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临汾环保局市环保局对湿法脱硫系统直接受旋流板塔结构

基于旋流板塔的有机脱硫剂烟气脱硫性能研究—硕士毕业论文下载
很抱谦,您的浏览器并不支持 IFrame,请与管理员联系,也可。
基于旋流板塔的有机脱硫剂烟气脱硫性能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全站论文库
硕士博士论文库
普通期刊论文库
分类:→环境科学论文→→→→
基于旋流板塔的有机脱硫剂烟气脱硫性能研究
[硕士论文]论文目录&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6页   · 我国SO_2排放现状及国内外控制SO_2排放技术第10-14页     · 我国SO_2排放现状第10-12页     · 国内外控制SO_2排放技术第12-14页   · 传统湿法烟气脱硫和旋流板塔的应用第14-18页     ·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第14-16页     · 旋流板塔简介第16-17页     · 旋流板塔在湿法烟气脱硫领域的应用第17-18页   · 有机脱硫剂的研究概况第18-21页   · 有机脱硫剂的选择第21-25页     · 有机脱硫的选择依据第21-22页     · 备选有机溶剂的性质第22-25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5-26页 2 有机脱硫剂的筛选第26-45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6-27页   · 实验装置及流程第27-28页   · 实验原料准备及实验内容第28-29页   · 脱硫剂性能指标及其实验参数第29-30页   · 筛选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43页     · 碳酸丙烯酯(PC)的脱硫实验结果第30页     · 二甲基甲酰胺(DMF)的脱硫和再吸收实验结果第30-33页     · 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脱硫和再吸收实验结果第33-36页     · 二甲基亚砜(DMSO)的脱硫和再吸收实验结果第36-39页     · 不同脱硫剂的比较第39-43页   ·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二甲基亚砜(DMSO)脱硫性能研究第45-54页   · 实验目的和内容第45-46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 含O_2量对脱硫率的影响第46页     · 气体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第46-47页     · 进口气体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第47-48页     · 气液比G/L对脱硫率的影响第48-49页     · 解吸方式对二次吸收的影响第49-51页   ·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页   · DMSO吸收SO_2机理的讨论第51-53页   ·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 旋流板塔放大实验第54-58页   · 实验仪器及内容第54-5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57页   ·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本篇论文共65页,
更多相关论文
栏 目 导 航
版权申明:目录提供下载,本站并未收录论文原文,如果你是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
||||||||||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旋流板塔脱硫除尘系统结构性能的中试研究
2003 年 9 月电力环境保护第 19 卷第 3期旋流板塔脱硫除尘系统结构性能的中试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wirl b
oard scrubber of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desulfurization and precipitation饶应福 , 陈 云, 白 冰 (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 江苏 徐州放大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 关键词 : 脱硫除尘 ; 旋流板塔 ; 阻力损失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on system resistance is studied in a model swirl board scrub ber. It can be served as a fundation for a prototype scale design. Key words: desulfurization and preci
resistance loss 中图分类号 : X701.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 24- 03221008)摘要 : 利用实验室建立的旋流板塔脱硫除尘中试系统 开展了 各种结 构参数对 系统阻 力损失 的影响 研究 , 为系统 的浙江大学发明的旋流板塔除尘脱硫系统具有负 荷高、 压降低、 不易堵、 弹性宽等优点, 综合性能优于 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湿法脱硫除尘器。为此, 我们建 立了旋流板塔除尘脱硫工艺模型, 并进行了研究。流板塔体和湍球塔体 ) 、 气体引风管、 风机、 烟囱; ( 3) 水系统。由调节池、 氧化池、 污泥泵、 塔体供 水管、 控制阀门、 加药箱组成。 ( 4) 其他附属结构。包括电路系统、 支撑结构和 测试系统。 该工艺主体设备是直径 300 mm 的旋流板吸收 塔, 内装 3 块旋流塔板和 1 块除雾板。烟气从集气 罩通过进风管进入塔体, 在塔内旋转上升 , 并与自上 而下的浆液逆流接触, 脱硫后的气体由引风机从引 风管抽出, 并沿烟囱排出 ; 调节池中的脱硫剂液体被 泵送入塔内 , 与烟气逆流接触后从塔底排入氧化池, 再循环利用。在旋流板塔内 , 气体通过塔板螺旋上 升, 液体沿盲板流动到叶片上形成液层, 之后被气体 旋转喷洒成液滴 , 摔到塔壁形成沿壁旋转的液环 , 从 降流装置流到下块板。高速旋转的液滴与气流接触 充分 , 传质效率高, 从而达到提高除尘效率的目的。1实验装置脱硫除尘实验装置见图 1。21- 集气罩 ; 2- 粉尘添加机构 ; 3- SO2 供气系统 ; 4- 进风管 ; 5- 脱硫塔体 ; 6- 塔体支撑结构 ; 7- 引风管 ; 8- 引风机; 9- 烟囱 ; 10- 氧化池; 11- 调节池; 12- 加药箱; 13- 污泥泵 ; 14- 供水流量计; 15- 调节阀; 16- 塔板测试孔 ; 17- 旋流板 ; 18- 除雾板 ; 19- 进风管测试孔 ; 20- 引风管测试孔 图1 脱硫除尘实验装置工艺流程实验结果与讨论2 . 1 干态、 湿态实验条件下系统阻力损失分析 用微压计和皮托管压力计分别测量了实验系统 干、 湿态运行时各测点动压和静压 , 结果见表 1。 表 1 数据表明 : 脱硫除尘系统的阻力损失主要 分布在 3 个部分 : 进口烟道、 塔体和出口烟道。进、 出口烟道的阻力损失是烟道内壁产生的摩擦阻力损 失和渐扩、 渐缩、 变道等产生的阻力损失之和。这些 阻力损失基 本上不会随操作 条件的改变有 大的变 化。干态比湿态时的阻力损失高 , 主要是因为在湿 态操作条件下, 烟气的含湿量大, 对管壁具有润湿作实验工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1) SO2 配制系统。包括 SO2 钢瓶、 不锈钢减压 阀、 空气流量计、 气体连通管; ( 2) 气路系统。包括气体进风管、 脱硫塔体 ( 旋 24 2003 年饶应福等: 旋流板塔脱硫除尘系统结构性能的中试研究第3期用, 使管壁的阻力损失系数减小, 导致进、 出口烟道 的摩擦阻力减小 ; 实际值比理论值大, 这是由于施工 过程中 , 烟道没有按设计要求选材而产生的, 但是不 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系统的主要阻力损失在 塔体部分; 3 块捕集板上的阻力损失比设计值小, 而 除雾板上的阻力损失出现突变现象。系统设计过程 中, 为了研究除雾板的除雾效果和阻力损失, 设计了表1项 目 进口总阻力损失 140 106. 5 115 106. 5不同的除雾板, 当捕集板采用外向型塔板而除雾板 采用内向型塔板时, 烟气的流态在除雾板上发生突 变, 造成塔板阻力损失骤然增大。因此 , 在设计过程 中, 除了要考虑除雾板的除雾效果外, 还要考虑捕集 板上的烟气流态与除雾板之间的匹配。否则易出现 风机抽力不足的问题。干、 湿态运行状况下各结构的阻力 损失第 2 块塔板 阻力损失 75 80 172 179 第 3 块塔板 阻力损失 100 127 185 225 除雾板阻 力损失 250 74 250 74 出口总阻 力损失 285 237. 9 232 237. 9Pa第 1 块塔板 阻力损失 45 72 92 168实际值 ( 干态 ) 理论值 ( 干态 ) 实际值 ( 湿态 ) 理论值 ( 湿态 )2. 2塔板叶片倾斜角对塔板阻力损失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 系统的主要阻力损失在塔我们利用动能穿孔因子来表示穿孔气速 , 采用半经 验公式计算塔板阻力损失。 P干 =干 2板上 , 而且可以通过设计和操作进行控制。因此, 制 作了 4 种倾斜角( 15 、 20 、 25 、 30 ) 的塔板 , 塔板叶片 数为 12。将 4 种塔板分别安装在系统上, 测试塔板 上的阻力损失, 计算塔板的理论阻力损失。干板阻 力系数和湿板阻力系数分别取 干 = 1. 0、湿 = 1. 5。 测试结果如图 2 所示。 P湿 =F01 2g( 1)湿F 02 1 + 3. 6 F 0 V + 4 2g( 2)F0 = v 0 L Ay( 3)v = 2 . 78( 4)式中 F 0 为动能穿孔因子, v 0 为塔板穿孔气速, v 为 溢流孔的溢流速度 , L 为水系统供液量 , Ay 为溢流 孔面积 , 为烟气重度 ,干= 干为干板时塔板阻力系数,湿=0. 8~ 1. 2,湿为湿板时塔板阻力系数,1. 4~ 1. 7 。 图 2 体现了干板和湿板条件下 , 塔板阻力损失图2 倾斜角对塔板阻力损失影响的实测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发 现 : 实测值 与理论值符合较好 , 理论值 比实测值稍 大 , 误差在 10% 之内, 说明理论计算的半经验公式 能比较好地反映塔板阻力 损失。从塔 板结构来分 析 : 影响干板阻力的因素主要是塔板的穿孔面积 , 我 们探讨的主要目标是如何控制塔板穿孔面积 , 在满 足脱硫除尘的同时 , 尽可能减少阻力损失。测试结 果为 : 叶片倾斜角为 15 时 , 干板阻力损失为 225 Pa, 25叶片倾斜角主要影响到塔板的穿孔面积, 倾斜 角增大, 穿孔面积相应增大, 而动能因子和穿孔气速 相应减小。在系统烟气量和塔板结构尺寸一定的情 况下 , 塔板的空隙率决定了塔板的穿孔气速, 塔板上 的阻力损失主要是烟气通过塔板时机械运动所造成 的压力损失 , 因此, 阻力损失由塔板穿孔气速决定。 2003 年 9 月电力环境保护第 19 卷第 3期湿板为 333 Pa, 这说明塔板倾斜角小 , 塔板的穿孔面 积也小, 塔板的穿孔气速迅速增大 , 塔板的穿孔动能 因子达 19。塔板的阻力损失主要为干板阻力损失 , 设计时应优化塔板倾斜角以控制塔板上的干板阻力 损失 ( 塔板结构阻力损失 ) 。脱硫除尘过程要求塔板 上必须保持一定的液体负荷, 气体通过液层形成气 泡和液体雾滴, 有利于气液交换和粉尘的捕集。因 此, 塔板上必须保证一 定的穿孔气速 , 穿孔气 速太 小, 液体受重力作用容易从塔板叶片间漏出, 不能形 成液层, 对脱硫除尘极为不利。我们在试验中发现 , 当塔板倾斜角大于 30 时 , 塔板的穿孔动能因子小于 9, 塔板出现漏液现象, 塔板上的湿板阻力损失几乎 与干板阻力损失相等。此现象说明塔板基本上没有 液体负荷 , 塔板对气液交换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 这是 在设计中应该避免的。从试验情况来看, 塔板设计 的叶片倾斜角应控制在 20 ~ 25 较合适 , 确定值可 以根据系统风压进行调节。 2. 3 叶片数对塔板阻力损失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设计制作了 3 种叶片数塔板, 叶片数分叶片数少, 叶片之间的间距太大 , 在叶片间出现漏液 现象, 造成塔板上的液体负荷减小, 从而出现塔板上 的阻力损失锐减的现象。叶片数为 16 时 , 湿板的阻 力损失高达 315 Pa, 几乎是理论值的 2 倍。这是由 于湿板阻力损失主要是液体负荷造成的 , 叶片数增 加对穿孔气速影响不大 , 使得液体容易在叶片表面 大量积存 , 造成穿孔面积减小 , 增大塔 板的阻力损 失。叶片数多, 塔板上的液体负荷大 , 但是大量的液 体在塔板表面积存, 并不能起到气液交换和对固体 颗粒的捕集作用, 对塔设备的脱硫除尘效率影响不 大。所以, 旋流板叶片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尽管对 塔板的穿孔面积影响不大 , 理论计算的塔板阻力损 失看似合理 , 其实 , 运行的实际阻力损失要远大于设 计值, 因此, 在设计时, 要慎重选取叶片数。 2. 4 液体负荷对阻力损失的影响 在试验过程中, 我们通过调节水系统的供水量 来控制液气比 , 并观察塔板上液气比对塔板阻力损 失的影响。图 4 反映了叶片数为 12, 倾斜角为 25 的 塔板阻力损失。别为 8、 12、 16, 叶片的倾斜角为 25 , 测试这 3 种塔板 的干板、 湿板阻力损失, 结果见图 3。图4液气比对塔板阻力损失的影响塔板上的液体负荷主要是通过塔板溢流口来控 制。从式( 2) 可知: 湿板阻力损失是由干板阻力损失 和液体负荷造成的阻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 其中液体 负荷部分的阻力损失与溢流口液速成正比。从图 4 可以看到 : 塔板阻力损失的理论值基本上是一条直 线 , 但实际值与它并不完全符合, 在液气比较小时, 两者基本一致, 但当液气比增大到 1. 5 以上时, 塔板 上的阻力损失实际上没有什么增加。这是因为液气 比增大 , 塔板上的液体负荷也相应增大, 溢流口降液 可以减少液体负荷, 但当塔板上的液体负荷增加到 一定量后, 液体不仅从溢流口漏出, 同时由于重力作 用 , 部分液体从塔板的叶片间降落, 而出现液气比增 大 , 而塔板阻力损失并没有相应增大的( 下转第 30 页 )图3叶片数与阻力损失的关系从图 3 可以看出: 叶片数的增加对塔板的穿孔 面积、 穿孔动能因子和穿孔气速影响不大, 干板的阻 力损失实测值都小于理论值, 其中叶片数为 8 时, 塔 板的干板阻力损失仅 为 45 Pa, 说明当 叶片数偏 少 时, 对塔板中气体的运动状态有较大影响, 原因在于 塔板间叶片太少时, 气体不能完全旋转起来, 部分气 流不受塔板结构的作用, 阻力系数比旋转气流阻力 系数小 , 因此塔板 上的阻力损失比 理论计算值小。 同时 , 湿板的阻力损失仅为理论值的 1/ 2, 表明由于 26 2003 年 9 月电力环境保护第 19 卷第 3期为 1. 5% 时, 假设其他运行工况保持不变 , 煤燃烧后 烟道中 SO3 体 积分数 为 26. 3 10 , 分别 对应 于 10 , 与- 6 - 6生腐蚀的可能性也低。但若 SO3 的喷射量过大, 飞 灰会发潮发粘, 腐蚀现象仍会发生。因此 , 应在确保 调质效果的前提下加入尽量少的 SO3 , 一般在 ( 5~ 10) 10- 6H2 O- H2 SO4 两相状态图 ( 如图 2 所示 ) 中 SO3 冷凝 露点 线 的 A 、 B 两 点, 其 差 值 为 17. 5 后硫酸溶液的浓度。 H2 SO4 溶液沸腾曲线分别交于 C 、 D 两点 , 即为冷凝比较合适。5结语SO3 烟气调质技术主要是针对改烧低硫煤机组现役除尘器除尘效率降低的情况, 通过烟气调质技 术可以提高原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烟气调质现场试验是将 SO3 气体均匀喷入电除 尘器入口前的烟道 内, 在稳定 运行的工况下 , 调整 SO3 喷射量, 同时监测电除尘器二次电压、 电流值的 变化, 进行烟气量、 烟尘浓度及除尘效率等指标的测 试 , 目的在于确定调质技术工艺参数 , 以考察烟气调 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SO3 调质技术能提高电除 尘器电气运行参数 , 提高除尘效率。喷入的 SO3 体 从图 2 可以看出, 煤的硫分越高 , 烟气中 SO3 浓 度越高, 则酸露点温度越高, 越容易造成腐蚀。当烟 气温度高于露点温度时, 就不易发生冷凝。因此, 可 用烟气露点温度来间接判断低温受热面腐蚀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 SO3 烟气调质技术所添加的 SO3 体 积分数在 10 10- 6 左右时, 烟道中 SO3 体积分数为 18. 8 10- 6积分数为 1010- 6 时 , 可使原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从98. 5% 提高到 99% 以上。 在达到最佳调质效果的前提下 , 应加入尽量少 的 SO3 , 一般应控制在( 5~ 10) 象的发生。收稿日期 : ; 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 : 蒋亚彬 ( 1964- ) , 男 , 江苏 东台人 , 高级工 程师 , 主 要 从事电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10- 6 , 以减少腐蚀现, 低于燃烧高硫煤的 SO3 含量。因此, 发( 上接第 26 页 )现象。这种现象表明: 塔板上的液体负荷有一个上 限值 , 并不能通过增大液气比来达到增大液体负荷 的目的。实际操作中, 脱硫除尘系统的塔板溢流口 面积是一定的, 进行液气比调节应有一个合适的范 围。系统在脱硫过程中液气比比较大, 不能仅通过 一层塔板进行调节 , 因为这样不仅不能增大气液接 触的界面 , 反而会造成脱硫液的大量浪费。流塔板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设计提供了实验参数。 ( 3) 从试验结果看 , 旋流塔板设计时叶片倾斜角 取值 25 ~ 30 为宜; 叶片数的取值应取穿孔因子为 9 ~ 12 的计算值; 操作过程中 , 液气比应控制在 1. 5, 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参考文献[ 1] 魏先勋 [ 2] 吴忠标 燃煤烟气 湿式除尘脱硫技 术研究 [ J] 环境工程 , 2002, 环境 科3结语( 1) 尽管脱硫除尘系统为中试系统 , 一些技术参18( 4) : 33- 35 旋流板塔内石灰湿法烟气脱硫 的实验研究 [ J] 学学报 , ) : 336- 340 收稿日期 : ; 修回日期 :
作者简介 : 饶应福 ( 1974- ) , 男 , 江西南城人 , 助教 , 主要从事火电 厂烟气脱硫除尘、 工业废气治理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数不能放大应用于工业规模 , 但是, 系统内的烟气流 态和各结构部位产生的阻力损失与工业性脱硫除尘 系统基本一致。 ( 2) 通过对旋流塔板上各参数的试验研究 , 为旋 30
塔板压降低.系统阻 力小, ⑤ 除尘.吸收性能好....旋流板塔 旋流板塔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简称旋流板塔...的设计与研究 一.概述 我国是一个能源结构以燃煤...是一种喷射型塔板洗涤器,由浙 江大学化工系谭天恩...自80年代后期开始,旋流塔开始用于烟气的脱硫除尘研究...规格、性能参数: 技术价格: 技术特点: ●脱硫除尘...旋流板塔大型化的设计与研究陈昭宜 谢珊 李丹(湖南...机组烟气脱硫为例,分析了旋流板在大型设备中应用的...烟气经电除尘器除尘后的性能参数: 3 烟气量 66.5...脱硫除尘一体化介绍(高效旋流板塔)旋流板塔 旋流板塔技术可以实现脱硫、除尘一体化。塔内的工作机理是针对烟尘成份组成的特 征,采用成功的碱液吸收法,经过旋流、...湿式除尘器脱硫实验研究 22……湿法烟气脱硫中石膏雨...旋流板塔高效脱硫除尘技术应用 46……燃煤锅炉脱硫...泡沫式脱硫除尘器的性能及应用 64……花岗岩高效湿式...2、将原有麻石除尘器进行改造,在塔体内增加旋流板,采 用双碱法进行脱硫除尘...有的属于实验 研究阶段。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在工业锅炉和炉窑中有一定应用业绩 ...由于塔内提供了良好的气液接触条件, 气体中的 SO2 被碱性液体吸 收(脱硫)的效果好;旋流板塔同时具有很好的除尘性能,气体中的 尘粒在旋流塔板上被水雾粘附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大为提高,...1.6 旋流板塔脱硫除尘工艺 旋流板塔脱硫除尘设备是...于 80 年代在美国建成中试装置进行试验。现己在...烟气中仅含有二氧化硫和及少量可忽略不计的烟尘, 再经过高效的旋流板吸收塔脱硫...除尘器主要由支架、灰斗、中箱体,上箱体、滤袋、喷吹清灰 装置等几部分组成。...除尘系统采用麻石水膜旋流板湿式高效除尘器、 脱硫...试运行、性能考核、最终交付中采用的所有标准、规定 ...《普通碳素结构钢》 《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火力...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四、主要材料防腐防损设计 1、塔体部分 由于吸收塔本体不同部位及零部件承受多种多样的化学品、温度、湿度的腐蚀和烟尘、浆液的冲刷、磨损等苛刻的工况条件,要求采用相应的既防腐又耐磨损耐冲刷的材料。 目前,国际上用于FGD的防腐材料有三种:衬橡胶,涂玻璃鳞片,以镍基合金为基础的衬里。在欧洲主要使用橡胶衬里,在日本几乎全部采用玻璃鳞片涂层,在美国上述三种防腐方式均有使用,由于镍基合金造价昂贵,目前各国都不趋向采用。 橡胶衬里缺点是受热应力影响易导致衬层起层开裂,产生扩散性腐蚀,施工要求高,维修不易,烟气进口部位温度较高,远大于橡胶使用温度,要做耐温处理又需要增加较高成本。玻璃鳞片具有良好的防渗透性和结合良好的机械强度,即使在180度条件下,短时间内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渗透性,但不能承受较大的温差,在耐磨损性能方面存在欠缺。因此,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我们选择同时具备优良的耐酸、耐碱、耐高温、耐磨损的花岗岩麻石做为塔体主体材料, 我厂出产的麻石,根据取样分析报告,分类命名有细粒花岗岩、细粒石英闪长岩、中细粒钾长花岗岩、中细粒钾花岗岩、中粒钾长花岗岩等十多个品种,其分析结果:
1)、 化学成分
化学成SiO2 分 含量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耐酸率 化学物质 H2SO4 HCl HNO3
Fe2O2 F2O Al2O2 TiO2
其他氧化物 76.33% 0.38% 0.80% 12.20% 0.123% 9.06% 比重 1.84 1.19 1.42 百分比 98.51% 97.44% 98.12%
耐碱率 NaOH KOH 30% 30% 98.40% 98.40% 3)、物理性质
抗压强度:公斤/厘米2
耐磨率:0.57gcm2
抗折强度:> 136公斤/厘米2
吸水率:< 1
硬度(洛氏):-7度
抗剪强度:130-190公斤/厘米2
膨胀系数(10-6(1 /℃)):5.6-7.34
容量:公斤/厘米2
耐用年限:75-200年
经鉴定证明,我厂出产的麻石具有耐酸、耐碱、耐压、耐腐蚀和热稳定性良好等特点,特别耐酸耐碱率高达99%以上,是除尘器理想的耐腐蚀材料。 2、黏结材料部分(可选) 出于经济性考虑,一般厂家在选取麻石脱硫除尘装置都采用高标号水泥作为塔体结构填料,高标水泥的耐酸性差、水密封性都比较差,在麻石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水现象,安装工艺差的装置甚至出现漏风现象,严重影响美观及脱硫除尘效率。 因此,我们选用铸石粉、氟硅酸钠、泡花碱等配制的钠水玻璃胶泥作为塔石填料(后用硫酸或草酸溶液做固化处理),可保证了塔石之间与各部件之间的牢固性、稳定性。钠水玻璃胶泥是以钠水玻璃、固化剂与耐酸粉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具有较好的耐酸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1)、耐酸性能方面:对大多数无机酸、有机酸、强氧化酸等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但在碱性介质、含氟介质、中性盐类溶液及高级脂肪酸中不耐腐蚀。
2)、物理机械性能方面:与一些无机材料如耐酸砖板、铸石板、花岗岩等有较好的粘结强度与水密封性。
3)、热稳定性方面:可用于300℃的高温环境中,线膨胀系数与钢板接近。
4)、实际应用施工方便,常温固化,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3、内部管道部分 塔体内部喷淋布液管道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可最大限度防腐防损。经证明,高温条件下,强酸浓度低于15%和高于85%时,316L不锈钢具备较高的耐酸腐蚀性,同时316L不锈钢还具有良好的抗氯化物侵蚀的性能。 综合各项主要材料防腐防损性能,增强除尘器整体结构牢固性、稳定性,可充分保证除尘器使用寿命和使用强度。 五、工艺优化解决湿法结垢问题 常见的旋流板塔结垢与管路结垢机理基本相同,主要是晶相结垢;即沉淀物在管路及吸收设备内饱和结晶,并形成晶核,逐渐晶体扩大,产生结晶堵塞。现有的厂家使用所谓的旋流板脱硫,由于没有掌握设计的实质性技术或是使用早期的旋流塔板,同时没有掌握脱硫装置运行中各工艺参数的调节,在运行时又无法保证正常的运行要求,因此造成旋流板上结灰结垢严重,影响脱硫装置的运行,甚至使装置无法运行。 1)、在塔板结构设计上,在塔板空隙较小的部位增加一定的持液量(脱硫除尘液的保有量)。有意识地增加此处的气速,以加大自清洗的作用; 在塔内操作工况的设计上,特别是针对积灰较严重的塔板,不单单追求单一的效率,而是求得效率与稳定操作的平衡,塔板结垢与冲刷磨损的平衡; 2)、低一层除尘脱硫板的结构特殊化,使其既有常规的旋流板作用又会在其下方筒壁上产生具有一定强度的均匀水膜,用来吸收除尘器底部离心作用分离出的粉尘及冲洗除尘塔筒壁,使得筒壁及筒底不积灰。在下部形成的水膜的均匀性优于其它水膜除尘器,对除尘器效果更佳。 六、添加脱水副塔解决脱水问题 风机带水一直是湿法除尘中普遍存在的难题,会对风机造成腐蚀,严重影响风机运行。产生风机带水的原因:一是塔内除雾效率不高,雾滴随烟气带入风机,导致风机带水;二是含湿量较高的烟气经过烟道时降温过大,导致烟气温度低于露点在风机内产生结露带水腐蚀。设计特点: 1)、分离除尘、脱水为两套系统,除尘系统内旋流板本身具备粗化烟气,同时具备除尘与脱水效果的特殊作用,为烟气不带水奠定了基础。
2)、脱水副塔控制气速为2.5m/s左右,除雾板安装角度控制为15度,外向安装,有效提高除雾效率。 3)、解决了塔内雾化及除雾的矛盾,控制雾滴粒径,加强除雾效果;通过优化塔板设计的各个参数,将塔板雾化出来的雾滴控制在100μm左右,杜绝小于50μm的雾滴产生,在塔内结构设计上做到避免雾滴的高速碰撞而产生二次雾沫夹带;在塔的上部我们加装了高效除雾板,除雾的切割粒径为25-30μm。由于较好地控制了塔板的雾化粒径及二次雾沫夹带,所以我们的除雾板的单层除雾效率可以达到99.7%以上,脱水副塔采用三层旋流除雾板,在阻力损失允许的范围内强化脱水效率。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9f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汾市环保局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