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央行净投放1100亿超5000亿,这还是我认识的央行吗

6月以来净投放超5000亿,这还是我认识的央行吗?-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_突袭网
当前位置&:&&&&6月以来净投放超5000亿,这还是我认识的央行吗?
热门标签:&
6月以来净投放超5000亿,这还是我认识的央行吗?
编辑:王亮
6月容易“钱紧”,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却“惊喜连连”。周一有1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天净投放资金1100亿元。事实上,本周共有2500亿元逆回购资金到期,无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到期压力并不大。国债期货周一午后涨幅扩大,创2个月新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创4月14日以来新高,10年国债和国开活跃券收益率下行逾7个基点(BP)。上证综指当天收涨0.68%,整体走势自5月中旬开始也出现了缓慢攀升。事实上,央行6月至今通过逆回购共计净投放了540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监管有所放缓,货币政策大概率“不松不紧”,“监管协调2.0”仍然是5月12日以来的金融市场主逻辑,亦是“股债双牛”的根基。持类似观点的不只是邓海清一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加上证监会、银监会相继释放出利好市场的消息,使得市场对于监管态度的预期出现了分化。流动性收紧接近尾声?进入6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使得短期的流动性压力得到缓解。先是在6月6日全额提前对冲了当月即将到期的5000亿元MLF;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非但没有随之提高政策利率,还通过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50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截至目前6月央行通过逆回购共计净投放540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证监会和银监会日前也先后释放出了利好市场的消息。证监会称鼓励面向创新创业项目的并购重组,银监会则允许部分银行推迟报送自查报告,以维护金融稳定。监管层的一系列举动让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出现了分化,“微调”真的出现了?国信证券宏观与固收分析师董德志日前表示,从5月初开始,货币政策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边际变化,从中性名义下的“偏紧”转化到“不紧不松”。
47岁孙楠抛妻弃子娶女主播, 如今前妻带着儿子过成这样
实拍:镜头下,一对90后女“双头人”真实的生活百态!
女星拍吻戏时被男星强行舌吻, 最后一张入戏好深
美军十几年拿不下这个国家:中国一个月摆平!
当你的养老保险交满15年后,那么你可以每月拿到多少钱?
周迅穿深V礼服, 离婚后胸部崩塌 网友: 这次真的是周公子!
这种野草随便一丢就能长出一堆,非常不起眼,却是肝炎克星
她19岁被冯小刚捧红,出道7年霸屏4年,现灰姑娘成大银幕女神
黄瓜和它一起拌,简直人间美味,而且还是男人们最喜欢的下酒菜!
李显龙发声明向国人道歉,将让全体议员就李家纠纷提问发言
<img class="scrollLoading" data-url="//01./mobile/_fbd8e955d95d260bcac83_3_mwpm_.jpeg" src="/assets/images/recommend-ic
从基本面因素来看,货币政策主要依据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水平及企业债券杠杆率状况也符合货币政策边际微调的判断。在董德志看来,目前经济增长率高点已过,进入下行阶段;通胀率始终低于2%;央行公布的M2增速已经逐渐走低,这些都不支持继续“偏紧”的货币政策。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日前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前流动性收紧已进入末期。他认为,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最大的不同是货币政策更看重边际,而监管政策更看重位置。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是金融风险转向及通胀退去后的时点。在他看来,去年开始的一系列管控政策已使金融风险的势头出现熄火的态势,现在的时点已经非常接近通胀退潮之时。不过,对于这样的判断也有不同的看法。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姜超19日表示,近期央行未跟随美联储提高利率,且在公开市场持续投放货币,流动性短期改善,但展望三季度,货币紧缩预期仍未消除。一是5月份数据显示,央行总资产仅增加1200亿元,今年以来总体趋向缩表;二是从5月份银行体系来看,预计超储率继续降至1.1%的新低,流动性偏紧格局未变;三是6月以来央行净投放货币余额超4000亿元(6月1~18日),但其中长期工具MLF净投放仅667亿元,其他均是28天内逆回购等工具,后者将在7月到期,这意味着7月流动性收紧,压力或卷土重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刚刚结束的对中国2017年第四条款磋商访问也提及中国的债务问题,并认为现阶段有必要继续收紧流动性,实施去杠杆的措施,并建议继续加强监管,以此来降低风险。中性适度基调未变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或许一直没有改变,现在变化的只是市场预期。“央行自今年以来对于货币政策的表态一直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自年初上调了政策利率之后,至今政策利率水平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过去市场利率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就会感觉货币政策朝着偏紧的方向;而现在恰恰相反,市场利率已经上去了,实际上政策利率并没有改变,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立场的感受有了微妙的变化。”谢亚轩称。
47岁孙楠抛妻弃子娶女主播, 如今前妻带着儿子过成这样
实拍:镜头下,一对90后女“双头人”真实的生活百态!
女星拍吻戏时被男星强行舌吻, 最后一张入戏好深
美军十几年拿不下这个国家:中国一个月摆平!
当你的养老保险交满15年后,那么你可以每月拿到多少钱?
周迅穿深V礼服, 离婚后胸部崩塌 网友: 这次真的是周公子!
这种野草随便一丢就能长出一堆,非常不起眼,却是肝炎克星
她19岁被冯小刚捧红,出道7年霸屏4年,现灰姑娘成大银幕女神
黄瓜和它一起拌,简直人间美味,而且还是男人们最喜欢的下酒菜!
李显龙发声明向国人道歉,将让全体议员就李家纠纷提问发言
<img class="scrollLoading" data-url="//01./mobile/ 与此同时,谢亚轩认为,央行的一系列加大投放力度的操作并非突然为之,而是事出有因,甚至进行了提前的预告,因此并不应该感到意外。央行19日也通过公告解释称,受政府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下降较多,因此加大了投放力度。更早之前的自律机制座谈会上,央行就已经对6月份MLF、逆回购的操作进行了“预告”,称考虑到6月份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较多,拟在6月上旬开展MLF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搭配好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稳定市场预期。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和金融去杠杆是两回事,很难单纯通过央行的净投放量去判断其监管政策的意图。实际上,从利率水平来看,6月份并不比5月份低,5月也不比4月底。实际上,截至上周末(6月16日),银行间隔夜、7天、14天、1个月的质押回购利率均较此前一周上行,尤其是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较此前一周上行5.18%。资金面仍然偏紧。中金公司也在研报中指出,虽然央行6月份大额续作MLF,但考虑到近期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超储率较低、半年末的季节性资金缺口,央行在操作上更多是平滑到期的流动性需求,而非“放水”。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一致定性为“稳健中性”。3月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全国两会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何谓“稳健中性”:央行肯定要做到不松不紧。最近一段时间,来自央行高层关于货币政策依然维持了这一态度。6月4日的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称,央行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天在同一个场合,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称,今年以来央行实施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不松不紧,并进一步解释了“不紧就是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正常、合理的增长,要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要维护金融体系的基本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松就是货币政策如果太松的话,可能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就很难去掉。从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体现了不紧也不松的原则。”央行上周三表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应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但也要注意加强监管协调,把握好政策力度、节奏,稳定市场预期,使结构调整总体平稳有序。对于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的态度是,将继续根据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变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把握好去杠杆与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第一财经实习生王佳昕对本文亦有贡献)
47岁孙楠抛妻弃子娶女主播, 如今前妻带着儿子过成这样
实拍:镜头下,一对90后女“双头人”真实的生活百态!
女星拍吻戏时被男星强行舌吻, 最后一张入戏好深
美军十几年拿不下这个国家:中国一个月摆平!
当你的养老保险交满15年后,那么你可以每月拿到多少钱?
周迅穿深V礼服, 离婚后胸部崩塌 网友: 这次真的是周公子!
这种野草随便一丢就能长出一堆,非常不起眼,却是肝炎克星
她19岁被冯小刚捧红,出道7年霸屏4年,现灰姑娘成大银幕女神
黄瓜和它一起拌,简直人间美味,而且还是男人们最喜欢的下酒菜!
<img class="scrollLoading" data-url="//01./mobile/_e1cee66d8d34abc6c19c613da2ee6b44_1_mwpm_.jpeg" src="/assets/images/recommend-icon.gif" width="100" height="75" alt="李显更多精彩 >>>114网址导航黄石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
[17-06-26]
&&&当前位置:
> 信息内容
金融去杠杆引全球瞩目 监管考验战术平衡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日
2017年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将于6月27日~29日在中国大连举行。除了历来关注的科技创新等话题,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样受到全球瞩目。&#8195;&#8195;此次,第一财经将与夏季达沃斯合办“中国金融改革的全球影响&”分论坛,探讨的话题涵盖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风险与挑战,影子银行,债务市场和新技术和金融监管框架,论坛嘉宾包括康奈尔大学教授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德意志银行首席数据官兰加斯瓦米(JP Rangaswami)、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李晶,论坛将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8195;&#8195;自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金融去杠杆引起了债市的较大波动,该进程也备受全球关注。为了更有效地对日趋复杂的金融系统实行监管,“穿透式监管”也在酝酿之中,危机后其他国家的宏观审慎监管经验也可供借鉴;在改革的同时,中国的金融开放进程并没有停滞,欧洲央行此前增持了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深港通、债券通都开通在即,MSCI也决定将A股在2018年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论坛将针对这些话题作深入探讨。&#8195;&#8195;中国金融去杠杆引全球关注&#8195;&#8195;今年3月,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专门发布了针对中国理财产品的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金融去杠杆进程的市场影响。可见,中国的问题早已不再止步于国界。&#8195;&#8195;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央行通过“收短放长”的操作,导致公开市场利率大幅攀升,去杠杆进程导致债市巨震,银行理财产品层层嵌套的风险也不断暴露。&#8195;&#8195;BIS表示,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银行融资模式越来越依赖理财产品和公司存款,绝大多数产品游离在表外。截至2016年6月底,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总额为26.3万亿元人民币,几乎是2015年GDP的40%,这些工具的激增表明银行和证券市场之间的传统界限开始模糊化。同时,银行不仅是理财产品的发行者,还是买家。大型银行通常通过购买小银行的理财产品来向小银行提供批发融资。在上述26.3万亿元的总额中,4万亿元由其他银行购买。&#8195;&#8195;BIS称,为了能够将理财产品保持在表外,银行经常将发行理财产品所得资金交由券商或基金公司管理(即“委外机构”)。截至去年6月,大约40%的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市场。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委外机构通过回购协议来为其债券投资加杠杆,以增厚收益。这些回购协议通过市场参与者之间的非正式口头协议进行,不受监管,导致杠杆易上难下。&#8195;&#8195;然而,在央行主动去杠杆、流动性突然收紧的情况下,这些杠杆投资组合的去杠杆似乎已导致去年12月中旬债券市场的抛售。随着债券价格下跌,流动性收紧,机构被迫出售债券以应对小银行的赎回要求,而小银行又面临着偿还大银行贷款的压力。这最终导致债券价格进一步下跌,流动性通过资金链挤压市场。&#8195;&#8195;目前,央行去杠杆政策初见成效,M2已经降到10%以下。但长期来看,去杠杆政策会持续下去。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银监会就对“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监管,银监会的现场调查仍在进行之中。&#8195;&#8195;金融监管考验战术&#8195;&#8195;如今金融系统的复杂性与日俱增,由于“穿透式监管”尚未成熟,去杠杆的过程中也考验着监管的战术。&#8195;&#8195;如何在去杠杆的同时又不导致金融市场波动过度,甚至引发局部风险?BIS研究主管申铉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BIS看来,中国应该利用海外平稳期,推进去杠杆和结构性改革,这将是中国的黄金窗口期。短期的波动是为了长期的稳定。”&#8195;&#8195;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则近期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建议,“从监管部门来说,去监管的同时要做到平衡,战略上非常坚定地去杠杆,但战术和操作上一定要以比较稳健的方式来达到战略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8195;&#8195;未来,中国如何推进改革也成了全球各界关注的焦点。&#8195;&#8195;进入6月以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使得短期的流动性压力得到缓解。先是在6月6日全额提前对冲了当月即将到期的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央行非但没有随之提高政策利率,还通过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50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截至6月20日,央行通过逆回购共计净投放540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8195;&#8195;然而,这并不表示央行去杠杆的决心出现了松懈,而是“维稳”的战术体现,央行的战术也始终是“不紧不松”。&#8195;&#8195;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或许一直没有改变,变化的只是市场预期。“央行自今年以来对于货币政策的表态一直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自年初上调了政策利率之后,至今政策利率水平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过去市场利率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就会感觉货币政策朝着偏紧的方向;而现在恰恰相反,市场利率已经上去了,实际上政策利率并没有改变,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立场的感受有了微妙的变化。”&#8195;&#8195;与此同时,央行的一系列加大投放力度的操作并非突然为之,而是事出有因,甚至进行了提前的预告,因此并不应该感到意外。央行19日也通过公告解释称,受政府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下降较多,因此加大了投放力度。&#8195;&#8195;中金公司也在研报中指出,虽然央行6月份大额续作MLF,但考虑到近期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超储率较低、半年末的季节性资金缺口,央行在操作上更多是平滑到期的流动性需求,而非“放水”。&#8195;&#8195;中国金融开放不停步&#8195;&#8195;尽管“家务事”繁多,挑战重重,中国的金融开放进程始终在推进之中。&#8195;&#8195;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发言&#8195;&#8195;近期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期间宣布:“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近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将落户上海,更好地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模式将不具备可持续性。&#8195;&#8195;未来,清算行将不再是境外人民币的主要“出路”和离岸人民币存款的定价基础,这些功能将由CIPS承担。此前,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用的是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在CIPS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中国将有自己独立的支付系统,可以两者并行,也将不再完全依赖SWIFT传递报文,金融安全性和独立性都会大幅提高。&#8195;&#8195;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努力,6月21日凌晨,MSCI宣布将于2018年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及MSCI ACWI&全球指数,证监会对此亦表示赞赏。&#8195;&#8195;MSCI预计,初步将会有17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发展中场的最大股市,开始对外开放了。这种开放会带来新的商机与新的竞争。在过去一年中,更多的离岸投资者表示了对中国股市的相对估值、优异增长前景和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相对稳定的兴趣。”野村中国股票研究主管刘鸣镝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8195;&#8195;同日下午,中国央行公布《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北向通”正式开通在即。各大机构认为,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债券通”均加速了这一进程。&#8195;&#8195;“如果未来成功纳入三大国际主流债券指数,将为我国债券市场带来&2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元)的被动配置需求,运用实证手段估算这一国际资金流入对长端利率的影响,最终可能在中长期内压低我国长端利率中枢&30个基点左右。”招商证券这样预计。
&&&&&&&&研发单位:武汉弘智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7-6月以来净投放超5000亿,这还是我认识的央行吗?(组图)
6月容易“钱紧”,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却“惊喜连连”。
周一有1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天净投放资金1100亿元。事实上,本周共有2500亿元逆回购资金到期,无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到期压力并不大。
国债期货周一午后涨幅扩大,创2个月新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创4月14日以来新高,10年国债和国开活跃券收益率下行逾7个基点(BP)。上证综指当天收涨0.68%,整体走势自5月中旬开始也出现了缓慢攀升。
事实上,央行6月至今通过逆回购共计净投放了540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监管有所放缓,货币政策大概率“不松不紧”,“监管协调2.0”仍然是5月12日以来的金融市场主逻辑,亦是“股债双牛”的根基。
持类似观点的不只是邓海清一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加上证监会、银监会相继释放出利好市场的消息,使得市场对于监管态度的预期出现了分化。
流动性收紧接近尾声?
进入6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使得短期的流动性压力得到缓解。先是在6月6日全额提前对冲了当月即将到期的5000亿元MLF;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非但没有随之提高政策利率,还通过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50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截至目前6月央行通过逆回购共计净投放540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
证监会和银监会日前也先后释放出了利好市场的消息。证监会称鼓励面向创新创业项目的并购重组,银监会则允许部分银行推迟报送自查报告,以维护金融稳定。
监管层的一系列举动让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出现了分化,“微调”真的出现了?
国信证券宏观与固收分析师董德志日前表示,从5月初开始,货币政策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边际变化,从中性名义下的“偏紧”转化到“不紧不松”。
从基本面因素来看,货币政策主要依据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水平及企业债券杠杆率状况也符合货币政策边际微调的判断。在董德志看来,目前经济增长率高点已过,进入下行阶段;通胀率始终低于2%;央行公布的M2增速已经逐渐走低,这些都不支持继续“偏紧”的货币政策。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日前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前流动性收紧已进入末期。他认为,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最大的不同是货币政策更看重边际,而监管政策更看重位置。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是金融风险转向及通胀退去后的时点。在他看来,去年开始的一系列管控政策已使金融风险的势头出现熄火的态势,现在的时点已经非常接近通胀退潮之时。
不过,对于这样的判断也有不同的看法。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姜超19日表示,近期央行未跟随美联储提高利率,且在公开市场持续投放货币,流动性短期改善,但展望三季度,货币紧缩预期仍未消除。一是5月份数据显示,央行总资产仅增加1200亿元,今年以来总体趋向缩表;二是从5月份银行体系来看,预计超储率继续降至1.1%的新低,流动性偏紧格局未变;三是6月以来央行净投放货币余额超4000亿元(6月1~18日),但其中长期工具MLF净投放仅667亿元,其他均是28天内逆回购等工具,后者将在7月到期,这意味着7月流动性收紧,压力或卷土重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刚刚结束的对中国2017年第四条款磋商访问也提及中国的债务问题,并认为现阶段有必要继续收紧流动性,实施去杠杆的措施,并建议继续加强监管,以此来降低风险。
中性适度基调未变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或许一直没有改变,现在变化的只是市场预期。
“央行自今年以来对于货币政策的表态一直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自年初上调了政策利率之后,至今政策利率水平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过去市场利率还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就会感觉货币政策朝着偏紧的方向;而现在恰恰相反,市场利率已经上去了,实际上政策利率并没有改变,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立场的感受有了微妙的变化。”谢亚轩称。
与此同时,谢亚轩认为,央行的一系列加大投放力度的操作并非突然为之,而是事出有因,甚至进行了提前的预告,因此并不应该感到意外。
央行19日也通过公告解释称,受政府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下降较多,因此加大了投放力度。
更早之前的自律机制座谈会上,央行就已经对6月份MLF、逆回购的操作进行了“预告”,称考虑到6月份影响流动性的因素较多,拟在6月上旬开展MLF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搭配好跨季资金供给,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稳定市场预期。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和金融去杠杆是两回事,很难单纯通过央行的净投放量去判断其监管政策的意图。实际上,从利率水平来看,6月份并不比5月份低,5月也不比4月底。
实际上,截至上周末(6月16日),银行间隔夜、7天、14天、1个月的质押回购利率均较此前一周上行,尤其是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较此前一周上行5.18%。资金面仍然偏紧。
中金公司也在研报中指出,虽然央行6月份大额续作MLF,但考虑到近期公开市场到期量较大、超储率较低、半年末的季节性资金缺口,央行在操作上更多是平滑到期的流动性需求,而非“放水”。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一致定性为“稳健中性”。3月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全国两会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何谓“稳健中性”:央行肯定要做到不松不紧。
最近一段时间,来自央行高层关于货币政策依然维持了这一态度。
6月4日的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称,央行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当天在同一个场合,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称,今年以来央行实施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不松不紧,并进一步解释了“不紧就是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正常、合理的增长,要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要维护金融体系的基本稳定,防止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松就是货币政策如果太松的话,可能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就很难去掉。从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体现了不紧也不松的原则。”
央行上周三表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应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但也要注意加强监管协调,把握好政策力度、节奏,稳定市场预期,使结构调整总体平稳有序。
对于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的态度是,将继续根据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变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把握好去杠杆与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一财经实习生王佳昕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第一财经“究竟”视频正式上线
第一财经“究竟”视频正式上线江苏交通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江苏交通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下称“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由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润扬大桥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成立于2011年12月,注册资金10亿..
6月12日,公司召开提质增效动员大会,全体员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公司总经理陈凤艳主..
行业资讯 /news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近期正式对外公布了2016年度财务公司行业评级结果。此次评级以2..
在财政支出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较高位,央行继续实现公开市场净回笼..
/Office system
业务范围 /Busines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央行货币净投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