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O2O”到底怎么判断是不是命题真命题

摘要:O2O更重要的是线下的O,而线下的商业逻辑和辛苦程度并非线上巨头能轻松理解和承受,这使O2O有别于传统电商。O2O现在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难免显得有些混沌;O2O不是骗局,但良莠同行阶段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需要提高警惕。
文/黄渊普(亿欧网联合创始人)
前两篇O2O笔记(和)写完后,有不少朋友问什么时候出下一篇;中间因为杂事太多,耽误了不少时间,今天续上第三篇,回答一个普哥经常被问到的问题:O2O是不是骗局?
问“O2O是什么”的人大多还是门外汉,而问“O2O是不是骗局”的人则大多是对O2O进行了初步了解后而心存怀疑,有少数人是进行了O2O实践或接受过O2O培训后由于效果不佳而形成O2O骗局论。
对于属于第一类的大多数人来说,刚接触O2O时,难免不会把O2O去和传统电商做对比,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个笼统的定义,会发现很早前传统企业做电商时就采取线上购买,门店取货的O2O模式,这种“网订店取”的方式在国外较为流行,、、等都是积极的实践者;但中国的传统企业做电商,大多另起炉灶,很长时期内线上线下的配合不太明显。
O2O区别于传统电商之处体现在:传统电商是“实物商品+包裹+物流配送”,大多是标准化产品;2)O2O的广义把实物商品包括在内,但更多强调线下门店的配合,弱化“包裹+物流配送”的作用。此外,同样是实物,传统电商直接突出销售功能,O2O更加突出客户关系管理。
从大的背景看,十余年前传统电商兴起时渠道至关重要,十余年后的2014年虽然渠道依然非常重要,但品牌时代已经在逐渐兴起。相比线下渠道,线上渠道发展到现在集中度已经非常高,大淘宝和京东两棵大树下寸草难生;品牌电商时代,社交粉丝经济(Social CRM)的运营极为关键,O2O线上线下结合成为打破渠道藩篱的有力武器,“小而美”将有可能大量出现。
从实际情况来看,O2O和传统电商有明显不同。线上线下的结合紧密程度差异明显:O2O是无缝实时对接,传统电商是虚拟连接;线上的职能定位不同:O2O更看重客户关系管理,传统电商是销售渠道;对尺度空间的依赖不同:O2O基于位置高效服务本地,传统电商以中心仓储辐射大区域;O2O是用户中心,传统电商是商品中心。
第二类对O2O怀疑的人里面,有不少属于O2O创业者。创业失败后,用血淋淋的经历教训去怀疑O2O骗局,看起来十分有说服力,但这和O2O本身无关,就好比电商创业者九死一生后也鲜有人因此怀疑电商是骗局(乐淘网的毕胜是其中一个);O2O创业也不例外,失败是常态。和电商相比,由于O2O更重要的是线下的O(Offline),而线下的商业逻辑和辛苦程度并非线上巨头能轻松理解和承受,这使O2O的创业存活率其实高于传统电商创业。
对于那些受过骗后说O2O是骗局的人,理论上应该同情;但同样,受骗是每个行当都可能出现的事情。O2O现在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难免显得有些混沌;而任何实物发展早期,都是良莠同行,而且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对于“劣币”来说,它不考虑长远,图的是赚快钱和赚一次性钱;而对于“良币”来说,即便踏踏实实做事,但发挥效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证明。
O2O从2013年下半年大热后,被电商“伤害”过的传统企业纷纷转型O2O,几乎每天都有传统企业做O2O的消息,不少企业造噱头的意图十分明显,这遭到不少行业人士的批评。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企业名不其实地打O2O旗号,竟然能引起股价涨停,这更加加深了不少人对O2O骗局论的认可。但从另外一方面考虑,传统企业愿意去尝试新模式(哪怕只宣传一下),资本市场给它奖励也无可厚非;现阶段,O2O无法给传统企业带去根本性的业绩提升,资本市场评判的标准就看各家企业转型O2O的决心。
所以,O2O当然不是骗局!不过,为了以后少受骗,提升自我意识很关键。任何模式,包括O2O都不是万能灵药,期望过高则必然带来失望越大;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服务或产品是根本,不要偏离这个根本去过分依赖营销;此外,打O2O旗号行骗的人大多有太多看似高大上的Title,需提高辨别能力。
声明:请尊重原创,转载文章,请务必注明一下信息:“本文作者黄渊普,O2O第一自媒体,亿欧网联合创始人;私人微信号yuanpuhuang,欢迎添加关注,添加时请注明 [姓名+公司+职位] 方便备注,十分感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百家”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送货上门是零售O2O企业提升体验的另一着脚点
来源:亿欧网
作者:费颖
当人们都在谈论O2O给交易体验带来的改变时,上门服务则成为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家政、外卖、美业等行业通过提供上门服务而大大的降低了线下店租的成本。然而上门服务除了适用于上述行业以外,在零售领域也发挥了它的作用。...
当人们都在谈论O2O给交易体验带来的改变时,上门服务则成为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家政、外卖、私厨、洗衣、按摩、美甲、教育等等行业通过提供上门服务而大大的降低了线下店租的成本。然而上门服务除了适用于上述行业以外,在零售领域也发挥了它的作用。
零售O2O,不只是融合
我们在谈论企业困局的时候,难免都会提到互联网、电子商务对于传统模式的冲击;提到电子商务,又无法忽略长期困扰的体验难题。在这种情况,零售O2O模式应运而生,无论是线上企业联合实体店增强存在感,还是线下企业搭建、入驻线上平台增加渠道宽度,都无疑是在产品获取渠道上拓宽了道路,而在深度上则仍然任重道远。
3月20日,在亿欧网O2O沙龙成都站的活动现场,品胜电子董事长赵国成发表演讲时说,&O2O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这是融合后的电商和店商将发挥出来的增长潜力。我们常说零售O2O的制胜法宝是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这一点相信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是喜闻乐见。过去消费者需要等上几天才能收到货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消费者去逛店挑选货物忍受导购员询问的时候也早已不再。接下来送货上门的入户服务则是零售O2O企业提升体验的另一个着脚点。
漂亮的公关战,用免费敲开用户家门
免费永远都是吸引用户最有力的武器。正如品胜电子旗下的无线中继宝前不久推出的1万台免费试用的活动一般。抓住用户的尝鲜心态,利用&无线信号搬运工&这一实用产品轻松虏获上万用户,并通过提供上门安装调试服务成功敲开用户家门,让用户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享受到这一整套的上门服务。
上门服务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敢承诺的,首先你需要在线下有足够可以承载上门服务的实体店和工作人员,其次要对服务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个人素质;
而品胜的信心来自于其在全国891个城市和地区拥有两千多家品牌专卖店,不仅覆盖了全国一二线城市,还已将触角伸向每一座县级城市。把产品与服务相结合可以看做是O2O的核心要素,尽管看起来重模式更加消耗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的竞争力往往来源于重模式的铺垫。正如亿欧网创始人兼主编黄渊普曾发表的文章《黄渊普笔记:重模式O2O正在兴起!》提到:&如果仅仅把线下信息搬到线上,O2O给线下传统企业带去的作用将十分有限。中国落后的线下服务水平,需要O2O企业去倒逼;线下服务水平差,只能让O2O企业通过做重去弥补。和相比,线下对O2O的重要性更大;而且,相比电商相对标准的实物商品,O2O线下的服务类产品更难把握。因此,线下为本的O2O只有深入线下,才能使O2O真正转动起来。&相信这也是品胜等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线上比线下价格便宜是不是伪命题?
一个一直没有争议一边倒的话题是,电商平台比线下实体店的成本要便宜的多,到底是不是这样?毫无疑问,在线下房租成本方面,电商平台的线上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其次是人力成本,线下平台多在数量,而线上平台运营人才的工资又普遍较高,当然综合成本算下来,依然是线下人力成本支出更多;第三是包装成本,线上平台因其要运输的原因,所以需要在商品上采取更适合、更安全的包装;第四是物流运输成本,这其中所涉及的长途、短途、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成本不言而喻;最后是推广成本,众所周知,线上平台的广泛发展,使得线上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传统线下的门店本身则具有一定的宣传价值,同时落地的门店能够给消费者更真实和踏实的信任感。
为了能更好的贯彻执行线上线下融合的战略,企业诸如品胜、苏宁等都在推行线上线下同价的价格体系。近看,线上线下的不同运营成本使得线下实体迁就线上调整价格是冒险之举,但长远看来,一体一价的价格策略更容易在消费者心里实现品牌化和融合化的印象。消费者无论选取哪种方式进行购买,O2O企业的同款同价都能保证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同时辅以更加极致的售后服务,让用户舒服了,企业才能更长远发展。
当前的零售O2O模式,无论是便利店、社区店还是大型、百货公司、专卖店等都秉行着线上下单线下取送货的服务模型。而这其中对于商品的管理能力、物流承载能力、线下门店的分布等等则有着更高的要求。
也许争议永远都不会停,O2O也是在争议中一点点的被行业、机构认可。零售被认为是受到电商打击最严重的行业,然而O2O的出现则给了零售企业一剂强心剂。上门是一项增值服务,是连接用户、提升增值体验、建立强联系关系的重要形式。正如品胜电子董事长赵国成所说:一项好的服务是学会怎么跟用户交朋友,最终关键的是你要找到用户的需求,真正是为用户做事。也许零售服务的上门也仅仅是开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将会走更短的路径到达消费者,届时轻重模式的O2O到底哪种更有优势也就当下立断了。
责编:龙商网
文章总评分分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
培训部010-
网站部010-
备案京ICP备号-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39号院青清写字楼322a室
免责声明: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上门O2O看似火热,但其实是个伪命题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上门O2O看似火热,但其实是个伪命题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四不像云龙 微信号:yunlong04  周红她爷是个农民,周红她爸是个农民,所以周红也是个农民。她出生在东北,在18岁考上大学之前对平翘舌是永远分不清的。四四四,十四十,十市是十市,市十是市十。  后来在北京四年大学毕业,奋斗了几年,虽然还没有找到高富帅过上梦想过无数次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太太生活,至少很成功的把自己的口音变成了海角七号女主的调调。自己也改名叫周泓,给人一种来自书香世家的感觉。就这样过了好多年,到了2014年,周泓发现,自己终于可以过上富家小姐的生活了,因为上门O2O来了。  如果有必要,小红可以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早上起床叫一个到家美食汇的早餐,出门打个神州专车上班,中午必须用饿了么,这样可以挤出时间再叫一个河狸家的美甲师,晚上要负责安排老板们的一个饭局,酒到酣处,小红安排的上门按摩师整队出现,看到老板们按摩时迷离的眼神,小红知道自己今天又赢了。  上门O2O就这样突然闯入中国人的生活,并一下子燎原了。你不是懒吗,满足你;你不是要爽吗?满足你。而且还他妈的去了中介化,还解放了手艺人,皆大欢喜。投资人也疯了一样的投,反正钱也不是自己的。  BUT,总感觉哪里不对呢?  解放手艺人?  什么叫解放?收入不菲,时间自由,有尊严,也就这样吧?  就拿美甲师举例子吧,河狸家最早嘛。如果美甲师们真的可以称之为被解放的话,对美甲师而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能赚到足够的钱。第二有足够自由的时间。很显然这两点是矛盾的。想多赚钱一定就得让更多的时间绑进去,就更不自由。一定有手艺人能赚到钱--如果平台推你的话,但是平台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淘宝一样,首页挂谁不挂谁,这区别大了去了。刨除目前各平台补贴的非常规状态,进入到常规状态的话。手艺人也要天天担心自己有上顿没下顿,内心相比很焦灼,而且据说在客人家里连厕所都不让去的,憋尿的尊严。  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人都想解放自己,手艺人似乎任性的空间不大。  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整体的社会成本并没有降低,只不过原来顾客去门店变成了服务者去消费者单位或者家里。原来一个美甲师在店里可以一个接一个不断的提供服务,现在一上门,这个做完就要匆匆赶往一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客户,时间的摩擦成本,怎么着也得半个小时吧。  一个上门按摩168块钱,给哥100块钱的券也要68。而我家前面的盲人按摩没有优惠的情况也是58一次,哦,需要我走100米。  唯一降低的是连接的成本。不过连接如果能解决即时性需求才真正有价值,什么叫即时性需求,我要打车,要马上打到,我要叫外卖,马上就要叫到。美甲、按摩、修车这种事儿,总不是那么着急,可以从容安排。  P2P还是B2C  上门O2O原来一定是想做成P2P的,以人的服务为核心的淘宝。但最后都变成了B2C,把原来的中介去掉,自己的平台成了另外一个更大的中介。革了一些店面的命似乎有门儿,颠覆行业却还差得远。顶多也就是一个秦汉宋元的替代,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原地打转。而且如果不以员工的标准来要求这些手艺人的话,服务质量必定千差万别。与共享经济相比,能够提供服务的手艺人总是少数,天花板明摆着,一个按摩师一天可以服务8个人,那100个按摩师的天花板就是800次,1000个按摩师的天花板就是8000次,完全线性增长,不具备爆发效应,这很不互联网。  上门是必须的吗?  洗车上门,修车上门,美发上门,按摩上门,健身上门,统统上门。但这些所谓的上门是必须要上门吗?上门除了让消费者稍微懒一下之外还能有更多的溢出价值吗?还造成了消费者开放门户的风险。很多服务上门后无法体验门店的其他增值体验。就如现在虽然很多女孩都在淘宝上买衣服,但线下实体店永远不会消失,那里不仅仅卖衣服,卖的还有逛街的体验。任何一个消费情景都有它的独特性,上门服务把它固定在一个类似的情景下,尝尝鲜可以,要说谁迷上了上门,我说啥都不信。  雕爷是互联网界最聪明的几个脑袋之一,河狸家模式的流行是业界对他的头脑的致敬。不过,虽然雕爷指向远方的月亮,一众人等也只看到了他翘起的兰花指,真魅惑。  所谓上门不上门,不是生意的本质,上门更方便的就上门,到店更合理的就到店(比如修车和健身)。而不要觉得什么服务生意非披上一个上门的外衣才够酷够互联网思维,每个生意有它独自的特点,从挖掘核心诉求出发,美业最核心的是让爱美的人变美,按摩是让疲惫的人享受放松服务....。.整体来说都是“享受生活”,从这个生意的本质去考虑问题,而不是被所谓“上门”蒙蔽了双眼,Are you agree?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四不像云龙
蒙牛集团品牌策划总监
罗辑思维团队尽可以把反对声音归结为嫉妒、无聊和刷存在感而不予…
想透了信用即关系这个逻辑,这个征信体系完全可以由民间产生,由…
外卖O2O这个市场可能根本没有目前疯狂资本所鼓吹出来的那么大,…沉沦?从人人追捧到人人喊打,O2O到底是不是个伪命题,当中经历了什么?
点上面蓝字派代网立即关注
覆盖300万电商从业者的每日干货、资讯推送
过去的2015年,O2O市场风起云涌,一边是融资消息不断,BAT大肆布局O2O领域;一边是哀鸿遍野,倒闭消息频出。O2O在短短一年中经历了从人人追捧到过街老鼠,活下来的那些又忽然成了各位大佬们眼中的香饽饽,堪称最让人看不懂的商业模式之一。说谎和沉默可以说是现在人类社会里日渐蔓延的两大罪恶。事实上,我们经常说谎,动不动就沉默不语。——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三年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没听过一个叫做O2O的市场。如很多款爆红APP一样,2013年底,O2O这个名词开始出现,但真正实现爆红是在2014年3月,一夜之间,跟别人聊天,不说点O2O就觉得自己不是互联网圈的人。根据百度指数,O2O的检索量在2013年之前长期维持在1000以下,2013年开始,检索量缓慢增大,当年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双十一前后,达到了4356,但与后来近两万的高峰相比,简直是凤毛麟角。
到了2014年,在双十一的前奏以及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影响之下,O2O概念大火,并迅速引爆了家政、餐饮、美业、生鲜、教育以及汽车后市场疯狂的跟随。
一时之间,创业者、孵化器成为了热门当年的词汇.资本的青睐令众多资源型或者资金型创业者开始迅速切入一些垂直领域。然而,仅仅过去不到两年,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一批早期O2O创业者相继进入当年的O2O死亡名单之列,但是,在当时这样的失败很快被浩浩汤汤的创业大潮所淹没。
O2O到底是不是个伪命题?
进入2016年,国内硕果仅存的O2O行业内横向整合态势凸显,58和赶集、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纷纷选择合并。这些抱团取暖的企业都曾经为了抢占市场和用户烧钱补贴,然后突然联姻,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小巨头”。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滴滴与快的。经历了疯狂的烧钱大战之后,两家公司宣布战略合作,在整合之后滴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抛开商业模式的先进与否不讲,O2O的本质还是一种连接,和以前连接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不同,这次连接的是主体是消费者和服务者。也许之前他们的连接是通过层层的中介公司来完成的,而现在O2O公司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成为了连接他们的直接平台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更直接的连接意味着更高的成本,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抛开中介,其实成本是更高的。为什么直到现在,很多传统行业依然采用经销体系,那是因为实际上服务和产品商直接来提高服务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成本不一定低,实际上对于很多O2O服务项目来说成本是更高的。
O2O本应该是高端服务
O2O本身高昂的成本,意味着其实这只是少部分人群的需求,满足中高端人群。因为送货和服务上门,每一个订单需要一次成本,并不会随着订单增大而成本降低,相反订单越多,还会导致服务网络瘫痪,这一点是跟传统互联网的复制效应区别的。
然而,国内市场的O2O一开始就误入歧途,O2O服务被打上了“廉价”,“低于到店消费”的标签。这一扭曲现象最早由火热的外卖O2O引导掀起,从互联网衍生的“屌丝”的概念在国内一路火爆,于是乎,中国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行业不乏为了迎合屌丝的口味,以靠打低价牌和免费牌起家的企业,让“屌丝经济”成为网络显学。
甚至在诸如腾讯、百度、淘宝的成功案例中,其辉煌就被贴上了“屌丝人群”的标签。凭着“得屌丝者得天下”这一喊出来的励志口号迅速占领中国互联网,自然也蔓延到了当下的热门的外卖O2O领域。
于是乎,走“屌丝经济”路线的外卖O2O玩家大肆开启靠补贴圈用户砸市场,甚至出现免费吃外卖的情况,外卖O2O彻底将O2O拉入了“廉价低端”的不归路,后来兴起的各种上门O2O服务也采用了这种模式,不可避免的走入“低端”歪路。这样一来,整个商业模式中,依靠订单盈利基本没有可能,每单必亏,至于想得美好的增值服务和广告收益,那更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补贴与刷单毁掉了O2O
实际上,对O2O创业者而言,如何在一系列的激烈竞争中站稳阵地,打造自己的品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遍方式是通过补贴,改变用户习惯。
以O2O领域补贴程度最大、频次最高、数量最大的打车与外卖行业为例。巅峰时期,滴滴快的曾宣布单日补贴10亿。美团外卖等曾每月补贴2亿!海量的补贴,为刷单客发展铺就了温床,刷单客应运而生,刷单客通过进行虚假交易等方法,月收入数十万!可以说,海量的补贴,为刷单客发展铺就了温床,使得刷单客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对于刷单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一方面,刷单行为对企业造成损失,但虚假交易致企业交易数据虚高,间接提高了企业估值。以便于获取更佳的融资额度。然而,通过刷单将形成巨大的泡沫,对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为了掩盖虚假的交易数据,企业听之任之,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依然有限
电子商务引入中国,经历了一个低价促销策略阶段。从何时起,阿里系电商给人的印象就是便宜。实际上,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依然偏低,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中国GDP的构成份额,最终消费的占比2013年已经达到了50%。通过中国、美国、德国、法国和发达地区对最终消费占GDP份额的比较,美国占80%以上,近几年接近90%,第二是法国,中国还在后面。对比金砖四国的情况,巴西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俄罗斯和印度总体水平相仿。纪宏说,最终消费由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构成,对比中美两国政府和居民最终消费的比重,中美两国政府消费非常接近,最大的差距是居民消费,2011年美国的居民消费占到GDP的70%,中国是35%左右,相差了一半。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新兴经济体最终消费总体份额低于发达国家,而中国大陆的最终消费份额在新兴经济体中是最低的。
这也是,为什么电商的发展伴随着价格战争。随着电商从蓝海到红海,各种促销手段更是五花八门,电商企业为了稳定自身优势,不得不加入低价大战,以争取更多用户。直至今天,说到电子商务,消费者自然想到——
低价,低价已经成了电子商务的代名词。甚至到最近,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占领市场互相竞争的手段仍然是降价促销。
这一低价策略原封不动的被引入了O2O领域,补贴,促销,大行其道。刚开始的时候,大量被低价吸引的用户为各家O2O服务商创造了大量的订单,市场热情高涨。然而,一旦停止补贴,虚假的繁荣就会破灭,这些靠便宜吸引来的羊毛客,并不是O2O真正的需求方,然而,大部分O2O服务商却在努力为纠结于这些人的需求。纠结于单价不够便宜,赠品不多?优惠力度不够?
一旦补贴停止,这些羊毛客,贪便宜的虚假客户,就会断然离开APP,去选择更便宜的,直到再也没有便宜的,因为都倒闭了。
然而,低价是万能的法宝吗?从低端走向高端是任何消费领域发展的必然规律,尤其是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低价伤及品牌价值。O2O这个高端服务从一开始误入了低价的歧途,那么倒闭与熄火其实早已经注定了。
其实还有一点是大家不经常提到的,因为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当大家都在搞品牌建设的时候,过分搞一些低价促销,无疑是一种削弱品牌价值的行为,要知道低价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倘若在低价的时候保证不了质量,那么很容易给消费者留下一种品质不好的感觉,会让别人以为你的产品虽然便宜,但是质量一样不好,不值得购买,让本身就敏感的低价消费群直接唾弃你。
大部分O2O问题出在违背商业合作的基础“共赢”
O2O,线上到线下。直白地讲就是在线上聚集人,引导他们去线下消费,通过转换而获益的商业模式。模式中的三方都可以获益:消费者得到优惠,线下商家得到客源,网站得到佣金。我们说,如果构成商业模式的三方每方都受益,这就是健康的。
可是现实为什么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呢?我们看看现实什么样儿。
几个外卖APP的“贴钱”大战大家都知道,一阵火爆的拼谁补贴更多的闹剧之后,外卖APP虽然剩下的玩家不多,但并没有解决盈利问题,而且补贴不能停止,市场并没有因此真正运转起来。外卖APP为了争取屌丝消费者的芳心,用尽心机拿老爸的钱来“补贴”,中间夹着一群鸡贼的利益驱动者——餐饮商户。所以结果就是,消费者知道了,也体验了,可是,屌丝消费者们没有跟富二代培养出感情,反倒被餐饮商户教育成了唯利是图毫无忠诚度的投机者。我们回到模式中的三方:打车软件、餐饮商户和消费者。外卖APP“赢得”了市场,餐饮商户得到了客源和利润,消费者得到了方便和返利,好像都对啊。
问题出在哪?问题就在:这违背了“商业的基本法则——公平”。
所以,我说外卖APP的玩法不值得学习。因为他们用很大的力气,没有让商业模式转起来。我说的“转起来”,是不用靠钱推就能实现自循环的方式。
各取所需,各自受益才是共赢。线下需要能来就掏钱的顾客,线上也需要来就掏钱的客户,而想要把别人需要的东西拿过来自己用,忽悠一次可以,再忽悠一次不可行。
所以,线上线下卖场的O2O合作方向应该是:线上引导客户集中去线下消费,线下赚取增值服务利润;线下卖场鼓励客户去线上购买,线上得到流量和销售额并从中获利,线下也因此获得更多销售机会。
以餐厅为例,从开业开始,就不断会有团购网站打着O2O的旗号来谈合作,形式无非就是你做一个特价套餐,或者做一个优惠券,他们放在网上去卖,用户购买之后到店消费验证,然后他们扣点之后结算。对餐厅来说,获得额外的客源这挺好,而且能否让客户第二次来完全是我们菜、环境和服务决定的,这也没什么好说。
需求强调的是,这些网站,比如点评、美团之类,他们不会让餐厅闲着,永远忽悠餐厅做促销。餐饮这行很有趣,菜品毛利在45-55%,做促销的话,优惠套餐占比越大,整个毛利就会降低越大,所以促销期毛利往往降低一半,这时候要保住有利润就要增加客源,而增加客源的简单方法就是再做网络促销。说得直白一点,团购让很多餐厅处在半吸毒状态。多说两句,如果餐厅要提高利润率,就只能在食材上做文章,所以大家在多数上线了网络平台的餐厅吃到的东西,真正好的还真不多。
O2O与互联网营销玩法过于单一和急功近利
凭什么在网上卖东西一定要打折?除了打折,就没别的玩法了么,说好的讲故事呢?反过来,互联网也太多的被线下商家当成“促销工具”而不是“营销工具”。O2O的线下一方,应该通过线上渠道,告诉潜在消费者“我好”,而不是“我便宜”,但现实恰好反过来。
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线上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机制过于集中和人工,并没有常态推广平台。
我们会发现无论团购、聚划算本地团还是时不时进行的季节促销,都是“活动”性质的,这样的活动都是“集中流量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于是就会用人脑进行分配资源,本着“锦上添花”的原则,好的资源给好的商家嘛。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自然越发明显。由于缺少常态推广平台和机制,让整个模式的运转非常依赖线上资源的数量、分配和人力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没法转起来。
缺乏自我驱动力,但O2O创业长远仍有机会
O2O到现在没做出个样子,是没玩出一个有自我驱动力的模式。任何好的模式,必须要自己有驱动力,用钱砸不出驱动力,更砸不出忠实客户。O2O的体验过程,线下是核心,不能用线上购物的思路去做事,要注重“体验”。必须让线上、线下、消费者三者保持健康的关系,只有线下商家有强烈参与感才能有效果,也才能让互联网不那么孤单。
更为极端一点,只服务部分高端客户,提高客单价,自建提供线下服务的队伍,以此确保服务的质量。不靠补贴,而是以服务质量赢得用户的口碑传播!
每一个公司都会从战略高度判断发展的轻重缓急。小平台如果想独立杀出重围,需要干的是另外一回事,有全新的模式和产品思路。
哪些O2O服务适合以高频切低频?最好满足两点,一是产品+服务能够相对标准化;二是客户需求是真实的。
最后想说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消费观念也逐步得到提升。现在的消费者相比于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加看重产品的价值理念,以及所营造出来的那种体验文化,为什么苹果这么贵还能卖的这么好,除了产品本身的确好用以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带来的高端是一些国内品牌无法比拟的。因此低价策略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是中低消费阶层,而他们对于品牌高端走向的帮助显然不会很大,因此低价策略最多是引起关注的手段,想要做品牌真心不能拿这个当利器,O2O也如是。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 行一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派代网立场
版权声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转载权限等问题,请作者与派代小编联系(微信:yxx),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派代公众号∣电商人的干货学习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判断是不是命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