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从土库曼斯坦地图进口“汗血宝马”?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数字版首页 >
第A07:重点
中国驻中亚三国前大使讲述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外交趣事
土库曼斯坦曾赠中国国礼“汗血宝马”
日 星期三 新京报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国家领导人出访中亚,很多细节都见证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体现出两国人民的相互尊重与深情厚谊。昨日,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前大使姚培生与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前大使高玉生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中国领导人与中亚三国领导人之间的外交趣事。&  【吉尔吉斯斯坦】  国宾车玻璃破损&速修复不误接访  日至4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第一次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姚培生回忆,吉尔吉斯斯坦礼宾官员与中国使馆联系,希望能在江泽民到访前两天对整个迎接流程进行一次演练。“演练从模拟江泽民下飞机开始,一直到国宾馆的路线,包括仪仗队、检阅等细节都要演练一遍。”  姚培生说:“我从飞机舷梯下来,一直走过检阅台、仪仗队,然后坐车前往国宾馆。”然而就在从机场到国宾馆的途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颠簸的道路上,开路的一辆摩托车无意中将地上的一个石头甩到了贵宾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将挡风玻璃打破了,玻璃破了很大一个口子,当时的吉尔吉斯斯坦只有一辆国宾车,没有替换车辆。总统办公室主任对姚培生保证,一定会在江泽民到访前将这辆车修好,“不会有任何问题”。姚培生当时很担心,挡风玻璃破损严重,而所剩时间不到两天。  在江泽民到访前,姚培生提前去看国宾车的修复情况,发现挡风玻璃已经完全修好。总统办公室主任说,车场的工人对整辆车反复检查,确保不会再出现问题。最终,在到访期间,整个接待工作十分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哈萨克斯坦】  总统侄子结婚&邀胡锦涛出席  200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第一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恰逢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侄子结婚,总统通过礼宾司提出请求,希望胡锦涛能够出席他侄子的婚礼。  当时胡锦涛的访问行程非常紧凑,计划外的行动让礼宾司有些为难。在得知情况后,出于对哈萨克斯坦的礼仪尊重,胡锦涛接受了邀请,姚培生陪同胡锦涛一同参加了婚礼。姚培生说:“原计划30分钟,但最终进行了两个小时,胡锦涛全程都参与了。”  2001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哈萨克斯坦,参加了第一次“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会议中间还发生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插曲。  会议途中,姚培生突然收到哈萨克斯坦外长托卡耶夫用中文写的条子,说总统希望邀请江泽民和普京出席非正式家宴,除翻译外不带陪同人员。江泽民接受了邀请。  当晚,纳扎尔巴耶夫的女儿为客人们献唱,纳扎尔巴耶夫、江泽民和普京也都唱了歌。据翻译称,当晚3位领导人的兴致都很高,“这也是双方的相互信任和个人友谊的体现。”姚培生说。  【土库曼斯坦】  江泽民提“天马”总统大方赠送  据高玉生介绍,土库曼斯坦有几样闻名世界的东西:一是土库曼地毯,外国人离开土库曼斯坦时都会带上一块土库曼的地毯;另一个就是“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马,这种宝马在中国已经绝迹了。而在土库曼斯坦,汗血宝马的数量也只有3000匹左右,属于国宝,它的形象被绘制在该国国徽中央。  2000年,江泽民首次访问土库曼斯坦时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说:“许多世纪以前,我们的先辈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把中国盛产的茶叶、丝绸和瓷器运到土库曼斯坦,买回了驰名天下的‘天马’,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听到江泽民主席在讲述中土两国人民的友谊中提及“天马”,尼亚佐夫总统很感动,为表达土库曼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他决定将一匹汗血宝马作为国礼送给了江泽民,此前英国女王和普京也曾接受过这样贵重的礼物。  高玉生说,此后,这匹汗血宝马搭乘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的包机抵达中国。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韩旭阳&高美<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追寻汗血马
导读:追寻汗血马
文景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礼物汗血宝马,传说之马,在这个21世纪的第一年,忽然进入了人们期待的视野。记者从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获悉,该公司将于今年9月份从土库曼斯坦运回该国总统尼亚佐夫送给我国领导人的1匹汗血宝马,同机运回的还有公司自购的10匹汗血母马和1匹汗血公马。据了解,尼亚佐夫送给我国领导人的汗血宝马一直养在他的私人马厩中,今年已有5岁,名叫阿哈尔捷金马。有知情人士透露,此匹阿哈尔捷金马除了4只马蹄为白颜色以外,全身均为黑色,是马类中最为漂亮的“踏雪”马。这匹马出身名贵,其父于1995年在法国的世界马匹速度赛中获得冠军,并被一位石油大王以1000万美元的拍卖价购走。而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所购11匹汗血马,每匹马都在2万至5万美元之间。汗血马是古老的世界名马。它因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我国史书中称其为汗血马。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这种汗血马马体高,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轻快灵活,已经有3000多年的驯养历史,其先祖是生长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1985年甘肃武威出土的著名文物“马踏飞燕”说的正是这种马。此次自购进11匹汗血马,是为了让这一世界名贵品种能在中国繁衍下去。中国还有没有汗血马汗血马,又称天马,大宛马,在《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后得大宛汗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名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后,天马发展到“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在我国民间,对汗血宝马更有着极为丰富和神奇的传说,神话故事中更是产生了“马生两翼”、“天马行空”、“飞黄腾达”的形象。但是,近代以来,汗血马的真身在中国人的视野里似乎消失了。日,日本马匹研究人员清水隼人(译音)在东京大学举行的马匹研究会议上宣布,他在中国新疆天山附近发现了一匹汗血宝马。证据是他拍下的照片,照片显示,那匹马前脖流出鲜血一样的液体。汗血宝马重现的消息一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39岁的清水隼人从1995年起,就在中亚地区研究当地的骑术文化。他从当地居民那里获悉在天山附近可能有汗血宝马踪影,遂往天山追寻。据他说,2000年8月,他终于在天山西部发现了那匹汗血宝马。根据清水的观察,那匹马在高速疾驰后,肩膀位置就会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似的汗水。清水隼人认为,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汗血宝马不但能日行4000公里,更会在奔跑时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他这次的发现与之极为吻合。对于日本人在新疆发现汗血宝马,中国农科院畜牧所马匹专家王铁权研究员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汗血宝马并不是遗失物种,而是一直存在着。”他说:“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现在还有上千匹汗血宝马,只不过在当地汗血马被称为阿哈马。”他介绍说,纯种阿哈马都有登记,但在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一带存在不少无登记的“土种”和“原种”阿哈马,在新疆马术队和内蒙古的牧场都饲养有百余匹阿哈马,因此日本人发现的汗血马可能是流入我国的土种阿哈马或杂种阿哈马。中国自古很讲究马的选种、杂交。汗血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在近代以后,中国境内的汗血马却逐渐衰落下去。对此,南京农业大学郑亦辉教授指出,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大将骑马作战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如蒙古马。同时,古代作战用的马匹多数被阉割,一些优秀的战马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所以,尽管引进的汗血马有公马也有母马,进行繁殖也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难已避开这样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这种看法。1951年,我国曾从前苏联引进了一批种马,其中就包括52匹阿哈马。阿哈马体形轻细优美,全身密生长毛,弯曲的颈部,特有的伸长高举步法,显得高贵出众。这群阿哈马在内蒙古锡林格勒盟的种马场饲养。公母自然繁殖并做了部分杂交改良。目前国内著名的良种马如伊犁马、三河马等都是这批种马杂交改良而来的。不过,由于我国饲养方式原始,采用半野生的粗放式饲养方式,又长期圈养,近亲繁殖,阿哈马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目前急需新的种马以改良马的基因。“汗血”是一种病汗血宝马令人称奇的地方,不仅在于其速度快,而且在于它奔跑时出现“汗血”的奇异特征。新疆一些当地人认为,汗血马“流血”是强壮及体力充沛的象征。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少伯提出了质疑。他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90年代曾多次到新疆专门对中亚马种进行饲养、驯化等方面的考察,他说:“马汗一般是白色的,呈泡沫状,不可能像血一样。”新疆农业大学努尔江教授更是表示吃惊:“阿哈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骑兵马,解放后新疆曾引进过许多匹,但我从没听说过它流的汗像鲜血一样,更没有亲眼见过。”当然,马在高速奔跑时体内血液温度可以达到45℃到46℃,但它头部温度却恒定在与平时一样40℃左右。据此,有关动物专家猜测:汗血马毛细而密,这表明它的毛细血管非常发达,在高速奔跑之后,随着血液增加5℃左右,少量红色血浆从细小的毛孔中渗出也是极有可能的。一些外国专家对汗血马的“汗血”现象进行过考察,则认为“汗血”现象是受到寄生虫的影响。清人德效骞在《班固所修前汉书》一书中也认为:这只不过是马病所致。这种寄生虫尤其喜欢寄生于马的臀部和背部,马皮在两个小时之内就会出现往外渗血的小包。对马匹疾病有多年研究的崔忠道也认为,“汗血”并非“宝马”特征,乃是一种俗称“血汗病”,又名“切肤病”、“马副丝虫病”。他说自己1962年在新疆伊犁地区做马匹检疫工作时,曾亲自检出这种病马。崔忠道说,这种病病原为多乳突副丝虫,寄生在马皮下组织内和肌间结缔组织引起的寄生虫,虫体呈白色丝状,体质柔软,常呈S状弯曲,雄虫2.5-2.8毫米,雌虫长4-6毫米,雌虫常在马区皮下形成出血性小结节,以吸血蝇类作为中间宿主。该病常在每年四月份开始发病,七八月份达高潮,以后逐渐减少,来年又复发。病马在晴天中午前后,颈部、肩部、鬓甲部及体躯两侧皮肤上出现豆大结节,迅速破裂,很像淌出汗珠。南京农业大学郑亦辉教授提出相反意见,认为“寄生虫说”很难成立。如果是寄生虫引起了汗血宝马流汗如血,那它为什么不随时流汗如血,而偏在疾速奔跑之后流?他提出了一种视觉上的猜测:流汗如血仅仅是一种文学上的形容。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感觉是在流血,而马肩膀和脖子是汗腺发达的地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汗血宝马在疾速奔跑后肩膀和脖子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汗血马究竟能跑多远据中国史书记载,汗血宝马能够日行4000公里。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和耐力,自然也更像一种传说。专家们统计过,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国古代利用快马传递军事信息的驿站,最紧急的也只是号称“五百里加急”。南京农业大学郑亦辉教授说,即使古代计程单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来也是不可能的。但汗血马并不是跑得最快的马种。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世界上著名的马有纯血马、汗血马、阿拉伯马等。其中公认速度最快的马是原产自英国的纯血马,1分钟能跑1000米,但这样的速度只能在训练场或赛马场坚持一两分钟,时间一长,马就会力竭而死。汗血马奔跑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跑完1000米仅需1分零5秒。对现代人来说,自然是无法亲眼看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实景,汗血宝马只是史书上的一种传奇,但世界各国的研究者都试图重新发现或培育出新的汗血宝马,利用原有阿哈马种速度快、体质好等优点与别的马杂交,生产出良种赛马。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的动物专家就计划用野公马与本地的哈萨克母马进行杂交,获得新的马种培育出汗血宝马。一位香港的赛马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香港的赛马都是从欧美等地引进的。赛马用的马必须是纯种马。赛马首先强调速度为主,而目前中国大陆的一些品种往往耐力较强,而速度不快。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也介绍说,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赛马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他们培育的1200多头马中就包括阿拉伯马、阿哈马等马种,经过不断繁殖改良,还是有可能培养出跑得更快的良种马。比大熊猫还珍贵的物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优良马种都是由不同的野马驯化而来。但随着人类的活动,特别是这一个半世纪里,野马已经日渐稀有,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地球上仅存的野马,是100年前俄国探险家普泽瓦尔斯基发现的新疆普氏野马。专家告诉记者,普氏野马比大熊猫还珍贵,是地球上惟一活着的野生马,曾广泛分布在亚洲原野,但现在全世界的数量不到1000匹,而且已经没有了野生种群。现存于世界各国百余个动物园和养马场的野马,都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从我国准噶尔盆地和蒙古西南边境捕捉去的少数野马的后裔。野马与家马在基因、血统、解剖生物学上差异都很大,野马是唯一保留6000万年基因的珍稀物种,被誉为活着的基因库。我国曾经大量存在的普泽瓦尔斯基野马,毛色呈浅褐色或暗褐色,背上和腿部有黑色的条纹,鬃毛只长到耳根部位,没有额毛。这种野马成群生活,每群约五至十五匹,由一匹雄马领头。马群分两类,一类是家庭马群,成员包括一匹雄马、三四匹母马和它们的孩子;另一类就是“光棍马群”,顾名思义就是纯粹由雄马组成,并由一匹稍长一点的雄马领头。它们警戒心很强,非常害羞,听觉灵敏,视力和嗅觉极佳,稍发现危险便会疾奔而去。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它们非凡的耐力,即使没水喝,它们也能存活很长时间。二战之后,马群生存环境急剧恶化。1967年以来,人们在蒙古西南部多次寻找野马群,但均未发现。据说,最后一匹野生普氏野马是1969年在一个名叫“干塔姆加泉”的地方被发现的。专家介绍说,野马的日渐稀少,会产生马种进化上的危机,现代马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为了遏制这种颓势,1986年由野马国际组织建议的野马还乡保种计划在新疆开始实施。从英、德等国先后引进的18匹野马,使野马这个种群在阔别了故乡100多年后才回到它们祖先繁衍生息的准噶尔盆地。野马回到故乡新疆之后,繁殖成活率迅速提高。然而,据专家研究,长期圈养,使野马的奔跑速度、方向辨别力、野外生存能力都大大下降;而且,现有野马的婚配和分群完全由人来干预,违背了野马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其潜在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和致命的。有人提出:“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将野马放归荒野。”新疆野马繁育中心主任曹杰也认为:“野马中心的野马目前有103匹,从数量、体格和年龄层次上都已进入最佳放野期,如果不能将这些野马尽快地逐批放归自然,将错失良机。”不过,他接着提出了条件:“必须先为野马开辟一块足够大、有水源、便于隐蔽的野化基地用于野马的野化训练,然后逐步放归自然。实施上述计划需经费2000多万元,用于扩大围栏、打井取水、种植野马食草和隐蔽灌木、建立无线电跟踪系统等等。”显然,要重现血汗宝马的原始雄姿,涉及到的不仅仅一个经费的问题。汗血宝马:史实、传说和虚构在中国传说的神骏谱系中,汗血马的血统最为高贵和神秘。说汗血马不能不说汉武帝。汗血马最初见于中原就与这位一辈子热爱良马的君王有关。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有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而此之前,汉武帝已得乌孙良马,因尤为珍爱,取名为“天马”。等得到了汗血马,便将“天马”的称号转赐给了它。而将昔日的至爱乌孙马改赐名为“西极马”,虽然没有弃之如履,但实在有些等而下之的意思。无论是对汉武帝还是对汗血马,这个细节都来得十分传神。不仅如此,汉武帝还为此作了一首诗,名曰《天马歌》。歌曰:大一贡兮天马下,露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与友。因为汗血马,汉朝与汗血马的产地大宛国的关系一度显得十分特别。《汉书》记载,因“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因为汉武帝酷爱汗血马,所以不断派遣使者出访大宛国,以至于通往大宛国的道路上,汉朝的使节不断,多的时候达到几百人,少的时候也达到百余人,他们带着钱币和节牌。为了大宛国的汗血马,汉朝甚至还专门派遣博望侯张骞出了一趟远差。当时的西安距大宛数千里之遥,“汉使数百人……常乏食,死者过半”,代价不谓不大。但汉武帝要获得更多的汗血马的欲念满足起来却一点也不顺利。“汉使往既多,言大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示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友好往来不成,便使重金收买,于是汉武帝派一名叫车令的壮士带着黄金千斤和等身大的金马一座去换。以金马易良马,其诚意可圈可点。但宛王却一点也不买账,于是“汉使怒,樵金马而去”。汉武帝因为汗血马发动的这场战争规模宏大。他派遣自己的亲信、宠妃李夫人的弟弟李广利为将军,开始伐宛。“李广利发兵,(死伤者不算)兵至城者三万,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宛王一看自己不是汉朝的对手,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良马,姿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我尽杀善马。”宛国的威胁是很有意味的——如果汉朝不退兵的话,他们将杀了全部的善马——因为他们知道汉朝发动这场战争的全部目的。而汗血马是不能杀的,于是“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与盟而罢兵。”结果当然很完美,不仅停了战,而且还结了盟。我们不能小看了这场战争的意义,因为它在事实上带动了汉朝军事实力的提升。在汉武帝的那个时代,马不仅用于北方的耕作,而且主要用于军队的装备。因此,马的好坏优劣,不仅直接决定着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决定着军队的远程作战能力,决定着战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汉武帝得到大宛的汗血马及其它数量众多的良种马之后,迅速用于改良中原地区的马种,使汉朝的马的内在质量迅速优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部队的装备能力大大增强。与历史记载中的汗血马的形象相比,传说中的汗血马则更多了几分神秘,几分灵异,也多了一些噱头,一些艺术气质,一些文化符号的意味。让我们来看看随手列举的几部小说中所描写的汗血马。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就描述过一匹汗血马。金大侠笔下的汗血宝马虚虚实实,很有些古侠遗风。如金一贯重视其小说人物出场一样,这匹马的出场也颇为讲究。那是小说开场后不久。当时小说的主人公郭靖正同一群同道习武,不远处就有一群牧马。这匹红色的马出现了,如一阵风刮来,冲入马群,搅乱了牧马之后,又如一阵风远去。如是再三,牧人多次联手追逐,但怎么能抓得住?这时金大侠写道,“蓦地一个人影从旁跃出,抓住红马的马鬃,红马吃了一惊,奔跑更快,那人的身体拖着飞在空中(已经有动画的意味了)——此人正是郭靖。”郭靖驯服天马的惊险可想而知,观者有人惊呼,有人目瞪口呆,有人跪下祈祷。英雄必得神骏,好马配英雄,自古而然。射雕的英雄郭靖当然也不能免俗。小红马从此遇到真主,忽地立定不动,它顺理成章地成了郭的坐骑。当然以金大侠的狡猾文笔,肯定会在其中又弄出诸多的波澜与曲折。他没有立即交待这匹马就是汗血马。等到文中有所交待,这部长篇小说早已过去一大半了。北京女作家毕淑敏有一篇名为《汗血马尾》的小说。一个忧郁的、有些艺术气质的女孩子在经历了一些生活的挫折和困顿之后,突然接受了一个任务,到医院去进行临终关怀。于是她结识了一位70多岁的即将离世的老人。他是一名京剧爱好者,他收藏了一把神奇但却没有出处的京胡——一把200年前的京胡。奇特的是,京胡的琴弓用传说中的新疆汗血宝马的马尾编结,200根白色的马尾。随着时间的流逝,琴弓上的马尾也只剩下了100根,但它的弓力不减,每当有人拉起它,就能听见西域奔腾的马蹄声。但在女孩的眼里,这样的一把历经沧桑的京胡却是丑陋的,她不能接受。老人于是在伤感中离去。但古老的京胡却响了起来。因为老人临去之前的一封信带给女孩对于生命与时间的顿悟。于是,在一个静静的月夜,女孩拉起了古老的京胡,汗血马尾织成的琴弓运行如风。毕淑敏应该是那种对于生命与时间有着自己独特感悟的人,她虽然没有直接写汗血马,只是写了100根200年前的汗血马尾,但这已经够了,她让我们从传统的马尾中领略到了一种关于历史与生命的诗意与玄想。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传说里,汗血马都是那种给我们带来美感与玄思的生灵。不同的是,在历史中,它是清晰的,但在清晰中又很模糊;在传说中,它是朦胧的,在朦胧中又使我们感到亲切和熟悉。真的难以想象,如果纪实与传说中的汗血马重新回到现实,那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世上不再有纯种的血汗马——访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王铁权采访时间:日记者:在我们的印象里,汗血宝马一直带有强烈的传奇和神秘色彩,因为它仅仅存在于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我们大家谁也没见过它。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忽然一家伙来了两路关于它的消息,一路是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即将从土库曼斯坦购进汗血马,一路是日本骑术文化的研究者清水隼人先生声称在中国的天山西部地区有了关于汗血马的重大发现。您认为他们所说的这两种马就是历史记载中的汗血宝马吗?王铁权:可以肯定,他们所说的这两种马就是史书中所说的汗血宝马。无论是从他们所描述的马的外形,还是马的产地,我们都可以作出这个认定。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具有“汗血”这种非常独特的生理特征。记:史料记载中的汗血宝马原产地在西域的大宛国,亦即费尔干纳盆地地区,这与今天的汗血马出产地是否一致?王:基本一致。今天的汗血马产地主要在土库曼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在古代它们都属于大宛国的范围。史书中记载大宛国的首都贰师城就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境内。记:清水先生声称在中国的新疆地区发现了汗血马,并且向媒体提供了相关照片,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境内存在着本土的汗血马种群?作为中国研究马的专家,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王:我自1953年从前苏联留学归国后,一直从事马匹资源考察和马培育方法的研究,曾多次考察过中国西部包括新疆地区在内的马资源分布情况,所以对新疆、内蒙古等地的马资源情况十分熟悉。而且,我在前苏联读研究生期间,对该地区的马匹资源分布情况也作过一些研究,至少对有关情况比较熟悉。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中国境内不可能存在本土的汗血马资源。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汗血马并没有遗失,从《汉书》最初的记载开始,直到今天,汗血马作为生物的种群一直是存在的。据相关资料证实,它在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地区还有上千匹的种群存在,只不过在当地它不叫汗血马,它被称为阿哈马。纯种的阿哈马的饲养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条件,那就是谱系登记制度,当地人特别重视这一点。因为这是纯种汗血马种群存在的一个非常必要前提。有了谱系登记,我们调查和了解汗血马的分布情况变得十分方便。我们说的纯种的汗血马,必须是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纯血状态,它的血统不能有任何混杂。但我们也不能因此绝对地说在谱系登记之外不存在汗血马。因为在土库曼斯坦及其周边一带马种很多,存在不少尚未登记进入谱系的土种和原种阿哈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由于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引进过汗血马,所以汗血马对中国西部地区的马种影响很大,现在的中国西部马几乎都有汗血马的血统,所以在外形上西部马与东部马明显不同。此外,新疆地区与前苏联许多地方地缘上很接近,同属于牧区,所以民间的马种互流较多。比如,在新疆马术队和内蒙古的牧场中都饲养有杂种阿哈马。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因此,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日本人发现的所谓汗血宝马很可能是流入我国的土种阿哈马或杂种阿哈马。因为只有这样解释才比较合理。记:如果清水隼人先生的所见属实,他在天山西部的确发现了汗血宝马,而且是本土的汗血宝马的话,这个发现有何意义?王:因为前提是假设的,所以很难评价。记:现实中的汗血马是怎样一种马?它在遗传学上有着什么样的优势?王:汗血马是世界上三大纯血马之一,另外两种纯血马是澳洲纯血马和阿拉伯马。简单地说,汗血马在遗传学上表现出的优势较多,比如,体形优美轻巧,速度快,耐力好,步态轻松优美,是地方马种改良非常理想的母本等等。上面我说过,历史上我国的西部马就用它作过改良。记:汗血马之所以神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汗血”,对此您怎样看?王:作为一个研究马的专家,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很多年。汗血马的马毛呈红色,皮肤较薄,出汗之后,很容易使人产生红色的感觉,所以被命名为汗血马。近年来这种说法被研究界逐渐认同,因为它比较接近汗血马的常态。另一种说法影响很大,也就是像史书中记载和人们传说的那样,在马的肩部有寄生虫,马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会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有些马的研究者的确遭遇过这种情况,并且经过治疗后,发现它们不再“汗血”,这说明“汗血”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过分强调“汗血”肯定是不对的,因为直至今天,我们仍然没有证据来证明,汗血马的“汗血”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特征,或者说汗血马的种种不凡之处与“汗血”有着什么必然联系。我个人一直偏向于前一种解释。中国曾经从前苏联引进过41匹汗血马,那是1951年。我对其进行过跟踪研究,前后持续20多年,我们没有发现“汗血”这种现象。记:纯种汗血马种群存在需要什么特别的地理、气候或遗传学方面的条件吗?历史上中国曾经多次较大规模地引进过汗血马,为什么作为种群最后都消失了?王:中国大规模引进汗血马有三次。第一次在汉朝,其规模最大;第二次就是刚才我说过的,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第三次是现在,即将从土库曼斯坦购进的汗血马。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对第二次引进的情况比较熟悉,当时这批汗血马养在内蒙。与它的原产地相比,在地理气候等外在条件上,内蒙古与土库曼斯坦虽然都属于牧区,但土库曼斯坦气候非常干旱,内蒙古属于自然草原,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差异较大。但这不是引进汗血马种群退化进而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表现在人工饲养方面,或者说是地域上的养马文化差别方面。比如说上面提到的谱系登记,我们就没有认真地搞过。所以引进品种很快就退化了,马的体形逐渐变得矮小,体力逐渐变弱。记:具体地说,在人工饲养上差别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王:一是没有进行严格的谱系登记,所以无法满足纯种汗血马对于血统纯正方面的要求;二是运动不够充分;三是气候干旱程度不够;四是饲料质量不够精良。这是作为种群的汗血马在我国境内没有延续下来的主要原因。记:良种马在农耕时代曾经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军队的一种优良装备,比如汉武帝就曾经用汗血马改良过军队的战马,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马这种动物早已从人们的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的中心位置退到了一种边缘的位置,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们再来谈汗血马还有意义吗?王:当然有意义。记:我们大家都还记得那个特定年代的一个电影细节:一位大学教授站在黑板前,认真地向他的学生讲解马尾巴的功能。如果我们撇开这个细节对于知识及知识分子大不敬这个层面的消极意义,能不能说它也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马,即使像汗血马这样的传奇色彩的良种马的研究和关注也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如果有读者持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能不能说这是一种误解?王:这肯定是一种误解。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还不平衡,在一些地方,马至今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当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马作为动力这种功能正在消失,它的作用正在发生转变。比如在运动方面,马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前景就非常广阔。在西方,马运动比如赛马,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很大,所以有“马经济”的说法。记:那么,在今天引进域外的汗血马有什么意义?王:其意义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因为汗血马的遗传特别好,可以用它来改良中国马,提高中国马种资源的质量等等。从马运动的普及和推广角度来讲,意义也很大。因为汗血马步态非常灵巧,速度很快,无论是马术表演还是赛马运动,汗血马的优势都是十分明显的。记: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引进的马不再退化以至消失?王:关键是要引进和建设一种独特的马文化。据我所知,美国和英国对汗血马的引进就比较成功,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要同人家接轨,同国际接轨。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库曼斯坦汗血宝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