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危害视频那么大,如果以自己的能力及时还款还会有风险吗? 具体情况是,学校最近想尝试按学期收费,第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_参考网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蓝风编者按: 2016年3月上旬,河南某大学大二学生郑某,因无力偿还近60万元“校园贷”,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消息一出,校园贷一夜之间成为舆论热点。所谓的校园贷,是一种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的金融借贷,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分期购物,支付较低首付购买商品,余款分期偿还,有的还提供一定额度的提现;二是P2P贷款,用于大学生助学、创业或消费;三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先消费再还款。当然,这些都是相对正规的校园贷,另外还有一些打着校园贷旗号的高利贷。而所有这些校园贷,都一律号称方便快捷,零抵押无风险,低利率超划算。而事实上,当客户参与其中就会发现,低利率最终会变成高利率;零抵押无风险可能会成为信誉丧失、声誉受损的高风险;而方便快捷也很可能在无力偿还欠款时面临黑社会性质的讨债而变成人生噩梦,就像郑某的最终跳楼。尽管教育部日前已联合银监会发布相关通知提示风险,但各类校园贷为吸引大学生贷款消费仍不断花样翻新,比如女大学生只需手持自己身份证拍张裸照做“抵押”就能获得贷款的所谓“裸条”,已经到了让人无语的程度。可以说,校园贷风险正危及千千万万在校大学生,以及他们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网贷抢滩大学校园小陈是武汉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学生,对电子产品非常感兴趣,他家境不算太好,但父母对他很宠爱,在他入学时给他买了手机和手提电脑。入学后不久,小陈又看上了一款数码相机,便向家里要钱购买,并如愿以偿。一个月后,iPhone6上市,小陈看到有同学购买,心里痒痒,可刚跟家里要了买相机的钱,他不好意思再跟父母张口。说来也巧,这天,有人在校园里摆摊推销iPhone6,打出的广告是:“零首付,还款周期长,买到等于赚到!”小陈上前咨询,得知5288元的手机,零首付购机,分期一年,每月只需支付400多元。父母每个月固定给小陈2000元生活费,他粗略一算,分期买手机没问题。确认学生证、身份证等信息并填写本校好友电话号码、现场拍照……仅10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手续,推销人员随后拿出一份分期购机合同让小陈签。看到梦寐以求的新款手机就要到手,小陈无比激动,对合同条款没有细看便签了字。第一个月还款490元,其中包括50元服务费,可第二个月还款时还是490元,小陈质疑,对方告诉他,50元服务费每月都要付,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小陈依稀记得当时推销人员说过有50元的服务费,现在他才明白,这个50元并非一次性的,而是每个月还款时都要付,小陈顿时有种强烈的上当受骗的感觉。接受采访时小陈这么算了一笔账:每个月50元服务费,一年分期就是600元,而手机售价5288元,仅此一项,就相当于年利率10%;从另一个角度讲,他分期付款买这部手机比市价多付了600元,而手机却从他购买之日起就在不断贬值。因此,小陈深感不值、不爽。但也有人力挺校园贷,理由是能解燃眉之急。伶伶来自农村,上的是三本,学费每年1万多元,因家境不好,父母倾其所有,也仅能帮她交学费,生活费得靠她自己解决。伶伶自己解决的办法最初是摆地摊,很辛苦,在繁重的学业之余要进货、守摊,常常要经受风吹日晒甚至雨淋。2015年她想开个网店,但1万元的启动资金难住了她。一筹莫展之际,有人给她出主意,说现在有很多专门针对大学生消费、创业的网贷平台,可提供小额贷款,手续简单。伶伶上网一搜,信息非常多。经过认真筛选,她最终从一家客户反响较好的贷款公司贷了1万元,虽然利息一年算下来有2000元,不算低,但解决了她急需的资金问题。伶伶签合同时特地请学法律的朋友帮忙把关,然后每月按时还款,一年下来,她还清了贷款,网店也开始赢利。现如今,像小陈和伶伶这样有过网贷经历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贷款的目的多为购买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也有的是用来创业、旅游或教育培训等。“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轻松易贷元现金。”“首次500元以内免息,最高3000元提现……”类似的广告在校园内、微信朋友圈、QQ群里随处可见。贷款手续简单,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一张银行卡,再留下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电话即可,无需任何抵押就能放款,少则几百元,多则数万元。一位使用过校园贷的同学说,这种借款方式很方便,而相比之下去银行办理手续就麻烦得多,还不一定贷得到。“现在银行已经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而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又有买电脑、手机等大件产品的用钱需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说,“爸妈给的钱不够,又不好意思跟同学借,面向在校生的小额贷款平台就有了市场空间。”的确,校园贷在某种程度上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便利。假如开展校园贷业务的平台能规范操作,而大学生们又能合理使用校园贷,这一新生事物无疑为大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经济解困”的大门。可事实并非如此。越便捷,越便“劫”校园贷程序的简单化,在给申请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校园贷市场鱼龙混杂,许多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唯利是图,让一些涉世未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陷入“高利贷”“连环贷”陷阱。不少有过校园贷经历的同学都追悔莫及。家在农村的大学生小余在大二时交了女朋友。为了在女友面前显得大方,每次约会他都挑有情调的咖啡馆或酒吧、餐厅、影院等,一次消费至少200元以上,有时一周要花掉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为钱犯愁的小余在校园广告栏里看到有关校园贷的小广告:“月息低至0.99%,90%借款一小时内到账,最高可借5万元!”当时口袋里只剩100元的他顿时眼前一亮,立马打通了某贷款平台校园代理人的电话,迅速办理了1万元的贷款手续,分24期还。3个小时后,审核通过,小余的银行卡上到账8000元,根据办理时签的合同,余下2000元作为押金在他全额还款后到账。
手上有钱的小余一边乐得跟女友约会,一边按时还贷。按照当时广告上宣传的0.99%的月利率,借款1万元,分24期还款,采用标准的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应还470多元。而事实上,小余每月却要还510多元,比应还款多40多元,原因是网贷平台每月的利息都是以本金1万元来计算,并不会随着每月还款本金的减少而减少。这样算下来,月利率在1.78%左右,远高于广告宣传中的0.99%。5个月后,小余银行卡上的余额已不足500元。这天又到了还款的日子,他不得不找同学借钱。借了几个人,只有一个人答应借他500元,但要到第二天才能给他。小余心想,不就晚一天还款嘛,大不了多出几块钱的利息。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还款时,对方告诉他,因为他逾期还款,那2000元押金没收,剩下的尾款也必须一次性还清,否则就通知他学校和他父母。小余当时就蒙了,不仅2000元押金没了,还要一次性还清余款数千元,他根本无能为力。但如果不还,对方一旦通知学校和家长,不仅事情更麻烦,他在女友面前也会颜面扫地。这么一想,小余决定撒个谎跟父母要钱,没承想,他一拨通家里的电话,妹妹就带着哭腔跟他说:“哥,咱爸被车撞了,正在医院抢救,妈怕你分心不让跟你说……”妹妹话还没说完,小余就晕了过去……该来的最终都来了:女友离开了小余;学校政工干事出面帮他要回了2000元押金,动员同学筹钱帮他还了余款,但同时在全系对他进行了通报批评。比起小余,大二学生“豪哥”因为校园贷闹的动静要大得多。“豪哥”家境不错,父母开了三家建材连锁店,他上大学后每个月仅生活费就高达七八千元。因为有钱,他出手大方,周围很快聚集了一帮爱玩的同学,大家都尊称他“豪哥”。去年底,“豪哥”迷上了游戏机赌博。像大多数赌徒一样,他的运气总是不佳,家里给的生活费大都被他喂进了赌博机。为了扳本,他编各种理由跟家里要钱,但很快被识破。家里对他采取了经济控制,这让他雪上加霜。已赌红眼的“豪哥”就是这个时候接触校园贷的。第一次,他贷了1万元,以为立即就能赢钱扳本,每个月几百元利息不算什么。可不幸的是,1万元很快就输光了。为了补窟窿,他不得不再次贷款……如此恶性循环,拆东墙补西墙,很快他就上了网贷“黑名单”,不仅贷不到款,还天天被催债、要挟。走投无路,他想到了身边那帮跟他蹭吃蹭喝的哥们儿,以家里让他新开一家连锁店急需资金为由,找同学们要身份证、学生证办理校园贷。“到时候我会按投资数额给大家分红,不会亏待哥们儿的!”他信誓旦旦。知道他家有钱,同学们都深信不疑。仅仅一个多月,“豪哥”便输掉十几万元,这些钱,都是他以同学名义办理的贷款。同学们很快就陆续收到了莫名其妙的催债电话,他们这才知道,自己被“豪哥”拉进了连环贷陷阱。事情败露后,虽然父母最终出面帮“豪哥”还了贷款,但所有参与贷款的人,包括“豪哥”和他的十几名同学,都背上了不良信用记录。而女大学生小美的校园贷经历,则更像是一场噩梦。小美性格外向,是个开朗、泼辣的女孩。她追求时尚,吃穿用玩都喜欢赶时髦,但跟一般追求高消费的同学不一样,她非常自立,从不向家里多要钱,一上大学就开网店、炒股票,自己挣钱自己花,一开始她还真赚了些钱,是不折不扣的校园“款姐”。2015年下半年,因为股灾,小美持有的股票被深套,而网店又急需资金周转,一向敢“吃螃蟹”的她选择到校园借贷平台筹资救急。10月初,小美加入了一个QQ群,里面都是某借贷平台上的借款人和用款人。聊天中小美得知,有一种借款方式叫“裸持”,即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进行借款。而“裸持”的借款额度是普通借款额度的2至5倍,但逾期不还也将面临裸照被网上公布的危险。小美明知“裸持”的风险,但她想周转个把星期应该没问题,即便到时候网店抽不出资金来还款,她至少可以割肉抛股票。可事情偏偏就那么赶巧。小美通过“裸持”以30%的周利率贷款1万元,却进了一批质量有问题的货,一周后要还款时,网店却遭遇大量退货,而更为不幸的是,她持有的3只股票,虽然合计市值近20万元,但居然同时停牌,想割肉套现都不能。眼看“裸持”借来的1万元已滚成1.3万元,小美束手无策。而借款方却威胁她:“我有你的裸照,不按时还钱的后果你懂的!”小美六神无主之际,群里有人给她出主意:可以向其他借款人贷款缓解一下。小美知道这是权宜之计,但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就这样,高利贷越滚越多,小美通过借贷平台总共向10位出借人先后借款13万余元,短短4个月时间连本带息就滚到了26万余元。幸好她持有的三只股票先后复牌,虽然都亏损累累,但小美毫不犹豫地割肉出局,还了26万元欠债中的17万元,剩余9万元分属5名债主,就是说,还有5个人手里有她的裸照,若她不能按期还钱,还有裸照随时被公之于众的危险。事已至此,好强的小美决定一了百了。一个周末的晚上,趁室友回家,她服下了大量安眠药。幸运的是,有一位同学前来找她,发现状况后把她送进了医院。最终,家人借遍亲友替小美还清了贷款,但她从此郁郁寡欢,不愿见人,父母只好给她办了休学手续。如今,小美的家人在承担债务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周围人对女儿的指指点点,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女儿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正常。债务缠身、名声扫地、身心受伤、殃及同学、累及家人,甚至有的人在虚假宣传诱导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不良校园贷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向不良校园贷说不从众多校园贷案例中不难看出,许多校园网贷平台存在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的特点。长期关注校园贷问题的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这些校园贷平台实际上是高利贷平台,是利用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以及心智不成熟,钻监管空子,打法律擦边球牟取暴利。有业内人透露校园贷陷阱:一是看似优惠,实则采取“阴阳利率”,暗中取利。低分期利率是不少网贷平台吸引学生的手段,标示月利率一般为0.99%至2.38%,但实际利率往往远超信用卡分期费率,比如他们在按照标明利率收取利息的同时,再以收押金和服务费的方式重复取利,业内称之为“阴阳利率”,两项一合计,往往远超广告宣传中的标示利率。而且,一旦逾期还款,更要支付高得吓人的违约金。二是看似额度小,可一旦陷入“连环贷”就没有尽头。贷款人往往自身存在或经借贷方诱导后出现超强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同时接触十几种贷款,拆东补西,越滚越大,最后一家家加起来就成了巨额欠债。三是看似一人贷款,实则牵连父母和同学。一旦贷款公司找到学校,这些学生怕父母知道,一般会寻求同学、朋友的帮助,最后走投无路时还得由父母兜底。
不久前,银率网总结了不良校园贷的四大原罪:其一,向没有还款能力的在校学生发放贷款,且在还款期限等方面未考虑学生还款来源及可能性,违背了金融业务的适当性原则,是风险和问题的根源。其二,虚假宣传、过度诱导,甚至采用类传销方式推广,致使学生非理性或被引诱借款。其三,利息及各种费用畸高,形成了变相高利贷。据银率网统计,目前涉及校园借贷的平台,借款利率普遍较高。近日爆出“裸条”借贷事件的借贷宝,其利率更是高得惊人,周利息30%,折算成年利率竟高达1560%。其四,催收手段野蛮,很多带有人身威胁性质,甚至丧失道德底线。针对高发的校园贷案件,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实时预警、应对处置机制。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各方要及时提醒风险,及时预警。虽然《通知》对加强校园贷管理做了明确规定,但有关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规范网络借贷平台,严格管控其资金流向及渠道,确保资金被合法利用。一方面,应严格审核借贷平台资质,提高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限制网络贷款的利率,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借贷利率不能高于一定水平。“目前信用体系还不完善。有关部门应该对平台加强监管,借贷平台要对大学生贷款资质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核,对虚假信息审核不实的,平台要承担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建议。绷紧风险教育这根弦也至关重要。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做好防范措施,教育学生理性消费,合理规划。保护大学生,教育大学生,校方与父母更是责无旁贷。学校和家长理应在思想引导、财商培养、风险教育上下功夫。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跟上了,才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借贷与消费观。作为大学生本人,面对校园贷时也应擦亮眼睛。青少年维权在线日前发布了校园贷风险警示:在签署贷款协议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尤其要注意协议中除利息以外的手续费、违约金等项目,不要轻信商家宣传;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其他个人信息,不要将证件借给他人使用;如果已经申请贷款,一定要按时还款,若遇到还款困难应及时向父母或老师求助,切忌同时在多家平台间互贷互还;如果确有提前消费需要,可向父母说明情况预支生活费,或向同学、朋友求助;使用分期付款消费时,选择信誉度较高的购物平台。公安部门则特别提醒,万一因校园贷发生纠纷或受到威胁,应及时报警,寻求警方帮助。〔编辑:冯士军〕
2016年10期
妇女生活的其它文章黄家湖工商之声
学校新闻 & 详细
警惕校园贷的危害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2243 次 更新时间:
本应享受美好大学生活的学生,为何一个个负债累累?近期有不少学生陷入这样的困境&&校园贷。有人退学,甚至有学生因此自杀。
21岁的河南大学生郑德幸,生前因赌球以28名同学之名欠下58.95万元贷款。最终无力偿还而走上绝路!
近日,&校园贷&终于迎来监管风暴!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因此要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业内人士表示,不良平台将被逐渐淘汰,今后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
《通知》提出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报请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同时提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贷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深陷泥潭的学生
案例一:廊坊师范学院杜晓晓(化名)
2016年1月18日,杜晓晓的室友小邓(化名)向她提出帮其在网络贷款平台名校贷上以她(杜晓晓)的名义办理贷款1万元左右。杜晓晓几乎想都没想,就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学生证跟小邓去办理了名校贷的手续,还在工商银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此后这张卡成为小邓贷款取款的专属卡,卡号和密码杜晓晓全都不知道。
然而,第二天,小邓又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贷款要求,&她说让我再帮她办个优分期。&这次小邓给出的理由是&只是借100元出来,马上就能还上&,杜晓晓也就没有在意。
但是,让杜晓晓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她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银行短信,短信显示以其名义办理的那张工行卡上有两笔进账,一笔是来自名校贷的1.44万元,另一笔是来自优分期的2900元。此后,杜晓晓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贷款,有的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的。
3月16日,小邓的家人知道了女儿贷款的事情,从老家广西赶到学校。第二天,小邓当着其家人,以及杜晓晓家人的面,给杜晓晓写了保证书、欠条,并还了名校贷的第二期、第一期。尽管小邓和家人承诺会按时还上,但那些催款单上的数字还是像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让她觉得疲惫不堪。直到现在,以她名义贷的款还有近3万元没还上,这对一个月只有500元生活费的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失望透顶的家长
案例二:湖南邵阳的吴玉容女士
从去年3月,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读大二的儿子王征(化名)开始在各个网络贷款平台上贷款,用于购买网游装备及其他购物,直到10月,有催款电话打来之前,她还不知道儿子在外面到底惹下了什么事。
名校贷、嗨钱网、心仪贷&&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多这样的平台,也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在不跟家长核实情况、也不考虑学生还款能力的情况之下,仅凭一张身份证和一张学生证就把钱给了孩子。在她看来,叛逆贪玩的儿子固然有错,但那些贷款平台更是不负责任。
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和生活,吴玉容和丈夫揽下了其所有的债务,开始定期为儿子还款,&每个月还1400多元。&可是让她心痛的是,在还清优分期平台上的钱并得到对方保证不再借钱给儿子没多久,她发现儿子又在该平台上借了钱。
利息越来越多,需要还的钱似乎总也还不清。吴玉容和丈夫对儿子失望了,甚至动过&跟他断绝关系&这样的念头,儿子急的时候也说过&不要管我,不行我就去卖肾&这样的话,但血缘关系终究切割不断,吴玉容无法完全放弃儿子。
丧心病狂的放贷者
案例三:青少年维权在线网友
我正在上大学,本来我想贷款2万元做点事情,在QQ群里看到的信息说:他们可以贷款。于是我就联系他们去到新捷数码,他们给我办理了4个手机分期,分期的金额一共是2.25万元,但是他们只给了我1.9万元的现金。我感觉被坑了,第二天就去找他们,但是他们说是那个意思。我说我要报警,但是他们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既然敢做也不怕我去报警。
校园贷的狗血内幕
低利息 高费用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20%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
越便捷,越便&劫&
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用自己的身份证件替别人办理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
担保零要求 催款全方位
在有些案例中,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一些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
分期购物 质量难保
有些网贷平台针对大学生推出了分期购物功能,本质上是以消费之名、行借贷之实,借贷成本高且所经营商品的质量也难有保证。
校园贷,水太深,请理性、量力而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张雁归】
校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3号
邮政编码:430065 联系电话:027- 传真027-
版权所有:武汉工商学院鄂ICP备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 校园贷 ”风险大警示
查看: 345|
这个新闻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成都高校学生利用校园贷诈骗400余万!!!
今年2月4日,正值高校学生返校的日子,成都市公安局(微博)郫都(微博 微信)分局经侦大队、犀浦派出所陆续接成都某大学的校方反映:学校有多名学生被自称是校园贷平台公司人员催债。
经调查,2016年下半年,成都某大学大三学生张虎受朋友22岁的海南某所大学学生邵倍委托,帮忙在“名校贷”贷款平台刷好评,张虎通过同学传同学的方式,联系了成都四所大学的30名在校大学生在该平台上申请了贷款。数日后,他们成功收到了贷款,并按邵倍要求将钱转至他的个人账户后收到了“名校贷”平台发送的告知已还款成功的短信,但却在今年初被“名校贷”公司催收贷款,大量学生方知被骗。    专案组成员迅速对相关线索逐一核实,辗转多地开展调查取证,历时一个月艰苦侦查,在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附近将诈骗嫌疑人邵倍挡获。  经审讯,诈骗嫌疑人邵倍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邵倍利用朋友关系,谎称能给“名校贷”平台刷好评得实惠,诱骗朋友帮忙,贷款到手后,其又通过网络短信平台以“名校贷”公司身份编造假还款信息告知贷款人已还款成功,以至于受害人当时很难发现自己被骗。办案民警发现嫌疑人还涉及全国各地高校20多所,全国各地受害学生总人数达210人以上,经手资金高达400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邵倍涉嫌诈骗罪已被郫都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文中邵倍、张虎系化名)新闻来源:新浪四川小编在此提醒大家,校园借贷风险较大,有困难可以及时找学校资助中心,我们的地址在学生活动中心210A,不要轻易向不良网络贷款平台借贷哦~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咨讯,就点点左上角关注资助中心的微博,点点右下角关注资助中心的公众号吧~一大波最新咨讯正在来袭……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哟!电话:830079邮箱:
本文有整理发布,微信号whxynxs
24小时热门文章
12345678910
友情链接:
联系邮箱: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作者:JN100
  电脑升级、换部手机、购买健身年卡、长假参团旅游……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信贷方式提前消费,催生出火热的“校园贷”市场,电商平台、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把目光瞄准大学生群体,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五花八门,“总有一款满足你”。  然而,这一新兴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与隐患:一些平台和机构通过低门槛借贷引诱过度消费,不注重贷款人信息保护,以违法方式催还贷款……从已经曝光的案件看,某些“校园贷”一直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不仅侵害贷款人权益,还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日前,银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相关地方性规范文件也已出台,这些制度能够有效督导“校园贷”健康成长么?满足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需求,应该秉持哪些原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园金融”创新?  “校园贷”市场风生水起  多类金融机构瞄准校园,2016年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可达4400亿元  在南京读大学的刘静辛家中并不富裕,她还有个弟弟也在上大学。上半年,刘静辛的手机经常发生故障。由于担任学生干部,刘静辛的社会活动不少,手机是“必需品”,她决定买部2000元左右的新手机。  “手里没这笔钱,跟家里一次要这么多也不好意思,找同学借又碍于面子没法开口,我在传单上了解到校园贷这种形式,打算贷款买手机。”刘静辛对比了几个分期购物平台后,选定了名为“分期乐”的机构,她在网上注册了账号,然后在商品页面选择分期期数,确认还款日期和需要缴纳的费用。提交订单后,平台的高校经理找到刘静辛,审核了她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完成合同流程。以后,每月还款日前,刘静辛可以用手机直接还款。“各种贷款费用、利息差130多元,算了算,合理规划一下还款计划,对生活不会有太多影响。”  除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少大学生也选择电商平台的消费贷款服务。“买东西超出本月预算就会选择分期付款,手续费不算高。”陈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二学生,有次她在淘宝上看中一件898元的裙子,可每月生活费只有固定的2000元。急于购买裙子又不希望影响正常生活支出,她选择了蚂蚁花呗分期付款,每个月156.39元,分6个月还清,算下来手续费不到41元。  “操作挺方便。”陈玟说,系统会提前提醒还款,如果忘记了,对方从支付宝中自动扣取,不担心逾期。  有些大学生即使手中资金充足,也会选择分期付款。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一的李宣是个“分期达人”,小到水杯,大到数码电子产品,她都选择贷款消费。“先分期呗,自己的钱存起来,万一哪天有一大笔急需,比如报个培训班什么的,我也拿得出来。”  易观智库《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外,还有电子产品、衣服鞋帽、饮食等其他消费需求,而且其中一些人收入来源多样,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超前,对消费贷款需求强烈,67%的大学生认同分期消费。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迅速满足了大学生们的贷款需求——统计显示,具有代表性的80家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中,56%成立于2015年。各类校园贷产品种类丰富,额度主要为千元左右的小额现金贷款。金融360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4400亿元,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每年4%—5%的增幅。  “套”深“坑”多易上当  机构过度推广添“虚火”,漠视风控埋隐患;学生忽视风险咽苦果  快速成长的校园贷市场良莠不齐,风险隐患颇多。  从市场发展看,很多网贷平台经营不规范、贷款门槛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校园市场坏账过高,风险控制压力逐步显现,不少机构已在陆续撤退。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谋求转型,名校贷计划升级现有平台,佰仟金融也下线了学生分期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贷款方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对贷款对象疏于审核,缺乏完备风控手段,这种跑马占荒的模式很难持续。  “有学生证、身份证就能办,几乎不审核就可以签订合同,30分钟到账!”多名大学生表示,校园贷容易得超出预期——大多数贷款平台只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学生证、家长及老师的电话,少数平台要求学生上传手持证件的照片,作为身份验证。学生开通相关账户后,线上平台能在几分钟内划款到账,开展线下审核的最多3天也能完成签约流程。  过度推广也为校园贷添“虚火”。曾担任苏州大学“口贷乐”校园代理的钟原,主要工作是发促销传单、审核借款学生信息,只要达成一项贷款,他就能拿到合同额3%的提成。“想赚钱,就得想各种办法动员更多人去贷款。”另一家校园贷平台的代理黄伟杰说,除了发传单,他还会带着小礼物敲学生宿舍门,“大学生面子薄,很多人收了小礼物后会贷款。”  据记者调查,校园贷代理人到高校食堂发广告、去宿舍塞传单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代理人本身就是大学生,容易取得借款人信任。交际能力强或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常被邀请做校园代理,成为业务骨干。有报道称,一些平台鼓励还不起钱的学生,去做代理挣钱还款。  许多机构平台故意设置陷阱,诱骗大学生上当——大多数网贷平台在宣传校园贷时,都宣称利息非常低。事实上,如果加上服务费、违约金、咨询费等,利息并不低。有的网贷平台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高额滞纳金。有机构调查表明,一些校园贷的隐形年息高达70%。还有些机构暴力催收还款,导致借款学生出走、自杀,深陷个人征信危机等恶性事件。  信息安全隐患也已成为违规校园贷孳生的另一毒瘤。许多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申请校园贷的过程中信息被他人盗用。在福建读书的吴文娜之前为了帮同学“刷业绩”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信息以及一张本人手持证件的照片,没想到这些信息被人盗取,用于网贷平台借款,临毕业时,她莫名背上了6000多元贷款。  “许多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并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在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攀比心、虚荣心的驱使下追求过度消费。面对天花乱坠的贷款推销,不少学生以为钱来得容易,甚至妄想能耍小聪明不还款,结局往往是以贷还贷、巨债缠身,使自己和家庭深陷噩梦。  满足合理借贷需求,培养理性市场主体  严格放贷额度、完善风控流程、加强信息保护,引导学生合理消费  近日,银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包括校园贷在内的网络借贷活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办法》,未来各机构主体在发放校园贷时,必须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禁止过度宣传。“要对校园贷借款人进行资格认定,增加第二还款来源,督促平台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对学生合理消费观念的培育和引导。”这位负责人说。  8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率先出台治理校园贷问题的地方性文件,新政策对风险提示、信息审核、借款成本、借款用途等9项内容进行了严格规范。  “严加管理,是为了呵护成长。对校园金融市场如此,对大学生亦如是。”多位专家表示,通过金融创新满足校园贷款需求,大方向没有错。让校园贷实现供需双赢,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主体、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要负起责任。  首先,管理部门要细化制度,规范校园贷的宣传、营销,禁止诱导式业务推广,加强贷款人信息保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认为,对于网贷平台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及计息,以及倒卖、非法使用学生信息的行为,监管部门要畅通举报、申诉渠道,及时查处并依法制裁。  其次,校园贷平台自身应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控,杜绝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和所谓的授权书就发放贷款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一些“被贷款”事件反映出贷款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漏洞,机构主体应及时“打补丁”。此外,各机构不应为了市场份额一味放低贷款门槛,要切实分析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做到资金风险可控。  黄震建议,各贷款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完善贷款资金流向记录,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并与征信机构实现联网,防止贷款人通过单一平台重复贷款或跨平台贷款累积高额本息债务,同时应把学生贷款和消费场景联系起来,确保贷款用于学习而不是随意挥霍。  “治理校园贷旨在培养理性的借贷主体,为建设健康的金融市场打基础、‘育秧苗’。”黄震认为,虽然大学生多半年满18岁,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总体上我们的大学生仍涉世未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金融陷阱缺乏识别能力。“从小学到大学,应在教育中渗透个人信用、金融常识、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黄震说。  “大学生需要从大学时代开启征信、积累信用,树立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参与诚信社会创建。”道口贷首席执行官罗川认为,校方应担起责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并与金融机构主体和征信机构加强互动,将学生严重违约行为记入个人档案。“得让学生们脑子里有这根弦儿,虚假借款、不当消费、编造借贷用途理由等违约失信的‘污点’,对个人未来发展有不利影响。”
文章关键词:警惕 校园贷风险
声明:本网独家内容无授权禁止转载,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如需撤稿请于站点顶部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