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没有水分的印度经济增长长”

陈享光:实现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
日09:32&&&来源:
原标题:实现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特别是形成了GDP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把经济增长等同于GDP增长的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倾向,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必须创新增长模式,根本改变GDP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各界的共识。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错误解读,把经济增长和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增长,甚至把“发展就是硬道理”等同于“GDP增长就是硬道理”,把GDP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绩效的主要指标,逐渐形成了GDP增长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不能体现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成本。经济增长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特别是经济增长可能对资源耗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付出巨大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而以GDP增长衡量的经济增长没有反映出这种增长造成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因此GDP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驱使下,对经济增长的追求带来的绝不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合理开发,而恰是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可以说是GDP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必然结果。
  其次,在GDP导向的增长模式下,由于不计量生产最终产品的真实投入和社会成本,仅仅计量其增加值的数量,因此不能体现经济增长的真实效益,同时GDP中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是其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量,但对增长和发展更有意义的是其增加的固定资产的质量,而不是它的数量,而GDP导向的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对这种质量的忽视。实际上,在GDP导向的增长模式下,数量的增长往往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增加的投资造成过剩或闲置生产能力的形成,而另一些方面却是投资进而生产能力的不足。
  第三,作为价值数量指标,GDP不能反映其物质产品的构成和质量,因而GDP导向的增长模式必然导致对产出质量的忽视。在GDP价值指标的核算中,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区别消失了,是装备制造业还是烟花爆竹,似乎都是一样的,但事实上他们的使用价值,它们对社会生产再生产的影响是根本不同的,忽视这种差别,片面追求所谓的经济增长,就难免忽视所要增加的产品性质和产品的质量。我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有多少在世界上叫得响、有影响的产品品牌,有多少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
  第四,由于GDP是以“国土原则”计算的,也就是无论是本国国民还是外国国民,只要是在本国国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都计算为GDP,因而增加其数量的竞争自然会演变为竞相优惠条件引进外资的竞争,因为只要把外资引进来,就能为GDP的增长作出贡献,至于引进外资的质量如何,其引进对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增进有多大实质性贡献等问题,往往很少考虑,可以说,有些项目是为GDP而引进,为引进而引进。长此以往,其结果也一定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此外,GDP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的数量追逐驱使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靠土地生财,靠拼资源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搞增长的数字游戏,而忽视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和福利的改善,忽视民生问题的解决。
  显然,GDP导向的增长模式下的增长主要是数量增长,而不能兼顾增长质量的提升,而且伴随数量的增长付出越来越难以承受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而是不可持续的。实际上,我国经济增长是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实现的,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36.2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中国每消耗1吨标煤的能源仅创造14000元人民币的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消耗1吨标煤创造25000元GDP,美国的水平是31000元GDP,日本是50000元GDP。可见,我国实现高增长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不改变这种增长的轨迹和模式,将陷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窘境。
  经济增长不仅有增长的数量问题,还有其增长的质量问题,仅仅追求增长的数量或速度而忽视增长的质量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追求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是货真价实的经济增长,是惠及民生的经济增长,也就是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必须根本改变GDP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创新增长模式。
  改变GDP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首先要改变以GDP作为考核政绩的核心指标,不能再以单纯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实际上,即使作为国民经济的核算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也有改进的必要。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银行就提出“绿色GNP/可持续收入”概念作为衡量发展进程、替代传统宏观核算指标的首选指标,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所谓“绿色GNP(国民生产总值)”被界定为: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利用绿色GNP或GDP可以剔出现行GDP核算中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此,否定GDP导向并不意味着否定国民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我们否定的是浪费资源的GDP,污染的GDP,劳民伤财的GDP,而不是要否定作为核算指标的GDP,更不否定绿色的GDP或GNP。核算指标的改革和绿色核算指标体系的建立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价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长质量的提高。
  创新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解决投入要素约束问题。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投入要素数量与质量以及要素利用的效率。投入的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和技术等。投入的要素约束即投入的资本、劳动和技术约束。增长的质量受这些要素数量约束和质量约束。在经济日益开放的条件下,投入要素的质量约束越来越突出。道理很简单,如果投入的要素是一般的资本、劳动和技术,这种情况下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是高质量的,且增长本身也很难改变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果投入的要素质量高,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含量高的资本,特别是生产中拥有不易被模仿的核心技术,从而使其生产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使其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获得较多的收入,并且一旦开拓市场,不易被挤出,市场较为稳定,还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
  过去一讲投资就是物质资本的投资,物质资本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似乎最直接。实际上要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深远,这包括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技术投资等。通过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了人的素质,增强了人的创造性和竞争力,这是产品和产业竞争力持续提高的最基础的条件。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使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物质资本的投资相适应。在开放的世界里,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人力资本本身的投资和人力资本利用的投资两方面。因为只有把拥有人力资本的人才有效利用起来,才能发挥人力资本投资的应有作用,而要有效利用拥有人力资本的人才需要进行相应的投资,否则人才的国际流动会使人力资本投资付诸东流。
  要素投资的另一方面就是技术的投资。创新经济增长模式,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必须强化技术投资,强化技术创新的投资。光讲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没有持续的对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的投资,就不可能有大批科技成果、技术创新成果的出现,永远也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实践证明,先进的科技成果、特别是核心技术单纯靠引进是引进不来的,需要靠自己的力量、靠本国创新来解决,这不仅需要发挥国内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而且需要进行科技投资、创新投资,培育和整合科技队伍,创造和完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条件,开辟和拓宽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路径,促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和产业化发展,从而不断突破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约束,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质量的提升。
  创新增长模式,需要强化产业资本积累,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对于处于工业化过程的国家来说,产业资本的积累和质量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及增长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因为没有产业资本的充分积累和质量的提升,难以形成经济增长的稳固基础和产业支撑,在国际分工甚至国内分工中难以形成自己的真正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而且有逐渐被其低端化、边缘化的危险。只有在产业资本充分积累和质量提升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国内与国际资源间的转换能力和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进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创新增长模式,需要建立强化金融领域的资本与产业领域的资本结合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和生产资本积累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资本和金融支持。由于国际化和金融化的快速发展,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资本往往脱离现实资本而仅仅在金融形态上进行积累,难以给实体经济和产业资本的积累提供金融资本支持,甚至由于借贷货币资本的高利贷化和资本的虚拟化发展而损害和削弱现实资本积累的基础。从我国情况看,强化产业资本积累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国内积累过程中虽然通过商品或资源出口获得了大量国际资源,但这些国际资源并没有实际地投入国内实体经济,疏通影响产业资本积累和质量提升的瓶颈;同时在国际领域,积累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积累,即货币或货币所有权、所有权证书的积累,这对国内的实际产业资本的积累和质量提升没有实质性意义,且金融资产的积累面临缩水的风险。另一方面金融发展、金融积累和产业资本的积累相脱节,促成了脱离现实积累的货币资本化、虚拟化,甚至是高利贷化,这不仅不能提供积累的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支持,而且造成现实积累的障碍,严重影响产业资本积累和质量的提升,这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增长质量的提升造成极大的限制。创新增长模式,突破这种限制,对于实现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日08:09&&&来源:
学习路上按: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当代中国将发生什么变化,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一直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网友的重点学习材料。为方便网友学习,学习路上特整理推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论述摘编。今天推出第四期,主题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敬请关注。
一是要保持经济增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二是要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要推动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在稳定外需的同时努力扩大内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四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搞好顶层设计,及时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坚持整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大胆探索,务求实效。五是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大学生生活困难补助,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信念,从而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中国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处于发展上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来巨大国内市场空间,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些目标必将给中国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经过我们努力,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国将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过去10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希望外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敞开。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科学认识这一命题,准确把握其内涵,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从这个经验看,关键是时机和决断。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实践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问题看到了,就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马加鞭改变这个局面。不能说了很多年,最后老是没有根本改变。当然,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广大院士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更要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希望广大院士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甘为人梯,言传身教,慧眼识才,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要抓紧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十三五”能源规划。抓紧修订一批能效标准,只要是落后的都要加快修订,定期更新并真正执行。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限期实施改造升级,继续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大中亚、中东、美洲、非洲等油气的合作力度。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油气管线、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完善能源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能源统计制度。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习近平强调经济增长必须是没有水分的增长|习近平|经济增长_新浪视频
视频:习近平强调经济增长必须是没有水分的增长
按住此条可拖动
新闻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分享视频地址: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html地址: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习近平: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中新网
习近平: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学习路上按: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当代中国将发生什么变化,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全文)一直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网友的重点学习材料。为方便网友学习,学习路上特整理推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论述摘编。今天推出第四期,主题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敬请关注。
  一是要保持经济增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二是要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要推动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在稳定外需的同时努力扩大内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稳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四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搞好顶层设计,及时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坚持整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大胆探索,务求实效。五是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大学生生活困难补助,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信念,从而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中国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处于发展上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来巨大国内市场空间,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些目标必将给中国经济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经过我们努力,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国将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大气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过去10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希望外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敞开。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科学认识这一命题,准确把握其内涵,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决定性作用”和“基础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从这个经验看,关键是时机和决断。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实践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问题看到了,就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马加鞭改变这个局面。不能说了很多年,最后老是没有根本改变。当然,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广大院士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更要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希望广大院士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甘为人梯,言传身教,慧眼识才,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要抓紧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十三五”能源规划。抓紧修订一批能效标准,只要是落后的都要加快修订,定期更新并真正执行。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限期实施改造升级,继续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大中亚、中东、美洲、非洲等油气的合作力度。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油气管线、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完善能源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能源统计制度。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
【编辑:吴涛】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