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贷款有贷款还可以在贷款哪贷

被贷款3000万,穷人怎么办?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普及,冒名贷款屡屡掀起波澜。最近,云南怒江交投集团的职工们与企业发生了冲突,一大诱因乃是200多名职工发现被企业冒名贷款将近3000万。该好好正视冒名贷款这个问题了。
被冒名很容易,要更正却很难冒名贷款实施易,潜伏期长,涉及面很广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235名职工在不知情下,被集团以他们的名义,向怒江州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金额4万元至8万元不等,总金额为1614万元。一名集团内部员工提供的明细表显示,该集团还以45名职工的名义,向工商银行贷款1372万元。”目前发现的冒名贷款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单笔金额小,一般不会超过20万,但是单个案件涉及的人数多、总金额大。云南怒江交投集团的职工们几年后才发现被冒名贷款给坑了小额贷款相对而言手续简便,所以成为了冒名贷款的重灾区。当一些心怀鬼胎之人急需用钱却不满足贷款条件时,便会想到如何来作假。当然,银行贷款程序再便利总有流程和内控之说,可不是随便捡到一张身份证就敢去办贷款的。没有内部人员的帮助或者渎职办不到。冲业绩、撇不开人情,乃至于腐败等原因,都会让小额贷款的程序漏洞百出。综合以往的一些案例来看,冒名贷款者最开始一般会按时还贷,这也给了银行工作人员侥幸心理,他们会继续贷下去,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还不上了,那些被冒名人的信用记录便遭殃了――变成银行口中的“老赖”,自己却浑然不知。一直得等到有人买房买车要去银行贷款,才可能惊觉自己被贷款了。比如说,怒江这起事件,贷款大概是在2006年左右办的,却到2013年才被发现。一位叫张卫国的职工在2013年去办房贷的时候,不仅被拒绝还查出了这个噩耗。警报响起,其他职工也慌了,去查也发现被坑了。类似的案例非常多。山西大同被贷款的农民,被冒名者有两百多人全国到底有多少人被冒名贷款了呢?目前没有公开过大规模的官方统计。但是随便翻翻新闻会看到:怒江这起事件,涉及人数在200人以上;今年爆发的山西大同农民被贷款事件,从1月到7月,查出了267笔问题贷款;今年4月央视曝光的黑龙江巴彦县农民被贷款事件,则是205名村民被坑;目前能查到的单个案件涉案金额最高达到1.47亿元,是广东中山一家房地产公司利用363人次的身份证办的假按揭……受伤的往往是各种势单力薄的低收入者和弱势人群被冒名者有很多类,有能够享受到惠农贷款资格的农民,有委托第三方办车贷房贷的普通人,有企业职工和打工人员,甚至还有被学校办了“助学贷款”的普通学生。穷人和弱势群体获取金融信息的能力差,往往不能及时获得信用报告他们有个共同特征――收入一般都不高。原因有三:其一,目前曝光的冒名贷款基本是小额贷款,而小额贷款很多属于惠民贷款,是对相对弱势者和经济状况不好者的帮助与救济;其二,许多社会低收入人群隐私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获取金融信息的能力差,容易被人钻空子,所以才会出现过了五六年才察觉这样的局面;其三,即便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骗,这些低收入人群也没有办法,因为不管面对企业还是银行,他们都太弱势了。像这次的怒江冒名贷款事件这样――职工的个人信息被企业轻易掌控,也是常态。曾经还发生过一起更过分的事件。2012年6月,江苏常州渔蒙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30家“小微经销商”获得了银行的授信3000万元。然而,一年之后,却曝出这些所谓的“经销商”是它的员工。前员工投诉,自己是被老板哄骗着签的贷款协议,钱自然到不了他们手里。作为打工人员,纵是觉得不妥,也很难敢去拒绝。而发现被贷款后,不仅仅要和强势的冒名者斗争,还得和银行、征信机构打交道,太难太难莫名其妙成为“老赖”,欠着银行大笔钱,这够让人有心理负担了。更让人郁闷的是,不良记录难以得到更正,自己也没办法正常地使用金融服务,贷款无望,办卡无门,所有涉及到信用的金融业务都碰不得。更糟糕的是,要寻求一条救济之道可不容易。一般来说,苦主会去找冒名者和银行,然而冒名者可能根本还不上,否则也不会暴露,银行则是极为强势的。像是怒江这起事件,其实去年云南本地的报纸已经报道过,然而也没有什么实质进展。企业说在想办法融资还款,同时在声明中撇清了银行和公积金中心的责任。不良信用记录自然也没有消除。以前还出现过更过分的,《不良信用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及启示》(周德洋)提到过一个“传奇”案例。2009年3月,河南郑州的市民许某去申请住房按揭贷款,却发现自己莫名其妙上了黑名单。他在征信系统中已经有几十次贷款逾期记录了。原来,有人在2003年冒名申请了一笔30万元的贷款。奇怪的是,假冒该笔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在2004年已经遭受到了刑事处罚,然而那家银行却一直没有更正记录,许某更是被蒙在鼓里好多年。不良信用记录消不掉的话,便不可能再要到房贷怒江的交投集团职工们也好,还是河南郑州的许某也好,他们的经历绝不是个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的刘荣发表的《基于个人征信系统的冒名贷款类型分析及异议处置》里详细分析了月的数据,他提及:“被调查省份中经官方确认属实的冒名贷款异议占39.9%,其余60.1%异议多数回复为‘异议不存在’或‘贷款信息存在’等模糊字眼。此类回复难以获得异议人认可,持续投诉或诉讼风险显著上升。”解救弱势的被冒名者,最需要推动的是有关信用权的法律体系建设冒名容易,更正很难,除了内鬼可恶外,更是缺乏信用权保护的恶果查阅资料会发现,大概从十多二十年前开始,冒名贷款这个问题便在农村贷款中浮现了出来。而一般人们会认为这是因为农村信联社管理非常混乱。可这些年,农村信联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城市银行中也相继出现了冒名贷款,其中不乏几大行的地方支行。可见,要解决内鬼的问题非常困难。可银行内部的管理混乱问题,总不能让无辜百姓来买单,何况,这些百姓大多还是收入不高者,甚至是弱势群体。一个良好的系统是――被冒名者不用背黑锅,很顺利便可以更正掉错误的信用消息,恢复“一身清白”的状态。可以来看看美国的做法。美国1970年便有《公平信用报告》,规范了信用信息的使用、保护。随着身份盗用问题越来越严重,2003年,修订版本的《公平信用报告》中有了详细的救济条款,规定了用户怀疑自己的身份被盗用时,征信机构的义务和责任。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是法律专家,一般人看到这些生涩的条文很头大。而这些信息盗用的受害者其实也是金融消费者,所以保护消费者的联邦贸易委员会便出马了。在其设立的网站identitytheft.gov里简单明了地向金融消费者们提供了救济路径和步骤,如下:美国之所以对被冒名者有这么完善的保护和救济,是基于对信用权的认识。什么是信用权呢?引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华彬的说法――“信用权又称经济上信誉权,指以经济活动上的可靠性和支付能力为内容的权利。”在现代社会,离开了信用权便很难从事什么经济活动了。然而,在我国,征信系统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所以被冒名贷款者苦不堪言,寻求救济很难,自己面对银行,面对强势冒名者,面对征信机构,可以说是鸡蛋碰石头。既然有征信系统,就得建立信用权这个概念,让被冒名者有底气地寻求救济没有信用权这个概念,就会带来尴尬,怒而把银行告上法庭的被冒名者,却只能以姓名权、名誉权为由头,牛头不对马嘴。而即使现在的征信条例里有一些救济的规定,无疑也是零碎的,效力不强的,更不用说以侵犯信用权为由来要求赔偿和追究责任了。一旦围绕信用权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机制来,公民至少知道自己信息被冒用时应该如何有效维权,而不是抓瞎。同时,在中国更是有必要强制征信机构向那些因为小额贷款而信用有瑕疵者及时提供警示信息。如前文所提,这些人中大部分为中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本身获得信息的能力差,否则也不会隔好多年才发现信用出问题。而一旦能够获取到及时的报告,便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减小乃至挽回损失。被签字被冒名贷款,其实侵犯的是信用权并且,构建一套信用权保护体系对于银行业的内控管理也是有好处的。小额信贷每笔很小,因此常常隐蔽难查。可是当被冒用者的维权能力加强后,许多问题便会浮上水面,不管内部还是外部都会知道。这样既有风险控制作用,同时对内鬼们也有着很强的震慑力,避免他们的侥幸心理。
经常因冒名贷款而受伤的恰恰是本来经济状况便不好的人。既然信用报告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了那么重要的地位,就不能够没有信用权保护这回事。
弱势群体是被逐利的金融机构排斥的,贫者越贫
应该允许“个人破产”,防范更大的社会性风险
教科书中的鲁迅作品,究竟减少了多少呢?
秦人“不孝”的根本原因,在于秦制的弱民、贫民政策。不改变这种政策,反寄望于用法律手段强制秦人“尽孝”,进而维持社会稳定,实属缘木求鱼。
联系电话: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 给穷人提供贷款
给穷人提供贷款
发布时间: 10:13
经济学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至于资金如何优化配置,则主要是银行和信用评估机构的工作。经济学是这样一门学科,某些经济理论的谬误往往根深蒂固,正如亨利o哈兹利特所指出:与人们所知道的其他研究相比,经济学被更多的谬误困绕着。(参见马克o史库森:《经济思想的力量》P79)在关于是否应该给穷人提供贷款的问题上,就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o尤诺思想努力解决当时在孟加拉农村十分猖獗的高利贷问题,试着说服银行向穷人提供贷款,但所有的银行都拒绝了他的建议。银行家们理直气壮地说,贷款给没有能力提供担保的人不符合经济规律。——穷人吃饭都成问题,把钱借给他们,他们肯定不会还钱。——穷人没有信用,穷人不讲信用,因此,不能借钱给他们。——穷人没有抵押物,把钱借给他们毫无保障。——穷人是不值得信任的,连饭都吃不上,借了钱是不会还的;如果真要借钱,要有抵押和担保;而穷人家里没什么可以抵押,也找不到担保,所以不能借钱给他们。 这些观念都是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之下,人们约定俗成规矩,也是银行业的惯例,这样,银行就成为一个“嫌贫爱富”的机构,它热衷于向富人提供贷款,美其名曰“锦上添花”,而没有兴趣向穷人贷款,因为“雪中送炭”不符合经济规律。总之,在现实世界,你越有钱,越能贷到更多的款;反之,如果你没有钱,你就贷不到款。按照马克思经济学说,货币是发动社会再生产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马克思曾经反复强调货币资本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推动力。特别是流动资本,要求货币资本作为动力经过一段短时间不断地反复出现。全部预付资本价值,即资本的一切由商品构成的部分──劳动力、劳动资料和生产材料,都必须不断地用货币一再购买。”(《资本论》第二卷,第393页)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组织生产,都离不开钱,与有钱的富人相比,穷人就更需要钱。如果按照“穷人就是没有资格取得银行贷款”的逻辑,如果所有的银行都信奉上述教条,那么,穷人就永远也没有资格从银行或者其他信用机构获得贷款,那么,他们也就只能永远受穷,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偏偏就有人对这些教条持否定态度,而且创办了专门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此人就是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o尤诺思博士(参见:www.unesco.org,Education and Poverty Eradication - Grameen Bank)。尤诺思出生在孟加拉南部沿海城市吉大港一个宝石加工工场主家庭,曾留学美国,在那里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孟加拉国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也是目前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只有250美元。1972年,尤诺思回国后,任教于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他面对无法用经济学理论向学生解释的贫穷现实,决定重新做一名学生,抛弃理论教科书,以村民为老师,去研究揭示每天都在穷苦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经济学问题。
尤诺思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贫困人口是由于缺乏初始资金丧失了很多可以自救的经营机会。他认为“信用”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不管一个人是穷是富,他都有权利被人相信。可西方经济学却无视穷人的自尊心和迫切希望脱贫的心情,偏偏认为不该贷款给他们。 一天,尤诺思在学校附近的乔布拉村,看到一个农妇在制作竹凳。他问:做一个能赚多少钱?农妇答:资金是高利贷者的,加工一个竹凳只能赚0.5塔卡,收入极其微薄。他问:如果你自己有钱,加工一个竹凳能赚多少钱?农妇说可以赚3-5塔卡,这等于为高利贷者加工收入的6-10倍。第二天,他组织学生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很普遍,村里还有42个同样的人,他们共借了865塔卡,合27美元。这使他震惊、恼怒,这42户人家的苦,难道就差这27美元吗?于是,他拿出27美元,让学生借给那42个人,让她们还给放贷人,等产品出售后再还给他,讲好不要利息。结果农妇们很守信用,实现了诺言。 1976年8月,他还和他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村做了个试验,利用他自己的财产担保说服当地的农业银行向贫困农户提供一些贷款,发现“给贫困农户提供贷款可以促进他们组织生产自救”,而且贷款的回收率也比较高。然而,真正的扶贫需要大量资金。怎么办呢?尤诺思急中生智,到学校附近的银行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了1万塔卡(约合174美元)的贷款,然后把这些钱以小额贷款的形式贷给需要的人。他给这个带有摸索和实验性质的扶贫工程起名为“格莱明”(孟加拉语“乡村”的意思)。 尤诺思同情妇女,“格莱明”工程95%的贷款都是向妇女提供的,他认为妇女在贫困面前比男子更软弱无助,同时妇女在贫困中保护儿女的决心和意志要比男子大得多。但孟加拉还是一个保守的农业国,男尊女卑思想和大男子主义仍很严重,绝大部分妇女一年到头除了干农活便足不出户,更不要说和陌生男子接触、交谈了。在这样一个国度里主动向妇女贷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诺思不得不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向从未谋面的妇女们大声介绍他的扶贫贷款,几乎叫嚷似地建议她们“贷点款吧!”很多时候,嗓子都喊哑了,对方却毫无反应,甚至拒绝。然而,更令他难堪和伤心的是,有人说他贷款给妇女是别有用心,还威胁要杀死他。尤诺思贷款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不要求担保,但是,他有一个条件,贷款人必须参加以村为单位组织的文化学习,从学写自己的名字起步。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在贫困人口中“扫盲”。他说,可不要小看写自己名字的能力,它不光是一项扶贫运动,也是妇女解放运动。 结果这项工程取得了很大成功,很多人在它帮助下摆脱了赤贫状态。一位叫阿玛占的妇女,贫困先后夺去了她的丈夫和9个孩子。尤诺思贷款给她,帮她搞手工编织,她自己动手编竹篮出售。攒了一些钱以后,她又买了一头母牛饲养,现在她卖牛犊和牛奶,不但还清了贷款,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在成功效果的鼓舞下,1983年孟加拉的中央银行与政府相关机构共同出资创立了孟加拉的“格莱明银行”,其宗旨是将小额贷款发放给贫困农户,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迄今为止,该行有1609家分行,为56012个村庄服务,雇员人数达到14536,自从设立到2005年8月,总借款人达到504万人,其中96%是妇女。累计发放贷款2422.4亿塔卡,贷款偿还率为99.02%。(参见格莱明银行网站www.grameen-info.org)尤诺思说,与那些贪污巨额银行贷款的上流社会腐败分子不同的是,穷人诚实地还贷。可见,穷人是讲信用的!“格莱明银行”这家名副其实的穷人的银行,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银行,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正在复制其经营模式,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
利率低于0.5,当天即可到账,用钱不等待!借钱就上借点钱,扫一扫,直接申请↓
贷款金额须为整数,可贷1至500万元
贷款期限须为整数,可贷12至360个月
请输入您的真实姓名
请填写正确的11位手机号码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快速申请贷款
版权所有:上海融之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号-2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试。
请输入正确的图形验证码
亲,一分钟内不能多次发送验证码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穷人怎么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