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红人方丈资料向我推荐一个叫9a团队的,就是帮别人刷单的,前提是要交299块

你好,我在微信上加了一个说是做兼职的,叫v5团队,她们要我交299或399的会员费才能刷单 - 110网免费法律咨询
您的位置:
&&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
该问题已关闭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你好,我在微信上加了一个说是做兼职的,叫v5团队,她们要我交299或399的会员费才能刷单
甘肃&06-05 12:00&&悬赏 0&&发布者:ask201…… & 回答:(3)
你好,我在微信上加了一个说是做兼职的,叫v5团队,她们要我交299或399的会员费才能刷单,这个可靠吗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甘肃-兰州]
回复时间:
您好,建议慎重
[甘肃-兰州]
回复时间:
诈骗居多,谨慎为好
[甘肃-兰州]
390716积分
回复时间:
你好,不要的
问题答案可能在这里 →
吉安推荐律师
江西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江西南昌市
江西景德镇
最佳律师解答
(陈铠楷)()&
(年遇春)()&
(毕丽荣)()&
(毕丽荣)()&
最新回复律师
人气:144236
人气:71446
人气:56573
人气:927901
人气:32113
人气:34956罗超频道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视频直播争抢明星之后,或上演“百播大战”?","author":"","content":"2015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黑马是什么?视频直播必算其一,这个市场上演了一场极速狂飙,大量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上线,AppStore能下载的直播应用已超过100款,行业发展可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不过,跟所有内容平台一样,直播平台已进入“内容源之争”,从美拍的范冰冰直播时装周,到映客大举入驻揽下我是歌手直播权,明星似乎一直是各大直播平台的争夺焦点。明星争夺战开打或许是受新浪微博依靠明星战略成功的启示,越来越多直播平台开始争取明星入驻进行直播。映客与《我是歌手》歌王之战的节目直播合作,,借助于李玟、李克勤、张信哲、容祖儿等老牌明星的号召力,消息一经发布就引发了巨大关注;在此之前还对BigBang进行了直播,同样收获不菲。与之玩法类似的还与花椒,一举拿下超级女声节目的直播投放,并邀请吴亦凡入驻;咖喱则拿下了《中国好声音》的直播权。来自YY的面向年轻时尚用户的直播平台ME直播则是直接签下了鹿晗首场个人演唱会的直播权,打着“没票也能看鹿晗演唱会,ME直播引爆鹿饭圈”的旗号,创下了如此数据:10分钟,180万人同时在线,点赞数超过10亿。由此,明星给直播平台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就连一直定位于全民直播对明星路线并不是很感冒的美拍,近日也有苗头在开始跟进。与映客和ME直播明星的表演不同,美拍的明星战略则是邀请明星直播“现场”,张艺兴在美拍开设了#陪张艺兴上班#这类直播间,直播生活,每次直播点赞数万、已斩获280多万粉丝;范冰冰入驻美拍对巴黎ELLE时装周进行直播,最长一直直播达一个小时,每次直播观众数同样在数十万。在此之前,各大直播平台都是在走草根路线,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也就有了诸如Papi酱这类网红明星的诞生,网红的成功尚未过去,为何又要走传统明星路线?大概有两个目的:一种是主打明星直播的平台,另一种则是借明星做营销,将之视作获取用户的捷径,与微博当初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微博能够快速超越饭否等平台崛起,正是因为对明星的成功运营。大明星入驻平台的效果很明显:即有巨大的传播效应,又有立竿见影的“吸粉”现象,至少明星自己粉丝有一部分会被带入,业界称之为“洗粉”。相对而言,我更看好美拍等平台的做法显然更加聪明,毕竟流水的明星铁打的观众,即走全民直播路线,将明星路线当做手段。依赖明星并不靠谱,因为明星对直播内容的创作能力和动力远不如网红和用户——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款App能够做到只做明星与粉丝的连接,专为某个明星打造的App人气均十分惨淡,反而是微博、贴吧这类大众平台起到了连接明星与粉丝的核心作用,未来会出现连接明星与粉丝的直播平台,但它一定会是一个全民直播平台,明星、网红、用户都能直播都有自己的观众,就像微博一样。“百播大战”来了在千团大战、千P(P2P)大战之后,视频直播平台正在掀起一场“百播大战”,在AppStore能下载的上百款直播应用大概能分为以下几类:1、全民社交直播平台:人人可直播,且构建社交关系的直播平台,美拍、映客、ME直播、一起秀、觅蜜均是这一类玩家;2、美女秀场直播平台:传统秀场换了个马甲,增加了直播功能,比如么么直播;3、垂直内容直播平台:比如专注于游戏的虎牙直播(YY直播)、专注于游戏和体育的斗鱼TV、专注于手游的触手TV战旗,专注于娱乐的熊猫TV;4、专业直播交友平台:以交友、婚恋为目的的直播平台,比较有名的有“求见”,还有一款叫“床聊”的,主打午夜秘密直播。这类平台上,视频直播是用户互相了解的主要形式;笔者近期在体验各类直播App,有以下感受:交友类直播人气最低,平台上的直播内容不少是广告乃至召嫖诈骗信息,这类直播短期内很难成为主流,况且陌陌已在做直播并且将其作为2016年重点。垂直内容直播平台在商业化上走得更远,通过会员付费观看、会员打赏播主等方式盈利,还有一些平台的播主通过开淘宝店这类“网红模式”变现。美女秀场模式并没有本质不同,依然未能跳出秀场本身的想象空间和商业模式,而秀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有YY、9158、酷狗繁星网等大量的平台,一时之间出现“秀场太多、寂寞太少”的现象。全民社交直播平台前景更加光明,有望诞生下一个微博级产品,因为全民社交直播平台有更大的包容性,明星、网红、用户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兼具媒体和社交属性,在内容和人气上都具有优势。并且从互联网发展历史来看,垂直平台走向综合化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从眼下的竞争态势来看,综合直播平台或许会进入“内容源”大战,版权大战、IP大战、挖角大战只会越来越激烈,《我是歌手》等明星节目、Papi酱等超级网红,接下来或许会在直播平台卖个好价钱,直播平台之间将很快再现网络电台、视频网站多次上演的版权纠纷。版权大战带来更大的营收压力,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竞争将十分惨烈,明年或许就会上演直播平台批量倒下的悲剧,如同千团大战结局一样:最终市场只会属于少数玩家。直播平台已在努力变现,想方设法让用户掏钱,或者投放越来越多的广告,只有美拍这类背靠大树的平台因为资金压力不大,尚未有变现举动,只做单纯的分享互动,不过,变现是迟早要做的事情。且行且珍惜视频直播平台快速扩张,却又是艰难前行,网络上一直都不缺少直播平台的负面新闻,暴露出这个行业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些可能是致命的。2015年,王思聪投资的17App直播了一段不雅视频,在之后因为涉黄内容被AppStore下架,核心源头在于其使用了分成模式,并且用户零门槛参与,进而出现一些用户铤而走险,直播违法内容,而平台的监管体系又跟不上。2016年,斗鱼TV出现某女主播混入重庆大学女生宿舍直播事件,引发众怒,斗鱼TV官方道歉。在此之前,斗鱼TV还出现直播造人、女主播全裸出镜事件、主播驾豪车直播飙车发生车祸等事件。YY直播、熊猫TV亦曾出现类似现象。这已被主流媒体和监管机构所关注,人民日报近日就撰文《色情暴力频现挖角炒作不断,网络直播越来越没底线》一文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今年,全国“扫黄打非”办还发布通告,将严厉打击顶风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网络直播平台,“监管”是悬在所有直播平台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直播平台在努力丰富内容、吸引用户眼球之时,必须想办法尽量规避风险,尽管这并不容易,因为直播视频流是实时的,没有给平台留下内容审核时间,几乎只能被动审核,即发现问题进行纠正,传统视频网站则没有这一弊端。针对内容管理存在的难题,直播平台必须多管齐下来解决:从制度尤其是激励体系设计上,如何避免主播冒险去踩红线;从直播规范上,如何保护大众隐私、限定直播场景,急需行业公约;从平台监管体系上,投入更多人力、完善巡查机制、研发更智能的监测系统都是有必要的。关于内容平台的风险,有两个可供参考的前车之鉴:一个是风险巨大的陌陌,因为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尽管偶有负面,但整体还算健康;另一个则是宅男神器之称的快播,因为包括色情内容监管不力在内的多种原因轰然倒下。直播平台中美拍并没有相关负面,核心原因在于其并未尝试变现,没有类似于分成、打赏这样的商业行为,因此主播没有“出卖色相”的动机,其用户有大量对“绿色上网”要求较高的00后,足以说明其单纯和干净。除了内容违规之外,不论是秀场还是直播平台,还有许多“擦边球”内容,比如主播靠“胸器”出位,再比如说脏话,尽管没有违法违规,但却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水平,导致“劣币驱逐良良币”的现象,这类现象是行业应该抵制的。除了内容层面的问题之外,直播平台接下来还将面临版权大战、用户大战、挖角大战诸多“战役”,今年将是直播平台最为关键的一年,且行且珍惜。微博@互联网阿超
罗超(luochaotmt)","updated":"T11:47:4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47:40+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ecafd8f3a08ba5e229fc62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title":"内容创业独角兽即将现身,将会在这些方向?","author":"","content":"你的文字,你的知识,你的声音,你的颜值,你的才华,都可轻松换成钱、成为硬通货,这是内容创业的最好时代。不过,尽管内容创业已成2016年红得发紫的明星概念,眼下却还没有“独角兽”出现,即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大公司。反观共享经济等科技浪潮,总会在三五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催生出独角兽公司。那么,内容创业会产生独角兽吗?如果会,会在哪些方向?内容创业独角兽或将很快出现在讨论内容创业是否会产生独角兽之前,先要明确什么是内容创业。这是一个看上去很新的概念,但实际上却出现了许多年,比如在十年前火爆的运营商SP时代,就算是内容创业。所不同的是,当下的内容创业,并不单单只是“依赖渠道、生产内容”,而是将内容产品化,并变成服务来获取用户,进而形成诸多商业模式,“内容开发者”,与当年的站长、App开发者一样,开始琢磨需求、用户、变现、运营诸多事宜,而不只是吭哧吭哧地生产。这样看来,码字的微信号运营者,美拍等平台上的网红,分答上回答问题的行家,抑或Papi酱、罗辑思维,均算得上是内容创业者。内容创业能够产生10亿美金级的公司吗?如果凭借一己之力,这几乎是天荒夜谈,就算是超级明星,比如Papi酱,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内容经济本身是一门注意力生意,注意力与内容质量和数量正相关。然而,内容并非标准化产品,不可能实现批量生产,质量和数量与创作者的创作能力息息相关,而这往往是随着时间线性增长的,不会出现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指数级增长。Papi酱如果每天只能产生一个视频,再怎么努力,她一辈子能做的视频数量基本就确定了,商业价值的想象空间基本能够估算到,就跟传统娱乐明星一样,一辈子能赚多少钱,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并且事实证明,许多内容创作者到后期,都会走下坡路,生产内容就是榨干自己的过程,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的,是少数。所以,如果只是凭借一己之力,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惯性地生产内容,是不可能出现独角兽的。Papi酱估值1.2个亿已有人说泡沫巨大了,距离10亿美金还有太遥远的距离。另一个标杆罗辑思维估值13.2亿元,距离独角兽还有10倍距离。是不是做内容就不可能产生10亿美金级公司呢?当然不是,互联网上比BAT更早的一批巨头,三大门户本质就是做内容的,还有汽车之家这类已上市的平台,均可算是内容创业。但是这些平台能够做大,除了内容本身之外,它们还有产品,有社区,有平台,有服务,与用户建立了强关系,而这才是它们的核心价值所在。不用怀疑,眼下我们的内容创业最终还是会从做内容生产升级到用户经营,内容产品化、服务化和平台化,这时候出现独角兽并非难事,在可见的未来或许就会发生。内容创业独角兽会在哪些方向出现?内容创业可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按照内容形态可分为图文、视频、直播、音频;按照内容行业可分为娱乐、时尚、科技、汽车、房产、金融、体育等。眼下直播和视频最火,娱乐、房产、金融、汽车等行业变现方式更多,因此,这些领域产生独角兽的可能性更大。相对而言,视频与娱乐的结合空间最大,是眼下的最佳赛道。因此,娱乐视频有望诞生内容创业的首只独角兽,Papi酱成为内容创业明星并非巧合。决定一个内容创业团队能否成为独角兽,除了赛道之外,方向至关重要。现在,大量内容创业团队不约而同地谋求内容产品化、平台化和服务化,在不同方向上尝试,以突破“纯粹生产内容”模式的天花板。具体来说,有以下主流方向:1、IP孵化:这是内容创业的终极目标,让内容成为一个IP,进而具有生命力,可“细胞分裂”一样地产生优质内容,经久不衰。这里的IP并不只是一个名人,一个品牌,一个形象,而是一套强大的内容孵化机制。传统内容时代IP做得好的迪斯尼,从圆耳朵米老鼠出发已拥有上百个明星形象,比如白雪公主、玩具总动员等等。通过IP孵化模式才能让内容创作突破个人品牌,在数量上实现指数级增长。在这一点上,中国许多内容创作团队均还停留在打造“单IP”的阶段,比如罗辑思维的IP就是罗振宇,Papi酱的IP则是Papi酱。尝试IP孵化的也有:暴走漫画就成功塑造了王尼玛、张全蛋等IP;拥有Big笑工坊的Big梦工厂,围绕西游记人物孵化了许多IP,开发了与之相关的虚拟游戏,并提供周边产品授权服务,在旗下微信和微博累积用户超过1亿之后,其已将IP孵化定为三大战略方向之一。IP孵化的难度在哪里?如果IP与“人”相关,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为能够成为IP的个体,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且一旦成为IP,完全具备自立门户的能力,孵化机构的价值就变成经纪公司了,跟传统娱乐经济一样,价值很低,罗振宇与申音分家之后,罗辑思维跟申音就没任何关系了。只有脱离人的虚拟IP,例如NBA比赛,复仇者联盟里的虚拟人物,西游记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属于孵化平台。2、投资布局:罗辑思维最初只是围绕罗振宇的读书节目内容创作,在先后获得A/B轮融资和有一定营收能力之后,开始将账上现金拿来投资,已公开的是与真格基金联合投资Papi酱1200万,还有刚投资的分答,一位接近罗辑思维的人士透露其投资的项目并不只有Papi酱,还有做儿童学识教育的博雅小学堂、做情商教育的张怡筠,在投资内容团队上,更多是考虑用户群互补的团队。前面提到的Big梦工厂也将投资当做三大战略方向之一,投资了动漫团队如奔波儿霸霸波儿奔,还有搞影视剧开发的七娱乐。投资其他内容团队的内容创业者,一般都有较多的富余资金,可能是因为完成了巨额融资,也可能是有很强的造血能力。投资并非纯财务投资,更多是“花钱买时间”,以实现更快速的扩张,并且实现了内容创作能力和目标用户群的互通有无。有实力的内容创业团队最后都会走业务投资路线,这一点跟互联网其他行业发展别无二致。3、周边业务:这一方向的思路是,通过内容聚集一定用户之后,去思考用户的共同需求,并为之提供服务,也有人称之为社群。罗辑思维最初只是分享书,之后开始卖茶叶等知识分子亲睐的产品;《军武次位面》在积累一定军迷之后,开始尝试组织军迷去俄罗斯体验战地文化,或者类似于打猎实战这样的特色旅游服务;NBA则给观众提供类似于NBA游戏、NBA音乐、NBA周边、NBA综艺等服务;Big梦工厂则提供网文漫画出版、网络直播综艺节目、网生艺人经纪等相关服务。探索周边业务,一方面,是做IP的目的,IP的要义就是挖掘衍伸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变现尝试,靠卖内容或者卖广告本身的盈利空间相对有限,而周边业务将变现空间放大了数倍。4、电子商务:内容产业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PC时代叫流量,移动时代叫注意力。不论是流量还是注意力,均有一个变现漏斗,距离交易环节越近,变现效率就越高。如果只做广告,养家糊口、发家致富不难,但也永远做不大。因此不论是网红,还是NBA,还是自媒体,不少都在尝试与电商结合,与其给别的商人做广告,还不如自己成为商人。罗辑思维在探索社群电商给罗振宇贴上“商人”的标签;来自广州的化妆师MK在微信大号粉丝超过100万之后,已开始将电商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售卖美妆产品,月流水近千万;还有为人津津乐道的美国美妆网红Michelle Phan的按月订购美妆礼盒 Glam Bag模式,也大获成功。这些内容开发者均在尝试“前店后内容”,巧妙地将内容与商品结合起来给到粉丝。要实现内容电商化,必须要所处领域适合电商,汽车、房产、金融等长决策领域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困难的。相反,母婴、美妆、图书、美食、旅游等快速决策产品,内容与电商结合相对容易。并且,只有聚集用户形成强联系,形成强信任关系和持续购买欲望,电商这套路才会更顺畅。5、开放平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故事,一个内容开发者做大之后,再去吸引更多“内容开发者”,大家一起玩儿,以解决“持续生产优质内容”这个内容开发的难题,并且组团玩耍还能壮大声势,做大做强。Papi酱在获得真格基金和罗辑思维投资之后,推出了Papitube内容开放平台,故事是“做开源平台孵化更多Papi酱”,然而收效甚微,2个月之后,Papatube频道仅更新了5期视频,尽管每一期都在微信斩获10万+,但对应的视频创作者却并未获得对应的名号,更别说产生“第二个Papi酱”了。问题出在哪里?Papi酱本身是做内容的,现在做的事情却是将自己变身渠道,而这个渠道又远没有视频网站、微信、微博这么大的势能,能给到投稿者一个10w+,但也只能做到这点,有些蜻蜓点水的感觉。前面提到的IP孵化模式,通过企业这样的强组织关系尚且不能牢牢捆绑住IP个体,Papitube 的投稿模式能否成功孵化出下一个IP级的内容开发者,能否与之建立更强的联系(而不只是发布渠道),还是大大的问号。不过,Papitube难做成开放平台,并不能证明内容创业走开放平台之路不行。有做得非常成功的,比如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就成功孵化了大量的IP,再比如网络文学平台,但它们本身就是具有强大的渠道能力和孵化能力的平台,已经自成一体,与纯粹的内容开发者完全不同。所以,内容开发者想成为内容开放平台,几乎没有可能,开发者怎么能抢到AppStore的饭碗呢?内容创业做大之后会走向何方?我想,不外乎上述五大方向。如果只是做内容的,前四大方向机会更大一些,它们都可克服个体或团队的“单体内容生产无法确保持续的数量和质量”这一根本难题,并且在商业化空间上突破广告形态,想象空间被放大数倍,因此,出现独角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 罗超(luochaotmt)","updated":"T10:09:2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09:2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04b0b2420f2fadd03652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3},"":{"title":"直播这么火,但最先赚大钱的恐怕是企业级直播","author":"","content":"前几天,一位负责网络营销的企业高管向我透露,他们公司最近正在大力尝试从直播平台获取流量。不过,进入之后却发现,“直播水很深”,主要是指观众数量注水太过严重,不同平台之前差异很大。这位朋友反馈的信息至少说明两点:直播眼下确实很火,但是泡沫却很严重。当然,这是每一个爆发式增长的行业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泡沫是产业爆发的附属产物。繁荣的直播平台成本却居高不下直播究竟有多繁荣?今年以来我一直在重点关注直播行业,就此已撰文十多篇,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直播之繁荣,“直播”的媒体出镜率恐怕是最高的,与去年的O2O、共享经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数据来看,2015年在线直播平台数量就接近200家,形成了“百播大战”的局面。主流直播平台,高峰时段在线用户达到400万,同时直播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这里面有多少水,没人知道,6月份更是有不少媒体曝出直播平台刷单乱象,平台之间也打起了口水战,更有人说,直播就是虚假繁荣。直播平台面临刷单现象,有四种选择:1、足够强悍,真实数据做起来不比别人刷的低,这需要底子深厚;2、同流合污,你不刷数据别人刷,主播、用户、广告主都去别人家,劣币驱逐良币,大部分直播平台选择造假,就是这一逻辑;3、适度地刷,美其名曰“运营手段”,靠刷数据引流用户之后,慢慢地越刷越少,直到最后完全不需刷;4、坚持不刷,数据不好看,一直做不起来,终被淘汰出局。潮退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而直播平台的“潮退”时刻,或已不远。根据投资界在5月的不完全统计,在至少有116家直播平台中,90%还处于A轮及A轮之前,处于天使轮融资的约占30%,共计50余家投资机构涌入,很有钱的创业型直播平台,并没有。然而,成本却很高,大多数直播平台都还在烧钱,陌陌直播业务上线之后,一个季度就多花了2000多万美元。直播平台主要有三大块硬性支出:一是带宽成本,微博CEO 王高飞说过一个用户一天就要2元;二是内容成本,优质直播内容源奇货可居,直播平台要全部分成给主播甚至补贴;三是营销成本,做直播的平台多了,App分发成本自然水涨船高。随着BAT、微博、小米等巨头入局和加码,内容和营销成本正在被抬得更高。潮退之时,寒冬将至,谁能拥有自己的造血能力,储备更多的子弹,谁就有希望熬过冬天。秀场模式的直播平台短期难盈利现在,直播平台必须将造血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直播并非新生事物,在PC端就诞生了9158和YY两家上市公司,还有网易BOBO、酷狗繁星网、新浪Show等大公司的直播平台,这些平台的核心均是“秀场”,即娱乐向的直播。然而,眼下我们所说的“直播”,一直在弱化娱乐属性,强调随时对地、无所不播的综合类移动直播平台,微博、美拍、陌陌等直播平台的野心比移动式秀场更大。然而,不得不承认,眼下唯一有大笔收入的直播平台即陌陌,主要还是靠男女主播的“秀”,秀场化特性还在。在美拍两周年生日会上,美拍5.0发布,增加道具系统结束了纯免费时代,道具系统成为直播平台共同的选择,但采取这一模式很难避免“秀场化”,人们为荷尔蒙直接买单的欲望总是最强烈的,秀场化的直播只是在移动端抢夺9158、YY们的生意而已,如果这样,直播根本不值得我们如此讨论,更称不上什么现象级应用了。如果在道具之外寻求更多商业模式才是正道。而且即使这样,因为成本和市场推广等多重因素叠加,秀场类直播也难以在短期内有盈利上的突破。我还曾认为直播+电商是一大机会,但这个模式的主流玩家,是聚划算等电商巨头,而不是第三方直播平台,第三方平台要靠电商赚大钱,短期内不容易,网红卖货与平台也没啥关系。除了道具和电商,业界在尝试的还有广告、会员、游戏等变现方式,但均入不敷出,至于说孵化网红成IP再走明星经纪路线,可以是可以,但要有经纪包装能力,并要下功夫、费时间,况且历史证明,大多数PGC平台的“V”成名之后,与平台本身是没什么利益关系的。有人说,直播已进入淘汰赛,我倒不这么认为。眼下直播平台还处于争取出位的小组赛,第一阵营、第二阵营,还没有划分出来,等大家看到艾瑞之类的数据机构出报告,并且直播平台之间关于份额和排名而吵得不可开交时,才是出位赛的结束、淘汰赛的开始。眼下,除了秀场之外,大多数直播平台均未找到有效的变现模式,还存在内容同质化、假数据泛滥等问题,以及悬在头上的监管之,因此,淘汰赛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发生,今年就会有直播平台倒下的噩耗。被忽略的黄金赛道:企业级直播直播热潮,谁能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百忙一场?每一次产业浪潮,最初盈利的,一定不是弄潮儿,而是送水人。O2O大热最先赚钱的是做线下地推的公司,App开发热潮最先赚钱的是应用分发市场…直播大火,最先赚钱的是直播云服务商和CDN服务商,网易、腾讯等云计算平台早已把握风向第一时间推出了面向直播的云服务。还有一类隐形的赢家,即面向企业做直播解决方案的平台。我了解到,做企业级直播服务的微吼是活得最滋润的直播平台。这家公司在2010年就开始给企业做视频直播服务,企业要召开发布会这类活动,就可使用这家公司的服务,搭建专属直播室,可以使用标准化的产品,也可使用其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还可将其API嵌入自家App之中,几年前我在北京参加过不少发布会,其中有一些就通过这家公司直播,其官网介绍占了商务直播市场份额的70%。其服务西门子、IBM等大客户,通过提供量身定制的直播技术,以及数据分析等服务实现盈利,现金流一直很好。帮助企业做直播解决方案的除了微吼,还有易直播、趣直播、视秀等平台。to B直播服务甚至已经出现了垂直化的趋势,很多曾经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摇身一变改名成直播平台了。给企业做直播解决方案的公司,有望成为直播行业第一批淘到黄金的。向企业收费的盈利模式很清晰——与直播云服务和CDN平台收取直播平台的钱不同,它们的客户是一切有商务活动直播需求的企业,这个群体非常庞大。除了收取直播技术服务费之外,还可通过提供边看边买实现效果营销,以及数据分析服务。在聚集一定观众用户之后,还可帮助企业实现交叉营销,获取潜在观众。而在成本上,它们并不需要为内容和用户花钱,带宽成本是企业在间接买单,赚钱相对容易许多。这类直播平台需要面临的问题是:雷军们开始选择具有一定粉丝的第三方直播平台直播时,还会使用付费的定制直播吗?第三方直播的崛起,对这些平台构成一定威胁,至少会失去追求免费、需求又简单的客户。好在企业的定制化直播需求,却离不开它们,在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上,在大并发直播技术上,在直播与会议、教育等需求结合上,它们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我想企业级直播服务,将会是直播大潮的黄金赛道,将产生首批直播收割者。微博@互联网阿超
罗超(luochaotmt)","updated":"T16:19: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likeCount":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19:4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a18ace1ad182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likesCount":5},"":{"title":"豌豆荚入怀阿里巴巴,应用分发时代宣告结束","author":"","content":"今天,互联网爆料平台“开八”爆料,阿里巴巴已正式收购豌豆荚,收购价格未知,确切消息将在今日公布,而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对此的回应是“我并未听说”。在笔者看来,豌豆荚这次被收购应该是板上钉钉了,豌豆荚再不嫁就真嫁不出去了。这不是第一次传出阿里巴巴要收购豌豆荚的消息,2013年阿里就有意向要收购豌豆荚,那一年百度以19亿美金的天价收购91无线,UC以大约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P助手,那是应用分发市场的好时候,应用分发市场掌握着App与用户之间最关键的通道,在移动互联网争得不可开交的巨头们都想通过应用分发市场拿到所谓的船票,就算不卖给巨头,靠广告费和游戏联运也能赚得钵满盆满。豌豆荚在当时的选择是,不卖。一是王俊煜看到91被百度收购之后出现业务下滑,担心卖给巨头之后业务可能会下滑;二是王俊煜更有情怀,豌豆荚在所有应用分发市场中,商业化进程最慢,一直保持着小清新的风格,卖给巨头,豌豆荚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坚持,事实证明,被巨头收购之后再独立发展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是春秋大梦。三是豌豆荚彼时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自认为不差钱。如果做出不想卖的决定,总能给自己找一些理由。在百度收购91之后,王俊煜如此点评:“所以即使别人能用更少的用户卖出天价,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既然你们所追求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并不是同一座。”言下之意是豌豆荚还有自己的追求。周鸿祎则对这位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说:“像你们这些书生,在中国做互联网是不行的。你们做的事太阳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的,生存不下去。”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微博;2014年,阿里巴巴再全资收购UC。这两个动作之后,阿里巴巴移动布局接近完成,对豌豆荚的兴趣已大不如前。2014年,豌豆荚引入软银领投的纯财务投资,投资金额为1.2亿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算是一个折中。2015年初,又先后有消息称腾讯和联想旗下的神奇工场将要收购豌豆荚,最终都不了了之。豌豆荚在错过2013年的“卖身”好时光之后可谓一波三折。在最新传言中,阿里巴巴收购豌豆荚报价已不到2亿美金,远低于两年前软银投资时的10亿美金估值。豌豆荚完美错过了2013年应用分发市场的好时机,不知道王俊煜是否会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为什么豌豆荚今天不好卖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手机厂商的应用分发市场在这几年强势崛起,夺走了应用分发市场大部分蛋糕。小米让所有手机厂商意识到,我们不能只靠卖手机赚钱,掀起了“ROM”大潮:每一家手机厂商都基于Android开发了自家的“ROM”,有的叫OS、有的叫UI,但它们都一致地将应用分发当做核心商业模式。强势推广自带应用分发市场,限制用户搜索第三方市场,还提供出厂预装等多种应用广告模式。小米手机在拥有超过1亿MIUI用户之后,已进入应用分发市场第一阵营,与百度、360和腾讯比肩,华为也不例外。一份来自荷兰数据研究机构Newzoo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荷兰机构来调研中国市场),豌豆荚市场份额已跌至第十。应用分发市场商业模式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用户下载App之后,就与应用分发市场没什么关系了。豌豆荚采取的策略是,搜索化,先后推出了主打视频搜索的资源搜索功能,以及主打应用内内容聚合的客户端“豌豆荚一览”,然而,收效甚微。豌豆荚的野心很大,不甘于只做应用市场,要切移动搜索市场的蛋糕,但移动搜索市场已被百度拿下,并且这个市场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百度正在O2O等领域寻求新的机会。时期不同,买家不同,价值不同。对于豌豆荚来说,能够给出高价的卖家只有BAT,然而它们早已完成移动布局,投资重心已经转向别的领域:云计算、O2O、人工智能、文化娱乐、金融……对于巨头来说,眼下豌豆荚已经不是好的标的,不会出现争抢情况,阿里巴巴接盘豌豆荚,或许更多是买软银的面子,还有豌豆荚相对而言与阿里巴巴业务有更多整合空间:UC在收购PP助手后,本身已是应用分发市场的一支力量,但一直未进入第一阵营,豌豆荚可充当增量。豌豆荚一直在尝试的搜索与UC的神马也可整合起来,UC头条与豌豆荚一览也有结合空间。除了UC,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投资YunOS,今年将拿到1亿用户,豌豆荚与这个手机操作系统自然可协作起来。许多创业公司都有独立发展的梦想,在巨头对自己感兴趣时,要么待价而沽,期望卖出更高的价格;要么直接拒绝,谋求独立上市的机会。但倘若错过了好时机,想卖恐怕都很难找到下家了,就算找到也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移动互联网变化实在是太快。审时度势的俞永福在昨天还在坚持要做BAT之外的第四极、UC是非卖品,今天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接收大员。先执掌阿里移动事业群再到今天负责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成为马云心腹爱将。豌豆荚被阿里收购后与UC整合在所难免,王俊煜的选择是向俞永福汇报,还是出走再创业?微博@互联网阿超
罗超(luochaotmt)","updated":"T16:53:0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53:0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26cabbd6fc7bfd1f5bd3e4b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5},"":{"title":"百度离场、微博加码,网络文学为何成围城?","author":"","content":"今天,完美世界正式宣布对百度文学控股,并将于百度展开战略合作。百度文学“卖身”传言终于靴子落地。百度对文学业务的处理,与当年腾讯处理电商和搜索业务如出一辙:打包给别人,但依然为自己留有余地。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文学旗下的纵横中文网,正是两年前从完美手中收购而来,现在又回归了完美。完美世界其网络文学可谓不离不弃。百度文学出售的同时,还有玩家在加码网络文学市场。6月22日,微博读书和花生故事联合主办的2016年“微小说”大赛正式启动。与往年不同,今年比赛不再要求字数在140字以内,这一规则降低了参赛门槛、丰富了参赛作品形式:30万字已覆盖微小说、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四大形式,微博开始发力网络文学已毋庸置疑。除了百度离场、微博加码之外,近日与网络文学有关的消息还有:阿里正式将阿里文学、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影业等业务整合成大文娱板块,由马云爱将俞永福掌舵。腾讯阅文集团旗下众多子公司CEO集体闹离职。网络文学市场暗流涌动,有的玩家想离开,有的玩家想进来,俨然已成围城。网络文学为何成围城?2014年底开始,网络文学市场迎来一次集中洗牌:腾讯收购盛大文学成立阅文集团,市场份额一举超越50%;百度则将收购而来的熊猫看书、纵横中文网和自有多酷阅读整合成百度文学品牌;阿里文学面世;中文在线登陆创业板重点转战教育出版业务。这一轮洗牌深刻影响了今天网络文学市场的市场格局,成为“文学青年”的BAT,押注并吃掉大部分网络文学市场,塔读文学等独立品牌纷繁抱起了巨头的大腿,如若不然, 只有转型。为什么独立文学平台很难生存下去?网络文学市场是一个长投入、慢回报的事情,一般要布局五六年才会有回报期,一般公司,即便是百度,也不一定有这样的精力,独立平台更难以为继。需要长期投入是有人离场的原因之一,缺乏有效商业模式则是另一个原因。网络文学有些“阳春白雪”,并没有影视内容这样符合大众口味,在直播、短视频等文化快消品盛行的今天,传统网络文学中动辄几十万字的鸿篇巨制,已经成为越少越少人的选择,“互联网人不读书”。有重度阅读习惯的人少,有付费意愿的人更少。就算付费,行业数据是,单用户为阅读花费的成本平均为千字5分钱,网络文学是最便宜的内容消费形式。基于用户付费阅读的商业模式,很难做成暴利行业,几乎所有网络文学平台都是在亏损。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网络文学正在迎来“春天”,导致有一些人想要进入围城,其中不乏完美这样的吃回头草者。一是内容消费和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到来了。2016年最大看点是什么?内容,这是直播成为现象级业务的背后原因。用户为数字内容消费越来越多,巨头们开始大力投资内容,腾讯定内容为战略、阿里成立大文娱板块、百度财报首提内容生态,均表明这一点,微博加码网络文学,与其2015年开始转型的内容战略就息息相关。做内容的人,即内容创作者俨然已成App开发者之后又一个庞大的创业群体。文学,尤其是小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内容形态,自然也搭上了内容的顺风车。二是用户付费阅读的条件比往日更加成熟。随着移动支付工具的普及、用户付费意愿的增强,再加上赞赏、付费订阅、包月阅读、硬件+内容,这类新型付费模式的兴起,“付费阅读”将更加普及,有望提升千字5分钱的低价消费天花板。三是基于IP孵化的商业模式前景愈发清晰。文学被称为“IP的IP”,可延伸出影视、动漫、游戏等业务已被证明许多次了,无需赘言。而现在内容产业本身进入黄金时代,巨头们大力投资,电影、网剧等内容强势崛起,均大幅提升了网络文学的变现空间。这条变现道路,正在帮助网络文学摆脱依赖用户付费的前向收费模式,成为高利润和高价值行业。正是因为网络文学本身处于“风口”,并且盈利前景十分可观,导致微博、阿里、完美等玩家加码这一市场。网络文学正在被再定义已成围城的网络文学,在新的内容时代正在别重新定义。1、不再追求长篇巨制。说到网络文学,人们总会想到数十万字的鸿篇巨制。长篇小说在过去一直是网络文学主流,按照字数收费的模式,更是直接导致一些创作者将作品尽量写长的不良现象。然而,现在人们对重度内容的消费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更亲睐电影、短视频、直播这样的快消品内容。与此同时,网络文学正在摆脱“按照字数付费”的商业模式。因此,网络文学主流内容形态“逐步变短”将成一大趋势。十万字内的中篇,一万字内的短篇,会逐步成为网络文学主流,微博推出“花生故事”App主打短篇估值,或许就是迎合这一趋势。中短篇内容有IP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短篇小说难成IP,但多篇就可合力打造一个IP。中篇小说已有成功案例:长微博《与我长跑十年的女友就要嫁人了》热传,被著名导演、监制陈国富抢先买下电影版权,说明中篇小说也有IP价值。相对于长篇小说而言,介于短篇和长篇之间的小说,将更适合在社交网络,在信息流中阅读。2、免费模式或成主流。网络文学过去是收费模式主导,未来或将进入免费模式为主、收费模式为辅的时代。中篇、短篇内容兴起之后,想直接让用户掏钱,恐怕并不容易,一张长微博图片就把小说传播出去了,平台很难限制其传播。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想要走IP路线,就必须要让更多人看到,有一定知名度才有可能成IP,要做到极致就是免费,阅读量将成作品的关键指标。当然,长篇内容还会走收费模式,并且会收到更多钱,知识产权环境更好了是一方面,用户付费意愿和条件也更成熟了。免费模式为主、收费模式为辅,并且还有类似于儿童故事光机硬件、读者自愿赞赏这类变现方式——网络文学商业模式将走向多元化。3、非专业文学平台崛起。过去用户读书,是到专门的网络文学平台。现在,许多综合平台都有读书频道:新浪阅读旗下就有微博读书、新浪读书两大品牌,微信和QQ则分别推出了微信读书和QQ阅读。除了这些大平台的频道之外,2015年开始兴起的“XX号”,也有望成为网络文学分发渠道。微博信息流取消字数限制,头条号、微信号、百家号这些平台渐成主流,它们都是潜在的网络文学分发平台,有用户基础,有赞赏、广告等变现基础,还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2015年5月开始,唐家三少、江南等明星网络作家开始在新浪微博上发文,或许刘慈欣的下一部科幻小说就会到微博或者微信连载。4、用户为王的时代到来。网络文学最初是内容为王,在网络文学势力远不及纸质媒体时,网络上的优质创作者少。之后网络文学平台渐渐崛起之后,渠道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渠道可以捧红某个作家,也可压榨创作者,这是渠道为王的时代。到了今天,网络文学将进入“用户为王”的时代,不论是用户付费,还是IP经营,都需要围绕着用户的阅读需求来创作,形成知名度,形成商业价值,情怀与金钱都不能少。传统文学时代,创作者一般不愿意抛头露面,莫言不可能成为网红,读者关注的偶像一般是令狐冲这样的作品形象而不是金庸本人;新的网络文学时代,创作者就跟歌手、影视明星一样,将会越来越地走到前台,接受粉丝膜拜、供养、打赏,与用户互动、甚至面向用户进行C2B(用户定制)式的个性化创作,经营用户走向网红经济,善于利用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经营用户的作家将适合新的网络文学时代。微博@互联网阿超
罗超(luochaotmt)","updated":"T02:08:3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08:3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8e1cefcacd2ad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3},"":{"title":"为推广洗衣业务剪断别家洗衣机电线,这家公司惨遭鄙视","author":"","content":"今天一个创业团队意外的火了。做校园洗衣服务的团队的“宅袋洗”,号称自己已覆盖1500所高校,已是校园洗衣服务的No1,并成功融资1000万。这家公司从名不见经传到一夜之间被圈里讨论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接受一家创业媒体采访时,直言当初为拓展业务曾使出“馊主意”,即剪短大学宿舍楼下的自动洗衣机的电源线,进而实现所谓“强制试用”,获取了第一批用户,迎来了增长的开始。许多人对于这样的行为对此表示鄙夷,甚至愤怒。有投资人表示,如果中国所有创业者都这样,那么中国就没有希望了。这种行为已突破底线,更重要的是,创业者甚至报道创业者的媒体都不觉得这个事有什么问题,堂而皇之地将其“分享出来”。敢于揭短自己,且不认为自己的短是短,让人无语。很快就有网友分析,这家创业公司的行为涉嫌违法。还好,最多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顶多是拘留,不会有牢狱之灾。这家公司名为徐丹的公关负责人在朋友圈进行了回应,从其语气来看,其不认为剪断电源线这样的行为有什么严重问题,而是“公关成绩”。如果不出意外,这家公司可能会迎来一场舆论危机,法律上的小问题,道德上的大问题。然而,这家公司可能还会为此窃喜——当年某课程表应用到CCTV吹牛之后,换来舆论普遍质疑却迎来App下载爆发式增长。有意思的是,还有人扒出,这家公司之前的文案,似乎也别具一格:互联网创业竞争十分激烈。有人说,互联网行业就是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又有哪一个行业不是)。许多企业做大做强之前都有“灰色”过往,即采取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实现原始积累。这些年频频爆出融资金额夸大、业务数据造假、刷单刷榜刷数据,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作恶”行为(参考: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何爱作恶),均是这种环境的反映。然而,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竞争对手通过更“野”的路子突围,坚守底线的团队可能就会被超越乃至淘汰出局。今年让人印象深刻的直播平台虚假数据,虽然被一些平台美其名曰“运营手段”,却涉嫌欺骗用户和公众。但如果直播平台不跟进,就会被人认为没人气,网红,用户,广告主,都不跟你玩儿,最终结局就是,大家一起造假,直播平台不再比谁刷谁不刷,而是看谁刷得比较“合理”。万事开头难,创业者第一批种子用户的获取是从0到1最关键的部分,十分艰难,马化腾当年为了获取QQ第一批用户曾假扮女孩子与用户陪聊,其多年之后坦陈当初的做法:“自己又去网上推广,最后用户上来了,最开始没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笑声、掌声)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嘛。”站在“宅袋洗”团队的角度来看,当初选择剪电线的手段,是耍了小聪明。说得好听点是路子野,说得不好听是下作。与马化腾当初假扮女孩子的陪聊只是小聪明不同,“宅袋洗”做法有些损人利己,不道德且涉嫌违法。有人说,这就像修车店在路上撒满钉子,坐等车主到店补胎,修车店不可能被尊重,且会受到法律制裁。“宅袋洗”这样的创业团队,有投资人喜欢。看结果不看过程,业绩做起来了,至于过去如何做到的,即不需要追踪也无法尽知。许多人对这家创业公司不齿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他做了某些事儿还毫无愧疚地将其分享出来,并且不觉得它是事儿,三观不正。不久之前,国内一家登陆新三板的鲜花公司,将其季度“刷单支出”和“停止刷单业务会给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影响”这些信息尽数收录在财报并公布。这家公司的做法与宅袋洗似乎并无本质不同。创业者用了一些不够优雅乃至违法的手段做事,并不觉得这是事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商业环境之恶劣可见一斑。创业圈一直不乏各种论坛沙龙、公开课、训练营甚至创业大学。在分享技能和成功之道时,或许还要分享更多“创业观”,教会一些创业者做事的原则。就算创业者敢于突破底线去做一些“手段”,还是要明辨是非,至少得遮下羞。能够洗干净99%的衣物,更要洗干自己的价值观。","updated":"T16:15:3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0:15:3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c5b40c329af7da80c0a3eb45bf098252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5},"":{"title":"为什么说罗永浩配得上成功二字?","author":"","content":"在罗永浩发布锤子T3前夕,人们又将目光聚焦到这位连环创业者身上,在一些人尤其是“锤黑”看来,罗永浩不是成功的创业者:锤子亏损很厉害,并且锤子手机没有卖上量,“吹过很多牛逼,却做不好一部手机”。“双创”概念在政府背书之下已成为一种流行,但什么才是创业,怎样才算创业成功,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认知。创业究竟是什么?关于此网上有许多答案,太过理论性的答案可百度之,在我看来创业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更多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去做一件有商业目标的事情的过程。创业二字拆开,一个是“创”,创造意味着从0到1的过程,富二代从老爸手里接过家族生意不能算是创业,必须要有所开创,一个产品、一种模式、一类服务、一个店面;还有一个是“业”,做事的过程必须要是创业者的事业,即可是正业,也可是副业。虽说All In是创业的常态,然而也有兼职创业一说,记得还有本叫《周末创业》的书,教授人们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去创业的。不乏有一些人在创业公司挂个顾问之类的虚职,这种行为跟投资人一样,不能算创业,因为他们没有将对应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业。加入一个创业公司,不论有无股份期权,能将工作当事业,似乎也可算是创业。大多数人在互联网之后才接触到创业者一词,36kr的壮大历程,就是创业在中国的普及过程。实则不然,创业一词古已有之。《新唐书·房玄龄传》中,帝(唐太宗李世民)曰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征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古代帝皇平定天下,开创基业,是一种创业;《大宅门》中,七爷白景琦靠着黑七胶庄的秘本在山东收购28家胶坊创立胶庄,是一种创业;上世纪90年代掀起的下海潮跟今天的创业潮没什么本质不同。我还想起了一个段子:今天是被称为全球最牛逼的创业团队和公司的生日。 1921年的今天这个团队在一条船上成立了一家公司, 没有办公室、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正式员工。靠马克思的商业计划书,拿到前苏联的天使投资。历经数次破产危机,终于在遵义选出天才CEO,一举兼并收购西方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资产,于日在北京宣布上市。其后几经改革重组,目前市值突破10万亿美元,现居全球第二。在互联网之前,创业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类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门槛前所未有的低,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十分容易获取,市场门槛不再像传统时代那么高,风投天使兴起则解决了资金问题,还有越来越健全的创业服务很好滴扮演了送水人角色,这是一个人人可创业的时代。不得不说,社会文化的变迁也很重要,上世纪90年代,创业就是“下海”,只属于超有胆略人士的游戏。二十年前大学毕业生进入创业公司可能还会让父母觉得不务正业,今天,尤其是在政府背书下,创业已成正业,社会开始接受创业的高风险,也能容忍创业者的失败和失败的创业者。开发一个App、做一个自媒体,属于创业;开一个淘宝店、做一名女主播属于创业;搞一个煎饼摊、开一家米粉店,同样属于创业。然而过去人们对创业有误解,总是将创业与互联网、与企业、与融资这些直接挂钩,甚至出现了互联网创业公司高管不幸病逝就将其归结为创业的普遍问题上,有些可笑,殊不知“创业维艰”一词古已有之,哪个行业没人英年早逝?至于说非正常死亡率,互联网行业一定不是最高的,那些高的我们根本看不到什么讨论和报道。创业已是一门学科、一门生意。关于创业有许多书籍,培训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媒体,甚至还有创业导师这种神奇的职业,大家都在追求创业的成功。那么,什么叫创业的成功呢?在一些人印象中,创业是否成功被直接与金钱挂钩。融资多的被认为比融资少的公司更成功,上市公司被认为比没上市或被收购的公司更成功,上市之后盈利的又被认为比亏损的更成功,这些标准不都是将创业直接与金钱划上等号了吗?基于此,有人评价美团王兴是失败的连环创业者,校内卖了、饭否沉了、美团一直没上市;还有人评价刘强东是失败的创业者,京东纵然有400亿美金估值,但依然亏损!至于开篇提到将锤子科技的亏损与罗永浩创业是否失败挂钩,判断标准是相似的。金钱对于创业来说固然重要。创业者必须要有钱才能启动、运转和壮大项目,所以投资成为创业的重要工具。还有,创业者的目的本身就是商业化的,发现商机并基于此做事情进而获得商业价值,说到底还是一个生意,去做公益(无商业公益)不算是创业。然而,金钱可以是部分创业者的唯一终极目的,但并非所有创业者都如此。融资、上市跟借贷款一样,只是找钱的手段而已,更不能用来衡量创业者是否成功了。还有,我认为不论是否盈利,不论长期是否可以做到盈利,都不能作为衡量企业和创业是否成功的标准。理论上来说,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职,是创业的初心,然而,追求利润并不等于一定要盈利。京东不盈利,但刘强东依然在福布斯上榜上有名,京东数万员工安居乐业,小伙伴都赚钱了,还成就了商家、物流等产业链公司,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京东不成功?反过来,如果每家企业都有大规模盈利,账上躺着大把资金没处花,被逼到类似于房地产这样的行业,对社会益处大于坏处。事实上,中国不盈利或者盈利少的公司太多了。有人统计过,不考虑业绩亏损企业,今年上半年有115家上市公司净利少于500万元。按照年化收益简单估算,这些公司全年净利不足千万。于是有媒体说,中国上市公司有几成几成,苦干一年还买不起北上深的一套像样的房子。每年新浪等公司发布财报之后,也有类似的说法,新浪几千人干一年还买不起五道口的一套房。房价确实很高,也有上市公司卖房套现,成为财报中的重要收入进项。然而,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这些公司追求利润不是为了去买房,他们可能会投资业务,招募员工,提高薪酬,总之,将公司盈利能力与其成功与否挂钩,是没有什么逻辑的,“创业误国、买房兴邦”不过是句调侃而已。那么,既然上市公司都不一定盈利,或者一年盈利还买不起一套房,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苛求罗永浩的锤子一定要盈利呢?每位创业者都有自己的目标,有的明面上是梦想使命,实际上是为了钱,这无可厚非;还有的就不是为了赚钱,钱是其实现目标的手段,比如Google、FaceBook、Apple等许多人觉得“伟大”的公司创业之初、守业至今,没有把钱放在首要位置,钱作为附属品滚滚而来。我们尊重苹果不是因为它一年能赚几百亿美元,而是因为它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产品。同样,也没人会因为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这些企业比苹果利润更高就觉得他们比苹果更成功。既然这样,我们有什么理由因为锤子科技的亏损而认为罗永浩失败呢?话说回来,锤子手机卖得不算特别好,但在千篇一律的国产手机中却独具一格不随波逐流,用所谓的工匠精神雕琢产品,不为了盈利而让Smartisan中充满广告进而强奸用户体验,这难道不是值得尊敬的吗?“When they go low,we go high”,在go low的公司赚得钵满盆满的时候,不随波逐流却go high的公司,配得上成功二字。说到底,只要企业能够创造对社会有益的产品和服务,并且能够维持运转,就不算失败。上市不盈利的刘强东,一直未上市的王兴,依然在亏损的罗永浩,都挺成功的。事实上,不论什么时代,当我们去定义“成功”的标准之后,就会让很多事情变化,本世纪初陈安之们的成功学,今天的创业成功学,不就害人不浅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为什么一定要去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锤子科技认真做产品,挺好的,如果这样的公司难以立足,不是罗永浩的失败,而是社会的悲哀。微博@互联网阿超
罗超(luochaotmt)","updated":"T10:32:5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0,"likeCount":2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32:5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f68d683e7a3b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0,"likesCount":20},"":{"title":"从千播大战到不足百家,倒闭潮之下直播创业何去何从?","author":"","content":"国庆长假期间,直播平台鼻祖Meerkat正式宣告下线,这个平台在2015年声名鹊起,然而随着Facebook Live和Twitter Periscope的推出,Meerkat开始走下坡路,最终下线,令人唏嘘。创业者被后来居上的巨头挤出市场在互联网圈从来不是新鲜事,事实上,中国直播行业同样在上演类似的故事。创业型直播平台倒闭潮已现关注直播行业都会记得下面这张包含有数百家直播平台的图片,它生动地反映了直播创业的盛况,在春节前还是“百播大战”,最近已有“千播大战”的说法,直播市场之繁荣可见一斑。然而,这种“繁荣”还没持续多久,泡沫就要破灭了。尽管在AppStore能检索到数百家直播App,但能在媒体或百度检索到相关消息的只有100来家,其余200多家本身就没什么用户和内容,就是说直播App虽然很多,实际上真正“存活”的只有100家,说“千播大战”还是太夸张了,“百播大战”更贴合实际。且之前有一定知名度的100来家直播平台中,至少已有8家无法登陆或宣布关闭:爱闹直播、网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ulook要看直播、美瓜直播、猫耳直播;有2家几乎没有活跃,即meelive和逗播;还有2家已经下架,即咖喱直播、熊抓直播。100来家真正存在过的直播平台,已经有10几家事实上倒闭,这显然不是个例,倒闭占比超过10%,说是倒闭潮也不为过。正如外卖App、打车App和团购大战的过程,泡沫破裂不会轰然倒塌,直播市场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直播创业遭遇三道拦路虎直播是2015年-201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惊喜。在O2O和智能硬件大潮之中,内容创业接棒领跑互联网创业,而内容创业中最璀璨的明珠非直播莫属。首先,直播诞生了映客、花椒和斗鱼等明星直播平台,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现象级公司;其次,微博、陌陌等公司扮演收割者角色,借助于直播概念赚的钵满盆满,微博和陌陌市值2016年翻了好几倍,分别进入百亿美元和五十亿美元俱乐部,前者直逼Twitter,后者直逼优酷。即将上市的美图秀秀估值50亿美元同样仰仗美拍直播;最后,腾讯、网易、淘宝等平台都在引入直播来升级其业务,比如资讯直播、电商直播。我甚至认为直播是中国互联网领先全球的标志性业务,不论是秀场还是别的直播,中国都走得更快,产品创新更多,商业模式更成熟。猎豹、百度等公司已在海外开展直播业务就表明这一点。然而,繁荣的直播创业在维持不到一年之后就已出现倒闭潮,体现出直播创业已进入寒冬的事实。为什么入冬这么快?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些原因:1、群狼环伺的巨头入场。跟Meerkat的遭遇一样,微博、腾讯、百度、阿里、网易、陌陌和YY等巨头入场是创业型直播平台最大威胁。YY称自己是中国直播鼻祖,在娱乐、教育、综合、游戏等直播领域均有不同产品;陌陌凭借着天然的寂寞派遣需求快速成为直播的收入之王,Q2直播在其收入中占比已高达58%;微博上线一直播之后基于明星优势和海量用户基础直接卡死了创业者做“直播版微博”的可能性;BAT和网易则从资讯、电商等不同垂直内容角度来切直播这块蛋糕。中国创业直播平台的威胁比Meerkat在美国的遭遇更惨,中国直播市场堪称群狼环伺,巨头们已在围追堵截。2、悬而未决的监管政策。与团购等行业不同,直播市场面临的监管不确定性大得多,甚至比出行市场还要更大。直播是视频形态的新媒体,实时性意味着更大的传播风险,相关部门监管更严苛。9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并对机构和个人主播设置了准入门槛,一方面是证书要求,另一方面是直播内容规范。眼下只有映客、YY等平台有“视听证”,大部分处于无证状态,它们正在想办法拿证,或者通过收购、被收购等方式来获得牌照。没有能力拿证的或将倒闭,一个可资参考的例子是,智能电视盒子在监管政策确定之后就倒下了一大批。现在直播政策还在吹风阶段,然而其已是直播创业的悬顶之剑。3、始料未及的资本遇冷。这是中国直播创业者面临的特殊待遇,资本市场进入寒冬是大环境,这个除了时间谁都改变不了。几年前,巨头不一定会自己做新业务,而是会收购投资,会花血本打补贴大战。在直播行业,这些现象没有出现,巨头们都挽着袖子亲自干了,为什么?在今天的大环境下,巨头们在休养生息,补贴烧钱是不大可能继续了,就算投资收购也会比过往谨慎得多。除了巨头,其余资本对于直播同样开始谨慎。当然,资本冷处理直播市场,与巨头入场和监管政策也有联系。除了上述三点外,直播平台还存在着“带宽、内容和营销”三大成本高企不下,货币化手段以秀场为主太单一,以及刷数据恶性竞争等问题。不过,长期来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直播创业最大的不利因素还是来自于政策风险、巨头入场和资本环境。我倒是乐观地认为,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形态,直播行业不会死,且会更加繁盛,但能活下来的一定会是少数,直播市场终会进入BAT势力范围。直播创业依然还有不少机会对于创业者来说,入局直播市场还有没有机会?我认为是有的。具体来说,我现在更看好这些方向的直播:1、企业级直播。不论是智能硬件还是O2O还是App,C端艰难之后去B端找出路已是条件反射了,直播行业同样如此,直播在C端积累了用户、养成了习惯、催熟了技术,这意味着更多行业、更多企业会借助于直播去开展业务,所谓直播+,譬如旅游行业用直播宣传景区,本地商家用直播营销推广,教育行业用直播去做教育。这些行业的企业要做直播,就需要直播解决方案,需要视频直播技术服务,需要个性化定制如边看边买功能……现在企业级直播领域比较有名的是微吼,2010年开始做商务直播,企业要召开发布会这类活动,就可使用其服务,听说现金流不错,已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元。除了微吼,还有易直播、趣直播、视秀等平台。不过,这些玩家只是刚开了一个头,就跟互联网+一样,能与直播结合的行业太多,不同行业、不同客户需求不同,直播创业者可以通过给他们提供技术、营销、服务、内容、平台诸多直播服务盈利。2、直播营销服务。App方兴未艾时,诞生了一大波类似于多盟这样的广告平台,帮助App更好地通过广告变现。自媒体大潮中则兴起了类似于微播易这样的平台。直播凝聚了大量注意力,是天生的营销平台,可以切到大量的广告营销预算,比电视广告的蛋糕还要大,那么,这个市场是否需要连接广告主与直播平台,连接广告主与主播的平台呢?当然需要。除了广告平台之外,帮助广告主更好地投放直播广告的资讯服务,也是需要的。比如直播网红大赛、网红资源平台、网红排行榜,直播数据监测(类似于收视率监测之于电视)、直播行业报告,这些估计已经有人在做了。还有就是关于直播营销的技术服务,比如自动化地进行直播广告植入的技术,相信是许多直播平台需要的。3、直播内容创业。这个很简单,做不了微信公众平台可以运营公众账号;做不了今日头条可以做头条号。直播平台有了,用户和注意力有了,缺的是优质内容。别看现在主播一抓一大把,但内容同质化实在太严重,UGC模式为主的内容不专业甚至很low,优质内容一定要专业团队策划和生产,围绕直播内容端的经纪公司、制作包装策划服务、综艺节目创作,都充满着机会。4、直播专业硬件。直播不专业,不只是生产内容的人不专业,设备基于手机也不专业。如何解决一个主播多平台直播的需求,如何解决在运动状态下的画面稳定性,如何实现空中视角的直播画面?这些都需要专业硬件,大疆已与微博合作搞无人机直播了,但我想未来还会有更多面向直播的硬件,比如手持云台、直播手机、直播无人机、VR直播录制设备等等。然而,做硬件是一个巨大的坑,没有硬件基础的没戏,至少我了解到现在折腾直播硬件的玩家之前也是在做硬件的。总的来说,再做一个直播平台复制映客、花椒什么的是没戏了,更别说要做“直播版的微博”了,直播创业者在牌照、巨头和资本寒冬的压力下已经如履薄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直播行业会衰退,直播行业前途光明,创业者依然还有许多机会。微博@互联网阿超
罗超(luochaotmt)","updated":"T23:17:1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likeCount":1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7:17:1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c33a45acc7f46d947ad21e869f853ebc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likesCount":10},"":{"title":"移动互联网结束,李彦宏的预言为何如此“惊悚”?","author":"","content":"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在演讲中提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个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出现独角兽,而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这一断言显得有些惊悚,引发行业热议。至少马化腾和杨元庆对此并不认同,他们的观点温和许多:人工智能很重要,但移动互联网体量很大,还有大把创新机会,比如今年出现的摩拜和ofo单车。为什么李彦宏对移动互联网这么“悲观”呢?我对此的看法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风口,可能真的结束了。移动互联网不再是风口从iPhone诞生日2007年算起,智能手机马上进入第十个年头,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经历了10年发展。至少从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来看,市场已趋于饱和,手机市场主要需求是更换手机而不是新入网,小米们纷纷去海外市场寻求发展机遇。移动互联网上层应用,从工具到社交到搜索到资讯到电商到O2O,市场都已趋于稳定,尤其是这两年的合并潮更是加速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集中化,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已经少得可怜:可能会有App像足记一样一夜爆红,但不可能再有独角兽公司诞生了。独角兽公司只会在风口诞生。风口即科技潮流,意味着足够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对新玩家意味着较低的门槛,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才有可能诞生独角兽公司。PC互联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资讯主导阶段诞生了“老三座大山”即三大门户,信息主导阶段诞生了BAT三巨头,WEB2.0即后互联网时代、前移动互联网时代(2005年前后)的大众点评、优酷土豆等公司,电商兴盛时代则迎来了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独角兽公司,它们都是在某一个风口被吹上天的“猪”。在电商潮之后,PC互联网在2010年之后彻底宣告结束,PC上就再也没有什么独角兽出现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经历了类似的历程:应用阶段诞生了不少超级App,包括微博、91无线、陌陌、美图等等,智能硬件领域则有小米、乐视等巨头出现,O2O阶段则有饿了么、滴滴等公司,内容阶段则有今日头条、映客等平台。不难发现,2015年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再也没有现象级公司产生,人口红利已被前辈们用完了,线上获取用户越来越难,合并潮流加速市场集中,资本市场寒冬融资艰难……移动互联网创业已经不再是好的选择,至少想要做个App就成功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智能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李彦宏在今年,不止一次表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基础设施,尤其是最近两年许多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里程碑进展,从下棋到翻译到输入法到汽车,人工智能技术就像当初的移动互联网一样,不断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许多行业都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但是,人工智能会不会催生新的独角兽?人工智能对创业者来说会不会是一个风口?在我看来,人工智能技术门槛很高,更像是大公司的游戏,没有研发资源、大数据和计算资源,很难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有多作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人工智能成果,包括语音图像识别、AlphaGo、自动驾驶,几乎清一色来自大公司的原因。我们可以将这个风口称之为“智能互联网时代”,或者说“人工智能时代”,这会是一个周期更长的技术浪潮,这个领域会诞生独角兽,但可能不会有滴滴这类依靠模式创新的公司这么快。对于创业者来说,利用大公司开放的技术和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而不是“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机遇会更大一些,比如去结合医疗、教育诸多行业的实际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去提升效率、升级业务、提升体验,就像互联网+做到的一样,机会还是很多的。而作为一家大公司的家长,李彦宏也“碰巧”是这么想的,“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属于百度的,我们会无偿把它开放出来,大家甚至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的话确实能够使得人工智能迅速地渗透到各个行业,从而改变我们的社会。”内容互联网时代同样充满机会我并不认为人工智能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唯一风口,至少从最近两年诞生的现象级公司来自于直播行业就可以看到,内容正在成为互联网上的重头戏:在工具、社交、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向移动互联网填充内容的事情变得愈发有价值,同时这也迎合了中国精神消费的需求。事实上,BAT也在不约而同地对内容互联网布局,百度力推百家号,阿里成立大文娱事业群,腾讯一直都有泛娱乐战略,大家都在投资内容,其外还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映客、秒拍等明星公司存在,并且,微博、陌陌诸多平台在将“内容化”当做重点之后,在业绩上都取得了很好的回报。4G网络普及5G商用可期、知识产权环境更好、内容变现方式更多,内容互联网正在蓬勃发展,这一领域还有诞生独角兽的可能性。而且必须要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内容互联网也在紧密结合,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们相对于传统移动资讯平台最大的不同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互联网与内容互联网是可以结合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内容的生产、分发、变现会更多利用智能技术,这也验证了李彦宏提到了“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加速结合”的断言。走向线下的重创新会是未来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摩拜、ofo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两家公司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市场,眼下确实很火热。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好的标的实在太少;另一方面是它们确实带来了一种新的创新方式:走向线下的重创新充满机会。摩拜和ofo并不算移动互联网公司,至少它们要生产或组织自行车并投放到街头小巷,更像是一个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自行车租赁公司——就像PC互联网最后阶段诞生的唯品会们,它们电商属性更强、互联网属性更弱,只是将互联网当做工具而已,不算“纯互联网公司”,它们既要涉足硬件,还要涉足线下,这与之前的滴滴、饿了么、小米们依赖互联网线上的玩法有很大不同。走向线下的重创新充满机会,还有可能诞生独角兽,换句话说,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单做线上业务不可能会有独角兽诞生,但如果能够与实体世界更多结合,不强调移动互联网,回归商业本身,还是有不少机会的,比如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出国医疗服务,再比如与智能汽车结合的业务,事实上,小米们也在努力加强线下运营能力,“纯互联网”已经玩不转了。马云在今年云栖大会上提出“电子商务时代结束,新零售时代来临”,同样体现了类似的思路,线上与线下加速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诸多技术的交叉应用将是未来。百度做无人车、外卖O2O,阿里投资实体产业,都表明了这样的趋势。还有一个事实是,不论是智能互联网,还是内容互联网,抑或实体互联网,新的风口对创业者要求更高一些,它会是资本驱动的,是冷启动的事情,不是有一个idea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就可以做成的,资金和资源变得非常关键。硅谷已经在上演类似的故事,比如特斯拉、SpaceX,都是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创新,基于互联网做个App做成一家独角兽,这类景象将不会再复现了。李彦宏技术出身,对互联网行业一直有准确的断言,或者说“冷思考”。每年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对行业的预判都成为压轴戏,之前曾有过“中间页”、“读图时代”、“互联网思维”、“企业级市场”等领先于行业的断言被证明,事实上,今天已被全球巨头认同的“人工智能”潮流,李彦宏在一年前就在为其步道,“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下一幕”在半年期被提出,百度也在人工智能上大力投资,包括底层技术如深度学习,上层应用如无人车,其中国同行阿里和腾讯也已开始布局人工智能。李彦宏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结”就跟马云说“电子商务即将被淘汰”一样,看上去有些危言耸听,实际上,却不无道理。微博@互联网阿超
罗超(luochaotmt)","updated":"T04:47:4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2:47:41+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d4caacf47e216f1f3a13f3da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title":"分成百亿的百家号,会是内容创业者的末班车吗?","author":"","content":"内容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个性化内容平台玩家如云,直播和短视频如日中天,大文娱产业方兴未艾,谁都不能否认,今天是内容创业者的黄金时代。 作为PC时代的流量入口,百度在今年正式提出内容生态战略,11月23日,百家号在上线近2个月之后,又公布了一个堪称“重磅炸弹”的消息:2017年百度将累计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所有个人和机构内容生产者都可以入驻百家号,参与百亿分润。100亿这个数字公布之后,整个内容行业都炸开了锅,不少微信群都掀起了激烈讨论:100亿元,实在是太太太多了点。在百家号之前有许多内容平台都启动了分成机制,今日头条现在每个月给自媒体分成的金额在3000万左右,腾讯企鹅媒体平台宣布拿出1个亿补贴原创,一点资讯、网易号都有分成机制。但它们的数字,在百家号100亿面前,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所以不少内容创作者对于100亿这个数字感到吃惊。内容成为新的风口,百家号分成100亿不夸张我对100亿这个数据是深信不疑的。主要理由如下:1、百家号不是个性化资讯平台,而是颠覆WEB内容体系。许多人将百家号与个性化资讯平台对标,甚至认为百度现在要复制一个今日头条,这个观点问题是很大的,百家号要做的不只是个性化资讯,而是“全内容分发平台”。今天我们说“内容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但是从互联网诞生第一天起内容产业就已存在,新闻、音乐、视频、文学、游戏,都是古老的互联网内容产业。“内容互联网”的不同主要在于两点:1、移动互联网、个性化分发、直播流媒体等新技术;2、PGC的生产模式主流化,简单地说,过去是搜索引擎来抓取网站的内容、是浏览器来获取网站的网页内容,现在是内容生产者到内容平台去发布内容。这完全颠覆了过去基于URL的WEB内容体系,几年前大家讨论H5和原生App谁会是主流,今天这个问题不重要了,因为内容平台已经自成体系,最典型的是微信,其已完成形成一个内容闭环,不需要浏览器、不需要搜索,整体流量却十分可观,这样的闭环生态还有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视频App这些“内容孤岛”。现在百家号做的事情,就是基于百度自有和第三方的内容生产体系,做一个更大的、更开放式的内容闭环生态,比微信、比头条都要大很多(你想象一下把大部分互联网内容搬到百家号的规模)。首先在内容生产力上,百度联盟早在十多年前就跟站长形成分成机制,通过分成激励、培育了大量优质的内容生产力,未来这些站长将为百家号贡献海量的优质内容。其次,在分发体量上,除了百度自有的分发渠道,还将开放百度联盟的流量入口,这意味着一篇文章除了在手机百度、百度新闻、百度搜索上看到,还将会被分发到百度联盟体系内数以万计的app和网站上。最后,在变现上,百度则是国内最大的广告主平台,百度联盟今年给站长预计能够分成160亿(这个数据没人质疑)。接下来站长们会更多到百家号更新内容,或者接入百家号内容,形成“三方分成”模式,这样看,百家号分成100亿并不算夸张。2、内容平台2017年分成金额已是水涨船高,整体已在数百亿级。内容互联网时代,更多的用户,花更多的时间在移动互联网内容上,结果是什么?更多的广告预算会向移动互联网倾斜,其外还有赞赏、电商等内容变现模式,简单地说,内容互联网蛋糕越来越大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内容是互联网的风口的原因。蛋糕变大, 分成变多就是必然。今日头条现在每个月分成金额是3000万,但是张一鸣在9月说未来12个月要拿出10个亿分成给短视频创作者,如果再算上非视频内容,我估计今日头条接下来一年的分成在20亿左右。腾讯企鹅平台原创补贴是1个亿,但补贴跟分成不是一回事,算上微信公众账号的分成,腾讯分成规模也在数亿级别。如果我们再算上视频、直播、音乐、电商导购等内容形态,内容分成规模就更大了,搜狐视频说2016年拿出16亿资源给第三方PGC出品人,陌陌一个季度靠直播就赚了1亿美元,分给主播几个亿,保守估计,内容行业分成每年就有几百亿。百度有百度联盟开放流量体系,有近60万家广告客户,2015年广告收入就有640亿,只要下决心将流量倾斜给百家号,百家号分100亿完全可以实现。百家号会是内容创业者的最后一波红利吗?百家号的本质是百度通过“内容平台”对“WEB体系”的自我颠覆,这必然会导致一个利益再分配:百家号平台会诞生更多大号,会分到更多的钱,站长要么接受这种变化拥抱百家号,要么就被新的内容创业者取而代之。再加上100亿的规模,我认为百家号对内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甚至我认为,百家号很可能是内容创业者的末班车。2016年内容创业成为最大风口,诞生了许多现象级公司,头条、美拍、映客等等,陌陌、微博、网易们凭内容战略业绩表现抢眼,阿里等电商巨头也将内容定为重点战略。不过,许多内容创业者却感到绝望,主要是先后错过了微博、微信、头条、直播…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说,最有机会的时候莫过于一个平台刚出现之时,瞄准了大力干,形成先发优势,尤其是粉丝和品牌积累,后来者进入门槛必然会变高。现在,新的内容平台不多了,百家号刚上线50多天,并且体量比之前的所有平台都要大,充满机会。现在内容创业方兴未艾,但问题也很明显,主要集中在几点:1、获取粉丝难,内容平台创作者多之后,注意力被稀释,内容到达粉丝越来越难;2、同质化问题;3、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垃圾内容、毒鸡汤、标题党、三俗内容往往有更好的表现;4、变现问题,软文、广告都很容易遇到天花板;5、做大做强问题,Papi酱等明星都很难做大做强,内容创业者的出路在哪里?有没有可能出现内容独角兽?百家号能够解决上面的问题,百家号流量基础大,尤其是来自手机百度feed流、百度搜索、百度联盟体系的流量非常可观,跟传统中文WEB流量体系比甚至还要大一些,比别的内容平台都要大许多,再加上搜索引擎擅长的长尾分发能力,以及百度技术优势,有机会让优质内容、长尾内容得到突围,现在百家号还在摸索,排在前面的不少是垃圾内容,希望会有所改观。在出路上,百家号2017年单分成就有100亿,已经非常可观。还有,百度过去成就了许多中间页网站,比如58赶集、去哪儿什么的,相信百家号上也有机会诞生独角兽,给百家号带来名气之后,就会有大量的想象空间。还有一个趋势是,“内容不只是内容”,微信做小程序,百家号同样会“应用化”。内容会功能化,与电商结合,与服务结合,与工具结合。内容的商业模式,比单单获取用户注意力再售卖广告要大得多。总之,我认为百家号将会是内容创业者最后一波红利,它会部分解决当前内容创业者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内容产业最大的变数。百家号对内容创业者的价值,就像搜索引擎对于站长的价值。站长时代、开发者时代都诞生了很多大公司,至少也可以小而美。理论上来说百家号还是充满机会的,不过还得看百度用“内容体系”去颠覆“WEB体系”的决心,以及执行能力。如果这种模式走通,算是中国开辟的一种独特模式——好几家公司在把中国“独特内容模式”搬到海外。内容创业者如何抓住百家号这波红利?从百家号的顶层设计上来看,我认为内容创业者想要抓住百家号这波红利,需要注意这几点:1、站长思路。百家号会取代很多站长,可以看下那些以内容驱动的网站在做什么内容,然后面向百家号生产更适合移动端、碎片化消费的内容,这会是一个机会,中关村在线之类依赖搜索引擎流量的网站,会被各种“号”取代。2、长尾内容。百家号基于搜索流量入口,有长尾分发能力,还推出了内容稀缺指数,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打造长尾内容,而不只是热点、娱乐这类大家都在做都能做的内容。这些内容眼下表现确实很好,还是值得去做的,不过竞争也会很激烈。3、冷门内容。百家号接入包括资讯、视频、贴吧、知道、百科、文库、直播等在内的内容形态,至少知道、百科、贴吧这些平台的创作者可向百家号倾斜,这些内容相对冷门,但却有长期生命力,百科、知道和贴吧占了百度20%以上的流量,在百家号中表现不会差。4、内容产品化。简单地说,做百家号可以不只是内容创作者,而是做一个服务特定用户群的产品,就好像中关村在线,它从百度获得流量之后可以提供产品库这样的功能,百家号创作者之后可能也会走这样的套路,百家号也会提供更多能力支持,但内容创作者需要先有产品化的意识。5、用好技术工具。过去站长一定要面向百度做好SEO才有流量,以后百家号可能不需要SEO,但需要做好BJO——百家号优化,比如根据百家号最新规则选题、定标题,再比如利用百家号提供的“百度写作大脑”进行C2B的内容生产,或者自动化写作。最后,想用一句广告语来结束本文:“你错过了微博错过了微信错过了头条错过了直播,现在还会错过内容创业的末班车吗?”与其对百家号分成100亿这件事情感到吃惊,不如想想自己能在这个内容平台上做些什么。微博@互联网阿超
罗超(luochaotmt)
百家号(罗超)","updated":"T08:00:4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00:4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40a9bff31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5},"":{"title":"直播大战终极猜想:会上演滴滴快的式结局吗?","author":"","content":"前几天一个朋友准备加入某直播创业公司,问我对直播行业的看法,我给出的建议是:直播市场很有潜力,可能是一个比电视更大的产业,但直播行业最终会落入巨头的势力范围,创业者独木难支,最后还得抱巨头大腿,很可能会像共享出行市场一样:滴滴抱了腾讯大腿之后,吞并了快的和优步,一家独大,神州和易到还有少部分市场,但市场已是稳定的7-2-1格局。直播市场会不会最终形成7-2-1格局?我的看法是一定会,并且这个时点会很快到来。直播市场进入决胜阶段直播市场先后经历了百播大战以及淘汰赛。随着传统秀场转型移动直播,以及BAT、微博、陌陌等巨头入场,大部分玩家被淘汰出局。现在AppStore还能搜到上百个直播平台,但许多直播App“内核”都是一个直播,不同名称的直播App只是某些平台揽客的手段。市场上剩下的直播玩家,主要是这些:1、秀场系代表:PC时代就已存在的秀场纷纷转型移动直播,欢聚时代、天鸽互动两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移动直播转型,欢聚时代拥有虎牙直播、YY直播、ME直播等品牌,天鸽互动则有9158视频社区、新浪SHOW,移动端则有水晶直播、喵播、欢乐直播等APP(其实还有许多不同名字的App)。从它们的财报来看,不论是营收水平还是用户数据都实现了移动转型。2、创业军团:创业者跑出来的综合类直播平台,用户规模最大的是映客,融资最多的是一直播(一下科技融资5亿美元),其外还有周鸿祎投资的花椒。3、社交直播:QQ +Now直播,微博+一直播,陌陌+哈你直播,美拍是社交网络玩直播的代表。4、垂直性直播平台:商务直播、游戏直播、音乐直播……不同领域还有直播平台。还有一类直播玩家是“直播+”玩法,比如电商平台、资讯平台、视频网站做直播,它们与上述四类直播平台并无直接竞争关系,甚至可能会合作,比如映客与天猫在双十一的合作。现在,综合直播平台的玩家所剩无几,创业军团跑出来的,就三家:映客、一直播和花椒。接下来将会上演的是,这几家的排位赛,以及它们与社交巨头和秀场巨头之间竞逐,鉴于竞争只存在于少数直播平台之间,所以我才说直播进入决胜阶段。为什么直播不会百花齐放?中国一共有360家电视台,如果将直播看成是电视台在网络上的延续,不应该也会出现数百家直播平台“百花齐放”的局面吗?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直播延续了电视台的实时性,进而比点播类视频更能凝聚注意力。但同时,直播有了更强的互动性以及“可选择性”。很多电视台存在的原因是因为行政原因,还有就是电视台可选择性小,人们之所以需要不断换台是为了更多内容。当有了内容丰富的智能电视之后,人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手红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