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劳动力取代大量劳动力,导致失业率上升,中国该怎么应对?

人工智能不会让劳动力变得多余_话题_青网
人工智能不会让劳动力变得多余
核心提示:
一个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他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
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新作《未来简史》中大胆预测了人类社会发展,被《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最近,赫拉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的表现将超过人类,比如驾驶汽车、诊断疾病。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
笔者同意&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的表现将超过人类&这一观点,但不同意&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这一论断。赫拉利所说的&无用阶层&,其实是指&失业阶层&。
从历史上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是不是失业率越来越高呢?显然不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比如,钟表的出现虽然使更夫失业了,但从事钟表行业的人比以前的更夫多得多。
以美国为例,上世纪30年代初&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口只有1.2亿,失业率一度超过20%;现在美国人口有3.2亿,然而现在美国的失业率只有4.8%。以整个世界而言,200年前世界人口只有10亿,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200年前大大提高了,能不能说现在的73亿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多余的?当然不能这样说。
在古代,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但仍然经常发生饥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比例越来越低,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到2%,不但养活了美国人口,还有大量的农产品供出口。古代人恐怕想象不到,农业人口竟然能降到如此低的比例。
技术进步往往是解放劳动力而不是使劳动力成为多余,因此,劳动力从旧的产业不断转入新的产业。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转移到制造业;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大量的工人脱离了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产业。一个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会失业,因为他还可以从事制造业或服务业。同样道理,一个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他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
如果人类只满足于吃饱饭,那么全世界只需要一小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让全人类吃饱饭,这样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无用阶层&。但俗话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了满足人类各层次的需求,必然会有相应的行业被创造出来。
可以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大量的人员将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文化教育和艺术行业。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管理可望成为一大产业。未来社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升级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
机器代替了人类的一部分体力劳动,人工智能则代替了人类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人是万物之灵,是人创造了人工智能,而不是相反。人类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自暴自弃。
责任编辑:pathos不在
&&&Power&Media& 鲁ICP备人工智能正逐步取代劳动力,面对失业如何才能找到未来的出路?
原标题:人工智能正逐步取代劳动力,面对失业如何才能找到未来的出路?
近期,刷爆朋友圈的一件大事就是——马云爸爸的无人超市正式开业了!
从概念到落地,速度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在这个24小时营业的超市里,没有一个售货员,也没有一个收银员,用APP扫码进入,随心所欲地选择,不用掏手机扫码,出门直接扣款——一切都充满科技感。
其实,无人超市的出现并不是最近的事:
2016年初,瑞典出现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且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的无人便利店Nraffr;
2016年下半年,日本经产省推出“无人便利店”计划,在便利店引入无人收银台与“电子标签”;
7月初,上海第一家无人超市“缤果盒子”落地,24小时营业,没有一个员工。
而在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无人超市投入使用:
马云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已经联手宣布: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开展10万家无人超市。紧接着京东CEO刘强东也正式宣布:要在全国开设50万家京东便利店、以及大量京东无人超市。
无人超市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大数据、人工智能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默默的代替了许多岗位,使得原本就十分严峻的就业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点击查看大图
无人超市的出现,降低了人工成本,导购、收银员面临着失业;京东的无人送货机,使得快递员面临着失业;诸如此类还有无人驾驶车辆、无人售票公交......一切都显示出如今这社会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工劳动力了,如果不能使自己变得无可替代,那么将来就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淘汰。
面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威胁,走出“低端人才”市场,迈入“高端人才”行列,成为企业内不可替代的“高精尖人才”或是未来大势所趋。例如:
工程类博士可以去名企技术部门做研发;
人文社科类博士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开拓者;
商科类博士可以进入企业核心部门做高管。
一个具有Critical thinking的博士,能辩证的看待上级指令的合理性、可行性,能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单纯的“服从命令”;做科研需要有深层次的思考能力、极高的独立性、一流的学习能力和超强的交流能力,在这过程中更能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而这也正是企业真正看中的地方。
*看着这些读了博才能拥有的优势,你是不是也有点心动呢?那就赶紧添加Q博士微信号(UKCN-PhD2)或点击【阅读原文】,咨询关于读博的相关事宜吧!
然而博士申请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你们的想象,博士课题的踏破铁鞋,寻找导师的众里寻他,学术CV、Research Proposal写作时的抓耳挠腮......这么多难点,如果不提前规划,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吗?
不管你准备的如何,这个7月,Q博士已蓄势待发,博士申请全面Open Case!
7-8月:与Tutor确定研究课题,并寻找相关课题的博士导师;
9-10月:与导师完成套词,并根据导师的意向确认正式申请的名单;
11-次年1月:在圣诞节期间,完成Research Proposal;
2-3月:与意向导师进行面试;
4月:完成网申并提交;
5-7月:等待offer降临!
*牛剑的申请将会在圣诞节前提交。
*想知道如何拿到名校博士Offer吗?想了解怎么准备申请文书吗?那就赶紧添加Q博士微信号(UKCN-PhD2)吧,Q博士将为你规划博士申请,拿到属于你的那份PhD Offer!
有了Q博士团队的保驾护航,不论是套词信上的难点,还是CV、Research Proposal、PS、课题等方面的问题,都能一一解决。过往跟着Q博士节奏走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就攻克了博士申请的这些难点,顺利的拿到了PhD Offer。
点击查看大图
*还有更多Offer在Q博士的朋友圈里,马上添加Q博士微信(UKCN-PhD2),或点击【阅读原文】大开眼界吧!护住你的小心脏,准备好接受冲击吧! 那么,Q博士是如何做到的呢?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50%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AI能否超过人类?
作者:杨剑勇&&&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如今,谈到人工智能、机器人,众多朋友会想到好莱坞科幻片中的场景,其中《终结者》中的天网智能机器人让人害怕,好莱坞众多科幻点电影对超人工智能持有悲观态度,不仅普通大众,也有科学家警告,声称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不过在我看来,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人类面临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是导致大量失业,在未来10年,或将有一半岗位被机器取代。
  人工智能超过人类?
  发展人工智能是召唤邪恶,还是能造福人类,在政商界存在较大争议,关于人工智能征服了人类,或者毁灭人类言论也比较多,不过,这种担忧并非天方夜谭,当今应思考如何在未来避免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其中,欧盟计划将“机器人法则”或写入法律,在未来“人机”共存的社会体系下,确认一个“电子人”的合法身份,并设计“一键关闭”开关等,创建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来确保机器人安全地为人类服务。
  图片来自李开复演讲:《我不是李开复 我是人工智能》
  但对于征服或者毁灭人类的言论,在我看来过于科幻,尽管人工智能在计算和记忆等能力方便比人类强大,但在情感、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不可能超越人类。
  如果人工智能智商发展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后超越人类,那么在这个未来的时代,也许“人机”早已结合,到时候大脑已经融入电脑,人和电脑合为一体,其中马斯克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即人类与人工智能并存,AI与人类成为共生体,或者理解为“半机械人”。
  不过,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人类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导致大量失业,简单重复的工作由机器取代是发展趋势,或许在将来,机器人将会成为劳动主力军,据了解,仅富士康在国内各工厂就部署了4万台机器人;另外有数据显示,2015全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为68459台;在广东,2016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2%,新增应用机器人2.2万台,总量超6万台,这是今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透露的数据。
  李开复:在未来十年将有取代一半人的工作被取代
  随着机器人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在未来几年内,依然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崛起,导致大量人类失业已成为事实,整个社会都在担忧,科学家在去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也警告,在未来30年将导致千千万万人失业,且各行各业都将受影响,男女都不能幸免。
  李开复曾也表示过,十年后,世界上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尤其是,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交易员、会计、保姆等工作。机器将成为人类的工具,同时,一些全新的工作机会将应运而生。
  图片来自李开复演讲:《我不是李开复 我是人工智能》
  听起来的确是一个坏消息,在杨剑勇看来,但机器取代人类不可避免,且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机器换人”的成本也在逐渐在下降,而劳动力成本却在上升,“机器换人”不仅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不良率,也可弥补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优势。
  同样,机器人也在不断入侵金融领域,作为金融领域的分析师也将被机器人抢“饭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第四范式首席科学家杨强也曾表示,投顾是说在美国的银行给很多客户做理财分析,然后做理财的配置,这些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来做。据了解,第四范式在金融领域也积累了很多成功案例。
  笔者也注意到早前《澎湃新闻》一篇报道,称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如今,他们只剩下了两个股票交易员,高盛公司纽约交易员被替代的经历,只是华尔街金融公司自动化的一个缩影。
  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不可否认在未来机器将会成为劳动大军,日本还公布了《机器人战略》,将发展机器人作为迎接老龄化,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在零售业,日本罗森和松下电器公司正在进行“无人化”便利店的试验,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一个特别功能的购物篮,结账时,只要将篮子放在自动化柜台上就可以,松下公司将智能购物篮取名为“收钱机器人”。
  另外,日本Henn-na机器人酒店应该不会陌生,该酒店服务生以机器人服为主,由于机器人酒店和餐厅在景区,目前共部署有200多台机器人,堪称“机器人王国”,酒店仅配有10名人类员工,监督机器人工作,以便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另外机器人服务不仅能吸引大量游客光顾,同时又能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此还获得了日本政府的赞誉。
  在日本软银孙正义看来,人工智能奇点即将到来,目前更多资金投向人工智能领域,并将建立一直总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将会是未来 10 年科技业最大的投资资金来源之一。创新工场李开复博士也表示,未来10年出现最多独角兽的领域,肯定是人工智能领域,据了解,创新工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投了25家公司,比如 Face++、地平线机器人技术、Uisee 驭势等。
  无需质疑,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界最热门的领域,同时也被视作为新的科技革命,谷歌、微软、Facebook、百度等巨头的战略也已向人工智能转移。另外,人工智能众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我国也在编制人工智能的专项规划,与此同时,百度牵头组建了深度学习国家实验室,这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作者系传感物联网创建人杨剑勇,长期关注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智能设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