思维的人工智能机是人类体外进化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一4 个重大发展,他是按人类智能的个别思维方式有人创造和发展而来。②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是一对矛盾的 统一体,而这有相似性和统一性,人工智能只是机械的模拟人类智能,它始终无法超越人类智能,也不会 潜存危险。虽然目前他还不能准确的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定会 朝着这个目标靠近。4.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状你是如何认识的?答: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 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 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 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 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 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 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矛盾和对立 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 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 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 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 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 4.不同 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 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 “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社会主义“速胜论”与资本 主义全面“崩溃论”都是缺乏根据的。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上一对基本矛盾, 但它不是主要矛盾,二者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 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课题,“一球两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 期的、艰巨的任务,我国理论界、学术界任重而道远。5 5.现代计算机革命所引起的冲击是人类对机器操纵人的担忧,机器是否能够像 人类那样思考,它是否会在所有的方面都能够模拟甚至超过人类呢?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区别: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的意识是生理的和心理的 过程;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人类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 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性。 意识与人工智能是制造与被制造,支配与被支配,使用与被使用的 关系。人工智能在功能、运算速度等方面可以超过人类,甚至取代单个人的意识,但它在创造性方面不可 能完全取代人的意识。就整个人类智能而言,人工智能永远不能6.人类的智商、聪明程度是由大脑的物质构成成分决定的吗?为什么?答:不是,大脑尺寸影响智力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这个结论似乎并不全面。智商的高低,不但和 大脑的体积有关,而且与大脑中灰质的数量有关。而灰质又与记忆力、注意力和语言有关,人在不同方面 的才智可能取决于不同大脑区域灰色物质的含量,灰色物质促使神经细胞更有效地处理信息。但是更高的 智商和聪明是来自后天的学习,来自周边的环境影响。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 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 规律, 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 2、 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 “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 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 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 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 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 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 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 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6 四化建设8、 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 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 造世界。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 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 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 不存在的太空探 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 到的极 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 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 观物质世 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9、网络意识和人的意识的关系如何?“意识”是一个大的范畴,可以把“意识”比喻成你的“书包”或“书橱”; 2、“网络意识”是一个小的范畴或者说是从属于“人的意识”这个范畴之下的一个次一级的范畴,可以 比喻成你“书包”或“书橱”里的一门课程的“课本”; 简而言之,“意识”这个“书包”或“书橱”包涵着你的“网络课本” 因此,“人的意识”和“网络意识”是:“包涵”与“被包涵”的关系。 更简而言之,是“主从关系”, 而不是“并列关系”。 网络“意识”是人的意识的眼神,不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换言之,没有人的意 识就没有网络意识10、试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功绩。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 世纪,终结于 19 世纪 30~40 年 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 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 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 三个阶段。 16、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 学描述;提 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 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 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 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 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 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 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 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 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 服务 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 苦炼的、禁欲主义 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 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7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 巴贝夫为代表。 19 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 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 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 的 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 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 度的剥削本质; 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 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 使 完 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 和欧文为代 表。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 和无财产者 之间、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 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 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 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 的、似乎更彻底的发 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 深 扎在经济的事实中。 为法国大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启蒙学者,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 不承认 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 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 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 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那时,如 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 头立地的时代。最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头脑的思维发现的 原 理,要求成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后来这句话又有了更广泛的含 义:同这些原理相矛 盾的现实,实际上从上到下都被颠倒了。以往的一切社会形 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 合理性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到 现在为止,世界所遵循的只是一些成见;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 鄙视。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功绩:一,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 主义早期社会提供了许多历 史资料,也提供启发了工人觉悟的许多思想材料,使 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二,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理 想社会的各种详细描绘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预测和宝贵的见解,并在批 判的 基础上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主张和规划。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猜 测到了一些社会真 理。 不少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都是民主共和制 度,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公职人员实行选 举,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等观点,都包含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因素。四,对于如何实现 理想社会,空想 社会主义者也提出种种设想,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斗争。11、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答: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 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 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现实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 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 相互促进的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8 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 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 物的发展。13、运用所学原理谈谈人如何超越自我?答:人只有在不断发展自我中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人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曾经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三 个阶段、三种历史形态: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三是 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人格”联合体形态这三个阶段,表明人的发展是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这 种超越性体现的是人的能动性、主体性、理想性。 超越自我,首先要“知不足”。我们常常说,人无完人。 就是说,人总要受到各种局限,有主体自身方面的,客观条件方面的,历史文化方面的,社会时代方面的, 等等。人要经常“知足”,又要经常“不知足”,然而,更重要的是要“知不足”。“知足”难,“不知足”也难,“知 不足”更难。既要勇于知不足,又要善于知不足。“知不足”,是以全面认识自我为前提的。现实中的人们总 是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用自身的优势,比他人的不足。肯定自己、表扬自己容易, 否定自己、批评自己则难,全面认识自己更难。不能全面认识自我,就难以做到“知不足”,就会陶然于“自 我中心化”的思维方式中,给自我铸就固步自封的“外壳”。要知己不足,必下功夫,冷静、全面客观地分析 自我,研究自我。“知不足”,就会有求发展、求进步、求完善的内在动力。然而,若只是停留在“不知足”, 那也只是进步发展的愿望,难以真正超越自我。只有“知不足”,才有可能真正超越自我,实现进步、发展。 因为,只有“知不足”,才能准确地发现自己的具体弱点、不足、缺点、错误是什么,根源是什么,才能主 动寻求超越自我的理想目标,找准自我发展的参照系,才能突破自我狭隘眼界,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 层次14、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反映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价值和价值评价: 第一,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 性。所以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有不同的价值评价。马克思所列举的这些例子都是 主体和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第二,价值具有多维性,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关系是复杂的,可以是双重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们这9 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第三,价值具有客观性。“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 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这种对抗是客观的, 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第四,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 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这种对抗是在阶级社会中的对抗。 第五,价值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 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马克思的这段话,反映了马克思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所作的评价是正确的, 这些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 第六,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评价是否正确,取决于评价者自身的 相关知识水平、素养、阶级立场、世界观,特别是价值观的制约。马克思除了自身知识水平、素养外,还 由于其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阶级立场,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 或趋势相一致的,因此才会有这些客观正确的价值评价。 第七,马克思的评价反映了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15、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 生了哪些影响?答: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 以产生和发展。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 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 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 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 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 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 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4、对待互联网的双重效应,当 代大学生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加以正确分析,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16、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答:1、从根本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是我国社会的矛盾以及由此推动矛盾的合理解决。我 们应科学认识矛盾与和谐的辩证关系。哲学上的“矛盾”与具体的“社会矛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构建和谐 社会提出要化解社会矛盾,并不是否定哲学上的矛盾思维。“矛盾”与“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 者是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10 样性中的统一。 “和而不同”, 差异的和谐才有美。 和谐不是要取消各种差异与矛盾, 不是追求“无差别境”, 而是使各种差异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认识差异、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度地增加和 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因素,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1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 符合。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 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 其次,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具 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18、如何理解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社会历史过程具有统一性,主要是指社会发展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它主要表现为发展中的决定性 和客观制约性。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必须受到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规律的制约。总之,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过程是严格地沿 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第一阶段)的 道路前进的。五种社会形态更替依次进行,不能前后颠倒,也不能出现缺环。 (2)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表现:首先,处于同一个社会形态中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其具体发展道路 各有自己的特点;其次,在社会交替过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所走的具体道路和途径也有不同特点;最后, 一个国家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超越某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到更高的社会形态。比如,美国没 有经过封建社会而直接在奴隶制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跨入社会主 义,而没有经历典型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 (3)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不矛盾的。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与人类社会整体运动过程和 发展道路相联系的,而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与构成人类社会整体的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过程相联系 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作为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就存 在于作为个别和特殊的每个国家和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之中。 因此, 我们所说的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 是包含着多样性的统一性,我们所说的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也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离开统一性的 多样性和离开多样性的统一性一样,都是不可想象的。19、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答:科学精神,“科学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 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11 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即“求真”。 人文精神,“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关于“价值的 知识”;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 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即“求善”和“求美”。 首 先,科学精神反应的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而人文精神追求的是人们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摒弃一切虚伪的价值取向。而真理和价值在现实意义中是辩证统一的。 其次,要是我们把科学精神和人 文精神割裂开来的话, 那么结果将是造成了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 或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的“边 缘人”。 最后,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种人类文化,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类精神。 如果没有人文情怀关照, 科学主义只能是盲目的和莽撞的;如果没有科学精神融入,人文主义只能是蹩脚的和虚妄的。20、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 得粉碎,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变成对精神发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反映的历史事实, 认识?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 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 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 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 火药、 指南针 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标志着生 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 化。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 产阶级作为 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 与印刷术击败 落后封建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4、火 药、指南针与印 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 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 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 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 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 较快的速度初步 建成了小康社 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 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 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 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12 2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 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 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 一实际,并根据你 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 所为有所不为?答: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但科 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 促 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 之一就是在发 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 发 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 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 然和社会 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 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22、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 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答: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 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 会 存在又具有反作用。2、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 发展 形式和规 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 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体可能会 产生不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史的继承性。 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第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 处于同一时代 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 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 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 切事物,认识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 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 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可答,可不答)23、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 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 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13 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 结果。 另一方面, 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 史的选择性, 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 结 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2、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 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 发展 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 历史活 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 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3、 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 用,但一 者杰出人物来 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 动的基础之上, 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 发展的趋势或方向。 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 事件,都是 人们的意志 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 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 者之间并没有矛盾。4、 “国家兴亡,匹夫有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 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 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起 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24、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答: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 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 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 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 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 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 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 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 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 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 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25、货币有哪些职能,其中基本职能又是什么?答: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基本职能:价值尺 度、流通手段26、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实现形式和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 实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 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14 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27、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此观点是否 否认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此观点错误。 (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 的作用与劳动创 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 要素是商品使用价 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 值的创造而言,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 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 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 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3)此 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28、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答:资本的本质:①资本是靠剥削工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用工人之间的关系;②资 本是物的外壳掩盖着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能够支配工人劳动;③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资本的共性包括: (1)资本的功能在于增值, (2)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3)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 市场的建立为前提条件。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机器等,但这些物本来并不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其所有者 作为价值增值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关系,即资本的 所有者剥削资本雇用者之间的关系。2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的必然?1.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历史是在变化中发展,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2.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改革,都经历过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斗争,如同任何社会的交替过程 一样。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 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 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前提。 4.社会主义制度目前还处在幼年时期。在发展中有曲折,甚至出现局部倒退和反复,但是作为新生的、向 上的社会制度,它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0、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 段?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15 的, 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就资本主义的国体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 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就资本主义的政体而言,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 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 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仍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 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 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制度。3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分别是什么?①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即实 现两大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是通过三方面交换而实现的, 首先是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其次是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第三是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经过以上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都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 替换,使社会总产品全部实现,保证下年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 件:.第一个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是: I(v+m)=Ⅱc. 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 二者在价值上必须相等.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最基本实现条件.第二个条件是,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 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掉的不变资本的价值总和.用公式表示是:I(c+v+m)= Ic+Ⅱc. 这个 条件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第三个条件是,第二部类所生产 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 I(v+m)+ Ⅱ(v+m). 这个条件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生活资料的需求 相等.33、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自 1825 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 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 1836 年、1847 年、1857 年、1866 年、1873 年、 1882 年、1890 年和 1900 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 渡时期,差不多每 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 20 世纪,在 1900 年危机之后,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前, 又发生了 1907 年、1914 年、1921 年、 年、 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 隔七八 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 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 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属 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有三次, 即
年的经济危机,因为这三次 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 期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 过程中发 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调节机制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其主要表现 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 力、实现经济 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 市场机制相辅相 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 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 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16 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经济危 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 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 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对 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这里,必须明确,随着调节机制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尽管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 是 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资产阶级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调节措施和手段,经济危机是克服不了的。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34、谈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过较长时期的稳定和发展,出现了与二战前远不可相比的新变化新特点,主要表现在:经 济运行有序化、垄断资本全球化、收入分配社会化、贫富差距扩大化、阶级结构复杂化、阶级矛盾国际化。 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不断进行着自我否定,为未来社会创造条件.(2)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依然 未变。35、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 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坚持辩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1)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由于资产阶级在长期的政治统治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政治制 度中会具有一些符合政治统治和社会管 理一般规律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借鉴。 但是,由于资本主 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 的政治工具,因 此它在关于政治制度建设和实施的各种理论、观点、立场、方法等方面,都带有深刻的资 产阶级的阶级 印记和阶级偏见,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分析、批判,要深刻认识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 的阶级本质。 (2)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资本 主义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大量的物 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意 识形态的形式或包含在意识形态中被保存下来的。这些思想文化 成果同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 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观念, 由于它们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 的发展,以及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过程中曾 起过积极的作用,因而其主要社会作用是推动历史前进 的,是进步的。 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后,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起着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维护资 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作论证等作用,因而其社会作用就开始走向反面, 逐渐地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人类文 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也必须注意用辩证批判的态度对待它。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正确反 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例如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经 济学说中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哲学思想中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法律理论中关于司法实践历史 经验的描述等这些属于客观真理性的内容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参考和借鉴的;而其中反映了资产阶级 利益和要求的、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扭曲反映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而有意编造来欺骗民众 的虚假理论,则必须加以分析鉴别和持鲜明的批判态度。17 36、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 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即社会的总商品资本。第一,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进行研究,既可以考察资本运动中的生产消费,又可以考察个人消费;既可以考察资本 流通,又可以考察一般的商品流通。第二,从商品资本出发研究,能够揭示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因为在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中,既要说明商品资本的每一组成部分是如何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的,同时又 要说明生产要素的各个组成部分从什么地方购买到。 从形式上看,社会总产品有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在物质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价值形式 上表现为不变资本价值(c) 、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 。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社会 总资本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要说明一定时期内已经消耗的 资本价值如何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要说明一定时期内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消耗掉的物质资料如 何替换。38、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答: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 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 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第二,企 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 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 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 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 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 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 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 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 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 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总之,在垄断条件下, 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 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39、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有哪些?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 ,法人资本所有制。40、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哪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18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综合他们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 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 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 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 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 差别也将消失。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 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 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第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 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41、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哪些?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 美国的宏观需求管理模式 ? ? 这种模式也称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更强调个人主义与市场竞争。 主要特征: 第一,垄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法治管理网中的企业自主决策。 第三,在市场机制发达的基础上的宏观调控机制。 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四、法国的指导性计划模式42、试分析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利弊优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 1 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2 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19 3 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 4 扩大公民自由,体现团结互助。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危机 1 失业危机。2 财政危机。3 老龄危机。4 社会危机。5 观念危机。6 制度危机。7 政治危机。44、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0 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危机、动荡和战争。在
年的三十多年间发生了 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转机。在战后五十余 年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相对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性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最终形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 预见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如何解释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 义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应该说,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战后西方经济重建,西方国家进行的一系 列经济、政治改革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等等。但我认为,第三世界工业化及其带动的资本全球 化运动,西方财政与金融扩张和新技术革命则是战后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45、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 社会 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 史过程。 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 会所不可比 拟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B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 统治中所创造 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 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 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然而,资 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同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一样,资本 主义生 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 有的, 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 动荡和危机。 资本主义的这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历史 过渡性。46、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20 (1)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是在繁荣和危机的周期循环中不断发展的。早在 19 世纪初期大机器工业体系确立以后, 资本主义就呈现出周期发展的态势,经济的迅速增长总是与经济危机携手相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共 发生过 11 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其中
年大危机席卷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持续时间达五年之久。 二战后, 资本主义周期发展的规律仍然在起作用。 迄今为止, 已发生过六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年 、 年、 年 、 年 、1979 一 1982 年和
年。 (2)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和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解释 ? 西方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的起伏动荡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严重不安,西方经济学界早已致力于探索它的运动规律和原因。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经典性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w? 米契尔和 A? 伯恩斯在 1946 年发表的《衡 量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的:“经济周期是在主要以工商企业形式组织其活动的那些国家中所看到的总体 活动的波动形态。一个周期包含许多经济领域在差不多相同时间所发生的扩张,跟随其后的是相似的总衰 退,收缩和复苏,后者又与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相结合;这种变化的序列是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 经济周期的长度从一年以上到十年、十二年不等;它们不能再分为性质相似的,振幅与其接近的更短的周 期”。 根据这一定义,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按照一个经济周期时 间的长短,经济周期可分为 3-4 年的短周期、9-10 年的中周期和 50 一 60 年左右的长周期三种类型。 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动及其每一周期的长度是经济周期的外部特征。那么,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何 在?对此,西方经济学家作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一般可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的 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前者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西方国家在平 抑经济周期波动时,仍把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基本依据。关于它的具体内容,将在以后作分析介绍。后者的 内容繁多,一些理论试图从经济体系内部某些因素的变动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如货币危机论、消费不 足论、投资过度论、比例失调论等;而另一些理论则认为经济周期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某些因素引起的, 如太阳黑子论等。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没有专门给经济周期下定义,但是他在许多地方都谈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资本 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同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其顶点就是普遍危机。” “在工业刚刚脱离 幼年时期,大工业只是从 1825 年的危机才开始它的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 “工厂制度的巨大的跳跃式的 扩展能力和它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必然造成热病似的生产并随之造成市场商品充斥,而当市场收缩时,就 出现瘫痪状态。工业的生命按照繁荣、生产过剩、危机、停滞这几个时期的顺序而不断地转换。由于工业 循环的这种周期变换,机器生产使工人在就业上并从而在生活上遭遇到的无保障和不稳定状态,已成为正 常的现象。”根据马克思的分析,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马克思不仅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现象形态,而且分析了它的根源。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经济看作21 是资本再生产过程。他认为:“危机恰恰就是再生产过程破坏和中断的时刻。”社会资本再生产循环的中断, 意味着“再生产不能按原有规模重新进行。一部分固定资本要闲置起来,一部分工人会抛到街头。”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必然性。47、西方的经济理论是如何解释和指导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的?试例举一种来 说明。西方经济体制的转变和调整是在不同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西方各种经济理论试图解释诸 多现实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予以解决。西方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就其 主流而言,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17 世纪 20 世纪至 20 年代,经济自由主义; (2)20 世纪 30-70 年代 初,凯恩斯主义; (3)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新自由主义; (4)80 年代末、90 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 西方各经济流派之间始终存在着主张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观点的分歧和对立。当然,各流派并非 完全排斥,而是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客观经济现实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各流派在吸收和容纳对方观点 的基础上,不断翻新,以新的面目出现。事实上,整个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演变的历史,即是自由放任和 国家干预两大经济思潮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过程: 经济自由主义――自由放任 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 新自由主义――自由放任的复兴 新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如: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 70 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这是凯恩斯主义者所未曾料到的,也是用凯恩斯的经济 政策药方医治不了的。由此导致凯恩斯主义的衰落和各种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兴起,包括货币学派、供给学 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 节功能。48、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9 月 20 日,中古关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和前景分析”专题讨论会在院学术报告厅 举行,这是第二届中古研讨会的第三场专题讨论。古巴外交部阿尔瓦雷斯博士、古共中央隆达院士、古巴 社科理事会马丁名誉院士、我院刘元琪、李崇富分别作专题发言。 阿尔瓦雷斯博士以“全球形势”为题做主题发言,她认为,全球化不仅是技术领域的现象,也是政治和 经济领域的现象,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物,具有一体化和排他性。一体化把每个国家按不同的国际分 工联系起来,排他性是多数国家服从少数国家和国际组织,使世界财富集中到少数国家和国际组织。她指 出,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第一、一些中心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无止境的掠夺全球22 的人力、金融和资源,来满足他们加强竞争力的需要。第二、某些国家的跨国集团利用在一些传媒和宣传 方面的优势,鼓动消费者选择美国的所谓理想的生活方式。第三、某些国家在社会与道德方面,宣扬他们 的新自由主义概念和观点。 她认为,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资源使用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在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进 展下去,其结果必然是全球资源的枯竭,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 她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提出批评,指出美国想称霸世界蓄谋已久,它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最大 限度地削弱其他国家的作用。 为了控制全球的资源, 强化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美国曾多次使用武力, 维护其在世界政治和军事上的最高权威。 美国主张单级格局的目的是为了称霸全球, 占有全球的经济资源。 她认为,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还有其他地区的集团崛起,将有助于打破这种单级世界的格局。 古共中央美洲研究中心主任隆达就“当前拉丁美洲全球化及其替代选择”问题发言,指出,新自由主义 的全球化在拉美产生了一些非常可怕的后果,虽然从一些宏观经济数字来说是积极的,但拉美的现实经济 和社会形势却越来越糟糕,而且越来越依附于中心国家,并不得不与中心国家进行极不对称的贸易,全球 化给拉美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贫困和失业问题。 他说,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占主导地位的这几年当中, 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 贫困的绝对人数为 2.22 亿, 使社会形势急剧恶化, 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背景下, 拉丁美洲的形式还持续表现出了极度的社会不平等。 马丁名誉院士介绍了古巴如何应对全球化的形势,他说,全球化主要反映在政治、经济、环境、社会 和文化等五个方面。从经济层面看,这个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的特征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不平衡,南方国家 和北方国家的差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拉大,使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日益恶化,越来越多的贫困人 口向发达国家流动。 他认为,如果拉美内部能够实现一体化,就可以形成世界第四大集团,世界就会向多极化发展,这对 中国和欧盟有利。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维护全球力量的均衡。古巴正在努力加深对全球化的认识并已经 参与到了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中。 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古巴始终坚持着四项基本的原则:(1)一定要支持世界向多极化过渡;(2)一定 要与本地区,即加勒比地区以及其他国家保持积极的联系;(3)积极支持拉美内部一体化的倡议;(4)坚持通 过科技手段,逐步提高产品的出口附加值。49、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6、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7 主要特点是: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 提出社会主义 (或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 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23 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 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 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 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 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 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 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 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 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50、20 世纪人类拥有相对论,拥有计算机,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能源 和安全危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这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①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现代科技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近代工业化所造 成的人口,环境,能源危机.但是,人们对高新技术的滥用和误用,又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新的污染和破坏,严 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②产生这些危机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是协调技术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够 协调.同时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忽略了正确的技术观、人生观和发展观。51、请运用所学理论结合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的实际演变情况分析影响收入 分配的因素,及对我们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原理中,把生产力分成了劳 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进行研究。从资本主义 发展的趋势来看,物质生产部门雇佣劳 动者的人数呈抛物线型的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很长时期 内,随着物质生 产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物质生产部门雇佣劳动者的人数是不断增加的。第二次 世界大 战后,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物质 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不仅在 劳动者总人数中的比重日趋下降,而且绝对数也逐 渐减少。 这在农业部门尤为明显,在采掘业和一些加工 工业部门也日益显露出来。 大批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向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等部门转移。至于劳动 生产 率的提高和生产资料的节约,那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增大其作用的。总 的看来,促使资本 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诸因素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具有 决定性的意义。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 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中同时存在着削弱国 民收入增长的多种因素。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 出决定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① 从事物质生产的雇佣劳动者人数的多少。 ② 劳动生产率的高 低。 国民收入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劳动生产率越高,工人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的 产品越多,国民收 入也越多。③ 生产资料的耗用程度。生产资料的使用越节约,工人创造的国民收入也越多。 启示: 资本主义的这种分配方式,使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导致金字塔般的两极分化状态。就像我们国家垄断的 石油行业,其工资与普通上班族群工资比达到 5:1 或以上。这时需要国家施以调控手段,化资本家的一部 分收入为国家收入,建设惠民设施,实行惠民政策。如解决民工问题、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取消农24 业税、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覆盖城乡、形成积极就业政策体系。52、为什么美国“新经济”发展最快,但同时又是发达国家中两极分化最严重 的国家?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答: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受限制的自行发展, 导致无限制的竞争,最终造成“胜者全得”的情况。1995 年,美国康耐尔大学教授弗兰克和杜克大学教授库 克指出.在以往的经济中.往往是某人生产了比别人多一倍的东西,或完成了比别人难度大一倍的任务, 就得到比别人高一倍的收入,但在“胜者全得”市场上.重要的却是相对的表现:业绩中的细微差别,却会 变成报酬方面的巨大差别。这就使越来越多的人去为项目越来越少、数量却越来越大的奖金进行竞争。由 于它把所有报酬集中到一小撮胜者中间,结果是一方面加宽了贫富之间的沟壑;另一方面又把一些有才华 的人吸引到对社会来说非生产性的、有时甚至是毁坏性的东西的追逐中去。 另一个原因是,科技革命的发展,要求大量的就业机会从实行生产线和划一的工资制的制造业,逐步 转移到强调个性的服务性行业,要求劳动者有更加熟练的技能和适应能力。但许多公司却圄于控制和节约 成本的考虑,不仅不愿意在对雇员进行长期训练和教育计划方面进行投资,还尽可能用工资低廉的部分时 间工、临时工去取代全日制工人,而政府又为资金所限,不能在改善教育,重建正在毁坏中的学校方面进 行大量投资,只是在边缘上进行修修补补。这种状况使得许多劳动力不能得到必要的教育和训练,不能适 应高科技产业突飞猛进所提出的新需要,而只能从事不熟练的低技能、低工资的工作,从而使受过教育、 有一技之长、能从正形成的高科技经济中获益者,同没有受过教育、无一技之长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在千百万美国人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时,同样多甚至更多的人的生活却在倒退。技术的变化使那些没有能 力适应的人落伍、从而也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53、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最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现在保障水平最高的却 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1、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 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骑着重要作用,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2、由于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人们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的分封割据状态、等级压迫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因而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获得了更多有 利的条件、更广阔的空间,因而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于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 积极意义。54、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调整与发展趋势?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调整与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 律作用的结果;2、当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