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成都平原城市群重庆城市群是中国的中心城市群!往三角内部大力发展!

成渝城市群争夺中国新增长的第四级
&&&&硝烟未起,暗战已上演。
&&&&过去30多年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成为推动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大战略之下,新的城市群、新增长极正在应运而生。
&&&&2013年全国两会上,重庆代表团提交“关于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在这份建议中,重庆代表团期望我国在出台、实施《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年)》(下称《规划》)的时候,“进一步突出重庆成都城市群作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战略地位”。
&&&&随着瞄准成为新增长极的成渝城市群正式登台亮相,中国第四极的争夺战已经展开。成渝城市群、“中三角”谁将在这轮争夺战中胜出?
&&&&瞄准第四极
&&&&对于成为第四增长极的渴望,重庆领导层毫不掩饰。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解释这一全团建议时透露:“国家即将发布实施的《规划》,已经提出要把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全国性,辐射西部发展的新增长极。”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两会期间透露,今年上半年《规划》将会出台;而且在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中,成渝城市群不仅仅会被确定建设为全国性、辐射西部发展的新增长极,而且其范围也超越了此前的成渝经济区。
&&&&黄奇帆还透露:“即将发布实施的《规划》,重庆成都城市群包括重庆全域和四川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等11个城市。”
&&&&在2011年公布的成渝经济区规划里面,重庆渝东南和三峡库区部分地区并没有纳入这个规划。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发改委原主任杨庆育表示:“现在重庆全域纳入之后,与此前成渝经济区有了很大差别,两者的角度不一样,成渝经济区的规划,是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角度,由中央作出的考虑。而成渝城市群则是从一个大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城市化的角度阐述的。”
&&&&随着重庆全域的纳入,成渝城市群的体量也显得更加充实。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长三角GDP总量约为9万亿元,京津冀GDP约为57000亿元,珠三角则为52000亿元。目前纳入重庆成都城市群范围之内的GDP总量约为15000亿元,纳入重庆全域之后则会增加11500亿元。显然,如果重庆全域未能纳入,重庆成都城市群要成为继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的第四极更乏实力。黄奇帆还表示:“现在重庆成都城市群GDP达到和接近珠三角、京津冀的一半总量之后,重庆与这两极差距只有十年左右。”
&&&&事实上,重庆成都城市群具备了加速发展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的基础。重庆成都城市群是西部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以及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形成了沿交通通道、沿江河流域及向平原和盆地集中的放射状城镇结构体系,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镇94座,高于西部的25座和全国的45座。
多年以来一直呼吁成渝打造第四极的重庆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也表示:“这将会改变中国整个经济区域版图的布局。目前,城市群在沿海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但在内陆,也需要有一个增长极,那就是成渝经济区。西部的发展需要高地、需要领头羊,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将带动内陆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也认为:“国家在新一轮发展中,强调新型城镇化的引擎,城镇化主体形态就是城市群,重庆和成都在全国经济增长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具备了发展成为新增增长极或者第四极的条件。”
孙政才早布局
重庆瞄准成渝城市群做文章,与入渝主政仅4个多月的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密不可分。孙政才入渝后就展开频繁的城镇化调研,并把加速城镇化放到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城镇化是个大战略。”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重庆代表团开放日上表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也是稳增长、扩内需的最大动力,城镇化既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
对于城镇化,孙政才早在吉林主政时期,就已经做了不少文章。他曾经提出:“在新一轮发展中,城镇化将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还说:“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依托,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一篇大文章。”
随着孙政才调任重庆,城镇化这篇大文章就只能在重庆进一步展开。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孙政才对于重庆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了深入了解。而在今年1月,在成渝经济区中的渝西地区进行调研后,孙政才把城镇化与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渐渐地结合起来。他指出:“渝西地区地处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是‘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重庆市发展格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应该努力建成重庆新的经济增长极,统筹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
孙政才调研成渝经济区腹地渝西地区之后,重庆也上升了对成渝经济区的重视程度。今年1月,在重庆举行的两会上,此前由于过分强调“西三角”概念而有所忽略的成渝经济区重新热起来。黄奇帆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处提到了成渝经济区。在《政府工作报告》“扩大内陆开放,拓展开放空间”部分,黄奇帆说“积极推动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秦巴山连片扶贫地区、渝新欧铁路沿线地区合作”;而在“打造城镇集群,提升城市发展品质”部分,黄奇帆也提及“加强川渝联动,合理构建成渝城市群”。
&&&&记者查阅2012年重庆《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在一年前,黄奇帆并没有明确提及成渝经济区,仅仅提到“做实川渝合作示范区”。
&&&&一位不愿具名的重庆地方官员透露,孙政才此前在重庆三峡库区以及渝西的调研和一系列指示,其实是突出了成渝经济区在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上的重要性,进而对形成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议做出了铺垫。
&&&&正是在孙政才进行的一系列铺垫下,立足实地、目标高远的重庆成都城市群的建议终于在两会前夕得以形成。孙政才也可以依托成渝城市群书写城镇化这篇大文章。
&&&&角力“中三角”
&&&&要做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单凭重庆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3月4日,四川省原副省长、直辖后第一任重庆市长蒲海清在列席重庆团会议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重庆动起来了,但是重庆成都城市群要做好,关键是要看四川。”
&&&&与当年“西三角”概念未能得到四川和陕西热烈呼应不同,此次成渝城市群在提出之前,重庆和四川高层就进行了沟通。黄奇帆透露:“两会后,重庆还将组团到四川进一步推动这件事情。”
&&&&在成渝两地已经开始行动,联袂出击争夺中国第四增长极之时,成渝城市群也将面临“中三角”的挑战。“中三角”也被称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就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也在积极图谋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目前,安徽也争取进入“中三角”,从而形成更大概念的“中四角”,形成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从原来“中三角”涵盖的29个城市拓展到40个城市。
在“中三角”体量进一步扩大之时,面对成渝城市群在两会期间的高调提出,“中三角”所在区域的官员也开始着急起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必要时,还可以考虑提请国务院成立国家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胡衡华则提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尽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不管是生产力布局还是发展规划,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统筹。
对于“中三角”和成渝城市群之间的较量,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认为:“对于成渝城市群来说,‘中三角’在区位和地形上相对有优势,但是‘中三角’要求多个省的合作,原同属于老四川省的成渝城市群又在沟通融合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陈耀则认为,相对“中三角”而言,成渝城市群成长为国家战略之后,对于西部的整体推动将起到更明显的作用,因此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成渝城市群更容易得到国家重视并进而上升到国家战略。
当然,无论“中三角”还是成渝城市群上升到国家战略,第四极的争夺都不会停息。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罗仲伟表示:“城市群的形成,并不是仅仅靠上升到国家战略就可以形成,在跟国家规划、战略、政策有关系的同时,更主要的还是市场因素,需要在创新机制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等方面做努力,形成产业集群进而推动城镇化。”
事实上,未来“中三角”和成渝城市群除争夺国家层面的支持之外,在融合、创新等方面谁做得更好,谁就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机会成为中国第四级。
易鹏表示:“角逐中国第四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无论如何这种竞争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都是好事,对促进中国区域均衡都是好事。”
&&&&挑战在于成渝能否联动
&&&&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无论是从十八大报告,还是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的讲话,都表明了新型城镇化决不是新一轮的大搞投资建设的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将有三大差异转型:一是新型城镇化将从原有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型为城市质量的提升;二是从以土地城镇化为主转向以人的城镇化为主,三是从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转向以大带小的城市群发展。
&&&&关于发展城市群的思路,可以从近期舆论热议的城镇化规划中看到许多迹象。早在今年1月,就有传言说《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年)》将在两会后推出,其中一个战略原则就是以城市群发展为主导,要“在东部地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培育壮大若干城市群”。发改委官员也在两会访谈中声称,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思路,将“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城市群的发展同样放在重要位置。
&&&&无独有偶,今年两会上重庆代表团提交了“关于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在笔者看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概念,是在新型城镇化框架下,对长久以来举步维艰的“成渝经济区”概念的巧妙深化。
成渝城市群由成渝两个超大城市、3个大城市、26个中等城市、34个小城市和一些小城镇组成,但成渝两个核心城市缺乏合理的城镇空间分布体系。成渝城市群主要沿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干线形成条状城市带分布,同时区域内极化效应很明显,造成腹地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致使承接重庆、成都两大极点的川中地区缺乏有规模、有实力的次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大面积的城市经济发展洼地。
城市体系的断层状态,使成渝两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缺乏良好的传递疏导,导致成都、重庆超负荷运行,中、小城市的合理建设与发展受到阻碍,不能有效地发挥城市体系的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就城市化而言,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战略意义,就是对中间地带的二级城市发展探索路径。新近提出的成渝城市群则扩大了原有经济区的城市范围,包括重庆全域和四川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等11个城市。
&&&&不过,与所有的区域规划类似,区域范围从来不是关键问题,重要的是两地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协同合作。
&&&&成渝经济区规划自推出以来,一直在磕磕绊绊,进展缓慢。可以明显看到,成渝城市群特点为双核独大、贫富不均,城市体系断层明显,缺乏中等规模城市的衔接配套。核心城市对于周边城市资源的吸纳远大于二者的互补,造成资源、资本、人才、政策向两个核心城市过于集中,吸纳了周边城市的发展空间,致使成渝两地的中等城市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形成了经济上的“塌陷地带”。
&&&&既然如此,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就应该是将资源从成渝双核中转移,转向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但是,从成渝一贯的区域政策来看,情况并非如此。2010年重庆市率先将“两江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求圈地引资。而成都也不甘落后,积极申报“天府新区”为国家战略以应对“两江新区”。这两个规划分别以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为核心发展产业,对2011年推出的成渝经济区规划的落实造成重大影响。
&&&&两江新区规划和天府新区规划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都执着于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打造产业重庆和产业成都;二是都依托于重庆和成都两大核心城市,资本、人才、政策不可避免地再度向两大城市聚集,双核独大的局面也不会改善,只会加大成都、重庆与周边城市的贫富差距;三是都想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做西部经济的领头羊。
&&&&成渝两地对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城的重视程度明显优于成渝经济区。这种情况直到今年两会前后才有所改变。首先是今年2月四川宣布将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以扭转省内其他地市州与成都日益扩大的差距;接着就是重庆代表团的成渝城市群的建议。这两个动向对于成渝城市群的建设无疑是好消息。
&&&&未来成渝城市群建设面临的问题还是实施效果。成渝城市群涉及的地理范围较大、人口较多,特别是中间地带的发展涉及许多地区利益分配等问题,主导权的确定、土地管理、利益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与对接、资源开发利用、社会发展对接等都可能削弱城市之间的协作效果。这些难点使得跨省区域的城市合作,有别于单个省区内的城市合作,不仅实施效果可能会低于预期,并且规划落实需要更长时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郑武高铁开通营运 中国多个城市群串联(图)-中新网
郑武高铁开通营运 中国多个城市群串联(图)
&&&&9月28日,郑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连接武广、广深港、郑西高铁。广州南到郑州东的高铁需时6小时15分,最低票价655元。广州南到西安北的高铁需时8小时35分,最低票价818元。中新社发 柯小军 摄&&
来源:中央电视台
  武汉9月28日电 (杨曙明 孟立 徐金波)28日9时整,随着武汉火车站G502次、郑州东火车站G501次相向同时发车,沟通荆楚大地与中原腹地的首条高铁线路――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简称“郑武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据武汉铁路局局长余卓民介绍,郑武高铁是中国北京至广州至深圳高速铁路的组成部分,营业里程536公里,工程概算投资694亿元人民币,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全线设有8个车站,为双线客运专线。
  为满足武汉至郑州区间旅客出行,郑武高铁开行的动车有1站直达、2站停靠、3站停靠、4站停靠、5站停靠及站站停靠等多种方式。根据新的运行图,每天有20对动车往返于武汉至郑州区间。其中,武汉火车站最早始发动车为7:30分,最晚开行动车为21:11分,武汉至郑州最快耗时仅为116分钟,较原先最快4小时28分钟大幅缩短。
  郑武高铁与武汉经广州到深圳、武汉至合肥、武汉至宜昌(恩施)、合肥至南京、郑州至西安等中国高铁连为一体,使得“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西北地区等高铁线路首次联通成网,使武汉进入中原腹地和西部地区更加快捷。
  28日起,武广高铁运行图做相应调整,武汉站向长沙南、广州南、深圳北开行动车组达57对。其中武汉~深圳北10对,维持现行不变;西安北、郑州东、信阳东经由武汉站向长沙南、广州南、深圳北开行的动车增加了16对。武汉至广州南31对,较现图停运11对。
  同时,武汉至西安也开行动车组,经由郑武高铁、郑西客运专线到达西安,全程只需要4小时29分,与以前相比时空距离缩短9小时左右。广州到西安时空距离在8小时左右。
  湖北社科院中部发展研究所所长阳小华指出,郑武高铁的开通运营,更加凸显中国大交通构架下武汉“九省通衢”枢纽地位,经由武(汉)广(州)、郑(州)武(汉)、合(肥)武(汉)、(武)汉宜(昌)等客运专线衔接,旅客能够快捷向南去往长沙、广州、深圳,向北去往郑州、西安,东达合肥、南京、上海,西去宜昌、重庆、成都等中国大中城市,实现西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江三角州地区紧密连接,对促进中国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完)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一、发展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的战略大局
西部大开发涉及陕、甘、宁、青、新、渝、川、黔、滇、藏及蒙、桂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其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3以上。从西部目前的发展程度和我国的实际国力出发,在这么大的面积上搞开发,不应当全面开花,也不能齐步走。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西部大开发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对陕西来说,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发展关中城市群,努力发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这是陕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大局所在。
对西部大开发来说,上述几条重要交通干线,最重要的是亚欧大陆桥。与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不同,大陆桥有东西两个口岸,既可向东出海,又可向西通过陆路走向中亚、西亚、东欧、西欧。长江黄金水道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在西部不足1/3;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性不如长江,它们的带动面都有限。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主要分布在西部,从陕西的潼关到新疆的阿拉山口占了整个大陆桥(中国段)的3/4以上。而且和其并行的还有一条我国最长的高速公路。它不仅连着陕西、甘肃、新疆,而且通过西包线连接着内蒙,通过西康线、襄渝线等,连接着重庆、贵州、广西,通过宝成线、成昆线连接着四川、云南,通过宝中线连接着宁夏,通过青藏线连接着青海、西藏。也就是说,亚欧大陆桥及其支桥覆盖了整个西北以至西部。
大陆桥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不同。长江经济带有龙头上海,大陆桥经济带没有龙头,其东方桥头堡苏北的连云港与长江三角洲上的上海不能相比,难以起到龙头作用。但大陆桥经济带有心脏。西安是大陆桥(中国段)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其工业基础、商贸设施、金融机构、科技力量、大专院校、交通通信、旅游条件和国际知名度等综合实力是沿桥城市中最强的,西安又处在我国大地原点附近,居大陆桥(中国段)中心和我国东西结合部,已形成“米”字形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通信网,最有条件成为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大陆桥经济带最发达的地段,地处我国西部的最东端,是东部进入西部的主要门户。既有沟通东西部的主要通道亚欧大陆桥,又有连接东北、华北至西南的铁路及高速公路,还有连接华东、华中至西北的铁路及高速公路,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或桥头堡,可借助亚欧大陆桥及其支桥向西北以至西部辐射。
发挥陕西的这一区位优势,关键要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心脏,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的主体。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可以成为带动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使陕西走在西部的前列。沿海开放时,广东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发展了以深圳为窗口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使其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领头雁,从而带动广东经济迅速崛起。沿江发展时,沪、苏、浙立足自己的区位优势,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带动三省市经济跃上新台阶。西部大开发,陕西应当利用关中的区位优势,重点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使其率先发展,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经济热点地区,带动全省以至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
鉴于关中地区的重要区位和较强的科技实力,国家科技部批准在陕西建立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这在西部是惟一的,其意义相当于沿海开放时国家在广东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时国家在上海建立浦东新区一样,对西部大开发和陕西大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关中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三个省级开发区及诸多产业园,但这些开发区及产业园还只是一些点,从开发区到开发带就是要从点发展到面,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星火产业覆盖整个关中地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线两带”战略实际上反映了这一变化。要使“一线两带”发展起来,仅靠几个开发区和产业园是不够的,必须靠城市来带动。城市是科技、教育、金融、商贸、信息、服务和制造业的聚集地,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辐射力。只有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使其成为与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那样对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型工业化具有强劲支撑能力的著名城市群,“一线两带”战略才能实现,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才能象沿海开放时的经济特区、沿江开放时的浦东新区那样,带动西部大开发高起点发展,使陕西经济实现跨越。
省十次党代会确立了把我省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所谓西部经济强省,就是在总量指标上和人均指标上都位居西部前列。而决定陕西位次的是关中地区的发展。关中地区聚集了全省80%的科技力量,73%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这些主要集中在各个城市中。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人均指标比农村高得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关中是陕西的城市密集区,只有关中城市经济发展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陕西经济才能有更快的发展。也就是说,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不但决定着关中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陕南陕北及全省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大调整,“入世”以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关中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发展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有利于吸收国际资本和东部资金,成为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加速陕西的工业化进程,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NextPage]
二、发展关中城市群首先要组建大西安
关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西安是大陆桥经济带和我省“一线两带”的心脏。西安的心脏地位表现在六大心上,即: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中国东西部的贸易中心、内陆地区的交通通信中心、中西部地区的科教中心、西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西安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六大城市之一,是西部惟一入选的城市。现在它已经是西北地区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鉴于其区位优势、科技实力、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还可以乘西部大开发之风,发展成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
现在西安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与重庆、成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难以起到西部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的作用。西安的人均指标并不算低。2001年,西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61元,重庆为5648元,成都为14629元,低于成都,但高于重庆。2001年,西安人均工业总产值6946元,重庆为3463元,成都为6939元,比重庆、成都都高。但经济总量却大大低于重庆、成都。2001年西安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34亿元,而重庆为1750亿元,成都为1492亿元。原因是重庆有3098万人,是合并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直辖市;成都有1020万人,是合并了温江地区的大成都。而西安仅有695万人,只是一个小兄弟。一个“大字”,使重庆、成都树起了一个强势形象,在吸引外资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抵消了西安的区位优势和科技优势。国家在规划外资银行进入西部城市的步聚时,把西安排在重庆、成都甚至昆明之后,成为“第三梯队”。这样下去西安怎么能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呢?
西安要担负起西部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的重任,必须使自己强大起来,在经济实力上赶上重庆、成都才行。但在目前的格局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发展人家也会发展,即使你发展得比人家快些,但要赶上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了,到那时机遇就完全丧失了。为此,我们需要借鉴企业集团和大重庆、大成都的发展思路。企业靠自身积累可以发展,但比较慢。如果通过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可以实现超常规发展。城市也可以实行重组。西安如果单靠自身的发展,也许永远赶不上大重庆、大成都。但如果与咸阳实行优化组合,将咸阳市区、兴平、泾阳、三原划归西安,组建大西安,按2000年数据,西安人口可达910万,虽比不上重庆的3091万,但与成都的1013万人相接近;非农人口可达353万,虽比不上重庆的661万,但接近并超过成都的350万。由于合并到西安的咸阳市区、兴平、泾阳、三原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县,大西安的人均指标会赶上或超过重庆、成都。特别是西安的产业结构优于重庆、成都,科教实力和区位优势比两市强,加上有"一线两带"做支撑,大西安的发展前景会超过重庆、成都,作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将是指日可待的。
西安、咸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本来是同一地域的同一城市,丰京、镐京、咸阳、长安、西安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继承关系。咸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报材料与西安基本相同。1966~1971年,咸阳市区曾归西安管辖。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咸阳市区已连成一体。“2002年中国西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提出的大西安发展规划得到了国内外与会专家的肯定。因为咸阳与宝鸡不同,咸阳离西安太近,受西安制约,很难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中心城市。咸阳至今没有形成大的商业中心就是例证。咸阳人购买大宗和高档商品要到西安,而随着交通的便捷,这一过程还会进一步加强。咸阳与西安合并是大势所趋。只有合并,才能统一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西安作为西部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由于西安、咸阳两市的产业结构相同,合并后会使电子信息、医药保健、纺织、机械、食品、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从而加强西安的经济地位。为保留历史文化名城咸阳的名称不至消失,可将秦都、渭城两区中的一个更名为咸阳区。
兴平市的工业主要是国防工业,兴平划归西安管理,有利于增强西安的国防科技特色。咸阳和兴平划归西安后,渭河将变成西安的市内河,这样有利于渭河的治理。泾阳是我国的大地原点所在地,又是西安的蔬菜副食供应地,划归西安,可使西安名正言顺地成为我国的中心地,也有利于泾阳经济的发展。三原是西安的北大门,是西安进入渭北及更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既有通向渭北中部和陕北的公路、铁路,又有通向渭北东部和华北的铁路、公路,还有通向渭北西部及宁夏的211国道,划归西安是理所当然的事。
&&& 咸阳市区、兴平、泾阳、三原划归西安后,使西安的腹地由东南向西北扩展,一个以市区为中心的完整的大西安都市圈就基本形成了。所谓都市圈或大都市区是指一个中心城市及其辐射延伸区。都市圈化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美国的大都市区达331个,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是适应这种趋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它是都市圈的雏形,为中国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行政保障,可使中国的都市圈化进程比当年的美国更快、更有序地发展,并避免美国等国家都市圈内市、县自治或相互独立导致的不协调现象。市管县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都市圈化道路。
目前,西安、咸阳一体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大西安都市圈已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止步。现在有人主张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条件下建立"西安-咸阳都市圈",想以此来代替大西安都市区。这种折中办法解决了不了问题,只能延误战机,丧失机遇。因为一个都市圈只能有一个中心城市,如果有两个中心城市,那就不是一个都市圈,而是两个都市圈。在一个大都市圈内如果有两个中心城市,必然出现矛盾和不协调现象,从而降低都市区的管理效率。如果不改变行政区划,西安、咸阳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大都市圈。而事实上西安、咸阳经济上还是各自独立的,西安的经济实力并未增强,与重庆、成都比仍然是小兄弟,其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仍然较弱,不可能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上世纪80~90年代,湖南长(沙)株(州)(湘)潭都市圈一度炒得很热,但最终未能形成气候,这个案例值得研究。在中国,只有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实行城市重组,才能壮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历史上湖北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组成大武汉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改革开放后,上海由浦西发展到浦东,天津在滨海建立新区,南京由江南发展到江北。而广东将花都、番禺与广州合并,组成大广州,加强了广州在珠江三角洲一度被深圳动摇了的中心城市地位。浙江将萧山、余杭与杭州合并,组建大杭州,使新杭州的经济指标全面超过南京,成为长江三角洲上的第二大城市。海南将琼山市与海口市合并,使海口市区面积扩大10倍。西安、咸阳只有组成一个超大城市,才能建成大西安,从而才有可能与重庆、成都抗衡,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NextPage]
三、发展关中城市群其次要布局好地级市
要使西安能与重庆、成都抗衡,成为西部的经济、金融、商贸、信息和科教中心,除组建大西安,还需要发展关中城市群。一个大的中心城市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必须有众多的城市作支撑,发达的腹地作依托,才可能发展起来。上海和南通同处在长江口,港口条件差不多,近代以来,上海发展成国际大都市,而南通却没有,原因是:上海处在长江南岸,有富庶的苏南平原和杭嘉湖平原作依托,有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作支撑,而南通地处欠发达的苏北,既无丰富的经济资源可供聚集,又无密集的城市市场拉动发展。要使大西安发展起来,必须有密集的关中城市群相配合,使大西安与关中城市群之间产生互动效应,既使大西安能带动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又使关中城市群成为大西安发展的支撑力量,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使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产生群体效应。只有这样,大西安才能真正与大重庆、大成都抗衡,带领陕西早日成为西部经济强省。
我国东部和西部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城市化道路应有所不同。东部得改革开放之先,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很大,已进入工业化阶段。形成了农村推动城市,中小城市包围大城市的态势,城市化率远高于西部,大中小城市已全面发展。西部由于地处内陆,封闭保守,农村经济落后,经济、技术、人才、信息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市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相对来说,城市比农村发展快,大中城市比小城市发展快。因此,西部只有采取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才能加快城市化的进程,而不能遍地开花。改革开放后,国家为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行了市管县体制。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因而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市管县体制。陕西由于经济欠发达,城市化落后,直至进入新世纪,才在全省实现了市管县体制。然而这只是形式上的实现,只是将地区改名为市而已。由于多数地级市城市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所管县比较多,属于小马拉大车,很不匹配,和原来的地区差不多,难以起到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即使在经济较发达的关中地区,这种现象仍比较严重。目前,陕西城市化进程还处在完善和强化市带县体制阶段,还需从“市管县”发展到“市带县”,重点发展地级市或区域中心城市,而不是小城市或县级市。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关中地区来说,应根据发展的需要,尽快增加地级市的数量,率先完善和强化市带县体制,使关中城市群迅速发展起来。要根据城市的区域定位和经济实力,调整地级市的行政区划,使其所带县的数量与城市的区域定位和经济实力相匹配,使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布局更加合理。
西安西部的杨凌是国家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农高会是”与北京“科博会”、上海“工博会、”深圳“高交会”并列的我国四大高新技术窗口展会。但由于没有城市作依托,缺少金融、商贸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支撑,人气不旺,对外来投资者吸引力不大,举办大规模农业会展的条件也不完全具备。杨凌作为中国的农科城其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为此,建议将咸阳西部的武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及宝鸡东部的扶风、眉县划归杨凌管辖,成立杨凌市,设杨陵、武功两区。杨凌示范区小环境特殊,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实际上是个“实验区”,难以起到示范推广作用。而上述各县覆盖了秦岭北麓、关中灌区、渭北旱塬等各种类型区,设立杨凌市有利于发挥杨凌示范区的作用。另外,乾县、扶风、眉县有国家级旅游景点乾陵、法门寺、太白山,将这三县划归杨凌有利于杨凌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对外开放。按照常规,目前杨凌还不具备设市条件,但考虑到杨凌是国家惟一的高新农业示范区和中国的农科城,农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应积极争取特事特办,仍由部省共建,把杨凌建成现代化的农科型中心城市。
关中西部的宝鸡是陕西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国家规划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仅次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的第四城。它位于陇海线、宝成线、宝中线的交汇点上,是亚欧大陆桥和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又处于陕、甘、川、宁毗邻地区和西安、兰州、成都、银川四大省会城市的中心,这里需要一个跨省区的中心城市。宝鸡的交通条件和工业基础使其最有条件发展成为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因此,应尽快完成宝鸡县撤县设区工作,使宝鸡市区向东推进,实现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宝鸡市区扩大以后,应当向青岛那样,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作用,发展成新型的工业化中心城市,并作为关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担负起“一线两带”向西辐射的前沿重任。
西安东部的渭南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形成象宝鸡、咸阳那样的工业基础,其经济实力难以带动目前辖区快速发展。因此,建议将渭南的辖区缩小,只管华县、蒲城、白水、澄城等县,改变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使所带县数量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真正实现市带县体制。这样有利于渭南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早日发展成关中东部的中心城市。
关中东部的华阴是奇险天下的国家级旅游景点西岳华山所在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内分布着黄工集团、西北二合成、秦岭电厂等诸多大中型企业,是同蒲线、陇海线的交汇点,连接着晋南、豫西,其区位优于渭南。建议把潼关、大荔划归华阴,将华阴市升格为地级市,并更名为华山市。陕西旅游缺乏自然景观,华山是我省最能拿得出手的自然景观。成立华山市有利于发挥华山品牌的作用,挖掘潼关、大荔旅游资源,并联合晋南、豫西地区,以华山为龙头,把关中东部的旅游业做强做大。要尽快提升华阴的战略地位,使新成立的华山市成为陕、晋、豫接壤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和我省真正的东大门,使关中东部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把“一线两带”战略向东推进。
西安北部的铜川曾是我省第二个省辖市。由于煤炭资源地位下降,水泥等产业污染环境,国有企业比重过大,行政辖区范围过小,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铜川地处关中和陕北的过渡地带,210国道、西黄高速穿境而过,扼南北交通之要冲。其东西有我省规划的公路大环线,东接108国道和二(连浩特)河(口)高速,西接211国道和银(川)武(汉)高速,使铜川成为渭北的交通枢纽。渭北是我省重要的经济带,是陕西的果业基地、第二粮仓、煤炭电力和水泥建材工业基地,但渭北没有中心城市。建议将富平、黄陵、淳化、旬邑划归铜川,组建大铜川。1959~1961年富平曾并入铜川,交通及经济与铜川联系较多。黄陵、洛川旅游、煤炭、果业的渭北特色胜于陕北,对其经济的吸引力主要在南而不在北。淳化、旬邑由于泾河阻隔,与杨凌的交通、经济联系不如铜川。组建大铜川有利于铜川产业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的加工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煤炭、建材工业,带动渭北经济的发展。铜川应以新区建设为契机,由矿业城市向现代化渭北中心城市发展,为我国和世界开创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渭北东部的韩城是我省通向华北的门户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煤炭电力工业基础较好。建议将南面的合阳、北面的宜川、东面的黄龙划归韩城,成立地级市,使韩城成为渭北东部秦晋接壤区的中心城市。这样有利于整合黄河旅游资源,将壶口瀑布、黄河三门(孟门、石门、龙门)、洽川湿地连成一线,与司马迁祠、党家村、黄龙生态等组成一个大的旅游景区,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在黄河旅游上展开与山西的竞争和合作。
&& &渭北西部的彬县及长武、旬邑有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待银(川)武(汉)高速和西(安)平(凉)铁路修通,大规模资源开发开始,在彬县会形成一座新的城市。将来可将长武、旬邑、永寿划归彬县,设立彬州市。这样,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格局就基本形成。其中,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宝鸡、杨凌、渭南、华山的关中城市带构成第一阶梯,以铜川为中心,包括韩城、彬州的渭北城市带构成第二阶梯,形成由关中经渭北向陕北推进的态势。[NextPage]
四、发展关中城市群局部要服从大局
&&& 陕西在经济上是一个较弱的省,要成为西部经济强省,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常规办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必然落后。西部经济强省是一个动态概念。这些年陕西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中保持第4位,但重庆利用直辖市的优势和建设长江上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陕西,有取代陕西坐上西部第4把交椅,使陕西的位次降到第5位之势。面对这种严峻形势,陕西必须下大决心,以超人的胆略,大手笔果断组建大西安,加快发展关中城市群。这是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突破口,是实施“一线两带”战略的关键。
组建特大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经过市管县第一次城市发展浪潮之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又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掀起了城市化的新浪潮。西部的四川组建了大成都,东部的广东、浙江、海南组建了大广州、大杭州、大海口。西部的四川由10个地级市、4个地区、3个自治州发展到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增加了8个地级市,其中净增加4个。广东由9个地级市、3个地区发展到21个地级市,增加了12个地级市,其中净增9个,成为全国地级市最多的省份,真正实现了市带县。江苏为了改变苏北落后于苏南的状况,减少了市带县的数量,将苏北的地级市由6个增加到8个。山东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将具有战略地位的威海、日照及莱芜提升为地级市。辽宁将沿海城市葫芦岛从锦州分离出来,独立建设地级市。调整行政区划,合理布局中心城市,对上述省份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陕西省至今没有大的动作。
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是关乎我省“一线两带”战略实施,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全局的大问题。现在沿海发达省份和西部经济强省四川都在与时俱进,纷纷调整行政区划,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发展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正在实现新的跨越,而陕西西部的经济地位却在下降。形势逼人,时不我待,陕西必须当即立断,尽快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使“一线两带战”略取得决定性突破。优柔寡断、求稳怕乱,会坐失良机,贻误国家在陕西布局“一线两带的”战机,拖西部大开发的后腿。
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关键要调整行政区划。这必然会引起原有行政区划布局利益的变动,从而产生一定的阻力。但只要以大局为重,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做到局部服从全局,阻力就会化解。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改革初期,由于经济关系变动,一部分人不适应而有意见,但改革成功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使人人都得到了实惠,从而消除了阻力。行政区划调整也是一种改革,它使所带县的数量与中心城市的区域定位和经济实力相适应,会使中心城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市县经济协调发展,最终会使各个局部都受益的。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事关全局。只要“一线两带”突破了,陕西建成西部经济强省了,大家都会早日过上小康日子。
调整行政区划,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阻力不在广大人民群众,而在少数领导干部。他们不是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考虑人民群众小康目标的实现。而是从官位子出发,考虑影响政绩的局部利益和手中权力大小的变动。发展关中城市群,会增加地级市的数量,形成更多的区域经济中心,为领导干部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从而减少干部阻力,赢得多方支持。
地级市增多了,党政机构会增加,领导干部的位子和财政开支也会增多,从而会增加国家审批的难度。为防止公务员数量膨胀,减轻开办费压力,必须在调整行政区划的同时调整各地市公务员的编制,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力争使公务员总数没有大的突破。要趁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进行一次体制改革,实行“小政府,大社会”,提高政府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使关中城市群的政府成为新型政府的样板,带领关中地区率先奔向现代化。
至于县级市,由于不涉及行政区划的调整,只要经济实力强,城镇人口多,达到设市标准,或区位重要,特色显著,有发展前景,就可考虑设市。如大西安的户县、蓝田、三原,宝鸡的岐山、凤翔、陇县,新杨凌的乾县、礼泉、彬县,新渭南的蒲城、华县、澄城,新华阴(华山)的大荔,大铜川的富平、黄陵、洛川,新韩城的宜川(壶口),都可列入设市计划,分步骤实施。这样,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就更完善了。
组建大西安,发展关中城市群,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超常的魄力才能决断。它不仅关乎陕西跨越式发展的大局,更关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局。江总书记同志到西安发动西部大开发,又在西安总结西部大开发,希望陕西走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列,早日建成西部经济强省。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依托亚欧大陆桥,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有重点地推进。国家采取重大战略措施,在陕西布局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建设是上述战略的突破口。事在人为,只要我们站在国家战略大局的高度去推动此事,就一定会获得批准,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李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