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平米的房子里除玉米病虫害识别与防治里的虫要多少药

您的位置:&&&&&&
夏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夏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
11:31:00来源:农民日报
夏玉米中后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粘虫、蚜虫、红蜘蛛等,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茎腐(青枯)病、锈病等,应通过预报预测,加强预防控制。
玉米螟防治一般虫株率达到10%时,可用1%辛硫磷颗粒剂,往玉米心叶内定量撒施,每株1克左右。
玉米蚜虫防治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每亩10~15克对水45千克喷雾防治。
粘虫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
红蜘蛛防治玉米灌浆后特别是遇到干旱炎热天气时,也是红蜘蛛危害最盛期,当田间虫害叶片率达10%以上时可采用三氯杀螨醇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叶片背面。
叶斑病防治可用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锈病防治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乳油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青枯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编辑: 胖胖 标签: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食品商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食品商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食品商务网资讯频道联系。联系电话:8
相关栏目资讯
相关行业资讯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8:30-17:30辽宁省印发《2016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中国农药网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辽宁省印发《2016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发布时间: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郑庆伟
& & 辽宁省植保站日前称,据该站会同有关专家会商与分析预测,2016年全省玉米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将达到7000万亩次以上,其中,一代玉米螟、地下害虫、叶部病害等偏重发生,局部可能出现暴发为害,双斑萤叶甲、叶螨等害虫为害明显上升。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减少玉米病虫害对产量造成的损失,特制订本方案。&& & 一、防控目标& &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病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面积达到80%,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 二、防控策略& & 针对重点病虫,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采取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策略,实现农药减量、节本增效。& & 三、防治重点病虫与技术措施& & (一)防控重点& &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耕葵粉蚧等)和苗期害虫(蒙古土象、大灰象甲、黑绒金龟等):利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同时对蓟马、蚜虫、灰飞虱等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亦可用25%辛硫磷微胶囊剂拌谷子或细土等饵料,撒于种沟中诱杀。& & 2.玉米螟: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理化诱控为辅的防控策略控制玉米螟危害。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羽化高峰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在玉米螟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控制卵孵化率;心叶末期投放Bt或白僵菌颗粒剂;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在1、2代玉米螟幼虫初孵期喷洒Bt,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 3.玉米蚜虫:在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时施药,可利用自走式高杆作物喷杆喷雾机喷施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 4.玉米叶螨:及时除草,消灭早期害虫栖息场所;点片发生时,立即进行防治,可选用炔螨特、哒螨灵、噻螨酮、阿维菌素等喷雾或合理混配喷施,重点喷洒田块周边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 & 5.玉米粘虫:在田内插谷草把或稻草把,也可用糖醋盆、杀虫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当百株玉米虫口达30头时,可用高效氯氰菊酯、马氰乳油、功夫乳油等药剂常量喷雾防治。& & 6.棉铃虫、玉米双斑萤叶甲:卵孵化盛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甲维盐等。& & 7.玉米叶斑类病害(大斑病、灰斑病、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选用抗病品种,增施基肥,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在玉米心叶末期(褐斑病在玉米810叶期),可叶面喷施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烯唑醇、井冈霉素A、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三唑酮、多菌灵等药剂,视发病情况710天喷1次,喷23次。根据叶斑病种类对症选用药剂。& & 8.镰刀菌类病害(苗枯病、茎基腐病、顶腐病等):选种抗病品种,提高土壤墒情,创造条件使玉米快出苗,减少幼苗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减少发病;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处理种子,同时控制丝黑穗病、根腐病等。播种前种子需充分晾晒,种衣剂包衣风干后播种,避免裸种下地。& & 9.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播前进行包衣处理,与非禾谷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水肥管理。& & 10.粗缩病: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铲除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用内吸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病害传播;玉米三叶期田间喷施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等药剂消灭灰飞虱,兼治蓟马和其他害虫。& & (二)主推技术& & 1.秸秆还田、土壤深耕技术& & 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冬闲田,破坏病虫适生场所、降低病虫源基数。& & 2.药剂处理种子技术& & 选择杀虫剂和杀菌剂合理混配拌种,或统一实施种子包衣。宣传推广应用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技术,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 3.白僵菌封垛防治技术& & 封垛时间: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进行封垛处理,一般在4月下旬。& & 封垛方法:将100亿/克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菌液。将菌液注入机动喷雾机(担架式、手推式、车载式)容器中,在玉米秸秆垛茬口侧面插入专用喷杆,按每平方米1点进行喷施。注意封垛时秸秆垛必须喷透,不漏垛。蚕区切勿使用。& & 4.释放赤眼蜂防螟技术& & 释放时间: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或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或田间百株卵量达到1~2块时),为第一次放蜂时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间隔57天放第二次,共放2次。& & 释放蜂量:每亩2万头,分2次释放。即第一次1万头,第二次1万头。& & 释放方法:以据田边15步,边行15垄为第一放蜂点。并以此放蜂点依次间隔30步、30垄为下一个放蜂点。在放蜂点处选择一棵玉米植株,将蜂卡别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 5.心叶末期施药技术& & 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根据后期叶斑病和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害虫的发生情况,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如氯虫苯甲酰胺+苯甲·嘧菌酯+噻虫嗪混合喷雾),可有效控制后期叶斑病和玉米螟病虫。& & 6.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 & 杀虫灯应设在村落中或玉米田周边、杂草田等地,根据防治面积和每盏灯的控制面积设置安灯间距。可将灯固定在2m长的木棒上,灯底座距地面高度1.5m为宜。从玉米螟羽化的初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5月上旬开始至9月份)。一般在晚上7:30开灯,第二天凌晨4:00关灯;设专人管理,每天按时开关电源,处理死虫,保证杀虫灯的正常使用。& & 7.性诱剂诱杀技术& & 在越冬代或一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装性诱捕器(59月)。选择玉米螟专用诱芯和干式诱捕器,在玉米螟成虫活动场所(如玉米田周边豆田、水田及杂草地等玉米螟栖息地)放置诱捕器,每亩设置1个性诱捕器,开展性诱诱杀。& & 8.应用现代植保机械喷施生物农药技术& & 在玉米病虫重发区应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无人直升机等先进植保作业器械田间喷施Bt等生物制剂,可有效防治一、二代玉米螟幼虫;或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如氯虫苯甲酰胺、苯甲·嘧菌酯等),有效控制叶斑病和玉米螟、粘虫等害虫。& & &三、工作措施& & (一)做好监测预报& & 合理设置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施,认真做好系统调查,并对粘虫、灰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开展区域异地监测协作,及时掌握玉米重大病虫动态,通过电视、网络、短信等方式及时准确发布玉米重大病虫情预报,提高病虫情信息入户率。& & (二)做好应急防控& & 各地要制定重大病虫防控预案,针对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尤其是粘虫暴发为害时,利用烟雾机、水雾机、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农用飞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及时防治低龄幼虫,严格控制重发田幼虫继续扩大和转移危害。& & (三)加强宣传培训& & 将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纳入高产创建、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以及阳光工程等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防治现场会、印发明白纸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认识防治玉米重大病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防治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 (四)强化技术展示,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 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和统一组织农民开展释放赤眼蜂、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等统防统治行动。 & & & & & & & & & & & &
编辑人员:余琦,刘琴联合编辑
相关文章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玉米芯中的虫子,
& &玉米芯中的虫子 &
& & 多云 &
牙齿不好,食欲不振,但是飯还是要吃的,因为飯后还得服用药,那甲硝䂳片伤胃必须吃飯后吃才好。
最近早上要吃根玉米,咀嚼时还真当回事才行,要慢悠一点、耐心一点才好,手拿着玉米,咦!这个顶上是什么呀!?仔细瞧瞧,是个虫子哎,这虫子怎么会这样,放锅里蒸熟之前肯定是剝了外壳后,还把夹玉米粒里须拿干净了,这个过程也可算是作了检查,决不会有虫子的,退一步说,就是发现虫子也在下锅前处理了。
这虫子是躲在玉米芯里的,隐藏得可是挺深的,这放锅里蒸时,那蒸汽热得吃不消才鉆出耒,可是鉆出一半觉得玉米芯外面的蒸汽热更受不了....
想想这个玉米芯中的虫子在那挣扎过程中倒是蛮作孽的,手中拿了好一会儿,拍照留念,心存同情,有点多愁善感了哦!
懒人换靠枕套
我的宝坐上用的靠垫是个长枕头,有好多年了,是孩儿在家时自己做的,那套子也是自己裁并缝合的,记得那时候还会有心相用缝纫机,有很多次要以旧换新,但都没有。可以说是懒,因为若是勤的话做个这东西真的小事一桩的;可以说是省,要是买个这种枕套很便宜的呀,内心还是有留个念想之意。
这个靠垫套终于有一点破了,当下这布要到不损而破还不容易的,掉一个头使用,这一头又有点破了,取出针线补一下,的!动一下这洞反而大了,这说明已经羊掉了,非換不行了,想想怎么用懒人办法换个靠枕套。
想出耒了,找出一条裤子,做好一直没穿,这料是有次买了做两套睡衣,多下耒的尽料做了睏裙,发现不实用,改成裤子又有点大,至今这条睏裤一直放那睡觉。取出它耒、长短差不多,裤腿改成筒型就可以,当然不会用缝纫机了,反正缝合要求不髙,边看电视边弄,不自不觉也成了。感觉不錯,总体耒说有点几道手续。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来源:转载
编辑:黄彪
一、玉米大斑病
& & &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2.发病规律:
& &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3.防治措施: & & & & & & & & &&
& & &&1 选用抗病良种;&
& & &&2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 & &&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 & &&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2.发病规律:
& &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3.防治方法:
& & &&1.选用抗病品种 &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
& &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 & &&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 & &&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圆斑病
& & &&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2.发病规律:
& & &&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抱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3.防治办法:
& & &&1.加强检疫 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
& & &&2.药剂防治 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四、玉米褐斑病
& & &&病菌侵染叶片、叶鞘及茎秆。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至红褐色,小病斑有时汇成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2.发病规律:
& &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可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游动孢子必须在叶面或叶鞘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游动,当气温适宜时,即可侵人表皮。七八月份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密度过大,田间郁蔽,发病重。
3.防治办法:
& & &&1.农业措施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
& & &&2.药剂防治 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
五、玉米纹枯病
& & &&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
2.发病规律:
& & &&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易诱发病害。
3.防治办法:
& & &&1.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
& & &&2.加强栽培管理 &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
& &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
六、玉米锈病
& &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长圆形、黄褐色、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生长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2.发病规律:
& & &&在南方温暖地区,病原菌以夏孢子越冬。来年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病斑上产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间重复侵染,并由南至北随季风传播,逐渐扩大蔓延。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高的相对湿度(100%)有利于锈病发生和发展。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早熟品种一般易发病,马齿型品种比较抗病。氮肥施用过多,会加重病害发生。
3.防治办法:
& & & 1.选用抗病杂交品种;
& & &&2.合理施肥,施用磷钾肥;
& & &&3.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15天再喷1次。
七、玉米黑粉病
1、症状:&
& & &&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l-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它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大病瘤。
2、发病规律:
& &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
3、防治办法:
& & &&(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
& & &&(2)消灭侵染菌源 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经腐熟,并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
& & &&(3)改进栽培措施 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
八、玉米丝黑穗病
& & &&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雄林早期受害,整个花序变为厚垣孢子团。
2、发病规律:
& & &&玉米丝黑穗病一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和种子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菌丝,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后进人雄花和果穗,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温度湿度是否适宜,一是影响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3、防治办法:
& & &&(1)选用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 & &&(2)拔除病株 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并带出田外深埋。
& & &&(3)农业措施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 & &&(4)药剂拌种 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
九、玉米茎腐病
& & &&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2、发病规律:
& & &&玉米茎腐病田间以病株残体、病田土壤和种子带茵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侵人,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雨量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 & & 3、防治办法:
& & (1)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 & (2)实行轮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等,以减少土壤茵源。
十、玉米干腐病
& & &&玉米生长期均可被害,以生长后期被害较重。为害茎秆和果穗。茎秆基部和果穗处的茎秆生褐色、黑褐色、紫红色大病斑,严重时茎秆从病部折断。病果穗穗轴变松,易折断,病穗下部子粒变褐色无光泽,粒间常有白色菌丝体,病穗与苞叶粘连,不易剥开。
2、发病规律:&
& & &&玉米干腐病以菌丝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浸染和发病。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播种后降水多、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幼苗长势弱,容易发病。
3、防治办法:
& & &&(1)农业措施 & &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年轮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
& & &&(2)药剂防治 &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相关数据未经证实,仅供参考。)
中国玉米网ios版手机客户端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连亿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3
Copyright& 2014 China Corn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4-
地&址:大连市黄浦路541号网络产业大厦1601室
大连网通提供网络带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病虫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