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理流程,企业怎样处理

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置与评述--《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置与评述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结构分化的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处于频发和上升态势,其中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今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严重影响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这一现象在外来务工者高度聚集的深圳尤为突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处置和稳控工作,建立了制度化的调处机制,在矛盾调处、应急处置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企业违法行为源头治理、员工权益实现和情绪疏导方面仍存在着欠缺。因此,对群体性劳资纠纷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中外关于群体性事件和劳资纠纷的研究资料,梳理了群体性事件和劳资纠纷的特点、原因、发生机制和应对策略。通过比较政府的处置办法和应急机制,归纳出当前对群体性劳资纠纷制度化处置机制的模型。通过对近年来深圳市罗湖区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置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出当前制度化处置机制在员工权益实现方面的缺点和漏洞,继而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本文通过对当前群体性劳资纠纷研究后发现,劳资纠纷的主要类型仍是利益型纠纷,而不是权利型纠纷:劳资纠纷演化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众多,但最主要原因是当前制度化处置机制无法遏制企业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矛盾理论,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应抓住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关键因素完善制度设计。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提出了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多元处置体系:一是从宏观层面建立员工利益实现体系,二是从中观层面强化劳资纠纷预防调处机制,三是从微观层构建员工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D631.43【目录】:
中文摘要3-4Abstract4-7第一章 导论7-14 一、问题提出7-11 二、研究目的11-12 三、研究方法12-14第二章 文献回顾14-26 一、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14-19 二、关于劳资冲突的理论研究19-23 三、国内关于群体性劳资纠纷研究理论及文献23-26第三章 群体性劳资纠纷概述26-40 一、群体性事件的界定26-27 二、群体性劳资纠纷的概念27-29 三、群体性劳资纠纷的特点29-32 四、群体性劳资纠纷的成因32-40第四章 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置案例评析40-54 一、金色阳光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置分析41-47 二、俊园海鲜酒楼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置分析47-50 三、金鸿丰休闲中心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置分析50-54第五章 群体性劳资纠纷处置建议54-63 一、宏观层面:建立利益实现体系54-57 二、中观层面:强化预防调处机制57-60 三、微观层面:构建社会支持网络60-63参考文献63-67致谢67-6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红聪;[J];两岸关系;1999年05期
郑秀玲;;[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5期
李永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胡敏;;[J];世界博览;2011年11期
王如;廖崧翰;;[J];中国边防警察;2011年09期
徐海珍;张晶;董敏;杨宏;;[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周贤奇;[J];人民司法;1998年06期
青峥;;[J];观察与思考;2008年Z1期
韩红兴;;[J];经济师;2008年05期
王燕;薛有明;;[J];农家参谋;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玉娟;姚文胜;;[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海青;;[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王奇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韦克凡;;[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陈玉萍;朱世龙;;[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姜俊禄;;[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闵小益;;[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杨泽鹏;;[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姚来燕;;[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毕雁英;;[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云文?胡光;[N];江苏法制报;2008年
赵丽;[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邓聿文;[N];国际金融报;2004年
徐恬;[N];深圳商报;2003年
肖勇 祝佳林
张建忠;[N];广安日报;2008年
杨波;[N];常德日报;2009年
伏广超 朱先明;[N];人民法院报;2009年
黄思敏;[N];韶关日报;2010年
孙淑君;[N];人民法院报;2008年
陈向东 章建生
顾建兵;[N];江苏法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华雯文;[D];吉林大学;2013年
陈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黎霞;[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王赐江;[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郭纯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吴亮;[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李锦峰;[D];复旦大学;2011年
曾润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王洁;[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吴武洲;[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玉洁;[D];南京大学;2013年
徐彦强;[D];郑州大学;2012年
刘黎明;[D];安徽大学;2012年
郑学敏;[D];河海大学;2007年
胡张苗;[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胡军辉;[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刘桂华;[D];吉林艺术学院;2007年
邱静;[D];湘潭大学;2010年
王建国;[D];山东大学;2010年
李奇歆;[D];吉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瓯海支站
新闻热线:2
瓯海新闻网您所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郭溪街道加强处置处置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
www.来源:中国?瓯海作者:黄晓雷
  2014年,郭溪街道共解决劳资纠纷案件已登记在案的总共320多起,其中群体件性纠纷40多起,涉及工人2200余人,涉及金额约1300多万元。
  自12月份起,印发《至企业员工的一封信》发放至企业,并要求企业贴至墙上以方便企业员工阅读悉知,同时印发企业员工工资发放情况调查问卷表3000份,由网格干部负责发放至企业,目前已收回2000余份共计4000余人的调查表,调查显示大部分工资已发放至2014年12月份,隐患企业名单已汇总,其中重点隐患企业约30家,并将名单印发给各村联系领导和驻村组长,并通知相关网格干部和村干部根据隐患企业名单展开企业信息调查和深入排摸。
  下一步,郭溪街道将继续对欠薪企业工资发放情况进行排查,着重已对重点隐患企业进行深入排摸,发动属地街村干部全力配合展开行动,及时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
责任编辑:马慧琼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法律体系的健全,劳动者维权事件可谓此起彼伏,其中因劳资纠纷导致的劳动者集体罢工等群体性事件,近"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涉法焦点: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应对与处理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法律体系的健全,劳动者维权事件可谓此起彼伏,其中因劳资纠纷导致的劳动者集体罢工等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更是频频发生。纵观这些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诱因无外乎劳动者的劳动经济权益受到侵害,包括工资太低、没有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拖欠和欠薪逃匿等问题。不可否认,一旦发生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不仅会给公司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更会对公司的业界形象、社会形象带来沉重打击。基于此,如何在日常管理中预防和控制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的发生,日益成为众多企业高层、HR的关注焦点…… 中国论文网 /3/view-7183514.htm  本期特邀嘉宾   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委员兼调解庭负责人 李保安   上海劳达管理咨询公司/劳达律师事务所 创始人/首席合伙人 魏浩征   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人事总监 齐 彬   ESG环保控股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陈 颖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 陈 亮   上海摩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 陆 艳   【案例分享】   A公司打算将其在天津的一个下属门店卖给B公司。恰巧在这个时间段,A公司天津门店与甲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派遣合作协议即将期满,于是B公司计划,在接手A公司天津门店后,将所有的劳务派遣人员转移到B公司自己的劳务派遣供应商那里去。   意识到自己可能会丢失一个400人左右的业务,甲劳务派遣公司开始了一系列运作,在与B公司接洽无果后,本应放弃的甲公司,却采取了一个让A、B公司陷入噩梦的方式:怂恿员工闹事!   于是,甲公司派遣的近400名员工将A公司天津门店团团围住,要求A公司解决以下问题:   1.当初应聘是冲着A公司的名气来的,现在A公司不负责任地把大家卖给B公司,应该向所有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2.A公司不顾大家的感受,将大家卖给B公司,事先也未征询大家意见,属于违法行为,应该向所有员工赔偿;   3.A公司从未给天津门店的员工购买住房公积金,应该将个人和公司部分补贴给所有员工。   A公司派来的处理人员当然不同意员工的请求。于是,天津门店关闭,围困持续了三天之久,期间A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紧急赶赴现场处理,也被员工围困。经过A公司与职工代表的商谈,最终在第四天,双方达成一致:不管员工请求是什么,所有人按照“2N+1+住房公积金公司部分”赔付,所有费用由A公司出,员工同意A公司将天津门店卖给B公司。在签完协议后,所有员工回岗复工。   齐彬:去年的时候,我们公司经历了一半以上员工的劳动合同续签,涉及员工大概350人左右。劳动合同续签也是为了响应国家法律的变化,其中涉及劳务派遣员工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那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各地对国家法律的执行力度以及对企业的态度存在很大不同。当时,我们公司也做了许多预防性的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幸运的是我们没有遇到群体性事件,但是至今还遗留着几起争议。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各方面变化非常快,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裁员或者并购,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群体性事件,所以今天主要的目的就是与魏老师、李老师交流及学习一些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方法。   李保安:我先来抛砖引玉,在浦东仲裁院的日常工作中,涉及十人以上的争议属于集体争议案件,2013年集体争议案件人数累计三千人左右,2014年集体争议案件涉及员工六千多人。群体性事件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劳动法律概念,是因为劳动者聚集、集访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大而得来的。我参与处理过的群体性事件少的近百人,多的上千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涉及员工面越来越广,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数量多、影响大、参与人数多,政府相对比较关注群体性事件。事件发生以后,相关部门的第一印象是企业是如何管理的,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如果企业确实存在不规范的地方,那么,相关部门就会从社会稳定考虑,倾向说服企业向员工让步,所以群体性事件被一些人认为是法不责众,这些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时候,员工容易去比较,经济补偿金的比较,其他方面的比较。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比如,一家公司是因为动迁涉及经济补偿,动迁是由政府或者开发商支付动迁费用的,企业从这笔费用中拿出部分可以作为经济补偿金的费用,一些企业怕发生群体性事件,在支付经济补偿金时就高于法律规定。又如,另一家公司是因为亏损而倒闭,企业没有经济能力拿出高于法律规定的费用支付经济补偿金。在上述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而劳动者从自己利益出发往往去比较,痛苦来自于比较,并且这种比较也是不切实际的。另外就是对抗强,有些地方群体性事件演变为打砸抢事件,有些确实是企业存在问题,除了我们所讲的劳资纠纷引起群体性事件,还有动拆迁、社会保险政策调整等一些因素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现如今,群体性事件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三方面:一是企业原因,企业的原因有很多种情况,因为有的企业改变经营模式,有的经营不善资金亏损老板逃逸,有的动拆迁而导致企业关门,还有的企业因停产而导致企业关闭,一些企业在职工安置、经济补偿标准等方面,如处理不好就会引起群体性事件。二是员工原因,现在的员工维权意识强,但法律知识缺乏,维权要求过度,存在小闹小得、大闹大得、不闹不得的心   态。三是其他原因,政府处置协调不能过头,不能为了平息群体事件花钱买太平,只要企业不违法,不可强行要求企业多给补偿。   齐彬:我想咨询您一个问题,就是媒体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报道,是不是有导向型的影响?   李保安:媒体报导影响很大,会有轰动维持效应,媒体报导时不应过分渲染劳动者非理性维权的描写,媒体不应报导通过罢工、堵路得到多少补偿,过多的关注宣传会引起其他人群的模仿行为。我本人在去年参加过全总牵头的媒体关于三方调解劳动争议方面问题的报道调研。当时在现场了解到,个别媒体记者对法律不太了解,宣传不准确,比如其中讲到同工同酬,法律没有讲同工同酬,而是讲同工同酬的支付方式。由于媒体讲到同工同酬,在群体性事件中经常会有员工要求同工同酬。
  尤其是劳务派遣员工被派到用工单位某岗位,在此期间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异,劳务派遣员工就会把同工同酬作为一项诉求。北京来的媒体记者问我是如何处理和应对的。我讲了这样一个案例:2012年有一家2000余人的中外合资企业,有近三百人,罢工三天,第四天我到了现场,新区相关单位也都派人在现场进行协调处理,但问题没解决,员工不愿推选代表,在大草坪上静坐,怎么办?   我对员工说: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请大家回答。你们认为企业违法,找企业不解决问题,以现在这样的形式来引起新区相关部门的重视,维护你们的权益,是不是?员工们纷纷回答,是的。我接着说,大家的目的达到了,现在政府很重视,各有关部门到现场来听你们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你们的权益,现在要维权解决问题的请到会场上去,想要闹事的可以继续留在操场上。大家到会场后,我让所有人进行签到,同时告诉员工们有新的诉求可以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找了三名员工,一位是年长的,一位是年轻的,另一位是女同志,这三位代表了近三百名员工。先询问三人的学历,来自于哪里,所在的岗位及收入等情况,然后再听取公司的意见。回答员工提出的同工同酬问题,我先与年轻的员工谈话,打个比方,假如你是老板,这位年长的同志在你公司里工作二十年,现在月工资六千元,我今年大学刚刚毕业,现在与这位年长的同志在相同岗位工作,我现在要求跟他同工同酬,问你是否会同意,年轻员工摇头不同意。我问为什么,年轻员工说你是新来的。后我又问在座的其他员工,如果你们是公司领导,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否会给予同工同酬,会给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当时没有员工举手。后来我接着说,过去计划经济都没有同工同酬,更何况现在是市场经济,如果在座的能做到五个同――学校学历相同,专业职称相同,工龄相同,岗位相同,创造的效益相同,却还不是同工同酬的,找我,我来为你们维权,如没有的,那么就不存在同工同酬。   在处理群体事件时,不能仅仅靠直接解释法条,而是要用这样的一种换位思考、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同工同酬,以及解释员工提出的其他问题。   魏浩征:刚刚李老师谈到的较为清楚,做个归纳,刚才谈到了三个方面:第一点是要听,听员工想要什么。第二点是创造良性的沟通环境,给劳资双方营造正常的沟通氛围。这里涉及谈判学,任何闹事的宗旨都是要解决问题。所以本着这样的一个原则来创造一个沟通的氛围,才能够建立一种沟通的基础。第三点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员工的角度、老板的角度、公司的角度,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方案,最终才能够   实现问题的解决。   陈颖:就我的感受,我们公司在不断地扩展业务,项目涉及并购,这时利润较低的子公司就要关闭,在北方群体性事件中,通常与员工讲法效果不是很好,这是我个人的体会。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业务并不仅局限于上海,我们到外地去拓展市场,应该如何应对?   陆艳:处理事件一定要把握原则,方法、技巧也一定要有。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是――定性不开放、处置不激化、事态不扩大,还有一方面就是协调不过头。方法上宜舒不宜堵,宜粗不易细。对群体性事件不要去谈及历史性问题,只谈现在的问题,就是论事。我个人的处理方法是轻中有重,刚柔相济。以职工认可的态度去听取他们的意见,以职工接受的语言来让其接受法律,以员工能够信服的方式来化解他们的疑惑。   李保安:这里就体现了案例中的问题,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如何避免有很多方案,企业裁员之前,应第一时间做出一个方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裁减职工二十人以上或者不足二十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十以上的,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方可实施。裁减方案,要向劳动部门报告。   魏浩征:从这个案例来看,涉及比如并购、资产并购与股权并购的劳动问题会存在很多,其中还涉及劳务派遣的切换。员工通过群体性事件获得了一个“2N+1+住房公积金公司部分”,事实上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员工是没有这个权利的,因为最终员工的劳动合同没有变更,服务的公司也没有变更。   李保安:公司组建工会是很重要的,发生群体性事件时会有个缓冲,有个调解人。有工会的公司事前可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意见讨论,通过后再实施,一般就不会发生类似事件。   现今的法律有很多涉及工会的,应该要组建工会,且不说群体性事件,就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法律上都有程序要求,我个人总结要做到以下16字就不会败诉:制度明确,依据充分,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也就是说,企业的制度要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告知员工。   成立工会还有一个好处是,有些费用可以免税的。对工会主席要选举好,事实上是在帮企业。工会第一是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第二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片面的维护一方是不对的,群体事件处理不好会导致企业倒闭,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企业对不规范工会,要进行督促;员工过度要求工会,要引导。人事干部要拿出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员方案,不采取口头方式,要采取书面方式。   魏浩征:一般情况下企业有变化的,事先要有一个预见,预见会发生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并且员工看到很多类似成功的案例,我们在做决策之前是都要预见这些情况的。第一个可以与员工妥协,给员工“2N+1”补偿。第二种就是不给予任何补偿,坚持到最后也是存在的情况。比如公司解散、注销,发生劳动关系终止,或者执行法定的裁员程序,包括走工会的一个说明。   陈亮:魏老师您提到的这些情况是企业有经济实力的,但如果企业经营不好,没有资金,应该怎么办?   魏浩征:例如,湖南常德沃尔玛的情况是没有协商,也没有裁员,直接关店。它是沃尔玛的一家分公司,在公司法上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在劳动法中分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用人单位。公司法上分公司债权债务是与总公司产生的连带关系,不是独立的法人,但在劳动法中分公司是直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分公司直接给员工交五险一金是没有问题的,分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用工单位。当时沃尔玛的决定是将分公司注销,注销以后用工主体不存在,劳动关系终止。最终沃尔玛是胜诉的,分公司非独立法人,不存在解散的问题,也不存在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   【本期小结】归纳起来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如下:第一种是搬迁;第二种是裁员;第三种是关厂、撤柜;第四种是股权并购或资产并购;第五种是涉及公司员工共同利益的,历史问题不合规。如果发生群体性事件应该如何应对呢?归纳起来有三方面:首先是要了解相关法律,法律是原则性,是基础;第二是在应对中沟通,重视谈判技巧;第三点就是要做到预防,一方面建立日常的沟通管道,另一方面是事先做好准备。企业要做某些重大调整时,在员工方面要做好预案。 责编/刘忠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对各种网络宣传手段、宣传工具运用,有网络推广的丰富经验,从事移动互联网推广及应用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群体性劳资纠纷中的工会作为
下载积分:3500
内容提示:群体性劳资纠纷中的工会作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8|
上传日期: 01:54:3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群体性劳资纠纷中的工会作为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处理群体性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