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期内理赔会被保险免责期保费?

潍坊男子实习期内驾驶牵引车 保险公司被免责第三者责任险_潍坊_大众网
原创稿库>潍坊' />
  大众网4月7日讯(记者 单姗)近日,李某驾驶小型普通客车路口闯红灯直行时,与刘某持“A2证”(实习期)驾驶的挂号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造成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多人受伤。经高新法院审理认定,由于刘某A2驾驶证正处于实习期内,保险公司被免责第三者责任险。
  记者了解到,2015年4月,李某驾驶小型普通客车路口闯红灯直行时,与刘某持“A2证”(实习期)驾驶的挂号重型半挂牵引车,在高新二路路口处相撞造成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多人受伤。该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刘某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乘车人不承担事故责任。
  记者获悉,李某所驾驶客车在保险公司处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各一份,刘某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车也在保险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一份,而且双方车辆均在保险期内。
  潍坊高新法院经审理认为,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责任明确,刘某驾驶投保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乘客受伤,作为肇事车辆承保人的保险公司应当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限额内首先予以赔偿,不足部分及其他损失由刘某承担。而驾驶人在A2驾照实习期间是否可以驾驶牵引车,对此法律有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的机动车不得牵引挂车。
  按照相关法律依据,潍坊高新法院依法判决某保险公司赔偿李某各项损失共计80400元;刘某赔偿李某各项损失共计56000元。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第五届理事大会第三次会议通报,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达到15.14%。我省2015年底前委托到位的500亿元,已按分批实际到账时间共享了这一收益率,归属我省收益额36.83亿元,投资回报效果十分显著。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自2000年成立至20...
04-07 17-04新锐大众
4月5日,青岛市政府召开会议,公布创办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对于青岛市明确提出“2.5天休假制度”目标,青岛市旅游行业协会会长董天佑十分期待,他说,此举将大大提高青岛旅游对全省的辐射。
04-07 08-04齐鲁壹点
重污染天气幼儿园和学校停止户外活动、车辆限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鼓励购买使用小排量机动车……记者从市法制办获悉,《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04-07 07-04济南日报
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调整菏泽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吕兆毅认为,定陶撤县设区之后,将被纳入菏泽市统筹规划当中,将各种资源汇聚起来,有效布局城市优质资源,实现产业转移,缓解城区中心压力。
04-07 07-04齐鲁壹点
自2016年5月中旬起,济南铁路局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此次调图是近年来铁路实施的最大范围的列车运行图调整,也是增量最大的一次调整。其中,济南铁路局将首次开通前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红眼高铁”,实现夜发朝至。
04-07 08-04济南时报
国家旅游局5日公布了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旅游投诉和近期典型案件查处情况。其中,武汉游客杨志方在赴台游期间殴打领队一案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处罚结果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04-07 09-04北京青年报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内蒙古法制报-极端高温天气中暑事件频发哪些保险可以赔偿?连日来,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导致中暑事件频发,仅上海就有10余人非职业性中暑死亡。针对中暑事件,哪些保险可以进行赔偿?某保险公司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寿险、健康险、工伤险等险种可以进行理赔,而意外险保障范围并不涵盖中暑。大家常认为中暑是意外事件,这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医学上认为中暑是一种疾病,主要是因身体长时间处在较高温度中,导致机能发生了变化。因接触高温到发病死亡需要一段时间,同时作为一种常见病,中暑并没有超出一般人的预料,所以不满足“意外”定义中“非疾病的、外来的、突然的”三个条件,所以由其导致的身故不属意外身故保险责任。相比较而言,寿险比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宽泛很多,一般情况下保障期内的自然死亡,或者因疾并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和一级残等都在赔偿范围之内。因此中暑导致的死亡,寿险是可以理赔的。一般来说,轻度中暑者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很快恢复健康。但是万一患者没有被及时发现,变成重症中暑,则可能引起脑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中暑引起的并发症的保险产品,但广大消费者可以购买包含门急诊及住院补贴的健康险,也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医疗费用。另外,根据最新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日最高气温40℃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国家还规定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的措施,比如为在高温天气工作的作业者进行健康检查、限制高温工作时间、提供必需药品和高温补贴等。尽管如此,高温天气作业者中暑现象仍时有发生,万一劳动者因高温作业引起中暑而被认定为工伤的,也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康淼)
广告位Banner
(通过后台管理界面,上传广告banner或FLash动画)
极端高温天气中暑事件频发哪些保险可以赔偿?连日来,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导致中暑事件频发,仅上海就有10余人非职业性中暑死亡。针对中暑事件,哪些保险可以进行赔偿?某保险公司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寿险、健康险、工伤险等险种可以进行理赔,而意外险保障范围并不涵盖中暑。大家常认为中暑是意外事件,这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医学上认为中暑是一种疾病,主要是因身体长时间处在较高温度中,导致机能发生了变化。因接触高温到发病死亡需要一段时间,同时作为一种常见病,中暑并没有超出一般人的预料,所以不满足“意外”定义中“非疾病的、外来的、突然的”三个条件,所以由其导致的身故不属意外身故保险责任。相比较而言,寿险比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宽泛很多,一般情况下保障期内的自然死亡,或者因疾并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和一级残等都在赔偿范围之内。因此中暑导致的死亡,寿险是可以理赔的。一般来说,轻度中暑者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很快恢复健康。但是万一患者没有被及时发现,变成重症中暑,则可能引起脑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中暑引起的并发症的保险产品,但广大消费者可以购买包含门急诊及住院补贴的健康险,也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医疗费用。另外,根据最新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日最高气温40℃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国家还规定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的措施,比如为在高温天气工作的作业者进行健康检查、限制高温工作时间、提供必需药品和高温补贴等。尽管如此,高温天气作业者中暑现象仍时有发生,万一劳动者因高温作业引起中暑而被认定为工伤的,也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康淼)
极端高温天气中暑事件频发哪些保险可以赔偿?连日来,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导致中暑事件频发,仅上海就有10余人非职业性中暑死亡。针对中暑事件,哪些保险可以进行赔偿?某保险公司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寿险、健康险、工伤险等险种可以进行理赔,而意外险保障范围并不涵盖中暑。大家常认为中暑是意外事件,这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医学上认为中暑是一种疾病,主要是因身体长时间处在较高温度中,导致机能发生了变化。因接触高温到发病死亡需要一段时间,同时作为一种常见病,中暑并没有超出一般人的预料,所以不满足“意外”定义中“非疾病的、外来的、突然的”三个条件,所以由其导致的身故不属意外身故保险责任。相比较而言,寿险比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宽泛很多,一般情况下保障期内的自然死亡,或者因疾并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和一级残等都在赔偿范围之内。因此中暑导致的死亡,寿险是可以理赔的。一般来说,轻度中暑者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很快恢复健康。但是万一患者没有被及时发现,变成重症中暑,则可能引起脑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中暑引起的并发症的保险产品,但广大消费者可以购买包含门急诊及住院补贴的健康险,也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医疗费用。另外,根据最新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日最高气温40℃以上,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国家还规定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的措施,比如为在高温天气工作的作业者进行健康检查、限制高温工作时间、提供必需药品和高温补贴等。尽管如此,高温天气作业者中暑现象仍时有发生,万一劳动者因高温作业引起中暑而被认定为工伤的,也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康淼)-内蒙古法制报Xpaper数字报内蒙古法制报
?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评论守则全部条款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010050&&电话:&&传真:保乎分享 | 保险合同中的几个“关键期”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保乎分享 | 保险合同中的几个“关键期”","author":"sam-liao-57","content":"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从事了这么久的保险行业,不能否认,即使对我而言,保险始终是门复杂的学科,在产品方向,除了懂精算,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查看条款、了解核保、研究案例,看怎么把复杂的道理,简单讲。最近翻看了不少拒赔案例,我发现,一部分和几个关键的时间点有关。如果理赔遇到麻烦,可能并不是因为理赔难,而是因为你根本没看清楚,保单中的几个关键期!从投保到理赔,会经过哪些重要时期,都会对理赔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同险种的规定有什么不同?怎样避免“理赔难”?根据时间划分,投保之后,大体上每张保单都可能经历如下几个阶段:一、空档期—— 保障真空阶段二、等待期—— 太早,赔不了三、理赔时效—— 太晚,不能赔四、宽限期—— 断缴的“免息期”五、复效期—— 保单“复活期”你的保险是不是有效,能不能赔,和它们都有着莫大的关系。一、空档期空档期,字面意思直接理解,就是保障的“真空期”,这段时间没有保障或保障中断。可能出现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首次投保,投保人缴费到保单生效这段时间,另一种就是没有及时续保,上一份保单的效力终止后,下一份保单并没有及时生效。举个栗子:3月16日下午14:00投保的一份意外险,保险合同会规定次日生效,也就是3月17日0时起,那从下午到第二天凌晨的这段时间,就是空档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发生意外,由于保险还没生效,保险公司是不会赔的哦,只能退回保费。所以在投保时,一定要留心保险生效时间,在此之前,你要保证自己平平安安,如果是续保,要清楚现在保险的到期时间,提前安排续保手续,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确保两份保单的保障时间可以无缝连接,尤其是一年期的短期险产品。二、等待期又叫观察期、免责期,是指保险合同生效后的指定期间内,保险公司不用承担赔偿责任。这个设定,并不是因为保险公司冷血无情,而是为了防止出现逆选择的道德风险,比方说带病投保,期待不当得利的行为。等待期,在健康险(重疾、医疗、护理)中最为常见,寿险中也会有类似规定,但说法不同。而且不同产品,等待期的长短也有差异,大家需要擦亮眼睛,差别对待:a. 重疾险 等待期一般90天至180天都是合理且常见的。在等待期患癌,理应是不赔偿的,会退还所交的保费,合同终止。但是现实生活中可能还会有这样的纠纷:在等待期患病,过了等待期之后确诊为癌症,保险公司以生病和患癌有关联,拒绝赔付。案例:邵某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保险合同,约定日生效。日邵某去医院就诊,诊断为“结肠炎、结肠不全梗阻”;9月29日,被医院诊断为结肠癌,邵某遂向保险公司提出人身保险理赔申请,要求依约支付重疾基本保险金18万元。但该保险公司认为邵某“患病时间”在90天的保险等待期内,根据合同约定其不应承担保险责任。邵某起诉该保险公司,要求其依约理赔。来源:中国法院网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有些重疾产品会规定,在等待期发病就诊的、并因导此疾病导致重大疾病理赔的,保险公司不赔。以上面的案例为例,如果因此发生纠纷,保险公司就必须举证被保险人在等待期内所就诊的结肠疾病,和之后患的结肠癌症有直接关联,证明两者存在必然关系,否则还是需要进行赔偿。b.医疗险 一般有30天到60天的等待期,因意外伤害事故而进行治疗的,则没有等待期。对于一些可以续保的一年期医疗险产品,等待期通常只适用于第一个保险年度,连续续保时,不需要重新计算等待期。c.
寿险 寿险这类产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等待期,所以在它的条款里,并没有明确出现“等待期”这三个字,但是它一样有规定一个期限,在这个时间出险,只能赔付已交的保费(或者保费的倍数),相当于一个“伪等待期”,对被保险人来说,也是必须要提前注意的一点。这个“伪等待期”,一般会出现在条款里“保险责任”一栏,大家要耐心找一下。时间有长有短,长的有1-2年,短的有180天、90天,现在市场上比较主流和人性化的设计是180天,大家可以看条款的时候,把这个时间标注一下,提醒自己,以免影响日后的理赔。寿险中除了要注意上述的伪等待期,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大家注意,在寿险中,一般还有一个“自杀等待期”,会出现在免责条款中。这项规定,也是为了避免逆选择的风险,利用自杀获取保险金。一般自杀意图不会维持超过两年,两年之后如果出现自杀,还是会获得赔偿的。三、理赔时效由于保险事故的判定十分复杂,报案的时间,会影响到事故的性质、损失程度等方面的认定,所以一般保险公司都会要求及时报案,及时索赔,这就是关于理赔时效的规定。超过规定的时间,会给理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是否会被拒赔。理赔时效的规定像上面提到的,会分两种:1.报案时效 2.索赔时效报案时效不同险种、产品,都会有差异,有些会注明明确时间,有些则是规定“及时通知”a. 寿险 常见规定要求发生保险事故10天之内通知保险公司 。b. 重疾险发生保险事故10天之内通知保险公司。c. 意外险因为意外本身属于突发事件,对险情的认定需要短时间内进行(尤其是意外致死),所以意外险的报案时间,一般会明显短于其他险种,会要求发生保险事故48小时之内通知保险公司。d. 医疗险一般要求发生保险事故10天之内通知保险公司。理赔时建议先把所有发票(纪录、诊断书)复印留档,以免向医保报销时,递交了原件,影响后续的医疗险理赔。有些医疗险仅要求及时通知,不过理赔时最好提前打电话与客服进行沟通确定报案时限和具体材料。关于医疗险的理赔,这里要讲多一个“期”,不一定所有产品都有,但是如果有,会是考虑投保时,比较有竞争力的选项。医疗延伸期像住院这种医疗行为,通常是持续一段时间的,那问题来了:如果我住院的时间,超出了保险期间,保险公司会赔吗?这个问题不同保险公司规定不同,有些会比较人性化,设有一个30天到90天的医疗延伸期,有些则没有。例如X安的某款医疗险产品规定,只要没有超过报销限额,超出保障期的30天发生的费用,都可以报销。如果没有类似规定,那持续住院发生的费用,只要超过保障期,就要自掏腰包了。2.索赔时效如果说报案时效只是“可能”影响到赔付,那索赔时效是“一定”会影响到你的赔偿问题。索赔时效关系到个人的保险给付请求权,是由保险法直接规定的,所以不会出现各家公司说法不一的情况。保险法统一规定,索赔时效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日起算,人寿保险的索赔时效为5年,其他险种一般为2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保险公司有权拒赔。如果理赔结果不满意,消费者要提起诉讼,也应该要在这个时间内提起。因此,有拖延症的人要当心了。不过,这个索赔时效也会中止、中断或者延长,具体案例要具体分析。关于索赔时效,在其他各个国家的保险法中都有类似规定,是为了监督消费者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如果自己投了什么保险,最好告知自己的家人,避免出现过了时效,才发现有保险没有申请理赔的情况。四、宽限期宽限期,即到期未缴费的60天内,发生保险事故,都可以正常赔偿,不过要相应扣除欠缴的保费。宽限期可以视为保险公司给予投保人延期缴费的一种优惠。*在部分寿险和重疾中,如果宽限期过后,未缴费,可以选择减额交清的方式,保证保单有效。超过宽限期未缴费的,保险合同的效力就会中止了,一般是针对缴费期较长的险种,在寿险、重疾险中就最为常见;部分可以续保的医疗险,也会有15 - 60天的宽限期;意外险则没有。要注意的是,错过了宽限期,并不是就没有办法了,上面只是提到保险合同效力“中止”,你还可以通过复效期,把它“复活”。五、复效期被中止的保险合同可以在中止后的2年内申请复效,复效通过之后,合同是继续生效的。相当于你的保险在断缴两年之内可以“起死回生”,对于长达几十年的寿险保单,这种规定也是相当贴心,但是这也是需要“代价”的。复效需要重新提交申请,像重疾险产品,可能还需要重新提交体检报告、健康声明等,等待期也需要重新计算,在复效协议通过期间,以及复效之后的等待期,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是不赔的哦。如果再次错过这个复效期,你的保单就效力终止,正式宣布“死亡”了。保乎 · 小结
投保是一种严谨的民事行为,从签署合同的开始,就默认投保人已经知晓了合同的具体内容。有些“理赔难”的误解和纠纷,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疏忽大意造成的,在投保之前,一定要火眼金睛仔细阅读条款。虽然保险条款错综复杂,但我们可以学习识别其中的关键内容。大家在投保的时候,可以把精算君上述整理的重要部分,进行标注和归纳,既可以作为比较同类型产品的依据,帮助挑选更有利的产品,也可以方便保单管理,使得日后更好的履行自己的权益。保乎笔记(公众号ID:baohunotes)这份笔记由北美精算师主笔,旨在传播你需要的、你能听懂的保险知识。您也可以来,向我提问,也欢迎回听我的!","updated":"T04:13:4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7,"collapsedCount":0,"likeCount":2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lastestTipjaror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a02f725e5c5e99a79b8c0f52d26c6bf5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保险"},{"url":"/topic/","id":"","name":"保险合同纠纷"}],"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900,"height":50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baohu","name":"保乎笔记"},"tipjarState":"activated","tipjarTagLine":"真诚赞赏,手留余香","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7,"tipjarorCount":0,"annotationAction":[],"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2:13:43+08:00","url":"/p/","lastestLikers":[{"bio":"不可知论者,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多元论者","isFollowing":false,"hash":"e0dd23b085b7b53eaf78e607da611e8a","uid":455500,"isOrg":false,"slug":"sun-lei-16-1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问答问题只对人对事,一般不劝分,主张接地气,反感大谈空话,拒绝意识形态,同时反直男癌和女权癌。最后,系统默认不开放评论区和陌生人私信,没为什么,嫌吵→_→","name":"三十未立","profileUrl":"/people/sun-lei-16-14","avatar":{"id":"v2-a6d39ed93ffde5b63ddbd34","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406f20003dbe3cbfce9111b2","uid":659500,"isOrg":false,"slug":"liao-zhou-yu","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廖周宇","profileUrl":"/people/liao-zhou-yu","avatar":{"id":"3bf62c97cbcaaeece5ecf6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保险","isFollowing":false,"hash":"da1aac2fab4f6de4ae6b","uid":607400,"isOrg":false,"slug":"li-lin-92-7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李琳","profileUrl":"/people/li-lin-92-74","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4c22db8f0fa5e0fa2c0967b","uid":928000,"isOrg":false,"slug":"mai-pi-jiu","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卖啤酒","profileUrl":"/people/mai-pi-jiu","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保险经纪","isFollowing":false,"hash":"d64d3eb1dadff","uid":190800,"isOrg":false,"slug":"li-zhi-yong-75-2","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观念不对,终身受罪甚至影响下一辈。","name":"李志勇","profileUrl":"/people/li-zhi-yong-75-2","avatar":{"id":"de6fd4c681eb89685ffe0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从事了这么久的保险行业,不能否认,即使对我而言,保险始终是门复杂的学科,在产品方向,除了懂精算,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查看条款、了解核保、研究案例,看怎么把复杂的道理,简单讲。最近翻…","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eb0c8df28c4b3828a1fb8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保险"},{"url":"/topic/","id":"","name":"重大疾病保险"}],"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北美精算师,保乎笔记主笔","isFollowing":false,"hash":"e7cc2ffb2b911c90d30302","uid":239200,"isOrg":false,"slug":"sam-liao-57","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保险行业内的持牌风水师。个性化咨询来这:/zhi/mp/people/808512","name":"广羽人彡","profileUrl":"/people/sam-liao-57","avatar":{"id":"36bc6f7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baohu","name":"保乎笔记"},"content":"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最近,多家险企公布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单”,除了官方宣传的作用之外,与大家关系最密切的,还是2016年理赔数据分析报告。今年,他们把共同的“矛头”指向了重疾险。根据公布的数据,有以下几个信息,需要注意:1.重疾险理赔接近八成是癌症理赔; 2.癌症高发集中在特定几种,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心梗; 3.多数人保额不足。在今天看来,重疾险的重要已经毋须过多强调,但遥想当初,重疾险刚出现时,也曾经历过糟糕的市场乱象,当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重大疾病的定义,所以就有了保监会后来统一标准的举动。往深了挖,重疾统一定义,究竟有什么好处?统一定义后,怎么避免“保重不保轻”?我,今天和大家仔细聊聊。一、重疾定义在说标准化之前,我们还是来搞清楚重疾定义的基本框架。目前重疾险常见的“重疾”定义模式通常有如下几种:这几种定义模式的设计,其实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清楚厘定保险责任!曾经有一位读者咨询我,心脏病属于重疾吗?我说:按照目前重疾险的定义,不属于。她问:为什么不属于。我说:因为心脏病属于心脏疾病统称,如果用这么宽泛的定义,那还不要天天索偿纠纷啊。在目前的重疾定义中,与心脏疾病有关的主要是“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不过,请注意,这三项“重疾”其实是对疾病手术的定义。同时,这三项“重疾”也体现了产品设计的初衷:为病情严重、花费巨大、并且可能导致长时间丧失工作能力和收入来源的疾病治疗和康复,提供经济支持。所以,“重疾定义”里面的“重疾”,只是一个为了使用方便的统称罢了,它还表示某些患病后的状态,比如后遗症或接受手术,这样一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确诊即付”的说法。二、统一定义,其实没那么简单重疾险本身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南非有了世界第一份重疾险,保得疾病只有最关键的7种,从95年进入中国,到98年成了各家寿险相继主推的重要产品,重疾险用相当短的时间成为了主流产品。过于迅猛的发展速度,也造成了不少行业乱象,早期的重疾险就被诟病“保死不保活”。于是,保监会和医师协会在2007年公布了统一的重大疾病定义。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从消费者的角度说,如果各家公司的疾病定义或多或少都有些差异:一方面,消费者无法从多款产品中辨别优劣真假;另一方面,一旦我们不幸患病,一家公司赔了,另一家公司却因为措辞上的细微差异拒赔,那叫普通消费者如何适从? 保监会当年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民众的呼声吗?并不全是!标准化定义,其实还和整个保险市场有着莫大的关系。从监管角度说,越统一、越标准化的定义,对中国这个重疾险消费大国来讲,有着很多好处:一方面因为产品越来越复杂,标准化定义可以避免了行业内过分恶性竞争和不实宣传(参见这几年香港重疾险自诩对比内地产品有“严进宽出”优势的销售说辞);另一方面能维持全行业理赔标准的统一性,方便监管和维护消费者权益。从保险公司角度说,虽然重疾险市场很大,潜在的利润很丰厚,但其实自身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疾病定义是否合理,保证“充分定价”;另一方面,疾病定义是否明确,避免大面积的索赔纠纷,引监管烧身。这些问题通过标准化定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从精算的角度来说,统一定义有利于精算师们做全行业重疾经验发生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搭建数据平台,得到对中国被保险人群的重大疾病真实发生率的准确评估。在过去没有统一定义之前,各家公司的重疾定义都是以台湾、日本或者欧美作为参考,而重疾经验发生率多来自于这些国家的经验数据,未必就能公允地反映当下国人的真实情况。但标准定义之后,是不是就皆大欢喜了呢?三、轻症分级,标准化下的“救星”众所周知,责任越明确,可能出现的理赔纠纷就越少。消费者在清晰了解自己的风险需求后,就可以根据需求找到带有相应保险责任的产品进行投保。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疾病检出率的提高,人们可能在重疾罹患的初期,就已经发现患病,但无奈达不到重疾理赔的标准。再者,可能过去重疾标准范围内的手术,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替代方式,比如针对心脏的介入手术 ,创伤会相对更小。此时,只是过去的重疾定义,已经不能完全匹配现代医学和消费者的需要了。不仅如此,实际中理赔经验、法律政策的变化,也会对重疾定义造成影响,过去的标准化定义,确实应该定时“升级更新”。但由于标准的更新和监管、地方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工程浩大,并不能频繁更新。这时候,“轻症疾病保障”这种分级给付机制也就应运而生,一些目前比较成熟的、针对心脏和主动脉的介入式手术,都已经被纳入轻症范围内,逐步体现医疗技术进步对重疾治疗的影响。重疾险增加轻症,既是民心所向,也是体制的应变,它的出现降低了重疾险的理赔门槛,也避免了多余的纠纷,也算是比较人性化的设计。▲ 重疾和轻症关于恶性肿瘤定义的对比我认为,目前,比较合理的轻症疾病保障,应该至少包括:1.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原位癌);2.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3.轻微脑中风;4.冠状动脉介入手术;5.心脏辨膜介入手术;6.主动脉内介入手术;7.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已放置心脏起搏器;8.特定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比例在10%-20%之间);9.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除了加入轻症疾病外,保险公司还会选择定期对已经提供的疾病保障内容和范围做升级,不过这种“升级”通常是要收费的。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要慧眼识别,如果是针对高发的疾病,进行定义的升级,建议可以选择。如果只是额外增加某些不常见的疾病,那就没多大必要。保乎 · 小结
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大家最看重的其实就是重疾保障功能,除了比较价格、形态,保险责任理应是重中之重。重疾定义标准化,极大降低了我们横向对比各家公司产品的难度,同时,统一、准确、符合现代医学临床经验的疾病定义,也有利于消费者的理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升级,重疾定义也应该顺应医学的发展,不断更新。然而由于工作量巨大,更新的周期注定不会太频繁。而作为升级期间的过度,“轻症疾病保障”这种分级给付机制的出现,既能在一定情况下缓解“重疾定义无法高频更新”的影响,同时因为额外纳入了常见的治疗手段,使重疾险的实用性得以加强。因此,在预算范围内,建议消费者可以考虑附加。关于重疾险,不知不觉我在保乎笔记已经不少文章来科普它的基本常识,也欢迎大家结合这篇一起阅读。传送门:关于产品选择:关于产品定价:关于中港重疾定义对比:保乎笔记(公众号ID:baohunotes)这份笔记由北美精算师主笔,旨在传播你需要的、你能听懂的保险知识。您也可以来,向我提问,也欢迎回听我的!","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06:35:38+08:00","url":"/p/","title":"保重保轻,从精算师的角度讲,轻症为什么重要?","summary":"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最近,多家险企公布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单”,除了官方宣传的作用之外,与大家关系最密切的,还是2016年理赔数据分析报告。今年,他们把共同的“矛头”指向了重疾险。根据公布的数据,有以下几…","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9e141ac2fee03b432608ffd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保险"},{"url":"/topic/","id":"","name":"产品定价"},{"url":"/topic/","id":"","name":"保险精算"}],"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北美精算师,保乎笔记主笔","isFollowing":false,"hash":"e7cc2ffb2b911c90d30302","uid":239200,"isOrg":false,"slug":"sam-liao-57","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保险行业内的持牌风水师。个性化咨询来这:/zhi/mp/people/808512","name":"广羽人彡","profileUrl":"/people/sam-liao-57","avatar":{"id":"36bc6f7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baohu","name":"保乎笔记"},"content":"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关于多次赔付重疾险,最近市场推出了几款产品,定价甚至与单次给付重疾险的价格已经基本持平,所以消费者投保时,纷纷在两个阵营中摇摆不定,跑来向我咨询。多次赔付值得买吗?多次赔付相比单次给付的卖点,市场上通用的话术是:“得过一次重疾,健康变差,再得大病机会比平常人高很多,但这时候你再想投保一份重疾险,是不可能的了”。这种观点看似很有道理,也容易击中普罗大众对于健康的渴望和二次得病,无保可投的惶恐。但如果深入研究这类产品,这种看似在情在理的“安利”是否还成立?今天,我们来分析以下几个问题:一、多次赔付重疾的产品特征二、 多次赔付重疾的实用性三、产品评价和投保建议一、多次究竟是怎样的多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的延长,初次大病愈后,再次患病的可能性也并不是不存在,所以就催生了多次赔付的产品。多次赔付,看似贴心,但是不是真的只要二次、三次生病,就可以赔?多次赔付产品,一般形态会有会有重疾多次赔付,重疾单次+轻疾多次赔付,也有重疾多次+轻疾多次,故名思议,就是首次“生病”之后,在规定间隔期后再次“生病”,能获赔一定比例的保险金。当然两次生什么病,也是有严格定义的。通过阅读条款不难发现,多次赔付需要注意的“猫腻”,有以下3个关键点:1. 疾病分组我们可以发现,多次赔付重疾险,是对疾病分组的多次赔付。对每一组别,只要发生其中一种“疾病”的理赔,分组中的其他疾病就都失去了再次获赔的机会。多数保险公司会根据病理、严重程度等将所有病种进行分组,比如同一部位或同种病理的疾病会分在一组,分组的意义其实在于降低赔付率。所以所谓“再次患病”,也并不是什么病都可以赔。2. 赔付等待期保险公司在两次赔付之间加入了严格的等待期要求,一般以90天至1年期不等。如果是针对癌症这种单一疾病的多次赔付,等待期会更长,通常是3-5年期间,两次赔付期间还加上了严格的康复要求,要求被保险人提供医疗证据,证明上一次癌症病灶已经或者曾经完全消失过。 严肃来讲,等待期的加入,也体现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思路,避免一下子赔付率过高,保险公司“吃不消”。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说,等待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保障的实用性。3. 责任赔付顺序多次赔付重疾险,条款可能会这样约定:“在赔付首次重疾保险金以后,轻症疾病责任、死亡责任、全残和终末期疾病责任都会无效,保单现金价值归零”。这个约定怎么理解呢? 事实上,重疾险除了重疾责任外,还可以包含死亡、全残、疾病终末期、轻疾这四种责任,按照赔付比例、赔付顺序等考虑因素进行划分,会有一个赔付的优先级,重疾、死亡、全残、疾病终末期这四种旗鼓相当,均大于轻疾,排列大概如下:重疾 = 死亡 = 全残 = 疾病终末期 & 轻症疾病这四种责任,有且仅赔付一次,一旦赔付任何一种,很遗憾,轻疾的责任都将无效。所以,多次赔付重疾险,在首次赔付重疾保险金以后,虽然至少还有一次重疾赔付的机会,合同依然有效,但按照合同规定,死亡、全残、疾病终末期和轻症疾病责任都会效力终止。同时这张保单也不再支持退保,因为现金价值已经被削减为零。简单来讲,就是你的多次给付重疾“豪华套餐”,赔过一次之后,轻症等责任都会受到影响,最后只剩重疾保障,且保病不保死,还不能退保。以上就是大家投保多次赔付重疾险时,关于产品方面,必需考虑的三个要点。二、 多次赔付概率真的高吗?聊完产品本身,接下来就要进一步验证产品的实用性,得过一次重疾,再得重疾的概率真的很高吗? 我们从疾病关联性的角度做简单分析。这里,我们以三类最高发的疾病:癌症、心脏疾病、脑中风/脑卒中,来做分析,看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1. 癌症与脑卒中纽约 Weill Cornell 医学院的 Navi 博士在Annals of Neurology发表了关于恶性癌症与脑卒中关联的调研结果。Navi博士的研究包含了5种常见癌症: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一共327389名病人,评估其脑卒中的风险。每名癌症患者都有一名未患癌症的正常人进行配对,在年龄、性别、种族、地理位置和合并症上相匹配。通过与正常人的比对,看出是否癌症会增加中风的可能。结果显示,癌症病人的中风的风险确实会在初期提高,但会随着治疗介入,1年后,会下降到正常人的水平,不同癌症类型风险会有所不同。 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的卒中风险前期会相对较高,但后期威胁会逐渐下降。2. 癌症与心脏疾病癌症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对体内癌细胞的一种对抗和抑制,但众所周知的是,化疗杀死的不仅是癌细胞,还会侵蚀其他器官的健康,这其中就包括人体最重要的心脏。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心脏病学家穆卡达姆教授曾指出:“心脏毒性是癌症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存活概率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某些心血管并发症也常常影响癌症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在2013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显示:乳腺癌放疗可导致以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增加。即使最小的辐射剂量也会增加风险;冠状动脉风险通常出现于放疗后5年,并在20年内持续存在;如果在放疗前已存在心脏健康问题的患者,这种风险将会更大。 癌症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不少医生都表示癌症化疗可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包炎等问题,放疗时若没有做好足够的屏蔽,将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包损伤和心肌损伤。癌症治疗过程中对心脏会留下“创伤”,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了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3. 脑卒中的并发症这里我重点研究了出血性卒中的并发症,为此采集了一份来自美国本土的调查报告,数据来源于美国最全的住院患者数据库(NIS),报告包含从2004年到2013年这10年期间的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例,共575211例。根据统计结果显示:29.3%的出血性卒中病例伴随至少一种并发症,按照占比排序分别为:尿路感染14.8%、急性肾功能衰竭8.2%、肺炎7.8%、脓毒症4.1%、深静脉血栓2.7%、急性心肌梗死2%、肺栓塞0.7%。 在这些常见并发症中,直接属于保险中重疾范围的只有急性心肌梗死一项,但一旦罹患心肌梗死,那诱发死亡的机率将会十分大,所以得了脑卒中之后二次赔付的可能,也并非没有,可是“代价”可能会很严重。综上,这三种病的关联可能是这样:1. 癌症患者在治疗初期的短暂时间段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高于非癌症患者;2. 癌症化疗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可能诱发心脏疾病;3. 出血性脑卒中有可能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但是对比其疾病,几率比较低,但一旦出现,致死概率相当高。目前国内乃至国外,暂时并没有太多关于多种重疾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和报告,我也只能从海量的文献和临床调查中寻找一些线索。根据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以上3种疾病间,可能确实存在某种关联,但具体的风险程度和关联概率,医学界还尚未有权威的定论。回过头来看目前国内的多次理赔重疾险,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男卒中这三类疾病,都分别被划分到三个不同分组中,也就是即使多次患病,这三类高发重疾都有机会得到相应赔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疾病分组的合理性。那么,只是基于上述三种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就能得出多次赔付的“实用性”结论吗?可并没有那么简单。三、产品实用性及好产品的标记文章开头已经说了,多次赔付重疾险的出现,是基于现代医疗技术持续获得进步的逻辑,并且我们有足够长的寿命去预见这些进步,有足够多的机会去得到这些医疗资源。另外,目前关于重疾关联性的调研,也只是基于临床数据的分析,并不是基于保险理赔数据的分析。“得病”并不等同于“获得保险理赔”,因为重疾理赔标准与临床医学的确诊标准存在一定差别。除了癌症之外,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脏病手术)和脑中风,在重疾理赔标准上都有比较严格的手术治疗和病情规定。从这个角度说,目前多次赔付重疾险,在二次甚至三次赔付的定价发生率基础上,非常缺乏有效数据支持。我会怎么评价多重赔付?综上,我认为,目前多次赔付重疾险的定价都是相对主观的,更多以向消费者示好、以获取客户为目的。保险公司必须通过赚取长期利差,去平滑未来可能出现的赔付率估计偏差,所以这类产品的保险期间通常都是终身的。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说,目前的定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我们价格上的实在优惠。根据我们前边对产品的解读,除了定价外,好产品的标准还应该是这样的:a. 疾病分组合理,分组越细致,消费者二次获赔的机率一定程度上越大;b. 每次重疾赔付之间的等待期足够短。最后提示一下,有些多次赔付重疾险,为了控制风险,会将“严重帕金森病”和“严重阿尔茨海默症”的最高保障年龄限制在70周岁前,这些都需要消费者慧眼识别。保乎 · 小结 关于多次赔付重疾险,是最近几年重大疾病保险新的产品创新领域。对于消费者而言,其实用性(保险的实用性是指是能否获赔,并不是会否得病)我认为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从临床医学还是从保险公司理赔经验看,目前都没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基础支持。另外,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定价与单次赔付重疾相接近的多次赔付重疾险,从一定程度上说其定价策略更偏向于为市场营销和获客服务,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种福音。最后,分享一下我的投保建议:1. 投保首先考虑因素始终是保额。多次赔付重疾险通常比单次更贵,这就决定了预算不足的消费者,投保多次赔付产品无法得到想要的保额,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建议选择单次赔付。2. 越年轻选择多重赔付意义越大。剩余寿险越长,可触及并且获取的医疗资源越就更多,从一次重疾中康复的机率越大,这种情况下,选多次赔付重疾险更有意义。3. 既然多次赔付重疾险在首次重疾赔付后,死亡保险责任也会无效,那么为何在产品设计时不将寿险责任去掉,不是可以进一步降低保费吗?这类产品现在市场上虽然还没出现,但消费者可以留意和期待一下。关于重疾险,你或许会感兴趣下列内容保乎笔记(公众号ID:baohunotes)这份笔记由北美精算师主笔,旨在传播你需要的、你能听懂的保险知识。您也可以来,向我提问,也欢迎回听我的!","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08:18:47+08:00","url":"/p/","title":"提供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值不值得买?","summary":"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一切转载行为关于多次赔付重疾险,最近市场推出了几款产品,定价甚至与单次给付重疾险的价格已经基本持平,所以消费者投保时,纷纷在两个阵营中摇摆不定,跑来向我咨询。多次赔付值得买吗?多次赔付相比单…","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7,"likesCount":27,"FULLINFO":true}},"User":{"sam-liao-57":{"isFollowed":false,"name":"广羽人彡","headline":"保险行业内的持牌风水师。个性化咨询来这:/zhi/mp/people/808512","avatarUrl":"/36bc6f7b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sam-liao-57","bio":"北美精算师,保乎笔记主笔","hash":"e7cc2ffb2b911c90d30302","uid":239200,"isOrg":false,"description":"保险行业内的持牌风水师。个性化咨询来这:/zhi/mp/people/808512","profileUrl":"/people/sam-liao-57","avatar":{"id":"36bc6f7b","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columns":{"baohu":{"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baohu","name":"保乎笔记","creator":{"slug":"sam-liao-57"},"url":"/baohu","slug":"baohu","avatar":{"id":"fd9cabc3a0","template":"/{id}_{size}.jpeg"}}},"columnPosts":{},"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责期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