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集团是一个中外合资公司的公司吗?

跨国公司新趋势:与国企再共舞_网易财经
跨国公司新趋势:与国企再共舞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0 年1 月20 日,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的 公司(美国公司)与中国大型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GE公司将投资参股沈鼓集团的核心企业——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双方还将在未来加强技术合作,并进一步提高GE 的参股比例。
这项合资合作只是最近一段时间来GE 与一系列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组建合资公司的最新篇章。在外资在华独资日渐风行的背景下,GE 却通过合资结盟方式“与国企共舞”,其投资中国的这一新基调引人关注。
GE与国企合资
2009年下半年以来,GE频频通过合资或参股的方式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合作:
2009年11月,GE运输系统集团与旗下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合资,总投资额达9000万美元,双方各占50%股份。
2009年11月,GE能源集团与集团合作,融合GE在气化及清洁发电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神华集团在建设及运营煤气化和燃煤电厂项目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中国提供“清洁煤”技术解决方案。
2009年11月,GE航空系统集团与中航工业集团合资,双方各占50%股份,为民用航空市场开发民用航空电子产品,同时将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的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平台竞标。
GE与大型国企的合作关系,从单纯的出口及技术合作,发展为股权投资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合资涉及航空、运输系统、能源、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等多个业务领域,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与日渐兴盛的外国企业在华独资潮相比,GE的一系列合资布局引人关注。
近几年,外企在华独资大潮涌动。近年来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正急剧增长,从1998年的41.8%一路上升至2008年的81.4%,远超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的比例,成为外企在华运营的主要模式。从阿尔卡特到通信,再到柯尼卡、美能达和达能,外资独资潮特别体现在快速消费品、IT等行业。
适应“国进民退”新需要
GE选择与国企合资结盟,反映了GE的全球业务战略调整需要。2008年,GE在全球精简了运营架构,确定将精力集中于四大主要业务板块,即技术基础设施板块、能源基础设施板块、金融板块、媒体板块。这其中,技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又是重中之重,是未来的投资发展重点。
在中国市场上这两大业务板块所涉及的行业领域中,GE与国有企业的业务合作由来已久,并逐渐成熟,而以合资为代表的股权合作正是将合作深化的下一个高度。
2005年前后,GE在油气领域先后与武钢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结成长期的非股权投资战略合作关系。
GE选择与国企合资结盟,也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领域“国进民退”新形势的需要。合资协议涉及到的行业领域,例如航空、能源油气、运输系统等,本身在中国就是国有企业为主导。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而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以及2009年全年近10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引发了经济领域新一轮的“国进民退”。这些新增投资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政府自己所投的“铁、公、基”外,新增投资还大量流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
面对新的形势,GE以合资或参股的方式,与这些早有合作历史的国企客户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将有利于GE在中国锁定新的商业机会。
更值得关注的是,GE此轮的国企合资潮,突破了以往中外合资企业纯粹在中国市场上“市场换技术”的旧有模式,而呈现出“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新特点。
中外合资企业“市场换技术”的旧有模式最突出地体现在汽车业。外国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技术,通过合资公司本地化生产,争夺中国本土的汽车消费市场。而GE通过此轮与国企的合资潮,与大型国企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不单单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还意在“共同进军国际市场”。
例如,GE航空系统集团和中航工业集团建立的航空电子合资公司,除了共同开发下一代航空电子技术和产品,参与国产大飞机C919的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平台竞标外,还将参与国际民用航空市场的竞争,这已经超越了“市场换技术”的业务层次。
此外,在铁路运输方面,GE与中国南车的合资公司也将目标投向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而GE更与中国铁道部签署备忘录,寻求在参与美国的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方面加强合作,这将很有可能使得GE通过与中国国有企业和部门合资合作,反过来在本土市场受益。
GE与国企新一轮的合资结盟,虽然看上去与外资在华的独资潮相悖,但实质上更多由行业特性决定。
外资独资潮主要发生在快速消费品、IT等竞争更充分的行业,而GE参与合资的行业,如航空、能源油气、运输系统等,是GE在全球重点战略扶持的行业,也刚好在中国市场是由国有企业主导并更多受“国进民退”影响的行业。
在这些行业中,像GE这样以“与国企共舞”为指导方针,将相互合作进一步提升到股权投资合作的高度,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在航空制造和能源等领域,空中客车、壳牌等外资巨头也对在华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乐此不疲。
未来国企巨头和外资巨头将在本土、国际两个市场上,既相互竞争,更相互合作。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林瑞明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外合资企业成功要素分析——毕业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外合资企业成功要素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下一文章:
& & & & 无锡海达集团 是一家以生产中高档建筑安全玻璃为主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鸡笼山堍,占地面积25000M2,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10000M2,绿地面积4000M2。省道从公司门口经过,离锡宜高速钱桥出口仅3公里,交通便捷。&
& & & & 我公司是一家以加工中高档安全玻璃的专业公司,我们的产品包括各类产品玻璃:如家用电器玻璃,淋浴房玻璃,建筑玻璃,太阳能装饰用玻璃和车辆安全玻璃。公司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11000平方米,办公以及配套用房3856平方米。公司拥有大型玻璃切割机(Bystronic),大型双边磨边机(Z.Bavelloni),大型立式打孔机,水力切割...
地址:无锡惠山区钱桥镇钱胡公路582-588号“弃”新光海航 海航集团谋自建寿险公司_第一财经
“弃”新光海航 海航集团谋自建寿险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杨芮 02:30
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近年来似乎“命途多舛”,股权更迭频繁。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悉,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光海航”)或也将面临股权更迭,股东方海航集团意欲筹备旗下寿险公司。
据新光海航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海航集团意欲筹备旗下寿险公司,而新光海航的股东变动基本已成定局,新光海航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海航集团正在筹备旗下寿险公司,这也是海航集团向银行牌照屡次发起冲击后,对其金融版图的重新规划。与在银行牌照上屡遭波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航集团在保险牌照的争取上一直“顺风顺水”。
本报记者尚未看到保监会官方网站对海航集团筹备寿险公司进行批复。
放弃合资 另起炉灶
据本报记者了解,保监会于日批准新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海航集团有限公司筹建一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即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次年9月3日,保监会正式批复了新光海航的设立,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其中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各为50%。
2012年,新光海航在成立四年后首次更换主要经营班底。经过保监会核准,陈国柱接替方正培担任新光海航人寿总经理。目前新光海航已在北京、海南、山西开设了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
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新光海航目前仍处于亏损期,业务主要以两全险为主。截至2012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06.24%。保监会官方数据统计显示,新光海航今年1~6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763.29万元,在27家合资公司中排名在第17位。
合资公司股权变更频繁
近年来,合资保险公司普遍面临股权更迭问题,包括日前已完成股权变更的中荷人寿,以及将迎来新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入主的中德安联。
有保险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合资保险公司的股权更迭,大部分都是出于股东的主动战略选择,中方股东退出的比例比外方股东更高。而50:50的股权比例一般都会因股权变更而变化。”
他还称:“股权变更改变了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原因一般出于合资公司盈利并不理想,还有就是中外股东的经营理念分歧,长期来看,股权变更会影响寿险业的生态环境和大的格局。”
作为新光海航的股东方,海航集团已手握两张财险牌照(民安财险和华安财险)、一张经纪牌照(扬子江保险经纪)、一张保险代理牌照(海南通汇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在寿险牌照上,海航集团持有新光海航50%的股权。
虽然尚未得到监管机构的正式批复,但在自起炉灶新设一家寿险公司和参股一家现有寿险公司的抉择上,海航集团已有了自己的选择。同时,与在银行牌照上屡遭波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保险牌照的争取上海航集团则一直“顺风顺水”。
近年来,海航集团通过旗下“海航资本”公司的运作,参股、控股了不少金融机构,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保险、信托、证券、期货、基金、保理、租赁等牌照的金融版图。海航资本官网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海航资本资产规模超过3150亿元,拥有各类成员公司近30家,其中保险相关机构5家。
除海航集团外,国航、东航、南航,再加上中航工业集团,均已布局保险业,涉及保险公司分别为中航三星人寿、国泰人寿、阳光财险及中航安盟财险。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1-;。
编辑:群硕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外合资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