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表政策利率现在是7天回购利率吗

读懂央行新货币框架:7天回购利率将成政策利率|利率|7天回购利率|新货币政策框架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读懂央行 新货币政策框架
  [读懂中国经济的未来,需要深刻洞察中国政策的变化,为此,我们推出这个基础性研究系列,对中国政策框架进行必要的学术探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正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日渐成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懂中国经济的未来,需要深刻洞察中国政策的变化,为此,我们推出这个基础性研究系列,对中国政策框架进行必要的学术探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正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日渐成型。在技术层面,这一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稳健推进“一线”的建设和“一点”的选择,即利率传导机制的构建与政策利率的确立。我们系统性地梳理了新利率传导机制的蓝图,比较了新旧机制的差异,分析了新机制的战略地位。虽然政策层尚未明确,但我们判断,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将大概率成为政策利率,在新货币政策框架下发挥核心作用。我们希望,借由把握这“一线一点”,投资者可以纲举目张地理解新货币政策框架构建的核心要义,从而对中国货币政策能够形成更前瞻、更精准的预期。
  “一线”建设:高效有序的利率传导机制正在形成。依据的政策报告和工作论文,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将在短期盯住政策利率,中长期参考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转型后的货币政策调控将以价格型为主,且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渠道。与之相匹配,新的利率传导机制也正在逐步形成。为保障利率信号的传导效率,新的利率传导机制将总体遵循两大规则:从工具看,将以政策利率为抓手,调节各类基准利率,进而引导整个市场的利率走向;从市场看,利率信号先由货币市场到达债券市场,再转入信贷市场,进而到达其他市场和实体经济。
  具体而言,在新的利率传导机制下(详见附图),利率信号将沿着一条明确的、多环节的线路,有序地传递到各级市场:
  环节一,央行政策利率体系。这一环节是整个传导线路的开端,也是央行调节利率信号的“遥控器”。在这一环节,央行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对政策利率加以引导。首先,央行构建适宜的利率走廊。该走廊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为上限,以超额准备金利率为下限。该走廊能够有效引导市场预期,降低利率波动,促使市场接受政策利率,同时减少公开市场操作的成本。其次,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干预政策利率,引导其向合理水平回归。
  环节二,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的“接收器”。央行在货币市场选取一个基准利率作为政策利率,凭借环节一的两个途径进行调控。而通过货币市场,政策利率将短期利率信号传导至债券市场,进而触发全市场的一系列调整。
  环节三,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上政策利率的变动将改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从而引致债券收益率同向变动。例如,政策利率上升,银行流动性随之收紧,债券购买需求降低,债券收益率上升。同时,通过债券市场的期限套利行为,短期的政策利率能够迅速传导至各类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债券市场发挥着“增强器”的作用,实现了短期利率信号向中长期的覆盖。
  环节四,信贷市场。通过银行和居民的资产配置,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的信号将正向传递至信贷市场的各期限产品。在贷款方面,如果政策利率上升,债券收益率随之上升。银行、居民会更多地购入债券,减少可贷资金的供给,从而推高贷款利率。在存款方面,如果政策利率上升,债券收益率随之上升,居民购入债券、降低储蓄。银行被迫提高利率以吸收存款,存款利率因此上升。
  环节五,衍生品市场。利率衍生品市场不仅为市场主体管理利率风险提供了工具,其价格也蕴含了市场对短期利率中长期走势的预期。一旦这种预期明显偏离了债券收益率曲线,利率衍生品和现券之间的套利交易可以纠正预期偏差、实现预期管理,从而将利率信号由债券市场传递至衍生品市场。
  以上的新利率传导机制将在未来中国利率决定与传导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既为新货币政策框架提供技术基础,也为利率市场化扫清机制障碍。通过对比新旧体制,这一点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展现。在旧的利率传导机制下(详见附图),央行设定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信号先在信贷市场产生,然后传导至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这一传导线路在三个层面存在缺陷。首先,形成市场倒挂。对于资金供求,货币市场是批发市场,而信贷市场是零售市场。旧机制下,利率信号由零售市场确定,再向批发市场逆向传导,形成了市场倒挂。这导致资金成本无法形成差异化定价,并降低了价格信号的传递效率。其次,催生利率扭曲。信贷市场的各期限利率由央行确定,再向债券市场传导,债券收益率曲线不再由市场充分交易形成。因此,各期限利率(特别是中长期利率)难以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实际水平,产生利率扭曲。最后,依赖数量管控。由于利率扭曲,中长期利率低于真实水平,市场主体倾向于过度借贷,银行也因为息差而倾向于过度放贷。对此,必须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规模控制调节信贷市场的放贷冲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控制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进而产生对数量管控手段的依赖。与旧机制截然相反,新的机制扭转了市场倒挂,修复了市场对资金的定价功能,进而消除了利率扭曲、降低了对数量管控的依赖。因此,只有在新的利率传导机制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和利率市场化才能得以实现。
  “一点”选择: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料将成为政策利率。如上文所述,新货币政策框架将以新的利率传导机制为技术基础,而这“一线”又以政策利率这“一点”为核心。根据央行工作论文发布的路线图(详见附图),在利率走廊建成之前,央行暂不会公布政策利率。但是,我们判断,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将大概率成为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政策利率。我们的判断依据如下:
  首先,政策利率必定为货币市场短期基准利率。从上文梳理的新利率传导机制可知,货币市场是整个传导线路的枢纽,接受着央行调控利率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其他市场。因此,央行必然会以某一货币市场短期基准利率为政策利率,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和SHIBOR成为最可能的选择。
  其次,政策利率必须足够稳定。如果政策利率波动幅度过大,则会产生高涨的利率风险。这将使政策利率难以成为市场定价基准。虽然历史上央行曾着力培育过SHIBOR,但是其波幅过大的特征始终饱受诟病。据我们测算,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隔夜SHIBOR的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高达0.36,较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高出23%。而同期,美国、英国、韩国等市场的同类基准利率的变异系数均大幅低于SHIBOR。
  最后,央行近期举措已显露培育目标。根据央行工作论文,可以推测央行可能已选定了潜在政策利率,并正在通过利率走廊,逐步稳定政策利率的波动。据我们测算,自2015年7月以来,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的月度波动率明显降低,波幅的变化程度也逐步收窄。这与央行推进利率走廊建设的步调基本吻合。因此,我们判断,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正是央行潜在的培育目标。
  (作者系工银国际研究部联席主管)
责任编辑:陈永乐
我们认为抑制资产泡沫可能重点指的是局部楼市价格的明显上涨,预计下半年不排除出台地方针对性的抑制局部泡沫的措施。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可能是针对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的现状,而降低宏观税负可能是要降低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重点可能是进一步降低社保等方面的负担...
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分化,对三四线继续去库存,对一二线房价大涨城市收紧房贷政策,比如深圳、上海、北京、合肥、厦门等,同时加强对国企拼地王现象的监管,土地市场有望降温。
现在很多人想上市又不想排队,那就玩儿借壳游戏,想借壳又不想严审,投行诸葛亮们就想出各种花招搞重组,跟监管玩儿捉迷藏背后,都有一颗圈钱的野心。
原本高速增长的民间投资存在太多的泡沫。其泡沫的存在,不仅不限于以往对煤炭、钢铁及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的追捧,也不限于对房地产的拥趸,还包括借实体平台投向股市、楼市及资本市场的“脱实向虚”行为。央行引导利率下行效果显现 7天回购利率或降至2.1%- Micro Reading
央行引导利率下行效果显现 7天回购利率或降至2.1%
央行引导利率下行效果显现 7天回购利率或降至2.1%(网络配图)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李海霞)继央行23日宣布“双降”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之后,27日,央行以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利率近两月首降10基点,为2.25%。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的影响正开始逐步显现。有分析师认为,预计央行逆回购利率未来仍有继续下调的空间,将围绕2.1%附近的中枢波动。
  本周央行继续缩量逆回购操作规模,27日仅投放100亿元。央行公开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有45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27日到期250亿,29日到期200亿。此前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35%,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不变。此次逆回购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前次出现下降时间为8月25日。
  23日(周五),央行发文称,自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设置存款利率上限,至此利率管制基本取消,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央行副行长易纲如是说。
  在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看来,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是宏观意义上中央银行调控方式、工具和参照系改革的新起点。“从最近一年不断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实践看,银行业通过自律机制,结合降息周期,推动存款利率下行、避免存款利率上升并向贷款利率传导已见成效。”
  有分析人士表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被淡化,央行会构建新的政策调控利率,未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指导作用在增强。
  “本次逆回购利率下调反映了央行引导资金利率下行的政策意图。”民生证券固定收益负责人李奇霖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逆回购利率下调一般分两种,当货币市场利率偏高时,央行将逆回购利率下调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另一种是货币市场利率已经下行,央行随行就市将逆回购利率下调。”
  “本次降幅为10BP,略低于市场15-20BP的预期。”李奇霖说,“但考虑目前的较为平坦的收益率曲线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政策诉求,预计未来仍有继续下调的空间,7天质押回购利率后续会降至2.1%,7天质押回购利率运行中枢短期内也将围绕2.1%附近的中枢波动。”
编辑:小微
24小时热评排行
友情链接: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京公网安备号京网文[7号ICP:31央行9日开展200亿7天逆回购 利率持平 _ 东方财富网()
央行9日开展200亿7天逆回购 利率持平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据央行公告,9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2.25%,与上期持平。
  据央行公告,9日,央行以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2.25%,与上期持平。
  从上周五开始,央行将逆回购逐步缩量。今日继续缩量至200亿的规模,显示出央行认为目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无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9日早间公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无一上涨。其中,隔夜至6月期Shibor利率全线下跌,隔夜Shibor利率下跌了0.10个基点至1.9990%。
  今日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继续稳定在2.25%的水平。央行在上周五晚间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今年来央行通过连续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释放了利率信号,稳定了市场预期。货币市场7 天期回购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波动,走势平稳,价格型调控得到进一步增强。
  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从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央行对经济的表述更为积极,对物价的不确定性上升,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更强调灵活和有效。他预计,二季度央行会更谨慎的平衡货币政策对各方面的影响。
(责任编辑:DF207)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中国央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45%(上次为2.45%)
  汇通网5月10日讯――中国央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45%(上次为2.45%)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60%(上次为2.60%)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28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2.75%(上次为2.75%)。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央行上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 加息信号仅次于基准利率调整
  北京时间3日彭博社报道,中国央行今天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货币政策即释放出明确的加息取向。中国2014年底下调基准利率以来的降息周期或已走到尽头。
  2月3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总计500亿元逆回购。令市场关注的是,央行今天向商业银行提供上述7、14、28天期资金的价格,分别上调了10个基点至2.35%、2.5%和2.65%。
  这是被视为货币市场风向标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自2013年10月以来的首次上调。春节假期前夕,中国央行将投放6个月及1年期限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分别上调10个基点,已明确释放出货币政策进一步趋紧的信号,今天进一步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其加息信号意义仅次于基准利率调整。
  “事实上是在加息,紧缩的预期进一步就加强了,”(,)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称,“基准利率没有调整,调整的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起到的效果是一致的。”
  SLF利率
  中国央行此前公布的货币政策由数量型转向价格型的蓝图中,未来的货币政策框架,将通过构建政策利率走廊引导市场利率和融资定价,将取代存贷款利率管制,成为实币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其中,货币市场7天期资金利率可能取代1年期存贷利率,成为央行新的政策目标利率。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等2015年曾在一篇工作论文中写道,“建立一个正式的显性的利率走廊,其上限为常备借贷机制的利率,下限为超额的利率,在正式的利率走廊之内,继续用公开市场操作来维持一个更窄的事实上的利率走廊”。
  路透社今天援引两位人士称,中国央行还上调了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其中,隔夜SLF利率上调至3.1%,此前为2.75%;7天SLF利率上调至3.35%,此前为3.25%;1个月SLF利率上调至3.7%,此前为3.6%。
  利空债市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政策关注点由保证经济增长转向防控债务激增带来的金融风险--适当抬高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抑制金融市场杠杆投资和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彭博行业研究估计,2016年末中国信贷余额增至GDP的264%。
  “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全面逆转的信号,意味着20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结束了,” (,)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今天在电话采访中表示。他认为此举将利空债市,“年前大家只是猜测,央行会不会只调长端利率不调短端,现在看来是长端短端一起调了。”
  周五,北京时间10:45,1年期利率互换上涨11.5个基点报3.43%,创年内新高。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央行上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 加息信号仅次于基准利率调整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