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研发项目阶段性成果有那些成果

打造中国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_网易财经
打造中国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走访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学葵女士  作为国内领先、云南省最大的特色绿化苗木高科技生产企业之一,绿大地此次引起市场各方的普遍关注。此举对绿大地的长远发展有何影响?公司有哪些发展优势?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日前,笔者带着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走访了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女士。  笔者:绿大地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公司如何保障这一理念的实现?  何学葵:公司秉承"从事美丽、阳光产业,为人民生活创造美丽和快乐"的经营理念,成立 11年来一直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必须要做到高技术、高起点、大规模和高速度。公司尤其强调高技术的作用,重视技术投入和技术开发。  公司年投入研发费用逐年增多,分别为286.99万元,376.14万元,383.35万元,在业内位居前列。公司成立了专门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技术开发中心,现有37名老、中、青结合,学科专业较为合理的各类科技人员,包括教授、高级农艺师、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技术操作员,专业涵盖生物技术、园林、农业等。公司2005 年11月2日被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认定为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   新品种的研发和较强的产业化转化能力是公司得以不断壮大的保障。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宗旨,研究开发云南和国内外特色绿化苗木新品种、新技术,并将上述成果进行了产业化开发。同时研发队伍丰富的研发经验以及较强的研发能力保证了公司未来的技术先导性。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为公司特色苗木的研发、繁育提供了源源动力,近三年公司产品中特色产品比例达90%以上。  笔者:可以看出,重视研发是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想必一定对公司生产经营起到推动作用。  何学葵:是的。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多项核心生物技术的掌握,使得公司成为国内多个特色苗木产品标准的制订者, 牢牢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目前绿大地自主研发了滇丁香、地涌金莲、秋海棠、木兰等20个特色品种,并拥有11项植物新品种权和技术秘密。自主繁育苗木广受市场青睐,生产比例逐年提高,"新、优、奇、特"品种成为公司市场竞争的一大法宝。  公司大规模组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在苗木生产的各个环节掌握了成熟、稳定的技术,保证了苗木价值随着生产各环节持续提升;公司还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整体组合并大规模运用在各个生产环节中,保证苗木生产中的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在保证单一品种、规格苗木产品规模化供应的同时保证苗木产品的一致性,并针对不同苗木产品实施差异化的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技术措施也体现了公司的技术优势。200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销售各类苗木280万株,苗木品种达371种、595个规格。截至2007年6月,公司资产总额达4.48亿元。  在长期的实践中,绿大地形成了"研发、种苗培育、苗木基地种植、销售、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完整产业链,具备自主繁育特色种苗并将现代农业技术大规模组合运用于绿化苗木生产的各环节的能力。  笔者:请何总介绍一下公司现有基地的情况。此次发行上市对公司未来会产生哪些影响?  何学葵:利用云南的独特地理条件和植被资源,绿大地拥有不同气候特征、多海拔的种植基地7处,合计面积7263亩,可大规模种植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到高山寒带的苗木植物。大规模生产基地保证了供应苗木的品质一致性、批次稳定性和品种规格的多样性,绿大地能够满足绿化工程各类苗木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投入特色绿化苗木种苗繁育工厂建设项目和特色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新增基地面积9000亩,将有效提高公司现有产能,更好地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改善公司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可增大公司资产规模,促进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优化,扩大利用财务杠杆融资空间,为促进公司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五年内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的战略目标,公司将依托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实行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生产,在扩大苗木种植面积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绿化苗木产品的科研投入,完善以种苗组培快繁、扦插培育、播种育苗、栽培管理等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新、优、奇、特"的苗木品种进行深度开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进一步增强自主繁育特色品种(尤其是云南特色品种)绿化苗木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充分占领省内及周边市场的基础上,将凭借云南特色品种优势,采取资本联合、技术输出、收购等多种形式拓展省外市场,逐步搭建面向全国市场的战略构架,确立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  ◇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多项核心生物技术的掌握,使公司成为国内多个特色苗木产品标准的制订者, 牢牢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200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销售各类苗木280万株,苗木品种达371种、595个规格。截至2007年6月,公司资产总额达4.48亿元。  ◇利用云南的独特地理条件和植被资源,公司拥有不同气候特征、多海拔的种植基地7处,合计面积7263亩,可大规模种植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到高山寒带 的苗木植物。  ◇根据"五年内将公司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的战略目标,公司在充分占领省内及周边市场的基础上,将凭借云南特色品种优势,采取资 本联合、技术输出、收购等多种形式拓展省外市场,逐步搭建面向全国市场的战略构架,确立公司在行业的龙头地位。  -企业形象-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所在的位置:&正文
园林苗木业持续发展靠什么?
作者:&苗木通天下&
生物育种-全文略读:对于此种研发模式应注意三点:第一,要配备专业育种技术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第二,开辟专门用于育种试验的圃地,设立育种场所;第三,建议企业使用常规育种技术,并从现有的园林绿化植物入手,借助杂交育种从后代选择需要的品系。不同类型的植物其育种技术含量不同...
↑ 点击上方“苗木通天下”关注我们
记者:“千城一面”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一大“特色”,这不只是规划设计层面出现问题导致的结果,园林绿化植物品种选择、应用过于单一也是一个重要诱因。不同地区,气候环境条件各有特点。在选择园林植物时,通常都在强调“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等原则,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怎样才能扭转“千城一面”的局面?
包满珠:城市绿化个性显现不出来,从园林层面讲,说明有特色的植物种类应用得太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设计缺失,另一方面是苗木供应难以满足应用需求。设计方案提到的苗子在苗圃里难觅踪迹,而苗圃生产的苗木种类设计师也不清楚,这一现象在园林苗木行业存在已久,双方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良性的互动。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都是在强调乡土树种的应用,这也是业内多年来一直呼吁的做法。乡土树种都是经过了千百年自然选择考验的“优胜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们在当地也有可能成为古树,造就未来城市独特的风景线。从生产、栽植、养护各个角度讲,乡土树种都是最佳选择。
扭转“千城一面”局面,做好沟通很重要。上到城建部,下到各级地方规划部门,都非常重视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在这一规划中,树种规划不可或缺。该项内容不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一种保障,更应该看做是一张当地可利用树种清单。
国有苗圃对此类信息比较容易获取,而现在成为主流的私营苗木生产企业在掌握政府信息方面不像前者有“先天优势”,因此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沟通机制,发布相关信息,让生产方了解哪些树种将成为未来市场需要的苗木,进而引导企业部署生产工作。
至于园林设计师,切忌闭门造车,要想做好种植设计就必须经常走进苗圃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现有苗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政府、设计师、苗商“全线贯通”,做到供需信息畅通,行业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记者: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其固有特征,当这些特征有悖于“以人为本”这一城市建设基本原则时,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改良就成为必然。由此产生的新型植物材料也不少,无果悬铃木就是其中一个代表。目前,主流的育种手段有哪些?这些手段中,您觉得哪些更值得推广?
包满珠:目前,育种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杂交育种、引种驯化、实生选种。事实上,自然界产生的变异种很多,比如在实生后代中出现金边、金心、叶黄、枝条下垂、枝条龙游等变异特性,但是很多细微的变异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也暴露出我国育种体系并不健全,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少,未能有意识地将各种变异种保留下来形成品种。
实践证明,这些传统的育种方式才是最经济实用的。至少就木本植物而言,采用杂交实生育种、引种驯化是最有效、最快捷的育种办法。殊不知,我们城市绿化中常用的红叶石楠、美国红枫等从国外引进的树种,也都是因自然变异,从杂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得来的,并非运用什么高科技手段培育的结果。我相信,只要将关注品种变异性变成一项常态工作,不断积累,园林绿化植物种类自然会慢慢丰富起来。
另一大类就是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针对某个特性进行新品定向培育,如悬铃木只开花不结果,或者不开花不结果,这些“要求”都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此外,还有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等,只是它们都存在变异后代群体较大、变异性不可预见、筛选难度大等问题。
记者:目前,国内很多苗木生产企业在苗木种植上不顾实际,一味追求市场火的、速生的、价格高的和国外引进品种,这不仅导致推向市场的产品较为单一,也将为持续不断的苗圃扩张埋下隐患,进一步加深苗木生产的同质化和结构性矛盾。对此,您认为应借助哪些手段加以改进,以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包满珠:如前所述,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将准备发展的苗木清单提供给生产企业,这些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有需求的苗木会成为苗圃生产的“主流”,从而避免苗圃过度发展、盲目引种。其实,苗木行业盲目跟风的现象在各个行业都存在,作为生产企业要想谋求更大发展,必须有明确的自我定位,在经营中突出自身特色,培育更多“个性鲜明”的生产商。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多年来国外树种一直都是市场热门,这种一窝蜂引种的做法非常不健康,苗圃面临的风险也很大。从长远角度讲,乡土树种势必成为主流。它们具有最强的生命力,不仅地域特色鲜明,建养成本相对外来树种也更低廉。
当前,低碳园林成为城市绿化的主流理念。如何判断建设模式是否低碳?个人认为,养护成本低才是真正的低碳。因为使用人工、机械等需求更少,耗能更低,碳排放量自然更小。
记者:随着产业升级,不少苗木、园林企业也开始从事品种研发工作,新品种培育已不再是科研单位的“专利”。其中,既有从国外新优品种入手的,也有改良乡土树种的,对于这一趋势,请谈谈您的看法。针对企业开发苗木新品,您有哪些建议?
包满珠:现在已经有一些大型园林苗木企业组建起自己的研究机构,培育自有的特色苗木。这是一件好事。不论是采取传统育种方式,还是现代科技手段,他们都是有具体而明确的研究任务与方向,三五年后会陆续稳定地推出科研成果。经过逐步积累,可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自然会越来越丰富,整个行业也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对于此种研发模式应注意三点:第一,要配备专业育种技术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第二,开辟专门用于育种试验的圃地,设立育种场所;第三,建议企业使用常规育种技术,并从现有的园林绿化植物入手,借助杂交育种从后代选择需要的品系。
不同类型的植物其育种技术含量不同。对木本植物,选育出需要的杂交后代后就可通过扦插进行繁殖,达到一定体量、规模即可投入市场;花坛草花一定要有稳定的F1代体系,其技术含量要求更高;宿根花卉不需要F1代体系,只要后代生长强健即可,多采用分株、播种进行繁殖。
来源:青岛市林业局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您的位置: &
我国苗圃机械取得技术突破
优质期刊推荐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福建省花卉苗木品种引进与研发创新项目,花卉苗木,江南花卉苗木大市场,中国苗木花卉网,花卉苗木产业,福建省,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福建省地图,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福建省花卉苗木品种引进与研发创新项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苗木调查数量和苗木分级指标的确定--《广东林业科技》1987年05期
苗木调查数量和苗木分级指标的确定
【摘要】:正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进行苗木调查,了解育苗成果,掌握苗木数量和质量,从而进行苗木分级,做好苗木供需计划和造林计划,是造林工作重要的一环。现将苗木调查数量和苗木分级指标的确定方法分述如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进行苗木调查,了解育苗成果,掌握苗木数量和质量,从而进行苗木分级,做好苗木供需计划和造林计划,是造林工作重要的一环。现将苗木调查数量和苗木分级指标的确定方法分述如下。一、苗木调查数量 苗木调查包括产量和质量调查。为了保证苗木调查精度而又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凌晖,韦原莲,丁允辉,盘福林,梁越幸,芩桂仙;[J];广西植物;2002年05期
方炜;[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小建;[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三祥,李新彬,林田苗,全昌明,罗菊春,王立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朱万泽,王金锡,薛建辉;[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1期
朱万泽,王金锡,薛建辉;[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0期
文卫华;吴际友;程勇;;[J];湖北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吴明晶;[J];防护林科技;2005年01期
邹高顺;[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黄家彬,李志真,杨林聪,刘发茂,谢福光;[J];福建林业科技;1991年04期
杨成生,王芳,张亚军,姜成英;[J];甘肃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梁及芝,何爱华,金建康;[J];湖南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李邀夫,吴际友;[J];湖南林业科技;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春霞;[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任保青;[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凌晖,赵绍文,丁允辉,盘福林,戴冬生;[J];广西植物;2004年04期
曾杰;郭文福;赵志刚;翁启杰;尹光天;郑海水;;[J];林业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谷丹,王建华;[J];种子;200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亚勤;[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方炜;[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刘希华;[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安世,刘兴寰;[J];土壤学报;1980年01期
陈玉舟;[J];土壤;1980年01期
陈芝卿;[J];林业实用技术;1980年09期
王绪仁;[J];江苏农业科学;1981年02期
顾也萍,吴有正;[J];土壤;1981年06期
杨盛良;刘光盛;;[J];北方蚕业;1981年01期
,孙时轩;[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万洪富,俞仁培,王遵亲;[J];土壤学报;1983年02期
格·格·爱尔斯卡娅;潘恩起;;[J];江西林业科技;1983年04期
张光林;梁杏彩;王继志;孙艳玲;;[J];吉林林业科技;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庆东;;[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张亚平;张起森;;[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李汉贤;秦春宏;;[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张亚平;裴玉龙;常成利;;[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徐星佩;;[A];全国首届旋流器分离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尹启华;;[A];全国首届旋流器分离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盛绍学;;[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钟延丰;马悦;马德莲;檀艳丽;杜娟;张燕;吉晓琳;;[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徐宗焕;陈家金;林俩法;王加义;;[A];2005年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5年
徐宗焕;陈家金;林俩法;王加义;;[A];第五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利达;[N];中国质量报;2002年
苏雅琴;[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刘伊婷;[N];中国质量报;2006年
杨帆;[N];陕西科技报;2006年
庄俊康?通讯员
郭世乾;[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关颖;[N];人民邮电;2007年
王海艺;[N];中国花卉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吉;[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吴晓天;[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孙英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贺奋琴;[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梁成军;[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刘艳章;[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周建新;[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常国华;[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邢变枝;[D];武汉大学;2005年
邢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发成果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