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案例说明为什么流通产业对企业社会贡献解决就业就业的贡献大

更多相关文档欢迎光临倘文库,如需获取更多资料请使用搜索功能。
农民工创业就业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cn农民工创业就业现状分析?作者:张慧媛等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03 期摘要: 以最有代表性“中国打工第一县”之称的金堂县为分析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并结合 多个典型创业案例,显示农民工创业与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有自己的约束条 件,农村中年以上劳动力、留守妇女、有家庭负担的青年劳力等人需依靠本地转移就业,农民 工返乡创业带动了这些人员的本地就业,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 解决了大量就业困难群体的本地转移就业问题,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政府应 当给予大力支持。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回乡创业;农民工创业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07 农民向城市跨地区流动是一个长期现象,但同时在转移过程中面临就业难、城市生活成本 高、户籍制度门槛仍长期存在、产生大量留守人员、城乡分割、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差距悬 殊等诸多问题。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就业形势受到巨大的冲击,很多企业开工 不足甚至倒闭,大批农民工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而选择返乡,促使近年转移就业呈现出新的态 势,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的步伐逐渐加快,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具有更大的社会效 益。回乡创业联系着城乡,将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联系起来,用特殊独有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和 谐发展,具有非常特殊的贡献。平稳有效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促使社会的安 定团结,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农民工创业需要农民工在技术、财力、信息、管理和理念等相关的创业要素积累到相当的 水平,对其自身资源、外界资源,尤其是家乡资源进行多方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创业行为。需要 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首先,农民工是创业主体。其次,回乡创业要求农民工返回户籍所在地创 业,通过各种生产经营的形式,创造价值的生产及非生产性活动。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用创业理论、推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流动理论及需要层次理 论进行分析,农民工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技术、经验等资源的基础上,平衡期望收益 和成本,在城乡间的各种推拉力的综合作用下,做出选择,期望通过回乡创业来实现自身价 值,提高社会地位,是一种上升式的垂直的社会性流动,能够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 结构升级,提高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验证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的满足高层次 需求的诉求。 号称“中国打工第一县”的四川金堂县劳务输出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民工潮,在 30 余年 从“输出”转向“回引”的实践中,金堂县开创了第一个开展外派劳务、第一个“打工者回乡创业 园区”、第一架农民工包机等九个“第一”。经过对金堂县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青壮年农龙源期刊网 .cn民工是外出农民工的主力;中老年农民工因身体和综合素质原因外出就业竞争力弱,用工单位 很多有年龄限制,希望聘用青壮年农民工;而农村留守妇女很多倾向于选择能实现“双赢”的就 业途径:既能照顾家庭又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以增加家庭收入,倘若不能实现“双赢”,就留在 家中,承担务农、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等家庭分工,想就业只能留在本地寻求就业机会,回乡 创业带动就业就是能将这些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金堂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 (一)金堂农民创业就业基本现状 近年来,金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回乡创业当作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 重要途径。自 2003 年开始,逐渐加大力度实施“回引工程”,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目标,按 照“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工作思路, 努力促进“劳务经济”向 “回引经济”、“创业经济”转变,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金堂县作为大量农民工的 输出地,各项政策方针形成了对回乡创业的强大拉力,而同时农民工在外城市打工所面临的各 种艰辛和限制又称为促使其回乡的推力,金堂农民工在比较输出地和输入地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和获得的收益下,将回乡创业作为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见图 1)。 到 2010 年,金堂回乡创业人员达 7 591 人,到 2013 年初,金堂县回乡创业人才建成农产 品加工和储运厂房以及商铺约 2.7 万平方米,创办各类实体 651 家,固定资产累计达 2.4 亿 元,年创产值 5.9 亿元,创业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 5.1 万人,占金堂县总数的 40% 以上,从创业的数量和质量来说,金堂县都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 金堂县农民工回乡就业人数累计达 1.9 万人,回乡创业人数累计达 0.76 万人,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金堂县有大批有意愿回乡创业的农村劳动力,这与金堂县的创业氛围有一 定关系。2006 年 5 月在“第七届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 发研究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联合授予的“转移农村劳动 力先进县”称号;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甘士明 2009 年 4 月率领全国农民工创业经验交流会与 会代表亲临金堂县考察和指导该县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2009 年 9 月,金堂县竹篙镇挂农 业部颁发的“全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牌。2010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其确定为“全国农 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2011 年 10 月 12-13 日,“2011 中国(金堂)农民工创业就业 发展系列活动”在金堂县成功举办,对推动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纵深发展、促进丘陵地区以“三 化联动”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011 年 10 月,中国农民工博物馆在金堂县筹建,中国 农民工博物馆在四川成都金堂正式开馆,这是中国开设的第一个集中反映农民工发展变迁的博 物馆。2011 年 10 月,在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上,王红琼、唐发军、文仁浩等金堂籍 农民工优秀代表向全国电视观众讲述了艰辛的打工、创业历程和回乡创业后的美好生活。2012 年 5 月被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先进集体”,9 月被市 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成都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先进县”,10 月被被发改委等 相关国家管理单位确定为成都地区唯一的“开展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龙源期刊网 .cn(二)金堂式创业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回乡创业的主体为具有多年打工经验的农村劳动力和新一代青年农民工,尤其是金堂的新 生代农民工,年纪轻,眼界开阔,思路活跃,敢于拼搏,在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投资办企 业的约占 34%,搞种植、养殖的约占 42%,成为经纪人的约占 6%,担任村干部的约占 14%。 他们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2]。 农民工回乡创业以结合当地资源进行开发的乡镇企业为主。从回乡创业的行业看,主要分 布在制造加工、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建筑、商品流通、规模化种植养殖等领域。以 2010 年 为例,全县总计兴办 10 人以上回乡创业企业(作坊)336 家,解决就业 1.7 万余人,其中以制 衣制鞋业为主,养殖业其次,农产品(含食品)加工业占 10%,餐饮服务业占 7%,建筑业占 6%,商贸流通业占 4%,还有交通运输和制造加工业等(见表 1)。 回乡创业主要是以结合当地资源进行开发的乡镇企业为主,包括农产品加工业、餐饮服务 行业等,主要类型有四类: 1.家庭经营型。初次投资多数在 5 万元以内,从事小规模的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餐 饮服务等,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成本低,对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不会太高,家庭成员信 任度和团结度更高,可以务工务农同时进行,两不耽误,更方便于开展创业经营[3]。 2.亲友帮扶型。农民创业者在拥有具备相关技术、资金和管理理念的亲属或关系较好的朋 友的帮助和带动下,能够自立一小片江山。 3.经商回归型。农民创业者经过几年的打工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人脉和大企 业的管理经验,回到家乡,能够充分结合利用当地资源和外来经验,相对对市场也有一定的了 解和掌握,能够实现较高水平的创业。 4.集群带动型。以金堂当地的工业园区或者创业基地为带动,能够有良好的创业政策扶 持,并形成较好的创业环境,在产业聚集区的辐射下带动周边的市场发展,创业者可以寻找契 机,提供上下游的产业开发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 (三)创业就业的四个阶段 金堂县农民创业就业走过了 30 年的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1.踏出乡土、脱贫致富。金堂县竹篙镇 1985 年就开始以政府牵头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 出务工,金堂也被称为“打工输出第一县”。主要选择在广东省以及其他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 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政府组织成功后也有自发效仿外出打工的劳动 力。龙源期刊网 .cn2.强化服务,培训创新。金堂县政府重视农民劳务开发,坚持“人员变、班子换、劳务开 发不断线”,不断地拓展政府功能,加强就业服务,大力推进劳务培训,创新开展权益保护的 机制等。 3.回引工程,创业兴县。金堂按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返 乡创业”的要求,提出“送出去打工挣钱,引回来创业兴县”,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拓宽了农 民增收渠道。 4.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如果实现返乡创业,对于中西部不够发达的地区来说,首先就是 要求农民工能够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仍是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将相关 的资本积累起来进行创业的首要渠道,但回乡创业带动就业在过渡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 堂随着返乡创业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实现了较大的发展。 从社会流动的视角来看,金堂农民工的回乡创业已经远远超过了早期的下降式或者水平式 的流动方式,不是简单候鸟式的在城乡之间折返,或者一般意义的回流,而是更具有活力的上 升式的流动方式,通过雇佣他人,实现到管理者和创业者的转变。 (四)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当地农村就业的关系 以上行业分析表明,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密切相关。制造加工、食品加 工、餐饮服务、建筑、规模化种植养殖等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以比重最高的制造业 (38%)和规模化种植养殖业(29%)为例,被称为“小金堂”的东莞市厚街镇,以制鞋业而闻 名国内外,厚街制鞋业所用外来农民工主要是未婚或已婚未生育女工,包括金堂籍女工。这些 女工结婚生育后,相当一部分因照顾子女和老人而留在金堂。只要能满足这些女性农民工照顾 家庭的需要,(例如,附件案例 8 中的成都金堂天亚鞋厂,每天只上班 8~9 小时,工人有时 间照顾家庭)金堂可以为当地以制衣制鞋业为主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在沿海工作过多年的女性熟 练操作工(见表 2)。规模化种植养殖的日常管理属于农活,活不累,但对劳动者的责任心有 较高要求。与中小学毕业后直接外出务工、没有种过田的农村青年劳动力相比,进企业前种过 多年田、因外出找工作困难而安心务农的中老年劳动力,更适合这类企业的需要。 金堂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创业的成功者,金堂有关部门所提供的创业成 功案例见表 2。 以上 13 个典型案例中,主要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就业的,是案例 1 和案例 3 中的医院与医 疗服务项目;规模化种植养殖业中也需要一定比例的农技人员(案例 10 中,农技人员占就业 者的 15%)。除此以外,返乡农民工创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或者本地农村劳动力多数已经在 沿海从事过相应工作、具备工作能力,招聘后立即可以顶岗操作,如案例 1 与案例 4 中的建筑 工人,案例 4、案例 5 与案例 11 中的酒店(会所、度假村)普通员工, 以及案例 8 中制鞋厂 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或者短期培训后就可以胜任,例如案例 6、案例 7、案例 10 和案例 13 中规模化种植养殖业的农业工人;或者有一定技术含量,但本地农村劳动力经过一定时期培训龙源期刊网 .cn与“在干中学”锻炼后,可以胜任,例如案例 2 中的电缆生产与销售,以及案例 12 中的木工。 可见,像金堂这样的内地县城,农民工回乡创业有自己的约束条件。创业的企业或者是利用本 地资源(农用土地、在乡农村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发展面向县内外市场的生产,或者依靠 本地市场(案例 1 中的医院是这方面的典型)。类似广东深圳、东莞那种两头在外的模式:生 产要素——资本、技术、农民工(主要是外来的)、产品市场主要也是外面的,不符合金堂的 情况。 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行业选择、经营规模与当地资源、外出经历、产业优势、资金力量、技 术经验以及人脉资源、区域环境等都有很大关系。很多金堂回乡创业者选择的是有产业优势的 制鞋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养殖业。回乡创业是外出务工劳动力对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投入与 收益比较后的一种理性选择,也是农民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选择。回乡创业使得 农民工充分发挥自我潜力,利用积累的各种资源,实现从打工者到创业者、从农民工到企业管 理者的转变,实现其自我价值,赢得了社会地位和尊重,获得比物质条件更高层次的精神满 足。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大回引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 通过调研得知,金堂县农村劳动力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要进入城市,但种种客观原 因决定无法让全部农村劳动力进城,留守的很多中老年农村劳动力、妇女、因家庭负担无法外 出,还有很多怀揣技能和梦想回乡创业的青年劳动力,这些人的就业和创业道路何去何从呢? 这可以和我国大力倡导的发展县域经济和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思路结合起来,应该加大回引力 度,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大力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让一部分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 业,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平稳过渡,也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加大回乡创业 优惠政策、高校毕业生创业优惠政策等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引导返乡民工、高校毕业生 等创业,兴办经济实体,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好局面。农民工回乡创业既符合他们自身利益, 也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能够带动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 农民增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农民创业重要意 义的认识,完善服务,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的扶持和服务平台的建设。 (二)创造政策环境,加强金融扶持 金堂县开展“回引”工程以来,金堂也推出了相关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了《促进返乡农民 工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回引创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建立外 出务工人员回乡集中创业居住区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搞好劳务开发工作的决定》《金堂 县回乡创业示范区优惠政策》《推进农用地规模经营实施意见》等,同时将其纳入到全县统筹 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制定“一镇一产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金堂县 成立了发展回乡创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将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和工作考核龙源期刊网 .cn体系,县领导曾带队到外出就业所在地走访慰问和调研,鼓励金堂籍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 业,并搭建异地与返乡创业的桥梁,如在就业密集地建立分商会等。 金堂县建立了银政企三方沟通联系机制,搭建以县邮政储蓄银行、县农村商业银行为重 点,市县中小担保公司为支撑的融资服务平台,为回乡农民工创业提供 5 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 贷款,为回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县财政每年安排 200 万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用 于扶持回乡创业。目前共为 91 户回乡创业企业补贴房租 63.75 万元。设立农民工回乡创业专 项扶持基金,缓解资金瓶颈,扶持具有示范效应、就业效应等回乡创业企业。 (三)规模化发展,促进创业就业 金堂县加快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居住区集中以及壮大节能 环保主导产业。金堂县着力打造返乡创业示范区,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竹篙镇在 1999 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示范区”,给予创业者办理费用减免、税收返还、 补贴房租、土地、城建、户籍等多种优惠政策。在竹篙、高板、土桥等 8 个具有一定资产存量 和发展基础的乡镇建设了“农民工回乡创业园区”。依托金堂的人力资源优势,淮口镇的成阿工 业园在 2009 年开工一年后就引进了芯片制造基地、长虹电子电器再生资源等 40 个项目,总投 资超百亿。连片打造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和在建工业园区 20 余平方公 里,规模企业 108 户,工业销售收入达 200 亿元。同时,根据园区企业需求,围绕节能主导产 业,大力开展以增强上岗能力、提升从业能力、转换就业岗位和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订单定 向培训。还需抓住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机遇,定期组团到金堂籍外出务工人员相 对集中的东莞、深圳、福州等地,开展回引宣传,加强熟练技工回引,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 员回乡创业就业。2012 年为园区工业企业培养引进熟练工人 4 162 人。 (四)加强培训管理,保障创业就业权益 金堂县的培训工程坚持“四个结合”——与就业形势结合,突出培训保障性;与农民意愿结 合,突出培训针对性;与市场需求结合,突出培训实用性。 免费为回乡创业农民工举办 IYB——改善你的企业,SYB——创办你的企业及法律制度等 培训,提升其创业能力;根据回乡创业企业的需求,免费为回乡创业企业提供职工职业技能培 训服务。 金堂建立了提供创业指导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延续服务为一体的创业促进中心,并在工 商、税收、水电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创业优惠。在县城投资建成县人力资源市场和 2 个镇级分市 场。全县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在工业园区成立园区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 在主要就业聚集地成立“金堂县驻东莞就业社保服务工作站”,多种方式搭建了就业服务的平 台。为了保障广大在外务工者的人身安全,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为自愿参保的金堂籍外出创 业就业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龙源期刊网 .cn(五)构建民间创业组织,合力进行创业指导 一是成立回乡青年创业合作社。金堂县团委在全县回乡创业集中区分别成立回乡青年创业 合作社,为回乡创业青年提供政策咨询、融资指导、法律援助、拓展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 二是成立金堂县大学生创业协会。主要职能和作用是多举措实现创业的组团发展,推动现有项 目的提档升级,发挥创业典型带动作用,形成自主创业的金堂特色。 三、金堂农民创业的启示 金堂农民创业就业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吸引了一部分人才回到家乡就业,带动了农村劳动 力转移致富,回乡创业形成的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解决了大量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使农村留守难题有了有效的缓解。回乡农民工创业带动本地转移就业, 目前已经解决了累计 2 万个家庭的留守难题,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改善农村面貌和 生活环境,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同时,对于创业者来说实现了自 我价值,释放了个人潜能,使其学习应用知识和技术,决策执行、思维判断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都有了全面提高,收获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个人乃至社会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回乡创业,一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8],本文以金堂县为 例,金堂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社会效益表现为解决外出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群体的就业问题。 对于很多这些回乡创业者创办的中小微型的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企业来说,技术水平低、经济效 益相对差、利润相对少,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却可以建立一种与乡村劳动力文化、体 力、工作时间相匹配的就业模式,能大大解决很多就业困难的中老年人、留守照顾儿童的妇 女、农忙过后赋闲在家的农村劳动力这些人群的就业问题,政府仍然应该大力支持,与其花钱 维稳,不如支持创业,以就业保稳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回乡创业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农民工回乡创业问 题研究》课题组, 开展了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的同 时,部分外出劳动力经过一段时间外出就业, 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金、人脉、理念,又重 新返回家乡, 利用务工增长的见识、本领, 获得的资金和信息, 创办了自营企业,一股农民 工创业潮正在逐步兴起。在经历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就近 就业,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离土离乡”的进城务工就业,迄今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正创造了 新的就业载体。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外出就业的成本和环境等各种压力促成了农民返乡创 业,带动了当地“离土不离乡”和一部分“不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的本地转移就业,有利于 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中西部地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改 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尤其是对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很长时间以 来政府都把希望寄托于招商引资,但对于金堂这种规模的县城来说,引入大型投资的机会还是 十分有限。此时,农民创业形成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契机,将东部沿海地区积累的经 验和技术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开发特色传统的产品和服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 业、村镇建筑工程等可以搞活当地县域经济,同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更 重要的是解决了中老年就业困难群体的转移就业问题,解决了留守妇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无法龙源期刊网 .cn离土离乡外出就业的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这对于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 的。 金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民工返乡创业有较强的经济带动效应,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 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促使就业岗位的增加,增加财税贡献,促成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互动以及 人文因素等。在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成立了创业就 业课题组,2011 年底发布《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成功实践——金堂县农民工创业就业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金堂县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成功实践是我国农民 工发展的缩影,金堂县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作为工作重心,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大 力、持续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农民工事业的 发展具有重要启示[9]。同时,金堂县依托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的措施, 有助于引导我国农民工的有序流动,推进“三农”事业健康发展,将为全国其他农村劳动力输出 地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方健,杨海洋,陈鹏飞,等.金堂农民工回乡创业调研报告[R].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 院/发展研究院,2010. [2]李霓.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及经济规律探讨——对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新生代农民工 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2(4):104107. [3]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民工创业调研组.关于推进农民工创业的调研报告[R]. 北京:农业 部,2013. [4]覃念.选准项目巧抓发展机遇 精心打造立体循环农业[EB/OL]. [].http: ///html/detail.asp?ID=15393&ClassID=021308&ZL=0. [5]吴世松,刘颖.情注绿色大地 功成名就报桑梓[EB/OL].[].http: ///html/detail.asp?ID=15392&ClassID=021308&ZL=0. [6]金堂县广兴镇工会工作委员会.攻坚破难 逆流扬帆 打造返乡民工创业典范[EB/OL]. [].http:///html/detail.asp?ID=15399&ClassID=021308&ZL=0. [7]金堂县又新镇工委.瞄准市场定项目 自主创业谋发展[EB/OL]. [].http: ///html/detail.asp?ID=15400&ClassID=021308&ZL=0. [8]熊智伟,王征兵.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 262 名返乡创 业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1):103108.龙源期刊网 .cn[9]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成功实践——金堂县农民工创业 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R]. 北京:农业部,2011.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Jintang County, known as No.1 County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whose greatest feature is to focus on labor economy. It concerned the rural labor employment in the early period, and recent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returned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s and the typical cases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Jintang returned migrant worke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labor resources status, and has its own constrains. Middleaged labor, women left in the rural area and young labor with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need to be employed in the local. The returned migrant workers for entrepreneurship help promote these labors’ employment, also develop the county economy, improve rural landscap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urbanrural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It may bring certain economic benefits and significant social benefi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strong support to it. Key words:rural labor transfer;return home for entrepreneurship;migrant workers for entrepreneurship龙源期刊网 .cn
PPT制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业贡献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