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sql三行合并成一行 真的是利好吗

一行三会是否合并?大佬们在《财经》年会激辩
来源:搜狐财经
  以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以及资本账户开放为代表的金融管制放松,在为市场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为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带来新的课题。影子银行、场外配资、网络借贷等各种创新游走于双轨体制之下,其间不乏监管套利的盛行。年中的A股股灾,暴露出分业金融监管架构体系的协调不足。随着金融业综合业务模式的拓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跨界融合,如何搭建一个既无碍创新又使风险可控的金融监管与协调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尽管“十三五”规划建议尚未露“真容”,五中全会公报中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论述:“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已经引发业内关于是否合并一行三会,是否实行金融大监管的讨论。在今年《财经》年会现场,吴晓灵、李扬、高西庆、宋敏、魏加宁等嘉宾就金融监管的架构与协调发表了不同看法。
  当前金融监管模式亟待变革
  中国现行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开始于1997年金融危机过后,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分业监管在当下的金融业运行中,一方面监管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应对一些金融创新的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此前撰文指出,金融业分业监管已无法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很多短期资金成为国内游资,在各金融市场寻找套利机会,成为这一轮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助推力。由于分业监管,很难形成监管合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研究员魏加宁11月19日在《财经》年会上指出,目前监管体系存在的最大结构性风险,就是一边力推混业经营,一边坚持分业监管不变。他给出建议,即使三会不能合并,至少需要在决策机制上统一和规范起来,应该由一个监管部门牵头,成立监管委员会,三会作为执行机构参与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李扬从机构和产品两个层面阐述了重提综合监管的意义。“我们的金融体系已经高度地综合经营了:一方面,机构层面的混业在中国大规模发生,微观上是混业,宏观上仍然保持分业的格局是不合适的;另一方面,最近这些年来大量发展的各式理财产品,几乎都是混业产品。机构和产品混业,监管一定要跟上,这是没有问题的。”
  一个超级金融监管机构就能解决问题吗?
  “监管的问题不是简单合并能够解决的,关键是要转变理念,理顺机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主旨演讲中明确表示。她认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都有不同的功能,要按照自身特点来实行分别监管,“这四种行业功能不会混淆,应该秉承不同的监管原则。”
  吴晓灵称,我们现在实行的不是功能监管而是机构监管,所以大家对三会合并的呼声较高。“监管当局把自己管的机构,自己管的行业视为自己的地盘,在自己的管辖机构想做别人的业务时,往往采取一种鼓励的态度,但是当别的机构做自己所监管范围内的业务时,就有各种阻挡,于是市场非常痛苦。”她认为这个问题不是三会合一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在金融产品的本质上获得统一认识,克服监管方面的地盘意识,真正实行功能监管。
  与吴晓灵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敏,他认为综合经营并不一定需要综合监管,如果能真正做到吴晓灵提出的功能监管,是可以在现有框架下完善监管体系的。宋敏举例称:这次股灾反映了证监会很多问题,不光是监管的问题,还有非法的问题。“你把它们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超级的金融监管机构,难道就可以解决了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监管形式的变化,最终是监管理念必须做出改变,我们到底为什么监管,这个一定要想清楚。在目前分业监管的框架下,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本身的功能可能都没有发挥地很好,中间可能有一些协调问题,也有顶层设计的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高西庆反对在目前合并一行三会, “如果把它们合起来,以我们目前的公共治理系统,出的问题比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很多。”
  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应该区别开来
  应该如何看待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关系,是否应该加以分离?央行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11月18日在《财经》年会2016上表示,不能把货币政策跟监管混在一起。
  李扬在阐述两者关系中强调:“监管需要公开、公平、公正,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来进行,监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非常重要,它更多的是执法的过程,跟短期的波动应该区别开来;货币政策更多的考虑周期性因素,通过微调或刺激来完成,但监管不应该频繁变动。”
  魏加宁同样认为,监管者和央行应该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这两个决策放在一起,很容易出现同步振荡,当需要刺激经济、放松银根时,很容易监管也放松了;当经济过热需要紧缩时,监管也紧缩了。这样监管的力度直接影响到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都变动,调控就很容易过度。经济形势波动是常态,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应该非常灵活。但是,作为一个监管者,应遵照法律法规,应该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
(责任编辑:UF033)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一行三会”合并? 学界激辩 “超级金融监管” _ 东方财富网
“一行三会”合并? 学界激辩 “超级金融监管”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一行三会”合并? 学界激辩 “超级金融监管”】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使得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18—19日在北京举行的财经年会上,与会学者对现有金融监管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于合并“一行三会”、构建“超级金融监管机构”的提议展开了激烈辩论。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使得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18—19日在北京举行的财经年会上,与会学者对现有金融监管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于合并“一行三会”、构建“超级金融监管机构”的提议展开了激烈辩论。
  在论坛发言中,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认为,今年6月以来股市经历了异常波动,暴露了金融市场的制度缺陷。对于股市异动的深层次原因,从宏观上看,反映了对转型改革的过高预期与短期经济表现未达预期的矛盾。从制度上看,反映了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缺陷和监管制度的缺陷。
  对于监管不力造成的金融风险,吴晓灵指出,监管机构由于不能对场内场外的融资行为实行统一监管,因而难以有效知道股市发展的状况,当处置风险时,也难以拿出更加有效和准确的调控手段。
  对于有关合并金融监管机构的提议,她强调,在考虑金融监管体制的时候,不能够简单地考虑把监管当局合在一起,不同都有不同的功能,要按照他们的特点来实行分别的监管。监管的问题不是简单合并能够解决的,关键的问题是要转变理念、理顺机制。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提出,监管架构的改变与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不能说猫和老鼠到底谁在前,肯定是互相刺激,相辅相成的。
  “我们之所以重提综合监管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金融体系已经高度的综合经营了。”在李扬看来,金融机构层面的混业经营在中国已经大规模发生了,在金融产品已经实现混业的背景下,监管架构一定要跟上。
  对于合并一行三会、实行超级金融监管的提议,北京大学金融系主任宋敏指出,在目前分业监管的基础下,三大监管机构功能都没有发挥得很好,中间有协调问题,有顶层设计的问题。把它们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超级的金融监管机构,难道就可以解决问题吗?他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监管形式的变化,最终是监管理念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建议,目前金融行业混业经营是大趋势,三会即便不能合并,至少也需要在决策机制上统一协调。可以成立监管委员会,三会作为执行机构牵头,央行等作为委员参加,纳入行业协会和专家学者等业内代表,使得决策机制规范化。
  魏加宁认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金融监管必须坚持分权。全部统一到中央的问题在于监管信息链条太长,传递过程容易出现滞后和信息失真。除了横向建立监管委员会的统一决策机制,他还提出纵向建立分层监管模式,正确处理金融领域中央和地方关系。
  “金融监管将来应分三级,全国性金融机构金融交易所,应该中央政府统一监管;地方性的商业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应该交到省里;而那些准金融机构,小贷公司、典当行,应该交到市一级。”他表示。
(责任编辑:DF099)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陈志武:一行三会合并无必要 部委竞争利于创新
正在加载...
腾讯财经讯(闫铮)中国混业经营的趋势,与长期以来分业监管的格局,越来越不相适宜,因此,各方也在为解决这一问题,出谋划策。3月24日,在博鳌论坛举办期间,耶鲁大学学教授接受腾讯财经专访,陈志武认为,混业监管仍有其他方案可供参考,一行三会合而为一,并非最优选择。过去一年,中国、汇市出现来大幅波动,金融领域也恶性事件频发,很多人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一行三会的政策协调不充分,金融监管体系滞后,并认为分业监管的格局,不再适合混业经营的趋势。有人提出,应该把一行三会合并,但陈志武认为,一行三会可能会遏制创新,带来更大的隐患。陈志武指出,关于互联的监管,过去两三年一直没有太多的进展,主要是因为过去三年的行业背景有关,跟一行三会有太多的独立性无关。“在大家都觉得,一行三会应该合并成为一个机构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应该要非常谨慎。”陈志武指出,把一行三会合并成为一个机构,短期来看好像解决了四家机构政策协调的问题,在一个统一的部门决策者之下,加强原来一行三会四个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协调。而且不会出现同一类的产品,各个部委以不同的标准来监管。但是,陈志武指出,监管竞争的存在,对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比如回过头来看,过去几年信托市场发展迅猛,中国的私募基金行业,包括公募基金行业也有长足发展,这与一行三会之间相对独立,且有竞争关系分不开。信托产品总体上属于银监会管,尽管从金融实质的结构设计来讲,跟基金产品有非常多类似的地方。正因为有银监会和证监会之间的竞争,才造成了信托行业快速发展,资产管理规模一下子超过了公募基金行业和私募基金行业。“这样一来,就迫使证监会在很多方面也要放松管制,要推出很多金融创新的空间。所以接下来,又使得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在近几年内,快速发展,”陈志武称,不同部委之间的监管竞争,实际上在过去十几年,对整个中国
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反而,如果以后只有一个大的部委,来统管今天一行三会管的所有事情,一旦这个大的部委不作为,整个中国的金融行业就会被牺牲掉,发展的阻碍就会更加突出。陈志武指出,这样会对整个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影响更大。所以关于“一行三会是否合并”的讨论中间,不要忘了竞争的好处,不要因为一行三会的合并,反而扼杀掉现在的监管竞争。提问: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监管措施是理想的呢?在陈志武眼中,理想的监管措施是,不该管的都不要去管。如果将来只有一个大部委,来代替今天的一行三会的话,反而会使恶性监管可能性的空间大大增加了。现在一行三会里面,有一个机构监管,但还有另外三个机构,可以通过某些方式推出一些金融创新,这样一来把整个局面激活,给金融创新、金融行业的发展了提供一些空间。陈志武称,现在国务院就在协调一行三会的政策方向,一行三会有一个具体的副总理在管,所以具体管一行三会的副总理本来就是既有的协调机制。陈志武认为,更多地应该把既有的协调机制,通过国务院更好地发挥出来,有不足的地方可以调整,而不是要把过去好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行三会给合并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yuedo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媒体:一行三会已不是合不合并 而是怎么合并的问题|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大金融监管分合之际
  ■肖君秀
  A股在股灾腰斩之后,进入平静期并重新焕发活力。然而因监管真空导致金融风险频发的根源仍待解决,一场由国家层面主导的金融监管大变革正在酝酿,目前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或已走到头,有望形成诸如美联储、欧央行类似的超级金融监管机构。
  一行三会合并摆在面前,现在已不是合不合的问题,而是怎么合的问题。12月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称,“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尽管已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已不能适应金融变革的现实。”最近两三年来,温州民间金融危机、钱荒、债灾、股灾等金融风险频发,同时金融事实上的混业经营,倒逼分业监管必须进行大手笔改革。
  那么如何重构现有监管部门?由于牵涉到中国金融核心部委,即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这“四大金刚”,其中监管部门权力博弈以及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再分配,激起了市场的激烈辩论。目前大致可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把三会合并起来成一会,成为超级大金融监管机构;另一种是保留三会,三会之上设统一协调委员会,国务院牵头央行主导。第一种动作很大,牵涉到繁杂的人事、架构变动,第二种方式较为温柔,在现有的模式上进行优化。世界银行全球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王君表示,即使老到如英格兰银行这样的权威央行,历次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之前,都要借助于第三方机构,对改革的利弊做出独立评估。“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并且动辄就牵涉部门利益,布满了寻租的陷阱,在最低限度上也要防止既得利益集团操纵。”
  中国金融监管格局,从建国以来的人行主导的国有银行、到80年代前后人行统一监管下的强制混业经营,再到始于90年代成形于2003年的分业监管,而今走到了市场化混业大时代,倒逼混业监管的出台。金融监管也应了那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称,监管的问题不是简单合并能够解决的,“要破除地盘意识,才能在金融业实行功能监管,在资本市场上实行统一监管;同时也要在金融业当中确立中央银行的主导地位。”
  央行主导?
  大金融监管改革已箭在弦上,甚至有外媒报道,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三者的整合可能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三会可能最终由央行领导,然后央行由国务院管理。
  金融监管架构改革已无可回避。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制定十三五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监管、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解读“十三五”规划时明确称,要对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
  11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深圳某会议上表示,建议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待条件成熟把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为统一的综合监管机构。
  一行三会合并的消息在岁末袭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金融专家和经济界人士都激烈讨论哪种混业监管更合适。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一直呼吁,将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合并为一,成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即现行“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变为“一行一会”。显然,其认为央行应继续保持独立性。
  然而,由央行主导大金融监管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央汇金副董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剑阁称,未来中国很可能采用接近金融危机后英国所采用的金融监管架构,应该建立以央行为核心的审慎监管的架构,将来有可能是央行下设一个货币政策委员会,一个金融政策委员会。如果这样的话,原本与三会并列的央行,将升级为大金融监管的“顶部”,现今的三会都将归于其下。分业监管以来,央行仅作为货币提供者,但对流动性去向以及风险并不具有监管权,这也造成每次流动性危机和金融风险事故后,又倒逼央行释放流动性。
  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认为,保留目前的“一行三会”,同时以央行牵头再成立统一的大金融监管部门,实行“双峰”管理模式。其认为央行是金融基础设施的管理者和市场流动性的最终提供者,考虑到国际做法并结合中国国情,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做好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的有机结合,构建由央行作为牵头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市场上的建议均没有跳出美、英两国现有监管模式。英国金融监管模式是建立以央行为核心的综合监管体系,如果中国借鉴其经验,就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且纳入央行统一管理。如果参照美国模式则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现有的三会不变,同时赋予央行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权限。此外,也有声音称先安排过渡性政策,再逐步将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职能收归央行大框架下管理,以免短期大动作调整对金融体系造成影响。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在这场大金融监管改革中,应该走到主导位置上来。但也有人担忧,如果将“一行三会”合并成立监管“巨无霸”,可能形成监管垄断。
  王君则对金融监管大改革质疑是否有必要,“人们更多从分业监管还是统筹监管的角度看问题,似乎只要对金融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做出调整,就能解决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问题。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中国金融业就已经高度混业了。历年来也不断有人提出整合金融监管机构的建议。问题在于,金融监管体制设置的逻辑,并非分业经营必然需要分业监管,也不是混业经营只能综合监管。”
  风险倒逼使然
  国际金融市场从来都是惊涛骇浪,似乎无风险不市场,最近美联储加息之后,土耳其、阿塞拜疆两个国家货币分别贬值超过40%、50%,最近两年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这些国家步入寒冬。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手握3万亿的外汇储备,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波动。然而内部的金融风险事故不断,进入了“多事之秋”。最早是2011年温州的民间金融危机爆发,并且有向银行蔓延的趋势。2013年6月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钱荒”,当时市场资金面绷紧,银行间拆借利率超过10%,最高达至30%,甚至大行都不拆借了,有银行出现头寸紧张违约,这被市场称之为中国货币史上的“吉尼斯”纪录。然而时隔半年,2013年末又发生了“债灾”,十年期国债利率从3.4%狂升至4.7%,债市突然转熊,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叫苦不迭。
  一年半之后,2015年6月,A股进入三个月的暴跌期,从5000多点暴跌至2800多点,指数几近腰斩。在暴跌过程中为避免金融危机,国家拿出了一万多亿救市,而股民平均每人股市蒸发数万元,国家和股民都承受了巨大损失。
  接二连三的金融风险事故,究其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分业监管导致的监管落后已跟不上金融发展的脚步,从而导致监管真空和失调、失误,同时金融监管信息碎片化,监管部门之间的摩擦、推诿和争夺使得问题连连发生。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旧常态”金融设计出现了系统性的排异、不兼容反应。也就是在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已成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本世纪初建立的“分业经营、分割监管”的老房子已经成为危房,监管的滞后、失灵现象呈蔓延之势,借鉴欧美本次金融危机后的经验,完善监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常态下的监管升级,显然迫在眉睫。
  “几次危机也表明,原先的一行三会协调监管机制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协调监管,统一监管,已经刻不容缓。”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现有的分业监管体系已不适应新的金融形势,事实的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形成冲突。
  金融行业已进入大规模的混业经营,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相互渗透,如工行收购金盛人寿,拥有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全金融业务, 参股、广发银行等。此外互联网与传统金融开始互相渗透,腾讯和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办起了网上银行,分别渗透至小微金融业务和支付领域,还在向证券、信托、保险领域挺进。传统金融各业务之间、互联网与金融之间都在打破边界,向对方领域深入。
  互联网时代使金融混业的脚步加速,混业经营也是金融改革深入的需要。
  适时选择题
  融业的分业监管落后于混业经营,将会导致风险事故,国家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就注意到,并讨论过超级大金融监管问题,但最终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方法,这一做法并未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协调配合”。当时也传设立“超级金融监管机构”,后并未成行。直到2013年8月,国务院发文成立由央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平均两个月开一次会,讨论几个跨部门金融监管议题。然而今年股灾证明,上述联席会议制度并未能防范风险,四个评级机构坐在一起议事,其效率可想而知。同时仅是会议形式上的联席制度,各金融机构的信息数据、架构体系人员分工等都依然相互割裂,根本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故。
  在分业监管11年之后,今天不得不又走上混业监管之路,大金融监管的格局开始讨论并推向日程。
  此前,我国金融监管经历了银行独大、强制混业、回归分业的三个阶段,在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人行主导下成立的各大国有银行,成为国家金融架构;到了70、80年代,国家强制金融机构进入混业经营时代,成立之初便涉及保险、证券、信托等非银领域。但是这种混业经营是国有垄断性金融机构的强制性产物,后来非银机构部分出现严重亏损,甚至引发了区域性金融风险。到了90年代初走向分业经营之下的分业监管之路,1992年成立了证监会,1998年10月成立了保监会,2003年4月成立了银监会,形成了目前“一行三会”,其特征是以不同机构监管划分、以合规监管为重点的分业监管体制。
  那么,为何之前金融统一监管最终以分业监管告终,而今又要合并走向统一监管呢?显然,此前的混业监管是强制计划下的产物,当时经济发展还达不到充分混业的需求。而今,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化、互联网迅猛发展之下,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和现实存在,而且不断加速深入,当分业监管的种种弊端出现并且引发金融风险频发,混业监管便摆在面前。
  如今,我们已经选择了金融监管改革,将对现有的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进行合并,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合并成为关键。王君称,各国有各自的法律环境和政治经济背景,他国做法不能照搬。即使在发达国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也没有交给银行监管当局之外的机构监管,而是立足于由原有的银行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标准,提高监管频率和强度。中国应当全面客观地了解国际经验,并且需要借鉴的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内涵,而不是表面形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五互联最新利好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