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投资人说:资本寒冬和资产荒会摧毁哪些旅游创业公司

资本寒冬致天使投资锐减 创业者花钱需谨慎|天使投资|资本|投资人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资本寒冬致天使投资锐减 创业者花钱需谨慎
中国企业家
  今年天使投资急速下降。
  最近几个月,大家一直说是资本寒冬,今年投资人的出手速度比去年要慢很多。尤其是这个夏天,很多投资人都在休假,资本寒冬确实是名不虚传的。
  从数字上也可以看到,今年确实比去年慢了很多,基本上是去年投资速度的一半,尤其是天使期和A轮项目,比去年的速度要慢很多,这也是以后的常态。以前这样的泡沫期是比较少的,三四年是一个周期,今年的速度和前年的速度是差不多的。
  另外一点就是,去年的天使投资案例真的是太少。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反馈周期很短,基本上六个月投进去以后,就知道这个项目行不行。越早期的项目风险越高,所以很多天使投资人之前受到了重创,现在都不敢出手了。
  去年,投资人见创业者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你的收入是多少,你的增长速度是多少,甚至有时候还不问你销售收入,只问流水。因为大多数项目靠补贴和线下地推把这个交易单据输送到平台上来,只有流水。
  今年,如果创业者见投资人,他根本不关心你的收入和流水,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毛利吗?是正的还是负的?第二个问题是,扣除订单履行成本以后的毛利,是正的还是负的?第三个问题,你的获客成本是多少?需要客户交易多少次,才能覆盖成本?今天投资人关心的是更务实的问题。
  ‘&控制资本损耗&’
  创业资本泡沫期确实需要踩踩油门的,创业者也需要根据资本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节奏。资本寒冬期,必须踩刹车,把资本的损耗控制住。
  正确的节奏应该是,天使阶段是从0到1,要组建团队,然后寻找商业模式;A轮阶段要单点证明你的商业模式,不要想着快速扩张,必须在一个城市,甚至在一个城市的某个区域,证明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在B轮阶段是要扩张城市,控制一个适度的规模,把握好节奏;到C轮以后,要扩张到二线以上的城市。
  任何时候创业者最好保留一定的现金,在融资的时候才会更从容。今天见到投资人,没有三个月想拿到钱是不可能的,手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现金。
  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怎么赚钱。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靠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而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靠流量。像腾讯、微信、QQ自发带来流量的,这种商业模式是可遇不可求的。大部分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要花钱去买流量的,但关键问题是花钱买的流量能不能留下来?能留下多少?这些人一个月能来几次?
  最近还有一个伪命题是,创业就要追求高大上的命题。我觉得,千万不要给自己套上非常大的命题,大的命题都是BAT做的,早期创业者没有资源去做这些事情,你必须在大市场里找到一个很不起眼的点切进去,这才是你的机会,然后像一根针一样深深扎进去,这才能站得住脚。
  ‘&6个月用户留存率是核心指标&’
  在证明商业模式前,一定要严格控制成本,一定要保持手上的现金流,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前两天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说一个创业者拿到了一个TS(投资意向书),就请团队吃大餐,后来这个钱没到账,一下子就傻眼了。
  创业者一定要保持非常谨慎的心态,拿到TS不代表一切,今天TS的毁约率可能在30%以上,要拿到钱才算数,即使拿到钱也千万不要特别冲动,一定要保持非常谨慎的花钱心态。
  过去十年,你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真正成功的创业公司融A轮都很困难的,为什么能成功呢?就是他深刻认识到拿钱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花钱很谨慎。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只要复制美国的商业模式就可以了,现在,国内几乎和美国的商业模式是同步的,所以要控制好把握好你的节奏,小规模地去试验,证明这个商业模式是可行的,然后再逐步放大你的规模。
  现在投资人非常关注用户留存,特别是月留存,因为日留存很容易造假。投资人只关心长期月留存,次月留存,3个月留存,最好看到6个月留存。6个月用户留存低于20%,很难做成10亿美金以上的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很多创业者都不知道这是核心指标。
  而且用户留存数据可以有很多很深刻的意义,不同的版本用户留存曲线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改变一个运营策略,用户的留存数据和留存曲线应该都有提升的,这是互联网最大的优势之所在。新版本、新运营策略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会有很快的反馈。
  ‘&先拼长板,再拼短板&’
  创业企业千万不要想做很多事情,要专注在一个很小的事情上,做到极致,做到成功。
  上线千万不要追求完美,千万不要等,可以看到很多创业者浪费了很多时间,花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打磨一个产品,然后再上线,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不要闭门造车,而且不要相信用户的访谈,只有上线以后从数据里面才能反映出,用户到底想要什么东西。
  创业者一定要先拼长板,再拼短板。要抢先获得融资,把业务优势转化成融资优势。关键是速度,不要过分纠结估值和金额。在早期,在A轮、在天使轮的时候必须充分发挥团队自己的优势,走向正向循环以后,到B轮再补齐自己的短板。
  在美国,每个细分领域上都有一个公司活得很滋润,中国都是一家通吃的。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一定要想清楚,你这个切入点,你这个商业模式在这个产业链里面是否有很强的防御性。
  首先,你对流量是否有依赖性?如果有自发流量,可以防御,如果依靠其他平台的流量,需要买流量,是很难防御的。第二,如果对客户,对供应商有很强的控制力,这也是可防御的。第三,战场纵深也很重要,如果太浅就会守不住。第四,管理难度也很重要,你对管理的宽度也是一种竞争壁垒。
  最后,找到正确的投资人非常重要,早期天使投资和A轮投资人是帮你看方向的。今天任何新的商业模式都是没有被证明过的,所以早期天使投资人真的是坐在副驾驶上帮你看方向,这也是早期投资的价值。
  (整理自朱啸虎公开演讲)
  原标题:《朱啸虎:资本寒冬,创业者花钱要谨慎》
责任编辑:张海磊
扫描二维码关注“商院那些事”公众号,随手掌握备考策略、免费收听名师分享。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2649人已测试
8779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创业大街还能再热闹吗?投资人如何看待“资本寒冬论”
  和讯网消息 第二磅“新时代融合的独角兽”线下论坛干货集锦:寒冬来了吗?如何应对资本市场的波动?创业大街还能再热闹吗?
  主持人:
  君紫资本创始人 秦君
  老鹰基金创始人 刘小鹰
  (,)娱乐副总裁 张艺
  36氪联合创始人 周尤
  Roobo智能管家CEO 刘颖博
  (详见干货分享)
  秦君:从投资人角度看,小鹰总您觉着2015下半年创业环境变化的核心内容在哪里?
  刘小鹰:回过头来我们说2015年下半年,(一方面)某大机构的合伙人开始说资本寒冬。因为他们看到股市在下调,A股和海外市场出现股灾,担心二级市场的寒冬会影响到一级市场,甚至波及到早期投资。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2015年是股权融资和新基金成立数都创历史新高的一年。一级市场很多风投机构,包括天使到VC都拿了很多钱。也有很多大机构合伙人下海创业,成立新机构也拿到钱的,这都是好的现象。
  秦君:按您这样讲,变化是朝着好的方向,在有秩序、良性的状态发展?
  刘小鹰:“创业、万众创新”刚说了不到一年,怎么可能会进入寒冬?创业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刚创立的公司起码得熬三五年。也许有很多O2O项目在去年下半年出现烧钱过多、无法变现的困境,他们因为拿不到钱而倒闭。但我觉得这是某个细分领域的正常现象。
  现在“+创业”涉及非常多的行业,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各行各业都在转型中,所以这是马拉松刚刚开始的阶段。全程42公里,我认为现在最多是刚起步一两公里。
  秦君:这个时代的变化超级快,你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已经被别人超路了,怎么去判断?
  刘颖博:我们身边的朋友创业也出现了问题,但我们有一定经验应对变化就会快些。2015年热成那样子,下半年突然就冷成那样子,我们应该尽早地把过冬的粮食储备好。我们是发行平台,会做一些投资的事情。今年年初以来,我们会更积极地去投,这个时候性价比更好,大家也会更理性。确实如您所说,变化太快,要始终把握住整个行业的情况,随时做出自己的调整才可能成功。
  秦君:这是比较靠谱的两条建议。第一,不管形势怎么变,都要对自己这阶段的发展储备粮食,过不过冬都要把粮食储备好。第二,一定要对这个时代敏感,这种敏感不仅反映在你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还要用行动快速地执行。
  秦君:张艺总,您觉得年您自身行业的变化是怎样的?
  张艺:我们倒没有感觉到寒冬,完美去年在上市,现在做私有化。我们有一个完美影视的公司已经上市,现在两家公司合在一起,叫完美环球。我们看到行业的角度,泛娱乐的情况是不错的,从行业来讲发展速度蛮快。
  就像您刚才提到由于2015年下半年二级市场、资本市场的一些变化,公司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让我们做投资、做并购变得非常谨慎。我们公司和行业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内容还是上下游产业链,都在积极、快速布局。原来有游戏,现在是电视剧、动漫、网剧等多个横向的方向发展。我们在IP、下游的渠道和营销方面也在做比较积极的布局。从宏观上来讲,因为我们是一个媒体和娱乐性的公司,政府的政策对我们影响蛮大的。最近政策上加强了对电视剧内容、网剧内容的管理,我们要不断地去适应和调整。这是业界常态的过程,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角度说,对我们来讲是比较好的阶段。
  秦君:就是势头非常好,但是有两个问题,每个创业者都要关注大环境的变化,创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非楚大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创业环境。(我)赞成创业者要干一件事情,你找投资的时候最好找到你所属行业的老大去投你,他释放的资源、释放的渠道、他在产业链里能整合的资源是最大化的。
  秦君:周尤和大家分析下(,)创业大街的情况,总理来跟总理走了后,你认为创业大街有什么变化?
  周尤:总理来和总理走后是不是有明显的变化?确实有明显的变化,不是特别向好的变化。我对这事的理解是,中国传统的春节前后,许多机构和投资人都是过年心态,不太投入工作,投资行为变少。春天来了之后相信创业大街还会热起来。
  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是创业者,说到波动问题,我一直的观点是创业者不需要过多地讨论投资界的波动,因为事实上在这个圈子里的每个节点都有人说寒冬来了,都有人说现在过热。
  2008年有金融危机,2011年曾经有Pre IPO的那轮九鼎、中科招商过热,再到后来二级市场又过热。网投资刚开始时,创新工场投了很多早期的项目,大家说对的时间点还没有来,后来突然间又变成过热,又突然变成寒冬......其实一个公司真正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不要过份关注资本市场的波动。
  我们看,它已经是一个快公司了,从拿到天使投资到完成上市用了8年,在这8年里他经过好几个循环。一个公司把事业从开始一直做到上市的规模需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该来的总会来,该承受的大家也要承受。拿到天使投资之前,不需要考虑资本运作,更重要的是你们要做什么行业。是不是真的懂这个行业,你们要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是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秦君: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做一点总结。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比别人远看三步、快行一步,这是一个核心的能力。你不仅仅能比别人看远三步的路,还可以用你的脚快速行动。第二,不管环境怎么变,你都要让自己变得更加结实,要有能力应对各种变。第三,要学会找到谁在这个时代可以帮你,每个创业者都需要帮助,谁可以帮你?就是那些有产业延伸、有平台、有各种服务产品的伙伴,一定要找到他们。
(责任编辑:孙立欣 HF017)
03/11 16:2103/11 18:1303/11 17:5203/10 09:5203/09 11:4203/09 10:5903/09 10:07
创投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投资人说旅游创投:为什么资本突然冷却了?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曾宪皓
原标题:投资人说旅游创投:为什么资本突然冷却了?
  市场无情的翻脸只在瞬息,2015还火热的旅游创业、投资,似乎突然坠入寒冬。这其中的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未来又将如何?
  “一个负责任的投资人,应该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创业者,而不是去忽悠他们。大家都在热的时候,总得有人说几句冷静的话。”
  ――财经媒体人吴晓波
  寒冬中的一两片雪花
  现在是时候说几句冷静的话了,就旅游创业和投资领域。我们将告别旅游创投圈一度的喧嚣与躁动,就像告别2015年那样不可逆转。
  2015年中国旅游行业最大事情,是巨头之间的合并,包括携程入股去哪儿和艺龙,这似乎只是巨头之间的恩怨,但深入一层,会看到这件事对旅游创投生态的反向蝴蝶效应。
  据环球旅讯了解,在这几年的热潮之中,去哪儿低调地投资了约30家各领域的旅游创业公司,大部分是以持少数股份的形式。当进入2015资本寒冬,很多创业公司的财务投资者变得谨慎,他们继续投资的条件是要求战略投资者跟投。但去哪儿在被携程收编后,这些外部投资的公司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少数公司已经低调停业。
  除了从投资者那里拿钱,在巨头合并、潜在买家锐减的情况下,到门槛不高的新三板挂牌成为很多年轻公司的目标,但挂牌之后,除了风光一时外,能否实质性获得资金支持,也有待观察。
  以上只是寒冬中的一两片雪花。那么在资本和行业双重影响之下,旅游创投领域还有哪些更多的冷暖?环球旅讯专访了三位专业投资机构的资深投资者:辛夷资本副总裁童慰庭、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合伙人韩彦、瑞士信贷(香港)副总裁周知然,听取他们的分析与建议。
  背景:为什么资本突然冷却了?
  瑞士信贷(香港)副总裁周知然表示,不只是旅游行业,整个中国互联网、O2O从2015年三季度都冷下来了,这是挺明显的。对于其中的逻辑,周知然解释:
  “移动互联网兴起,产生了移动互联网红利,新的产品形态使得用户习惯有一个很大的跃迁,相应的,投资也会跟上这一波浪潮。而经过2、3年时间,投资人都扫了一遍,投资机会就没那么多了,毕竟新的东西就这么多,这是造成投资冷下来的基本面。”
  另外还有外部环境和资金的原因,如A股IPO暂停,美股动荡,以及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的节奏慢下来了,退出的节奏也慢下来,因此大家在投入方面也会有更多考量。
  通过一些行业数据库可见,和2014年比,一级市场的旅游业投资,在金额和数量上,已经明显下降。
  现状:从想得很美,到基本不投了
  辛夷资本副总裁童慰庭对旅游创投圈相对悲观。他说现阶段一级市场资本对旅游创业“基本上不投了”:
  “投资人原本觉得旅游市场很大,因为当人均可支配收入到1万美金时,欧美的经验是旅游作为消费会起飞,大家都在赌这个,这个是没错的。但另一方面,大家都往里面投那么多钱,这势必意味着争夺市场份额。大家一开始觉得能牺牲短期利润换取市场份额,但是后来发现前几轮投进去的钱,全部花在烧钱上,还是没办法看得到曙光。大公司可以合并,小公司合并没有意义。所以很难去突破,慢慢的,旅游领域的投资越来越保守。”
  那么是不是资本已经很少进入到在线旅游圈?
  周知然表示:还会有专注旅游业的投资者,但跨领域投资者,可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更新兴、前沿的子领域里,如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及更上游的传媒、娱乐、体育,为下一波趋势做准备。
  而在童慰庭看来,现在的VR领域和此前的在线旅游有点像,非常火的爆发,但晚了再投就没有意义了。在线旅游现状类似于曾经的团购大战,虽然不会像团购淘汰得那么快,“但公司做没了也很正常。”
  童慰庭另一个劲爆的观点是,目前旅游创投圈现在是没有人赚钱的:做企业的很难盈利,做投资的都亏钱了。
  Down round:哪有创业一帆风顺
  创业公司不盈利,投资方亏钱,集中体现在Downround(融资时估值缩水)现象上。据环球旅讯了解,由于此前投融资市场过热,造成估值虚高,眼下很多旅游创业公司融资时面临Down round的尴尬,前一轮估值被打6、7折是普遍和幸运的――更多公司下一轮资金还没着落,造成所谓“B轮死”。
  周知然觉得Down round不值得大惊小怪:
  “媒体没必要过分的渲染这个事情。Down round在其他子领域也存在,海外也存在,有些IPO比前一轮估值还低。不是说一旦Down round就说明一家公司不受待见了。一级市场其实是交易没有那么频繁的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有涨有跌,一级市场就不能跌吗?”
  周知然说:“这一轮比上一轮便宜,不是一件错的事,恰恰是一件对的事,承认之前跑偏了。”
  很多创业公司过于依赖于融资,乃至诞生了“toVC”的现象,当资本渐冷,这类公司就不寒而栗了。对此,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合伙人韩彦表示: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因为融资才活下来的。哪有创业是一帆风顺的,融资再融资,然后自己套现走人,有这么容易吗?大家应该去看看中国的老一代企业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对于Down round的行情,童慰庭的建议是,能融赶紧融,如果不行,就在商业模式上想法子自己造血,“像游戏公司,如果它成功了,它是可以体内造血的,没有人给它投下一轮,它也能活得下来。但旅游行业里这种情况比较少。”
  童慰庭认为,造血机能也不行,一些创业者需要为自己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问题出在创业前:一窝蜂追热点
  巴菲特以“价值投资”闻名,对于创业公司,光速的韩彦最看重的也是价值二字。光速参与了途家和的目的地旅游网站路路行的A轮投资。
  “很多人创业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能创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仅仅凭一个听上去有意思的商业模式就创业了。2015年不仅是旅游行业,任何模式,都有几十上百个团队在一起做,大部分都是copy,一味的冲单量,没有考虑这背后的逻辑。公司可以轰轰烈烈,可以默默无闻,可以小而美,可以大而全,只要它能为用户解决问题、给社会带来价值,无论上不上市、卖不卖掉,我认为都是成功的。”
  “国外创业者更多是不屑于去抄别人,他们是觉得我平时对这个事是有理解有体会的,然后我要改变它。国内是反过来,我还没想明白,我看到别人做,好融钱,我也去做了。本末倒置,所以一窝蜂地追逐热点特别多。初心是不一样的。”
  2015年原千夜旅游联合创始人冯钰在创业公司关张之后,写下《写给千夜旅游的悼词》,进行了很大实话的反思,其中一些讲述很能印证韩彦所指的“没想清楚便追逐热点”的现象。冯钰写道:
  “千夜旅游确实是我们几个从来没有做过旅游的人误打误撞进来的&&但真进来了发现是一个很大的坑”。
  “3年来,我们非常努力的尝试了很多个方向&&首先千夜旅游做智能规划和反向定制(C2B)大概只有半年的时间,这个点我至今仍然认为是不可为的&&”
  “紧接着我们尝试做的导游P2P&&“
  “那我们带用户好好旅游,不去购物行不行? 就开始看小包团&&”
  “我们2013年4月份拿到1000万投资时我们基本上把能试的错都试了一遍,最终选择的突破口是B2B”。
  烧钱:能烧出个结果吗?
  谈到旅游行业比较成功的创业公司,韩彦首先想到还是携程、去哪儿。那么近两年的这一拨呢?他沉吟一下说:“额&&不多。总的来说,旅游行业需要有突破性的公司。”
  接下来,韩彦认为繁华过后一定会回归本质:“相信年,更多人会思考,在每个行业里,什么是值得做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大家不会为了创业而创业,整个创投行业也将趋于理性”。
  谈到理性,和创业者的“豪迈”不同,投资人更心疼钱,他们严厉批评了“没有结果”的烧钱行为。韩彦说:
  “所谓的理性,是创业者不再烧钱,开始考虑怎么有收入、利润。很多年前,我们看商业都是要看它怎么做收入做增长,这些问题在前几年好像没人考虑了一样,觉得订单可以烧钱烧出来。如果毛利足够,暂时为获得用户烧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商业本质是没法赚钱的,毛利很低,亏钱亏到最后也是赚不了钱的,那烧钱有什么意义!?”
  成王败寇,烧钱烧出来的公司都成了传奇,没熬过烧钱期的,只能被“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东西都是耍流氓”之类的话奚落,在疯狂时期之后,他们成了不幸的大多数,以宿命的暗淡证明了逻辑的光辉。
  投资人的责任:他们也浮躁
  在涌动的热钱之中,创业者和投资者同样具有的问题,浮躁。“2008年我进入投资行业,一年没几个创业者,大家创业都非常慎重,能想清楚出来创业的人,都是非常有能力有想法,而且有勇气的。现在不需要了,到处都是钱,PPT随便写两页就来要钱了,这就是浮躁。”韩彦说。
  “投资人也存在浮躁。行业缺乏好的投资人给创业者真正的引导,在创投过热的情况下,投资人也参差不齐。很多人刚刚入行,没有去思考,我这个钱怎么投在改变行业、创造价值的地方,更多的是看红杉、IDG、光速投了,我也去投一个,没有理解也去投。”
  因此,对于上文所说的Downround,周知然认为,也有投资者的责任。“一个错误的估值,虽然创业者也有责任,但这也是投资人的问题。”
  今后,谁会活下来?
  童慰庭:“我觉得(旅游创业公司)会死掉一批,剩下可能是比技术,做基础设施系统的,撑到最后价值能体现出来。剩下的2C业务,如果不是资源型的企业,说实话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了,比如说靠携程系剩下的一点边角市场苟延残喘,从投资人角度看,这没有意义。”
  相对2C,童慰庭觉得2B的业务投资价值优先。
  周知然认为,携程去哪儿艺龙三合一之后,旅游主要品类领域将很稳定,因此主要品类上,尤其是机票和酒店领域,如果从零开始的创业,那也是“可以休矣”。
  周知然说了三个未来的机会:海外目的地、海外旅游购物、上游资源的业务。
  韩彦则在大方向上还对旅游创投保持一定乐观:“和医疗、教育、金融一样,旅游是几个消费集中点之一,肯定会产生大的机会。接下来的机会可能会在细分领域。细分领域是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做好了,量自然就会起来。但现在还没有看到什么产品和服务做得特别好的。”
  韩彦给坚持奋斗的旅游创业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1、不要听到一个机会就去做。至上而下的思考一下行业的机会,什么是最有价值的、自己最擅长的。
  2、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想服务怎样的人群,提供怎样的价值,当这些问题你能比别人回答得更好,你的创业会更容易成功。
  3、创业的本质不是烧钱,不是为了增长而增长,要从商业的角度多想想怎么赚钱。
  同时,他也给想投旅游行业的投资者准备了“温馨提示”:
  要敬畏大的玩家,这个行业已经有点寡头垄断――寡头垄断说不定是好事情,能促进资源的整合――不要想着去挑战寡头,寡头做得很好的,别妄想去颠覆。
(文章来源:虎嗅网)
(责任编辑:陈洋)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在线旅游创业会寸草不生,还是绝处逢生? - 环球旅讯(TravelDaily)
30,000+ 旅游业精英每周必读的行业要闻精粹,发送至您的电子邮箱
订阅成功!建议提供如下信息,以便我们日后更精准推送您更感兴趣的资讯。
OTA/旅游搜索引擎
公寓/非标准住宿业(民宿等)
旅行社/机票代理人
景区/目的地
B2B分销平台/批发商
社区/攻略/点评网站
行程规划/定制游
综合性旅游文化企业
旅游科技(如 PMS、B2B分销技术、呼叫中心、云服务等)
数字营销(如 SEO、社交媒体营销、用户体验设计等)
商务服务(如保险、投融资、管理/咨询等)
本文作者认为,在线旅游创业是被妖魔化了,他认为大家都在说的寒冬其实对创业公司来说都是好事,在线旅游还有更巨大的商业潜力。
【环球旅讯】编者按:本文来自环球旅讯读者Roray投稿。这段时间互联网创业经常看到的就是&寒冬,死亡,融资失败,泡沫破灭&这样的字眼,尤其是自己所在的旅游圈也弥漫着这种大规模的悲观态度,近期又看到&在线旅游创业公司死亡潮来袭&这样的文章,我也会遇到投资人直接告诉我&旅游行业我们已经不看了&&投旅游行业就是对LP最大的不负责任&。呵呵,好吧,既然在线旅游被妖魔到这个程度,作为一线的创业从业者,我实在忍不住要告诉所有人,你们的感知和真相到底是什么?目前的大环境是充满失败还是充满希望?我的结论很简单&被你们妖魔化的在线旅游,在6年后会诞生一家100亿美金平台级公司和n个10亿级的新型服务型企业。&先不说结论原因,来讲讲我创业之前的故事从2012年进来就跟着传统旅行巨头一起转型电商,正好经历了12年13年度假旅游业务的大暴发,不仅途牛,同程一并崛起,旅游创业的温度从那时开始就越来越热了。在负责某平台电商业务的2年时间,亲自见证了所有在线旅游最疯狂,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O2O最烧钱的时代。就我们所熟知的打车出行领域,几年来就已经联合烧掉至少200亿了,再加上各种烧钱的本地O2O,这是一个可以把静者变的浮躁,把好人变成坏人的时代!而在线旅游创业公司,这几年融资额以及烧钱速度跟前者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个浮躁的时代,可以把好人变坏,然而更坏的是,旅游本身是低频消费。旅游的创业者如果盲目的跟着高频消费O2O创业者用一样的各种激素,就注定会死路一条。说上面这些其实就想表明两个认知:资本泡沫时代不是创业者变坏,就是&坏人&成为创业者,不是投资人变傻,而是&傻子&都跑进来做投资。但相比本地O2O,在线旅游的创业者确实犯错了,但他们给投资人带来的伤害并不比其他领域高多少。低频消费的旅游行业,用资本和补贴打激素,冲数据和刷单,都是自杀的逻辑。刚又听说某出境旅游创业公司,一单补贴高达700块,用户再次消费的时间预计要1年后了。在资本寒冬下,学滴滴、饿了么这样的打法,还能活多久?这个寒冬对所有的创业公司来说都是好事2012年到2015年的旅游创业公司很多,有投资人说这几年的在线旅游创业死的多,没有一家跑出来。确实在2014年到2015年间,大家都能看到无论谁在创业,都是一味的补贴,追求漂亮的GMV给投资人看。我们还会听到这样的膜拜故事:&某某公司一年融资3轮,接着各种补贴和手段冲GMV。6个月就烧掉了上一轮的钱,在仅半个月命时又拿到一笔巨额投资&听起来各种羡慕,但现在细想真是胆战心惊。这种虚假繁荣的景象,实质就是GMV越高,烧的钱就越多。旅游创业者在资本寒冬下,必须要成为一个老实人,才能更靠近商业的本质。寒冬的到来,就是要让所有的创业者都要专注于实际的业务产品,数据上更加关注留存以及转化率,而不是表面上用户和GMV的增长。2015年底寒冬开始,2016年的倒闭潮其实是可以预见的。倒闭的大部分是2015年前甚至更早诞生的企业,这些在争相打激素的环境下诞生的企业,如此不堪一击的身躯,想抵住持久的资本寒冬,注定是不行的。所以我想说,导致旅游创业公司出现倒闭&潮&的直接原因是被传染的追求虚假繁荣而导致的盲目烧钱,但也还不是根本原因。有些作者认为旅游行业巨头携程们当道寸土不生,但这并不是本质,任何行业如果只是盲目跟着巨头走,那都是死路一条。在线旅游的倒闭潮的本质是什么?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们认为这是倒闭潮,其实真心不算,如果真是倒闭潮,那也应该影响到的是整个行业吧! OTA还有多少家你们数数?旅行社还有多少家你们数数?滴滴Uber都合并一家了,哪个互联网行业的倒闭和整合的力度不比旅游圈快。当未来180家直播软件倒闭只剩下5家的时候,你们看旅游业,肯定还是这个老样子。不过毕竟也倒了几家,我也正好比较熟悉,简单说下看法:如果创业公司的交易模型和产品逻辑携程等OTA是一样的时候基本是没戏。说直白点就是,如果携程都不用太多研发,开个频道就能干你的事,那么你做的事就很危险,甭管你是做跟团,邮轮还是机酒。用一张图看一下,如果要跟目前的传统企业不同,你可以在产品,服务,流程上做点什么?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和传统企业做得事情有50%以上的重合度,那是极为危险的。右侧虽然有待于探索和解决,但有几个差异点已经标记出来了。你看看在线旅游倒闭的或者正在倒闭的公司,如果还是在做标品,还是单纯卖货,还是价格和流量在撮合交易,那也是基本白给10个亿都挽救不回来的。另外旅游的灵感,决策,体验等流程都很复杂,大量的公司都在各自探索,所以旅游创业本身是非常重运营的事,要么把资源布局做好,要么把产品体验做好。但是更多的公司你会发现它的产品,服务明眼就能看出巨大的问题。有一次做目的地产品分析,我看到某拿到多轮投资已经上亿融资的旅游创业公司竟然曼谷只有十几个SKU,而且携程上还都有;还看到一个已经上线3年的App竟然在目的地的服务内容上一片空白。这种类型的公司,时间和资金都没少用,但做出这样效果,这压根就不是行业的问题,失败的根本就是人的问题。拿一个跟我们一起成立的类竞品公司举例子,一个天使轮都还没走完的公司,创始人就开始各种节目和包装,真的是一年不到眼睁睁的看着他如何挂掉的。归根结底,不光是在线旅游创业公司,任何的公司失败都是人的失败。烧钱冲数据,投机融资,商业无差异化,服务和内容跟不上,产品体验一塌糊涂。以上若干,才是失败的本质,对这个行业和互联网创业,如果还能保持一些信心,那么信心到底从何而来呢?在线旅游还有更巨大的商业潜力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明白用户收入对旅游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拿美国来做一个参照:美国在1979年-2000年旅游业是整个美国增长速度最高的一个行业,达到了32.9%,这也是美国近5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第二名是70年代的医疗行业也才达到14%。所以你可以看到,这20年时间美国旅游业呈现极为恐怖的增长速度,那段时间也恰好是美国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时候,从1万美金到3.5万美金。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当下已经有10个省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金,未来10年增长依然可以预期,而且2亿规模的中产阶级已经崛起,从某种角度来说旅游业不是没有希望了,而应该是希望刚刚开始。再来看看目前中国14亿人只有7000万本护照,护照人口占比5%。不要说比欧美国家,比比旁边的日韩都相差还是太大。不过目前中国护照人口是每年递增20%,也就是2022年左右中国会有2亿出境护照人口。所以对于出境来说,还有1.3亿的潜在消费者还没出去呢,这一波跨境消费的红利才刚刚开始,寒冬过后,我赌定18年资本开始集体收割这一批红利,所以未来6年被妖魔化的旅游业很有可能会有改朝换代,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6年的新机会到底在哪里如果让我来总结,就是8个字&传统谢幕,迎接新王&。6年时间不要觉得很短,06年到12年的去哪儿很大程度上就扮演了新王登基的角色。所有行业都在谈消费升级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仔细想一想旅行的消费升级是什么?人群都是谁?拿目前形势大好的出境游来参考,升级的维度是主力用户人群发生变化,体验模式发生变化,连接渠道发生变化,购买决策发生变化。我们用下图来做个参考不仅仅是旅游行业,创业公司能崛起的最高级维度开创一个新的品类,并用自己的品牌去占据这个品类。举个眼前的例子,二手车交易也算是一个传统为主的市场,这两年即便互联网杀进来各家模式也不同,而瓜子则开创了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就是直卖,瓜子的战略就是要让直卖这种模式代替传统模式成为占据用户心智的主流模式。目前占据旅游用户心智的模式是订机票上某某,订酒店上某某,跟团游上某某,我们可以看到以上都是商品,甚至标品属性的维度。在消费升级后的,有没有新的维度可以有占据用户心智空间?未来的新品类一定不是围绕着标品的商品属性去的,而是基于工具,兴趣点,人群,平台化新模式,甚至目的地。这些新品类都有一定的机会,但也都有难以变现,低频中的低频等商业化运营的实际问题,如下图工具,兴趣点+人群(社群),新平台模式都会有创造新品类的可能,他们维度完全不是商品属性的维度,换句话说不是OTA们开一个频道就可以干的,OTA要干从产品到营销也得重新另起炉灶。而目的地IP,如果只是商品交易,OTA开个新频道就很容易做,比如邮轮,海岛这种品类对OTA来说是非常容易的。如果要从这些机会找出更大规模的机会,比如能不能成就一个100亿美金的公司,我觉得还是要从跨境,目的地服务这样的领域去寻找一个可以成为平台级公司的机会。总之,被妖魔化的旅游业,其实近10年的被互联网整合依然是缓慢的,OTA崛起并没有给传统旅行社造成大面积伤害,反而旅行社们成为OTA们非常重要的伙伴。但本质上OTA,旅行社都是Agent,而且都是老牌10年以上的Agent,Agent就是单纯卖货。但Airbnb就不是Agent,也不是单纯卖货,它是具备一定社交属性的新的平台模式,所以Airbnb是具备一定的启发意义。而且个人认为2016年是所有老牌企业IP弱化的元年,著名的某些消费品公司,2016年上半年跌掉了30%,而传统消费品啤酒和方便面都在下降,而宠物食品,酸奶和鸡尾酒都在上升,高体验价值而且不便宜的新兴消费品牌都在崛起。这种态势,至少3年内会席卷旅游圈,2万家传统的旅行社在未来3年将会变得困难,新型的基于兴趣点,人群打造的精品品牌会逐渐成长并会活的很好。有人说OTA有流量而新兴品牌没有,但我的看法是IP会自带流量,但它需要时间,从100个爱它的用户,到1万个,到更多。只要能活3年的精品品牌,拥有10万个忠实人群,就一定可以做到100万人群,并且做到极好的盈利。但传统OTA在标品领域还将会是无可匹敌的,但只要大于5家OTA还在标品领域激烈竞争,那么盈利依然很难,如果能像滴滴一样整合,OTA剩下的那一家很可能还是携程。也有人说在线旅游&防盗防火防携程&,可是携程永远不会成为微信,支付宝这样的超级APP,携程App不可能可以装下所有预定以外的体验,比如和当地人社交互动,体验目的地的VR直播,形成游客之间的群组功能等等。但携程会通过资本布局所有旅行生活(社交,直播,内容)+跨境消费(包括医疗,购房,投资,购物等)+工具(人工智能),最终成为另一个全球化旅行生活版的阿里,所以携程会成为优质创业公司的帮手,而非拦路虎。所以个人认为,未来6年还会有100亿美金的新平台诞生,但这个新王的背后,肯定也少不了携程等传统巨头的入资,这个格局在2020年会变得逐渐清晰,也说不定携程自己会投出一个市值超越自己的平台。人工智能,VR,直播给在线旅游的机会我想说以上3点都是巨大的机会,也都适用于在线旅游,但实现的时间点有巨大的差异。大家都知道旅游业,包括现在的OTA们,劳动力相对比较密集,人工智能在未来必然会取代大部分的人力,比如客服,OP等,但旅游有必须要有情感和创造力。所以你会发现人工智能未来取代的是国内的这些提供信息中介,操作服务的这些岗位。而代表着情感和创造力的,其实是目的地的人,人的感性价值是未来机器没办法取代的,所以人工智能会作为工具提高效率,但有创造力的人的价值也会无限放大,他们是真正的KOL。从交易的角度而言,我更相信连接人会增强交易决策,而连接机器会增强交易速度。拿我们目前亲自验证的项目数据来看,如下图:我们将规划的行程小规模测试去形成一个checklist,全程没有人和用户的连接(目前这不是一个完善的产品)但测试角度而言转化微乎其微,形成交易决策的难度依然很大,所以我们果断放弃将此作为一个提升交易决策的想法。当然这样的产品方向我们依然价值巨大的,但需要的其实是更好的体验和时间条件成熟。这也是人工智能产品发展的方向,包括翻译,一些计算工具等等。而相比国内的咨询顾问,我们发现当地人的咨询购买转化最高,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超过40%将会变得有可能。也就是说,内容,社交未来会成为在线旅行用户的交易入口,你可以想象国内的咨询顾问从内容和社交的维度都不能给连接的用户更好的价值体验。而当地人,有创造力的人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比人工智能方向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但VR和直播不需要等待太久,硬件和软件在2年内就会让用户足不出户体验目的地的感官景象。而这不会取代真正的旅行,反而会激发旅行,毕竟只有感官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但VR和直播本质是内容,是内容就要有内容输出方,内容输出方到底是谁?不同的公司做法不一样。但最低成本的做法其实还是目的地人,他们可以在品尝美食,潜水的任何时候就可以输出内容,但输出内容的意愿取决于交易,也就是说只输出内容的人而不在乎利益的人是极少的,无论是内容和社交本质都要提升交易,才会对内容输出方产生激励。所以也就是如下图:人,内容,商品/服务和交易/社交形成不可分离的闭环。&在线旅游创业的壁垒和天花板在哪里?在线旅游依然有无限的潜力,OTA们的整合没有完结,旅行社们会迎来真正意义的洗牌,而其他的做中介服务的机构也会碰到和创业者碰撞的时刻。杰克韦尔奇说过,一个企业内部的进化速度如果低于行业变化的速度,那它离死亡就不远了。在线旅行的新物种正在降临,每个探索都很有价值,而资本寒冬会让留下来的创始人们更加专注于产品和服务。我个人认为从2012开始的旅游创业热,在今年将会基本结束。单纯获得天使投资会变得非常艰难,幸好旅行业的创业门槛低,你也无须花大量资金打造一个App,可以依托成熟渠道,而且做自渠道的方式和方法也有很多种,一开始就会有现金流,如果熬过3年是绝对可以成为一个优质的企业。而15年前成立的公司,16年17年是非常大的槛,一旦迈过,18年将会迎来稳步的发展,工具型企业会被收购的可能,品牌服务型企业也会好转起来。至于想要成为2020年以后的那个平台级公司,2016年这个窗口就会关闭,已经布局的创业公司包括我们从技术,数据,资源和资本的投入都是短期难以超越的(虽然暂时大众知名度还不高),对团队综合素质和产品开发要求都很高,2017年底这个领域的壁垒就会建立完毕,就连任何巨头都难以短期跟进。所以归根结底,所有在路上的创业者们的壁垒就只有一条&保证活到17年底的同时,并尽可能的加快速度建立产品和服务的优势&。对于这些领域,不论跨境还是本地周边,旅游业不应该被看衰,但凡你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对这个世界有信心,你就应该明白,未来只会更加美好。我个人预言的下一波创业公司触碰到这个天花板的时候,这个创业公司的格局应该是这样:以上均为个人认可的旅游创业方向,但凡是卖标品和倒卖模式的任何旅游电商都不在以上范围,凡是靠补贴获取高增速GMV的创业公司都不在以上范围,凡是没有资源和产品靠信息不对称的创业公司都不在以上范围。这三类公司依然会前赴后继的走向死亡的路上,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互联网公司也包括了绝大部分依然存活的传统旅行社。最后本地生活的战场已经硝烟弥漫,而旅行代表的是非本地生活服务,非本地化生活服务的大幕其实才刚刚开始,尤其跨境目的地服务,社交,内容/直播/VR ,超级IP都依然拥有巨大的商业机会。标题中所述的旅游创业倒闭潮,其实根本就是危言耸听,美国旅游业80年代初的景象对中国来说才刚刚到来。我想表达的3个观点:1.OTA和旅行社的战场确实不适合创业者进入了,而跟风,投机的创业者都会被未来一年半继续的资本寒冬清理出局。2.资本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合理的工具,资本也不该被妖魔化,被当下妖魔化的旅游业最终还是会被资本推动继续向前。3.所有公司的失败不是行业的失败,是人的失败,尊重每一个还继续活着并探索的创业者,为这个行业留下希望的荣光。我们所说的旅游到底是Travel还是Vacation,旅游在我们眼里的意义是否已经大于欧美人赋予Travel和Vacation的含义?这个世界最终会被连接,人的意义永远是最大的。如果作为创业者的我们最终没能成功,那一定是我们自己问题,请你们每个人都对旅游和互联网继续充满期待,坚持创新并活下去的创业者值得让每个人鼓掌。
一个在线旅游创业者
& 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
获得授权。非商业目的使用,请遵循 。
打赏打赏打赏!!!
& 环球旅讯版权所有|
粤ICP备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 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资本寒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