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来自贵州省六枝特区郎岱镇尖岩村黄树林组房子都没有住还望好心人帮

贵州:“书香寨”的秘密 自我正心正行---中国文明网
贵州:“书香寨”的秘密 自我正心正行
  村民院坝会共谋脱贫攻坚。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六枝特区牛场乡。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六枝特区牛场乡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北部边陲,交通闭塞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是,在牛场乡偏僻的尖岩村黄树林组,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66户237名村民中,就有67名大学生,这里的村民们致富的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黄树林组的秘密是什么?那就是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基层治理。黄树林组的村民把“不给政府增添‘麻烦’、共商共创共建共享”的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和好家风家教传承,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由政府单向决策施行的“一厢情愿”,转化为党政引导、党员示范、群众自愿的“两全其美”,形成了群众“自我正心正行”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自我帮民 传统美德活起来
  凡事没有旁观者,大事小事“搭把手”,困难必帮、事忙必帮、年老必帮、留守儿童必帮的“四必帮”成为黄树林人的一种习惯。
  由于4个孩子都在外工作、读书,每当播种和收成时节,龙尚安为繁重农活发愁时,邻居们主动帮他犁好地、收好玉米等作物。20多年来,在寨邻的帮助下,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的龙尚安没有被压倒。“以前家里穷,很多人都帮助过我家。现在放假回家看到别人有困难,自己不帮会觉得不舒服。”就读湖南女子学院暑假返家的龙进嫦说。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自己有困难别人也帮助我们,黄树林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党员龙忠元自豪地说。
  为帮助外出不方便的家庭办证,寨里建立了“党员代办”服务组。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不断在黄树林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演。
  自我富民 增收渠道多起来
  整个黄树林的人都坚信,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找到赚钱的“点子”方能彻底脱贫。于是,探索出投工修路富、特色产业富、外出务工富、保护生态富、乡村旅游富、抱团发展富的“六种路径”。
  “要致富先修路”是黄树林村民的共同愿望,他们抓住机遇,选派代表向政府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通组路才开工,包括大学生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村民运石料、送砂浆、砌堡垒,出工投劳、群策群力打通了制约寨子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进一步增加收入,让80、90后青年有事干、有钱挣,有务工基础的村民在外建立了用工协议后,不断联系家中剩余劳动力到浙江、广东、贵阳、水城等地务工,实现了就业创业,找到了另一个致富门路。
  通过组内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建成林地面积9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1%,寨内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员+致富能人+农户”模式,助推农户整体创业。依托黔中水利枢纽和寨里古驿道开发本地休闲、垂钓、观光等旅游资源,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金山银山”。
  自我教民 重教村风树起来
  黄树林是六枝边远贫困村寨。穷则思变,党员龙尚安第一个站了出来!
  全国恢复高考以后,龙尚安组织全寨群众连续3晚开院坝会,大家七嘴八舌,一致认为,要改变命运,首先让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并形成家家户户“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的“三不一必须”约定:房子可以不盖,东西可以不买,新衣可以不穿,但孩子必须读书。从此,全寨子掀起了读书热潮。身为党员的龙尚安带头,他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供4个孩子上大学。那时候,为了供孩子读书,一个星期吃不上一次猪油,房前屋后的树卖给他人做‘长树’。”龙尚安满脸洋溢出幸福,也道出心中的苦水。
  良好家风传百世。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黄树林66户村民不比吃、不比穿、不比住,只比分数、比学校、比品行,通过重视家风家教、自我扶智,培养出67名大学生,2017年又录取3个一本2个二本,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寨”。
  自我安民 和谐环境美起来
  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几十年来无一人违法乱纪,全寨安居乐业,在黄树林得到充分展现,这得益于人人当好“三员”。 
  人人都是“守护员”。凡在家的20岁至50岁男性村民,中青搭配,每6人一组,每天晚8点,准时按商议线路手持电筒走在黄树林周边小路上夜巡村寨、夜访农户。在外读书、务工、工作的人员返回时,也加入进来。
  人人都是“宣传员”。一直以来,就如何学法致富、守法保平安、用法促和谐,整寨人找到了答案。每个人只要看到、听到、想到与政策法律相违背的事例故事,都会逐个向其他寨民讲解,晓以利害。 
  人人都是“调解员”。“清官难断家务事。”在黄树林,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父子之间也会因一些小事“磕磕碰碰”。这个时候,其他村民不是看热闹,而是积极规劝双方要寨邻为善、孝敬老人、尊老爱幼,要做文明家庭、做光荣家庭、做好媳妇,彼此终究重归于好。
  自我便民 温馨服务优起来
  在黄树林,一个鲜明的感受是群众都不埋怨、不气馁、不等靠,讲政策、讲礼仪、讲志气。寨民将其归结于自发实施的“便民5条”。通过特色书刊传阅、信息上墙公开、学子回村告知、寨贤故事宣讲、QQ微信互动等服务,直接把国家惠民政策、信息送到组户院落、田间地头。
  “电视里的新闻晚上看过后就没有了,大体意思晓得,很记不住。”村民龙从银说:“在外读书的大学生和工作的人每次回家时都会带来一些书籍、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写的书啦,开大会的报告、种植茶叶的、养殖黑山羊的都有,每家都一遍两遍地传起看,作用大很喽。”
  对于寨里修好的两块“政策宣传栏”,龙尚品等4人“自告奋勇”承担起政策内容上墙和更新工作,凡有新的惠民政策,就及时用粉笔工整的写上,让寨民第一时间了解。
  如何传承好家风家教,黄树林组建立了3个人的寨老宣讲组,给大家讲解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弘扬孝道、与人为善等,引导从小好学向善。
  自我禁民 致富力量聚起来
  针对寨里不文明行为,经召开群众会制定“约九条”,规定“不认同政府者、不参与公益事业者、不孝敬父母者、不尊重长辈者、不管教子女者、乱摆酒席者、借钱无故不还者、赌博成瘾者、好吃懒做者”列入“黄禁录”。建立由党员、寨老组成的“违禁规劝组”,凡一个月内通过苦口婆心规劝后,仍不认真悔过诚心改正,政府给以寨里的惠民政策一律在群众会评议时反对通过,如遇难事自行解决,诚心改正半年后方能恢复这些权利。
  凝聚价值认同,让惠者“有誉可享”。每年春节前夕口头评出“好婆婆”“好媳妇”“乖孩子”“寨贤之星”“和睦家庭”,引导每个寨民树立勤劳致富、自尊自强、文明进步等新风尚。
  寨内以贤者为榜样,主动向其求教学习。每年政府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方面指标对乐于奉献、表现突出,但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群众会商议优先通过享受。
  “清风徐徐水岸钓,家家户户入画来。”走进黄树林,举目所致,青山、绿水、乡愁,那人、那寨、那事,美丽、美好、幸福——这些党建引领下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词,折射出时代特征、文化特质、惠民特性,更体现了对党认同、自我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黄树林特色。(贵州日报 陆组轩)
来源:贵州文明网&&&&责任编辑:赵来睿首页 & 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
[贵州]“书香寨”的秘密 自我正心正行
发布时间: 10:01:52&&&&来源:贵州日报
    村民院坝会共谋脱贫攻坚。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六枝特区牛场乡。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六枝特区牛场乡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北部边陲,交通闭塞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是,在牛场乡偏僻的尖岩村黄树林组,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66户237名村民中,就有67名大学生,这里的村民们致富的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黄树林组的秘密是什么?那就是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基层治理。黄树林组的村民把“不给政府增添‘麻烦’、共商共创共建共享”的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和好家风家教传承,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由政府单向决策施行的“一厢情愿”,转化为党政引导、党员示范、群众自愿的“两全其美”,形成了群众“自我正心正行”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自我帮民 传统美德活起来  凡事没有旁观者,大事小事“搭把手”,困难必帮、事忙必帮、年老必帮、留守儿童必帮的“四必帮”成为黄树林人的一种习惯。  由于4个孩子都在外工作、读书,每当播种和收成时节,龙尚安为繁重农活发愁时,邻居们主动帮他犁好地、收好玉米等作物。20多年来,在寨邻的帮助下,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的龙尚安没有被压倒。“以前家里穷,很多人都帮助过我家。现在放假回家看到别人有困难,自己不帮会觉得不舒服。”就读湖南女子学院暑假返家的龙进嫦说。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自己有困难别人也帮助我们,黄树林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党员龙忠元自豪地说。  为帮助外出不方便的家庭办证,寨里建立了“党员代办”服务组。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不断在黄树林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演。  自我富民 增收渠道多起来  整个黄树林的人都坚信,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找到赚钱的“点子”方能彻底脱贫。于是,探索出投工修路富、特色产业富、外出务工富、保护生态富、乡村旅游富、抱团发展富的“六种路径”。  “要致富先修路”是黄树林村民的共同愿望,他们抓住机遇,选派代表向政府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通组路才开工,包括大学生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村民运石料、送砂浆、砌堡垒,出工投劳、群策群力打通了制约寨子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进一步增加收入,让80、90后青年有事干、有钱挣,有务工基础的村民在外建立了用工协议后,不断联系家中剩余劳动力到浙江、广东、贵阳、水城等地务工,实现了就业创业,找到了另一个致富门路。  通过组内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建成林地面积9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1%,寨内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员+致富能人+农户”模式,助推农户整体创业。依托黔中水利枢纽和寨里古驿道开发本地休闲、垂钓、观光等旅游资源,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金山银山”。  自我教民 重教村风树起来  黄树林是六枝边远贫困村寨。穷则思变,党员龙尚安第一个站了出来!  全国恢复高考以后,龙尚安组织全寨群众连续3晚开院坝会,大家七嘴八舌,一致认为,要改变命运,首先让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并形成家家户户“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的“三不一必须”约定:房子可以不盖,东西可以不买,新衣可以不穿,但孩子必须读书。从此,全寨子掀起了读书热潮。身为党员的龙尚安带头,他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供4个孩子上大学。那时候,为了供孩子读书,一个星期吃不上一次猪油,房前屋后的树卖给他人做‘长树’。”龙尚安满脸洋溢出幸福,也道出心中的苦水。  良好家风传百世。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黄树林66户村民不比吃、不比穿、不比住,只比分数、比学校、比品行,通过重视家风家教、自我扶智,培养出67名大学生,2017年又录取3个一本2个二本,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寨”。  自我安民 和谐环境美起来  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几十年来无一人违法乱纪,全寨安居乐业,在黄树林得到充分展现,这得益于人人当好“三员”。   人人都是“守护员”。凡在家的20岁至50岁男性村民,中青搭配,每6人一组,每天晚8点,准时按商议线路手持电筒走在黄树林周边小路上夜巡村寨、夜访农户。在外读书、务工、工作的人员返回时,也加入进来。  人人都是“宣传员”。一直以来,就如何学法致富、守法保平安、用法促和谐,整寨人找到了答案。每个人只要看到、听到、想到与政策法律相违背的事例故事,都会逐个向其他寨民讲解,晓以利害。   人人都是“调解员”。“清官难断家务事。”在黄树林,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父子之间也会因一些小事“磕磕碰碰”。这个时候,其他村民不是看热闹,而是积极规劝双方要寨邻为善、孝敬老人、尊老爱幼,要做文明家庭、做光荣家庭、做好媳妇,彼此终究重归于好。  自我便民 温馨服务优起来  在黄树林,一个鲜明的感受是群众都不埋怨、不气馁、不等靠,讲政策、讲礼仪、讲志气。寨民将其归结于自发实施的“便民5条”。通过特色书刊传阅、信息上墙公开、学子回村告知、寨贤故事宣讲、QQ微信互动等服务,直接把国家惠民政策、信息送到组户院落、田间地头。&  “电视里的新闻晚上看过后就没有了,大体意思晓得,很记不住。”村民龙从银说:“在外读书的大学生和工作的人每次回家时都会带来一些书籍、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写的书啦,开大会的报告、种植茶叶的、养殖黑山羊的都有,每家都一遍两遍地传起看,作用大很喽。”  对于寨里修好的两块“政策宣传栏”,龙尚品等4人“自告奋勇”承担起政策内容上墙和更新工作,凡有新的惠民政策,就及时用粉笔工整的写上,让寨民第一时间了解。  如何传承好家风家教,黄树林组建立了3个人的寨老宣讲组,给大家讲解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弘扬孝道、与人为善等,引导从小好学向善。  自我禁民 致富力量聚起来  针对寨里不文明行为,经召开群众会制定“约九条”,规定“不认同政府者、不参与公益事业者、不孝敬父母者、不尊重长辈者、不管教子女者、乱摆酒席者、借钱无故不还者、赌博成瘾者、好吃懒做者”列入“黄禁录”。建立由党员、寨老组成的“违禁规劝组”,凡一个月内通过苦口婆心规劝后,仍不认真悔过诚心改正,政府给以寨里的惠民政策一律在群众会评议时反对通过,如遇难事自行解决,诚心改正半年后方能恢复这些权利。  凝聚价值认同,让惠者“有誉可享”。每年春节前夕口头评出“好婆婆”“好媳妇”“乖孩子”“寨贤之星”“和睦家庭”,引导每个寨民树立勤劳致富、自尊自强、文明进步等新风尚。  寨内以贤者为榜样,主动向其求教学习。每年政府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方面指标对乐于奉献、表现突出,但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群众会商议优先通过享受。  “清风徐徐水岸钓,家家户户入画来。”走进黄树林,举目所致,青山、绿水、乡愁,那人、那寨、那事,美丽、美好、幸福——这些党建引领下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词,折射出时代特征、文化特质、惠民特性,更体现了对党认同、自我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黄树林特色。(陆组轩)& & 本网编辑:曾珍
&& && && && &&培养出67名大学生 贵州“书香寨”的秘密:自我正心正行_新浪贵州_新浪网
村民院坝会共谋脱贫攻坚
  六枝特区牛场乡位于六枝北部边陲,交通闭塞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是,在牛场乡偏僻的尖岩村黄树林组,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66户237名村民中,就有67名大学生,这里的村民们致富的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黄树林组的秘密是什么?那就是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基层治理。
  黄树林组的村民把“不给政府增添‘麻烦’、共商共创共建共享”的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和好家风家教传承,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由政府单向决策施行的“一厢情愿”,转化为党政引导、党员示范、群众自愿的“两全其美”,形成了群众“自我正心正行”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凡事没有旁观者,大事小事“搭把手”,困难必帮、事忙必帮、年老必帮、留守儿童必帮的“四必帮”成为黄树林人的一种习惯。
  由于4个孩子都在外工作、读书,每当播种和收成时节,龙尚安为繁重农活发愁时,邻居们主动帮他犁好地、收好玉米等作物。20多年来,在寨邻的帮助下,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的龙尚安没有被压倒。“以前家里穷,很多人都帮助过我家。现在放假回家看到别人有困难,自己不帮会觉得不舒服。”就读湖南女子学院暑假返家的龙进嫦说。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自己有困难别人也帮助我们,黄树林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党员龙忠元自豪地说。
  自我帮民 传统美德活起来
  整个黄树林的人都坚信,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找到赚钱的“点子”方能彻底脱贫。于是,探索出投工修路富、特色产业富、外出务工富、保护生态富、乡村旅游富、抱团发展富的“六种路径”。
  “要致富先修路”是黄树林村民的共同愿望,他们抓住机遇,选派代表向政府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通组路才开工,包括大学生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村民运石料、送砂浆、砌堡垒,出工投劳、群策群力打通了制约寨子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进一步增加收入,让80、90后青年有事干、有钱挣,有务工基础的村民在外建立了用工协议后,不断联系家中剩余劳动力到浙江、广东、贵阳、水城等地务工,实现了就业创业,找到了另一个致富门路。
  通过组内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建成林地面积9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1%,寨内林木葱郁、繁花似锦。
  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员+致富能人+农户”模式,助推农户整体创业。依托黔中水利枢纽和寨里古驿道开发本地休闲、垂钓、观光等旅游资源,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金山银山”。
  自我富民 增收渠道多起来
  黄树林是六枝边远贫困村寨。穷则思变,党员龙尚安第一个站了出来!
  全国恢复高考以后,龙尚安组织全寨群众连续3晚开院坝会,大家七嘴八舌,一致认为,要改变命运,首先让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并形成家家户户“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的“三不一必须”约定:房子可以不盖,东西可以不买,新衣可以不穿,但孩子必须读书。从此,全寨子掀起了读书热潮。
  身为党员的龙尚安带头,他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供4个孩子上大学。那时候,为了供孩子读书,一个星期吃不上一次猪油,房前屋后的树卖给他人做‘长树’。”龙尚安满脸洋溢出幸福,也道出心中的苦水。
  良好家风传百世。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黄树林66户村民不比吃、不比穿、不比住,只比分数、比学校、比品行,通过重视家风家教、自我扶智,培养出67名大学生,今年又录取3个一本2个二本,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寨”。
  自我教民 重教村风树起来
  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几十年来无一人违法乱纪,全寨安居乐业,在黄树林得到充分展现,这得益于人人当好“三员”。 
  人人都是“守护员”。凡在家的20岁至50岁男性村民,中青搭配,每6人一组,每天晚8点,准时按商议线路手持电筒走在黄树林周边小路上夜巡村寨、夜访农户。在外读书、务工、工作的人员返回时,也加入进来。
  人人都是“宣传员”。一直以来,就如何学法致富、守法保平安、用法促和谐,整寨人找到了答案。每个人只要看到、听到、想到与政策法律相违背的事例故事,都会逐个向其他寨民讲解,晓以利害。 
  人人都是“调解员”。“清官难断家务事。”在黄树林,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父子之间也会因一些小事“磕磕碰碰”。这个时候,其他村民不是看热闹,而是积极规劝双方要寨邻为善、孝敬老人、尊老爱幼,要做文明家庭、做光荣家庭、做好媳妇,彼此终究重归于好。
六枝特区牛场乡
  自我安民 和谐环境美起来
  在黄树林,一个鲜明的感受是群众都不埋怨、不气馁、不等靠,讲政策、讲礼仪、讲志气。寨民将其归结于自发实施的“便民5条”。通过特色书刊传阅、信息上墙公开、学子回村告知、寨贤故事宣讲、QQ微信互动等服务,直接把国家惠民政策、信息送到组户院落、田间地头。
  “电视里的新闻晚上看过后就没有了,大体意思晓得,很记不住。”村民龙从银说:“在外读书的大学生和工作的人每次回家时都会带来一些书籍、文件,习 近 平 总 书 记的讲话、写的书啦,开大会的报告、种植茶叶的、养殖黑山羊的都有,每家都一遍两遍地传起看,作用大很喽。”
  对于寨里修好的两块“政策宣传栏”,龙尚品等4人“自告奋勇”承担起政策内容上墙和更新工作,凡有新的惠民政策,就及时用粉笔工整的写上,让寨民第一时间了解。
  如何传承好家风家教,黄树林组建立了3个人的寨老宣讲组,给大家讲解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弘扬孝道、与人为善等,引导从小好学向善。
  自我便民 温馨服务优起来
  针对寨里不文明行为,经召开群众会制定“约九条”,规定“不认同政府者、不参与公益事业者、不孝敬父母者、不尊重长辈者、不管教子女者、乱摆酒席者、借钱无故不还者、赌博成瘾者、好吃懒做者”列入“黄禁录”。建立由党员、寨老组成的“违禁规劝组”,凡一个月内通过苦口婆心规劝后,仍不认真悔过诚心改正,政府给以寨里的惠民政策一律在群众会评议时反对通过,如遇难事自行解决,诚心改正半年后方能恢复这些权利。
  凝聚价值认同,让惠者“有誉可享”。每年春节前夕口头评出“好婆婆”“好媳妇”“乖孩子”“寨贤之星”“和睦家庭”,引导每个寨民树立勤劳致富、自尊自强、文明进步等新风尚。
  寨内以贤者为榜样,主动向其求教学习。每年政府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方面指标对乐于奉献、表现突出,但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群众会商议优先通过享受。
  “清风徐徐水岸钓,家家户户入画来。”走进黄树林,举目所致,青山、绿水、乡愁,那人、那寨、那事,美丽、美好、幸福——这些党建引领下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词,折射出时代特征、文化特质、惠民特性,更体现了对党认同、自我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黄树林特色。
  自我禁民 致富力量聚起来
  针对寨里不文明行为,经召开群众会制定“约九条”,规定“不认同政府者、不参与公益事业者、不孝敬父母者、不尊重长辈者、不管教子女者、乱摆酒席者、借钱无故不还者、赌博成瘾者、好吃懒做者”列入“黄禁录”。建立由党员、寨老组成的“违禁规劝组”,凡一个月内通过苦口婆心规劝后,仍不认真悔过诚心改正,政府给以寨里的惠民政策一律在群众会评议时反对通过,如遇难事自行解决,诚心改正半年后方能恢复这些权利。
  凝聚价值认同,让惠者“有誉可享”。每年春节前夕口头评出“好婆婆”“好媳妇”“乖孩子”“寨贤之星”“和睦家庭”,引导每个寨民树立勤劳致富、自尊自强、文明进步等新风尚。
  寨内以贤者为榜样,主动向其求教学习。每年政府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方面指标对乐于奉献、表现突出,但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群众会商议优先通过享受。
  “清风徐徐水岸钓,家家户户入画来。”走进黄树林,举目所致,青山、绿水、乡愁,那人、那寨、那事,美丽、美好、幸福——这些党建引领下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词,折射出时代特征、文化特质、惠民特性,更体现了对党认同、自我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黄树林特色。(陆组轩)
09-12 11:10|分享
09-12 09:29|分享
09-12 09:09|分享
09-12 09:03|分享
09-12 08:57|分享
09-12 08:44|分享
09-12 08:36|分享
09-12 08:30|分享
09-12 08:25|分享
09-12 08:17|分享
新浪地方站贵州:“书香寨”的秘密 自我正心正行
  村民院坝会共谋脱贫攻坚。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六枝特区牛场乡。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六枝特区牛场乡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北部边陲,交通闭塞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是,在牛场乡偏僻的尖岩村黄树林组,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66户237名村民中,就有67名大学生,这里的村民们致富的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黄树林组的秘密是什么?那就是党建引领下的农村基层治理。黄树林组的村民把“不给政府增添‘麻烦’、共商共创共建共享”的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和好家风家教传承,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由政府单向决策施行的“一厢情愿”,转化为党政引导、党员示范、群众自愿的“两全其美”,形成了群众“自我正心正行”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生动样本。
  自我帮民 传统美德活起来
  凡事没有旁观者,大事小事“搭把手”,困难必帮、事忙必帮、年老必帮、留守儿童必帮的“四必帮”成为黄树林人的一种习惯。
  由于4个孩子都在外工作、读书,每当播种和收成时节,龙尚安为繁重农活发愁时,邻居们主动帮他犁好地、收好玉米等作物。20多年来,在寨邻的帮助下,独自挑起家庭重担的龙尚安没有被压倒。“以前家里穷,很多人都帮助过我家。现在放假回家看到别人有困难,自己不帮会觉得不舒服。”就读湖南女子学院暑假返家的龙进嫦说。
  “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自己有困难别人也帮助我们,黄树林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党员龙忠元自豪地说。
  为帮助外出不方便的家庭办证,寨里建立了“党员代办”服务组。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不断在黄树林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演。
  自我富民 增收渠道多起来
  整个黄树林的人都坚信,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找到赚钱的“点子”方能彻底脱贫。于是,探索出投工修路富、特色产业富、外出务工富、保护生态富、乡村旅游富、抱团发展富的“六种路径”。
  “要致富先修路”是黄树林村民的共同愿望,他们抓住机遇,选派代表向政府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通组路才开工,包括大学生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村民运石料、送砂浆、砌堡垒,出工投劳、群策群力打通了制约寨子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进一步增加收入,让80、90后青年有事干、有钱挣,有务工基础的村民在外建立了用工协议后,不断联系家中剩余劳动力到浙江、广东、贵阳、水城等地务工,实现了就业创业,找到了另一个致富门路。
  通过组内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建成林地面积9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1%,寨内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员+致富能人+农户”模式,助推农户整体创业。依托黔中水利枢纽和寨里古驿道开发本地休闲、垂钓、观光等旅游资源,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金山银山”。
  自我教民 重教村风树起来
  黄树林是六枝边远贫困村寨。穷则思变,党员龙尚安第一个站了出来!
  全国恢复高考以后,龙尚安组织全寨群众连续3晚开院坝会,大家七嘴八舌,一致认为,要改变命运,首先让贫困学子走出大山。并形成家家户户“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的“三不一必须”约定:房子可以不盖,东西可以不买,新衣可以不穿,但孩子必须读书。从此,全寨子掀起了读书热潮。身为党员的龙尚安带头,他用自己的辛苦付出,供4个孩子上大学。那时候,为了供孩子读书,一个星期吃不上一次猪油,房前屋后的树卖给他人做‘长树’。”龙尚安满脸洋溢出幸福,也道出心中的苦水。
  良好家风传百世。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黄树林66户村民不比吃、不比穿、不比住,只比分数、比学校、比品行,通过重视家风家教、自我扶智,培养出67名大学生,2017年又录取3个一本2个二本,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书香寨”。
  自我安民 和谐环境美起来
  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几十年来无一人违法乱纪,全寨安居乐业,在黄树林得到充分展现,这得益于人人当好“三员”。 
  人人都是“守护员”。凡在家的20岁至50岁男性村民,中青搭配,每6人一组,每天晚8点,准时按商议线路手持电筒走在黄树林周边小路上夜巡村寨、夜访农户。在外读书、务工、工作的人员返回时,也加入进来。
  人人都是“宣传员”。一直以来,就如何学法致富、守法保平安、用法促和谐,整寨人找到了答案。每个人只要看到、听到、想到与政策法律相违背的事例故事,都会逐个向其他寨民讲解,晓以利害。 
  人人都是“调解员”。“清官难断家务事。”在黄树林,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父子之间也会因一些小事“磕磕碰碰”。这个时候,其他村民不是看热闹,而是积极规劝双方要寨邻为善、孝敬老人、尊老爱幼,要做文明家庭、做光荣家庭、做好媳妇,彼此终究重归于好。
  自我便民 温馨服务优起来
  在黄树林,一个鲜明的感受是群众都不埋怨、不气馁、不等靠,讲政策、讲礼仪、讲志气。寨民将其归结于自发实施的“便民5条”。通过特色书刊传阅、信息上墙公开、学子回村告知、寨贤故事宣讲、QQ微信互动等服务,直接把国家惠民政策、信息送到组户院落、田间地头。
  “电视里的新闻晚上看过后就没有了,大体意思晓得,很记不住。”村民龙从银说:“在外读书的大学生和工作的人每次回家时都会带来一些书籍、文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写的书啦,开大会的报告、种植茶叶的、养殖黑山羊的都有,每家都一遍两遍地传起看,作用大很喽。”
  对于寨里修好的两块“政策宣传栏”,龙尚品等4人“自告奋勇”承担起政策内容上墙和更新工作,凡有新的惠民政策,就及时用粉笔工整的写上,让寨民第一时间了解。
  如何传承好家风家教,黄树林组建立了3个人的寨老宣讲组,给大家讲解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弘扬孝道、与人为善等,引导从小好学向善。
  自我禁民 致富力量聚起来
  针对寨里不文明行为,经召开群众会制定“约九条”,规定“不认同政府者、不参与公益事业者、不孝敬父母者、不尊重长辈者、不管教子女者、乱摆酒席者、借钱无故不还者、赌博成瘾者、好吃懒做者”列入“黄禁录”。建立由党员、寨老组成的“违禁规劝组”,凡一个月内通过苦口婆心规劝后,仍不认真悔过诚心改正,政府给以寨里的惠民政策一律在群众会评议时反对通过,如遇难事自行解决,诚心改正半年后方能恢复这些权利。
  凝聚价值认同,让惠者“有誉可享”。每年春节前夕口头评出“好婆婆”“好媳妇”“乖孩子”“寨贤之星”“和睦家庭”,引导每个寨民树立勤劳致富、自尊自强、文明进步等新风尚。
  寨内以贤者为榜样,主动向其求教学习。每年政府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技术培训等方面指标对乐于奉献、表现突出,但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群众会商议优先通过享受。
  “清风徐徐水岸钓,家家户户入画来。”走进黄树林,举目所致,青山、绿水、乡愁,那人、那寨、那事,美丽、美好、幸福——这些党建引领下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词,折射出时代特征、文化特质、惠民特性,更体现了对党认同、自我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的黄树林特色。(贵州日报 陆组轩)
责任编辑:赵来睿
| 版权声明 |
| 文明邮箱 |
联系地址贵阳市广顺路1号 省文明办秘书处(贵州文明网编辑部) 咨询电话: 5891802 咨询QQ: 邮编:550002
Copyright(C)贵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文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枝特区岩脚烈士陵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