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银行需要什么条件靠什么赚钱

杨行长,请不要过于傲慢:银行凭什么赚大钱?
4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在“2014年第十一届北大赛瑟(CCISSR)论坛”上发表了一个演讲,他的核心观点是我国银行不存在垄断,银行利润率不高,赚钱是因为规模大,同时,他还认为民营银行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贷款难。杨行长当然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银行家,因为他曾经管理着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作为曾经的媒体人,我在工行市值和规模双双称冠全球时采访过他,是那种低调、严谨的同时又不乏傲慢的银行家——值得注意的是,傲慢大概是银行家普遍的特征,他们一方面手握大笔从公众吸收来的低成本资金,另一方面则面对嗷嗷待哺的缺钱企业或者个人,他们确实有傲慢的资本。杨行长最近发表的观点不管听起来有多么刺耳,如果仅仅从字面和数字上看,却都是事实,这体现了他作为银行家严谨的一面。但问题在于既成事实并不等于是合理的,而且形成既成事实背后的发展路径更值得商榷,不谈问题而只谈被公众误读的事实,我觉得这体现了他傲慢的一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杨行长所说的银行的规模效应。杨行长将我国银行与工业的ROA(总资产收益率)进行了对比,“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的资产回报率大概是7%左右,我国银行业平均资产回报率大概不到1.3%”,杨行长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中国银行业的ROA并不高。杨行长之所以没有将后面的话说出来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的这个对比有多荒唐。银行是高杠杆的生意,杠杆率可达12倍,而普通工业企业的杠杆率在2倍为合理,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的ROA要与工业企业齐平的话,那银行的ROE可是要超过70%的!杨行长指出银行业之所以这么赚钱是因为规模大,这是事实,但是规模大是如何发生的呢?能力圈(微信号:AbilityCircle)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不畅。中国证券市场的审批制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一般来说,这些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仍然是从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即认为审批制人为导致证券市场供给的稀缺,因此导致了高估值和权力寻租。然而,我认为企业不能便捷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其实人为地逼迫它们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进而也使得银行这个融资渠道变得紧俏,由此也导致银行资产规模快速膨胀。间接融资的成本往往高于直接融资,因此,中国企业间接融资远远高于直接融资的事实在我看来,更大的问题是导致了整体经济运营效率的下降。关于股权融资,我们知道中国证券市场间歇性的IPO暂停和重启也是一大奇观,自2012年11月中旬至2013年12月,IPO在没有明示的情况下实质上暂停了,去年年底重启之后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也已经是一个长长的故事,相信读者诸君对此记忆犹深,我就不再赘述。而企业直接融资的另一种渠道债券融资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大力的发展,根据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信息部发布的《2013年度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2013年,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共计331只,发行量2717.30亿元,仅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3.12%。而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在发行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二者发行量合计约占发行总量的59.05%。可用来对比的是,美国以企业为发行主体的债券产品则占据了债券整体规模的60%以上(2005年的数据)。中国累计发行的各类债券的发行量占比如下图:银行规模大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在普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大银行的直接融资渠道却很畅通。杨行长显然不认为现在火热的民营银行能够抛起什么风浪,因为他很清楚银行业的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在这一点上,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而且我认为这些新设的民营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上也有不足(请参看《》)。不过,中国的大银行在过去十几年中为什么能够快速扩大自己的规模,而没有受到资本金的牵绊呢?以杨行长曾经领导的工商银行为例,2004年只有5万亿资产,而到2013年则有19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6%。除了大银行本身业绩增长之外,通过资本直接融资补充资本金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据Wind统计(如下表),五大行上市后的直接融资总额达1.2万亿,其中债券融资8, 533亿,股权融资3, 430亿。资料来源:能力圈(AbilityCircle)根据Wind资料整理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60%以上的利润是由16家上市的银行贡献的,这一现象对不少投资者造成了困扰,但杨行长在演讲中指出“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利润额大概是我国银行业利润总额的3倍”。我认为,这从侧面证明中国有大量工业企业无法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因此,才导致银行业的利润在上市公司总利润中的占比奇高。第三,贷款利率市场化而存款利率非市场化则是银行能够通过做大规模赚大钱的又一个原因。中国的贷款利率早已经市场化,对于中小企业,银行往往会上浮贷款利率,但对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像中石油、中移动这样大型国有企业,银行往往会下浮利率向它们发放贷款,在银行业,热衷于向那此信用好的大企业放贷被称为“垒大户”。银行能够“垒大户”实际上也是其规模能够迅速扩大的原因,而银行之所以能够“垒大户”则与银行较低的资金成本有关。中国的存款利率市场是部分市场化的,对于居民和普通企业,存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而在金融同业市场,存款市场利率是市场化的。余额宝正是将居民的钱以货币基金的形式集中起来投资于金融同业市场,使得存款利率市场化在没有官方许可的情况下成为既成事实——而我认为此举对中国金融改革意义重大,如欲了解这方面更多的观点,请参看。那么,读者或许好奇,银行按照市场化利率计价的存款占总体存款的比例有多少呢?根据高善文等人的研究,中国银行表内外合并起来,负债端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定价的产品“三七开”,即银行存款中有30%是市场化定价的(请参看高善文等人的研究报告《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国大银行迅速做大规模的三个原因无一不与中国金融业存在的弊端相关,因此,将工商银行做成全世界最大的银行还不足以证明杨行长就是全世界最牛的银行家,傲慢一点可以,但也不要过于傲慢。在存款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向大企业发放大量的低息贷款来做大规模,而如果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它们能否向原来的大户转嫁成本是个巨大的问号。而同时,如果普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变得更加通畅的话,大银行流失大客户几乎是一个确定的事。因此,随着银行的贷款大户转而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就不得不转而去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市场,如果中国金融业未来真的按照这个路径发展,那一定程度上有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现在的大银行可能面临的前景就是缩减资产规模,通过更高的定价来获利,而不是如过去十几年一样,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来获利。在这个意义上,杨行长所说的做大规模然后赚大钱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一个即将被淘汰的商业模式,它并不是一个值得拿出来炫耀吹嘘的商业模式,虽然我也不得不承认淘汰它的过程会相当漫长。顺便说一句,前几天我去一家股份制银行办事,想同时在这家银行办个类似余额宝的银行宝宝,出乎我意料的是,银行理财柜台告诉我办不了,它们银行这个产品是要每天抢的。看来余额宝、理财通、百发这样的互联金融产品的出现,只是让银行恐慌了一时,并没有让它们真的下决心去消除活期存款和货币基金之间的障碍。因此,我推测类似余额宝的、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基金产品将长时间存在,它们将持续侵蚀银行的活期存款份额,直至官方存款利率市场化真正实施。最后的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企业太大了并不只是个优点,它也有船大难调头的缺点——相信杨行长对此一定有比我更深体会。银行显然已经看到互联网理财产品对自己存款的侵蚀,而且也推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但到了终端,策略执行仍然会走样。作者微信公号:能力圈(微信号:AbilityCircle),欢迎围观交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32687.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我一直在疑惑为什么金融业能够赚那么多钱,几个人的小部门一年就能赢利上亿,这是如何做到的。按照道理来说,金融业一笔单子的利润十分小,贷款4%左右,再高的风险也就跟着增加,其它的业务则可能只有1%,这些远比实体行业的利润率低很多,可是这几年银行都是暴利,这是什么原因。0 F3 K& f) `3 `7 H
细一研究才发现,银行赚钱用的不是自己的钱。一个企业,做成一个实体项目,利润率是高,但怎么也是几个月时间才能回笼资金(更多的是要几年才能回本的),而且动用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加上银行贷款,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超过自有资产规模。而银行,实际上则是借别人的钱生钱,而且关键是银行可以从资金市场上借钱,这使得在理论上,银行可以运用的资金规模是无限的,只有资金成本的问题。
所以,别看金融业每笔业务利润率小,但用的都是别人的钱,不受自身规模限制,更因为周转极快,一家小银行,在其一年运营期间,所动用的资金也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赚到的钱,相对于自身的规模,也会是个天量。当然,这必须要求资金利率足够低,如果升高的话(就象某年六月的钱荒),那么可能几天就将半年赚的钱赔回去。
当然,银行赚钱决不仅仅于此,普通老百姓对银行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银行贷款赚取利润,实际上,银行的利润根本不是贷款得来的,因为真正的利润,是本息全收回才算利润,而银行经营中,一个可以还得了本金和利息的就是优质客户,这样的优质客户又怎么能做一锤子买卖,肯定要长期保持,不但不能收回本金,还应该扩大贷款规模的。以前,借新还旧是不允许的,因为不良贷款可以通过这个来规避监管,但这样的监管也确实对于优质企业的扩大贷款不利,于是银行发明了授信,授信可以是一年也可以两年,额度可以是循环也可以是一次性,在这个授信额度下,企业就可以反复地贷款,不受借新还旧的限制,只要能按期付利息,那就是银行稳定的利润来源。
但这种只要求还利息的模式,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只猫把自己的尾巴割下来当食物。这本来是不可持久的,但是中国的问题就是高储蓄率高增长,银行每年的存款规模都在扩张,这个扩张来源于高储蓄也来源于国民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割尾巴当食物这种在自然界很怪异的行为在金融领域却是正常的,因为经济体型的长大甚至超过了割尾巴的速度。3 G2 T# G1 @& a. C; X7 p! D' m9 x
但是,上述原因其实都不是银行赚大钱的根本原因,银行赚大钱的根本原因,是将每年国家的增量货币划去很大部分当利润了。国家发行新货币是为了适应经济总量,但发行的新货币必须先经过银行(再贴现)才能进入企业,如果银行的主营业务是直接对企业贷款,那么银行只是在其中扒有限的利润出来。3 m8 u7 @# e/ b# [0 `7 W
但是现在的银行,往往不满足于这类直接贷款的利润,而是将获得的资金通过各种手段给第三方金融机构(比如融资租赁公司),然后金融公司再以很高的利率贷给企业,这样本来是企业创造的财富而对应生成的货币,再回到企业体系内,银行会分得20%以上的规模作为自己的利润。这个放到中国还有美国的货币增量来衡量,那就真是天量了。而促成这么高分成的原因,就是那些准金融机构,也就是最近经常听见的影子银行。
当然,这种模式下,其实银行赚的钱也还是有限,毕竟,最终还是要把钱贷到实体企业,而实体企业的赢利能力有限,你真做出40%以上的利率来,大多数人家也借不起。所以,对于金融行业,还需要更超神入化的赚钱门道,那就是金融衍生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不进入实体产业都是十分严重的现象,大多数金融衍生品交易就属于典型的在金融体系资金空转的业务品种。举个形象的例子,如果以前那些金融手段,相当于猫咬自己的尾巴的话,那么金融衍生品,就相当于两个金融企业互相咬对方的尾巴,这个景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就是两条互相咬尾巴的蛇。
抛开金融衍生品复杂的外表,其实质就是对赌,这个赌普通老百姓都会,比如好赌的两个人说,咱们赌天气,出太阳你给我两块钱,下雨我给你两块钱。金融的赌面当然不能这么简单,总要一些高大上的字眼,比如我们赌利率会不会上升,汇率会不会上升,如此这般,其实现在的金融衍生品已经到了无所不赌的地步,因为金融市场只要有现货就有期货,有期货就有期权,而期权,其实就是对赌,因为赌徒们根本无力去行使那个权。
对赌本来是零和的,有赢就有输,但是为啥金融业却乐此不疲呢?其实这又是个大家认识的误区,因为这根本不是零和,零和的一个条件是,空间是封闭的,你有了我就没了。而金融市场则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因为不停地有资金注入。金融本身就是国家的命脉,所以只要是银行,就是国家的孩子,也中央银行的孩子,央行从来不会说不借,只会说你要给俺的回报高些(提高贴现率)或者说要更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借(提高准备金率)。
所以,只要国家经济在发展,储蓄规模在上升,金融业就可以获得新的资金,然后就可以不停的玩,这就象赌徒,我可以一直输,但只要我有钱,就可以玩,也总有翻盘的机会。何况,金融业其实不是赌徒,而更象是赌场,他们之间在对赌,但更会吸引很多赌徒进来,通过复杂的规则,保证这些梦想发财的家伙乖乖地把钱奉上,从而放缓将这个赌场玩崩的节奏。& e- J) `: [* y8 N1 l
当然,如果把金融衍生品交易放在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中,这仍然是零和,零和就有玩不下去的一天。但对于金融业人士,这玩不下去的一天谁知道会是哪一天,且让大家享受每一天,而更可能是,这一天甚至不在今年,那么皆大欢喜,到年终时一结算,赢了很多呀(其实输的也有,但只要不清盘,那就不算输),大大的红包。至于以后,管以后干什么,反正今年我赢了,分给我的,难道还想让我以后吐出来?* z( W4 p. f) |* h' L) {& U* S
当然,金融业的输赢生死不用我们操心(美国政府操过心,就是再拿出7000亿给金融业),但,经过这么一轮,我们惊奇的发现,金融业把国家本来准备给实体企业的钱,买了衍生品后,竟然没有一分钱进到实体里,如果银行能把所有的钱都买衍生品,那么就意味着,对应国家经济增长而发行出的增量货币,转了几圈后竟然都变成了金融界的利润。
把国民经济增长成果变成自身的利润,这才是金融业赚钱的最大秘密。
:“把国民经济增长成果变成自身的利润,这才是金融业赚钱的最大秘密”,所以,金融的问题就是分配问题政治问题。我们在这里讨论半天,都是小老百姓自说自话。
:我是来看评论的,转走了
这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不仅对于银行们的时间考验,也是对于互联网金融们以及民营银行们的时间考验,之前的一系列限制,也使得余额宝类的产品真在面对着资金转移,利率下滑等风险,工行有底气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规模与核心利益圈并未受到破坏,中国经济依然需要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二,政策倾向性支撑,这对于国有银行来说,是一个保护圈,也是其可以傲视群雄的地方。相反,余额宝之类的产品未形成尚可的规模,也是缺乏以上两点,而现在如余额宝对于上游面对资金来源与安全性,牌照以及利率是否稳定等因素,对于中游的自身要面对基金理财产品的盈利率以及自身是否能存活,对于下游的用户利益的拷问和用户流失的风险把控以及行业内的竞争,就如此几点,足可以让工行们有恃无恐,当然,互联网金融们还又有一个希望点就是在银行们的软肋服务与体验上再去折腾一番,说不定也可有新的转机。所以个人认为,银行们对于各种产品的应对措施,只是对于现如今民意的一个互动反馈而已,起码在决策层到执行层有想法,但未有足够重视,或是重视的方向不是在业务与产品层面的,其实任何人都明白,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在产品与业务方面的变化多端只是战术,而在核心战略方面的抑制则是让他慢下来,时间窗口是其成长因素里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天时地利人和中的首要点,故时间对于双方来说,是双刃剑,当然这刀光剑影也让未来的局面更加复杂与好看起来。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国大银行迅速做大规模的三个原因无一不与中国金融业存在的弊端相关,因此,将工商银行做成全世界最大的银行还不足以证明杨行长就是全世界最牛的银行家,傲慢一点可以,但也不要过于傲慢。因此后面这句是如何归纳出来的?难道作者不觉得自己是在给别人扣帽子么?
:这个很明显吧,杨行长肯定不是全世界最牛的银行家。
:逻辑关系很正常,哪里说的有问题啊?
:回复 :优越感在那里?//@wum:为了体现作者的优越感……
:回复 :优越在那里?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好了?//@cfang://@wum:为了体现作者的优越感……
:应该算太给面子了
:回复 ://@wum:为了体现作者的优越感……
:为了体现作者的优越感……
在作者这里高杠杆是无风险的,分明就是装着清楚装糊涂。银行的高杠杆对应的是高风险,工业企业呢
:要不您考虑下“德云社”?俺真心觉得说相声挺适合您。
:工业企业……有躺着还能挣钱的工业企业?个别垄断行业的个别企业别来说。工业企业是是非非多少?招工,工资,原材料……最重要的,一下子就冒出多少的同行业竞争者?还有环保,还有税务,出口的话,还有汇率。这tmd每一道口子不是风险?爆智商下限也没有这么爆法。
:你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的那么大条?那些企业倒闭的,除了个别的,几家银行,除了损失利润,真有亏损大额贷出的钱钱的?你还真当银行是傻bi啊
性质是央企国企的,都是垄断,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在这里,水电油是100%绝对垄断,接着是电信、银行、交通都是严重垄断,其他央企国企就是中度垄断。
:兄弟看得透彻,精辟,切中要害!
楼主立场太强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跟银行比roa,比着比着,就用规模以上的roa跟银行的roe比较起来了,弱
:回复 :被轰击了吧,看到大银行的强大了吧o(∩_∩)o//@周展宏:是你立场太强。ROE比ROE,这个还用我明说出来吗?
:是你立场太强。ROE比ROE,这个还用我明说出来吗?
太多的我不懂,但是看看你们的坏账都坏给谁了我就懂了十之一二,再看看互联网环境下,你们怎么对待余额宝等类似产品的我又懂了十之一二,国家给你你们那么大力度的支持,你们竟然连个余额宝都害怕!!可以想象你们把银行经营到什么程度了,竟有诓世之词“银行不存在垄断,不赚钱”,你当国人都是SB吗???我再举个例子说明,关于网银U盾,你们这个支付的东东,妈的老子当时大二搞了好久才搞定,前几天看财经郎眼,那位观察团说得很好,余额宝是个人基本都会操作,你们搞的各种神盾一个博士生搞了两个多小时才算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笔网上支付。我一直在想你们这种行为属于以劣胜优汰吗,属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范围吗?——总结一句,见过能装逼的,没见过你这么能装逼的。
把国内银行行长的位子上放条狗,银行也可以照常赚钱。中国有个****银行家,顶多算个政治投机家,利用对政府的强大影响力,从而建立维护自己既的利益的政策。
你们都太看得起国企了 没有看到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 企业家做的事情 让们的牛逼XX的政治家给做了 这个事情只是银行的例子 本人也不是如 如意乐1qq 周展宏 这两位高大上 只是一位吊丝 在广州这边的大银行去排个队都是一种想要杀人的冲动 四大银行的支点 只有三个窗口是供排队的普通用户 只要是有事情要去一次 排队都要熬上至少两个小时 不说了 再举个例子 本人在广州已经六年了 我们国内很多个城市的当地政府都在学美国的硅谷 想把他搞成中国的硅谷 特别是广州这些年 搞了三四十年类似于硅谷的产业园 哪个搞成了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几年 原来就是答案是 咱们政治家再做企业家做的事情 所以搞不起来 人家硅谷是企业家从自身创业角度出发搞起来 怎么可能政治家搞的起来 看看中国的除了银行外的其他国个垄断的行业
对现今的银行来说,傲慢一点可以,但也不要过于傲慢。
切,银行能赚钱,是因为有文件壁垒。一群吃人饭不干人事的家伙,再赚钱,净值破着,脸皮真厚
标题的语气好像是在求这个所谓的“杨行长”似的。正确的标题是:干死贪婪无耻靠垄断存活的四大行是人民的共同责任!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的资产回报率大概是7%左右,我国银行业平均资产回报率大概不到1.3%”银行的自有资金只要20%左右,而普通企业是50%以上,这个银行家不知道吧,因为他只关心银行
没有提及贷款的额外成本,已经挺厚道了……
lz辛苦了,不过,难道啥时候huxiu成了重要平台或者媒体了,这么一干人等,来这里专业轰击
好文大赞!简单三问把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弊端刻画出来
少见的好文
不错,看看
互联网理财产品没有对谁侵蚀
不存在垄断这种表面文章已经不能证明任何事,只是强行定义么。哎。。 很多某某比银行好多了,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存在的。
余额宝好难受
国家垄断 多么牛逼的存在,各种国企,享受政策优待,不同程度的国家垄断而已
点击加载更多
职业投资人,原《财富》代执行总...
创始合伙人从躺着赚钱到跪着赚钱 银行到底是怎么陨落的_理财资讯_理财_中金在线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从躺着赚钱到跪着赚钱 银行到底是怎么陨落的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曾经的银行是人人羡慕的高富帅,现在的银行则是落难的富二代。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为什么银行的日子反倒一天不如一天了呢?
  说起来,这帐还得算到马云爸爸们头上。
  近年来随着余额宝等一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快速崛起,银行曾经的垄断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
  嘉丰瑞德小编查阅资料发现,截至2017年3月末,余额宝资产净值突破万亿规模,达1.14万亿元,本期利润87.04亿元。天弘基金表示,其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个人投资者,用户数量已超3亿.
  也就是说全国有超过1/5的人把钱存进余额宝。
  一方面是余额宝的大受欢迎,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的备受冷落。
  无怪乎客户的移情别恋,余额宝的货币基金优势,实在远远甩掉银行活期存款好几条街。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活期存款,年化利收益率0.35%,随存随取;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4%,随存随取。从风险等级来看,活期存款等于无风险,货币基金属于低风险产品。
  这样一比较高下立见。
  再来看定期理财产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型P2P平台推出了许多类似银行固定理财产品的,但在收益上也秒杀了银行普遍不到4%的年化利率。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这几年,银行作壁上观,冷眼相对,但等到银行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腹地尽失。
  所以我们看到银行近几年才开始有所发力。先是取消了跨行手续费,而后用相继开通的网上APP,推出可以干掉余额宝的货币基金以及收益率不断往上走的银行理财产品。
  尽管银行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上确实做大了不少,但总的而言,并没有什么卵用。
  但银行的成本却被抬升了再抬升。
  我们来看看银行赚钱的路径。其实并不复杂,银行主要靠三大法宝赚钱:负债业务(拉存款)、资产业务(放贷款)和中间业务(信用卡、票据、担保、租赁、基金保险代销、投行、异业合作、家族办公室、其他各种增值服务).
  听起来这些业务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但随着拉存款成本越来越高,存贷差收入会缩减,过去垄断性的高额存贷差红利消失了。
  所以银行人也开始焦虑了,拿什么来养活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一大家子人。有句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银行人,准备好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吗?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中国的银行谁最会赚钱:工商银行每天至少赚8亿
  的银行们,谁最会赚钱?谁的负债最低?谁的手续费最高?普华永道日前发布银行业报告,从净利润、手续费、中间收入等方面总结了上半年上市银行之&最&:工商银行最大,建设银行最稳,中国银行最洋气。
  工商银行:&宇宙第一大行&宝座不动摇
  作为&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毫无悬念继续摘得资产规模最大、净利润最多的银行的宝座。中报显示,截至日该行资产总额22.42万亿,中农工建交五大行资产总额共计81.52万亿元。工商银行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90亿元,平均每天至少赚8亿元,日进斗金也无法形容出工商银行的赚钱能力。在卖岛,很多岛屿售价不超过200万欧元(约合1426.04万元人民币),这种小岛,可以买1万个!
  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最高&发展最稳健
  资产规模和业绩屈居第二的建设银行则在稳健方面成为最佳银行。上半年,建设银行成为平均总资产收益率最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最高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能反应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80%,核心一级资充足率为12.35%。工、中、农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35%、14.34%、13.2%。此外在四大行中,建设银行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增速也是最好的。
  中国银行:国际化程度最高
  中国银行是最洋气的银行。国际化业务一直是中国银行的亮点,6月底中行海外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6.8%,税前利润占集团利润的23%;拥有海外机构635家、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提供贷款承诺1365亿美元。在国家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之下,中行的海外业务也如火如荼。
  首发&一带一路&债券,意向性授信680亿美元,未来3年拟完成&一带一路&相关授信1000亿美元,其中2015年拟完成200亿美元;在央行指定的17家人民币清算行中占据9席,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清算量领先全球,境外人民币资产规模接近1万亿元。中国银行还是股东人数最多的银行,户数多达141.34万户,&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的股东数才不到70万。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王者地位
  招商银行近期的网银转账零费率赚足了眼球。该行向来是零售业务上的佼佼者,今年中报也不例外,从个人银行业务数据可以看出,其个人银行占营业收入比最高。
  招商银行近期宣布推出个人网银转账全免费,此举或是应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的策略。有分析人士认为,零费用尽管对招商的中间业务收入略有影响,但其潜在收益值得期待,招行银行零售银行王者地位将因此而更加稳固。
  浦发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增长最快
  在招商银行宣布网上转账零费的同时,浦发银行却成为上半年银行卡手续费增长最快的银行。手续费的增长主要与其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有关系。上半年浦发银行信用卡交易额1915亿元,同比增加55%;实现营业收入51.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0%。信用卡业务有望成其零售银行业务的最大亮点。
  盛京银行:业绩增长最快
  在香港上市的盛京银行是沈阳第一家总部银行。盛京银行今年中报在城商行中表现均十分突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到净利润等各项数据均如此。
  截至6月30日,该行资产总额比年初增长16.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4%;不良贷款率0.4%,比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17.61%,同比下降3.56个百分点;净利润32.01亿元,同比增长27.7%。十分漂亮。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武帅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大银行靠什么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