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庄家要封死跌停都说要5个跌停

股市不再悲观的5个理由
8月底我们发表了题为《不再悲观》的报告,虽然市场反响相当好,但当时已经做好了被打脸的准备。事实上,今年犯错的人很多,之前有人会预测10000点,而现在只有3000点,市场经常是捉摸不透的,所以我们也不怕再一次被打脸。当时不再悲观确实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压力,这点我以人格来保证。
回顾过去一年,去年底我们发表了一篇《金融泡沫大时代》的报告,当时感觉到经济不行,资本市场要起来了,会有一波很大的金融泡沫,要先拥抱它,赚钱再说。后来大家拥抱得太开心了,我们不敢讲了,偷偷拿掉了“泡沫”二字,叫“金融大时代”。我们经常要跟很多客户交流,通过几个不同的渠道,发现泡沫存在风险,所以我们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发了几篇报告提示风险,包括讲《宽松有变化》等等,提出我们认为下半年分级A是可以重视的品种,有很多客户这一轮靠分级A实现了避险和资产增值。
现在这个时点上大类资产配置怎么看,我们讲“不再悲观”!在过去几个月里大家情绪忽上忽下,我之前去香港时感受很深刻,他们告诉我一个新的词语,叫“投降式抛售”,市场到了“缴枪不杀”的地步。到底有没有这么悲观,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找一些比较乐观的理由。今天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个方面就是金融资产的定价。在经典的定价模型中,企业赢利是分子,分母包括利率和风险偏好的变化两个部分。从这个模型出发,每一轮的行情驱动因素不太一样。
在07/08年的行情中,由于盈利增长强劲,因而股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直到加息周期见顶盈利回落才出现拐点。但本轮股市增长的背景是盈利疲弱,从去年牛市启动时开始,整个工业盈利就出现了负增长。
很多人说目前经济不行,资本市场还是没有太大的希望,这个逻辑一开始就没有成立,因为这轮行情的启动最开始就没有盈利。驱动力主要是在分母,股价上涨主要由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上升驱动。
我们回顾下这一轮行情,去年年初最先发生变化的是无风险利率,以10年期国开债利率来衡量,14年年初的时候中国的长期无风险利率接近6%,加一点风险溢价进去,当时一般企业发债的利率大约在8%左右,倒过来算的话意味着12倍左右的PE是市场的合理估值。
而在14年初,以Wind全A为代表的A股市场整体估值就在12倍左右。但到了14年年底,10年期国开债利率降到了4%左右,再考虑风险溢价的因素,长期企业债利率大约在5%到6%左右,这意味着倒过来算的话18倍左右的PE应该是合理估值。 因此14年牛市驱动的核心因素是无风险利率下降。
而到了15年以后,无风险利率基本稳定,但股市出现了暴涨暴跌,意味着风险偏好是主导15年行情的主要因素。大家先是疯了一样借钱炒股票,后来又疯了了一样把股票卖掉,出现加杠杆去杠杆,风险偏好出现了剧烈的摆动。之前的各种加杠杆导致了风险偏好上升、出现疯牛行情,而之后的持续去杠杆导致了风险偏好持续下降、股市出现大幅暴跌。
目前市场对未来充满了悲观情绪,很多人的理由在于去杠杆没有结束,风险偏好还在下降,但在我们看来,可以把风险偏好拿掉,再来看市场到底有没有希望。
而我们不再悲观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从利率角度看市场已经不算贵,到了和无风险利率相匹配的合理区域。股市下跌本身就是最好的消息,因为便宜是硬道理。
到底市场会回到什么水平?最近看到凤凰网有个大家对未来预期的调查,大概有一半人预期要跌到2000点,还有一半人预期要跌到2500点,我也问过很多大佬,很多人跟我说是2500点,我问他们怎么得出来的,他说5000除以2就2500点,你会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道理。
我们来讲一下道理,利率变化是硬道理,去年年初买信托买企业债普遍是8%-10%的利率,现在高利率被消灭了,最近恒大刚刚发的债利率只有5%左右,目前的利率水平没有向上升,而是向下降了。在5000点的时候市场平均估值是30多倍,大家讲再多牛市的逻辑其实都抵不过一个字“贵”,但现在到了3000点甚至以下,市场平均估值回到了18倍,从无风险利率比较的角度来看,其实已经到了合理区域。
第二个理由是从市场驱动因素看,以长期国债为代表无风险利率又开始了下降。大家看一下,这一轮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比如美国市场的表现跟QE有很大的关系,QE一响黄金万两,一旦QE减少或者结束,股市反倒没有欧洲和日本好,宽松是一条主线,在主导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
我们从这个视角把中国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做一个还原。首先是在13年出现的钱荒,当时股市到了1800点,是非常惨的,因为货币政策特别紧。从14年开始,货币政策开始有变化,最早在14年年初,央行规定利率只能往下走不能往上走,债券牛市就启动了。到了14年7月份央行正式下调了官方的回购利率,那个时候股市的熊牛拐点已经出现了。到了2014年11月央行正式降息,大妈们都知道这个时候钱放在银行不值钱,开始疯狂将储蓄搬家,后面的股市开始出现加速上涨。
可以发现在每一个时点上,货币政策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但在今年5、6月份宽松的预期开始发生变化,债券市场长期的国债利率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上升,发现我们的利率非但没降反而上去了。
6月时我见了一些银行和保险大佬,大家都认为长期国债利率下不去了,我们自己在去年8月写了一个报告提出零利率是长期趋势,结果当时大家认为利率肯定要往上走,当时给我们很大的冲击。发现宽松开始出问题了,从事后看,今年的2、3、4、5、6月份每个月都有一次降准或者降息,之后的7月份就没有了,一直到8月底才出现双降。
导致长期国债利率上升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大规模地方债置换出现,最早是一万亿,接着是两万亿,后来不知道有多少了。 第二个是第一轮的救市。
这两件事情有什么含义?第一件事类似于政府信用去给垃圾债做了一个背书,要把所有的垃圾债救起来,如果是这样的预期,大家肯定会认为与其去买国债不如买垃圾债。在过去两个月,在中国买垃圾债是最赚钱的,垃圾债暴涨,国债是下跌的。
第一次救市时什么股票都买,相当于利用政府信用给垃圾股去背书,买国债就不如去买垃圾股了。所有这些背书垃圾债、垃圾股都需要花钱,货币增速超增了。在4月份M2只有10%,7月一下子跳到13.3%。货币超增以后央行也很困扰,担心是不是会有别的问题,宽松出现了纠结。
做一个总结,回顾一下金融危机以后的各国会发现它们都有问题,中国是投资太多,美国是房子买多了,欧洲是政府给的福利太多,都是经济结构出现问题,体现在金融层面是负债率太高了。
怎么降低负债率呢?降低负债率有三个办法。
第一个叫做降利率,这个我们做了。 第二个叫做增加权益,这个我们也做了。容易的两件事情都做了,还有第三件事情叫 债务减记,这件事情我们不想做,大家都发现减债特别痛苦,如果回顾一下会发现美国是最先做债务减记的,雷曼倒闭,居民的房子被银行收回,而欧洲就不愿意做债务减记,所以每次希腊要还债就很痛苦。我们也一直不愿意做,用政府信用到处背书,结果把政府信用搭进去了,国债利率就下不去了。
但最近有两个重要的变化,第一是在救市的层面,不再乱救了。救市是可以理解的,日本、香港、台湾都有救市,但不能什么都救,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理念。我们发现在第二轮救市的过程中,至少政府对垃圾股的背书是完全退出了,是非常好的现象。
第二个信号在8月下旬,人大通过法案,给地方的举债设了上限。16万亿是今年的上限,超过这个限额就要自己负责了。通过这些手段把政府信用隔离出来,政府信用开始值钱了,国债利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目前已经接近了年内低点,这是非常好的征兆。国债利率非常重要,大家环顾一下全球,日本和欧洲的资本市场表现非常好,因为它们的国债利率特别低,比经济增速低的多,如果能把国债利率降下来,从金融定价角度看资本市场是有希望的。
第三个理由在于大家对贬值担忧过度了,汇改解放了汇率,也使得利率更独立。大家目前对汇率心里没底,这次人民币贬值引发了很多人担心。怎么理解这个问题?本来我自己特别担心这件事,担心汇率一贬值大家都不愿意在这里玩了。
上周我去了台湾,去之前做好了很多不好的准备,但去了以后发现自己特别受欢迎。我说我们大陆汇率贬了,他说我们也贬,我说我们利率低,他说我们利率更低,我说我们股市跌了,他说我们的股市也跌了。所以突然之间,我发现逻辑要进行调整,大家看自己都一无是处,但出去看一看,发现其实大家都不怎么样。因为这不是一个比谁好的世界,而是一个比烂的世界。
现在全球没有哪个国家的汇率愿意做老大,美元最强的,但是他们还是不愿升,加息扭扭捏捏,美元指数到100就上不去,欧洲也不想升,动不动就说加大QE,很多国家的货币都在大幅度贬值,贬值幅度比我们多多了。而人民币对美元仅仅贬了3%,也没多少,所以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并没有失去信心。
怎么理解人民币汇率贬值这件事情?首先为什么会有贬值?
汇率贬值的核心是因为外汇储备开始下降。商品的价格由供需决定的,过去外汇储备比较多,自然是升值,现在开始下降,开始贬值了。外汇储备下降从去年开始,贬值也是从去年开始的。
外储下降压力有多大?“危机论”是荒谬可笑的!很多时候大家会陷入无端恐惧之中,之前有外资行判断,外汇储备扛到年底就不行了,这个观点是非常荒谬的。他们说我们外汇市场成交量一个月多了4000亿美金,简单一算3万亿美金一年就跑完了,这个计算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外汇交易很多是双向的,成交不代表流出。
事实上8月份的外汇市场成交量接近7000亿美金,而真正流出的只有940亿美金。很多人不相信,认为数据有问题,怎么证明这个数据是对的呢?我们可以反过来算,看一下央行投了多少钱,利率变没变,8月份央行总共投了6000亿人民币,整个外汇储备减少也就是1000亿美金左右,所以外汇储备的变化和货币投放是匹配的,940亿美金的流出量是可信的。 按照目前三万多亿储备计算,至少可以撑三年没问题,绝对不是危机模式。
贬值压力有多大?贬值压力在下降,因为贬值以后离均衡汇率更近了。
外储的流出意味着汇率贬值压力,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结构分析:目前我们的外汇储备里面顺差每个月还有500亿美金,FDI有100亿美金,主要是投机热钱在流出。
热钱为什么要走?从热钱的机会成本出发,首先中美1年期无风险利差依然高达2.5%左右,持有美元仍有巨大的利率成本,表明热钱流出主要基于贬值预期。
但怎么理解贬值预期,有人说是因为贬值所以贬值,但其实存在均衡汇率,假如均衡汇率在6.7,那么贬值前汇率在6.2,潜在贬值空间约7%,可能换美元有很大升值空间,所以无所谓利率损失。但在本次贬值之后,汇率到了6.4,潜在贬值空间仅约4%,与中美利差基本相当,短期投机已几乎无利可图。所以, 这次的贬值是值得肯定的,因为离均衡汇率更近了,热钱投机的成本更高、潜在收益更小了。因而9月以来外汇市场成交量已显著下降, 表明投机热钱流出在减少,贬值压力在下降。
准备金率高企,流动性无忧。即便按照8月份极端情况计算,每个月少1000亿美金,外汇储备也足够支撑三年。而按照每个月6000亿人民币资金的流失,每一个月降一次准就够了,目前准备金率是18%,按照这个速度我们降三年都没问题。
我们回顾一下98年金融危机的过程,当时央行曾一次性降低5%的准备金率,从而维稳了国内流动性。当年外汇储备确实没有增加,但是过了一年又增加了。我们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准备金率去对冲,所以这种状态是可以维系的,绝非危机模式。
从蒙代尔三元不可能理论去解释这一现象,央行从汇率目标转向了利率目标,利率更加独立。理论上,央行有三个目标,第一个叫做固定汇率,第二个叫做独立的货币政策,第三个叫做资本自由流动。
过去汇率基本上是固定的,换外汇相对自由,所以过去我们的利率基本上是跟着美国走的,中国和美国长期的利率走势几乎完全一致。现在不一样了,美国经济好了要加息,我们的经济还是不行,要降息,利率是一定要独立的。
怎么独立?我们发现固定汇率就不能全要了,要放掉一部分,央行汇改后是躲起来的,外汇市场里做市商是商业银行,央行只是普通会员,你不知道它在哪里,它作为一个普通的交易者影响汇率,汇率更加灵活了。同时在资本项目这块加强管制,现在想多换外汇没那么容易了,对地下钱庄也加强了打击,意味着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各牺牲一半,但利率全都要,这种状态是可以持续的。
从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看,过去几年走势几乎完全一致,但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美国步入加息周期,而中国依然坚定降息周期,中美利率走势有望正式分道扬镳。
货币政策独立性非常重要,保护资产价格!目前大家有另外一个逻辑,为什么我们的市场要跌回2000点,认为港股比我们便宜50%,所以要跌得跟港股一样,但这个观点也是错的。如果出去看一下,目前的台湾市场一天的成交量是100亿人民币,香港一天是几百亿人民币,等于我们10分钟的成交量,所以流动性比较差,流动性差的价格没有参考意义。
为什么香港市场没有流动性?因为他们的货币政策跟资本市场是不匹配的,经济跟大陆联动,但货币政策因为联系汇率,要跟着美联储加息,资本市场估值是有压制的。但是我们的A股市场中,货币政策是完全独立的,我们可以降息,这一点对资产价格是绝对有保护的,今年为什么大家更喜欢日本和欧洲,就是因为相对独立的宽松货币政策。所以这次双降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式重启,把汇率包袱甩掉了。
之前还有个担心,通胀要反弹,央行会不会为了通胀去紧缩,现在大家看得很清楚,虽然猪价把通胀拱起来了,但PPI还是通缩,央行表了态,所谓的结构性通胀不管了,相当于把通胀、汇率包袱全扔掉了。就像美联储过去几年一样,08年以后一直零利率,不管通胀怎么动。通过这些变化,我们货币政策以前有很多负担,为债券市场负责、为股市负责、为汇率负责、还要为通胀负责,现在全甩了。 这次的双降给我们很大的震动,标志着新一轮宽松的周期应该是提前重启的。
第四个理由在于大类资产轮动开始了。到底未来我们怎么样去做资产配置,分成两个维度。
从长期来看,居民的资产配置经历过几个时代,最早叫做存款时代,大家把钱放到银行,存款利率10%。到2000年之后我们进入到地产时代,大家买房子,全国来看房价涨了3-5倍,北上广深涨了10倍。从去年开始,步入到新的时代,叫做金融时代。这种转换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非常大的关系,过去我们是工业化时代,地产是龙头提供需求。
银行提供信贷,提供血液,整个经济体系、整个财富就是由地产、银行创造的,房地产和银行就是财富配置的主体。未来随着整个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会步入一个服务业以及创新驱动的时代,这些创新的行业普遍都是通过资本市场培育的。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整个财富的主体必然会从房地产、从银行存款转向金融资产。
如果这个框架确定,我们可以给今年6月份以后发生的事情一个新的解释。很多人说是因为钱跑掉了,刚才经过分析钱并没有大规模跑出去,因为跑不掉了,已经关在里面了。而在6月份以后,可以发现资产配置重新从金融时代回到地产时代。
大家在上海应该有感受,6月份以后房价出现明显上涨。大家发现买股票不靠谱,还不如去买房子,这个钱没有流出去,是去房地产市场躲灾了。而这种行为一定是短期的,因为房子已经涨了那么多年,不可能永远涨下去,钱只要再出来,金融市场还是有希望的。
怎么理解未来金融时代的资产配置?如果看一下美国的经历,金融资产的配置有一个顺序,从货币牛市到债券牛市再到股票牛市。金融时代利率长期下降,在利率下行周期里面金融资产都是受益的。但有一个规律,在利率很高的时候属于典型的货币牛市,一旦出现利率下降就到了债券牛市,大家胆子变大了就到了股票牛市。中国的13年是货币牛市,14年债券牛市,15年股票牛市,到现在又重新回到了货币牛市。
而这次小庆总说, 你说的这一轮货币牛市是个假的货币牛市,因为这一轮货币利率并没有上升。
前一段我去了香港,和几个国际投行的老大聊天,当时吃晚饭吃到11点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我问其中一位为什么跟我吃饭吃到这么晚,为什么不去休假?他说:你不知道我的痛苦,我拿着一堆的现金也很怕,怕金融市场上涨,涨了怎么办?
后来又一位投资者跟我讲看好明年的市场,三个月以后一定要买,但现在不看好,他想让我推荐他买债券,我说你对债券不熟悉,还不如买货币基金。后来帮他查了一下,大家都在买交易所的场内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2%,买一个2%的产品还不如按照我们的推荐买类债券的股票。例如我们食品饮料研究员闻老师,说茅台每年分红3%,每年增长10%,PE还很便宜,要比债券好多了,但是目前大家对这些品种不感兴趣,都说要买神创板的股票涨的比较快。大家吃“鱼翅”、“海鲜”吃惯了,胃口变刁钻了而已。
如果大家都愿意去拿现金,一旦大家把钱转到债券市场,债券牛市就会出现,同时很多类债券的股票也已经特别有价值了。当时我们写报告提出“不再悲观”时,最认同我们的很多是来自于银行。因为如果你现在去买一个债券4%-5%的收益率,还不如买银行股。
有人说银行有坏账,但去全球看一下,我们的银行没有买股票,比如日本、台湾的银行30%的净资产买了股票,虽然股灾了,但是我们银行的坏账没有多。而且如果大家愿意买4%利率的地产债,为何不能买分红率6%的银行,归根到底银行的坏账就是对房地产的担心,但如果机构都疯了一样买那么低利率的地产债,为何不买银行股,究竟谁的风险更大呢?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只要债券牛市出现,类债券的资产应该是有价值的。只不过目前大家胆子都很小,风险偏好比较低。
最后一个理由在于,目前的风险偏好太低了,对去杠杆担忧过度,对改革预期太低,而风险偏好有修复的可能。风险偏好没办法量化,不像利率那么简单明了。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定性的估计,风险偏好有三个角度,一个是杠杆,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改革。
这一轮行情是加杠杆后去杠杆,去杠杆先把场外配资消灭,再把场内融资也消灭了,大家担心还有第三轮去杠杆,即把银行股票质押式贷款消灭掉。但第三轮去杠杆未必会发生,因为在这个层面上很多事情是可以协商的,多数贷款者都是大股东,不会放弃大股东的地位,所以第三轮的去杠杆不一定会发生。此外没有杠杆不代表风险偏好不会恢复,过去没有杠杆股市一样也会涨,只不过风险偏好恢复比较慢,杠杆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
而创新这块我很受一个前同事曹博的启发,他跟我说我们很多创新的步子太快了,停一下不一定就是坏事。比如说交易的规则,股票现货是T+1,股指期货是T+0,明显对现货不公平。大家有一个统计,说过去两个月千股跌停了近20次,几乎每四天会遇到一次,这其实是值得深思的,因为每一个股票不一样,为什么会同时跌停?
很多基金经理跟我说,因为期货那边远期已经两个跌停了,所以现货不卖就是傻子,或者说如果买现货不如买期货,因为期货便宜20%。而期货之所以跌停,也不在于大家都在套期保值,而是有很多做趋势投机的。
而我们不知道千股跌停是因为经济不好还是因为期货市场有影响,先暂停期货市场观察一下,但暂停不代表创新就结束了,未来还可以再创新,看一下是哪个因素有影响。而我们发现期货市场暂停以后,大家没了方向,千股跌停的概率明显降低了,甚至还出现了千股涨停,所以说创新暂停一下也不是坏事。而且之前很多创新属于逃避监管的创新,暂停一下并非坏事,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第三个是改革,我们的改革往往采取试错的模式,并不代表改革就不做了,而是曲折前行。比如这次救市大家反馈有很多问题,管理层也在改进和纠错,应该给我们管理层一些时间去证明自己。
又比如国企改革方案,我们发现有很多正面的信号,例如员工持股名正言顺,如果能实施大家的利益就一致了,比如分类改革,分成竞争性和公益性,竞争性的也允许非国有来控股,比如以后从管企业变成管资本,那么并购整合也有可能了。而很多人诟病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30%,人家并没有说要拿走你的利润,而是按国有股份的比例拿走对应利润的30%,潜台词是提高国企分红比例。
在薪酬方面,也明确对市场化招聘的员工可以给予市场化的薪酬,所有这些改革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目前市场对改革的预期太低,应该给政府一些时间和空间,而改革确实一直在路上。
总结来说,我们不知道风险偏好什么时候能够修复,但是我们有几个判断,第一是目前的利率开始下降,第二个风险偏好处于底部区域。对未来不需要那么悲观,我们相信债牛王者归来,股市不再悲观。谢谢大家!
(更多有价值的财经分析,请关注环球老虎财经微信公众号: laohucaijing01)
版权申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或独家投稿给环球老虎财经发表,并经环球老虎财经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环球老虎财经)及本页链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最近这段时间复牌的股票为何连续几天无量跌停,并且庄家全是于开盘时刻挂跌停巨量单,导致许多股民无法割肉? - 知乎10被浏览7170分享邀请回答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力为什么要无量跌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