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优健康险是什么对投保人有什么要求吗?

税优健康险为何优而不火?投保抵税复杂买家嫌麻烦|健康险|保险公司|投保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
  东方IC图
  税收优惠可节省的额度较低。&
  符合条件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投保、抵税等流程过于复杂,耗时长。&
  保险公司不愿干赔本的买卖。
  保证续保、既往症不拒保、无等待期、零免赔额、享受税收优惠,看似是个利好工薪阶层的爆款健康险产品,然而,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31个城市试运行一年多后,依然少有人问津。
  截至日,全国税优健康险保单总件数为67272件,总保费约为1.18亿元。
  在此背景下,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保监会却联合发布了《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下称《通知》),税优健康险将于今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在部分省市试运行期间如鸡肋一样存在,未来在全国推广后前景会改善吗?&
  “优”在哪里
  税优健康险“优”在何处?
  其一,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通知》,对个人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按照每年最高2400元(200元/月)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单位负担员工部分,视同个人购买,按上述限额予以扣除。
  其二,允许带病投保,且保证续保。年满16岁以上、未满法定退休年龄、符合条件购买该险种的纳税人可以带病投保,商业保险公司不得因为被保险人既往病史而拒保。如果带病投保,允许保险公司适度调低保额。
  其三,保障额度高。每年保险给付限额不低于20万元,一些保险公司已将终身累计赔偿限额提高到120万元。根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设置免赔额,被保险人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不得高于10%。
  其四,可免费转换保险公司。规定被保险人可以在医疗费用风险保障责任期间终结后,将保单免费转移到另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保险公司不得强制或变相要求参保人变换保险公司。对于保单权益转移,保险公司不设置犹豫期,但允许保险公司对该保单进行核保。
  其五,万能险方式利于差额返还。税优健康保险产品采取万能险方式,产品分为个人账户和医疗保险两个部分。根据规定,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如果赔付率低于80%的,投保人可以根据资金状况调整缴费额度,差额部分将返还到所有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等退休时还能把万能账户的钱取出来。
  其六,无等待期。今天投保,明天生病,当天就可以赔。其他的健康险,在保险合同生效后,一般会设30天、90天、180天不等的观察期,如果在这期间患重大疾病或者病逝,保险公司不予理赔。
  为何被冷落
  既然好处那么多,为何在试点期间冷场?
  已获得税优健康险经营资格的一家险企营销人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似税优健康险利好客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购买,很多人想买但是条件都不够,只能放弃。”作为一个营销团队带头人,他坦言,一年多来基本上没做成几单,且咨询的客户也并不多。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个营销员处了解到,该项业务的推广主要遇到了以下几点阻力:
  首先,虽然有税收优惠,但可节省的额度较低,刺激作用不明显。以月入1万元的职工为例,扣除五险一金后,个人每月这200元的应税税率大概是10%,也就是能节约20元钱个税,一年节省240元,对多数人来讲,没有吸引力。
  其次,符合条件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全国很多地方收入差距较大,很多省市地区的职工,个人收入可能还没超过3500元个税起征点,根本无法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符合月收入3500元个税起征点的纳税人约28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07%,而2015年符合年收入12万元自行申报纳税人约为5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37%。
  再者,投保、抵税等流程过于复杂,耗时长,买家嫌麻烦。虽然保监会明确允许个人购买,但对一些投保人来说,由于目前个人并无税号,要投保税优健康险必须走单位团体渠道,从而将部分有需求的投保人拦在了门外。
  “即便一些个人愿意购买,但过程也很复杂,比如,先要去社保部门打一份社保证明,然后,再去税务部门打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还有健康证明、个税申报等,最后还要去保险公司柜面办理。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每个月省几十块钱而这么折腾。”上述营销人员称。
  最后,保险公司不愿干赔本的买卖。由于投保人可以带病投保,且赔付率高达80%,营销人员开展业务时比较谨慎,再加上税优健康险对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和利润贡献较低,公司展业的积极性并不高。
  从何处改进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信息,截至今年3月已有五批经营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公司名单陆续公布,目前获得经营税优健康险经营资格的公司已有26家,占现有的79家险企的32.91%,国寿、太保、太平、新华等均在列。
  虽然税优健康险的全面推行还存在各种问题,但一些学者认为,作为我国第一个享受税收优惠的险种,为下一步推出延税型的商业养老保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长期关注中国全民医保体系制度完善和政策更新的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新的《通知》在销售渠道对接环节上有所改进,允许企业给职工购买税优健康险,拓宽了此前只允许个人购买的渠道衔接难题。
  朱铭来分析,税优健康险当前推行初期遇到的难题,一些可以在短期内解决,但还有一些需要长期改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可以尝试团体购买,分散风险。过去卖不好,是因为政策允许个人带病投保,保险公司风险较大。如果通过企业团体投保,不管是带病的还是不带病的集体购买,这样会分散赔付风险。
  第二,利用好社保平台,盘活社保账户资金与税优健康险的衔接。朱铭来举例称,比如,上海社保卡今年起可以用来买商业保险,但目前并未规定可以买哪些品种,社保资金可以尝试与税优健康险结合,鼓励居民用社保账户资金购买。不过,这需要多个部门出台文件进行引导。
  第三,每年2400元的税优额度太低,未来可以尝试5000元至6000元额度。朱铭来认为,按照国际税优惯例,10%作为税优的标准,但如果提高这一力度,短期内,会对我国财政收入产生影响。不过长期看,如果商业健康险从此发展起来,会减轻对社保的压力,而社保其实是政府负债。
责任编辑:张彦如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热门推荐APP专享保监会草拟税优健康险征意 投保人限买一份_网易财经
保监会草拟税优健康险征意 投保人限买一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投保人只能购买一份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享受每年2400元的优惠政策。继上月三部委圈定试点范围后,近日了一份税优健康险业务暂行办法,在行业内。依据征求意见稿,投保人只能购买一份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保费2400元/年)。保险公司应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对投保人身份和纳税情况进行验证,符合条件方可承保。保监会下发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对经营税优健康险的公司限定为专业健康险公司和其他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不得低于150%,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具备功能完整、相对独立的健康险信息系统,并与商业健康险信息平台适时对接。与普通健康险相比,税优健康险新规在承保方面将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保险公司不得因投保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续保。保监会称,对首次带病投保的,可以通过降低赔付额度等方式控制经营风险,当年支付的最高赔付额度不得超过当年保险金额的五分之一。按照目前保险行业的惯例是需要如实告知,不得带病投保,有病史需要体检甚至加收保费。依据征求意见稿,未来设计的税优健康险将遵循“保障为主、合理定价、微利经营”的原则,不过设计则采取万能险方式。包含“中端医疗+个人账户积累”两部分责任。个人账户积累可用于退休时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如长期护理保险等)支出。中端医疗保险要与基本医保、补充医疗保险相衔接,主要补偿在职纳税人群的中端医疗费用保障。
意见稿还对赔付金额做出了限定,即不得低于25万元,终身累计赔偿限额为100万元。如果被保险人自投保以来连续5个保单周年没发生大额理赔,可将其终身累计赔偿限额提高到150万元,不过,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对“大额”做出明确说明。为了规避过度竞争,保监会明确,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指定一家符合条件的子公司开展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业务。处于风险处置期的保险公司不得开展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业务。5月,保监会联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各省市选择一个人口规模较大且具有较高综合管理能力的试点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将全市试点税优健康险业务,不过目前并没有敲定试点时间表。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卢晓平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解读:“个人税优健康险”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者:燕梳新青年
  本文章内容为燕梳新青年(公众号insuranceforce)授权和讯网发布,未经和讯网许可,任何机构、媒体、个人不得转载、发布此稿件,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穿透商业迷雾的一缕阳光
  ――“个人税优健康险”正确的打开方式
  写在前面:12月11日,财政部、国家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商业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燕梳新青年》一直在关注各类机构的解读和市场各方的反应,在此妄言一句:这些解读都还没有触及到理解“个人税优健康险”的精髓。
  据《燕梳新青年》多方打听到的消息,为了出台“个人税优健康险”,相关方“打架”大半年,中间充斥真真假假的各种博弈。正如早在6月保监会向各健康险公司下达《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时,澎湃新闻就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保监会送12大福利 险企要哭了》的文章。
  当然,矛盾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一定是有法可解的。虽然“个人税优健康险”确实有“严禁核保、赔付率高达80%”等可能会让险企“哭”的明确要求,但《燕梳新青年》仍然认为“个人税优健康险”是穿透目前商业健康险经营迷雾的一缕。如何真正能沐浴在阳光下,需要相关方理解一方的苦心和另一方的难处,合力迎接阳光普照、市场沸腾。
  一、所有的政策红利都有绝对意义上的通行逻辑: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在详述“个人税优健康险”精髓之前,《燕梳新青年》还是要再赘述一个观点:“新国十条”后的保险业有了全新的内涵,全新的内涵,全新的内涵(重要的事说三遍)!小伙伴们还记得去年“新国十条”颁布后的用词吧――一个“大保险、大保障”的宏大篇章,试问这个宏大篇章到底要怎么作?
  “跳出保险看保险”,是多个领导反复强调过的,宏大篇章的题中之义一定是要把保险业放在深层次服务国计民生的大框架中去考虑。渡人渡己和成人达己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绝不仅仅是一句佛家偈语和某大保险公司的品牌口号,一定是要落实在各公司的经营决策中的,尤其是对于有政策导向和支持的险种。
  政府在经济下行、财政吃紧的背景下给出税收优惠政策,到底意欲何为?政府希望用保险这个工具解决什么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这个业务。可以再来回顾下国家总理李克强在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一些表述: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衔接互补,可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扩内需、调结构。
  关于政策红利背后的逻辑,《燕梳新青年》已在之前的文章《的世界观》中阐述过,可以说,所有的政策红利都有绝对意义上的通行逻辑: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当然,还可以加一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二、重还是重,这可谓健康险经营的生死抉择。目前的健康险发展只是在外围打转,根本没有进入医改的主战场
  政府的态度一直是很明确的,就是希望借助商业保险的力量来解医改这道难题。但医改中的“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市场上的健康险产品所能解决的吗?当然,覆盖率不够是一回事,但扪心自问,现在的产品真的合用、划算吗?覆盖率不够和产品不合用本也是环环相扣的。
  各位小伙们还还记得2006年的“重疾险风波”吧?“保死不保生”的质疑犹在耳吧?(,)口中的重疾(费用的标准)和保险公司产品定义中的重疾(险种的标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欢迎、的重疾险专家不服来辩)。
  再延伸断言一句,传统保险业保的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未来保险业一定是要保大概率事件(老百姓只有多次、充分体验过保险赔付后,才会真正认可保险的价值),这也是时下最广为认可的保险“高频、低价、海量”的精髓。就健康险领域而言,费用报销型的和健康管理才是所谓“高频、低价、海量”,这点对照每个人自身的健康险就能理解了。
  颠覆的年代,既要看别人在干什么,更要静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是可以、应该被改造的,自觉进行自我改造升级,不然别人携枪带棒一通抢杀之后,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保险业最大的风险是“去保险化”,这个话题太惊悚,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以后再单独撰文讨论(好吧,其实是燕小梳也还没想明白)。
  三、定性:国内首个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产品
  作为目前国内首个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人身险产品,“个人税优健康险”的试点对于人身保险行业意义重大。可以联想下交强险对于、财产险的意义,还有其他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等,这些都是财产险领域,“个人税优健康险”的试点,是人身保险行业受政策支持的重大破冰,当然,随后还会有税延型。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国家以个人所得税为购买税优健康险产品的纳税人提供补贴,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群众购买健康险的积极性,促进健康保险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带动其他人身保险的销售。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商业保险公司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再次得以强化。
  回顾过去,最为典型的就是商业保险公司全面介入领域,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探索出了一条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互相补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效缓解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直接推动了2012年8月《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指导意见》的出台。商业保险公司第一次在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展示了自己独特作用。
  四、保监会出台的产品指引框架到底有哪些创新性、颠覆性突破
  三部委联合通知下发之后,具有资质的保险公司的税优产品尚未正式出炉,但依据与《通知》同时下发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指引框架》,作为一款兼具政策性的商业保险产品,“个人税优健康险”特点鲜明,亮点多多。
  亮点一:税收优惠。不赘述,以北京地区为例,税前工资10000元的人,假如按照最高200元/月的标准购买税优健康险,其每月可以少缴税20元,一年则可节省240元的。
  亮点二:保障额度高。保险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终身累计赔偿限额为80万元,且不得设置免赔额,被保险人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不得高于10%。
  亮点三:差额返还。也就是说医疗保险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赔付率低于80%的,差额部分返还到所有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这也就意味着,只给商业保险公司预留了20%的成本利润空间,与大病保险类似,属于微利经营。
  亮点四:允许带病,且保证续保。明确商业保险公司不得因为被保险人既往病史而拒保,以保证最需要医保的人得到应有的保障,但为了保障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对带病投保的投保人调低保额,但最低不能低于4万元,终身累计保额不得低于15万元。
  亮点五:可免费转换保险公司。对于权益转移,保险公司不设置犹豫期,但允许保险公司对该保单进行核保。此后,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力指标,消费者选择权自由灵活,自然话语权大增。
  亮点六:保险业成体系作战。中国保监会组织开发全行业统一的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该平台可以支持个人税优健康保险业务的承保、、转移等;可以向保险监管部门报送相关统计数据;支持税务部门对保单的真实性及税优使用额度进行检验;可以为投保人提供自助式的保单信息及账户信息查询服务;当然,还必然可以和医保部门的医保报销系统和医院的费用系统相挂钩和连接,保险业有了对抗医疗系统的平台体系。
  五、最大亮点、也是最大争议的“带病投保”:《燕梳新青年》只能说这是高贵的、神圣的、带有拯救意味的、道德层面的考量,但谁又能说最终的颠覆不是从最初的直击人心开始的呢
  对于“带病投保”的合理性,从来都不是以理论大家自居的《燕梳新青年》没法给出严谨的论述。毕竟,核保是保险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几个根基之一。正面战场攻不下来,侧面倒是有些现实可以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当下的保险业可以尝试“带病投保”。
  长期以来,严格核保,严控理赔,是商业保险公司对健康险业务进行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按照保险公司的操作流程,被保险人一旦告知既往病史,保险公司需要根据严重程度,选择加费甚至是拒保。当然,很多时候,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到客户,在核保的时候会有意识的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在理赔的时候,一旦发现有未如实告知的情况,往往会采取拒赔的处理方式。“宽进严出”的风险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但也让保险公司遭到了“投保容易理赔难”的诟病。
  六、“没有高赔付率的保险公司不是好公司,没有高赔付率的保险产品不是好产品。”这又是一种价值判断,但确实有一定道理。所有政策支持的保险更是如此
  如上文所述,“高频”很可能意味着高赔付率。继大病保险之后,“个人税优健康险”再度出现了“保本微利”的规定。“个人税优健康险”留给保险公司的成本以及盈利空间只有20%。作为公共产品,无论是大病保险还是个人税优健康险,留给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不可能太大,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承接该类型业务最主要的目标并非盈利,而应该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积累客户、数据、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更多类型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进而获得利润。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我国健康险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洗牌机会。这不,通知刚发布几天,、平安、、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税优健康保险的框架产品,能坐在牌桌上就是胜利。保险公司不能仅看到保本微利四个字而被吓到,更要看到背后的几亿中产阶级的健康医疗费用大市场。当然,这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经营粗放的保险公司“呛水”那是必然。
  七、另一亮点、也是精华所在:产品框架采取了“医疗险+个人万能账户”的形式
  “个人税优健康险”采用了“中端医疗+个人账户积累”的万能险形式,但保险公司不得征收初始管理费等管理费用,其中中端医疗险应当与基本医保、补充医疗保险相衔接,用于补偿被保险人在经基本医保、补充医疗保险补偿后自负的医疗费用。个人账户积累由于已经享受了税收优惠,仅可用于退休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和个人自负医疗费用支出。
  近年来,我国健康保险发展迅猛,近两年更是保持了高达40%以上的增速,商业健康保险在人身保险中所占份额逐步提升,由2009年的6.95%增至2014年的12.18%。截至目前,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备案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涵盖疾病险、医疗险、护理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险四大类,共2300多种产品。数量虽多,却难掩产品高度同质化尴尬。重疾险与寿险类似,赌的都是概率,并不能体现保险公司健康管理与服务方面的专业性。
  与目前市场上主推的重疾险等不同,“医疗险+个人万能账户”的产品设计下,有医疗行为则可以报销、不发生医疗行为则可以积累,成为老百姓可以信赖的一个医疗费用报销池子,老百姓两头不吃亏。试想,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老百姓对未来医疗、养老支出的不确定性担忧吗?一旦保险公司能成为医疗费用预备队,那就是保险业替国家解决了大问题。
  当然,“医疗险+个人万能账户”的操作难度也是前所未有,根据《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必须配备专业人员队伍,健康保险事业部具有健康保险业务从业经历的人员比例不低于50%,具有医学背景的人员比例不低于30%。用数据说话、用技术说话才是正道。
  八、用170亿元税收让利的杠杆,撬动了4000多亿元保费的健康险市场?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截至目前,交个税的人只有2800万人,占整个人口总数的不到2%。假设每个税纳税人都能按200元/月的标准投保税优健康险,则意味着个税健康险将带来保费增量672亿元,相当于目前国内健康保险市场保费收入1587.18亿元的40%以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纳税人群体虽小,但却属于国内较高收入人群,同时综合素质高、对于自身健康问题也更加关注,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部分人群是最优良的客户群体。通过“个人税优健康险”的普及,其所提供的中端医疗将带来中端护理、高端医疗以及高端护理的需求,这对于保险公司又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据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测算,如果商业健康保险税优政策全面实施,且由此引发的健康完全释放的话,那么未来商业健康险的年增长保费约为4000多亿元,而政府在此方面税收让利大概是每年170亿元左右,相当于用170亿元税收让利的杠杆,撬动了4000多亿元保费的健康险市场。
  作者介绍:燕梳新青年,保险锐力量。或许独家爆料、或许重磅揭秘、或许麻辣评论、或许先锋观察,都是为了在一个快速推进而又急剧变化的保险市场提供一种青年观察的视角,成为一支为中国保险业健康发展贡献心力的积极力量。
&&& 微信公众账号:insuranceforce
(责任编辑:李亦斐 )
12/15 02:04
保险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品活动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税优商业健康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