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在银行做信贷员好做么在干嘛

【银行】信贷员都是段子手! - 我朋友是个奇葩 - 微易读
段子一、老友篇小信:最近手头宽裕吗?老友:不宽裕。钱全让老婆管着呢,零花钱都不够花啊。小信:那正好,我正好有一款信贷产品向你推荐。老友:……段子二、恋爱篇 富二代小白对女朋友说:“如果我没有钱,再也不能用十万透支的信用卡,再也不能不看价格就买上一件名牌衣服,你还会爱我么?”女朋友:“当然会!”小白:“真好,我爸爸刚刚破产。。。。”女朋友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去。信贷员旁白:没有钱你就没有爱,还不快用信用贷,一小时还你高富帅! 段子三、朋友借钱 下次有遇到朋友找你借钱,而你又不好意思拒绝他或她的时候,请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他或她,我可以借他1次,2次,3次……可以借他5万,10万,50万……正规借款渠道。总之你好,他好,她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放款最快,手续简单,不看人脸色!我为您解决的不仅是票子,更重要的是面子! 段子四、贷款找我很多客户说:我想贷款,但是你们需要的申请材料太麻烦了。但是请注意:虽然我们公司老总不认识你,但是他可以帮你,愿意帮你。但是至少要让他知道:你是谁;住哪里;把钱借出去了你能还回来吗;4.你是否诚信。只有那样他把钱借出去才借得放心嘛!毕竟谁的钱不是辛苦赚来的呢?只要您想借,告知我!您身边的信贷专家!财富热线:131xxxxxx钱经理 段子五、信贷员数猪 小信:小贷啊,这些天你的业绩出奇的好,能给我分享分享经验吗?小贷:经验啊,就是我在农家乐数猪数来的。小信:你这小信,太不正经啦。数猪能数来贷款,你是在逗我吗?小贷:真的啊,我没骗你。一次我去农家乐遇到了一个养猪场老板,他说自己想扩大规模,但是没有资金。我数了数他养猪场的猪,计算了一下成本利润,建议他到我们公司来贷款,后来他成功申请了贷款。后来他贷款扩大规模的事传开了,很多养殖户都来找我贷款,我的业绩自然就好起来啦。 段子六、沁园春-贷沁园春-贷信贷行业,千帆竞发,万人电销。望全国内外,处处广告;大街小巷,传单飘飘。递上名片,收藏可好?欲把产品来介绍。看材料,身份证带流水外加单位座机号,利息真不高,引无数同行竞折腰!惜商业银行,要求太多。投资公司,利息太高。贷款找我,便捷、快速、额度高! 段子七、银行与信贷
你欠银行5分钱,五年后滚雪球至694元,而你存银行5分钱,想让它涨到694元,则需要2650年。这,就叫银行!你存银行,定期一年3.25%,二年3.75%,三年4.25%,五年4.75%。可是你知道一年通货膨胀是多少么?国家说3.3%,但对老百姓却是6%。你存一年钱,就一年亏1.25-2.75%,这就是你只在银行存钱的结果。穷人存款,富人借款。现在这个社会自己有钱都要用国家的钱用未来的钱!本司专业提供信用借款2—50万额度。无需抵押,无需担保,我们不生产钞票,我们只做钞票的“搬运工”。 我朋友是个奇葩有图有真相,与你分享轻松一刻,给生活加点料!ID:wopengyoushigeqipa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 功能介绍:一生那么长,总会遇上几个奇葩!各种~~有图有真相,与你分享轻松一刻,给生活加点料!猛点关注,快来... 微信认证:李印银行“雨天收伞”何以理直气壮?
过度授信之下,银行“拼命”送上的资金把企业送上了膨胀的巅峰
  前不久,国办派出的9路督查组就民间投资发展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有关官员直言“融资难、融资贵”是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将矛头直指银行“天晴送伞,下雨收伞”。银行界自然觉得很委屈,喊冤的“状子”连篇累牍,冤比屈子。
  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撰文《金融机构下雨收伞没错》,认为银行“天晴送伞,下雨收伞”是银行本质本性决定的,也是银行尽职尽责所为。余先生认为,银行如临大敌的最大风险就是信贷风险。一旦企业稍有风吹草动,银行本能地必然做出收回贷款或者保全贷款资产的举动,绝不会反应迟钝、麻木不仁的。银行下雨收伞、锦上添花是无可厚非的。
  永新人-肖相文撰文《民间投资放缓不能归咎于银行雨天收伞》,认为从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原则出发,银行很自然会晴天送伞,雨天收伞。肖先生坦言“银行送出去的伞,只是遮阳伞,不能挡风雨的”,甚至认为,银行这样做恰恰“是有德的表现”。
  银行真的很冤么?
  对于有关方面将民间投资下降归罪于融资难、融资贵,笔者自然也不敢苟同。笔者一向认为,应当理性、客观地看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资难”问题总体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良、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优化资源配置;而“融资贵”问题某种程度上具有伪命题性质, 融资难与融资贵实际上是处于跷跷板的两端。把“融资难、融资贵”的“板子”打在银行身上显然是有失公道的,这既不符合市场的原则,也忽视了银行作为市场主体的行为取向。把民间投资下降的“账”算到金融服务上、算到银行头上,则更显牵强。且不论民间投资拥向于房地产等投机领域的合理性,且不论民间资本在当下经济背景下投资意愿下降的客观现实,且不论民间投资现实面临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某种意义上,民间投资的有效性较之民间投资的下降及融资问题,或许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关于这一问题,在此权且不议。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是由银行本质决定的吗?
  笔者部分赞同余先生等关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看法,但如果以此为由,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是对的,是银行本质本性决定的,甚至认为是职业道德的体现,那恐怕就大错特错了。
  银行的本质是什么?是经营风险。银行业就是通过承担风险、管理风险以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相当于买入风险;收回贷款,相当于卖出风险。银行经营的实质就是不断地低买高卖风险以赚取风险溢价的活动。不可否认,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本立足点;但坚持“三性”原则,并非一味地追求利润、回避风险,而是要通过科学管理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实现三者的优化组合。银行的对风险的管理不是体现在企业出问题的时候看谁跑得快,而是体现在贷前调查是否扎实到位,是否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现金流、偿贷能力有足够的了解。在贷后,是否能密切跟踪,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显然,“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绝非银行本质所决定。无论是晴天送伞之“趋之若鹜”,还是雨天收伞之慌若“惊弓之鸟”,都绝非银行本质的要求,与银行本质没有丝毫关系。
过度授信造成的“病态”放贷,究竟是谁的错?
  诚如肖先生所描述的,“企业好的时候,处于上升的时期,盈利较大,风险较小,银行自然趋之若鹜,期望与企业合作分一杯羹;反之,当预感到企业在走下坡路的时候,银行必定如惊弓之鸟,就想尽快收回贷款,以避免损失。”这的确是当下银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病态。尽管存在即是合理,但合理不等于正确,更不等于真理。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很多企业因为银行“晴天的趋之若鹜”而导致投资欲望膨胀,导致过度投资、跨行业、跨领域投资,以至于出现资金链紧张和断裂的诸多案例时,我们的还能为自己“晴天送伞”的高明而自鸣得意吗?过度授信之下,银行“拼命”送上的资金把企业送上了膨胀的巅峰,当企业坠落的时候,难道当初的“拥趸”还可以毫无半点愧意,还能自诩为尊重职业道德吗?
  我们有没有真正反思过:晴天送伞,是因为天气好呢,还是相信借伞的人守信用,会信守承诺?有没有想过,实际上,因为晴天,或许别人并不需要伞,你硬把伞塞过去,而且“送出去的伞,只是遮阳伞,不能挡风雨的”,是否会成为别人的负累?古语说的好,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急企业之所急,这才是道德的行为!
  我们有没有真正反思过:雨天收伞,是因为天气变坏了,还是企业变坏了、不讲诚信了?如果仅仅是因为天气变坏了,借伞的人诚信已依旧,仅仅因为天下雨了显露窘况,这种时候收伞、盲目抽贷,无非是把一些原本正常经营的企业逼入资金链断裂的悬崖。当银行这种只顾自身“逃命”的盲目抽贷、压贷行为蔓延成风的时候,即使再正常的企业也难逃资金链断裂之厄运。这种行为居然还能贴身职业道德的标签吗?
  笔者无意用道德标准或社会责任之类的高调来评判银行的行为。或许,仅仅从自身避险、规避损失的角度出发,从个体理性的角度看,银行“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就是一种本能,一种非常现实的、功利的选择,我们的确无法苛求。但是,当这种个体理性放大的时候,就衍生为集体非理性,就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毒瘤”,祸害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异常困难时期,这种所谓的个体理性,无疑会催化并放大整体金融的风险。
真正可怕的,是庸俗、短视的信贷文化
  透过银行所信奉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逻辑,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庸俗的、短视的信贷文化。这种信贷文化无疑将制约银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损害银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所谓庸俗,就是银行的信贷越来越偏离信用之本原。我们知道,银行放贷与收贷,是信用基本的表现形式。收、放之间,所依据我们的本源就是信用二字;银行对信贷的把控能力应该是了解和把握企业真实的诚信状况和经营状况、偿贷能力。
  不幸的是,经历这么多年的高歌猛进的发展,在争抢市场“面包”的过程中,我们的银行更多地是学会了看天行事,看衣识人,——经济形势如何?借款人有没有抵押、有没有担保?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客户经理放贷的要诀是,有无抵押、担保,有则OK;客户经理越是依赖于抵押担保,就越不想、也不会去认真地研判企业的资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企业的基于现金流的偿贷能力;越是缺乏对企业的研判能力,就越是依赖于抵押担保。逐渐地,我们的客户经理把信用的“真经”给忘了。这是企业的悲哀还是银行的悲哀?
  所谓短视,就是银行在送伞与收伞过程中,行动的中心始终是自我,是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客户利益。虽然满足了自身一是之短利,但损害的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银行发展的根基是什么?不是股东,而是客户。银行与企业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这就要求银行在服务理念上由“以我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唯有培育好自身的客户群,维护好客户关系,不断增强客户粘性,才能在金融服务领域获得持续发展的根基。在未来,特别在互联网模式下,银行对客户粘性的重视必将成为与新兴金融业态竞争的关键点。
  风物长宜放眼量。具有战略视野的银行家,应该始终高度重视客户关系的维护与发展,以培育自身忠实的客户作为竞争的利器和持续发展的根基。关键是要树立逆经济周期理念。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经营处于顺境的时候,要适度授信,引导企业科学把握经营规模和节奏,避免盲目“送伞”对企业形成误导;在经济下行期,客户困难的时候,要有与客户共度难关的担当与勇气,尽力拉一把、推一把,在一拉一推之间赢得忠实的客户;而不是一遇风吹草动,就如“惊弓之鸟”,不加研判慌忙“收伞”。
  当然,银行“收伞”自有银行“收伞”的苦衷。面对企业诚信的堕落,面对信用环境的恶化,银行“收伞”的确充满了太多的无奈。企业“跑路”“赖债”一次次强烈冲击着银企业互信的底线;银行体系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与过低的风险容忍度、过于严苛的问责机制,也是导致基层经营行一遇天暗就惊慌失措,如惊弓之鸟的深层原因。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理直气壮“雨天收伞”的理由,不是我们可以不分企业实际情况盲目抽贷、压贷的遁词,不是具有战略视野、长远抱负的银行家所应有的思维。我们或许可以用这种方式避过、躲过一时的风浪;但是,凭这种庸俗、短视的信贷文化,我们能够拼明天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14566&次阅读&&&&7&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更加轻松、好看、有用、时尚的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行情。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2分钟
时长:8分钟
银行“雨天收伞”何以理直气壮?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银行或许可以用这种方式避过、躲过一时的风浪;但是,凭这种庸俗、短视的信贷文化,我们能够拼明天么?
银行或许可以用这种方式避过、躲过一时的风浪;但是,凭这种庸俗、短视的信贷文化,我们能够拼明天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雨天情侣可以去干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