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资产超过多少钱算固定资产1500万亿英镑的??

美联储是不是罗斯柴尔德的-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的位置: 》
美联储是不是罗斯柴尔德的
美联储是不是罗斯柴尔德的
上这些阴谋论有意思。美联储接受私人银行作为股东,通胀平均每年百分之三,是防止中央银行被政府控制,我只想说,这样的央行即使被私人控制我也愿意,我们不比美国人聪明。美联储成立一百多年
历史是不需要否认的。。西方的书籍和报纸也是不需要否认的。。。他们是最大的股东这根本不需要争执啊,西方大商人有多少人不知道?西方金融巨头有多少人不知道?
美联储到底是美国的还是银行家的?:
美联储类似于一个股份制银行,由很多银行共同成立,但是不进行商业活动,行使... ...
美联储是属于个人的还是国家的:
我记得美联储是属于红盾家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应该是个人的。匿名...美联储不是&一家银行&,而是...
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美联储和英格兰 还有大部分国家货币发行权 那他们家能有多少钱???:
一个能左右国家政治走向的家族,你说它有多少钱,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有多少钱已经不是重要的了,也不感兴趣...
罗斯柴尔德家族怎么控制美元的:
现在美联储最大的俩股东是摩根和洛克菲勒 他们都是靠罗斯柴尔德起家的罗斯柴尔德本身在美联储就有股份!!...
谁知道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摩根家族的关系?:
二战纳粹反犹时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不是遭受到重创了?是不是被摩根和洛克菲勒...所以后来肯尼迪提出废除罗...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多少钱?拥有货币发行权,黄金定价权 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都是他们家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多少钱?拥有货币发行权,黄金定价权 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都是他们家的!罗斯柴尔德银行集...
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是不是美国的后盾?我听说他们家族的资产比盖次多1000倍?...:
书中还写到美联储是华尔街七巨头的私有品,并且其中很多人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密切的联系及亲密的关系,包括...
美联储的钱是谁的?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还是政府的,谁有美联储政策和活动的控制权?:
完全错误、美联储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的私有银行、美元不是美国的本质钱币是罗斯柴尔德发行的。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买下整了地球要5000万亿亿亿亿亿!宇宙值1500万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美元!你们说呢?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宇宙不属于人类,但人类是属于宇宙的(大地不属于人类,但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嗯,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钓鱼岛是中国的。∩_∩多希望罗斯柴尔德有这么多钱多好啊!可是不可能啊(ㄒoㄒ)(ㄒoㄒ)你有没有1000元。??∩_∩没有不会吧。??我们伟大的梦想家你居然连1000元也没有,北爱啊哀呀!^_^顺便问下你看的那场是什么电影?...
多希望罗斯柴尔德有这么多钱多好啊!可是不可能啊(ㄒoㄒ)(ㄒoㄒ)
你有没有1000元。??∩_∩
不会吧。??我们伟大的梦想家你居然连1000元也没有,北爱啊哀呀!^_^
顺便问下你看的那场是什么电影?
为什么美元呢,孩子
你跟谁买u?卖主是谁?谁能说把地球和宇宙给卖了??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哦。
我认为楼主脑残了
地球和宇宙是谁的?是人类的。你是人类吗?是的话,他们本来就是你的,不是,那你向全人类去买吧这个问题无意义我说值值这么多,没说买!!!它们可是无价的哦哈哈哈,多希望罗斯柴尔德有这么多钱啊!!不会有人有那麽多真钞的我知道的,全球可用资产总额也就350万美元!!...
它们可是无价的哦
哈哈哈,多希望罗斯柴尔德有这么多钱啊!!
不会有人有那麽多真钞的
我知道的,全球可用资产总额也就350万美元!!
哪儿来的傻逼……
宇宙不属于人类,但人类是属于宇宙的(大地不属于人类,但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大类资产及国债:外部三重乱局与内部结构猛烈调整,机会在哪里?_扑克投资家_传送门
大类资产及国债:外部三重乱局与内部结构猛烈调整,机会在哪里?
扑克投资家
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文 | 王涵首发于 XYZQMACRO编辑 | 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部分:外部环境——三个乱局昨天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基点,同时将央行的资产购买规模从3750亿英镑提升至4350亿英镑。在该消息的刺激下,昨天英镑跌了1.56%,而英国富时100涨了1.59%。年初以来,许多投资者都在咨询海外是否有合适的投资机会,我个人对此还是持谨慎的态度。我认为在这个时点上考虑去海外投资的朋友,更多的是关心财富的安全,实现长期的配置,尤其是在资本严格管制的中国,资金进出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大部分投资者投资海外并不是关注两三个月的盈利,而是关注至少两到三年的时间跨度。就这样的一个时间跨度而言,我个人对海外市场是非常谨慎的。主要来讲,我觉得接下来的几个月海外可能有三重乱局。英国:放水就解决问题了吗?自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之后,海外市场一直处于有所反复的状态。但是有一点是很有意思的:如果我们用美元计价去看英国的股市,7月中旬前后英国富时100指数创新高,原因可能有两点:1)富时100指数中主要是资产和业务在英国以外的公司,因此该指数体现的并不是英国的基本面而是其他国家的基本面;2)富时100和富时250都是用英镑计价的。比如富时100中某家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英国以外的地区,那么英国退欧对这个公司的影响就很小,因为其他地区的基本面并没有因退欧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如英镑跌了5%,这家公司的股价以英镑计就应该上涨5%。而如果我们看富时250指数,因为其中主要是英国本土的公司,更多表征英国的基本面,可以看到以美元计富时250是下跌的,主要是受到基本面的拖累。因而在8月4日英国降息和扩大QE之后,以美元计的富时250指数并没有出现上涨。以美元计为什么很重要?简单来讲,我们是站在美国投资者的角度考察他的英国投资的收益情况。这其中还有国家博弈的问题。7月份,国外有机构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的是欧洲主要经济体是否愿意进行脱欧公投人群的比例以及愿意投脱欧票人群的比例。我们看到,比较严重的地方是意大利和法国,这两个国家愿意举行公投的比例超过50%。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博弈?传统上看宏观经济经常使用GDP。而我认为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核心的问题并不是GDP。在全球经济增长如此低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全球看成一个夕阳产业链。在这样一个夕阳产业里面,所有公司的业绩都不好。在整个产业链欣欣向荣的时候,投资要找业绩弹性最大的公司,但是当整个产业链进入到夕阳产业的状态时,核心矛盾不再是公司的业绩增速是1%还是2%,实际上投资者寻找的会是胜者为王,即这个产业是要进行整合的。换句话说,对于绝大多数国家金融市场的定价不是取决于经济增速是多少,而是取决于是否会有风险的集中爆发。如果投资者认为中国的转型能够成功,那么所有的资产都该有相应的溢价。反之,如果你认为中国未来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那么所有资产都会相应折价。这是0和1的问题,而不再是之前GDP增速究竟是6.7%还是6.8%的问题。回到英国与欧洲的问题,现在的核心是,一个增长缓慢或者说几乎不增长的全球经济中,实际上各国都是存量博弈。对于英国来说,即使脱欧会遭受打击,但是如果能够让欧洲大陆分裂,那么对英国是有利的。站在欧洲的角度,英国市场动荡将是有益的,因为这会对民众产生警示作用。因为脱欧会产生冲击,这会使得更多人愿意留欧,而不是离开欧洲。所以,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状态。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是看不到答案的,也就是说博弈会持续存在,所以欧洲是乱的。日本:安倍经济学的“天花板”第二个问题来看下日本的安倍经济学遭遇的问题。英国昨天宣布宽松后,日本长期债券的利率并没有明显变化。最近如果有投资者关注日本的长债收益率的话,会发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在7月底之后,日本的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出现巨大的跳升。这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开始质疑日本是否还有能力进行大量的货币宽松。虽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刚刚宣布了28万亿日元的宽松计划,但是我们看大部分是与财政有关的,货币的宽松量是很少的。进一步来看日经225指数以美元计和以日元计的走势, 2013年初安倍提出安倍经济学开始,到了2015年中期,日元计的日经指数出现了100%幅度的上涨,这看起来货币的宽松带来了很大的正面影响。而站在海外投资者的角度来讲(以美元计价),除了2013年初安倍经济学刚提出的时候涨了30%之后,基本上整个日经指数以美元计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换句话说,这是个会计游戏,也就是说是因为货币贬值了,以货币计价的资产就会出现上涨。如果站在外国投资者的角度,没有任何效果。但是没有任何效果不代表没有任何代价,代价就是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越来越大,公开市场中可以被央行购买的资产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效果没有,但是中央银行宽松的能力在收缩。所以,日本长债收益率的跳升可能并不是大家对于日本的经济增长预期产生了乐观的变化,而是大家可能开始意识到日本的货币放松到头了。而如果日本要出事,一定是在日元上出问题。美国:纠结的联储政策第三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美联储。我一直持这样的观点:在当前的经济状态下,谁都不会特别好,而美国的经济实际上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如果我们去看美国的经济增长,的时候投资者开始预期美国企业部门回归。但是进入到2015年以后,企业部门的贡献开始转负,取而代之是居民部门,这是怎么样的经济增长状态呢?简单的来讲,这就是回到2007年金融危机前,靠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状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经济增长除了“量”的问题还有一个“质”的问题。许多人认为美国的经济复苏较快,就业市场强劲,而美国的实际情况是:分学历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劳动者参与率提高较快,但大学及以上的劳动参与率改善很小。同时,工资与就业增长逐渐进入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就业的规模是增长的,但是工资的增速却是放缓的。为什么?因为大量的劳动者进入到了低劳动生产率的行业的,比如说消费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的就业最近几年是往下走的,但是消费型服务业的就业是往上走的,这是一种“坐吃山空”的状态。美国的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以及就业之间的背离,是联储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仅仅看就业,联储的货币政策的确应该收紧,但是如果看质量的话,经济增长的质量较低,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更核心的问题:全球利率下降周期是不是到头了?这是我们在做一个三年左右期限的资产配置时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最近几天许多投资者都在看比尔·格罗斯最新的投资展望,他认为现在要买黄金和现金,其他什么都不要买,这样才能保住你过去几十年的财富。这个观点我们是认同的。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想明白,我们赚的钱是我们的能力还是我们的运气,还是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我自己的理解是,过去30年金融市场蓬勃的发展背后是我们遇上了好时候。从利率的走势来看,从1981年以来,全球的利率都在大规模下行。美国十年期国债当年的收益率是16%,现在只是略高于1%,下行了约1500bps,以久期为8进行简单的测算,收益率将超过100%。背后体现出整个中央银行在利率下降的过程中给金融市场不断提供流动性。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大多数中央银行都选择了非常微妙的货币政策目标,比如欧洲和美国都是看通胀。但是我们知道用钱的地方并不仅仅是产生通胀的地方,如果联储放了钱,最后肉价涨了,这会推升通胀;如果联储放了钱,最后股价涨了,这个是不直接推升通胀的。也就是说中央银行不再考虑总量货币有没有过剩,而是实体流动性有没有过剩,这是过去三十到四十年的一个情况。这带来的影响是,中央银行相对不关心金融市场的过剩。这是为什么我们这个行业过去有大规模发展,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全球金融市场看到不断有创新出现。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负利率。负利率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逻辑,我们在之前报告《特朗姆普、联储与负利率》也具体阐述过。第一,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是要帮人借钱,负利率意味着没有人要借钱,那么金融机构也就没有了存在价值。第二,利率是纸币的价格,如果纸币的价格是负的,说明中央银行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负利率实际上动摇了整个现代金融体系根本。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无论是日本还是德国的国债,负利率下到一定程度就下不去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也就是说,无论各国央行做什么样的政策组合,似乎无法再把利率往下打,这意味着什么?DCF模型意味着估值没有办法往上提了。但是我们知道,如果看过去一段时间各国资产的走势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几乎所有的资产当前的估值都处在历史高位。我们可以这样去想这个问题,过去几十年全球的货币放松做了什么事呢?就是实业参与人手中的钱,是比较少的,或者说相对来讲被中央银行控制住。但是金融机构的参与者在各类资产市场的投资,他们的钱是不受监管的。这就是前面说的,央行只盯CPI,而不盯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如果把实业的参与者看作房地产市场的刚需,金融的参与者看作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盘,那么过去的30-40年各类的资产市场面临的问题则是刚需的规模增加缓慢,但是投机盘增长很快。现在的问题是,利率下降的空间到头了(具体的原因在之前报告《特朗姆普、联储与负利率》也有论述,包括贫富差距扩大,负利率动摇金融机构稳定性等),接下来各类金融市场可能都会遇到投机盘下降的问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面临着去金融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哪一类资产的金融化程度越高,接下来估值向下走的压力可能也就越大。第二个问题是波动率。放钱的时候一般是价格上涨,波动率向下。反过来当水不再放的时候,各类资产整体风险上升,波动率上升。所以我们会看见全球大类资产收益逐渐开始下降,但波动都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配置海外资产就需要非常谨慎。当然在座各位如果钱很多,配个百分之几出去问题也不大,这属于完全是配置的需求,但如果以保值增值的想法去配置资产,那我觉得国内和国外风险其实是差不多的。对商品市场的影响这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是什么呢?首先是商品市场本身的流动性冲击归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从2014年开始的所谓大宗商品的熊市,其实并不是熊市,如果看CRB商品指数用美元计和用一篮子货币计的指数去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以美元计的商品价格是往下走的,但以一篮子货币计的商品价格是走平的。简单而言,当我们考虑价格的时候,无非是第一你有多少钱,第二你有多少东西。过去几年的情况是欧洲日本在放水,美国可能有预期收紧,所以总的钱数其实一放一收是平的,因此一篮子计的商品价格应该是没有大变化的。但是因为在此过程中美元本身是向上的,所以以美元计的商品价格是下跌的。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各国的利率都开始下不去的话,那么对应的是此前我们看到放水的日本和欧洲,可能出现边际上利率下不去,资产估值向下的情况。因此,接下来我们可能面临的问题是一篮子计的商品价格是往下走的,但是阶段性可能以美元计的商品还不会下跌(因为欧央行宣布货币政策不放松了,欧元可能会涨,美元可能会跌。所以以美元计的商品价格可能会有阶段性反弹)。但是大方向来看,各类资产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价格往下走,风险往上走,这是逃不开的一个逻辑。最后一个是黄金的问题。其实我们看黄金和美国十年期国债的走势在15年中期以来走势非常像。所以很多人在说金价是不是跟货币政策放松有关,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但金价的走势在中国起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作用,即黄金可能是未来国内唯一可能买来对冲波动率的资产。我们刚才讲,全球整体经济现在的状态是,饼不做大了,现在是切饼的过程。这意味着有人“死掉”别人才能“活过来”。不确定事情是到底谁能活下来,确定的事情是风险一定是上升的。所以我认为今年黄金的走势对应的实际上是大家对风险的担忧,包括近期我们看到的英国放水之后黄金跳升的很厉害,但其他商品价格并未大规模跳升,包括美债收益率下的也不多。如果认为接下来唯一确定的趋势是波动率上升,那么黄金将是唯一可以用来做多波动率的资产。所以它的走势也会像今年一样很奇怪,我们知道历史上黄金的走势,包括大家熟悉的2009年以来黄金是慢慢往上走然后有一个慢慢加速的过程,而今年的黄金走势一般是三天三根大阳线走完一波行情,然后接下来慢慢往下走,过两天再两根阳线拉上去然后再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走势?因为现在宏观经济的核心矛盾是0和1的问题。有没有风险的问题,有没有风险和GDP到底是6.7还是6.8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原来我们在考量经济好与坏,我们考虑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能是慢慢变好或慢慢变差。现在则是考虑风险的问题,会不会出事,这是一个0和1的问题。大家觉得有事了,一下金价就弹上去了,过两天没事又下来了。但是因为整体的风险往上,所以是跳跃的往上走,也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黄金做投资是可以的,但不要投机,因为择时很困难,它是一种脉冲式的上涨,之后可能是一个月的下跌,然后再脉冲式的上涨。
第二部分:中国经济——趁外乱,调结构转型期经济与政策的核心矛盾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在这个点上,我个人不太建议大家关注中国的GDP以及传统的经济指标。中国经济的转型现在核心的矛盾是什么?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型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把全球比作一个村子,在2000年的时候,欧洲日本占有全球10%的人口,可以认为他们是村子里的富人。他们突然在那时发现有十几亿农民工进来了,当然这些农民工过得也比较爽,因为他们有机会赚钱了,而对于富人来说,有很多的廉价劳动力,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构。但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劳动力紧缺、资本过剩,而这种变化使得大家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上升了。也就是说这十几亿人,占这个村子25%的人也要开始富人的生活了。什么是富人的生活呢?我们知道全球60亿人就有60亿人的产出,富人就是消耗了超过一个人的产出,这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消费能力。但是产出和人数是相等的,你消耗了一个人的产出就必然损害到另一个人。所以原来只有10%的人口过着富人的生活,现在增加了25%的人也要过富人的生活,现在这25%的人转型、内部调整、创新等都可以,但最后都要落到蛋糕怎么切的问题。对于日本台湾这样人口少的经济体,转型只要在内部进行就可以。而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转型将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所以中国现在主要的经济目标是什么?国内能转型就转型,能创新就创新,总之是很好的,但可能也不明确目标是什么,所以叫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即政府的底线思维,就是什么样的转型创新都基于国内比较稳定的金融环境。如果又出现年初国内债券股市和人民币都要大幅下跌的时候,政府一定会出手托。但是除此之外,经济增长和政策调控就很难去找到轨迹。不再是以前一样,现在6.7要刺激到6.8,而只是到了一个觉得有风险的时候才托一把的状态,但起来了没风险了可能就不管了,这是我觉得是国内政策的核心。而重要的政策则在海外,比如人民币国际化。因此,对于经济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政策最近对经济支持力度下降,数据也不太好看,肯定和我们二季度当时的对经济的感觉不一样。当时我们觉得政府要出大力提升经济,现在没有了。回到央行的货币政策,我们看这一段货币政策在做什么。我的理解是今年两条主线:第一条是汇率,因为今年G20做人民币国际化;第二条是和货币放松降息降准很有关系,即资金价格的供给侧改革。这两年,中国表内的债务除以GDP的比例上的非常快。为什么快,我们知道这个指标是分子和分母的问题。分子上这两年借新还旧的压力很大,债务的累积效应很大,分母上,GDP增速慢曲率又是通缩。所以要解决中国去杠杆的问题,必须从分子分母两个因素入手。分母上做大GDP,做高通胀,能做到最好。但是如果把分母做大的代价是分子扩展更快,这是不行的。但是这两年有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发现整个金融机构对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解出现了偏差。央行究竟要做什么?我的理解是现在央行是希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但是不希望提升社会的风险偏好。因为我们知道过去几年整个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变化,就是2010年之后外汇占款流入大规模下降后,银行负债成本定价的锚从央行的存款利率变成了理财和同业的利率。本来银行的负债主体是存款,当时存款利率决定了商业银行负债的成本,但是外汇占款进来少了,负债成本上去了,因而银行只能通过理财产品去借钱。导致银行的负债成本变成了理财和同业。这两类的成本较高,而银行必须维持一个正的净息差,倒逼银行做了很多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比如说过去几年的非标、信托以及去年的股票的收益权,给股市配资等。 央行对这种银行配置高收益产品是不愿看到的。为什么呢?因为经济在向下,而银行在做高风险的事情。这显然是让风险加速累积的一个过程,所以央行现在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同时又不增加风险。比如市场期待央行会降息降准,但央行担心一旦退出降息降准,银行的风险偏好大幅提升,所以央行会比较纠结。这是央行纠结的原因,这意味着在做交易时也很简单,就是央行没有降息降准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赌央行降息降准。但是央行真的要降息降准了,我们就该跑了。因为央行并不是真的要放松,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外乱,对中国而言可能也是机会那么投资上应该怎么做?要抓住一些主要矛盾。第一个,海外乱对中国是有好处的,为什么呢?现在的全球是一个0和1的问题,是存量博弈的问题。换句话说,其他国家出乱子,中国可能会有机会。简单来讲,比如明天早上英镑突然崩溃,这个时候绝大多数国家理性的投资人应该做什么呢?应该趁英镑崩溃的时候去大规模收购英国的优质资产,可以把全球想成一个产业链,其中名叫“英国”的公司面临倒闭,这时供给减少了。但是同时呢,如果其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已经不太好看了,但是这个时候“英国”公司的资产价格已经崩溃了,其他公司可以用很低廉的价格,把“英国”公司的优质资产拿过来装到自己的表上,那这家公司趁此机会获得了很大的利益。 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一次,在1997年。当年泰铢先跌后升,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过山车,但是在底部的时候泰国大量的优质资产被持有美金的外国投资人买走了。当泰铢起来之后还是回到较为接近危机前的价格,这时泰国优质资产的拥有人已经大多变成外国人了。也就是说,在现在全球变成存量博弈之后,如果海外出乱子,同时中国能维持自身稳定,那么对中国而言未必是坏事。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什么呢,就是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CDS价差是收窄的。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我们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信号。也就是最近开始可以发现海外媒体上谈论中国经济不太好的表述越来越少了。这可能指向整个市场的风险担忧明显是在向发达国家转移。央行对汇率控制力的上升:贬值不外流接下来是汇率。在今年6月份之后的那一波人民币贬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是人民币汇率在贬值,但是外储是上升的,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为什么?简单来讲,央行的对手盘在减少,去年汇率贬值的时候我们就阐述过一个道理,不能简单的认为12个月外储下降了一万亿,所以四万亿外储只能支持四年。为什么呢?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家企业的话,这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经常是同步的。整体的中国国际负债的头寸,剔除掉撤资相对比较困难的股权类FDI,除以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就是一个对外债务的偿付能力,这是一个负债除以资产的概念。可以看到债务率在过去的3个季度是下降的。这意味着可以将外资撤资看作此前外国投资者把钱放在中国,而现在要拿走。假如中国外债的数额很大,而外部资产很少,可能会发生资不抵债,则这种情况下的撤资会将外汇储备耗尽,然而中国显然并不会是这样,因为中国的外债规模要小于对外的资产规模。 那中国是怎样的?中国的国际资产大于对外的负债。中国大概有6万亿美元的全球资产,对外负债则大约是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这种撤资最后的结果是,负债到零之后,资产端剩下的那部分是中国的净资产,还是正的。我们来看中国对外的短期负债的情况。一个是累计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流入,另外一个是境外的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的金融资产,这些理论上而言都是外部投资者可以往外撤的。就是在看到外汇储备下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数据也开始明显回归到了2013年左右的水平。这部分高流动性的负债是央行最大的对手盘,为什么呢?因为外部投资者随时可以撤资,体量又很大很灵活,然而这部分对手盘在减少,所以央行实际上对汇率的操纵能力是在上升的。因此我们会看到,从6月份到7月份这一段汇率的贬值是以中间价主动贬值的形式来体现的。 同时,如果我们看汇率隐含的波动率(这可以简单的认为这是市场给出的潜在的汇率贬值空间),也会发现市场认为的汇率的贬值空间实际上是在下降的。所以站在汇率市场的层面上,央行的对手盘,也就是投机盘,实际上是在减少的。也就是说央行对于汇率的控制能力是上升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赌人民币贬值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还有一句话需要大家仔细体味: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这句话其实是有基础的,但是市场很少有人真的相信。大家一定要重视。 为什么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化到底要做什么?从一个最优化的角度来讲,想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理想状态是怎样的?理想的状态是在本币币值相对较高的时候推行本币的国际化。所有国家都不愿意像当年的日本一样,在本币很便宜的时候推行国际化。因为本币汇率较低意味着所能买的资产数量较少,国外的投资者可以用本币买入本国更多的资产。这样的国际化会对本国造成损失,这也是所有国家不希望看到的。这也说明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如果一旦大幅贬值,人民币就很难做国际化了。否则国际化就会对本国造成损失。 因此无论是从控制力,还是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上来讲,我们认为人民币贬值的空间都十分有限。但现在为什么会贬值呢?可能是为了预防如果币值过分高估,资本账户一旦开放,资金涌出太多。目前人民币的贬值空间仍然十分有限。从刚才的这个角度来讲,大概6月底到7月中旬这段时期,我们看到国内的资产基本上是普涨的。这个普涨的前提是在英国脱欧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大量的国内资金有流出的预期,国内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对中国的风险担忧情绪有一定程度上升,因此在那段时间中国的资产价格被压低。然而近期包括英国退欧等海外风险事件较为频繁,投资者发现对外进行投资的风险明显上升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整体上国内资产的估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修复。 更值得重视的是市场上涨的结构但是更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的结构,比方说从A股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这轮市场上涨明显是以业绩基本面较好的行业为主。更重要的一件事情,今年的2月底有过一波行情,今年的6月底也有过一波行情。我们看到2月份那波涨幅,涨幅和行业的基本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如果我们看6月底以来的这波涨幅,行业的业绩和他的涨幅是明显正相关的。就是市场正在转向关注基本面,这也与我们当时在6月15号写的中期策略报告《风吹草地见牛羊》相一致。我当时在报告中指出投资者现在要开始关注基本面。这个观点被我们6月底之前的这波涨势所验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第一个是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如果用分级基金的整体溢价率来表征市场的非理性程度的话,明显非理性程度是在下降的。所以说市场上投机的人在变少,做投资的人在增加。我们在中期报告中也讲过,过去几年实际上企业都在讲故事,但是最后发现,那些讲故事的企业业绩都无法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今年我们看到保本型产品大规模在上升,这是一个投资者心态巨大变化的一个表现,保本型产品的增加意味着投资者开始关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去年投资者收益的格局是散户做的比私募好,私募做的比公募好。换句话说就是风控越好,收益越差,这就是去年的情况。但是今年的情况是保本型产品的发行规模大幅上升,说明当整个市场的资金都开始慢慢趋于理性的时候,投资者关注的就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这是一个市场风格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这两天大家看的比较多的理财的问题。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快速的下降,而且正在打穿浮动类产品收益率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偏好在明显的上升。要稳定,要靠谱,而不是要收益,这是市场目前体现的一个特征。而同时,我们发现理财的收益率在下降的过程中,理财发行的规模却在上升。这是为什么?简单的说,去年个人投资者觉得买理财不划算,理财的收益率即使达到8%,个人投资者也不愿意买,因为股市一个涨停板的收益就比理财高。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整个市场的风险明显在上升,赚钱越来越难,这个时候个人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就会偏向理财。 回到上面所讨论的,为什么市场开始更关注基本面?散户投资者开始把自己操作的资金转成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即投资到相对风险比较低的保本型的金融产品,资金再以这种形式进入到金融市场中去。机构在操作普通的开放基金和操作一个银行委外产品的股票仓位时,操作手法是不一样的。因为后者更关注回撤,所以机构会更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所以投资者本身风险偏好的变化,导致市场正在向“靠谱型”的方向走,这个是股票市场发生的变化。那么债券市场的变化是什么?我认为,债券市场已经先走一步,现在债券市场高等级信用利差比较小,长端利率也下降比较多。基于经济基本面的债券整体的趋势性投资机会已经很小。 所以最后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第一,投资者慢慢开始规避风险,大家都开始关注风险较高的公司以及资产,近期连ABS也违约了。第二,交易型的特征在增强,在市场最不理性的时候,趋势投资者占主导,但当趋势投资者意识到赚钱难之后就转向了所谓的价值投资。但是价值投资所有人都会做,因此很快就会把价值洼地抹掉。抹掉后剩下的是什么呢,就是交易。债券市场比股票市场更早走了这一步,交易性特征在变强。这些整体上来看体现的是市场机构化的特征。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可能在考虑抱团的问题,也就是当价值的洼地被抹掉以后,可能要考虑的是怎么去抱团。那么抱团靠什么呢,就像我们中期报告中提到的,存量市场的抱团,抱的是有业绩又有基本面的公司。因为没业绩的故事总有被证伪的时候,或者总有人会抛出,那100个投资者抱团,有1个投资者抛掉,股价可能就崩塌了。但是如果某个公司的业绩能够兑现,那么这个时候抱团的投资者会帮公司保住股价。这个是股票市场现在还存在的机会,但是债券市场面临的情况是在于绝大多数价值洼地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就像近期很多投资者都在讲说“债市短空长多”。短空长多是什么,记得前几天策略会时一位大佬说的特别好:“短空长多就是最大的多头”。但是多头最大的问题在于当投资者都把价格打到高位以后,那么想赚超额收益就会很难,这时交易就难做了。我们目前就在进入到这样一个状态:交易可能会很难做。【招人】融资1000万的扑克再出发打造大宗·金融从业者第一入口点击下方图片进入▼版权问题、商务合作、读者投稿微信号 mindcherisher电话+86 186-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至扑克投资家()获取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扑克投资家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8月9日 22:56
扑克投资家 最新头条文章
扑克投资家 热门头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超过1000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