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池塘清淤改造政策的河、池塘政府可以买卖吗

当前位置:&→&农村池塘河沟网箱养殖黄
今天是:日
农村池塘河沟网箱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
中国水产养殖网
黄鳝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滋补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养黄鳝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一项很好的农村副业。利用现有的养鱼池及河沟进行网箱养鳝,既不影响常规养殖产量,又能将小规格的黄鳝培育成大规格的商品鳝,不占土地,节约建池费用,增加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我市于1999年利用宁界乡3.2hm2养鱼池塘和河沟进行网箱养鳝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与方法1.池塘、河沟情况。池塘面积2hm2,河沟面积1.2hm2,养殖季节平均水深在1.8m以上。池塘、河沟均照常放养鱼种。养殖水体的水质良好,无污染,pH值在6.8左右,溶氧较丰富,其中池塘水的透明度约875px,河沟水的透明度约1250px。2.网箱规格。网箱长8m,宽3m,高1m(水上、水下各0.5m)。采用质地好、网目密、网条紧的聚乙烯网片。网目大小视养殖黄鳝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鳝且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原则。3.网箱设置。在3.2hm2水面中共设置70个网箱,其中池塘内38个,河沟中32个。网箱间距在3m左右。在池塘中,每个网箱用6根毛竹桩固定,河沟因水位变化大,采用浮架式网箱,使箱体随水位的变化而自然升降。黄鳝放养的一周前,将新制作的网箱放在水中浸泡,让网衣表面附着一层生物膜,使其变得柔软些,以免黄鳝因体表擦伤而患病。每个网箱中各设置l一2个面积lm2左右的食台,食台距水面500px左右。4.人工移植水草。在网箱内移植水花生,其覆盖面占网箱面积的80%左右。这样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为黄鳝提供隐蔽场所,有利于生长。移植的水花生最好去根洗净,然后放在50g儿的食盐水中浸泡10min左右,以防止蚂蟥等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5.放养&nbsp&nbsp&nbsp&nbsp&nbsp(1)鱼种放养。&nbsp放养鱼种前先用生石灰清塘。干池清塘每千平方米用120kg生石灰,待药性消失后于元月25日放养1200kg鱼种,平均每干平方米60kg。鱼种下池前用40g儿的食盐水浸浴15min。河沟在元月28日直接放养鱼种,共放养260kg,平均每千平方米26.75kg,鱼体消毒同池塘。(2)鳝种放养。&nbsp放养的鳝种主要是从稻田、沟渠等水域中用鳝笼捕捉的野生苗种,平均体重在35g以上,大的达100g以上。每个网箱中放养的规格尽量一致,以防止互相残食。要求放养的鳝种活泼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具亮泽。鳝种体色有黄、青、红三种,黄色大斑点鳝最好,长得最快;青色鳝次之。70个网箱内先后共计放养黄鳝3040kg,其中池塘中38个网箱内放养鳝种1824kg(每箱平均48kg,每平方米2kg);河沟内32个网箱中共放鳝种1216kg(每箱平均38kg,每平方米1.6kg)。另外,每个网箱中还放养2―3kg泥鳅,利用泥鳅上下游窜习性起到部分增氧作用。泥鳅与黄缮不争食,可清除黄鳝的残饵,还能防止黄鳝因密度大在静水中互相缠绕,减少病害的发生。放养工作从日开始到9月25日结束。每次放养前都用20mg/L的KMnO4或30g/l食盐水对鳝体消毒,浸泡消毒时间根据水温与黄鳝的实际忍受能力确定。用KMnO4一般浸泡20min,食盐水一般5―10min。6.投饲方法。网箱养黄鳝首先要做好驯食工作。刚放养的黄鳝,应等3―4d后再投饲。开始时投饲量要少,将蚯蚓掺入日后长期使用的常规饲料中,如小麦粉、蚕蛹粉、小杂鱼、螺蛳肉等。一般将几种饲料拌匀后做成条状为好,再将其定时投放到食台上。投喂时间起初是每天日落前1h左右,日投一次;驯食结束后日投2次,即上午9:00增加一次。上午的投饲量占全天的30%左右,具体的日投饲量主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黄鳝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一般以每次投喂后2h左右吃完为度。7.日常饲养管理。一是要做好投饲工作。每个网箱内的鳝种最好是同一天放养的,最多不要超过2d,否则会造成驯食困难。驯食成功后,按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原则投饲。二是要有专人负责饲养管理,4月一10月底的主要生长期,应每日早晚2次巡视网箱,检查网衣是否破损,网眼有否堵塞。经常观察黄鳝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大雨过后要根据水位状况调整池塘中网箱的入水深度。汛期更要注意防止被大水冲来的树枝、杂物等将网箱划破,引起逃鳝。三是要定期清除网箱中的污物,及时捞出死鳝,定期洗刷网箱,以保证箱内外的水体交换。已经枯死的水花生要及时捞出并换上新的,及时清除食台上的残饵,以免其腐烂变质而影响水质。8.病害防治。野生黄鳝很少发生病害,但在人工高密度饲养情况下,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易发生病害,所以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贯彻“以防为主、有病早治”的方针。在1999年的养鳝试验中,少数网箱的主要病害是轻微的出血、烂尾、肠炎和蚂蟥病,由于采取了预防措施,发现病害后又能及时治疗,使病害得到了控制。预防鳝病,除应选择好的鳝种和放养时对鳝体进行消毒外,5―9月份每半个月要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挂袋,每箱挂2个袋,每袋放药150g;另外在饲料中加入“鱼康达”或“痢特灵”投喂,每半个月一次,连投3d。一旦发生病害,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因池塘中水交换慢,故可直接用药物对网箱水体进行消毒。而河沟中由于水体流动,在网箱中泼洒药物时,需事先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等将网箱包围好,使水体暂时不能交换,然后按药浴浓度对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消毒时间视黄鳝的忍受能力而灵活掌握。&nbsp&nbsp&nbsp&nbsp二、试验结果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常规放养池鱼和网箱饲养的黄鳝全部上市。经统计核算,3.2hm2的池塘、河沟及其网箱共产成鱼、黄鳝13345.6kg,总产值269648元,实现总利润164258元。其中成鱼产量9120kg,产值58368元,获利32278元,成鱼的产量和产值比未养黄鳝的1998年均有增加。而70个网箱共产黄鳝4225.6kg,产值211280元,去除养殖成本,获利131980元,投入产出比为1:2.7。其中池塘内38个网箱共产黄鳝2644.8kg,平均每箱72kg,每平方米达3河沟内32个网箱共产黄鳝1580.8kg,平均每箱49.4kg,每平方米达2.1kg。&nbsp从试验结果看,在河沟和池塘中用网箱养黄鳝不但不影响沟塘的成鱼产量,而且可以提高成鱼产量。更主要的是黄鳝产值高,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池塘和河沟的养殖经济效益。三、小结1.从试验结果看,在池塘、河沟内设置网箱养黄鳝,不但不影响原有的成鱼产量,而且能增加产量,原因是黄缮的残饵和排泄物能起到一的肥水作用,可提高“肥水鱼”的产量。另一方面,沟塘内养“肥水鱼”能净化水质,对黄鳝的生长有利。利用现有沟塘开展网箱养鳝,不需要投资专门建池,却能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2.本试验池塘网箱于4月份放养鳝种,其增肉倍数为1.45;而河沟网箱于6月上旬才放养鳝种,增肉倍数仅1.3。4月份放养的鳝种平均体重为200g,到11月底平均体重达0.4kg。由此可见,放养时间越早,鳝种规格大,产量和经济效益越高。3.试验网箱都是敞口式,虽未发生逃鳝现象,但为了有效地做好防逃工作,今后尚需改进,即应在网箱上口的四周制作一个10-375px宽的倒檐。4.利用灯光诱蛾,可部分解决鳝的动物性饵料。5-10月份在网箱上方距水面250px处挂1盏10W的节能灯,以引虫落水让鳝直接吞食。为增加诱虫效果可在其上方装一盏100W的白炽灯。5.黄鳝最喜食的饵料是蚯蚓,进行大规模网箱养鳝,应配置蚯蚓培育场地,选用大平2号和赤子爱胜蚯蚓等优良品种,以解决适口的高质量饵料。&nbsp (本文已被浏览 4096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文库:
& 相关资讯:
 &文章链接
扫一扫下载水产村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中国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建设
宋国君 冯时 王资峰&
傅毅明/中国人民大学
  编者按&
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且具有时空分散、形式多样的特征。目前,中国农村水环境管理机构基本空白。根据政府干预程度的差异,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可分为三类,即政府直接管理、村民自发(市场)管理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合作管理,每类管理体制只有相对的优劣,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基于合作形式的管理体制更能满足农村水环境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本文设计了三种基于合作形式的管理体制——村委会附加水环境管理功能、专业合作社附加水环境管理功能和专门水环境管理合作组织或协会,试图为改进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缺失的现状提供思路。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近十几年来,由于水污染的不断加重,农村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那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大部分已经消失不见。较之城市而言,农村河流水环境污染后果尤其严重,因为农村及其居民应对水环境污染的能力很弱。
  水环境除了受城市和工业排放影响外,农业和农村非点源对水体的污染也越来越重。首先是城市和工业的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其次是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极少;再次是农民环境保护的能力很弱。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与农村的环境保护机构缺位有重要关系。
  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及其管理体制的一般问题
  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的特点
  根据美国《清洁水法》中对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定义,农业与农村非点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盐类、致病菌、重金属及其农村农禽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雨水的冲击和淋溶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方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等)等所引起的水体污染。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来源广(包括农村生活污水、零散养殖污染、种植业面源和农村生活垃圾等),具有时空分散性、复杂多样性、随机性强、影响因子多的特性,使其监测、控制和管理难度较大,为农村水环境管理带来了天然障碍。
  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污染防治的投入不足,投入主体不清晰,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具有外部性,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两类:一是工程措施,如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区和水陆交错带;二是管理措施,包括养分管理、耕作管理和景观管理。工程措施往往需要征用集体和个人的土地,而管理措施需要更多的技术服务以及影响到农民短期的经济利益。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面临以下几个难题。
  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农业投入不足,尤其是环保投入,基本上是掠夺性生产。农民一方面缺少环保投入的能力,比如进行养分管理,往往需要测土施肥,需要技术服务与额外投入;一方面缺少环保投入的意愿,相比于长期的环境收益,农民对近期经济回报的需求更加迫切,可持续农业缺少资本积累与外部支持的保障。
  二是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的责任界定与产权明晰困难。强制要求农村集体或者农户履行污染防治责任,需要极高的监管成本,不具备可实施性。政府与污染源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三是农村水环境管理机构基本是空白。总体来看,中国农民的自发管理受制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管理技能;地方政府的经济能力弱,没有能力开展水环境管理,加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外部性,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基本上没有。
  农业和农村非点源外部性内部化途径探讨
  农村的水环境保护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要求政府干预,并建立与之适应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推进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根据外部性内部化的一般途径,农业和农村非点源外部性内部化途径包括3类:市场途径,通过明晰产权,让市场交易自发进行,是科斯定理的运用;政府管理途径,包括政府直接管制、间接管理等;市场途径与政府管理途径相结合,比如通过具体项目,建立政府与农民共同参与的合作社。
  考察美国非点源污染防治实践发现,非点源污染控制必须将强制性手段和自愿性手段相互结合,而且两种手段的实施机构各有分工。美国环保总署主要负责制定环保立法和标准,美国农业部负责为农民提供满足这些标准的直接支持,如为农民提供足够的教育、信息和技术推广服务。
  欧美国家大都通过立法、科研和教育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控制非点源污染,建立一套组织机构、项目管理、项目操作、监测评价、教育、技术指导、科研和财政经费等各方面完整的非点源污染控制体系,制定和贯彻执行BMPs。但是,由于中国资本积累相对不足,尤其是农民收入水平低,非点源内部化途径需要更多地跟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减轻农民负担,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提高农民的参与度。
  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途径很多。然而,这些内部化途径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只不过有程度上的差异。界定产权、征收环境税、环境监测与执法、解决纠纷等都离不开执掌公共权力的政府(这里是包括立法、司法机关在内的广义政府)。体制建设是政府开展农村环境管理的关键之一。
  首先,农村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根据规定,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最基层的执行组织是设在县级政府内的环保局及其他相关组织机构。虽然有部分地方政府尝试在乡镇政府设立环保机构,但长期以来并没有成为普遍趋势。至于广大农村生产生活造成的面源污染,政府环保部门更是鞭长莫及,管理体制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其次,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农民合作管理农村环境非常必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相关产权的清晰划分成为不可能,很难为农民个体自发进行环境管理提供足够的激励,从而导致合作管理成为必然。面源污染的责任认定同样困难,采取集体行动防治面源污染是较好的选择。
  再次,经济、文化水平限制着农民管理农村环境的能力和意识。然而除东部沿海少数地区外,中国广大农民收入低、文化程度低,自主治理的能力和意识较低。即便建国以来农村实行的医疗、教育等合作制度,也是由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和促成的。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环保技术、资金和知识,农民单独进行环境管理更为困难。
  最后,农村环境污染的特征决定着管理体制建设的必要性。农村面源污染具有复杂多样和时空分散的特征,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环境管理体制的特殊性。采用工业点源污染的管理模式,即便乡镇一级环保机构比较完善,在面对地广人稀的农村和时空分散的面源污染时,也会因成本过高而力不从心。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必须与农村环境污染的特征相适应。
  中国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的类型及其评价
  交易成本经济学创始人Oliver E.
Williamson认为市场与企业都是交易签约方式,市场与企业之间并非真空,而是包括“从互不相关的市场交换到集权式的等级组织,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不可胜数的混合形式或中间形式。”就农村水环境管理而言,可以说每种管理体制都是一种签约形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过几十年对公共事物治理的研究发现,这个中间地带非常广阔,就是合作制,有时被称为多中心治理或自主治理。“大多数成功案例中的制度安排都是公共体制与私人体制的多方面的结合”,合作制旨在打破那种认为“解决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实行完全的私人财产或集权式的政府规制”的信念。
  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的分类及评价
  政府直接管理模式&
主要基于现有的水环境管理体制,将县一级的政府机构向下延伸到村一级,在村里面设水利站、环保办公室等。政府从村庄手中接管农村河流水环境管理权,派驻行政人员看护管理农村河流,直接通过行政权力及相关手段配置各种资源。例如江苏东海县的“环保轻骑兵”制度和浙江省余姚市所辖乡村的河道管理所制度均属于这种模式。这种“环保轻骑兵”对农村环境治理作用积极。浙江省余姚市成立了河道管理所,村级河道则按照每3~5公里配备1名河道管理保洁员的要求,由镇、街道通过聘用人员组建河道管理保洁队伍。2007年,安排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保洁预算内资金达420万元。
  市场(村民自发)管理模式&
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进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的形式进行农村水环境管理。村委会可以规定村民垃圾的放置地点,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筹集资金,组织村民共同清理河道,植树种草等等。村委会也可将河流的使用权承包给村民,村民按照规定进行水环境的管理。张家港市的村组河道管理员制度相当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河道管理员都属于本地村民,其所管河道的详细名称及河段、长度和联系电话都对外公布。这种做法便于对其工作开展监督,并有助于其他村民向其提供相关河道水环境信息。从江苏靖江的实践看,河道管护的激励机制完善,河道管理员同时就是投资经营者,而投资者一般是本地善于经营者,通过承包河道进行水产养殖或河岸种植,获得经济收益。
  合作管理模式&
即在农村建立水环境管理合作社,合作社作为法人机构与政府签订管理契约,规定合作社开展水环境管理的职责范围、目标、资金机制、监督机制等内容。一般而言,所建立的合作社是与村民有着良好关系的组织,可以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实施具体的管理。政府对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管理效果监督。目前中国没有严格契约意义上的合作社管理水环境的例子。
  不同管理模式的一般评价
  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社会条件、水环境污染状况也有巨大差异。理论上的管理模式有着不同的适用度,到底采取何种模式最终要看哪种管理体制更能改进农村水环境管理效果。理论上,一般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民的经济能力&
村民的收入水平,经济实力会直接影响村民对水环境保护管理的投入水平,不同的管理模式对村民经济能力的要求不同。
  当地的风俗文化(村民接受程度)&
中国农村实施自治制度,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将导致管理中不同的冲突程度。
  管理机构经验和能力& 不同的管理机构对于农村这种公共事务管理经验及能力。
  监督和监测成本& 该因素衡量保障农村水环境管理效果所需投入的监督、监测成本。
  时间有效性& 该因素衡量农村水环境管理的见效时间和效果持续时间。
  内部化优化水平(满意度)&
该因素衡量农村水环境管理内部化的成本收益水平。假定内部化的收益既定,即农村水环境管理效果既定。因此,这个评价标注主要是考虑内部化成本大小。
  一般评价见表1。
  表1 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模式的一般评价
  基于合作形式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设计
  外部性是市场无法克服的痼疾,在环境保护领域中解决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性,不可能靠市场自发解决,政府对此必须起到主导作用,而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则是避免“政府失灵”的必要条件。基于已有的研究和时间,本文归纳提出三类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模式,即村委会附加水环境管理功能、专业合作社附加水环境管理功能和专门水环境管理合作组织或协会。
  村委会附加水环境管理功能
  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利主要为向村委会提供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保证对村委会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全程的政策与行政支持;检查农村环境治理效果,并根据治理效果采取奖励或处罚行动。
  村委会的责任和权利为组织本村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并保证治理效果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从政府相关部门获取相应资金和所需技术指导。设立农村环境管理专项基金,其中农户和村委会提供部分资金,上级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当地村民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评估小组,对村委会承担的合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专业合作社附加水环境管理功能
  政府相关部门委托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向本地专业合作社提供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提供全程的政策与行政支持。检查农村环境治理效果,并根据治理效果进行奖励或处罚。
  专业合作社组织本村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并保证治理效果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并从其他政府部门获取农村环境治理所需技术指导。
  设立农村环境管理专项基金,其中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提供部分资金,上级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当地村民、村委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评估小组,对合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专门水环境管理合作组织或协会
  农村环境管理合作社由乡镇政府通过村委会召集村民组成,合作社执行机构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透明管理。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同形式,委托环境管理合作社负责组织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提供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和政策与行政支持,检查农村环境治理效果,并根据治理效果进行奖励或处罚。当地村民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评估小组,对环境管理合作社承担的合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类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村民自发(市场)管理模式、合作管理模式,每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取决于当地的具体情况。总的说来,合作管理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成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路政办发〔203〕43号
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路桥区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路桥区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
(此件公开发布)
路桥区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方案
为有效解决当前一些城乡河道中存在的垃圾淤积漂浮、水体发黑变臭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根据省、市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深入开展水环境整治和“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全面清理城乡河道,全面整治农村突出环境卫生问题,加快健全城乡河道保洁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双清”行动,到2014年底,基本解决河道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的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打造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规范有序,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河道保洁和农村环卫保洁基本实现有责任主体、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装备设施。
三、进度安排
——集中整治阶段(2013年4月)。各镇(街道)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河道开展全面排查,全面清理河道漂浮物、病死动物、河中障碍物和沿岸垃圾,做到河面清洁、河岸整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实现村村无成堆暴露垃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污水沟、臭水沟,房前屋后整洁有序。&
——巩固提升阶段(2013年5月—2014年9月)。按照水环境整治要求,以解决河道垃圾及河水黑臭、恢复河道基本功能、改善河道水环境为重点,持续开展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和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按照“清洁家园、和谐乡村”要求,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以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考评总结阶段(月)。将“双清”行动纳入生态区建设、“清洁家园、和谐乡村”、“四边三化”、“三改一拆”行动考核,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逐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集中整治阶段
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6方面工作:
1.彻底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全面清理打捞河道及田间地头的病死动物,并严格按规定实行无害化处理。
2.全面清理打捞河面废弃漂浮物。主要是漂浮在河道的垃圾、水葫芦及杂草、枯烂树枝等。
3.全面清理河岸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
4.全面清除河道障碍物。主要是严重影响行洪安全、有碍景观、影响环境卫生的障碍物。对其中的违法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落实清除责任,对拒不清除的,依法实施强制清除。
5.全面清理农村乱堆乱放垃圾。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全面清理处置农村沿路沿河、房前屋后成堆暴露的垃圾。
6.全面清理农村污水坑、臭水沟。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常识,开展农村河沟、池塘疏浚清淤工作,限期清理农村污水坑、臭水沟,着力恢复和拓展水域功能、改善水环境,不得随意填埋河沟池塘等水域。
在集中整治中,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妥善处理清理出的各类垃圾废弃物,避免二次污染。
(二)巩固提升阶段
1.全面推进城乡河道水环境整治。河道保洁做到全覆盖,标本兼治,采取沿河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驳坎、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消除河道黑臭现象。结合“三改一拆”行动,着力解决沿河乱搭建、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并完善由当地镇(街道)负责人任“河长”的河长制。严格落实水域环境卫生责任,加强河道日常保洁管理,严厉查处违法排污、向河道倾倒垃圾、河岸乱搭建等行为,切实维护河道及两岸清洁。
2.全面推进“清洁家园、和谐乡村”活动。不断完善环卫保洁“三有”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区域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大力推广“属地监督管理、村域立体保洁”的垃圾清扫模式,配足村级专职保洁员,做好保洁员培训、监督、奖惩,因地制宜开展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做到区域、职责、人员“三定”,推进环卫保洁作业规范化。充分发挥村级妇联、老人协会等组织监管作用,做到农村环卫保洁监管常态化,提升保洁效果和质量。
五、职责分工
“双清”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镇(街道)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区生态办要统筹协调,及时掌握并通报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区水环境整治办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区农办要结合“清洁家园,和谐乡村”建设,负责牵头协调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牵头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区水利海洋渔业局牵头协调河道清理工作,负责农村河道和承担管护责任的城市河道清淤疏浚、保洁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区农林局牵头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排泄物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环节的动物防疫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执法监管;区住建分局牵头城镇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区城管行政执法分局牵头涉河违法建设查处、承担管护责任的城市河道保洁、城镇环卫设施建设和监管;区环保分局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工业污染源执法监管和水环境监测。区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纪委,
&&&&&&&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3年4月5日印发&&
*温馨提示:若您点击wps格式的下载文档出现乱码的话,请您点击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到本地机器上,然后再用word或wps打开。
主办单位: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2)
版权所有: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
& Copyright by Taizhou Luqiao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最佳浏览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或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子前河后池塘 化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