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心状况很不好,又讳疾忌医造句,连家门都不敢出去,死了也没人在乎,又没有经济能力,我该死掉吗?

为何国人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黑白先生) 复旦创始人马相伯:我叫了一百年,也没叫醒国人(黑白先生)
我的图书馆
为何国人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黑白先生) 复旦创始人马相伯:我叫了一百年,也没叫醒国人(黑白先生)
  讳疾忌医”就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很多人得病不愿意去医院,自己吃点药就行,为什么不愿意去医院呢?怕面对自己害怕的现实,认为不查正好,一查这也有病,那也有病,怕花钱怕心里承受不了。讳疾忌医似乎成了国人一种本能,所以一次次从心理上欺骗自己。可殊不知很多疾病在早期发现是可以控制甚至治愈的。比如肿瘤,拖延的结局便是回天乏力了。  小学过一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扁鹊的神医见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不在乎,“寡人无疾”,于是错过了第一次治疗。十天后,“君有疾在肌肤,不治将恐深”,桓公仍是不在乎,就这样,十天又十天又十天的,桓公最终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死亡。这故事讲的就是治病得及时的意思,就怕拖。有病总是要治的。我们与其讳疾忌医,让病这样拖下去,到头来不可收拾,不如趁早诊断明白,及时医治。  扁鹊是个高明的医者,可他更是一个识时务者。对于蔡桓公的病,觉得能治他会不遗余力,可是公讳疾忌医。病很快转换到扁鹊觉得自己无力回天的地步,他只能看见蔡桓公就躲了。他既看透了王室贵族们的所作所为所想,更预料到自己悲惨的结局,于是乎躲得远远的保全自己小命是最好的办法。  不得不说,同样是医生,扁鹊比华佗高明,华佗也是告诉曹操,病很重,需要开颅手术,曹操本人认为不需要,反而认为华佗要害他,结果,杀了华佗。看来给大领导看病并不简单啊,除了药理还要揣摩大领导的心理所想。这样用药也要大打折扣了。所以医生们为了自身安全,明知大领导的病理,却开些不疼不痒的药方子...为什么自古帝王大多短命呢?盖因御医不敢下猛药。如履薄冰哆嗦着:启奏陛下,这..是病,得治..  所以说,“讳疾忌医”,国人除了身体方面,还有心理因素,就是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才是黑白先生论述的重点。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都以为在说国人的丑陋,其实柏杨是在告诫国人要敢于直视自己的缺点。圣人尚有短处,可曾见他讳疾忌医?老先生对我们民族的热爱和忧虑,正是希望我们的民族能自强,自尊,勇于正视我们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说柏杨是个“好医生”,面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不顾自身安危,敢给国人下猛药!  可是偏偏很多国人听不进逆耳之言 。听不进批评, 更不会反思。不是杀死医生,就是采用掩耳盗铃(淫意)的做法,证明自己很健康。这样的结局可想而知。为什么国人不喜欢他人的批评呢?一个社会上的大领导,不敢面对员工的批评,大概有三种原因:一是怕丢“面子”。二是担心“位子”。三是放不下“架子”。如果一个领导有专制作风,为了保持自己一种高傲和自信的狂妄心理,就会封闭来自社会对他们的批评和指责,员工为了自己的饭碗,只有吹捧他,或者闭嘴不说话。《资本论》翻译者王亚南说:“专制制度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哑子,一种是骗子。”没有批评的社会就无法完成自我净化,所以说,如果一个公司出现了危机,最大来源不是外部,而是来自公司内部。  鲁迅在他写的《立此存照》里说,国人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比如病人,患有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妄想既久,时而自己也觉得好像肥胖,并非浮肿;即使还是浮肿,也是一种特别的好浮肿,与众不同。  鲁迅先生虽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但是对于国人的性格分析得还是很透的,他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长,总感觉就发生在身边一样。鲁迅说,“中国人不敢正视各个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而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时隔近八十多年,国人秉性依旧啊。  大清朝怎么亡的呢?人人都知道大清朝病了。但是大臣们为了在皇帝面前自保,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面对社会的问题,要不开出不疼不痒的药方,要不就是开出一堆错误的药方。回顾清朝的洋务运动,以为洋人的强大不过军事和工业...最后被日本战败,大清后来也就呜呼了。我想起一个电视剧,孙文和康有为的台词,孙文说:“大清朝人人有病,人人知道有病,却讳疾忌医,此乃当下中国之顽疾。”康有为:“什么病?”孙中山:“愚昧之病。”康有为:“愚在何处啊?”孙中山:“从来不知道平等自由为物。”...........独立的人格,自主的判断,这是鲁迅先生所期盼的国人,鲁迅敢于给国人下猛药勇于直面社会现实,是一个国民坚持独立人格,战斗不息的体现。这就是鲁迅精神。  我特别喜欢看美剧,比如前段时间看的《犯罪心理》, 最让我敬佩的是美国自身的批判和反思,只有充分自信、高度民主的国家,才允许人们批评它,才允许人们揭露社会阴暗面。艺术作品就像社会的虚拟医生,拿着手术刀给病了的社会开膛扒肚。让大众雪亮的眼睛看清问题所在,才会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然后国家用各种制度法律去完善这个病了的社会。大概这就是美国仅有几百年的历史所强大的原因。  “有病不求医,无聊才读书。”这是鲁迅先生说国人的话。这话何意呢?就是特指有很多“讳疾忌医”的人,明知事不妙,看到社会病的严重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但就是打死也不说,忍着、躲着、逃着、也不去想,反正要死大家一起死。无聊才读书呢?大概指的是读书不是为了追求真理使国家强大,而纯粹为了消遣娱乐 ,虚度光阴吧。 ~~~~~~~~~~~~~~~~复旦创始人马相伯:我叫了一百年,也没叫醒国人(黑白先生)昨天看了一个旧闻故事,2012年反日的那次事件中被砸穿头盖骨的西安人李建利四年多了,他没有离开过医院,终住在45号病床。因为开了一辆国产丰田,他被同胞砸车、暴打,险些丢命。妻子王菊玲后悔那天不该出门、后悔选错了路,恨过打人凶手蔡洋,最后她说:“归根结底,这事还是要怪日本人。”“归根结底,这事还是要怪日本人。”听到这句话,这是怎样一个心理扭曲的变态啊,终于明白鲁迅为何要弃医从文了,国民的无知不是医药所能解救的,他们的灵魂才是需要解救的,拯救灵魂,鲁迅用笔勾勒了一个个罪恶的嘴脸,却依然唤不醒愚昧的小市民。我从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国人,但是他们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自大和愚昧,懒于理性思考和接受现代文明规则,内心深处阴谋论深深地扎根,思想上互相麻痹迫害,崇拜抱力,脑子里只有仇恨。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比国人更具现代文明气质,这句话不知道又要伤了多少国人庞大而脆弱的自尊心,但是事实却是如此。国人活不出人味,缺乏人性、生命、平等、爱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也许以仇恨替代理智的思考,让情绪左右思维,可是当年被德国侵略过的国家,有几个还在恨德国人?大家都在携手并进!即便犹太人也只追查纳粹分子,并没仇恨德国人吧?整天怀揣仇恨的民族,是不会有半点前途的。自古以来,互相侵略的民族多了去了,进入现代文明后,有几个在互相仇恨?全世界只有中国,民族之间互相瞧不起,城市之间互相鄙视,穷富仇恨,官民忌恨,婆媳关系永远是电视主流,脑残剧让我们更加麻木。也许丛林思维已经深入了国人的骨髓,心永远停留在丛林里走不出来了。即使国人走遍全世界发达国家,眼睛不过是一台照相机。除了吃喝玩,无他,从来不会思考。心完全在丛林里面封闭着。这让我想起,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国人叫醒。”马老很幽默、很执着,居然能叫上百年,要搁在现在,他老人家能叫多久?悲哀的是,又过了一百年,国人不但依旧没被唤醒,甚至连叫唤的狗也没有了。
馆藏&10093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讳疾忌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