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区草牧场承包合同到期是哪一年

现在所在位置:>>
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发布时间:
  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十五”时期,是初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阿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这一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重点,对于推进我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九五”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和建盟20年来,全盟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九五”以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一些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实现了“九五”计划,比“八五”翻了一番,综合经济实力上了新的台阶。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1.77亿元,年均递增15.99%;三次产业的比例由“八五”末的27:36:37变为2000年的17:42:41,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财政收入稳步提高。2000年,财政收入完成2.47亿元;年均递增1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6亿元,是“八五”的2.55倍,年均递增20.6%。 
  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200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亿元,年均递增9.86%;农牧业增加值完成3.76亿元,年均递增9.2%;粮食总产量6.3万吨;6月末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90万头(只)左右。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轻工、化工、煤炭、建材席酒及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年均增长21.58%;工业增加值实现7.65亿元,年均增长15.76%。
  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3.7亿元,年均递增44.8%;实际入库税金5246万元,年均增长51.1%;个体私营企业户。经营者均比“八五”末有较大增加。 
  基础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2000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是“八五”期间累计投资的2.2倍,年均递增23.5%。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的启动建设,使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明显效果;供电量、售电量双双超过1亿千瓦时;公路总里程达到5019公里,其中黑色路面达536公里;电信出口电路达1124条,电话交换容量达4.5万门,电话普及率提高到2000年的19.5%;以巴彦浩特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市容市貌得到较大改观。
 &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九五”以来,在农牧区落实了以土地延包30年不变和草牧场“双权一制”为核心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国企改革坚持“抓大放小”,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组建了吉盐化、太西煤和苁蓉三大集团。国有中小企业全部实行了民营化;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外贸、流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地区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的进展。5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245.3万美元,引进到位国内资金74356万元,国外资金593.49万美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五”以来,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各种适用增产技术普遍推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大。先后开展盟级以上科研448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207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布局调整逐步趋于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两基”达标稳固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快,中高等教育逐步走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的力、学新路。到2000年,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8%,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44%和1.5%。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达75%;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拥有卫生机构69所,卫生技术人员1562人;体育社会化进程加快,竞技体育取得了较好成绩;计生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民政优抚。社会福利、气象地震、新闻出版、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生活显著提高。2000年,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64元,是“八五”末的1.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434元,是“八五”末的1.67倍。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汽车、摩托车、电脑等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农牧区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工程的实施,使广大群众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九五”期间,共有名农牧民脱贫。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建盟以来,全盟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文明”齐抓,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各族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盟上下加快发展的愿望迫切而强烈;军政、军民和警民关系不断加强,三旗均获自治区授予“双拥模范旗”称号,额旗于1999年进入全国双拥“模范旗”行列。 
  “九五”以来,阿盟经济和社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同国内、区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   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条件差;农牧业基础脆弱,经营粗放,商品化、产业化水平不高,还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工业底子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少,产业关联度低;产品初级化,高附加值产品和名牌产品少;经济互补性差,发展不够稳定,科技教育落后,人才资源匾乏。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五”时期,经济始发展的宏观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以及兰太实业股票上市将给阿盟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有利条件。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国内化,都将对我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为我们更加广泛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面;陆来自国内外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 
  二是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对阿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如果抓住机遇,就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若丧失机遇,就将在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三是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地区在技术、资金、人才、信息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使阿盟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内产业转移和置换的机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四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总供给能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已从供给导向的资源约束为主转向需求导向和市场约束为主;商品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对以资源产业为主的阿盟经济结构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五是西部大开发和兰大实业股票上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十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国家将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加之兰太实业股票上市筹集的资金,必将为阿盟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推动力。 
 &   二、“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奋斗目标 
  (一)“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全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能快就不要慢”的思想,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加快“科教兴盟”进程,继续完善和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加大项目拉动经济的力度,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按照阿盟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突出抓好“一道防线”、“五大基地”,全面实施“十大工程”,努力实现“三大目标”的工作重点,“十五”及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1.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亿元,年递增15%,其中第一产业年递增7.5%,第二产业年递增16%,第三产业年递增17%。三次产业比例调到13:43:44。 
  2.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率确保12%以上,2005年达到4.35亿元,基本满足行政事业性支出,并有一定的财力用于经济建设和宏观调控。 
  3.稳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到2005年,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0元,年递增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年递增6%。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4.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经济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年累计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5、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2005年,总人日发展到22万人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职业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基本达到小康社会要求。 
  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年均递增12%;财政收入达到7.7亿元,年均递增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年均递增10%浓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递增8%。 
 &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生态建设是阿盟今后最大的基础建设,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一)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牢牢把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生态立盟,以“转移发展战略”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为主,保护和建设相结合,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经济、行政、法律手段,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为主、保护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从解决全盟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着手,对症下药,宜退则退,宜保则保,且造则造。以“进、退、还”、“飞、封、造”为主要手段,坚持先试点摸索经验,及时总结,稳步推进。 
  三是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四是坚持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治理的关系,在治理中发展,在发展中治理。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与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是:“十五”时期至2010年,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的治盟之策,大力实施并力争完成一批对改善全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工程。以三大天然屏障(贺兰山次生林、额济纳胡杨林、梭梭林)为主的生态植被得以休养生息,重现生机;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边缘飞播林草和防风林带建设形成规模并显现连片雏形;黑河分水达到方案目标量,额济纳绿洲终止退化,居延海恢复原貌;建成一批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治理试验示范区;地下水资源开发满足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城镇和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地区防护林基地建成,转移、转产的牧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走上稳定发展致富的路子,人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态监测系统全面建成,人工增雨取得突破,荒漠化得到有效遏止,生态恶化势头趋于减缓,自然生态系统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人口、资源、环境逐渐趋于协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到2010年,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草植被20万公顷,重点治理9万公顷,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40%。 
 &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是: 
  2001年,贺兰山天然林区全部退牧,实施林木围封恢复工程; 
  2002年,额济纳胡杨林区牧民转移转产,实施额济纳绿洲保护建设工程; 
  2003年,沿腾格里沙漠飞播林草达到13.3万公顷并实现围封退牧; 
  2005年,重点梭梭林区实行大面积围封实施梭梭林复壮更新工程; 
  2010年,植被、水利条件较好的草场,建立起一大批五配套草库伦,草原畜牧业进入平衡、良性发展阶段;其它荒漠草原全部禁牧,进入全面自然恢复阶段。 
  (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 
  全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功方向和重点地区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贺兰山林区、额济纳绿洲。牧区广泛分布的梭梭林等灌木林区;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巴丹吉林南缘地区;主要城镇、经济开发区、交通要道及河流和重要水源地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工程是:移民搬迁工程。退牧还林还草工程、飞播林草及植树造林工程、人工增雨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黑河下游分水及额济纳绿洲生态灌溉工程、节水工程、农牧业集中开发工程和澳援项目等。 
  (三)保护和鼓励措施 
  根据阿盟自然生态实际和经济发展现状,必须在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投入的前提下,把持久的奋斗和阶段性攻坚结合起来北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突出重点地区,抓好重点项目,实施重点突破,以退牧还林还草为治本之策,并配套运用综合措施进行全区域全方位整体治理,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把退牧还林还草与实施“转移发展战略”、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拓展空间,引导和鼓励牧民群众走转移和转产的路子,做到转得出、稳得住、富起来。加快移民扩镇和经济开发区建设进程。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吸引牧区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在二、三产领域从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坚持高起点建好各经济开发区,为安置搬迁牧民创造稳定的生产、生活条件。随着人、畜搬迁,认真搞好苏木和嘎查的撤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壮大城镇规模,促进经济开发区建设。解决好退耕退牧农牧民的生活和发展问题。及时提供良种种苗和技术服务。积极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对基本农田耕地进行严格保护,面向市场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林和草畜产品。要大力推广牧区“进、退、还”,沙区“飞、封、造”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先进经验,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草场退化、沙化的广大牧区,要分类实施休牧、禁牧、围封等生物工程,开展舍饲、半舍饲养殖,为恢复天然植被创造条件。 
 &   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遵循自然规律,选择和繁育适宜的林草品种,采用先进适用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还林还草的科技含量。保证生态建设的科研经费,大力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提高投资效益。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依照《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等国家法律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暂行规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 
  四、突出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阿盟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是关键。要按照巩固提高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从实际出发,加快所有制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化布局基本形成。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农牧业 
  坚持和完善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坚持推进“转移发展战略”,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巩固提高生态绿洲农业,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保护性地开发盐湖农业,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走特色、节水、高效和生态农牧业之路。 
  1.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扩大制种、西瓜、哈密瓜、黑瓜籽、棉花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培育以梭梭、苜蓿、麻黄为重点的沙生草业,加快“种子基地”建设。突出抓好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和转化增值,扶持发展一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经营。 
  2.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要转移缩减牧区牲畜,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到2005年,牧区自然放养牲畜压缩到120万头(只)左右,农区养殖业发展80万头(只)以上,大力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舍饲、半舍饲,走农牧结合、相互促进之路;加大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力度,提高良种畜比例,实现畜牧业由传统型向效益型转变。 
 &   3.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制种业、农区畜牧业。盐湖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两高一优”农牧业。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以多种形式带动农牧民进入市场,实现农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的投入,努力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牧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新格局。重点抓好农区畜牧业、种植业、农牧林种籽种菌产业、棉花产业、西瓜哈蜜瓜产业、城交蔬菜业、名特贵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建设农区养殖基地、优质粮料基地、农业良种繁育基地、牧草种子林业种苗基地、优质棉花基地、优质瓜类基地油料豆类基地、名特药材基地和一批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4.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步伐。重点建设农村牧区“五通”工程和小康住房建设工程。通过大力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牧区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话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加大搬迁扶贫开发力度,推广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推进农牧区奔小康进程。今后5年,再转移、转产2.5万牧民到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生产、生活,到2005年,全盟农牧区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二)工业 
  继续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方针,抓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经济以产品调整为龙头,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大力推进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提高资源产业的加工层次和产业增值能力,培育壮大能够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抓紧抓好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突出抓好工业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有重点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切实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素质,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1.集中发展工业基地。在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发展工业企业,建设吉兰泰盐化工业基地,古拉本煤炭生产出口基地,乌素图高载能工业基地,阿拉善黄金生产基地,阿拉善沙生药材、土特产品加工基地。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寻求盐、碱等大宗产品发展,联合有效途径,按照集团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利用现有基础和资产存量,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壮大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形成盐碱化工,煤炭,畜产品加工,土特产品加工,建材加工和稀有、黄金金属矿产采选加工业等支柱产业。 
  3.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依托资源优势,努力开发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形成盐化工业品,盐田生物产品,特种工业盐品,煤化工业产品,特种工业煤产品,苁蓉、锁阳保健系列产品,精细化工产品,铁、金产品,羊绒、驼绒制品,石膏、水泥、石材建材产品等主导产品。集中精力扶持几个优势产品,使其形成规模,占领市场份额,带动相关产品发展,形成新的优势产业。 
 &   积极融资、筹建一批新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建设1万吨/年金属钠项目、年产5万吨特种工业盐、天然胡萝卜素基地扩建项目、盐湖工业技改项目吉兰太碱厂50万吨扩建项目,充分利用兼并呼市药厂的有利条件,加快盐田生物及其它新产品,争取拿出一批新产品,创出拳头产品,开拓新市场。 
  加快太西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万吨出口煤基地建设。在确保煤炭正常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生产煤化工产品,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升值。积极筹备建设年产5万吨铸造型焦厂、年产2000吨优质压块活性炭厂以及年产10万吨高水速凝充填材料厂等项目。 
            
  加快蓉系列产品基地建设。加大苁蓉、锁阳、甘草、麻黄、苦豆籽等野生中药材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高这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贵重金属基地建设。重点扶持珠拉金矿二期工程上马,积极开发额旗流沙山银金矿和阿右旗嘎顺塔塔多金属矿,争取在“十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 
  (三)第三产业 
  1.完善市场体系,发展备类流通组织。完善现有市场的容量和功能,促进城镇、牧区市场协调发展。鼓励直销、连锁、特许经营等新的营运形式,鼓励组建跨区域的商业流通集团,鼓励农牧民进入流通领域,支持、吸引和帮助外地客商来我盟从事经营活动,并给予政策扶持。 
  2.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阿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先行规划和启动建设四个旅游区:一是阿左旗山漠湖旅游区;二是巴丹吉林沙漠探险旅游区;三是居延文化旅游区;四是东风航天城高科技旅游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大漠奇石、宝石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旅游礼品和纪念品的开发。 
  3.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改进社区服务条件,以街道、居委会、社会组织为依托,重点发展家庭家政服务、修理、保健、文娱。托儿、养老、治安保卫等社区服务业。二是开放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面向居民营业,加快产业化和实体化步伐,为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创造条件。三是加强社区服务业的统一规划,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4.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要在提高现有的职业介绍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如资产评估、科技认证、质量鉴定。信息咨询、营销服务、广告宣传等中介服务组织。 
 &   5.加快住房商品化进程。积极推进旧房和危房改造,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进一步拓展我盟新的房地产市场。 
  6.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化解金融风险。认真落实国家统一的各项货币信贷政策,不断加大对农牧业的信贷投入,增加中长期贷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城乡信用社、证券、保险、典当行等金融保险业,建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国有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再就业工程;积极支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的发展,着力支持以盐、煤、苁蓉、农畜产品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的生产与深加工,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和整体经济运行质量。 
  改进金融配套服务,积极开展以居民住房、教育为重点的消费信贷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保险配套服务,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有力支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性人身保险,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非国有经济 
  非国有经济是全盟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到2005年,乡镇企业入库税金突破1亿元,力求每年递增1000万元;增加值达到10亿元,总产值完成30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使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全盟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 
  切实把发展非国有经济作为调整优化旗级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发挥其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等优势,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加快培育适合我盟生产力水平的新经济主体。鼓励和引导非国有制经济参与水利、交通及生态治理等项目建设,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实现非国有经济量的扩张面的延伸和质的提高,增强全盟经济发展的活力。 
  加快乌素图等工业小区的开发建设,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积极改善各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一批外引内联企业,形成几个特色产业,把乌素图建成盐化、煤炭深加工及高载能工业发展基地。 
  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要在水、电、路、通讯、地质、城镇建设等方面选择一批能改善地区发展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挤入国家的总盘子先行建设。 
  (一)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以公路建设为重点,按照通达、通边、通邻的要求,努力提高公路的通达水平和技术标准,尽快构建覆盖全盟、贯通东西的运输网,为全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以建设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为总体目标,逐步提高路网通达深度,改善运输条件。到2005年,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5500公里,其中黑色路面800公里,90%的行政村通公路,公路客运量达到420万人次,公路货运量840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达到68000万吨公里。 
  公路要按照“一纵两横三联九通”的重点布局加快建设。 
  “一纵”:提高北起策克口岸南至中卫连接109国道公路等级。 
  “两横”:建设东西大通道东起乌素图西至甘肃山丹公路,对接109、110、312国道的干线路,建设临河至哈密区域经济干线,形成与邻近国道对接的主干线网络格局。 
  “三联”:一是修建额济纳旗策克口岸至宁夏头关公路,与武汉至银川的国道公路连接,进而联疆达海;二是提高通往策克口岸、周边地区和边防公路等级,联边通邻;三是建设以巴彦浩特为中心,辐射全盟、联结六镇八区的公路。 
  “九通”:提高沿盟境通往磴口、乌海、银川、中卫、民勤、金昌、山丹、马鬃山和金塔九个出口公路的等级。开辟巴彦浩特至南寺。北寺、天鹅湖、曼德拉山。巴丹吉林(雅布赖宝勒陶盖)、黑城(怪树林)、东居延海、巴彦木仁黄河沙湾、东风航天城(海参础鲁)九条旅游公路线。 
  铁路要完成乌吉铁路、赛哈铁路专用线改造,促成国家提前实施临河至哈密铁路建设计划。民航要按支线航空发展的要求,建设巴彦浩特简易机场,形成呼和浩特至巴彦浩特的空中支线。 
  (二)城镇建设 
  围绕全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心城镇功能,加快以盟府和旗府所在地为中心的城镇建设。 
  逐步形成以中心城镇为核心,连接城乡的农村牧区城镇体系。到2005年,全盟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基本齐全,生态环境、交通通讯、居住条件、环境卫生等有较大改善,城镇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 
 &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水平是一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必须要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突出重点,形成层次。以盟府巴彦浩特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市政道路、给排水、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工程,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城镇及周边生态环境,突出城镇建筑风格和特色,以全新面貌展现盟府形象。根据小城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分门别类制定发展规划,建成以旅游、矿产开发、农畜产品加工和新型工业为标志的小城镇,不断加强以水。电、路、市场、通讯、住房和公共设施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这些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十五”期间,重点抓好巴彦浩特水源补水工程和巴彦浩特排污工程的建设;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改造市政道路30公里,实施巴彦浩特田园生态保护区一期工程、城市排污、垃圾处理和主要城镇街道绿化美化工程。完成额肯呼都格中心广场、家园保护工程;加快达来库布胡杨林公园建设;逐步改造古兰泰、乌素图、雅布赖等工业城镇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水资源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目标和重点是: 
  1.到2005年,通过兴建防洪堤和整治河道,使黄河阿盟段基本达到能防5600m3/s以内的洪水,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黑河下游、沿山各井灌区。重点城镇通过防洪堤。排洪沟的建设以及山洪沟的治理,防洪标准要达到防御25年一遇洪水的标准。 
  进一步加强黄河、黑河阿盟段的河道整治工程和防洪堤工程建设。基本控制河势,逐步提高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黄河要达到能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黑河、沿山各灌区。重点城镇要达到能防御扣年一遇洪水的标准。 
  2.充分利用黄河沿线的水土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黑河分水,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力度,使农业生产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城市供水和苏木(镇)供水工作。到2005年,城市缺水问题基本得到改善,苏木(镇)经济开发小区等人口集中的地区都能饮用上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 
  3.通过大力发展以水利为中心的林草地建设,有效地控制风蚀,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5万公顷。加强水法规建设,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各井灌区要杜绝超采,基本控制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初步形成水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体系,加快黄河治理与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的步伐,发展沿河经济。 
  (四)电力建设 
  电力事业以解决农村牧区通电为主,力争新上一批项目,改善电网布局结构,逐步扩大电网覆盖半径,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解决农村电价较高和电力供需矛盾,到2005年,全盟实现总供电量5亿千瓦时。 
  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电力建设工程。一是实施光明工程。在有发展潜力、距电网较近的农业开发区、人口较集中的居民点接通电网,人口稀少、距离电网较远的嘎查及农牧户采用新能源供电。二是满足工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建设四十一公里至吉兰泰110KV变电站、吉兰泰至珠拉金矿110KV输变电工程,查汗滩至和屯池盐场35KV输变电工程及陆家井至卡休塔塔金矿35KV输变电工程等。三是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扩建巴彦浩特110KV变电站,架设从乌素图至宗别立至巴彦浩特二回输电线路,完成额旗电网与基地电网的接力工程。四是为农业产业化服务。逐步改造农村牧区低压电网,降低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电价,促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 
  (五)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广播电视、邮政、电信要顺应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推进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重要位置。稳步发展传统业务,大力发展增值、智能等新业务,不断拓宽新的服务领域,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信息产业与有关产业的结合,提高全网的综合效益。 
  “十五”末,要建成集语音、图像、传输、计算机联网于一体的广电SDH光缆传输网,实现网络的综合利用,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到2005年,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交换机总容量达7.3万门,电话用户达到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万户。多媒体用户有较大幅度增长,农村牧区通话条件明显改善,75%以上的行政村通上电话。其发展重点是: 
  1.广播电视业基础建设要以SDH光缆传输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为中心,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巴彦浩特至达来库布和额肯呼都格,以及沿途苏木镇的信息传输讯道,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党政机关专用电话、办公自动化、电化教育、科技信息流传和微机联网对接畅通,并为电信、移动、联通和边防部队提供传输通道。 
  2.电信业要继续完善基础网络建设,提高农村通信的质量和水平。建设巴彦浩特至达来库布、巴彦浩特至额肯呼都格的网络传输系统进一步更新和改造农村通信线路和终端设备,扩大程控交换机容量。加快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智能通信等网络建设,移动传输网络要覆盖全盟主要乡镇。 
 &   3.邮政业要加快邮政实物传递网和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设进程,实现邮件处理自动化、机械化,提高邮件的传递速度,开拓邮政新业务市场,调整业务结构,形成以邮递类业务为主体、金融和集邮类业务为支撑、信息类业务为补充的多元化邮政业务体系。 
  (六)地质矿产基础工作 
  围绕“转移发展战略”的实施,以提高地质工作程度为基础,以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矿业结构调整、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为重点,大力开展公益性的基础地质勘查工作,查明矿产资源家底,减少矿产勘查风险,使我盟成为西部开发的又一重要资源开发区。发展目标是: 
  年,完成三个重要成矿区(带)1/5万矿产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和1/5万物化探扫面,贵重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完成重点城镇、生态治理区及农牧业开发区。矿产资源富集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阿右旗及巴彦浩特城镇供水矛盾得到解决;石油天然气勘查取得实质性进展,矿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覆盖全盟的1/5万环境与生态地质图填绘完毕,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年,基本完成覆盖全盟的矿产资源潜力调查和物化探扫面及地下水资源勘查,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利用取得较大进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资源赋存及富集情况基本查明,矿业结构日趋合理;地质环境评价、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两大盐湖补水取得成效;古拉本矿区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六、加快实施科教兴盟战略 
  进一步加强科教兴盟和人才开发战略的实施力度,使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一)科技进步和创新 
  要围绕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以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基点,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应用技术,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持。建立以企业化运行机制为主的科研开发体制,通过市场配置科技力量,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效益。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坚持实施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农牧业优良品种和实用先进技术推广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开发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名优产品。主要目标任务是: 
  1.“十五”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九五”期末的33%提高到40%以上;到2010年,力争达到50%以上。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及技术升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开发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技术附加值。“十五”期间,开发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新产品和名牌产品、高新科技产品。 
  3.加大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4.到“十五”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二)教育事业 
  坚持“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增加投入、提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第二次义教工程的启动机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巩固提高“两基”水平为重点,“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和现代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愿望,初步构建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面向对世纪阿盟教育体系。 
  要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加快培养人才市场体系,建立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机制,重点围绕“转移发展战略”和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机制,引进、开发和盘活适合阿盟特点的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和乡土拔尖人才。 
  七、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社会各项事业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的原则,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产品的占有率,最终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目标。同时,民政、民族宗教、残疾、人防、地震等事业也要迈上新台阶。 
  (一)人口 
  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认真贯彻“三为主”的工作方针,健全调控体系,完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到“十五”期末,总人口发展到22万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长率9.74‰。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十五”时期,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我盟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劳动关系调整、工资分配、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劳动法律、劳动科研和统计信息体系。到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力争控制在国家控制标准以下;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100%;适用《劳动法》调整范围的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普遍建立;大力发展职工技能开发事业、城镇新就业人员接收职业培训的比重不断提高;遏制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减少各种职业危害,企业伤亡事故比“九五”期间有所下降。 
  (三)卫生事业 
  到2005年,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更加健全,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使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健全和完善卫生配套政策,对现有卫生资源科学调整和合理重组,进一步提高效益;加强农牧区卫生、预防保健、中蒙医药、卫生科教四个战略重点;强化医学科研和卫生法制建设工作。争取投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盟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文化事业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规范文化市场,保护文化资源,扩大文化交流,繁荣只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文物考古、新闻出版、档案史志、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努力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生产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精品。加强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文化设施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增加对新闻媒体和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五)体育事业 
  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加强体育产业开发和设施建设,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坚持体育设施同社会设施和人民群众生活协调发展;加速体育科技进步,集中力量解决好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抓好新世纪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倡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优先发展群众体育,重点发展民族体育,努力增强竞技体育水平。 
  (六)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任务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德治国”的方略,在全盟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教育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采、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把我盟建设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盟。 
   广泛开展“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教育,深入进行“热爱阿拉善、建设阿拉善”的宣传教育,大力塑造和弘扬“阿拉善精神”,形成全民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努力建立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加强新闻舆论。社会文化、互联网等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抵制各种歪理邪说,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创建文明城镇、文明旗(县)、文明苏木、文明嘎查(村)、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军(警)民共建、城乡共建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特别抓好以巴彦浩特、达来库布、额肯呼都格、吉兰泰。乌素图等重点城镇为主的全盟星级文明城镇创建工作,形成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速宣传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可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各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给予支持和捐赠。要按照精神文明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 
  (七)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权威和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同级一府两院实行有效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进一步健全决策程序,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引导农牧民建立群众性的自治启律、自教组织;发挥城镇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作用,健全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村规民约制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部门、监督部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管理行政事务,把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管理、调控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加强对执法工作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依法行政,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政府要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继续改革和精简政府机构,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认真搞好行政执法、法制监督、法制学习、法制培训、法制宣传等各项法制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改革各类行政审批,减少行政手段,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活动。政府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完善经济体制、搞好宏观调控、增加和改善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政务公开、运转协调、办事高效、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要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依法制裁一切经济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加强司法部门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执法效率。 
  八、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骨干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通过多种形式,将适宜实行股份制的改为股份制企业,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级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范围和责任,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和监督体系。 
 &   2.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大力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非国有经济投资领域,在融资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为非国有经济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发展社会保险为重点,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配套、相协调,保障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把覆盖面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的职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覆盖面,提高征缴率,切实保证资金来源。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保值增值。按照自愿适度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制度。“十五”期间,基本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水平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4.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银行独立审贷,政府间接调控的体制。改革投资管理方式,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公共领域,包括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等。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进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全面改制,落实好改制企业的增资扩股、股权调整和规范运作。积极创造条件,“十五”期间争取再推出1--2家上市公司。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探索新的合作合资方式,以资源引技术,以产权引资金,以市场引项目,以存量引增量,解决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十五”期间,要使国内外资本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水电路通信、城镇基础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及其它重点领域的投资大幅度增长。 
  2.发展经济技术协作。进一步拓宽外引内联的区域和合作范围,密切同友好地区的对口支援和经济协作关系,加强同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交流力度,扩大合作领域,更多地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合作实效。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生产的高耗能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巩固和发展国内横向经济联合。 
               
  3.积极扩大对外贸易。瞄准国际市场,下大力气抓好煤炭、金属钠、盐、羊绒制品、苁蓉等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快口岸建设,争取将策克口岸列为国家常年开放的陆路口岸,扩大口岸上市贸易。到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额达到3700万美元,边贸总额达到1000万美元。 
附件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阿拉善肉苁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