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借贷记账法法对于非财务人员有必要了解吗

一、会计科目中的“白莲花”
  最美丽的债务是预收账款,它不需要用钱去偿还,到时候发出产品就可以了,之后,它就转化为营业收入了,可以说它是营业收入的前世今生;最无私的所有者权益是资本公积,它多投入,又不占股份,真是新时代的活雷锋;最有用的资产当然是现金了,现金为王,没有现金了,一切都是空想。
  二、会计科目中的“潘俊
  会计上还真有一个潘靠颇浚拿纸小俺て诖延谩薄D憧矗导噬先欠延茫蠢床豢赡芪笠荡慈魏尉美娴牧魅耄醋魑什袄捏某涫痹谧什赫碇小T蚓褪腔峒品制谑且砸荒晡芷诘模荒晏姆延茫薹ㄒ淮涡越肜蟊恚缓孟仍谧什赫碇信哦拥却鹌谔肜蟊碇腥ァ
  三、会计科目中的“白富美”
  会计上有一个科目很幸福,它就是“预收账款”,CCTV要是懂会计,应该采访采访它。你看,货还没出去,钱就进来了,而且还是急不可耐地将钱打进来,生怕晚了货就没了。虽说表面上看起来它属愁煞人的负债,但它其实属于未来的收入,永远不用还钱,什么时候想要增点收入,给点货就OK了。原因无它,产品牛逼。
  四、史上最冤会计科目
  会计上有一个科目是最冤的,比窦娥还冤,它就是“应交税费”这个科目。它冤的不是需要上交税费,而是交上去后,不知道财政都发哪里去了。原因是我们的预算法不公开、不透明。请尽快公开、透明,不为别的,只为纳税人的知情权。
  五、最喜新厌旧的会计科目
  最喜新厌旧的科目是“投资性房地产”,它本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开发产品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但它改了名、换了姓,不过血缘还是一脉相承的,其入账成本的确认与这三类资产完全相同,只是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上有时会标新立异采用公允价值,将忠实的原配历史成本抛在脑后,因此,它有机会上窜下跳。
  六、最招人爱恋的会计科目
  最招人爱恋的科目是“应付职工薪酬”,它计提得越多,你工资条上的钱也越多;最招人痛恨的科目是“应交税费”,它是国家凭专政机器强制收取的,郁闷的是政府收上去后怎么使用,纳税人并不清楚;最让人感动的科目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税局居然纳税调整让你暂时少交点,虽未来要还上,倒也不负恩泽。
  七、最垃圾的会计科目
  最垃圾的会计科目是“其他应收款”,什么都往里塞,其实最有可能不是其他应收的款,而是隐藏的收入或费用;最诡异的科目是“商誉”,平时你在账薄中根本就见不到它,合并报表时,它才露出真容;最不靠谱的科目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它是按照纳税调整额多交给税局的款项,那真是有可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
  八、最烦人的会计科目
  最烦人的科目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它好好的直线摊销法不用,非得用实际利率法,一会儿摊余成本,一会儿利息调整,这样就把大伙整成糊涂鸟。它无非是不把购买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与债券成本之间的差额直接作为“投资收益”,而是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这样,人为地增加每期摊入“投资收益”的处理。
  九、最单相思的会计科目
  最单相思的会计科目是“应收账款”,总是盼星星、盼月亮,盼哪个负心郎送温暖;最浪漫的科目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它在名利场上跳啊跳,有时慢四,有时伦巴,有时就是疯狂的迪斯科;最想外遇的科目是“长期股权投资”,它总在外面插一脚,找个老二、小三啥的;最稳健的科目是“固定资产”,它的原值总是一动不动。
  十、最悲情的会计科目
  最悲情的会计科目是“预收账款”,很多时候明明是收入,只是未符合会计上收入的确认条件,只好委曲地放在负债中了;最不要脸的科目是“长期待摊费用”,分明是支付出去了的费用,只是会计上认为它可以跨期,就死皮赖脸地呆在资产中了;最谦虚的科目是“预计负债”,损失还没有产生,就预先估计费用一起入账。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02-25 14:44
说说东北那个旮旯象牙村债务重组的事
今天给大家讲一故事,说说东北那个旮旯象牙村债务重组的事,全当给《乡村爱情故事》增加一场戏了。
  这个谢广坤,虽说自己不咋的,但托祖宗的阴德,生了个好儿子谢永强。这谢永强也真争气,将村里豆腐做得最好、舞也跳得最好的姑娘王小蒙愣是变成了谢广坤的儿媳妇。这不,沾着小蒙的光,谢广坤跟着去了一趟大上海考察做豆腐的技术,不但学会了几句上海侬语,而且还与清水公司的漂亮女强人谢总合了影,虽然鲜花没插上牛粪,但闻到沪上花香的村里人谢广坤已经很知足了。
  从大上海回来后,小蒙是一天一小吐,三天一大吐啊,这不明摆着谢广坤马上就要做爷爷了吗?人一走运,真是好事连连,由于王小蒙妊娠反应剧烈,难以承担豆腐厂的繁重工作,谢永强这个一根筋还在一门心思地捣鼓他的果园,只好由谢广坤走马上任豆腐厂的总经理了。
  谢广坤当上总经理的第一天,屁股还没坐热呢,接待的第一人居然是王大拿的助理刘大脑袋,原来以前豆腐厂购买过王大拿公司的大拿牌石膏,当时由于资金紧张没钱付款,这不,刘大脑袋摇摇晃晃着他的大脑袋、咧开着那张镶了几颗金牙的大嘴上门要债来了。
  这个谢广坤可是个方圆九九八十一里地都知道的铁公鸡,当他弄明白刘大脑袋的来意后,心里有点后悔前几天真不应该将以前送给刘大脑袋的西服给人家活生生地扒挪回来,后悔归后悔,但他想,如果让刘大脑袋从我的手中将钱要走,何止是扒衣服,那真是扒了我谢广坤的皮和毛啊。
  想起刘能与刘大脑袋的关系,谢广坤先将刘大脑袋稳住,然后出门去谢大脚的小买铺要了两瓶国窖1588,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啊,反正,说不定狼给套住了,酒也能要回来,对付那个结结巴巴的刘能,谢广坤是有一套的。
  谢广坤找到刘能,商量能不能出面做通刘大脑袋的工作,用豆腐将债抵了。
  刘能看在谢广坤当上总经理的份上,又眼见他拧着两瓶国窖1588过来,心里真是乐开了怀,脸也笑与了一朵花。因此,刘能乐颠颠地去找刘大脑袋商量将豆腐抵掉所欠的债,没想到,刘能竟然轻松地将此事办成了,原因是刘大脑袋有求于刘能,他爱上了谢大脚,要靠刘能疏通与谢大脚的关系。
  办事归办事,但刘能想起谢广坤上次在刘英的怀孕大会上搞的破坏,花了几千块钱办的酒席,让谢广坤搅得没收到一分钱,反到收到了一肚子气,心里还是有点耿耿于怀。因此,刘能对谢广坤说:广坤啊,你可真是一箭三雕啊,第一、一雕,豆腐当钱使了,债、债没了;第二、二雕,还、还占了人家的、的便宜,王大、大拿作了、了让步,少、少给了人家的豆腐钱、钱;第三、三雕,连我也雕、雕、雕进去了,以后要是王大、大拿反、反悔,我、我刘能怎、怎么靠、靠他支持当、当、当上村委会主任。
  这时,画外音出现了徐会计的话:雕什么雕,这是债务重组,少给王大拿的豆腐,就是谢广坤的营业外收入。
  事情已经办理成了,谢广坤见刘能有野心想当自己一直觊觎已久的村委会主任位置,谢广坤又变回了原来的鸡贼模样。谢广坤对刘能说:小样,现在才知道我老谢的厉害,哪一天,我还要把你当钱使了,把你卖了,你还得给我数钱。你这样的,还能当上村主任,门都没有。
  刘能摸了一下光亮的脑门,不自信地说:我人虽长、长得嗑碜,脑袋瓜也这么不、不灵光吗?
  刘能回到家后,想起前几天,亲家多按了一个0,晃几一下,自己的一万五就没了,今天帮谢广坤办事,还没闹个好,反而被刺,越想越气啊,这里突然看见上午谢广坤送来的酒,想起刘大脑袋被扒回西服的事,心里一琢磨,我刘能要是今天不喝了它,说不定又被谢广坤给要回去了。
  刘能想起刘大脑袋、徐会计这两个兄弟还是蛮够意思的,因此,一个电话将刘大脑袋和徐会计两人请过来了。
  徐会计:刘大脑袋,你知道吗?你们一个好端端的销售,硬是被谢广坤搞成了债务重组,而且重组回来的还是臭豆腐。
  刘大脑袋:兄弟,你说啥?什么是债务重组,徐会计就是有文化,搞得文绉绉的。
  徐会计:刘兄啊,最近,我去了一趟省城,中央来的专家讲的,说是会计准则,与美国接了轨。
  刘能:徐会计,啥接轨,还与美国,是不是美国以后欠咱的债、债也重组了,不还、还了。
  徐会计:美国人就好比谢广坤,贼着呢,谢广坤可以用豆腐抵债,还要刘大脑袋的老板让步,换的豆腐值的钱还比债少。以后,怕美国也这么干啊,那我们豆腐就吃不完了。
  越谈,刘能越生象牙村的谢广坤的气,连带扯上生国际上美国人的气,国恨村仇啊,酒也越喝越多了。
  他们三人最后将二瓶国窖1588都下了肚。
  刘能酒量最小,等刘能醒过来后,已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在这三天中,谢广坤成功地举办了王小蒙怀孕大会,光礼金就收了15880元。刘能想,那可是十瓶国窖1588啊,这下谢广坤真赚了。
  刘能气不过啊,走出家门,这时,他听到一个叫卖声:豆--豆腐,小--小蒙牌豆腐,大家看......看一......一......看,不买...买...不要紧,不看可...可...不行。
  画外音:村里村外,都可以听见王木生结结巴巴的豆腐叫卖声。
发表于:14-02-25 14:46
账上赚钱的企业不见得是好企业
& & 某生态治理公司是业内的明星企业,成立于2000年初,五年前就为投资界所追捧。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瞪羚企业”计划,公司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节能环保方面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显示,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亿元。乍看起来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企业。
  但仔细阅读报表,却发现它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账面显示应收账款近7-8个亿元,应付款5-6个亿元。2011年,它为拓展业务而有一个亿元的短期借款,目前借款已到期,但无法偿还,需要再次寻求私募资本的帮助。
  可以看出,它虽然业务做得很大,但从“自由现金流”指标来看却令人堪忧。
  所谓“自由现金流”,是指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减去“资本性开支”(如库存、厂房、设备等)和“营运资本增加额”等合理投资后,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
  这部分现金流,决策者可以自由支配、可以全部用来分配红利或偿还债务,而不影响企业的经营。
  对于投资而言,“企业报表”所反映的“企业价值”含有一定水分。因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计账,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及资本的“时间价值”,其利润存在被夸大的可能。
  而“自由现金流量”指标采用“收付实现制”,避免了价值泡沫这一风险。
  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可以看出企业财务健康状况。当企业自由现金流出现不足之时,也就是企业财务风险来临之时。大量“应收账款”的出现,不仅存在呆坏账的风险,而且增加了企业资金运转的困难。
  虽然该企业账面上有1个亿利润,但“自由现金流”很可能是负数。所以手里有近10亿元的应收账款,并且还欠着供应商大笔的款项,流转不畅就一点也不意外了。
  所以,该企业虽然看似业务量非常大,利润丰厚,但都是靠外部融资堆积上来的。就像一头需要不断打催奶针才能挤出奶的牛,公司业务成长伴随着大量的外来资金投入,给钱才能出业绩,能否挣回“催奶针”的钱都是个未知数,这样的奶牛实在算不上一头好奶牛!
  附:自由现金流量的介绍
  198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詹森(MichaelC.Jensen)教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公司财务与收购》一文,文中正式提出自由现金流量(FreeCashFlow,FCF)的概念――企业产生的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供应者的最大现金额。自由现金流量已成为企业价值评估领域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健全的指标,美国证监会更是要求上市公司年报中必须披露这一指标。
  关于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有着多种不同的方法,几个较为典型的观点如下:
  (1)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科普兰(Tom Copeland)(1990)
  (2)自由现金流量=(营业利润+股利收入+利息收入)×(1-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增加+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康纳尔(Bradford Cornell)(1993)
  (3)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达姆达兰(Aswath Damodaran)(1996)
  (4)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资本支出+资本支出和其他支出中的随意支出部分
  ――汉克尔(K.S.Hackel)(1996)
  (5)达姆达兰还提出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企业支付所有营运费用、再投资支出、所得税和净债务支付(即利息、本金支付减发行新债务的净额)后可分配给企业股东的剩余现金流量,其计算公式为: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税后营业净利润+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追加额-债务本金偿还+新发行债务
  在区分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的基础上: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债权自由现金流量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他们在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解释时都具有相同之处,即都是指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具体情况,科普兰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对我国企业比较适合,即“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追加的营运资本和在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资本支出”。
  即: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发表于:14-02-25 14:47
会计专家的“思维导题法”
中国会计报记者 赵慧
  “考试需要解决的是记忆与思维的问题,它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有教材,有标准答案,关键是所有的考题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标准答案。”著名财税专家,《玩的就是考试》丛书作者,思维导题创立人马靖昊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关键词:记忆与思维
  一位拥有80多万粉丝的会计专家马靖昊,微博影响力稳居新浪财经排行榜前十名,另外他还拥有20多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平台。马靖昊一直以幽默与趣味性的风格,利用身边的人或事物为出发点,结合渊博的会计知识,以诙谐的语言将原本枯燥的会计讲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无不令人感慨和拍案叫绝,激发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对会计的热爱。
  记者得知马靖昊的一段应试经历:在高三转入文科班,用了不到8个月的时间,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以2个星期的复习时间,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以大约25天的复习时间,全科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些听起来让人惊讶的数据和事实,其实也是很多会计类考生所向往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通过各种考试。
  马靖昊认为,学习和考试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智商,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就是智商,这是大家学习和考试所要追求的本质东西。“要解决考试问题,必须先解决记忆和思维问题,记忆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考试的两个关键词。”当问及马靖昊对于会计考试的妙招时,他这样表示。
  马靖昊根据十多年来参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经历,以及早期参与会计考试教材的编写经验,结合自己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创立了“思维导题学习法”,简单来讲,它可以用“放电影式回忆+找题眼+模拟命题人”的公式来表达,也就是采用记忆形象化、看书题眼化、思维方式模拟命题人,使考生轻松快速地以高分通过考试。思维导题学习法本质上是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对教材的加工、整理与记忆,达到一种居高临下、把握全局的感觉,特别是通过思维导题的训练而串联形成的一幅又一幅母题矩阵,可以全方位、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把握命题的本质规律,同时使学习的过程也变得愉快、高效。
  目前不少考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享受不到这种学习的乐趣,相反,无尽的考前付出让他们身心疲惫,最终也没能快速记忆并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这种现象的出现,马靖昊认为,很多培训老师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他们不是对学生进行心智的启迪,而是填鸭式的灌输,时间一长,考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主动学习之门在浑然不知中关闭了,做任何事情如果是被动式的,就好象套上了“枷锁”,逐步就失去了自由,如同进了学习的“监牢”。
  马靖昊创立“思维导题学习法”的最大目的就是让考生做考试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帮助广大会计人员轻轻松松获得职称和各种执业证书。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题”小
  那么如何去训练自己的记忆和思维呢?
  “记忆的训练可以通过放电影式回忆法来训练,将大脑当照相机一样去使用,回忆教材中每一个部分内容。”马靖昊说,可以将目录做为框架,通过目录去回忆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100%记住,全面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源泉,记得住,才考得赢。
  “要站的比书高!”马靖昊谈到一段轶事,有学生问及如何快速通过考试,马靖昊让其把教材丢在地上并踏上三脚,然后告诉他,这么踏上三脚,考试就可以通过了,学生愕然。马靖昊告诉记者,“其实我是告诉他,要达到小书大我的境界”。
  那么思维导题法的训练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呢?
  “历年真题是最宝贵的材料!”谈到思维的训练,马靖昊表示,“‘题眼’是命题人常常关注的地方,在阅读过程中,要练就自己的‘火眼金星’。通过历年真题找题眼,运用‘试错思维法’、‘发散思维法’、‘延伸思维法’、‘穷尽思维法’、‘归纳思维法’和‘情景联想法’等方法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尽量与命题人的思维趋同。”马靖昊戏称这为“猫捉老鼠”的游戏。
  马靖昊解释“试错思维法”如同埋地雷、挖陷阱,先将自己“炸飞”,先让自己“掉进陷阱”,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在考场上“中招”。而“穷尽思维法”则是通过一道题来达到做到几十道题的效果。“很多考生采用题海战术,做了几十道题,殊不知自己很有可能是在做同样的一道题。就如一道选择题,选出了正确答案是远远不够的,要问问自己,还有多少正确答案,并穷举出来;对于错误的选项,也不要放过,要问问自己,还有多少错误的选项可以干扰自己的选择、迷惑自己的思维,这样,就可以搞出一道母题矩阵,通过排列组合,就可能命出成千上万道题。”马靖昊解释,通过母体矩阵,让自己学会命题,那样的话,命题人这个“孙悟空”再怎么命题,也跳不出你这个如来佛的“魔掌”了。
  不提倡“书读百变”
  马靖昊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没有道理,死读书是万万不行的。许多考生具备古人“头悬梁”、“锥刺骨”之精神,却很少花时间去研究科学的应试方法,只顾埋头努力,这必然是一种低效率、高耗时的笨方法。马靖昊说,“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这部分考生自己不会学习,没有得到学习之‘道’”。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马靖昊不反对应试教育,他强调应试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高分低能毕竟是很少数,不然,没法解答将飞船和卫星射上天的顶尖人才都是应试教育的胜利者,而低分低能是一大片,这就无需去证明了。”
  马靖昊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批评和指责应试教育,说应试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那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要说应试教育的弊端,其实只是浪费了不会考试的考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对于会考试的人来讲,他以最短的时间去通过了考试,相应,他就拥有大量的时间去博览群书,这就是差距!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短暂的,大家都不应该为了考试使用太多的时间。因此,最大限度地降低应试教育的危害就是要在考得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准备考试的时间。
  马靖昊说,他创立的“思维导题学习法”最大的目的就是让考生做考试的“主人”,而不是“奴隶”,用最短的时间从容应对一场又一场必须通过的考试,免除考试带来的巨大压力。思维导题学习法,在记忆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点的“琢磨”以及历年考题的研究,把握命题人的心理和想法,迎合命题人的设计思路和命题规律,不断地进行自我命题思维训练,逐步达到与命题人思维的趋同,最终达到好象题目都是你自己出的最高境界!
  掌握了思维导题学习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的潜能,将每一个人的学习“天才”充分挖掘出来,将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创造力、直觉力以及自信力从“隐性状态”转变为“显性状态”,让你走出学习的迷茫,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成为一个能够轻松应对考试并且永远考不倒的牛人。
发表于:14-02-25 14:49
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基本模式
【摘要】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基本模式
  一、为什么要实施股权激励
  1、公司经营层身份的体现
  2、追随创业者(股东)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
  3、权利平等意识、法治进步的推动
  4、市场竞争、人才流动的选择
  5、创业环境的初步形成、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优秀公司留住人才的最佳选择
  二、股权激励的基本模式
  1、业绩股票
  是指在年初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到年末时达到预定的目标,则公司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或提取一定的奖励基金购买公司股票。业绩股票的流通变现通常有时间和数量限制。
  2、股票期权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激励对象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股票期权的行权也有时间和数量限制,且需激励对象自行为行权支出现金。目前在我国有些上市公司中应用的虚拟股票期权是虚拟股票和股票期权的结合,即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是一种虚拟的股票认购权,激励对象行权后获得的是虚拟股票。
  3、虚拟股票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但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
  4、股票增值权
  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权利,如果公司股价上升,激励对象可通过行权获得相应数量的股价升值收益,激励对象不用为行权付出现金,行权后获得现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5、限制性股票
  是指事先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但对股票的来源、抛售等有一些特殊限制,一般只有当激励对象完成特定目标(如扭亏为盈)后,激励对象才可抛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6、延期支付
  是指公司为激励对象设计一揽子薪酬收入计划,其中有一部分属于股权激励收入,股权激励收入不在当年发放,而是按公司股票公平市价折算成股票数量,在一定期限后,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据届时股票市值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激励对象。
  7、经营者/员工持股
  是指让激励对象持有一定数量的本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是公司无偿赠与激励对象的、或者是公司补贴激励对象购买的、或者是激励对象自行出资购买的。激励对象在股票升值时可以受益,在股票贬值时受到损失。
  8、管理层/员工收购
  是指公司管理层或全体员工利用杠杆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股东,与其他股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实现持股经营。
  9、帐面价值增值权
  具体分为购买型和虚拟型两种。购买型是指激励对象在期初按每股净资产值实际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在期末再按每股净资产期末值回售给公司。虚拟型是指激励对象在期初不需支出资金,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名义股份,在期末根据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增量和名义股份的数量来计算激励对象的收益,并据此向激励对象支付现金。
  三、法律规定
  针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已出台了多部文件予以规范,但关于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我国目前并无专门法律规定,仅是在《公司法》第143条规定,经股东大会决议,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收购本公司股份用于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但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并且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所收购的股份也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由于《公司法》强制要求用于奖励公司职工的股份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所以对于定位于对企业高管进行中长期激励的股权激励意义不大。
  中国证监会目前对拟上市企业的上市前股权激励的基本态度:
  基于对公司股权稳定性的考虑(尤其是要求发行人应当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要求公司上市前确定的股权激励计划必须执行完毕才能上市,或者终止该计划后再上市。
  新三板:申请挂牌公司在其股票挂牌前实施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计划且尚未行权完毕的,应当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等情况。
  四、实务探讨
  (一)激励目的
  1、吸引人才:一般是在引进关键技术或管理人员的同时给予某种形式的激励。
  2、激励人才:为了建立有效的技术研发动力机制或市场开发、产品推广机制,给予关键技术人员或重要营销人员某种形式的激励。
  3、职工持股:稳定具有一定资历的员工队伍,与创始股东共同分享企业成长收益。
  4、联络资源:稳定对企业具有重要价值或影响的外部资源,例如商业银行、上下游客户等。
  5、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引入外部资源,改变单一的家族控制或者夫妻老婆店的经营模式。
  6、引进私募融资的需要,私募基金非常看重一家有投资价值公司的团队(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对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对引进私募融资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二)激励对象
  1、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重要营销人员。这也是中国证监会最为鼓励的激励对象。但大多都设置了12-36个月不等的锁定期,其中最为常见的标准为12个月。
  2、具有一定资历的员工队伍。参考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用于该等对象的激励股票总数最好不要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3、具有重要价值或影响的外部人脉资源。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外人员成为激励对象的,发行人应充分披露分析其与发行人业务或业绩的关联程度,说明其作为激励对象的合理性。
  但是对于退休返聘的公务员系统人员要特别注意法律对这些人的限制。
  (三)激励模式
  业绩股票、股票期权、经营者/员工持股、管理层/员工收购是拟上创业板企业更为钟爱的激励模式。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的创业板首发企业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情况,则多为选择经营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员工持股形式。
  (四)股票来源
  1、控股股东股权转让;
  2、公司股权回购转让;
  3、激励对象对公司增资。
  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的创业板首发企业预披露招股说明书情况,则多为改组前或上市前增资,个别是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公司股权回购则没有。
  在实务中,拟上市企业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股权激励行为:
  第一、通过对激励对象实行较低价格的定向增发,低于公允价值的这部分差额是企业的一种“付出”。
  第二、企业的创始人(即大股东)通过较低的转让价格向激励对象进行股权转让。
  上述两种方式本质上同时具备股份支付的两个特征。
  一、公司通过股权激励换取了企业员工提供的服务;
  二、公司所换取的服务存在一定的对价,即前述“付出”,且该“付出”是可以计量的,简单地说,就是激励对象所支付的“购买成本”与外部PE价格(公允价值)存在的差价。股权激励实际为企业职工薪酬之一,在它发挥激励作用的背后,企业或大股东以低价出让股份的形式承担了一定的“隐性”成本。
  (五)股权激励的价格
  股权激励所采用的价格一般有面值、账面净资产值或市场价格(PE入股价格或市场上同类其他企业的 PE价格)给予一定的折扣等。实践中以每股账面净资产、或者略高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入股是激励对象可以接受的,授予价格低于外部PE入股价格的幅度越大,激励对象所感受到的激励力度也就越大。
  因此,股权激励授予价格应在每股净资产的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且实施时间越靠近申报期,其价格应越接近于“市场价格”。
  (六)股权激励的模式
  设立持股平台公司间接持股时,激励对象在限售期满后减持时需要通过持股平台公司来完成,操作上没有直接持股时方便和自由。但该方式下,持股平台公司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锁定是根据持股平台的上市承诺,目前法规对持股平台没有追加锁定期,且其减持行为亦没有额外的交易所限制。此外,持股平台的股东转让平台公司股份目前亦未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因此采用间接持股方式更为灵活,其退出机制所受到的法律限制较少,但对激励对象而言,直接持股时其减持的“自由度”较大。企业可根据激励对象的范围、激励目的等对授予方式进行灵活安排。
  实践中高额的股票减持税负也是企业老板与股权激励层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股权激励背后,企业为换取员工服务的对价实际为大股东与员工“博弈”的结果,其“对价”相对固定,因此未来减持税负越高则意味着企业需要支付的“税前对价”越高。因此,对老板们而言,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也需要考虑未来减持税负的影响。以下是三种模式下的税负对比:
  一方面激励对象个人直接持股时未来减持税负最低;在间接持股方式下,激励对象作为有限合伙制企业的有限合伙人(LP)间接持股的形式未来减持税负较低。在现有法规及政策范围下,拟上市企业更多倾向于成立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平台形式完成股权激励。在持股平台中,拟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或授权代表作为普通合伙人、激励对象作为有限合伙人,以实现企业、创业家与激励对象间的共赢。
  另一方面,股权涉及到控制力,股权过于分散不利于企业家对企业的控制。现代企业的股权治理结构,实际上是决策的“民主”和“集中”问题。“民主”的决策和权力的制衡,对企业平稳发展、少犯致命错误当然非常重要,但这种“民主”更适合于具有相当规模的成熟企业。对于处于发展期的创业企业,决策的效率是第一位的,企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权威核心,否则难以成功。国内知名的成功企业,如联想、海尔、万科、华为,在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中,决策都是比较“集中”的,企业达到相当规模后才逐步“民主”。股权分散不利于权威的形成,大家都会有“搭便车”的心态,关键时候就没有人起来担当,因此创业企业在创业之初就需要通盘考虑股权问题。
  一般来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引进外部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需要出让股权,融资引进外部资金需要出让股权,有明确上市目标后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需要出让股权。企业家应该对股权有长期的安排,即便企业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股权也不宜过于分散,股权分散最终导致创始人失去对企业控制权的案例也并不鲜见,因此采用平台公司激励更适合发展期的创业公司。
  (七)资金来源
  发行人不得为激励对象依股权激励计划获取有关权益提供贷款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包括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八)时间安排
  大多均选择在股份制改组前的有限公司阶段,也有股份公司阶段实施的案例。时间越靠前,越好解释,尽量避免上市前6个月内的火线入股。
  为打消中国证监会对公司股权稳定性的疑虑,建议发行人在上市前完成或彻底终止股权激励计划(并且不应当留下可能引起股权纠纷的后遗症)。根据目前的创业板披露情况,最好是一次性实施完毕,彻底干净。
  (九)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IPO企业股权激励如满足股份支付的条件,则应将企业实施激励的股权公允价值与受让成本间差额部分费用化处理,减少股权激励当年度的利润总额。除创业板企业外,其他IPO申报企业大部分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要求对上市前的股权激励作为股份支付进行了费用化处理,计入费用的小则几百万元,大则一亿多元。在股份支付会计处理规定方面,对于申报创业板的IPO企业并无特殊规定。
  (十)税务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9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3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0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关于《关于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于印发&限售股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稿&的通知》(所便函[2010]5号)。
发表于:14-02-25 14:52
马靖昊写作的十个网络流行体的会计版本!
& 1.甄痔宓幕峒瓢姹荆悍讲旁谕蚋I撇票ㄉ峡吹郊父鍪郑枪钜欤叫南胱湃羰钦獠票ㄈ媚憷幢啵稍黾幽愣岳蟛僮莸氖炝范龋蕴嵘愕幕峒扑奖厥羌玫摹K等嘶埃"我这财报真的不会编......"
  2.花朵体的会计版:作为祖国的会计花朵,我觉得我的账表质量上不去,就是因为这个税负太重的问题。
  3.没砍死你体的会计版本:男朋友赶工编写报表不理我念叨着差3元钱没搞平。于是我趁他上厕所,放了个飞机在其他应收款中悄悄加上3元,结果他回来后以为真的TIE平了表,高兴得多给了我几个吻。没想到第二天他要和我分手,原因是被CFO发现了并要解雇他,我很伤心。楼下回复说:他没砍死你说明他爱你。
  4.十年逆袭体的会计版来了:十年前,女:"对不起,我不会喜欢你的,你不要再坚持了,这好比你只会做账编表一样,但CPA你是永远过不了的,有意思伐?”男生听后默默走开,十年后,在"四大"之一的德勤(DTT)会议室,我听到一名合伙人给我讲述了这个故事……
  5.暴打分手体的会计版本:今天,他来我单位玩,我给他看了我之前做的财务报表。他问我:为什么你们表格中的左边、右边的数字最终都是一样的,有大有小不好么?我勒个去!就算是白痴也应该知道财务是世界上对数字不平最敏感、最神经了,尼玛,就算不平也得轧平啊!于是我把他暴打了一顿跟他分手了。
  6.梨花体的会计版本:诗二首
  第一首《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报表
  是全天下
  最棒的
  而且它还是平的
  第二首《我终于发现》
  一个差错
  另一个差错
  一堆差错
  可能还有更多的差错
  但我真的
  没有做假账
  7.华妃体的会计版本:回宫!好好的一个初夏,尽惹本宫不痛快!不就是算错了几笔账吗?竟遭你个贱人耻笑!本宫瞧你就是矫情,狐媚子劲儿又犯了!青猫,把这个贱婢给本宫拖出去!..….唉~今年的账薄就怕审计来啊...说人话:每天做错账,别人都笑我。
  8.陈欧体的会计版本
  你只看到我出报表,却没看到我输凭证;
  你有你的判断,我有我的原则;
  你否定我的数据,我决定我的能力;
  你嘲笑我账房先生每天记账编表,我可怜你不懂借贷平衡;
  你可以轻视我的职业,我会证明谁给公司节约成本、创造利润。
  财务是注定艰辛的旅行,路上少不了审计质疑、税务嘲笑。
  但那又怎样?哪怕天天查账,也要打好算盘、做好账。
  我是会计,我为自己代言。
  9.【TVB体:@多多有平原反应:马老师安慰下被CPA折磨的已经非人类的人类吧】呐,发生这种事呢,大家都不想的。考CPA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呐,注协不给你证,是他们不懂得珍惜。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开心。要不要,我给你泡一袋方便面。
  10.蓝精灵的会计版本:在那山的这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小会计,他们苦逼又聪明,他们每天输凭证,他们没日没夜迷失在那,无垠的账表里,他们沉着冷静相互都支撑,ou...苦逼的小会计,ou...苦逼的小会计,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税务审计,他们结账编表加班不加薪。
  (注:好像我还写过几个其他版本,以后找出后,再发吧!)
发表于:14-02-25 18:47
为什么IPO保荐费用远远高于审计费用?
发表于:14-02-25 18:53
被 陈年老卤 删除于: 19:10:56
发表于:14-02-26 14:47
说说年终奖的那点事儿:发放的形式和计税方法
&岁末年初,年终奖又称为大家口中的热词了,每到这个时候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天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来说说年终奖那点事。
  一、发放形式
  1、双薪制
  “年末双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终奖发放形式之一,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外企更倾向运用这种方法,即按员工平时月收入的数额在年底加发一个月至数个月的工资。
  这是一种guaranteedbonus(有保证的奖金),一般外企普遍采用13薪、14薪或更多,只要员工在年底仍然在岗,无论他个人的表现如何,无论公司的业绩如何,全员享受,属于“普惠”,类似于福利性质,表示公司对员工一年来“苦劳”的感谢。这里的发放规则是全员一致的,是公开的,具体数额就与每个人的基本工资水平相关了。
  A:12+1方式
  12+1的方法,即到年底企业多发给员工一个月的工资。这种是以时间为衡量指标的,只要你做满了一年,就可以拿到双薪。但现在这种方法在香港、新加坡地区已经不常用了。
  B:12+2方式
  当员工为公司服务了一整年,公司多发2个月的薪水作为奖励。这是非常灵活的做法,它一般有公司营业指标、客户指标和个人指标三方面来衡量。公司营业指标是以最少成本达到最优化效果,获得最大利润打分,客户指标是由客户满意度来打分,个人指标是由个人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打分。一般地,公司营业指标在双薪中占10-20%,集体工作量占30-40%,而个人指标则在双薪中占到40-50%的分量。也就是说,当你个人努力完成工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完成公司营业目标时,才能最终获得双薪。这种灵活的做法,已经在国外非常流行。它充分调动员工个人的积极性,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为公司做出贡献。
  2、绩效奖金
  这是一种variablebonus(浮动的奖金)。根据个人年度绩效评估结果和公司业绩结果,所发放的绩效奖金,这时发放比例和数额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通常情况下发放规则是公开的,如某某级别的targetbonus(即个人表现和公司表现均是达到目标时对应的奖金)相当于多少月的基本工资(而且级别越高的人奖金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但对每个人具体的绩效评估结果各个企业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有的对全员公开,有的不公开。
  3、红包
  通常是由老板决定的,没有固定的规则,可能取决于员工与老板的亲疏、取决于老板对员工的印象、取决于资历,取决于重大贡献等。通常不公开。民企多见。亚商大多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部分人员还可以得到红包的奖励。
  除了发放现金,一些公司还将旅游奖励、赠送保险、车贴、房贴等列入年终奖的内容。无论企业用哪种方式发放年终奖,有一条原则是共通的,那就是年终奖的发放既要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也要顾及员工的心理期望值,只有把这两者兼顾好了,年终奖才能发放得“公平”,才能起到奖励和激励的作用,为企业第二年的运作埋下良好的伏笔。奖金的发放方案,不应该在将近年终时才考虑,在年初制定公司计划的时候,就应该制订好年终发放奖金时的考评指标、评价方法、发放规则等等相应的各项制度。
  二、年终奖计税方法
  据介绍,2011年9月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对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式没有做出调整,计税方法分两种情况:
  1、月工资超过35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然后用奖金全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2、个人月工资不足3500元,这时需要将工资与全年一次性奖金相加后,减去3500元,得出的数额,再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的税率,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得出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由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以及级次级距发生改变,所以今年计算年终奖需要缴纳的税额,与去年相比,所对应的税率会有所改变,尤其是适应第一级低档税率的工薪阶层,年终奖也将减税。比如,年终奖10000元,应纳税额=1=300元,而去年相同的10000元年终奖,应纳税额=1=975元,减税675元。
  税率的临界点导致“多给少拿”
  据了解,由于不同的税率对应不同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刚刚超过两个税率的临界点就会发生“多给少拿”的情况。而年终奖18000元刚好是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一级税率的临界点,也就是说,超过18000元就要按照第二级税率10%计税。
  比如A获得的年终奖为18000元,B年终奖为18001元(假设两者的月工资都高于3500元)。A的应纳个税计算方法是:0元,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3%、0,应纳税额=1=540元,税后所得17460元。再看B,因为18001/12已经大于1500元,所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10%、105,应纳税额=15=1695.1元,税后所得16305.9元,反而比A少收入1154.1元。
  而最极端的情况,是年终奖960000元和960001元的情况,由于960001元意味着将对应最高级也就是45%的税率,960000元对应税率则是35%,结果,1元之差税后所得反而减少87999.45元。
  避开“缩水区”18001元到19283.33元
  经计算,从18001元到19283.33元,都是年终奖缩水区域,因为多发的奖金小于或等于因此而增加的税额。而像这样的缩水区域还不只一个,据了解,共有六个这样的区间:
  [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元];[960001元,1120000元]。
  鉴于此,发放年终奖应该尽量避开这些区域,避免因此而“多发少得”。
发表于:14-02-26 19:04
用常识发现不正常的财务问题
& & &一般来说,看一个企业的财务情况,主要看资金流水明细、购销合同、近两年的应收应付款明细账和原材料产成品明细账、费用明细表等,通过翻阅这些账本之后,不正常的财务问题大部分都能看出疑点来,再围绕这些疑点追下去,基本上存在的财务问题都能被揪出来。
  但是什么是疑点呢?俗话说,反常即为妖。那么,哪些地方可以告诉我们有反常呢?基本上,弄清楚下面的这些反常点,财务问题一般都能看出来。
  1、除了面对自然人的交易,现金在现代经济中合法交易上的用量已经越来越少了,大量与法人之间的大额现金交易就不正常。
  2、企业从客户收钱、付钱给供应商是正常,企业向客户付钱、供应商给企业钱就不正常(履约保证金类除外)。
  3、客户或供应商经营与其经营范围相关的产品正常,要是一软件公司买卖大宗化工产品就不正常。
  4、客户或供应商与企业的信任度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新增供应商或客户购销规模远超大多数合同,款项支付条件又出奇优惠就不正常;合同签得和其他供应商或客户大不一样就更不正常了。
  5、买东西预付款正常,但预付了款长时间买不回东西就不正常了。
  6、卖东西有欠款正常,但远超信用期还收不回的钱就不正常了。
  7、生产经营储备原材料正常,但一备大半年的就不正常了;产品产销有时间差很正常,但生产出来后半年没人要就不正常了,要是把货送给客户用了大半年连合同都没签钱也没要回甚至连应收账款都不计就更不正常了;当然,存货期末单位成本远高于平常的也是不正常。
  8、向客户打点投标保证金正常,但投标结束后保证金回不来就不正常了;向没正常业务往来的单位付款就更不正常了。
  9、员工借点备用金正常,但单个员工十几万几十万余额就不正常了;备用金余额合计都够支付公司两个月正常费用了就不正常了。
  10、买点设备增加产能正常,但产能大增没买设备就不正常了。
  11、在建工程余额比较大正常,但远超预算没合理解释不正常,都完工投产了还不转固定资产就不正常了。
  12、拖欠供应商款项正常,但供应商半年发的货分文不收就不正常了;另外,欠供应商的账款半年不还,余额超百万也不正常。
  13、工资压一个月正常,但三四个月不付工资就不正常了。
  14、收入有季节性正常,但分月收入变动和行业季节性明显不符就不正常了;临到年底一个月确认一个季度多的收入就更不正常了。
  15、加强费用控制正常,但变动费用与收入不成比例,固定费用能减少一半就不正常了。
  另外,在进行企业财务检查时,发现各种疑点很正常,但企业不能给出符合商业逻辑的解释,或是解释虽听起来还算合理,但没有客观证据支持的就不正常了。
发表于:14-02-26 19:06
图解:虚增、少计利润造成利润不实的主要原因。
发表于:14-02-27 14:44
对税制改革方向唱点反调:为什么我国目前应该坚持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
& &某经济学家提出,我国税负90%甚至更多都压在企业身上,他建议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居民个人纳税的比重。他认为,下一步税制改革的方向是逐步降低间接税的比重,同时相应增加直接税的比重。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间接税最终都转嫁给了消费者个人,任何不进行直接减税,而是在结构上调来调去,都是瞎扯蛋。我认为目前我国应该坚持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这是我基于对中国的国情以及税收的了解而作出的正确判断。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占比达68%左右,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占比达25%左右,此外还有一些小税种。从比例关系上来讲,我国是比较明显的间接税制度。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分类方法是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的。
  所谓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同时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人不能或不便于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直接税的这类纳税人,不仅在表面上有纳税义务,而且实际上也是税收承担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目前,在世界各国税法理论中,多以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税种为直接税。
  所谓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间接税税收的纳税人,虽然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但是实际上已将自己的税款加于所销售商品的价格上由消费者负担或用其他方式转嫁给别人,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目前,世界各国多以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种为间接税。
  间接税为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常均将税款附加或合并于商品价格或劳务收费标准之中,从而使税负发生转移。
  我认为目前坚持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原因是我国并没有解决预算的透明度问题,也就是纳税人不清楚税款到底用在什么地方。
  税收如何花,必须接受民主监督,否则,任何征税都没有足够的道理。税收如何征,必须经过人大批准,实行税收法定原则,不是制定一个条例,想征就征。在没有解决税收用到哪里去了之前,也就是没有一部现代预算法出台之前,任何争议什么改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为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都显得可笑和知识的幼稚!
  目前要是将间接税换成直接税为主,又不告诉大家税用到哪里去了,大家必然徒增剧烈的“税痛感”,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极其不利。很有可能,大家怨声载道,甚至抵制交纳,连税都收不上来了,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动摇政府治理的根基。万万要不得的!!!现在的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至少在维稳方面比直接税的作用突出,因为间接税隐含在价格里面,虽然间接税的税收负担最终由消费者负担,但他们只是感觉价格在上涨,他们只会呼天抢地地骂这些个奸商,很少有人会想到价格中的税款,这样怒气就巧妙地转移了,有的只是“价痛感”,没有什么“税痛感”了。
  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只有在一部公开、透明的预算法出台之后,才有谈论的空间和条件。我一直呼吁应尽快制订一部公开、透明的预算法,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更是中国税制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突破口。可以说,没有一部好的预算法,中国梦就是白日作梦,更别谈什么税制改革了!!!
发表于:14-02-28 19:20
给大家说说所得税会计
& & 大家都说所得税会计非常难以理解,其实所得税会计是简单的,所得税会计实际上只有一个唯一的分录,说到底主要就是围绕一个分录的四个科目进行核算: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是会计上确认的数据,“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是税务局要的数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小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大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意1】在上述分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的对应科目除“所得税费用”科目外,还可能涉及“商誉”、“资本公积”两个科目;“应交税费―所得税”对应的科目一定是“所得税费用”。另外,如果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还可能涉及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科目。
  【注意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产生时在借方,转回时在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产生时在贷方,转回时在借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好比"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替身,比如应交税费为100万,税务说可以少交30万无非是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充当一个替身从应交税费中抵减30万,反之,税务说要多交30万无非是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充当替身让应交税费增加30万。不管多交少交,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都是100万。
  少交时,借:所得税费用1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递延所得税负债30;多交时,借:所得税费用100、递延所得税资产3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0。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税务局不同意你所计算出来的所得税数额,而是叫你多交了一部分,但允许以后年度弥补回来的,所以这一部分要记个账,记账得有个科目,这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由来;同理,少交的部分,就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企业而言,相当于先垫支给税务局的款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企业而言,相当于企业得到税务局的一笔贷款。
  递延所得税资产:好人终有好报,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递延所得税负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发表于:14-03-01 19:14
步步惊心中的会计奇缘
四爷继位后,马上将朝中财务大权抓在手中,从八爷处将账本要了过来。从年代来推算,那会儿算清初,账簿俗称“龙门账”,将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以“进-
缴=存 -该”作为平衡等式,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方法,被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复式簿记的开始,所以说雍正也算是我国一个早期熟悉复式记账的会计,当然这和若曦是脱不了干系的。
  因为贤内助若曦是在“四大”打过工的现代人张晓穿越过去的,对于这种复式账,四爷起初那整得明白啊,但若曦是懂的,人家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过轨的人。她根据“进-缴=存-该”,帮四爷仔细审计了“进缴表”和“存该表”,审计的结论是,两表的结果相同,合了龙门。看来,八爷的账房先生也不含糊啊。
  某日,四爷与若曦一番云雨之后,居然向若曦讨教会计来着,虽然有点太煞风情,但也可理解,因为财权在任何朝代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爷:若曦,你穿越前是如何做的账,也是龙门账吗?
  若曦:禀皇上,我们现代人不叫龙门账,也不合龙门了,那个净利润是直接转到资产负债表中去的,如果不平,现代人很聪明啊,就放放飞机,让它平了。
  四爷:朕不明白,放飞机?飞机是什么?
  若曦:飞机是现代人的一种交通工具,与皇上的千里马差不多,可以腾云驾雾的,但CPA的放飞机就是将数“轧平”。
  四爷:朕懂了,现代人真聪明,不需要合“龙门”,不平也可以“轧平”。
  若曦躲在四爷的寝宫中,细看帐簿,把这些东西归纳整理出来还真不是简单活。没有电脑,更没有EXCEL,又多年未做过,所幸毕竟是当年她赖以谋生的专业,先设计出简单清楚的表格,吩咐太监找人绘制妥当。然后就是整理手头的初始资料、填制报表。若曦感觉又像回到当年的会计忙季,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通宵地加班……
  在若曦的辅导下,四爷的会计水平竿头日上,这不,在1689年的一个风轻云淡的早晨,他对一群太监这么说:“账簿可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朕当年也是花了些工夫才学会的。”
  瞧瞧,人家皇上都学会计,可见会计是多么的吃香啊。
  为什么皇上都学会计了呢,听听皇上如何说:“朕如果心里不一清二楚,只能被你们这班奴才糊弄了!”不过,话说回来,四爷是有会计穿越女若曦当贤内助,所以学起来就省事多了。你要也是个学会计的,就看你有木有这个福分了。
发表于:14-03-02 14:53
刘宏程:余额宝收益率从何而来?
为了让大家了解余额宝是如何赚钱的,下面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刘宏程:余额宝收益率从何而来?》。
  作为一个银行工作人员,尤其是最近一直在做同业存放和境外同业的金融机构业务,所以对近期的人民币市场利率情况比较了解。
  上面说到余额宝,也就是货币型基金,只投资于货币市场,如短期国债、回购、央行票据、银行存款等等,风险基本没有,货基其中一个渠道就是所说的大额同业存单,是货币型基金将钱借给银行;而我们银行同业存放,是一家银行的钱借给另一家银行。
  由于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可以说,市场对人民币资金的需求程度,决定了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从 2013 年 6月底份那一波钱荒来看,市场对人民币资金需求强烈,直接推高了货币型基金收益率。余额宝从
2013 年 5 月 30 日的收益率2.09% 暴增到 7 月 1 日的 6.3%。
  必须要阐明的一个观点是:是市场需要资金,余额宝才能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因为它们能以更高的利率借给银行。而不是余额宝凭空定下一个收益率,然后左右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为了简单起见,我仅拿大额同业存单为例。
  比方说,X 银行缺钱 100 亿,最高可以接受以 7% 的年利率借钱。而余额宝得知这个消息后,从我们这些用户吸收资金后将 100亿借给
X 银行,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手续费后,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购买余额宝用户的收益。
  由于我所在的银行最近几乎每天都有大额资金存出,每天都要打几十个电话给其他银行的人员询问他们吸收资金的价格。
  就我了解到的情况,同业市场的 shibor 一路下跌,其他银行吸收资金的利率也一路下跌。从一年期 6.8% 跌到6.4%。与此同时,我注意到余额宝、理财通的收益率也一路下跌,余额宝从
6.3% 跌到 6.18%,理财通从 6.6% 跌到6.3%。
  这个结果,也就说,你一般只能以一年期 6.4% 的利率借钱给银行,但是你要付给你的余额宝用户一年期 6.18%的收益率,利差仅有 0.22%。
  当然,货币型基金由于资金量比较大,议价能力较强,借钱的利息会高上一点点。但是,在整个银行业的资金都充裕后,银行业不再那么需要钱,开出的利率也会一路下跌。货币型基金能干什么?也只能是不断调低余额宝、理财通的收益率罢了。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大部分银行对资金的需求都没有年前那么紧迫,甚至有不少银行最近有多余的短期资金,纷纷存出到其他银行同业。
  利率就是资金的市场价格。当整个金融市场不再像以前那么迫切需要钱了,于是余额宝的收益率不断调低。可以说,是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决定了货币型基金(余额宝、理财通)的收益率。
  这个时候要提到另一个概念:跨境人民币。
  现在国家正在力推跨境人民币,已经有一部分人民币通过支付的形式流到海外,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储存了一定量的人民币资金。这些人民币资金存在海外的银行,一年定期能够给到多高的利率?1.5%不到。而通过跨境人民币形式存回到国内呢?最高的时候超过6%。于是,海外的银行通过清算账户的名义将海外的大额人民币资金汇回国内,做定存,享受国内的高收益率。国内的银行需要资金,而国内的人民币利率居高不下,它们当然非常欢迎境外人民币回到祖国怀抱。目前的跨境人民币一年期定存价格,从最初的6%
以上跌到目前的 5.5% 左右。
  你说一边是余额宝、理财通要以 6% 以上的借款利率借钱给我,一边是海外银行仅以 5.5%的成本借钱给我,我会要谁的钱?当然是后者。
  所以目前有人民币清算资格的银行都在拼命寻找境外的人民币资金来源,因为海外的人民币的确比国内的人民币“廉价”。
  一方面是海外廉价资金的回流,另一方面还有央行偶尔放水,使得国内人民币市场不再那么紧张。当人民币资金需求不那么强烈,余额宝、理财通们就回归正常收益率了。
  我在 2013 年年初就开始关注货币型基金。当时货币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 4% 左右,5%的已经算是非常高了。然后发生了钱荒,然后余额宝以超高的收益率走进了大众视线。我觉得目前形势,余额宝、理财通年化收益率跌破
6%是必然的事,甚至回到 4% 也是有可能。
  如果说余额宝和理财通们给银行也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个思维的转变,让银行人员开始像一个正常的现代人那样思考。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便捷性和简单是其特点,最后大家的关注点就只落到一点上――收益率。
  当我们银行的理财经理还在试图向客户解释表内理财、表外理财、股票型基金、银保产品、T+0 生效,T+1赎回到期等诸多繁杂的概念,然后客户被弄得一头雾水的时候,余额宝和理财通的出现,让我们的关注点回归到了最重要最基本的收益率上。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的资金安全(货币型基金基本能够保证安全),看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而且还不错(每天都告诉你),那就足够了。我们不需要为了让我们那点可怜的工资升值而去苦学几个月的投资理财,分清各种概念,我们都忙着赚钱,没那个闲心!
  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大多数都需要现场填写风险评估表以及理财协议,甚至针对个别理财产品还要单独签产品说明书、协议书,一大堆流程走完后,还要输密码才算购买完成。而余额宝理财通只要输入一个六位数密码就可以随时随地成功购买了。不安全?上面不是写着中国平安承保吗?有阿里、腾讯的信用背书还怕啥?
  现代人都在忙碌的生活中,厌烦了复杂麻烦,追求简单便捷,余额宝、理财通只是迎合了现代人的品味而已。
  我已经看到了银行开始作出改变。为了抢那点存款也推出了类余额宝、类理财通的产品。网银、手机银行做得越来越便捷、人性化。购买方式也越发便捷,甚至可以通过绑定手机,直接回复短信购买理财。
  是时候像个普通的现代人那么思考问题了,银行员!这个东西我们缺失太久了。
发表于:14-03-03 13:11
对人类性活动的会计思考......
注:下面这篇短文写于去年某大V嫖娼事件期间,现发给大伙感受下。
  这几天微博上、电视上全在报道某网络大V的嫖娼行为,我不想去评判这一事件与惩治"网络大谣"之间的关系,但它却引发了我对人类性行为的会计思考,现用会计语言来重新定义一下"嫖娼"、"包二奶"的概念以及其会计处理:
  每次需用货币进行计量并现时支付的性行为,属于"嫖娼"。它的会计处理应为:借记"管理费用-××费用"科目,贷记"现金"科目。它的特点是"现购现付"科目,其结果是违法,嫖客要小心,是要被警察捉的。
  打包批发并用货币进行计量且以月、季度方式进行支付的性行为,属于"包二奶"。它的会计处理应为:借记"管理费用-××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按月、按季支付这些应付未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现金"科目。它的特点是"先挂账定期再支付",其结果是不违法。当然,对于党员干部,那就是违纪了。党员干部们要是胆敢不支付,就要倒在这些轻娆飘飘的石榴裙下了。
  对于上面的这些花心男人,良家妇女们一定要远离。马哥对这些花心男的忠告为:务必把握好给钱时间,否则性质不同,处理结果迥异!
  最后,我想再谈谈婚姻,它的会计分录应为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好男人有钱就要上交,回报当然大大的有,就是爱的无形资产了。如果老婆相夫教子,这些无形资产就永远不摊销,否则,视“克夫”情节的严重与否,应考虑摊销乃至减值了。比如,从最近某要员的公开审理情况看,他的老婆,真的是要减值为0啊,给这个男人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啊。
  附:一段对话
  佳隆纳米施建军:马老师有体会?
  马靖昊说会计:向毛主席保证,没有体会。我们做会计的,从不经手业务,那是业务部门的事情,我们只管给他们擦屁股,那些搞审计的奥迪特们再看一看擦得干净不干净。[哈哈]
  CN-爱黄宗泽的子源要学会感恩: 原来我学四年学的就是如何给人擦屁股[左哼哼][右哼哼]。
发表于:14-03-05 19:26
非常实用的合并报表方法:
合并报表的具体操作步骤,好记、不漏。
发表于:14-03-07 10:50
金融资产中的小女人、搅事的女人以及老女人的故事
 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象个刚见世面的小女人,很是情绪化,她傍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个"带头大哥",这位大哥牛气冲天时,她在边上跳的是节奏明快的伦巴舞,这位大哥灰头丧气时,她在边上跳的是昭君出塞舞,起舞的节奏充分照顾着"带头大哥"的情绪,潮起潮落。其实,这些都是"起舞弄清影,何似真盈亏"。
  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是个最爱搅事的女人,自以为跟了"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位知识分子就了不得,好好的直线摊销法不用,非得用实际利率法,无非就是不把购买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与债券成本之间的差额直接作为"投资收益",而是先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再人为地增加每期摊入"投资收益"的处理。
  3."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象个经验丰富的老女人,隐忍不发,她在金融资产中傍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位款爷,无论这位款爷潜盈潜亏,她都悄悄地先记入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掩盖,等到这位款爷真正实现了盈亏(卖出),她才跳出来,重重地记上一笔,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利润表的"投资收益"中。
发表于:14-03-07 10:53
关于《劳动合同法》相关问题给逸民表弟的一封信
逸民表弟:近好!
  听我母亲讲,你正在与一家手机销售商打劳动纠纷的官司,你要我母亲请我给你出出主意。我怕电话中与你讲不清楚,因此,现在给你写封信表明我的态度。一是我不会给你出主意;二是我不能给你出主意;三是我希望你无条件停止这场打官司的行为,并立即给你的雇主赔礼道歉。至于你所遭受的所谓的“损失”,我全部承担下来,不就4000来块钱吗?我还出得起,我全额补给你好了。
  为什么我要你这么去做,因为我希望你有一个正确的职场人生观。钱不是靠打官司打来的,是靠自己挣出来的。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主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赚得越多越好,员工赚得多,他才赚得多,这是企业良性发展的表现。员工赚不到钱,这家企业可能处于经营困境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员工,应该与老板同心同德去改善企业的这种不利局面,而不是为自己的工资没有发放或及时发放而与企业闹上法庭、对簿公堂。
  我承认现在的《劳动合同法》是非常有利于你的,我也承认只要你坚持将官司打下去,你肯定会赢。但是,你赢得了这块官司,却输掉了自己的道义。这样的员工,在我的眼里至少不是好员工,甚至是刁民。其实,这部所谓的《劳动合同法》是专门扼杀小企业的一部恶法,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垄断地位,其员工待遇很好,大家是挤破脑袋也想挤进去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它们是基本上用不上,对于成规模、成建制的民营企业,情况也差不多。但对于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由于其处于企业发展初期,其商业模式、老板的管理经验都不成熟,难免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情况,如果国家负责对这些创业者的失败买单,你出现了目前的劳动纠纷,我一定支持你去告你的老板。但实际上,对于这些小企业主,他们承受的风险最大,他们失败了,就真正是一无所有了。
  我这么讲,并不是说你作为劳动者的权益不需要保护,权益当然要保护了,何用《劳动合同法》,宪法都在呢!但我们能不能将心比心,换个角度看问题,企业主的风险其实最大,它交了税又提供了就业岗位,但万一倒闭了,谁又来保障他们呢?企业好的时候,加工资、发年货、送红包,企业不好时,没有这些了,难道就要跑,难道就要告?你心里不痛快就可以拍屁股走人,甚至还可以告老板,想过没有,老板还得苦苦坚持,他们的痛苦被谁知道,被谁理解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那就是前几天的事,我遇到的一个小企业主,他对我说,现在他不开工厂了,再也不用交税,再也不用担心工商、税务,再也不害怕刁民了。其实,这部《劳动合同法》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结果是政府输,企业输,劳动者输。它让创业更难,让你们这些人就业也就更难了。别告了,有本事,你就争取去中移动、中石油、中石化这些企业,那里基本上不需用《劳动合同法》。
  可以这样说,这部 《劳动合同法》阻碍了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民营小企业的发展,办企业的风险大大增加了,搞到企业倒闭了,你们这些劳动者又到哪里去讨要工资,和谁去签订劳动合同呢?国家给你签吗?给你签的话,都到国有企业去好了!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给你说个道理吧,按照目前的《劳动合同法》来说,“全国劳模”这些人肯定是没日夜地加班工作,放弃节假日对他们来讲也是平常不过吧,但全国劳模所在单位几乎可以肯定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加班工资!那么按照《劳动合同法》的逻辑,难道我们能说这些“全国劳模”所在企业是违反劳动法最严重的企业吗?难不成每年一度的“全国劳模”评比应该改为全国“被剥削最严重的劳工”年度评比?严格按照这部《劳动合同法》,努力工作、勇于奉献就不能再被提倡了,你说操蛋不操蛋啊。
  退一步讲,没有一个老板愿意和替自己创造价值的员工为敌,对于这些员工,企业家爱都来不及呢。你现在的情况是二个多月没给人家销售出一台手机,如果企业将你能够作为资产来核算,你就是负资产,他不是在创造价值,你是在制造费用!老板已经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你报酬了,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了。你真的应该感谢这样的老板,而不应该去告他。你千万不要去学某些刁民利用这部劳动法作为懒惰、无能的护身符,甚至作为要挟老板的利器。
  那些制定《劳动合同法》的人,要么是智商不够,要么是养尊处优惯了,不懂柴米油盐。他们除了所谓的虚伪道德正义感之外,什么代价也不愿意付出的,你失业了,他们会给你钱吗?
  判断一个政策的好坏,不是看它的目的高尚不高尚,而是看它的效果。我不否认《劳动合同法》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但我想说,其实它的效果是恰恰最损害象你这样的需要不断寻找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因为它大大减少了就业机会,恶化了劳资关系。《劳动合同法》就是这样的一部看起来很道义的一部法,看似保护了职工,但实际上是隔着裤子就放屁,比脱了裤子放屁更恶心。
  最后,再给你讲一个大道理,实际上现在没有什么所谓的金融危机,那是吓唬你们的,到目前为止你听说过有银行倒闭吗?你肯定没听说过吧,但中国经济确实出了大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合同法》,它将国家应承担的社会福利责任全部推给了中小企业,它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敌对起来了,它大大伤害了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导致了中小企业危机四伏。这些责任的罪祸魁首其实是《劳动合同法》,真的不要再推给什么金融危机了。
  逸民,我给你的这封信可能语气不象生活中那么温和,请你多点理解,全是为了让你听进去!最后,希望你放弃起诉你的老板!!!
  致礼!
  你的表哥:靖昊
发表于:14-03-07 10:54
最接地气的解说:编编咱们自己的利润表
1、营业收入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咱工薪阶层,工资就是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了。
  营业收入中的其他业务收入--就是俗话说的搞副业收入。比如,你写点小文章挣的稿费,讲讲课挣的课时费;如果你不幸文化水平差,有点老粗,晚上也是可以出去摆个地摊练练,挣点小钱,不过,得小心城管
  2、营业成本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对应着主营业务收入-工资收入所发生的成本支出,比如上下班的交通费、在单位的饭钱、为工作充电的培训费、资料费等等。
  营业成本的其他业务成本--对应着其他业务收入所发生的成本支出,比如写稿、讲课对应的参考书、杂志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如果你业余摆了个地摊,其他业务成本就是地摊上所有东西的成本了。
  3、营业税金及附加--相对于企业根据流转税(不含增值税)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对于咱们自己而言,就是根据工资缴纳的五险一金了,这些费用表面上不称为税,实质上就是养老金税附加一个住房公积金。
  4、销售费用--实际上是促进人际关系的费用,也就是在外面请客买单的费用,老大为什么总是买单的人,花得多,吃得开,就成了老大。
  5、管理费用--家里发生的一些费用,跟“工资”没有直接关系,但需要维护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的费用,比如红包、压岁钱、隔三差五聚聚餐等方面的支出。
  6、财务费用--房贷的利息扣除存款的利息,要是你没有房贷,总会有点存款吧,这时候就是利息收入了。
  7、公允价值变动--你的股票、房子价值的上下变动;股票价值变动,一般你是伤心流泪到天明的。至于房子价值变动,如果你不是炒房的,你也开心不起来,你卖了它,你就得睡大街了。
  8、资产减值损失--车子被刮了、被撞了,就得提减值准备了;
  9、投资收益--炒的房子脱手了,被套的股票卖了,前者一般是投资收益,后者呢,一般是投资损失,反正,加在一起,管它赚还是亏,都是你的投资收益。
  10、营业外收入--那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比如你在路上捡到钱,估计大部分人没有遇上。
  11、营业外支出--车被贴条了,罚了200元,还有其他一些乱七八糟倒霉事所发生的支出,比如今天我丢了100元钱。
  12、所得税--企业称为“所得税”,对于咱们就是“个税”了。与企业按照利润总额进行计算不同的是,政府统一给咱们一个免征额,也就是3500元,不管你生活所需成本到底是不是这个数,一律按照这个免征额来进行扣除。说到底,就是政府以“个税”的方式来分点咱们的收入,当然主要是工资收入了。
发表于:14-03-07 10:56
中国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做过会计
中国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做过会计
   ――古代会计等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中国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做过会计或者对会计有着深刻的了解。据考证,他在公元1101年4月去湖北访友,在往荆州的路上,邂逅自己8年未见的老朋友李辅圣,心里异常激动。黄庭坚赋《赠李辅圣》诗一首,巧妙地以当时的会计术语与老友叙旧。不信请看:
  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
  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
  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
  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诗的前半部分是写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与旧友匆匆相逢又急急别离的感慨与无奈,而诗的后半部分则幽默地化用了当时的会计专业术语“旧管”、“新收”,探询了老友的艳遇问题,用当下的俗话,就是搞了多少个女人。“旧管新收几妆镜”一句,宋人任渊的注释为:“旧管新收,本吏文书中语,山谷取用,所谓以俗为雅也”。黄庭坚在诗中以“妆镜”比喻这些女子,并借用官方会计文书中的套语“旧管”、“新收”,是用幽默的口吻问李辅圣:我们8年前分手后,你是不是很有艳遇,原有的加上后来新买的一共有多少个呀?同时,黄庭坚也对老友李辅圣最疼爱的才华出众的后妻――孔君(即诗中的“女博士”)的不幸去世表达了自己的哀悼之情,对老友进行劝慰。
  诗人这里运用了在宋朝官厅会计中常用的会计核算法――四柱清册法。诗中涉及的“旧管、新收”本是四柱清册法四柱中的二柱,其他二柱为“开除”和“实在”。四柱清册法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西方的水平。
  四柱清册的公式是: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对应当下的会计等式为: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或: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而在西方,直到1494年卢卡.帕乔利才在其《数学大全》一书中提出的西式平衡公式,西式平衡结算法与中式“四柱结算法”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和作用却大致相同.如果把西式平衡结算法产生的时间确定在13世纪的话,那么,我国“四柱结算法”的创立和运用,比西式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好几百年,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这一方法一度处于领先地位。
  你们想想,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有一个诗人都懂会计,这说明那个时代多有会计文化啊。
发表于:14-03-08 12:37
由星巴克“高价咖啡”谈谈对价格、成本以及利润的看法
& & 直到昨天下午《新京报》的记者就央视批星巴克咖啡高价问题采访我的看法,我才知道还有这档子事。本人第一个反应就是都市场经济了,价格“解放”了,难不成还得搞出一个计划定价来。后来,记者进一步告诉我,说央视痛批星巴克成本不足4元的咖啡却卖了27块。我对《新京报》的记者说,估计是央视将咖啡豆的成本当作全部成本了,据我的常识判断,星巴克一杯咖啡的成本不可能不足4元。
  下面,我想结合星巴克高价咖啡的相关情况,给大家谈谈我对价格、成本以及利润的看法。
  1.商品的定价并不简单取决于成本,它更依赖于其稀缺性和市场认可度。我认为,除非是涉及到民生的垄断企业需要进行价格管制外,在自由市场中竞争的企业,价格应由其供求关系来决定。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稀为贵”,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这相当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所强调的“决定价格的并不是成本而是其稀缺性”。当然,现在地球都“扁平”了,星巴克咖啡谈不上稀缺性,但它的价格绝对不是先预设一个“利润”,然后根据“价格=成本费用+利润”公式来决定,这种思维就是反市场的思维,现实中,一个企业是根据自己有多大的定价空间,然后扣除成本费用,得到利润的。否则,一家企业要是亏损了,难不成它是先预设了一个亏损额,然后再定出一个亏损价,这不是贻笑大方吗?在市场经济中,大家都狠不得多赚点钱,但只有通过市场检验了,得到了市场认可,才有利润,并且市场认可度高才有高利润。相反,它得不到市场认可,就要流血甩货,就要亏损了。
  2.会计上的成本概念与记者眼中的成本甚至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成本有很大区别。让央视记者愤怒的是,凭什么星巴克一杯咖啡的成本不足4元却要卖27元。在他的眼里,星巴克的成本只包括了咖啡豆的材料成本,真是既缺少财务知识也缺乏生活常识啊。难道星巴克做生意不要花费租金、不用物流仓储、不用广告、不用水电气等支出。从财务学角度讲,一杯咖啡的成本就是它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所谓的制造费用,它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而那些非制造成本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则直接从当期损益中扣除。当然,在老百姓的眼里的“成本”,就是从赚了他多少钱的角度出发,一杯咖啡的成本就是它的售价扣除利润的部分。我对星巴克一杯咖啡的财务概念上的成本并没有具体测算过,现根据星巴克在中国/亚太区的营业利润率32%,由营业毛利率=(销售收入-营业成本)/销售收入×100%进行推算,一杯星巴克咖啡财务意义上的营业成本大约为18.36元,一杯咖啡形成的营业利润也就8块6毛4分,在老百姓的眼里,18.36元的营业成本还要再加上那些期间费用,才是这杯咖啡的成本,这样算来,净利润也就2、3块钱,这其实根本就谈不上暴利。
  3.总的来说,只要一个行业是开放的,政府没有设置一些准入门槛,那么,我们基本上就可以说这个行业的价格是正常的,所赚取的利润也是合理的。因为如果存在超额利润的话,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会让它朝“供需均衡”方向发展,最终价格和利润都会趋于理性。央视与其指责星巴克咖啡所谓的“高价”,还不如多用点精力调查一下这杯咖啡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这方面,你想怎么监督就可以怎么监督,我想,老百姓会拍手支持的。
  另外,我想谈谈我个人对一杯27元星巴克咖啡的感受。反正,我是很乐意为享用这杯咖啡付账的。想想看,有一个免费蹭网的地方多好啊,环境也不错,关键是去那里看书、约会、讨论问题都不需要交纳租金。并且去喝不喝这杯咖啡,决定权还在我自己手中,因为咖啡并不是我的必需品,我没钱的时候,完全可以不去买这个单。你们去管一个自由竞争行业中的企业定价和利润水平是多么可笑啊。你们应该多关心与老百姓民生相关商品的价格,这些价格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房子是刚性需求,不能不买吧,无论你是白领还是蓝领还是其他什么领,如果没有房子,可能连个女朋友都找不着,或即使恋爱谈成了,你也结不了婚,你可能有钱泡10年的咖啡馆,但你真的也可能买不起北京一个厕所大地方,跟这比起来,咖啡贵吗?至于药品的价格,我就不多嘴了,免得大家内心悲凉。
  最后,我想告诉央视,星巴克出售一杯咖啡还有这么高的利润率,这是一家优秀的企业。我们国家就应该多多培育这种赚钱的企业,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为国家增加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写于日
发表于:14-03-09 15:46
税务筹划学习:企业常用的节税方法有多少?
& & 企业合理避税一直是每个会计人员都要面对的问题,没有老板愿意多交税,但是又不得不交税,因此,如何合理避税是每个会计人员都需要的,以下的合理避税方法主要摘自某著名咨询公司编撰的非公开出版的小册子,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模拟评税试一试
  税务机关实行纳税评估,企业应该按税务机关的评税方法自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应对准备。下面以增值税为例说明。
  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税负率:将税负率与预警值对比。
  增加值税负率:用(工资+利润+折旧+税金)*增值税税率,将得到的结果与企业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对比,以发现是否少缴增值税。
  进项控制额:企业进项最大抵扣额=(销售成本+存货本年增加+应付本年减少)*主要进货的税率+运费*7%,如果企业抵扣大于上述值,暗示可能进项有问题。
  投入产出率:用投入原料除以材料消耗定额,测算处可以生产的成品,对算出企业收入,并与报表对比。
  企业运用以上指标分析,如果发现异常,就应及时分析原因。
  (二)存款少可迟缴税
  企业申报以后就应该及时缴税,但如果由于存款少可以申请迟缴。存款少到什么情况可以迟缴税?可动用的银行存款不足以支付当期工资,或者支付工资以后不足以支付应交税金。
  注意可动用的银行存款不包括企业不能支付的公积金存款,国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项专用存款。
  当期工资是企业根据工资制度计算出的应付工资。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企业应及时申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的手续。
  (三)没有生意也申报
  企业纳税申报是一项义务,不论企业是否有税要交。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税款要缴纳,例如企业处于筹建期间;企业处于免税期间;企业处于清算期间;清算还没有结束;企业由于经营不理想,没有纳税收入或者收益。这些情况下,企业可能没有税款要缴纳,但都要按时纳税申报,没有应纳税税款的申报就是所谓的零申报。零申报只是一个简单的程序。一项简单的手续,如果不办理,税务机关可以每次处以罚款2000元。
  (四)视同销售莫乱套
  视同销售就是实际不是销售也要按销售纳税,没有销售也纳税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应该视同销售也纳税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应该视同销售不缴税是违规,不应该视同销售也当成销售就会缴冤枉税。
  有一家酒店,老总平时接待客人都安排在自家酒店用餐,内部签招待费,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几单,一年累计起来有十多万。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要求将这十多万视同销售,缴纳营业税。
  在营业税法规里,没有在自家酒店吃饭消费要视同销售缴营业税的规定。企业依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谬论,又会多缴冤枉税了。
  视同销售千万别乱用。
  (五)看损耗是否正常
  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损耗,投进的原料一部分损耗了,一部分形成产品。在增值税里,正常损耗的进项可以抵扣,非正常损失的进项不能抵扣,要转出。因此,正常划分正常损耗和非正常损耗对企业纳税非常重要。
  一家化工厂,因为天气炎热,原料挥发了一部分,盘点造成损失。税务管理员认为是自然灾害造成,属于非正常损失。这也是一宗冤案。天气炎热还没有达到自然灾害的程度,怎么能说是非正常损失?对税务规定不熟悉的人又会付出代价。
  (六)各行各业有特例
  税务法规有一般的规定,也有针对特殊情况,各个行业的特殊规定。如果对自身行业的特殊规定不了解,企业也会蒙受损失。
  一家报社,卖报纸缴增值税,收广告费缴营业税。因此印刷报纸获取的进项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可以抵扣,一部分不能抵扣。怎么分?税务局答复: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第23条规定:按收入百分比划分。可怜的报社,卖报纸收入少,广告费收入高,因此,进项基本不能抵扣。其实税务有规定:类似的情况按报纸的文章内容与广告各自占用的版面分摊,应该是大部分都能抵扣,少量不能抵扣。
  不懂就会吃亏啊!
  (七)适用税率看进项
  增值税第二条规定:图书销售使用13%税率。只要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销售图书的税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也销售图书,也是一般纳税人,税务人员要求该公司按17%纳税。税务机关有什么依据?税务人员解释:该公司印刷图书的进项发票是17%,如果该公司适用13%的税率,那不成了缴13%抵扣17%?那税务上怎么平衡?
  使用税率只与产品有关,与进项无关。对于税务人员的解释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则就会听得糊涂,纳税也糊涂。
  (八)预收帐款也要缴税?
  听了太多预收款被税务机关要求征税的故事。
  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第33条规定;预收款在发出货物才产生纳税义务。
  财税16号文也再次强调;除了销售不动产,其他服务性业务的预收款不需要先缴纳营业税,在确认收入时再缴纳营业税。
  有些企业预收款缴税是因为对方要求开具发票。其实,收到预收款,向对方开具预收款凭证就可以了。预收款凭证不属于发票,所以税务机关不监制预收款凭证。
  (九)这也是生产企业
  外资生产企业“两免三减半”的规定大家很熟悉:只有生产企业才能享受,服务企业不能享受。到底什么是生产企业?可能心里很模糊。
  根据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建筑、货物运输、产业资讯、精密仪器设备维修、城市污水处理等行业都属于生产性企业。众所周知,从事建筑、货物运输缴纳营业税,但在所得税法规中又属于生产性企业,看起来有点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税不同规定不同。
  (十)不发补贴发双薪
  中国企业福利制度的特点是有人情味,逢年过节都会有发一点所谓的过节费,根据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规定,过节费需要并入当月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政策的规定是发放年终双薪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由于不需要与当月工资合并缴纳个税,因此可以降低税率,减少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记账中的借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