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0发展在2020-2030经济会波动吗

中国迎来能源发展的重要转型加速期
中国迎来能源发展的重要转型加速期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蔡松锋欢迎您访问国际能源网!
客服热线:<font color="#ff56-198 |
《中国能源展望2030》报告指出:未来水电发展不稳 电力需求整体将放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危昱萍&&日期:
中国未来需求总量增长将放缓已成共识,但放缓程度如何,仍存争议。
中国研究会3月1日发布《中国展望2030》报告预计,2020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48亿吨标准煤和53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4%。2030年人均量达到3.9吨标准煤,接近2014年英国水平。
在供应方面报告称,一次生产总量增速随着需求增速的放缓而走低。2020年、2030年一次生产总量分别达到41亿吨和43亿吨标煤。2016年-2030年均增长1.1%。一次生产结构向非快速倾斜,占比大幅下降。2020年、2030年原占比分别降至68.8%和58.7%,非占比则分别扩大到17.7%、26.9%。 2030年对外依存度接近20%。
消费峰值已过
报告称,经济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等因素,都将深度改变中国需求总量及结构。
在较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碳减排压力下,一次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2020年、2030年占比分别为60%、49%。快速发展,非2020年、2030年的占比将达到15%、22%。中国碳排放路径将发生重大变化,碳排放峰值可能提前至2025年,年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54%。
强度反映了经济增长对的依赖程度,预计强度年累计下降近50%,2030年强度接近美国当前水平,与低的相比仍存较大差距。
报告还预测,中国消费峰值可能已经过去,预计到2030年消费量回落至36亿吨左右,占需求总量的比重降至50%以下。预计年间有望接近峰值,2030年消费量约6.6亿吨。而且,如果替代燃料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需求峰值可能提前到来。
不过,中国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认为,报告的预测还可能偏高。
第一,对下阶段经济增速的预测,不确定性高。称,要想经济增速保持在中高速,难度和以前相比更高。超高速时期,投资过于集中,造成几乎所有行业大幅度。在投资、出口、基建、房地产等拉动经济的措施都&使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建设规模能否保持这么高的水平是个未知数。而且,即使经济增速保住了,在产能基数高的情况下,增长内容必须有重大变化。
第二,对结构本身的调整带来的效率提高考虑不足。&优化性提高带来的经济增长,以质量而非数量为主,对的影响巨大,我们对此预测不足。&指出,过去供应能力、投资能力不足,而现在是供应过剩,&我们现在有点为有些找出路的感觉,所以预测会偏高。&
对于,报告认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20年中国需求将增至29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4800亿立方米,占的比重升至12%。
报告认为,需求增长较前期将有所放缓,但整体高于需求总量的增速。年、年间年均增速分别为4.9%、2.3%,2020年、2030年全社会用量分别达到约6.8万亿千瓦时、8.5万亿千瓦时。
中国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认为,年间中国消费增速分别为5.9%、8.9%和3.7%,远低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年均13.1%和11.0%的增速,据此,报告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可能还偏高。
报告认为,在制度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及将加快发展。
2020年,及规模将达到约8.6亿千瓦,占总规模比重达42.9%,利用量达7.2亿吨标准煤,占比重达15%;2030年规模将达14.4亿千瓦,占比达60%,利用量增至11.7亿吨标准煤,占比重达22%,贡献年间90%的增量。
方面,预计到2020年,总容量达到3.8亿千瓦左右,发达到1.3万亿千瓦时左右;2030年总规模达到4.5亿千瓦,发约1.45万亿千瓦时;由于其余的快速发展,2030年占比和发占比较2014年均有小幅下降,分别为18.8%和16.9%。同时,报告指出,开发利用面临保护约束,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将保持稳定的建设节奏,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运总容量将达到5300万千瓦,发约3800亿千瓦时,约为2015年的2.2倍,占总发的占比提升到5.6%;2030年中国(7.170, -0.03, -0.42%)达到1.36亿千瓦,发达到约10000亿千瓦时,年间增长1.6倍,占比达到11.8%。
不过,由于三代技术经济性有待考验,对内陆安全性认识的差异导致内陆难以获准开工,和的&邻避&效应,中国的开发利用仍有不确定因素。
2020年,发展力争实现2.5亿千瓦,占到总规模的12.5%;2030年累计规模将达到4.5亿千瓦,占比达18.8%,约9000亿千瓦时,占总发的10.6%。
报告同时指出,外送通道建设滞后,&弃风&限电或将制约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中国产业并未彻底解决平均利润低、风险高的问题。分散式发展也面临诸多障碍和挑战:并网落实困难,消纳受限;前期手续繁琐,资源评估数据不足;缺乏统一的接入技术规范。
到2020年规模约1.6亿千瓦,较2014年增长约5.4倍,占总规模的8%,发约2000亿千瓦时,占总发的比重提升至3%。到2030年,规模达到3.5亿千瓦左右,占总规模的14.6%,发达到4200亿千瓦时,占总发的比重达到约5%。
报告认为,分布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不过,&政策热情、市场冷淡&,工商业主开发积极性不高,屋顶、场地协调难度大,并网程序执行存在障碍,融资难等问题仍制约了其发展。
下一篇:暂无
关键词阅读:
一身朴素的白衬衣、说话干练而沉稳,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邹磊的第一印象。邹...[]
电力要闻推荐
电力要闻点击排行
搜索更多能源资讯(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27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0积分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3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10积分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胡鞍钢
2030年之后中国经济将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
进入21世纪,前十五年(年)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一是GDP年均增速达到9.65%,占世界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总量比重从7.43%上升至17.26%,提高了9.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并于2014年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到2016年中国已经提前四年实现了“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二是人均GDP年均增速高达9.05%,人均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从3701美元上升至13572美元,相对美国的人均GDP从8.05%上升至25.75%,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显示了中美人均收入水平的加速趋同。预计2017年中国提前三年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未来十五年,中国仍处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但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工业主导到服务业主导。2030年之后将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直到2050年。
预计年期间,可按高方案和低方案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在1.3%-1.5%之间。实际结果不仅会超过中方案,还有可能超过高方案,这取决于未来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增速。这里以中方案为基准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7.0%,GDP总量将达到95.5万亿元(2015年人民币),按购买力平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中国GDP从18.6万亿美元上升至25.4万亿美元,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从2015年的17.3%上升至19.9%,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水平从2015年的1.099倍上升至1.36倍。
从2020年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5.3%-6.0%之间。尽管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加强大了,到2030年,GDP总量达到160万亿元(2015年人民币)。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40万亿美元以上,占世界比重也将提高至24.3%,相当于美国比重(13.5%)的1.80倍。
中国人均GDP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阶段。到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法(PPP,2011年国际美元),中国人均GDP从2015年的1.36万美元上升到1.83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32%;到2030年,将接近3万美元,是2015年的2.2倍,人均GDP增长率为5.4%,仍具有追赶美国的后发优势,到2030年相当于美国人均GDP水平的45%。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趋势:用大约50年的时间,从极低收入(1978)到低收入(1990)、再到下中等收入(2000)、进入上中等收入(2010),进而到高收入(),相当于发达国家用100年到200年走过的现代化过程。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体,具有许多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一是中国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国内储蓄率、国内投资率,资金供给更加充裕;二是中国仍然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人力资本更加丰富,劳动力人均物质资本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创新积累更加明显,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四是中国能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对各类外部冲击具有较强的韧性和灵活的适应性,减小了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吸引私人长期投资,刺激居民消费。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以往的三十多年的高增长,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也成为世界发展的最大发动机。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减弱,资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各类风险特别是来自国际风险不断加大。总的判断,今后十五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的挑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地迈向共同富裕的高收入社会。
2030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进入21世纪,中国加速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制造业国、制成品出口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国,提前实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基本工业化核心目标和主要指标。中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也达到高峰,进而呈现下降趋势。
从中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从过度工业化到适度工业化,从滞后服务业化到适应服务业化,反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50%,而工业增加值比重降至34.3%,农业比重也降至8.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是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指标,这一比重的提高正在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的趋势,也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代,同时这反映社会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消费已经开始超过对物质产品的消费,适应了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15年已降至30.6%,即将进入更富裕型消费结构。
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8.8%下降至7.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降至36.5%,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从%下降至29.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6.0%,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比重基本相当。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不是去工业化或放弃工业化,而是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根据《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制造业与信息化、互联网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向质量增长、中高端增长、国内外制造为主增长转变。
到203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至4.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下降至32.6%,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至23.5%;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 62.5%。到2030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高于高收入国家,约高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高于高收入国家,约高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仍然低于高收入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左右。
今后中国将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国际竞争力,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经济将成为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知识密集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已占1/4,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提高至30%,到2030年将达到35%,与欧盟、日本大体相当,与美国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也标志着中国由物质要素(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为主的经济体转变为知识要素、创新要素投入为主的经济体。此外,旅游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事业与培训产业等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并成为我国重要的四大支柱产业。
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
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首先,农业就业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就业总人数也比2000年减少了14124万人;其次,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在2012年达到高峰,为30.3%,同年就业人数也达到高峰,为23241万人,随后两个指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再次,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从2000年的27.5%提高至2015年的42.2%。中国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农业比重为主(2000年为50%)到服务业比重为主(2015年为42.4%)。中国已经进入服务业主导时代,服务业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就业产业,还是最大的新增就业产业。
今后十五年,受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中国就业总人数规模略有增长,但农业和农村就业人数持续下降、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人数持续上升,就业结构显著变动,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结构效应。到2020年,第一产业占总就业比重将下降至22.2%,第二产业占总就业比重达到27.8%左右,第三产业占总就业比重将提升至50%。
到2030年,服务业仍是最大的新增就业产业。第一产业占总就业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至13.0%,但仍然低于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总体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减少到27.0%,基本接近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大大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快速增加,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达到60.0%,累计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17个百分点。
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本质上就是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国际视角看,本质上就是不断缩小与世界前沿水平(如美国)的相对差距。随着人均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就业人数持续大幅度减少,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水平,共同促进中国劳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加速缩小。年期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9.0%,相当于同期美国增速(1.3%)的6.9倍,按PPP法(2011年国际美元)计算,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从13.9倍缩小至4.65倍。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8.7万元/人提高到12万元/人以上,“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6.6%以上。
年期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为6.3%,明显低于年期间的9.0%。总体上看,中国劳动生产率还是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仍然有追赶的空间,不过,趋同速度相对减缓。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按购买力评价方法,将从2015年的4.65倍缩小至2.25倍,年平均趋同率为4.72%,也明显低于年期间的7.04%。
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社会
2016年中国提前四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2017年中国提前三年可以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可以认为,到2020年中国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胜利在握。
为此我们需要前瞻性地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路径。笔者对这一趋势的初步结论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从工业主导到服务业主导,就业结构从农业和农村就业转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并实现全国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持续上升,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阶段。2030年之后将进入长期稳定增长阶段,直到2050年。
总之,到2030年,在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过程,不仅是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甚至超越先行者,创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最重要的是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花十年时间,到2030年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简称共富社会),成为中国走向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中间站”。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参考文献】
①安格斯·麦迪森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责编/孙娜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继2015“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峰会”召开后第一个针对地方的自主品牌调查活动
为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周刊发展,特面向全国寻求协同创新合作伙伴
今日搜狐热点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中国争取明年一季度公布年气候变化目标
澎湃新闻记者 欧昌梅 见习记者 杨漾 发自北京
09:47 来源:澎湃新闻
&#160;&#160;&#160;&#160;&#160;&#160;&#160;11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与新气候经济》报告发布会上,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透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只是公布了部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将在明年一季度把更系统的气候变化计划及附带说明,提交至联合国。&#160;&#160;&#160;&#160;&#160;&#160;&#160;高风称,中国提交的气候计划目标有四个方面,中美联合声明里只公布了两个(编注: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见顶,化石能源占比降至八成左右)。明年一季度中国将会形成一整套文件。&#160;&#160;&#160;&#160;&#160;&#160;&#160;“我认为中美两国通过联合声明表达了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体现了两个国家有决心承担各自的责任,引领全世界走上新经济发展道路。这对于利马大会和巴黎大会都是重磅消息。”高风参加了APEC会议期间中美关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谈判工作,并如此评价声明。&#160;&#160;&#160;&#160;&#160;&#160;&#160;有环保人士称,中国另外两个气候计划目标或有关碳交易和气候立法。“很多省反对减排计划”2012年3月,一处火电厂的两根烟囱正向外排放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杨深来 澎湃资料&#160;&#160;&#160;&#160;&#160;&#160;&#160;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一声明被美国国务卿克里称为“中美关系的一个里程碑”。&#160;&#160;&#160;&#160;&#160;&#160;&#160;声明称,中国表示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将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0%左右。美国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于2025年实现26%到28%的减排。&#160;&#160;&#160;&#160;&#160;&#160;&#160;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有缔约方应在2015年前,提交2020年以后的气候及减排计划。中美此次公布的减排计划,则是未来15年气候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160;&#160;&#160;&#160;&#160;&#160;&#160;有气候专家表示,中美两国的减排计划不够“有雄心”。尽管如此,两国新减排计划的出台及落地并不容易。非化石燃料消费比重的提高,意味着传统能源如煤炭的发展,或更加艰难,这对依靠煤炭发展的省份来说,并不是好消息。&#160;&#160;&#160;&#160;&#160;&#160;&#160;“一季度发布之前主要是和各个省、各工业部门反复磋商,很多省是很反感的。对某西部省份而言,它说我的煤要增300%,人家靠这个活命。你说该西部省份能干吗?现在政治上也很需要它的经济有进一步发展,它发展靠啥?”在解释为何计划没有完全公布出来时,高风说道。&#160;&#160;&#160;&#160;&#160;&#160;&#160;不过高风表示,“它(上述西部省份)这个要求我们也不一定会满足他们。”“你要300%,其他省份怎么办?”高风反问道。&#160;&#160;&#160;&#160;&#160;&#160;&#160;该西部省份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中国的产煤大省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可以预见,碳排放的紧箍咒对这些省份的经济影响将尤为明显。&#160;&#160;&#160;&#160;&#160;&#160;&#160;对美国而言,奥巴马的减排计划同样面临落地障碍。《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一经发布后,便引来美国共和党人的反对。目前,美国参众两院皆由共和党控制。综合效益可抵消因减排带来的经济损失&#160;&#160;&#160;&#160;&#160;&#160;&#160;高风称,争取明年一季度发布全套的2020年到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但话锋一转,高风表示,“明年1季度能不能发出来,现在还不好说”。&#160;&#160;&#160;&#160;&#160;&#160;&#160;他表示,争取明年尽早发布,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作出充分的、详细的说明。具体来说,就是目标更细化,还涉及一些其他指标。&#160;&#160;&#160;&#160;&#160;&#160;&#160;对于2030年中国能否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见顶的问题,高风认为“能够比较有把握”,2025年则“做得有点紧张”。此前,中国科学院有报告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或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达到。&#160;&#160;&#160;&#160;&#160;&#160;&#160;不过,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指出,按照目前的节能减排政策和力度,到2030年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很难。&#160;&#160;&#160;&#160;&#160;&#160;&#160;“我们必须采取比过去更强有力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节约能源和能源替代的各项措施,才能实现2030年达到峰值的目标。”何建坤说道,实现上述目标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可能还会付出经济代价。&#160;&#160;&#160;&#160;&#160;&#160;&#160;但考虑到长期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能源安全、资源保障等问题,何建坤认为减排目标的综合效益还是以积极效应为主,可抵消因减排带来的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李跃群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气候变化,中国,美国,温室气体,化石能源,减排,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
评论(15)
澎湃新闻APP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波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