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共享经济,共享单车 融资租赁,还是短期租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您的位置:
共享经济到底是盘活还是浪费资源? 还有什么可以被共享?
“所有能分享的终将被分享,到现在为止,只有男朋友、女朋友是不能被分享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近日在一个以“共享经济影响下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生活”为主题的沙龙上发表演讲时的这个观点,引发台下阵阵笑声。时下,从汽车、自行车,到充电宝、雨伞、篮球……共享经济已渗透到生活的多个领域。人们探讨的话题从“什么是共享经济”变成了“还有什么可以被共享”。不过,当马路上的自行车多到挤占人行道、球友们感慨缺的不是篮球而是场地的时候,有人开始质疑以盘活闲置资源为初衷的共享经济,在遍地开花之后,是否在浪费资源?共享经济概念下的资本盛宴“现在已经对共享单车产生依赖了,一步路都不想走。”在北京国贸附近上班的李超笑着说,遍地的单车改变了他的出行方式。2016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涌现,一度形成“百车大战”的局面。各公司为了与别家区分开,纷纷选用不同的颜色。一时间,黄、橙、绿、蓝等颜色的单车竞相出现在马路上。有人戏称:留给共享单车的颜色已经不多了!共享单车只是共享经济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5种共享产品正在跑马圈地。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估算,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分享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除了用户认同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技术和商业模式日渐成熟外,资本市场的热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分享经济融资规模达到了17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张新红介绍说。今年,共享经济项目仍然是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以共享充电宝为例,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租赁经济“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新的共享经济模式仍然在不断出现,因此短期内共享经济降温的可能性很小。”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中国最擅长的就是让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快速跑起来,然后在跑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同时跟进这些新的机会。”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孟昭莉表示,一开始共享经济项目是去存量,最常见的就是滴滴打车之类的。现在的共享经济项目,更多地变成了增量,比如共享单车,由企业采购自行车进行分享,而不是个人来分享。“像共享单车这样的业务并非真正的共享。”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领导合伙人周锦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它由一家科技公司所有,这是一种租赁模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也认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共享经济项目,和理论上共享经济与共享金融的范畴存在一些差别。理论上的共享经济是充分发挥闲置资源的作用。不过,在刚刚出版新书《分享经济的爆发》的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阿鲁·萨丹拉彻看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租赁形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经济,意味着从以所有权为基础的消费变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分享为中心的不需要所有权的消费。人为制造不少闲置资源尽管对于当下很多共享经济项目是不是“伪共享”,业界和学界仍然存在争议。但是,被认为是共享经济泰斗级的研究学者阿鲁·萨丹拉彻坦承,“目前来看,分享经济除在交通和住宿领域取得成功外,其他领域还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对于资本热捧的诸多共享经济项目,有人提出质疑:是否真的存在需求?会不会造成浪费?一些学者提出风险资本和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共享经济项目,看中的是其迅速收集的用户数据,而非共享经济本身。而资本的狂热追逐,又会导致产能不断增加,造成资源浪费。以共享单车为例,融资-造车-投放-再融资-再造车-再投放,已成为各家的主要竞争模式。有评论指出,它们不是激活闲置资源而是人为地制造不少闲置资源。“各大公司线下持续不断地铺量新车,不仅导致自行车存量进一步增长,还让很多公共空间被多出来的自行车挤占。”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但是,现在判断共享单车项目是否存在浪费还为时过早,因为需求量仍然较大。不过,在一些人看来,类似共享充电宝这样的项目解决的是“伪需求”。且不说将那么大一个高功率的充电柜摆在人流密集的商场、超市有安全隐患,就是即将进入实际应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也会极大解决手机充电的瓶颈,让共享充电宝失去相当大的价值。资本一旦失去兴趣,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充电宝等物品损坏率较高,容易造成大量破损物品堆积,也会产生资源浪费。
[ 编辑: 王中一 ]
不久的将来,广州或将崛起一个世界级的生物药生态圈,越来越多老百姓用得起的创新生物药将在这里“智造”。
记者了解到,7月9日为旅游价格开启“暑假模式”的分水岭,该日期前后出发的团费价格,相差超过20%。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三汽公司了解到,一位公交司机遇到坐轮椅腿脚不便老人,做出了主动背其上下车的暖心行为。
据悉,广州将实施中小企业科技信贷行动计划,争取今年科技信贷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树荫下聊天纳凉或打打纸牌,一直以来是街坊们喜爱的休闲方式。然而,住在越秀区流水井35号大院内的居民却因为一棵被戏称为“定时炸弹”的古树烦扰不已。
昨日,广州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公布上周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6月第四周工作日交通拥堵指数为5.24(轻度拥堵),环比前一周略升0.36%。
6月23日~25日,广州市越秀区携手16家辖区内重点创新金融企业,参展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占全市金融“半壁江山”的越秀区,通过金融业服务的提升、提质、提效,助力实体经济。
大洋社区是广州日报集团旗下大洋网的互动平台,致力打造广州最具人气、最具影响力的综合论坛。报料投诉民意通,同声同气老友记,我爱我家亲子乐,广州生活百事通。松禾远望基金合伙人
当年雷军说,只要站上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可迎风飘扬的猪们在今日也有了是否注水之分,有些就明明假借了风口。
正如现下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这些千奇百怪的衍生套路。明明都是租赁的生意,却生生给包装成了共享经济。
其实从共享单车开始楼就被带歪了。对于摩拜、ofo、小蓝、小鸣而言,都是非常明显的B2C分时租赁的业务模式,早已偏离了共享经济的本质,却巧借了“共享”之名。目的无非是给市场画一个更大的饼,索要更高的估值。
因为共享经济最起码应该是去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从而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反观共享单车和充电宝却都是在人为制造新的资产和新的需求。其收取押金和使用费的方式,与我们去景点游园时,租个电动车逛逛本质上并无区别。
所以还是互联网人有文化,把文字概念玩得很溜,混淆了很多人对共享和租赁的认识。但从我们投资机构的角度,通过商业价值本质,两者还是有着一目了然的区别。
从平台、业务模型、资产、网络效应和市场趋势这5个维度,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之间有着泾渭分明的差异:
首先共享经济需要一个链接两端,为双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的平台。正像Uber链接了私家车主和乘客,Airbnb链接了个人房东和有住宿需求的旅行者。平台赚取的是服务费、中介费,以及流量带来的广告收入。
共享单车和充电宝这样的租赁业务是不能称为平台的。因为他们都是由单一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出租业务,商家本身就是物品的所有者,不存在撮合交易的过程。商家是直接通过工具型的APP或其他流量入口,出租物品的使用权,赚取租金和押金的利息。
2.业务模型
得益于平台链接起了两端的用户群体,共享经济的业务流程一定是C2C的,由用户对用户,这才符合共享的精神;而租赁业务大多是B2C模式,直接由商家提供服务或出让物品的使用权给用户。这是由公司主导参与,应归类于商业行为,谈不上共享。
在共享经济的C2C中,平台只是起撮合交易的作用,并不占有物品、服务的所有权,是非常轻资产的模式。所以不论是Uber还是Airbnb,因为不占有汽车、房屋这些物品,因此也不需承担后期的维护费用,这些成本都是由私家车主和房东自己去承担。如果不考虑补贴大战,只说商业本质的话,Uber和Airbnb简直一本万利,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反观租赁经济B2C是非常重资产的模式,由前期投入、中期运营、后期维护带来的成本很是惊人。我们以公开的数据来举例,摩拜在今年4月中旬宣布,日订单量破2000万,粗略的以使用一次0.5元计,那就是日赚1000万,一年的租金收入36.5亿。
取得这个成绩的基础是,摩拜在全国各地投放超过了360万辆单车。以前老款摩拜成本在3000元,现在升级版成本大约1000元。我们厚道一些以平均1500元/辆计算,按4年的寿命,那么一台车投放的成本是375元/辆/年。
再考虑线下运维,车辆的维修,10%以上的损毁率等,平均到每辆单车上一年不会少于500元(备注:之前有人根据朱啸虎的演讲,推算出ofo的运维成本在1000元/辆/年,我们以摩拜损毁和损耗率更小,打个半价折算)。那就是(500+375)X360万=31.5亿元。
相比于36.5亿的租金收入,利润并不可观。而且要维持增长,必须持续保持投放规模的扩大,也就是一份资产投入对应一份收益,这是非常重资产的租赁模式,在边际成本方面的降低也非常有限。
4.网络效应
对于轻资产的共享经济,C2C的双边网络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不论Airbnb的房东和房客,还是Uber的司机和乘客,都是越多的“供给端”使得“需求端”的体验更好,越多的“需求端”又刺激了“供给端”的销售。两个C端的相互促进,会促进平台像滚雪球一样的成长。
对于租赁经济而言,网络效应却没那么明显。确实摩拜、ofo投入越多的单车,会减少用户找车的成本,用户的粘度会增大,降低退押金换厂商的可能。而骑车的人越多,也会加大企业的市场投放力度。
但问题是,摩拜、ofo并没有占住流量入口。现在有很多新晋涌入市场的单车,从微信、支付宝扫一扫都能用车,并不需要非得装APP,而且无需押金,这就让用户拥有了很多替代选择。
简单来说,万一哪天来个土豪,在某个小城市投个几万辆单车免费骑,马上就能把小黄车和小红车清场赶出去。所以单车的战争和Uber、滴滴完全不同,不容易建立壁垒。因为大部分人都只在特定的城市骑行,只要一个公司预算充裕,很容易在特定市场对ofo和摩拜们发起狙击。
5.市场趋势
没有网络效应,就难以形成垄断优势,市场趋势一定是各自割据一方,多个平台并存的局面。那你又凭啥自称为独角兽企业呢?所以共享单车是有价值,但我认为估值不应该这么高。因为资金的乘数效应,网络效应并没有这么大。
而 真正的共享经济 ,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居领先地位的平台规模收益(Return to Scale)会显著递增,最终会利用更丰厚的资本优势清盘对手, 很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正如Airbnb线下规模就已很难被追赶,滴滴统一了国内市场,Uber在全球多个国家还在大战之中,但每个市场也仅剩一两家竞争者。
所以综合对比下来,只有Airbnb、Uber这类才算是真正的共享经济。现在还有很多人说不要拘泥于概念,把共享单车、充电宝美其名曰为共享经济的2.0版。那反问一句,希尔顿酒店向外出租房间算不算共享经济呢?他们跟单车和充电宝一样,可也都是通过B2C短时出租使用权,收取租金。所以我们成年人就不要玩儿这种偷换概念的把戏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程浩说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197808.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时租赁 共享单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