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分享经济 的魅力用英语怎么说后面怎么说

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来源: 
  【经济界面】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核心提示·
  ■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分享经济模式迎来高速成长
  ■目前,耐用消费品行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  ■政府在管控和调节中,可以“先让市场跑一会儿”,包容其探索创新,未来消费者们才可以更好地享受分享经济所带来的红利
随着共享单车、网约车等领域的火热,分享经济的概念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分享经济不但在住宿、交通等领域得到有效实践,甚至雨伞、充电宝等日用品也开始试水,其中有的给人们带来便利,但也有的给人们带来困扰。
  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举措,提出“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坚持市场导向,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促进分享经济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接下来,“分享经济”该如何进一步界定?又该如何规范和监管?如何更好地促进其发展?这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分享经济”正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为人们提供更为多元的个性化服务。新华社发
  1、分享经济模式迎来发展浪潮
  【现象】
  当下火热的共享单车,为人们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带来了许多便利;不久前,网约车平台迅速发展起来,不少私家车接入平台,通过顺风车、快车等方式提高了汽车的使用率;民宿网站的出现,通过将闲置房间出租的方式,为人们旅游住宿和租房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无论是在住宿还是交通领域,“共享”“分享”都成为时兴的新理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究其本质,“分享经济”不再是强调物品和服务的私有,而是强调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通过对接供需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是分享经济出现的大背景,而我国交通、路面资源和住房资源紧张,催生了分享经济在这些领域首先兴起。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指出,我国私人汽车的使用时长大概每天只有1~2个小时,而接入网约车平台的私家车使用时长大幅增加。
  从美国的经验看,2008年短租和民宿领域的代表Airbnb成立;2009年,分享出行领域的代表Uber和跑腿网站Taskrabbit成立;2010年,食品共享网站Grubwithus成立。从全球来看,年,每年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数量以近50%的增速发展。
  在我国,自2011年起,途家、蚂蚁短租等在线短租平台,春雨医生等医疗知识分享网站,以及后来的网约车平台、租车网站、共享单车都陆续发展起来。近期,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大量涌现,经过政府部门认定的众创空间超过4000个。据国家信息中心估算数据,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国共享单车数据 东方IC
  可以看出,无论哪个领域的共享模式,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正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将供给和需求进行了有效对接。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发展分享经济具有了重要的平台基础,分享经济模式迎来高速成长的浪潮,该模式未来将向更多领域延伸。
  腾讯研究院院长郭凯天指出,借助于分享经济的各种创新模式,大量的经济剩余被整合起来,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对接供需,于是就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目前,分享经济正从交通出行和住宿领域,拓展到个人消费的各个领域,同时企业端市场也在逐渐成形。
  2、共享过度的问题值得重视
  【案例】
  分享经济模式,成为许多企业的创新着眼点。但是,一些问题的出现也值得反思。例如前段时间在杭州、上海等地,常常看到街边、地铁站摆放着共享雨伞,在网络上一搜索,可以看到已经有魔力伞、OTO、E伞、JJ伞、春笋雨伞等十余家共享雨伞企业。
  共享雨伞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其商业盈利模式受到了很大质疑,近期还曾出现城管以扰乱市容为由收走雨伞或者雨伞损毁、丢失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印证共享雨伞商业模式的漏洞。
  同时,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一直存在,由于投放过量,经常看到无人使用或者废弃损坏的单车堆满街头,占道拦路,甚至影响交通。
  这些现象背后,不得不引发人们对共享过度的担忧。对创业者来说,需要思考的是,为何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带来了挤占公共空间的麻烦?
  有专家指出,能够将闲置资源与需求对接是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而脱离了这一理念则有“走偏”的隐患。以共享单车来说,很长时间以来自行车是“生产过剩”产品,市民购买一辆自行车后需要支付日常维护、保管、停放等诸多成本,而共享单车用租赁的方式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当大量商家涌入,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问题,自行车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违背了分享经济的初衷。
  对于共享雨伞模式来说,雨伞属于个人消费品,容易损毁,使用频次低,而共享雨伞的智能锁、雨伞桩、GPS定位系统以及人力成本则相对较高,这导致企业盈利模式堪忧。专家认为,相比而言,一些耐用消费品或许更适合共享模式,然而目前,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
  也有用户指出,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例如,专车司机常常不认路,民宿网站提供的住房常常设施不完善等。看来,对于共享的新模式,目前还需要提高其规范性。
  3、既要监管规范又要鼓励包容
  【政策】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
  今年以来,分享经济新业态越发壮大。对于分享经济这一新生事物,政府既要给予一定的管制和规范,又要采取鼓励包容的态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新技术和新业态,政府应在监管中引入适应性治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规制”。因此,具体促进措施将有效带动分享经济发展,如积极调查研究、推动公众参与、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影也认为,政府在管控和调节的过程中,也可以“先让市场跑一会儿”,给其一定的自由度,包容其探索创新,未来消费者们才可以更好地享受商业和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红利。
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
  实际上,目前出现的损毁共享物品等问题,很多都是基于信任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建设完善信用体系。例如,短租民宿网站Airbnb通过绑定用户的实名制社交账号的方式来评价信用度,支付宝推出的芝麻信用分也是较为普遍的信用评价指标,目前用户可以使用芝麻信用分租用永安行、小蓝单车、由你单车等多种共享单车。未来,也可以考虑采用实名制的方式解决用户信用问题。
  从监管层面而言,要在市场准入方面做好政策上的规范,也要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适当监管从业者,保证消费者和从业者的相关利益。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英国将专车纳入《约租车法案》管辖;在美国芝加哥,强制要求专车经营时提供保险等。在我国,也已经有网约车的相关政策规定出台,但在其他领域的监管尚有待加强。
  【链接】
  基础数据
  2016年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我国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安放在学校篮球场旁边的共享篮球柜。 东方IC
  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将攀升到20%左右。未来十年,我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到2020年,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
  发展趋势
  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分享的基因将越来越多地注入实体企业创立、用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制造业领域分享经济刚刚起步,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分享经济将进一步提升就业岗位的创造能力和就业市场的匹配能力,增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分享经济的发展将有效对冲经济增速放缓、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挤压效应;分享经济将重塑社会组织和分工,“公司+员工”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被“平台+个人”所替代;大国市场优势、网民红利、转型机遇的三重利好叠加,大大加快中国分享经济企业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从本土到全球的进程;分享型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生态化扩张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分享型企业的战略选择。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杨亮整理)
  《光明日报》( 日 14版)[责任编辑:李伯玺]
核心价值观专区
·|·|·|·|·|
光明网版权所有浅谈分享经济的现实演进及其发展逻辑
  一、引言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分享经济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被提出,一时间分享经济成为经济学界和实业界的一个热词。实际上,分享经济也不是一个新名词,其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Felson & Spaeth 提出来的&协作消费&,从其内涵意蕴中已初见&分享经济&概念的雏形。到了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兹曼则正式提出&分享经济&这个概念,其后沉寂了几十年,到了本世纪初在西方国家重新被提起,并且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推动下,其理论外延得以扩展,同时它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自2011 年12 月Sara Horowitz 发表了《分享型经济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以来,分享经济这个话题频繁被提出和讨论。美国《时代》周刊把分享经济的核心概念&协同消费&列为2011 年十大改变世界的创意之一,2013 年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更是把分享经济作为主题。国内甚至有学者认为,分享经济所带来的变革意义,一点不亚于当年的农村改革。分享经济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影响着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因此,从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分享经济的演进路径,进而深入探究分享经济的内在逻辑和模式再造,寻求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成为当前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决策咨询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选择。
  二、分享经济理论的演进
  1. 传统分享经济理论
  分享经济理论最早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威兹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本著作《分享经济》,其基本理论出发点是针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背景下的劳资纠纷和矛盾,特别是面对失业率居高不下、生产停滞,同时伴随着物价上涨的现实困境,充分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按劳分配&形式下的薪酬分配制度中所隐含的巨大分配不公和再生产风险,提出了应该由工人与资本家分享企业利润,从而构建工资与某种能合理反映企业经营指数相联系的分配制度。其后,英国经济学家米德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对其理论和制度设计的具体形态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提出了诸如员工持股计划等模式,部分观点迄今为止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早期经济学家对&分享经济&理论构建的基础上,也有一些学者从微观角度围绕企业最佳分享比例确定、内部人力资本所有权安排及其对劳动生产率或者绩效的影响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还有一些学者从宏观角度展开研究,他们根据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对利润分享制度实施的影响展开论述,从而形成了传统的分享经济理论。
  实际上,传统的分享经济理论不仅仅局限于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其中以国内学者李炳炎为代表,他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与威兹曼同期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的核心观点,这在学术界当属首例。其后他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内核,他的系列成果主要观点包括: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经济理论及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的核心应该是净收入分成制。该种制度主要经历了拆分成制、除本分成制、净产值分成制、净收入分成制、职工股份制、职工参与制的演变过程,具有变剩余关系为分享关系、职工个人劳动收入全额浮动、从成本中排除工资、以销售收入作为分配基础等四个基本特征。其后,张怀富分析认为,分享利润制度有助于强化劳动者主权,也有益于保障企业内部人力资本权益,进一步优化企业产权制度。
  孙迎联等学者在其学术成果中则从东西方分享经济学的思想来源和逻辑起点等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批判了西方分享经济理论并指出其实践不可能真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指出只有公有制分享经济才可以真正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共享。但丁远杏等学者则在其文章中认为,西方分享经济理论具有一定逻辑合理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有一定借鉴价值。王雅俊则对西方分享经济理论持有反对观点,他们在对比西方分享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就分享经济模式进行了讨论,对西方经济分享理论进行了更加具体且深入的分析。
  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分享经济&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涉及到分享经济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和模式以及测度方法等内容,对上述诸多问题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有利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与发展。但是毫无疑问,分享经济理论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我国都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派的更多关注,因此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完善。
  2. 现代分享经济及其模式
  及至本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分享经济模式率先在服务业乃至制造业得到应用。这种新型的分享经济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依托网络平台,将自身闲置的资源通过让渡使用权分享给别人,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的同时获取相应收益,以&占有不重要、享有更重要;消费不重要,物尽其用更重要&为理念。
  近年来,由于现代分享经济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众多的资本追逐,据标准资本智商公司数据显示,2014 年分享经济领域就吸收各种资本金额近50 亿美元,并且其业务范围已经渗透了众多行业领域,比如房屋租赁、汽车租赁、设备租赁,以及时间错配、场所互换、技能分享,甚至金融领域等。而在金融领域则主要发生于众筹、保险等融资模式中。领先企业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创业者聚集到分享经济领域,平台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迅速壮大,甚至可以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目前,分享经济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仅以Airbnb 为例,截止2015 年底,其业务已经覆盖世界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三万多个城市,拥有两千万套房源和六千万多客户,其市场估值已经达到255 亿美元。
  现代分享经济模式已经基本形成,它是基于互联网平台,
  将商品、服务、信息以及技术等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分享,具有运作成本更为低廉、资本效率更加有效、操作模式更为灵活的特点,盘活了经济主体的沉没成本,最终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更为高效的配置和利用,有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常见的现代分享经济模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商品再分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基于互联网的社区物品租借或者邻里物品共享,以更好地利用闲置资源,促进社会资金节约和资源利用。比如国外的NeighborGoods.net,它采用的是向私密分享群组的用户和有认证需求的用户收费以实现运转的免费交易模式。再如国内的eBay 和Craigslist 二手交易平台以及Swap 等网络平台的物品交换、赠与或者购买等等。
  二是分享技术、时间、劳务等非有形资源的协同生活方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参与人们通过分享相投的兴趣或者特长、技能。因此,这种模式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技术、劳务、家政以及园艺、医疗等诸多方面。比如国外的Timebanks,参与者通过提供临时的技能或者劳务服务获取时间币,以便未来某一时间购买其他服务,实现错时消费。再比如国内的TaskRabbit,用户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进行劳动力买卖、发布跑腿代办业务等。
  三是分享高价值固定资产的产品服务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家庭购买固定资产闲置率逐渐提高,无论从消费者角度还是社会角度而言,固定资产闲置有悖于绿色发展的趋势,创新商业模式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是大势所趋。比如国外的租车领域的Uber 用车平台、Zipcar 汽车分享服务,创新了传统租车模式,甚至促进了传统交通业的发展,降低了车辆空载率。再比如房屋租赁领域的Airbnb,现已经发展成为青年人外出出差旅游重要的租房形式之一,其产值已经超过255 亿美元。再如国内的滴滴专车、小猪短租、丁丁停车等等,无论是市场还是业绩都得到快速的扩大和增长。
  四是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分享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借助于用户交流和相互关注,依托个体在社交媒体的信息轨迹和人际关系链条,实现线下产品或者服务与社交网络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信息呈几何等级传播的效益。比如国外以Facebook 为代表、国内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帮助用户与现实生活的朋友、同事以及网络好友分享生活体验,进而通过圈子营销衍生出圈子内部的协作消费等等。
  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了现代分享经济各种模式或者形式之后发现,学术界对于现代分享经济的真实内涵仍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以满足多样化的经济活动。也有学者认为它是通过新兴技术平台分享闲置资源和能力(包括利用不充分的资源和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绿色发展模式。
  上述不同学者关于分享经济的界定内涵更多指向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平台,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但是从理论逻辑角度而言,这种界定和表述非常苍白。应该说,分享经济商业模式和运作的实践步伐已经远远领先于理论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分享经济的模式推进、现实贡献和发展趋势,但是分享经济运作的内在机理和逻辑的分析往往被忽略,这不仅不利于分享经济的现实规范,也不利于分享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文章基于当前关于分享经济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力图阐释分享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希望通过明确其概念而做出相应的理论贡献。
  三、分享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
  1. 社会生产过程及其分享经济模式再阐释
  从理论的发展逻辑来看,传统的分享经济主要是为了优化分配机制、解决劳资纠纷和矛盾,现代的分享经济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解决资源闲置的矛盾。如果单就上述的理论发展逻辑而言,似乎传统的分享经济理论和现代的分享经济理论没有任何相关的思想基础、理论渊源和框架体系,只是名称的偶然巧遇而已。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社会生产的总过程来重新审视,或许可以得到某些启示。
  社会生产总过程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过程。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起着决定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反作用:一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二是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三是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应该说,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所依据的经济理论都不可能逾越这一过程体系。
  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角度来审视传统的分享经济理论和现代分享经济理论,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的分享经济学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劳资矛盾,从社会生产总过程而言,就是针对参与生产的主体之间的内部分配问题;而现代的分享经济更多的关注闲置资产的再利用,从社会生产总过程而言,就是针对生产主体之间的消费问题,当然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生产问题。由此可见,传统的分享经济理论和现代的分享经济理论不是名称的偶然巧合,而是存在相对一致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用社会生产的过程理论来重新阐释我们前述的现代分享经济的四种主要模式,其具体内容为:
  一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商品再分配模式。从交易主体的动机、标的和实现途径而言,本质上就是一种商品的交易或者说交换行为。从形式来看,是二手商品交易市场,也可以说是社会生产的交换环节的延伸,或者说再交换。
  二是分享技术、时间、劳务等非有形资源的协同生活方式模式。无论技术、时间还是劳务,表面来看是一种非有形资源,但是本质上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函数的自变量,换言之,技术、时间和劳务等非有形资源实质上就是生产环节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是社会生产的生产环节的再投入,也可以被认为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环节。
  三是分享高价值固定资产的产品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背后,事实上是购置产品的消费过程(作为消费品而言),在某种场合也可以被认为是投入要素的再利用过程(作为投资品而言),是经济主体投入(购买) 的闲置资源的再消费或者再投入。
  四是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分享经济模式。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实现的信息便利和构建的新型人际关系链,在降低交易成本基础上,所实现的产品或者服务交换行为,本质上是交换环节的创新。从这个角度而言,分享经济及其模式就是重新审视社会生产的各环节,对社会生产各环节的再优化,实现了投入资源和环节的再配置、交换环节的创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深度消费或者再消费,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资金的相对节约,创新了社会生产过程的诸环节。
  同时,从社会生产的实现主体来审视,分享经济逾越了单个经济主体的概念框架,延伸到了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并且更多地依托信息技术的网络平台来应对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
  2. 基于生产过程视角的分享经济内在逻辑
  综合上述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运行的理论,在突破单个经济主体视角,依托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从社会生产的各环节重新审视,分享经济的运作模式可以按照生产环节进行分类和创新:
  一是生产环节。传统分析方法是基于单个经济主体内部,生产函数是投入要素诸自变量的因变量。在分享经济视角,为了更好、更有效率使用投入要素,生产函数的单个经济主体可以拓宽到经济主体之间,在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以实现投入要素的效率最大化。比如现在的分享技术、时间、劳务等非有形资源的协同生活方式模式,再比如现在的分享高价值固定资产的产品服务模式,都是突破了单个经济主体对于投入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固定资产等等) 的使用,把投入要素放在更宽的多个经济主体视野,更大化利用和使用生产要素,获得更大产出,实现社会(行业) 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
  现实的社会生产中,一个案例是海尔&车小微&的创新就是一种共享共创共赢的物流运营模式,其运作思路就是把原来的海尔投入的服务网转型为信息支撑平台,为&车小微&们提供接单、开票以及垫付资金占款等服务,&车小微&们既可以承接海尔的配送订单,也可以承接其他品牌的配送订单,拓展了物流业务范围,提高了物流效率,海尔不需要承担固定人力成本投入,而且他们物流环节的劳动力还实现了高效率运作、高收入报酬。
  另外,前期部分重化工企业围绕&零库存&存货模式所开展的探索非常有借鉴意义。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企业内部仓库设立&存货超市&形式,引进部分非关键原材料供货商进驻超市,企业内部车间或者部门需要使用这些原材料时,进入超市申领后实现即时结算,从而节约了库存成本和仓储成本,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实际上在一些工业集群园区,&零库存&存货模式的适用范围更为宽泛,已经突破单个企业主体,实现多企业主体的原材料超市供应模式,也是一种分享经济的成功运作模式。
  二是分配环节。传统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劳资矛盾,关注的重点是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分配机制的修正。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从国际范围来看,还是国内角度而言,收入差距拉大和两极分化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长期来讲将会危及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充分利用分享经济理论来创新认识和实现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以及三次分配的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和任务。
  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还在于还原到生活本身,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生活质量最优化,特别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的今天,互助合作模式重新回到人们视野,比如现在提倡的&农社对接&,就是城市居民与乡村村民之间分享劳动成果的一种模式,城市居民可以在享受传统农耕文化并体现农耕技术的同时,获取有机果蔬,而乡村村民在稳定客源基础上通过非标准式订单获取收益,同时也在城乡互动中共建和谐文化氛围。这也是分配环节的分享经济模式。实际上,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向合作化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分享经济模式在分配环节的重构意义重大。
  三是交换环节。传统的分析更多关注的是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更加注重交易主体主权的保护、交易标的物的真实合法和交易规则的合理有效,当然就目前而言,这也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关注点。但是从现代分享经济角度而言,交换环节的分享经济模式更多的是标的物的有效利用,比如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传统交换环节认为,一个商品当它实现了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的交割时即为价值实现,但是现实中我们更为关注的是交换目的。
  商品交换是为了使用价值的全面呈现,在工业文明快速突进的现在,过度消费带来的浪费非常巨大,交换后的使用价值难以全面耗费,无论从资源节约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而言,二次交换或者多次交换将会释放剩余的使用价值。同时,从现代分享经济角度来看,交易环节的费用降低也更容易实现并完成,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优势,大幅度降低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运用长尾理论和递减边际成本理论,低成本拓展市场空间和扩张市场份额,实现企业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这一环节的现代分享经济模式的创新应该说才刚刚起步,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极大。
  四是消费环节。消费环节是产品使用价值最终实现的环节,消费环节也为再生产环节创造出动力,否则将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消费备受政府的关注,也成为经济学家眼中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传统的交换环节和消费环节是不同的两个递进环节,但是在现代分享经济视角,不能再简单表述消费是最终目标,而应该是使用价值的全消费是最终目标,当消费品不能物尽其用时可以进行再消费。
  不仅仅如此,在消费环节更多思考的是消费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种对物质的耗费和服务的接受,更多应该是在弱化商业气息下的文化消费、心理消费等形式的深度消费。也许从这个视角来审视消费环节,提供产品的供给者与消费者的界限和角色更加模糊,甚至能够以分享者而存在;同时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界限也开始模糊,消费环节的不完全消费将引致消费品转换角色进入交换环节从而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从这个意义而言,消费环节的分享商业模式的创新步伐才刚刚开始。
  四、分享经济的未来发展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文明,也导致了工业化过程中的物质主义陷阱,人们在消耗大量物质资源获得财富的同时,不仅仅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宏观问题,也带来了信仰缺失、精神萎靡、道德滑坡、幸福感缺失等微观问题。
  分享经济通过抑制过度消费,鼓励环保的再消费,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参与式生产、互动式消费,鼓励深度消费观念,提升了精神分享自觉;更为重要的是,提倡&占有不重要、享有更重要;消费不重要,物尽其用更重要&的理念,颠覆了传统工业经济的财富观和生活态度,破解了工业文明带来的能源与环境危机、物质与精神失衡危机,构建了新生活方式。
  从分享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而言,文章重新审视其商业运作和模式创新的潜在空间,应该说分享经济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同时也存在许多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解决的问题。
  1. 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是分享经济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进下,其内涵将会持续深化,外延进一步拓展。随着产业规模的快速放大,分享经济对于社会的经济贡献日益突出,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分享经济的模式创新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诸如贫困、经济萎靡以及全球变暖等问题和挑战。
  二是分享经济将会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事实上,在国外,微软等企业与Liquidspace 公司的合作,也是一种新销售渠道的典型;在国内,海尔集团提出和运作的&车小微&、&人人创客&,也是传统企业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典型。分享经济为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模式的引领和示范,特别对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新常态下的企业来讲意义深远。
  三是分享经济促进创新发展。分享经济的发展从内在逻辑上来看实质上是社会生产过程的创新和发展,虽然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试错的空间和余地,分享经济的商业实践也不例外,但是在现实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下,创新成就了分享经济,同样分享经济的试错和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
  2. 分享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虽然分享经济理论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仍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完全忽略分享经济模式自身运作方面的缺陷:
  一是它自身降低门槛吸引了大量非专业人员进入产品或者服务的&蓄水池&,必然会带来系列风险,特别是由于制度和规则的建设滞后于分享经济发展自身,事实上存在着监管空白或者灰色地带。
  二是它借助于互联网平台降低双方成本,试图采取多种办法或捷径减少信息不对称,但是其契约的保护作用还没有得到制度和规则的充分保障。
  三是交易双方利用网络支付平台建立了信任关系,但是个人信息及其安全也还没有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因此,分享经济的理论突破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本身就内在要求制度和规则等方面的有力规制,否则野蛮生长的结果必然是走向毁灭。
  为了保障分享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从安全、信用、税收等关键内容,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创新政府监管方式,以积极姿态进行探索,寻求合理、有效、适度的监管方式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鼓励成熟性的分享经济模式发展,宽容对待探索性的分享经济模式,充分相信民间的创新能力和智慧,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分享经济业态,推进自律监管机制建设。
  当然,分享经济发展引致了租赁业、服务业乃至制造业的规模和结构的剧烈转型,应该说行业结构的变革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令人目不暇接,未来走向也扑朔迷离。因此,分享经济未来发展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需要政策理论和行业发展中给予更多理性关注和思考,以促进分享经济创新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结论
  现代分享经济从表面上来看,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经济模式创新,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模式创新,与传统分享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模式。本研究基于社会生产的总过程重新审视了现代分享经济理论和传统分享经济理论,发现二者存在着逻辑上的一致:传统的分享经济理论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劳资矛盾,是针对参与生产的主体之间的内部分配问题;而现代分享经济理论的主要目标是解决闲置资产再利用的问题,是针对生产主体之间的消费问题,当然也包括一部分生产问题。
  文章运用这一逻辑思路重新阐释了现代分享经济中基于网络平台的商品再分配模式、分享技术和劳务等非有形资源的协同生活方式、分享高价值固定资产的产品服务模式、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等四种分享经济模式,进一步例证了现代分享经济及其模式实际上是在重新审视社会生产各环节的基础上,对社会生产各环节的再优化,从而实现了投入资源和环节的再配置、交换环节的创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深度消费,本质上是社会生产过程诸环节的创新。透过社会生产总过程的视角,实现了传统分享经济和现代分享经济在理论上的逻辑统一。
  本研究在构建理论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市场交易单个主体的假设,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的交易机制、交易对象等方面和要素重新审视。结合具体实践分析,指出分享经济模式创新可以在诸如生产环节中多业主的原材料超市供应模式、在分配环节的农社对接合作模式等方面全面展开。从现代分享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来看,现代分享经济模式的创新也许刚起步,其商业运作和模式创新的潜在空间、前景广阔,将对现代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研究还从现实角度考察,指出由于现代分享经济发展迅猛,导致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系列问题,比如制度建设的滞后、监管执法的被动、信任机制的缺乏以及行业自律的缺失等等,还需要国家从立法层面、行业从规则层面进行规范,在发展中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下一篇:没有了
我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民间美术属于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并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
一、引言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
近年来,以二、三本院校为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散文的定义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说,广义上讲,散文是一种与诗歌相对的文学体裁 ;从狭义上来说,是一种与诗歌、小说...
0 前言 对于 CI 设计,有些人还不熟悉,事实上CI对企业品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CI作为企业形象战略,有其不可低估...
色彩在艺术家的手中,不仅是单纯的描绘与填充工具,而是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心理的表达描述着人们...
摘要 作为法国最具有争议的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无法归类是杜拉斯最为明亮的一个标签,这一标签闪现出了杜拉斯的边...
一、 少数民族宗教艺术的美学表现 (一) 少数民族宗教建筑的美学形式少数民族宗教建筑艺术的美学表现指宗教建筑的形体视...
在我国恢弘、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间美术以其多姿多彩、种类繁多而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民间美...
极简主义将传统艺术带进了死胡同,艺术家们开始探索艺术新的发展道路,干脆摈弃传统架上绘画的创作材料,直接以身边的...
美术专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即为美术技能。而师范类的美术教育更要突出师范性,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全方位兼容技...
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学是一个独特而又新颖的专业教学。它不同于音乐、 舞蹈等专业教学;音乐和舞蹈的教学伴随着音乐的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的魅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