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plc就业前景与收入光明成高收入国家无悬念吗?

党报:中国再用六七年进高收入国家行列无悬念
原标题:从国际经验看如何长期保持增长动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综合来看,再用六七年时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无太大悬念。问题的关键是,进入高收入阶段以后,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在现阶段就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塑增长动力源,使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动力,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经济长期趋势如何?在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前后如何保持强劲增长动力?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及其发展经验
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二战以后,先后又有一些经济体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首先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几个小型经济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纷纷进入高收入阶段。然后是中东欧转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南美大陆的“优等生”,进入本世纪以来先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是南美一些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元年。智利和乌拉圭在这一年成功跨越二战后南美国家集体陷入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率先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南美国家。
先后发展起来的这些经济体,它们保持较高发展水平或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历史条件不同、发展道路不同、经验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可归纳出三条主要经验:第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创新活力的激发使这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达到发展巅峰;虽然后来经历了经济波动和危机,但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第二,坚持对外开放。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抓住转变增长方式的历史机遇,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搭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因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三,实行市场经济。中东欧转型国家经济基础较好,在转型之初人均国民总收入就达到美元,转型之后实行市场经济,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在南美大陆,智利和乌拉圭之所以能够率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因为它们是南美大陆最规范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
展望中国经济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的四个发展阶段
参照世界银行对四个收入组的划分,可以对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相应划分和前瞻性预测。对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深入分析这四个阶段可以发现,我国已基本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条件。
第一阶段是低收入阶段(年)。在这一时间段,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0美元增长到820美元,用20年时间从低收入阶段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农村包产到户到城镇国企改革,从产权明晰到引入竞争机制,生产力发展潜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不断释放。
第二阶段是下中等收入阶段(年)。我国经济增长在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劳动、资本、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等有形要素投入不断加大,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要素驱动。在这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外汇储备增长了十几倍;投资率保持高位;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然而,高投入、高增长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增长不可持续的矛盾凸显出来。
第三阶段是上中等收入阶段(年左右)。2010年,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同时,经济增长开始从高速换挡为中高速,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中高经济增速来推算,我国走出这一阶段将用约13年时间。在上中等收入阶段,传统要素的优势逐步消失,大规模投入受到制约,增长速度减缓,要求尽快提高生产率,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此,党中央及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通过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企业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竞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确保经济中高增速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
第四阶段是高收入阶段(预计从2024年左右开始)。高收入经济体并不必然是发达经济体。成为发达经济体要符合一套综合评价体系,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必须是技术创新型国家,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增长的根本动力源泉。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上升至55.3%,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创新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第一条,提高创新能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些新理念和新举措,既着眼于解决我国当前问题,也着眼于实现长期发展。只有认真贯彻这些新理念、新举措,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顺利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跨过高收入门槛后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政治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经济上不出现毁灭性打击,制度上不出现断层式波动,再过六七年,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无悬念。届时,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
我国在跨过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门槛之后,还有漫漫长路要走。目前,高收入门槛是人均国民总收入1.26万美元,而美国已达5.5万美元,卢森堡超过11万美元,跨度很大。对我国来说,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下一个目标是迈向“中等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目标是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谋划“三步走”战略时首次提出的。用人均指标来描述,中等发达国家大约相当于2015年韩国所达到的人均国民总收入2.7万美元的水平。如果按照中等增长速度,剔除价格因素,2035年前后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将达到2.6万—3.0万美元(2015年价格)。这是我国经济将经历的又一重要阶段,可以看作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第五阶段”,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和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尽管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成功实现目标。从前述经济体的发展经验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如下三点启示。
首先,从欧美发达国家所显示的经验可见:随着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增长必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每年对此投入巨大。进入高收入阶段后,推动创新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创新驱动的效果要用能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检验。越是在高收入阶段,越需要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其次,二战后两批进入高收入阶段经济体的重要经验分别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而这两条正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经验。其中,前者是外部条件,后者是内部条件。进入高收入阶段后,这两条基本经验依然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第三,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通往中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要想更充分释放经济潜力、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增强软实力。软实力属于“无形要素”,在高收入阶段其重要性不亚于有形要素。增强软实力的途径主要是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现在起就应加倍重视,将其作为跻身中等发达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石。要通过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使我国的软实力比硬实力还要强、还要硬。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经济前景悲观!~ - 美无处不在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笨笨-青春⑩徒)
小布丁部落
UID 2045537
积分 62027
帖子 11019
福步币 139 块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自由星球
中国经济前景悲观!~
中国的楼市和人民币都保不住了:已彻底绑架国人正文
扫描到手机
  7月份中国经济和金融数据可谓全面恶化,唯独房贷数据一枝独秀得令人惊悚!
  ——中国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27亿元,同比上涨10.2%,预期10.5%,前值10.6%。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也不及预期。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创下1999年12月以来最低,当时为6.3%;1-7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增速较前六月的2.8%进一步下滑,再创历史新低。虽然没有公布7月单月情况,但可以推算出来是-1.168%。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大幅放缓。根据路透社的统计,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从前一个月的3.5%大幅减速至仅有1.4%。
  ——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68亿元,同比增长仅0.3%,远低于6月的同比增速19.9%。此外,受营改增政策性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70亿元,同比增长3.3%,依然处于低迷态势,前值为1.7%。
  而最引入注目的是金融信贷数据。M1(同比增25.4%))与M2(10.2%)的“剪刀差”扩大到14.2%,6月底为12.8%,再创历史新高。而信贷的急剧萎缩更令人大跌眼镜,7月贷款预期8500亿元,实际仅新增4636亿元,社融规模预期1万亿元,实际仅为4879亿元。
  最令人惊愕的是,在总额4636亿贷款新增贷款中,仅住户部门贷款就增加4575亿元,占比达到不可思议的98.6%!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竟然减少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14亿元。
  此真可谓,楼市一枝独秀继续火爆,而与此同时可谓百业萧条!
  楼市已成一年来中国经济唯一高增长领域
  过去一年来,楼市的疯狂飙涨,已如一骑绝尘,远远将其它行业抛在后面。
  今年1-7月,中国住房贷款新增3.4万亿元,而去年同期为2.22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3.1%,这是任何其它行业都无法比拟的,而2016年上半年GDP增速仅6.7%。
  3.4万亿元还不是今年前7个月,那些砖头水泥砌的方格子吸纳的所有财富。如果按照这些购房均按3成首付测算,那么居民购房还付了1.45万亿元的首付。即仅仅7个月的时间,楼市黑洞就吞噬了中国人4.95万亿元的财富!其中1.45万亿是现存资金积累,3.4万亿元是透支未来20-30年的家庭收入预期。
  如果按照前7月平均房贷推算到年底,则今年房贷总额为8.5万亿元,则占到2015年城镇居民总收入23.36万亿的36.4%!即城镇居民2016年买房投入已经超过2015年全部收入的1/3!而前一年度仅17.6%。
  这说明什么呢?老百姓用于消费的钱是有限的,由于购房款占百姓消费的份额极大扩张,尤其是刚需购房者多半是消费率高的中低收入者(高收入者更多在抛售房产),这必然极大地压缩了居民其它消费,特别是在新增了3.4万亿巨额房贷的情况下,必然对其它消费品节衣缩食,非住宅业的严重紧缩势在必然——即房地产“一业火爆”,必然导致其它“百业萧索”!
  7月数据的最大警钟是,畸形乃至异形般疯长的房地产业,其对百业的挤压,已经从“相对占比侵蚀”转入到“绝对额吞噬”的新阶段——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这两组数据:1、7月新增贷款4636亿元,而中长期住房贷款增加4773亿元,超过100%,也就是说房贷独霸天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竟然减少26亿元,即负增长;而去年7月新增房贷却低于后者。第二组数字是,民间投资增速已经从2015年的10.1%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8%,进而下降到7月份推算出来的-1.16%。也是负增长,这与7月份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负增长相印证。即除政府国企投资和房地产外,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实际滑落到了“冰点”。
  简言之,在2016年上半年,MO(基础货币)净增长4.59%,信贷总规模创下了7.5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之后,房地产“黑洞”吞噬其它行业速度已经超过了货币和信贷增发的速度,即房地产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破坏已经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分水岭!
  更令人担心的是,作为本轮楼价暴涨领头羊的深圳,7月份环比大跌8.15%;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的最新地价都已经超过了寸土寸金的香港,楼市本身也必然是强弩之末了。
  结局已无悬念:楼市和人民币都保不住了
  “楼市黑洞”这个“异形”发展到今天已经彻底绑架国人,吞噬整个经济,其最后的结局会怎样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人关注点不同,对于近几年被楼市疯狂上涨逼空逼疯的人来说,“飞蛾扑火”者想的是万一楼价还会继续上涨呢?对于理智的经济学人来说,中国楼市泡沫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实物资产泡沫,而人民币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纸币泡沫,在泡沫破灭已经难以避免的情况下,是保人民币还是保楼市呢,能像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能保住一个,就不错了。而笔者认为,这两个泡沫的结果都已经基本锁定——都保不住了,都会大跌!
  正是因为楼价暴涨,特别是去年3季度以来的这轮大涨,尤其是最近楼板价暴涨,这使得人民币国内购买力,即人民币的国内币值大幅贬值,与此同时,人民币对外贬值有限,最近竟反弹。这就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国际价格对人民币国内价值的落差,会加大刺激外资和权贵资本以人民币兑换外币出境。
  鉴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在国内所拥有的资本权益远超过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且中国石油、蛋白质和食用油的对外依赖度已经分别高达60.6%、43%和68%,其价格和供应主动权均掌握在美国手里。如果美国引爆石油粮食危机,导致中国严重输入性通胀,则楼市泡沫必破灭;如果楼市泡沫破灭,则支撑中国经济的最后支柱坍塌,则经济全面萧条,人民币国际价格会大跌,而国内购买力将会上涨,即严重通缩!
  时至今日,“楼市黑洞”——这个由权贵政府既得利益不断扩张推动的,从1994分税制、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打开魔瓶释放出来的,由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2008年四万亿救市刺激疯长的庞大“异形”,在最后错失了过去4年宝贵的遏制时间后,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扭转乾坤,实现软着陆了。
  当然,从长期战略角度而言,不来次痛苦的大危机,中国人不可能对过去30多年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深刻而彻底地反思,再造新模式,这并非是坏事。但是亿万个人和家庭将会在此剧变中如何自保和适应却不是个轻松的话题。
Always keep the faith,hope to the end.
撑起属于男人的半边天
UID 359493
积分 32437
阅读权限 120
反正不太妙,要整合,转型,要提高效率,要从产量转向质量
老衲男性,字务归,号盖中盖居士,请勿误判。
哥撒的不是尿,是寂寞,偶尔还伴随着些许紧张。
撑起属于男人的半边天
UID 359493
积分 32437
阅读权限 120
不然老龄化,社会结构混乱,以及各种不和谐,还真有可能引发小范围社会动荡
老衲男性,字务归,号盖中盖居士,请勿误判。
哥撒的不是尿,是寂寞,偶尔还伴随着些许紧张。
撑起属于男人的半边天
UID 359493
积分 32437
阅读权限 120
唉,可叹各种不作为和胡作非为
老衲男性,字务归,号盖中盖居士,请勿误判。
哥撒的不是尿,是寂寞,偶尔还伴随着些许紧张。
撑起属于男人的半边天
UID 359493
积分 32437
阅读权限 120
人呢?。。。
老衲男性,字务归,号盖中盖居士,请勿误判。
哥撒的不是尿,是寂寞,偶尔还伴随着些许紧张。
撑起属于男人的半边天
UID 359493
积分 32437
阅读权限 120
都下班了?
老衲男性,字务归,号盖中盖居士,请勿误判。
哥撒的不是尿,是寂寞,偶尔还伴随着些许紧张。
UID 2773859
阅读权限 25
保增长促内需,口号喊得响, 领导银也清楚,楼市不整顿,哪还有钱消费呢,座看中国未来楼市还有什么幺蛾子
(Q收海关进口税单)
报关委托书 商检 产地证
UID 2785287
福步币 2 块
阅读权限 60
来自 贸促会认证/植检/熏蒸/品质
做中国人挺幸福的 真的
代理报关/无纸买单报关、商检、产地证 使馆认证、贸促会证明书、深圳实地熏蒸/实地CIQ监装 品质证书
UID 2564235
积分 77903
福步币 88 块
阅读权限 120
贫富差距大
UID 2421954
积分 207930
阅读权限 120
反过来说 要是真有那么危险&&美国资本家早动手了&&直接点说 就是 想攻击却没有一击必胜的手段&&资本项目不开放&&股市不对外&&想对冲没目标
但是这样明目张胆的搜刮老百姓&&甚感无耻& & 这届高层是被架上去的&&没有办法& & 但愿下届&&下下届能有所作为
闲来无事镜前坐,眼角鱼纹已渐多,半生岁月如云梭,遥望后世勿蹉跺
(笨笨-青春⑩徒)
小布丁部落
UID 2045537
积分 62027
帖子 11019
福步币 139 块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自由星球
回复 #10 清兰泽眸 的帖子
&&每次都是既希望于下届啊
Always keep the faith,hope to the end.
UID 2421954
积分 207930
阅读权限 120
回复 #11 苏泊尔坑爹锅 的帖子
不然呢??
社会在前进&&改革在继续& &没有一撮而就的
往前看比上不足,但往后看呢? 只要不是 懒馋到一定地步的&&没有人还在过原先的苦日子
闲来无事镜前坐,眼角鱼纹已渐多,半生岁月如云梭,遥望后世勿蹉跺
(一念天堂)
UID 1795740
积分 113252
帖子 13079
阅读权限 120
感叹人性贪婪,不知其止。
UID 2401874
积分 25782
阅读权限 80
那谁,在08年,那谁,写了不知一首什么诗里有一句“纵做鬼,也信胡”?
以下神作原文
~~~~~~~华丽丽的分割线~~~~~~~~~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有能力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光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有能力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自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以来,有关中国经济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声音不时响起。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4561美元,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2016年超过8000美元,明显超过中高收入国家门槛值,但离高收入国家尚有差距。可以说,我国当前正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期。(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孟敏江姚洋:中国经济已基本触底 2049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_ 东方财富网
姚洋:中国经济已基本触底 2049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作者:公培佳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大的下降周期尾端,已经基本触底。随着明年十九大的召开,我们的经济会很快复苏。”在10月28日召开的“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2016新都论坛”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谈到中国经济L型走势时,给出了比目前绝大多数人都乐观的判断。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大的下降周期尾端,已经基本触底。随着明年十九大的召开,我们的经济会很快复苏。”在10月28日召开的“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2016新都论坛”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谈到中国经济L型走势时,给出了比目前绝大多数人都乐观的判断。  那么,在强力支撑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的业遭遇严厉调控,楼市前景变得扑朔迷离之际,今年第四季度增速还能保持住6.8%的水准吗?面对记者的这一提问,姚洋的判断周期显然不是着眼当下,他说:“这么短时间的表现不好判断。”  但他认为目前经济基本触底的依据却非常给力。  “投资率下降到10%左右,就基本上接近投资增速;所以,投资率下降到10%左右,应该是触底了,经济也随之现出底部特征。”姚洋告诉记者,不分析清楚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就容易出现判断误差,“现在,整个市场和社会弥漫着一股对中国经济判断比较悲观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这种悲观的看法是没有多少基础的。”  为什么这么说?姚洋的解释是:经济增长减速,既有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下降,也有中国自己结构调整的原因,如工业增长减速;即便如此,也不会像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说的一下子降到3%、4%。“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经历一个经济周期,从1992年开始,我们大概有2个大周期,4个小周期,每个小周期时间大概是7年:1992年到1997年是高速增长,1998年到2013年进入下行期,从2004年到2012年是比较长的增长期,进入2013年就开始进入景气下降期。经济的增长曲线其实是和投资率的吻合度非常高,对比看,周期性就非常明显。”如图:  而在这个经济周期过程中,广受诟病的就是为刺激经济央行执行的货币政策。对此,姚洋却告诉记者:“说央行超发货币是误导,这对央行在稳定经济大局中的定位不公平,中国从没有超发货币,数据上显得多主要是因为基础货币的盘子大,没办法。才是真正的滥发货币者,美联储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印钞机。”  既然经济触底可期,那么,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潜力在哪里?  对于目前最热门的三个方向,姚洋却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经济进入新阶段是非常必须的,但光搞双创还不够;供给侧改革也很重要,但是供给侧改革至少短期内要做的是消化过剩产能、降杠杆,是调节生产的措施,并不能持续地给经济增长带来长远的增长潜力;最后一个促进服务业也当然很重要,但是要靠服务业支撑6.5%以上的经济增长是有难度的。  “东部的人均收入是中西部的1.8倍,并且差距还在拉大。而这个差距恰恰就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姚洋的答案其实在这里。  他给记者展示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上海人均收入大概是贵州的四倍,上海的人均收入现在已经接近20000美元了,跟世界最高的差距实际上还没有和贵州的差距那么大;从产业结构来看也非常明显,如第一产业占比,东部地区是5%,这已是发达国家水平,中西部地区仅在10%以上;再看城市化率差距更大,东部地区接近70%,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50%,差了20个点。  “中国的发展是从沿海开始,现在向内陆推移,这里有巨大的潜能。”姚洋认为,地理差距意味着我们国内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上一轮工业化过程,跟世界的差距在缩小,但是在国内要缩小中西部和沿海的差距,这样会让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
(责任编辑:DF317)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 》 》
【转载】国际机构纷纷上调我国经济增速预期 彰显经济发展底气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 许晟、于佳欣)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基于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摩根大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上调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认为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前景已经有良好支撑。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即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这是IMF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
还有不少国际机构调整了增速预期。摩根大通和野村证券把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期由6.7%上调至6.8%;亚开行将2017年和2018年的中国GDP增速分别由6.5%和6.2%上调至6.7%和6.4%;渣打银行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6%上调至6.8%,并预计中国有望实现2010年以来首次加速增长。
还有,花旗银行将中国三、四季度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从此前的6.5%和6.4%上调至6.7%和6.6%,2017年全年GDP增速预测值也从6.6%调高至6.8%;彭博对56位经济学家调查后也认为,中国经济三、四季度预期增长分别为6.7%和6.6%,比此前预估值分别提高0.1%。
国际组织和机构上调经济增速预期的举动,缘于我国二季度经济的超预期表现。亚开行在其发布的《亚洲经济展望》报告中解释上调增速预期时提到,二季度经济数据的超预期表现;野村证券称,二季度经济动能高于预期且6月份经济数据表现较好。
此外,国际机构和组织还对中国经济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肯定了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认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公共支出不断扩大支撑国内消费情况持续向好;部分商品价格自2016年的低位温和反弹,叠加外需回暖,刺激了上半年进出口反弹。
摩根大通也有类似分析:虽然基建、房地产投资放缓,叠加金融去杠杆冲击,或对下半年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冲击,但整体看,消费、服务业的稳定扩张以及民间投资不断上行仍为今年中国经济积极前景提供了支撑。
国际机构普遍认为,消费、进出口、服务业的稳定扩张以及民间投资的企稳回升为中国经济提供了良好支撑,宏观、中观的较好表现,促使其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
多项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运行在平稳区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稳居“三驾马车”之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6%,创下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半年度同比最高增速。
但国际机构同时认为中国经济也存在不确定性。如,野村证券认为,下半年,房地产销售增速下降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地缘性因素扰动、人民币汇率波动、流动性和货币指标高位回落,将给出口带来下行压力。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认为,对风险的痴迷可能会使许多观察者忽视中国经济的机会,中国二季度GDP增长6.9%,消费者信心高企,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强劲等,显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中国经济有风险,但更多的是机遇。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放缓并不会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增速明显,为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年外贸实现正增长问题不大。可以期待,今年宏观经济增长前景将好于去年。
国际机构的数据分析也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前景看好。渣打中国经济增长月度分析数据显示,7项前瞻性经济指标近期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这意味着未来数月内中国经济出现突然放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花旗银行预计下半年经济略微放缓但仍能保持强劲增长,政府达成增长目标几无悬念。
不少企业也对未来的宏观形势表示乐观。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通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近30%。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说,上半年商用车销量的强劲增长,是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的印证,“我们始终对宏观经济发展有信心,相信下半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原文链接:
(无障碍语音播放器)
好友推荐:E-MAIL:
(多个E-mail可用英文输入法的逗号隔开)将以上内容分享到:
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光明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