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户异地搬迁政策房屋修在原址有补偿吗?

||广告合作: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不起该咋办?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搬迁出去。作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又有新政出台。
近日,省政府专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四类搬迁重点区域和农户个体条件,对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人均补助标准3万元。
对象四类地区贫困人口是异地扶贫搬迁重点
我省哪些地区、哪类人符合异地扶贫搬迁的条件呢?意见指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要同时满足迁出区域条件和搬迁农户个体条件。
迁出区域条件:深山荒芜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脆弱)区和河滩受淹区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
农户个体条件: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愿意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产资源相对较少,靠就地就近从事劳动生产难以脱贫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活在地质灾害多发区、隐患区,愿意通过易地搬迁避险和脱贫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意见认为,搬迁对象的确认要经过贫困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委研究、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及公示、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等环节,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确认。鼓励实施同步搬迁,尽量实现整村搬迁。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居住农户2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原则上实行整村搬迁。
安置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红线
对于搬迁,我省将给予住房建设补助金,人均补助标准为3万元。各省辖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建安实际成本,适当调整补助标准。在安置点的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实行相对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安置住房的建设标准,意见认为,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红线。在具体执行中,不得变相扩大建设面积,也不得脱离实际提高建设标准,防止贫困农户因搬迁负债而影响脱贫。
如果有一些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意见认为,住房建设面积可以不一致,由各省辖市、县(市、区)根据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结合地方财力和农户自筹能力自行确定面积控制标准,但要坚决防止盲目扩大住房面积。
□记者刘江浩
【责任编辑:张怡 】
热门点击排行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6 (广告)
联系信箱:
邮编:450016农村住房重建补助最高每户5万元
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重建美好家园。近日,省会石家庄制定并印发了《石家庄市“7·19”特大洪水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以“7·19”特大洪水灾害最重的井陉县、赞皇县、平山县、井陉矿区、灵寿县5个县(区)为灾后重建的重点,兼顾其他受灾县(市)、区的重点乡镇的恢复重建,将优先安排学校幼儿园、住房、农村饮水等民生领域重建任务,确保学生如期入学,受灾群众如期入住,灾区农村饮水设施如期恢复。
针对因灾损毁的住房,《方案》提出,要抓紧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组成工作组,对损毁住房的受损程度和安全情况逐户评估界定、分类造册,依法依规确定修缮、翻建、迁建类别,并按优抚户、贫困户(含低保户)、一般户三类建档立卡,核定结果要进行公示,确保公平公正、群众满意。
《方案》提出,要坚持政府扶持、自建为主,不宜搬迁且受灾较轻的过水村水毁住房,可先通过设置安置点等临时性安置措施暂时安置,并抓紧开展就地修缮,日入冬前修缮完毕。原址重建的水毁住房,要抓紧逐户制订重建方案,落实建设资金,及早开工建设,日前达到受灾群众入住条件;对占用行洪河道的房屋、村庄、企业和尾矿库附近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村庄实施异地重建搬迁,易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村庄整体搬迁或部分集中异地迁建的,要组织水文、地质等专家科学论证,搞好选址,综合考虑就业、居住习惯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同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与美丽乡村、农村社区建设相衔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就业、能增收。
补助标准和方式
农村损毁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要向优抚户、贫困户倾斜,对鉴定为D级危房的农户,重建住房补助标准为:优抚户每户50000元(其中省级负担48000元,市、县各分担1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含低保户)每户40000元(其中省级负担38000元,市、县各分担1000元),其他每户30000元(其中省级负担28000元,市、县各分担1000元);鉴定为C级危房的农户,按住房受损程度分类分档补助,一档每户补助6000元,二档每户补助4000元,三档每户补助2000元。修缮补助资金省级分担90%,市、县各分担5%。对鉴定为B级危房的农户每户补助1000元,补助资金由省级安排。省、市级补助资金一次性拨付到县,由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和群众意愿统筹安排,宜补贴到户的补贴到户,宜集中建设的集中支付。重建住房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的农户,在同类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20%的补助资金,增加部分由省级和所在县(区)各承担50%。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受损住房(C级)属于传统建筑的修缮,在同档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20%的补助资金,增加部分由省级负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来源:贵州日报
浏览次数:次
  近年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当头炮&,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扎实推进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来自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的《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调研报告》,深入总结了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的做法成效,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作出肯定批示,要求运用好报告成果。
  到2015年,全省累计已实施搬迁62万人,&十三五&时期将再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万人。尽管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旧房拆除、就业机会、持续保障、精准搬迁、有效监管和宣传动员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创新思路、苦干实干,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综合施策:全力推进扶贫搬迁
  (一)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搬得出&
  1.统筹制定各项措施。按照&省负总责、市州统筹、县为主体&的要求,建立领导推动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和监管考核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1+6&政策措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政府年度重点督查内容,按月调度、按季度考核,实行通报和末位约谈制。
  2.统筹推进各类规划。把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规划相衔接,尤其避免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隐患点选址,防止&一搬再搬&。推进搬迁与发展&三个同步&:一是审批农户搬迁申请与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同步,二是编制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和编制搬迁群众旧宅基地复垦项目计划书同步,三是编制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与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同步。
  3.统筹整合各方力量。一是整合企业帮扶力量。恒大集团在大方县规划建设50个带产业依托的新农村,易地搬迁2万名贫困群众。首批10个新农村和1处民族风情小镇&&奢香古镇已全面开工建设,带动更多企业结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二是整合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力量。主动对接帮扶我省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8个城市,争取他们积极参与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实施一批产业扶贫项目。三是整合同步小康驻村力量,精准配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选派优秀人才到易地扶贫搬迁村担任&第一书记&,易地扶贫搬迁成为锻炼培养干部的主战场。
  (二)消除农民顾虑,确保&稳得住&
  1.以就业解决长远生计。一是产业带动促增收。依托种养业、加工业、旅游业、流通业、劳务经济和农村电子商务,帮助搬迁户实现增收致富。沿河县中界镇易地扶贫搬迁点规划实施了空心李、铁皮石斛、荷花莲藕等产业,打造地方土特产小作坊街,搬迁群众通过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运输等一、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二是创业就业促增收。贞丰县开展创业培训1445人,落实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的给予2年最高贷款10万元的贴息政策和&3个15万元&支持。惠水县探索&迁企融合&模式,开展&百企联百村、万人帮万户&工程,在经济开发区中航永红、长田家具园等企业筛选出就业岗位1万个,户均收入可达到每年2.4万元以上。三是公益岗位促增收。六盘水市将30%以上的保洁、治安、护林、接待、导游、售货、驾驶、服务、管理、餐饮等&十大就业渠道&的公益性岗位用于搬迁户。四是乡村旅游促增收。黔西南州抓住&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契机,依托投资15个亿元的&布依天堂&旅游产品建设移民安置点,让8个乡镇32个村寨的移民580户2146人分享&大旅游&红利。
  2.以就学增强搬迁动力。加强双向摸底调查,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宣传各种教育资助政策,简化办理入学学籍手续,同步配套学校建设。让搬迁群众子女就近择优入学。兴仁县通过摸底调查,县城2所幼儿园,3所小学,3所中学共8所学校(园)可为搬迁户子女提供就学保障,充分满足附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就学需求。榕江县摆王、摆拉2所小学搬迁前长期缺乏教师,多年来靠志愿者进村支教充实师资。搬迁后,现在2个村的子女全部在县城接受教育,7&15周岁人口入学率达到99.7%,教学质量比以前大大提高。
  3.以就医推进健康关怀。一是加强医疗机构建设,解决在哪里看病的问题。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设置药房、儿童预防接种室、诊疗室、基本公共卫生区等功能。二是加强健康信息建设,解决怎么看病的问题。围绕&智慧健康&,加快&互联网+健康&信息化建设,建成县级医疗机构远程诊疗系统平台,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远程诊疗系统建设,让移民享受到健康信息化成果。三是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解决谁来看病的问题。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医疗机构工作,组织专家重点针对疑难杂症开展义诊、巡诊服务。
  4.以保障消除搬迁顾虑。一是保留住农民身份。榕江县采取保留农民身份及农村产权(包括山林田土等)不变,配套住房、教育、就医、就业、社保五项保障措施的&2+5&模式,解除搬迁的顾虑。二是转变为城镇居民。贵安新区把易地扶贫搬迁的75户269人分别整合到北斗湾小镇生态移民安置区和甘河棚户区改造安置区,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使搬迁对象迅速从农民变成城镇居民。三是衔接好社会保障。搬迁群众与安置地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政策。铜仁市的鳏寡孤独残等特困户由民政供养服务机构优先安置,其余的再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
  5.以关怀化解群众乡愁。一是用党的凝聚力化解乡愁。铜仁市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到移民安置点,带领移民社区、专业合作社等自治组织共建共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二是重构熟人社会化解乡愁。尽量把原住地的邻居、熟人集中安置在一起。榕江县等地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采取一个区域一个乡、一栋楼房一个村、一个单元一个村民小组、一层楼房一个家庭的方式实行&亲情&安置。三是用故土影像化解乡愁。遵义市、毕节市等地将搬迁对象原居住房屋的照片进行装裱挂在新居客厅墙上,黔西南州在所有搬迁安置点都配套建设了乡愁馆。这些做法不仅给搬迁户留下过去生活的记忆,还让搬迁户对比今昔生活的巨大变化。
  (三)盘活城乡资源,确保&能致富&
  1.探索资金使用机制。一是整合使用各类资金。各地均成立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各类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让&打酱油的钱,也可以买醋&。二是补助增减挂钩指标。易地搬迁后的旧村庄、旧宅基地纳入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区复垦,节余指标进入市场交易,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和补助移民建(购)房。三是明确资金使用方向。集中安置点内部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中解决,外联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由相关部门按现有渠道列入规划进行建设,不占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
  2.探索房屋建设机制。一是科学合理安置,落实&房子建在哪&。安置点主要选择在城镇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周边,探索出了乡村旅游型、城镇商贸型、园区服务型等集中安置方式,移民就近分享城市资源。二是整合住房政策,落实&房子从哪来&。黔南州引导一半左右移民到县城安置,出台易地移民安置与去商品房库存的奖补政策,结合去商品房库存安置2642套、11862人,占搬迁总规模的25.24%。三是降低搬迁成本,解决&房子贵不贵&。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等地把房价控制在每平方1100元&1500元左右,同时还补贴装修费用和生活用品购置费用、免除3年物业管理费用等。四是保证建设质量,解决&房子好不好&。制定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建设技术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工程项目实施指南等规程规范,实行工程质量终生责任制。
  3.探索资源盘活机制。以&三变&改革为统揽,统筹搬出地迁入地资源。一是盘活迁入地资源促增收。盘活安置点政府掌握的收益型社会资产资源,把扶贫资金和&特惠贷&捆绑使用,租金及折股分红收入量化分配到搬迁贫困户。水城县&千户彝寨&安置点搬迁农户将补助的建房资金和基础设施资金与野玉海景区管委会共同入股建设旅游项目,房屋产权归农户所有,用于农户自己经营或公司统一经营,农户享有70%的利润。二是盘活迁出地资源促增收。引导群众采取土地入股或流转方式,将复垦耕地和原有耕地流转给农业经营主体开发经营,增加收入来源。黔南州将第一批项目整体搬迁村寨的宅基地、耕地、林地、荒山入股或流转到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进行开发经营。
成效明显:综合效应叠加释放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搬出了持续发展的广阔天地。榕江县首批搬迁的303户扶贫生态移民户进城一年后生活水平变化显著,贫困发生率从搬迁前的68.9%降到8.8%,降低了60.1个百分点;人均年收入从搬迁前的3164元提高到6428元。其中,有50户人均年收入超过了7000元,占搬迁户数的16.5%。丰乐移民安置点的石岩付和妻子在宇泰木业务工,月收入6000元以上。37岁的石忠城利用务工学到的技术,带了8个移民到建筑工地承包小工种,每人每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
  (二)提升了就业能力,搬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整合部门培训资源,优先覆盖搬迁对象,确保受到培训的人员都有一门终身受用的谋生技能。榕江县、播州区等地采取上夜校、道德讲堂等形式对搬迁对象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和电器使用规范等进行统一培训,同时对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移民的市民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变成了有技术、懂经营、思发展的新型农民,增收方式也逐步由&靠土吃饭&向&农旅工商共同发展&转变。
  (三)改善了人居环境,搬出了多彩贵州的崭新面貌。在集中安置点,房屋外观统一设计、体现民族和地域特色,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贵阳市围绕突出自然,突出个性,充分结合布依族、苗族风情,围绕乡村旅游和民族特色,规划建设安置点。黔东南州的很多移民都说:&过去住在高坡上,出门是山路,住的房子又矮又小,人畜不分。移民工程政策好,我们搬到这里,修房子国家给补助,住得干净卫生,出门就是大街,非常高兴,非常满意&。
  (四)带动了城乡建设,搬出了城镇扩容的强大引擎。依托小城镇为主的集中安置,有利于提高城镇化率。百里杜鹃管委会将石牛安置点选在花海文化城核心地段,随着主干路网、市政服务设施等的建成,安置点将成为百里杜鹃交通便利、设施配套、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松桃县普觉镇通过&易地搬迁+小城镇&模式,小城镇规模由过去1.8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5平方公里,易地扶贫搬迁带动了近3000人入驻,城镇人口由过去5000多人增加到近万人。
  (五)保护了生态环境,搬出了守住底线的发展空间。实施整村整组搬迁的地方,减少或杜绝了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贵定县关口村破瓦组居住着8户40名村民,靠山吃山的村民几乎户户是&烧炭翁&,生活长期贫困。全部搬迁出来以后,&烧炭村&每年可以减少21亩的森林采伐量。赤水市积极引导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公益林等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以及扶贫成本较高深山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向城区、园区、景区搬迁,减少了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
  后续路径:统筹激活要素资源
  (一)盘活好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大资源。一是推进土地开发。推进&三变&改革,统筹搬出地个迁入地资源,对实施自然村寨整体搬迁的,引导和鼓励搬迁农户流转原有土地,通过合作社等组织方式,对原有承包地和复垦增加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种植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经果林、茶叶、中药材等,实现农户增收与生态恢复双赢。二是推进拆旧复绿。搬迁农户在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协议时同步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在核定搬迁安置方案时同步编制宅基地复垦复绿项目计划书,统筹组织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复绿,按规定兑现奖励。三是推进生态保护。搬迁户原房屋拆除和宅基地复垦不能一刀切,对有乡村旅游开发潜力、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地方,可以将原房屋拆除和宅基地复垦的过渡期延长到5年至8年,增加搬迁群众过渡期的收入。&乡愁&较重的群众,延长搬迁户原房屋拆除和宅基地复垦的过渡期限,根据缓冲期的长短,奖励金额可以逐渐递减。
  (二)统筹好就业、就学、就医三个问题。在就业方面,以安置点为单元,逐户对就业人数、就业类型、产业项目等进行落实登记,建档立卡。搬迁到城镇安置的,必须确保每户一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搬迁到中心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必须逐户落实扶贫产业、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参照水库移民的做法,从省级层面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项目和资金。在就学方面,配套建设好学校设施,确保搬迁户子女能够接受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安置点,可发展学前教育,把搬迁户的劳动力解放出来。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将搬迁户子女入学问题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对子女上高中、大学的全部免除学杂费,切实解决搬迁户子女上学期间费用负担问题。在就医方面,建立搬迁户健康档案,在移民安置点配套建设卫生室、卫生院,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统筹相关部门资源,小病通过新农合、城市医保解决,大病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解决,提高搬迁户医疗救助保障水平,遏制和减少搬迁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衔接好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整合民政、卫计、扶贫等部门资源,对收入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搬迁对象,特别是对45岁到60岁的人员,主要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或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城市低保保障,搬迁群众可以&骑双头马&,享受国家政策从高,履行国家政策从低。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致贫返贫。建立移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搬迁群众老有所养,实现60周岁以上人群应保尽保。建立长期缴费激励补助机制,引导移民早参保、多缴费、不断保。进一步强化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健全搬迁户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让移民前瞻无愁、后顾无忧。
  (四)建设好经营性公司、家庭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一是开办经营性场所。由政府的平台公司和扶贫开发公司来经营管理,优先租给搬迁户,不收或者少收租费,降低搬迁户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收入;或者通过收取企业租金,用于补贴安置点的公共服务。将停车场、洗车场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物业管理、环卫服务等&稳赚不赔&的城市公共资源整合到经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二是开办家庭农场。在有条件的地方,预留部分农用地供搬迁户使用,发展微田园经济种植果蔬,减少搬迁户生活开支,同时也可以为身体好、闲不住、想劳动的老人提供锻炼场所,化解他们的&乡愁&。三是开办公共场所。建设搬迁户日常活动和生活服务机构,既可以开展托管老人和学龄前儿童服务,让搬迁群众在一起聊聊天、叙叙旧,还可以解决部分搬迁户的就业。
  &&&&&&&&&&&&&&&&&&&&&&&&&&&&&&&&&&&&&&&&&&&&&&&&& (调研组成员:李裴 罗凌 崔云霞 杨明昌 芶红礼;编辑:陈迅;来源:贵州日报)
门户网站地图当前位置:&>&&>&
  本报济南讯 记者4月19日从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上获悉,省发改委已争取国家同意我省整体搬迁享受中部政策,即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人均7000元标准给予补助。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也明确,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在国家补助基础上,省里再给予人均18000元补助;对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省里给予人均9000元的补助。  省发改委主任王忠林介绍,国家下达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规模170000人,涉及济南、泰安、日照、临沂、菏泽5个市,历城、东平、五莲、费县、沂南、沂水、鄄城共7个县(区)、24个乡镇。按照国家提出的“尽量实现自然村整体迁出”的要求,还有同步搬迁人口29169人,两部分合并,共有1人需要实施搬迁。他说,统筹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城镇化进程及搬迁对象意愿,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科学布局集中安置区51个,采取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依托小城镇、乡村旅游区和水库移民避险工程等方式,集中安置45996人,分散安置173人。  记者从规划中看到,易地搬迁安置区住房建设面积约167万平方米,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约42.3万平方米,根据安置区实际需求,规划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道路、电网、污水处理、供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学校、卫生室、文化室、村级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国家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  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我省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约31.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19亿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7亿元,分三年安排到位;政策性融资16亿元,其中国家批准我省发行地方债9.2亿元,专项建设基金0.85亿元,国开行和农发行提供贴息贷款预计5.95亿元;农户自筹资金约8.3亿元。省政府鼓励各市县在不挤占、挪用建档立卡搬迁户建房资金的前提下,可依据自身财力状况,或通过融合其他相关资源统筹考虑,尽量缩小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其他农户的补助差距。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宇向东说,对不具备增加挂钩条件却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地,以及与扶贫开发相配套的交通、供电、给排水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用地和新改扩建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年专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目前,淄博作为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可以将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鄄城县有望近期得到国土资源部批复,易地扶贫搬迁节余挂钩指标实现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  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基本完成,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对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困难学生,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全覆盖。各地要统筹谋划好搬迁群众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后续发展,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
   (赵洪杰)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易地搬迁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