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成功的山东慈善企业家王伟国都会做慈善的,巴能军这么有钱,他有没有做慈善啊?

【那些有钱人企业家为什么要做慈善呢?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呀?】-真格学网-IT技术综合网站
那些有钱人企业家为什么要做慈善呢?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呀?
来源:360问答 &责任编辑:小易 &时间: 19:46:45
本网有用户碰到这样的问题:那些有钱人企业家为什么要做慈善呢?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呀?,本网根据需求用户需求,为用户寻得以下其他网友提供的解决方法(内容来自百度知道、360问答、sogou问问、知乎等专业问答平台),方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观点,具体如下: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1:俗话说 积德行善,对自身有益!如果您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请在最下面评论中留下您的解决方法
本文相关:热门关键字:&&&&
&>&&>&>王振耀:企业家做慈善做公益要善于使用12%的免税政策正文
名人演讲稿王振耀:企业家做慈善做公益要善于使用12%的免税政策&&&1&&&&&&&&&&&&&&&&&&&&&&
  现在就有一个题目,当大家讨论企业公民的时候,大家想过没想过,与美国3万多个企业和家族的基金会来比较,我们中国企业类的,或说非公募类的,固然往掉大学教育类的这基金会,我们企业类的基金会到现在为止只有几百个,我们用几百个和几万个比较,大家知道究竟我们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既然大家知道做慈善,做公益用免税的政策,可以说我跟很多企业家交换意见的时候,说利己、利人、利国,也利你自己的后代。你比如“富二代”大家都在焦虑着如何教育孩子,实在你要让他做公益,他会非常有体面的来到贫困的地区,来到公益项目中展现他的体面和尊严。   但是我要问的是,为甚么我们中国的企业家还没有充分的使用我们12%的免税政策。这个政策是公益发展的结晶。大家知道免税政策是国家免你的税,客观上你捐赠了,你拿一部份,国家免你一部份,等因而税收支持你一部份做工艺了,这个道理不用讲大家都明白。但客观上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许很多多的企业确切不善于利用这个政策,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我们企业类的基金会太少太少,我们不善于用这样的政策来建立自己的基金会,而我们同时却在抱怨为甚么找我捐款,为甚么信息他们不透明,很多企业家找我的时候,我说你的生气在于你自己,你为甚么不建自己的基金会,为甚么?我就想,在今天的探讨中,我只想有两点提示大家留意。   第一,我们企业家,包括非常大的企业家,到底计算过没有,你的捐赠免税额的额度究竟是多少啊?算清楚了没有,或有这个意识没有,或说你使用了没有,这是政府,这是社会给你的优惠,你用了没有。   在主题下面我加了一个副标题,叫“中国企业家的社会尊严,需要立足于公益事业的参与”。当今天我们谈企业公民的时候,我想到前不久,就在这里举行的另外一次研讨会上,我和万科团体,大家知道王石先生的搭档郁亮先生在一块简单谈了几句话,我和郁亮先生接触未几,交往固然更少,但是郁亮先生有几句话,或说是一句话就使我对他肃然起敬。他说呀,你说亿万富翁,富人一年捐1%,他说我自己反正定了一个目标,自己的收进一年我也不张扬,怎样也得争取是捐10%。我说你怎样可能捐那末多呢,我也没听到对你做宣传啊。他说没有甚么,应当的。他说到这样的一个职位,有这样一些收进,做一些贡献的话,还能对自己损失有多大吗?我就看了他的神情和他进行一种交谈,你就感到这个人那他应当说,不管你对他过往的背景有多么不了解,但是现在在你眼前的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公益事业的参与者。   那末我由此想到,我们的企业都在探讨企业怎样建立威看,企业家怎样建立尊严,实在大家都知道,最有名的美国家族基金会已传承六代,就是洛克菲勒,大家知道洛克菲勒他这个企业、家族,包括他们家庭参与美国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各个方面,应当说在美国都是相当杰出。但大家知道维持他的这样一个事业发展的一个机制,那美国人都知道,就是他做公益,做慈善。老洛克菲勒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到他的孙子觉得不够了,应当再成立一个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然后还要成立洛克菲勒其他的委员会,他们这个家族做公益,做慈善,固然惠及全球。中国人大家都知道协和医院,那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杰出作品。洛克菲勒家族大家都知道,到现在参与美国事务管理包括政治上,两个家族出了两任州长,一个州长当了美国副总统。所以做慈善,做公益意味着甚么,意味着可以拥抱企业的青春,可让企业和家族,和事业取得最大的发展。
最新相关范文文章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企业为什么要做慈善?
企业为什么要做慈善?
相关解答一:为何做明星到最都是做慈善?做企业到最后还是做慈善?慈善的魅力在哪? 因为明星们钱足,人气高,整天采访这采访那的。。做慈善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捐钱给他们。明星们和企业家都不缺钱,他们只是让我们看看他们也是十分有爱心,来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大家对他们的好感。可以说做慈善是非常有价值的事.西方普遍理念:1做慈善是最赚钱的生意.经过普遍对比,不做慈善的与做慈善的,做慈善前与做慈善后,企业家的生意和利润差很多.做慈善对改变公众形象和增进影响力,加强信誉等方面有巨大贡献,做好事是有好报....胆西方把利益看得很明白,这么赚钱的事为什么不干呢...2做慈善是最好回报社会的方式.热心的企业家都会去做,但对于沽名钓誉的来说也会去做.名利双收,又是善事,是富人很好的事业.但对中国来说就没这么容易:普遍认为中国人思想更复杂,他们不会认为是做好事,而是有不良企图,沽名钓誉,做了坏事求平衡,出风头....不可避免有这样的富人,但大多数都是好的,他们只是想为社会做些什么...就跟见义勇为一样,这样的思想让人寒心.为避免中国人的仇富,嫉妒,他们采取的只能是中庸之道,低调,不管慈善.很多企业家说不是他们不想做,是不能做,做了后税务查,讨债的来,歹徒来,而舆论又不好,别人只会认为他有钱,不会认为是做好事,富人的不露富心理导致慈善这块冷请.企业捐款,大额企业家捐款几乎绝迹.我们能怪富人为富不仁吗?相关解答二:做了企业家为什么要做慈善家 做了企业家还要做慈善家,是因为只有具备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才能永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相关解答三:为什么企业家要做慈善? 做贼心虚,想行点膳事救赎以下原来所犯下的罪行,迷惑人心。在中国有多少个企业家一开始不是靠偷税漏税、投机倒把发展起来的?做点善事好弥补一下良心的自我谴责,在领导面前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何乐而不为?这些钱本来就是国家的,以他的名义做善事。相关解答四:如何看待企业家做慈善 社会需要企业做慈善,企业是当今社会中最有能力做慈善的主体,政府提倡和鼓励企业家做慈善本理所应当,无可厚非。慈善家行善或许可以任性,但企业家有自己的本分,做慈善不可恣意妄行。尽管企业家心怀天下难能可贵,但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营利才是企业的存在目的。企业合法经营,在创造财富的同时通过纳税、解决就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等对社会作出贡献,甚至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这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企业家做慈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获得社会认可,提升企业形象,取得更大成功,最终是企业与社会共同获益。企业家与企业一体,以成就企业为使命;企业家捐赠是代表企业进行的,实质是企业捐赠并非个人捐赠,应遵循有关规范。现有零星资料显示,陈光标的一些捐款是以企业名义捐出的,但荣誉基本归于个人,企业知名度和形象却很模糊,有违企业伦理。更有甚者,如果以个人名义捐出的财产来自企业,如果企业捐款未经企业内部合法授权,如果捐款损害了债权人利益,如果捐款弄虚作假,还涉嫌违法。相关解答五:有关企业家既是做好企业,又做好了慈善的事例? 国内典范的当属陈光标、曹德旺了,国外有巴菲特、比尔盖兹
他们不光是好企业家 也是值得让人尊敬的慈善家相关解答六:如何把慈善事业和企业发展联系起来 社会责任 彰显企业成长价值慈善事业发达与否,表明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及进步的程度。慈善事业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但是,更需要成功的企业家的热情支持。这是社会对富人寄予的天然的道德期望,在道义上拷问着每一个有成就的企业。1、富而仁,不只当有钱人“富而仁”,宅心仁厚,并非“略施小惠”而已,牺牲小我,使多数人生活获得改善,是慈善企业家最让人称道的地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才是真正彰显一个企业社会价值的标尺,要求企业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企业的财富来自社会,当百姓遇到自身难解决的经济困难时,企业家就有责任拿出部分钱反哺社会,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当企业的财富更多地与社会再发展对接,以资本的强势力量反哺社会,人们理所当然地会将他们视为社会进步的创造力量。企业家形象,也将成为社会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的象征。慈善是富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是富人洒向社会的阳光。这应该成为中国富人的精神境界。让有钱人变成富人,尚需要教育和宣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讲,制度完善很有必要,但转变观念也是非常关键的。真正的富人,除了财富的富有之外,还应该富有商业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这才是“为富之道”。企业家利用赚取的财富对社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他们的存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追求财富是企业家的天职,但企业和先富者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单纯追逐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财富创造者。必须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拥有了财富又要合理去分配和使用这些财富,这才是一个人美好生命的全过程。2、更有钱,就要更慈善应该努力赚更多的钱,因为企业家赚了更多的钱才能够扶助更多的人。将慈善转换为个人更大的动力,将来更好地为百姓大众解决困难,为社会担负责任,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富起来的企业家最明智的选择。慈善事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回馈社会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百姓眼中企业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社会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政府的参与,特别是在投资这个方面,成功的企业如何用赚来的钱为社会贡献是值得思虑的问题。当前,民众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与认识还颇为“单纯”,经常将企业是不是捐赠、是否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定标准。2008年,在前所未有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国人心灵的时候,企业社会责任以另一种视角凸现在公众面前。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像企业捐赠排行榜这样的榜单被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对于慷慨捐赠的国内企业,老百姓会自发传播它们的品牌,与此相应的是,铁公鸡企业排行榜等榜单,以及逼捐等信息也被民众大肆渲染。从企业社会责任心的建立来说,可能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在发达国家,富人的社会责任感像一个传统,但最初是为企业,并不光是为了社会,企业需要有道路进行运输,于是投资建路;工人需要有地方住,于是集资建小镇,相应的配套设施就创设起来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富人、企业和社会的利益都相得益彰地结合起来了。其实,法制建设,尽量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决当前中国富人问题很重要的手段。观念的变化很重要,必须承认富人的社会地位和积极作用。如今的中国不是以前那么仇视富人了,逐渐认识到富人也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中国不缺乏富豪,但缺少富豪慈善家。慈善的物质基础是财富,但它的感情基础是爱心,有爱心才能拿出金钱去扶助他人。在企业有能力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如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直接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但一些地方......余下全文>>相关解答七:为什么企业家又会选择做慈善家 亥个问题不能那么片面的去回答真正的做慈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心灵向往,当财富达到一定的期许时,更多的是需要心灵上和道德上的一些渴求于慰藉,内心的强大需要时间的验证,望企业家能够更多的加入到真正的慈善中来。相关解答八:企业发生的慈善捐款怎么记帐 借 营业外支出
贷 银行存款 或者现金最好通过慈善机构走 能税前扣除相关解答九:企业做慈善也要缴税吗?我们企业联合省慈善总会发起了一次爱心公益慈善活动,活动规则: 这应该是两码事,不能扯到一块。“福利有奖募集奖金”肯定有规则要求的,不能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发奖金、物品,除非企业被指定了发奖资格。要么就是企业把礼品捐给慈善总会,不直接送给个人。相关解答十:企业做慈善对社会 对个人 对企业 对自身有什么好处 我就举些例子你就应该知道企业做慈善的好处了。就比如海尔开分公司来说,1、它最开始的时候就向外界发表了声明:说到遵义来开分公司是为了帮助这里的群众,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遵义市政府听到这种话,然后就免了它的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中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央税,这个是必须上交的,不能免的,二是地税,即地方政府收的税,这是税是政府可以自己免的,即便是地税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但对于海尔每年几亿的收入,这百分之零点几的税也是至少有几百万的)2、本来海尔最开始是准备在东北地区的某个城市开分公司的,但是遵义市政府给了它一块很大的地皮,那条街就叫海尔大道,这样就减少了它的开销。3、再有就是它在对遵义市某冰箱厂进行收购时,对超过45岁的人进行工龄的买断,每个月难好像将近两千块的钱吧,对45岁以下就可以继续在公司工作,它这样做就使得既获得了优秀而忠诚的员工,又得到了社会的好评,这样全部的员工都对海尔忠心,而且很努力的工作。4、再有就是它收购冰箱厂的费用并不是说压得特别低,这样在费用那一块就会增加,相应的收入也会减少,但这样做使税减少了,因为计算征税额=(收入—费用)再乘以税率(这是简单的办法,但其实计算是很麻烦的,这是直观的)这里的费用增加的,那相应的征税额就减少了。这样下来,它的征税额又会减少,这样做下来,海尔的自身利益得到了提高,而社会形象也也得到提高了。但海尔这样做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对社会,对企业都有好处。再有一个例子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汶川地震的时候,“王老吉”捐了1亿元,这让广大的中国人民记住了它,即便是现在涨价了,现在人们吃火锅什么的全都会买王老吉的,这样企业的声誉很好,而对地震区的人们也是好事。鸡在日本人民中全都知道丰田这个汽车品牌,并不是说它是有多么的好,但人们在买汽车的时候会习惯性的买它的汽车,而在日本与美国的汽车竞争中,美国的汽车到日本根本不能竞争过日本的汽车,那是因为丰田在日本的慈善做得非常好,它在汽车销售店的周围经常无偿的帮助群众,还举办慈善活动,当时美国的人并不懂丰田是为什么这么做,但到日本与美国的汽车竞争的时候,这种优势就出来了,日本人就比较钟爱于丰田车,因为在做慈善的过程中,丰田这个名字就已经深入人心了,而且又是国产的,那肯定是买丰田的。所以日本丰田车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它在与美国汽车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说,企业做慈善对各方面都是有好处的,对个人来,慈善有关的方面也会惠及到个人,对社会来说,使社会的责任得到减少,而对企业自身来说,又是可能赢得人心的举措。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美国企业家为什么喜欢做慈善?
去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号召美国的大款们承诺捐出过半财产,用于慈善事业。到8月4日为止,已有40位亿万富翁或家庭响应。其中包括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利森、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华裔生物制药大亨陈颂雄夫妇、《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洛克菲勒家族掌门人戴维。洛克菲勒、希尔顿家族的巴伦。希尔顿、和CNN的创始人特德。特纳等等。巴菲特透露,他和盖茨为了动员这些大款的承诺,亲自打了几十个电话。
盖茨和巴菲特的目标,是掀起一场捐善革命。根据最近的数字,美国的捐善款项,以2009年的美元价值计,在2007年达到3140亿美元,创造了历史记录,是当年美国GDP的2.3%.2008年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善款大减,但仍然超过了3076亿美元,为当年GDP的2.2%.如果《福布斯》杂志所列美国前400名富豪都能捐出一半财产,善款总额就可望达到6000亿美元。更不用说前400名之外的富豪也不会无动于衷。如果盖茨和巴菲特的预定目标实现,美国的善款占GDP的比重可能会有本质性的提高。
我们不妨把这一义举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中来考察。过去50年(截至到2008年),美国的人均GDP增加了150%,美国的人均捐善则增加了190%,超过人均GDP的增长。有统计显示,70-80%的美国家庭从事捐善活动,平均每个家庭的年捐善额超过1000美元。当然,联邦政府对捐善有种种税收上的鼓励。每捐1000美元,大致可以省去350美元的联邦税。这虽然还远达不到捐款的数量,但联邦为此每年的免税总额达到1424亿美元(2002年的水平)。不过,联邦的数据还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纳税人为了捐款而申请相应的免税。特别是中下层的普通百姓,很少为捐款特别填报税表。甚至在那些年捐款超过12万美元的家庭,也只有40%为此申请相应的免税。可见,免税并非捐款的动机。另外,如果按收入比例来计算,穷人比富人更慷慨。在2000年,低收入家庭的美国人捐出了4.5%的收入,中产阶级捐出了2.5%的收入,富人捐出了3%的收入。可见,捐善并非仅仅是富人的时尚,而是渗透于社会每个细胞的文化。
这样的财富文化,在西方传统中有两大来源。首先,基督教中有着"富人要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信条,对财富不仅不信任,而且经常谴责。在经历了中世纪"商业革命"的欧洲城市,工商集团往往为了自己所赚取的财富而感到灵魂战粟。于是,把钱拿出来支持教会或社会公益,则成了必要的解脱之道。同时,当时的欧洲城市多是封建秩序中自治的孤岛,以共和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原则。这种共和主义,强调在政府和家庭之间的公民社会的作用。随着贸易的发达,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仅仅依靠家庭纽带远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世界。另一方面,国家机器尚处于未熟状态,许多领域处于无政府状态。教会、行会、和各种民间组织纷纷承担起社会管理之职。于是,人们在家庭之外、在没有国家权力强制的情况下对社区作贡献,就成了共和主义所推崇的"公民品格".你今天到德国的奥格斯堡,仍然可以看见500年前银行家Jakob Fugger为穷人修建的古雅的住宅,不仅被精心维护,而且租金500年不变,即月租0.88欧元。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廉租房了。再到意大利、荷兰等地的城市看看,孤儿院、医院、乃至一些主要的公共建筑和雕塑,全是仰仗于善款的支持。相比之下,中国的历史遗迹充满了皇宫、皇陵、万里长城、和富人的深宅大院。其背后不是国家财富,就是家庭财富,社会性甚为薄弱。
不过,跟盖茨和巴菲特们的行为最直接相关的,还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有学者更精确地界定为年间)美国的慈善传统。在这期间,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确立了一整套现代工业体系。金融、铁路、钢铁、石油、乃至后来的汽车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基础。这一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然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财富。但是,这些财富的分布也极为不均。在二十世纪开始时,8%的美国家庭控制了全国四分之三的财富。美国自建国起,一直就是草根民主的社会,有着强烈的平等精神,在经济上的贫富分化也比欧洲小得多,其均富的程度曾让托克维尔赞叹不已。如此巨大的贫富不均,自然挑战着美国社会的基本价值,并引起了激烈的辩论:这些财富究竟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为什么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样的财富是否还有正当性?
即使是那些在这一过程中暴富的人,也在挣扎着理解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多财富、这些财富的意义是什么。历史学家们指出,正是这一代人,把石油变成了新能源,用铁路把整个美国联为一体,并发展出大规模的钢铁冶炼技术和组织,创立了现代金融体系。现代工业体系,就是建筑在这些创造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些革命,恰恰就是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等一批具体的个人发动的。你很难否认他们的天才。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财富是应得的。但是,如果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看,如果没有这些人,这个时代照样还会造就出一批类似的巨人,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成功,在于占据了最佳的历史关头,是时势造英雄。他们如果把如此巨大的财富都看作是自己一人之功,并当仁不让地归于自己的名下,社会当然有权利对之进行挑战了。
卡内基也许是这代富人中最为典型的一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世界首富,也不仅仅因为他生前把自己的财产全捐干净,更在于他所总结的一整套财富的哲学。第一,他认为他的所有财富都是自己从当童工起一点一点干出来的,没有任何亏心之处,政府也没有理由打他的注意。他所信奉的,是被后人称为的"卡内基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优胜劣汰的社会巨变中,只有他这样的人能够把握住机会。他的胜出是必然的。与其在那里没完没了地谴责不可避免的财富集中,不如多想想如何使用这些财富。第二,正因为他相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他认为大家的起跑点越接近越好:没有人应该富裕地死去。这样死的人,没有人会为之唱歌。富人应该在生前把财富捐干净,为那些没有条件的人提供成功的条件。在他的捐助中,大学和图书馆是最为优先的项目,中间的是大会堂、音乐厅等等,教堂则列在最后,甚至还不如游泳池重要。
在卡内基这一代人手上,慈善(charity)和捐善(philanthropy)开始被区分开来。查查英汉字典就知道,这两个词的中译都是"慈善",很难看出什么区分。西谚说:"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可以让他吃饱一天;教他捕鱼技术,则会保证他一辈子的温饱。"慈善是给他一条鱼,捐善则是教他怎么捕鱼。慈善与捐善之别,使得一系列的基金会应运而生。这些基金会按照大企业的模式建立,有职业经理、信托人委员会,并按时制作年度报告,并有政府的章程许可等等。一句话,这些基金会都是瞄准具体的社会问题,然后以企业式的效率来资助这些问题的解决。比如,卡内基最后资助成立的"卡内基纽约基金会",连卡内基的遗孀的请求也可以礼貌地拒绝。捐善不是心血来潮的施舍,而成为一种庄严的公共信托,在运营中并不能完全以财主的意志为转移。
即使如此,这一代企业家和慈善家依然受到社会的攻击。有人称他们不过是在自己脑满肠肥后向穷人扔些面包渣而已。如果有公平的分配方式,他们根本不可能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更有人说,这些资本家不仅生产物质财富,还生产意识形态。他们要通过这些基金会来追求自己的政治目的,扞卫过度保护自己利益的制度和文化。
在这种压力下,捐善就越来越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不断接受公共的监督。1915年,由总统任命的特派小组走遍全国,采访了数百名工人和包括洛克菲勒、摩根、卡内基在内的大亨,听取各方对美国社会问题的见证。在此之前,即1913年,国会通过了第十六修正案,容许联邦政府对人们的收入征税,虽然一直到1932年之前,联邦的主要财政收入还是关税。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引起了税收革命,美国大部分人开始直接向联邦纳税。1950年,国会对美国传统上免税的基金会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到了1954年,联邦的税政中对慈善组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禁止这些组织参与政治活动。1969年的税务改革法案又对什么是慈善组织、什么是免税标准进行了更细致的规范。个人的慈善行为,已经完全被公共领域的规则所制约。
盖茨和巴菲特们的捐善活动,继承了卡内基一代的精神,但却是在一个非常不同的制度框架中展开的。他们比起卡内基一代来,显然有更多的后知之明。他们知道,他们赶上了高科技革命的大时代。虽然他们象卡内基那代人一样,面对时代的挑战不辱使命,但他们的财富更多的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之结果。坐在时代赠与的财富上,自然有责任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回馈时代。更重要的是,要使美国社会永远能够有效地回应时代的挑战,永远能够造就他们这样的成功者,就必须不断地把财富重新分配,免于落入世袭社会的陷阱。在他们看来,财富的再分配和市场经济的原则并不矛盾,只是让公民社会自己来进行这种再分配,要比政府来操刀要有效得多(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他们的捐善承诺的同时,还有些富人公开呼吁联邦政府加大对遗产税的征收)。对他们来说,捐善已经不是一种私德,而是一种公共责任。
图片推荐123
热点文章热评文章
原创战略联盟: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所有问题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慈善企业家王伟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