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体企业

基本观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认为,在最近几年超越了日德法英后,强势的中国增长会在30年代初最终把从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宝座上拉下。美国09年GDP大约是14万亿。“今天是非比寻常的,”佩特森研究院的经济学家Nicholas R. 称“它再一次显示了亚洲过去10年都发生了什么:中国在经济领域让日本显得暗淡无光。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了。” 日本的经济已经经历十多年的停滞,今天的数据显示了经济实力的双重衰退。世界银行在过去40年中都视日本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传出有朝一日日本将赶超美国的预计。正当日本经济日趋成熟、国民迅速老龄化之时,正处于城市化的阵痛期、发展落后期,分析家认为这也暗示了更低的生活水平和更大的发展潜力。就在五年前,中国的GDP还只有2.3万亿美元,仅为日本的一半。
和美国大致相当,供不应求的资源却负载着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均收入只有3600美元,和诸如阿尔及利亚、萨尔瓦多、阿尔巴尼亚等赤贫国家相当,而美国人那边则是46000美元。然而中国政府的指导方针却鲜有质疑,中国开始用其不断增强的外贸统治力、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债券持有量、对石油煤炭钢铁等一切自然资源的追求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领导人在外交舞台上愈发自信,依托于上万亿美元的能源交易,开始能在亚非及洲拉丁美施加巨大的影响力。 “他们对世界经济施加了巨大的影响力,并开始统治,”康奈尔大学交易法案教授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负责人Eswar S. Prasad说“许多亚洲经济体都完全依托于中国的保护下,对于一个人均收入如此低的国家来说这真是引人瞩目。”日本现在的心情就像获得退休一样。尽管开始在世界的舞台风光盖过了他,但日本也从一个更繁荣的中国中获益。随着中国人工资水平的提升,中国成为商品的沃土。 中国也开始在国际上的很多谈判中发出声音,分析家指出,去年北京就施压必须不再担任世界基本储备货币。就在美国和欧盟从数十年来的最大金融危机中缓缓复苏,中国已经加大了基建投资并下注了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尽管今年发展趋于平稳,中国GDP仍预计增长10%——绵延了30年的经济两位数增长仍未告破。 “这只是开始,”供职于UBS的北京经济学家王涛说,“中国仍只是,所以他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还具有决定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日用品价格的巨大实力。”尽管如此,巨大的挑战仍在眼前。经济学家称中国经济过分依赖于出口和投资,它需要刺激国内消费——这仍是中国现阶段缺乏的。最近广受争议的国有最大银行2009年度巨额放贷,其实只是银行将一些账目从资产负债表里归为借贷款项,在规则上的取巧损害了借贷业的发展。 欧盟及其他国家指责中国认为压低人民币汇率垫高出口获利——使得中国获得巨大贸易顺差,但使美国欧盟等主要双边贸易国蒙损。中国对这系列尖锐争论充耳不闻,只是坚持其货币没有被低估,在货币改革之前已有过升值。 不管怎么样,中国的崛起比将继续和欧盟在能源问题上产生摩擦,同时也是瞄准中国市场企业的良好契机。尽管其GDP仍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去年已一举超越美国成为民用车第一消费国。中国去年也超越了德国成为了第一出口大国。跨国公司卡特彼勒,GE,GM和西门子和一些其他公司都已视开拓中国为重要策略,一些公司已将研发中心搬到中国。一些分析家指出,尽管中国急于在经济金融领域大展拳脚,让一些本土走向国际,中国仍希望在诸如全球气候变暖、如何制定减排温室气体的问题上藏身幕后。 中国在2006年超越成为温室气体头号排放国。但中国仍有志于将生产单位经济产值的所需能源在2010年底较2006年减少20%。评估中国现阶段的状况是负责的。尽管从人均角度看依旧赤贫,但中国政府有能力在诸如刺激、在某些工业领域建立新项目加大投资的魄力。
发展现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对于仍然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从未享有过的地位,在带来胜利的喜悦之际,也给它带来了压力。 周一上午出炉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8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1.339万亿美元的二季度产出。 这意味着中国有可能在今年一举超过日本。过去曾有第四季度经济产出超过日本的情况,因为在一年的最后一季度,中国经济会出于季节性的原因而更加活跃。现在第二季度就超过日本,让人觉得中国的全年产出也很有把握将日本甩在身后。 很多预计,一俟2010年全年最终数据编制完成,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按美元计算的世界第二大国别体。中国5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同美国接近15万亿美元的产出之间差距仍然很大,即便是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它也要花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赶上美国,何况目前的增速还不一定能维持下去。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驻纽约首席经济学家(Bruce Kasman)说,中国超越日本将是“全球经济的一座里程碑”。他说,中国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如何渡过了对多数国家来说都非常艰难的一段时期,并以强劲的步伐保持了增长。 10多年前,按当时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它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2010年,预计德国将排在第四位,法国第五,英国第六。除中国以外最靠前的新兴经济体是巴西,预计它将排名第八,次于意大利。 在全世界的准确排名取决于各国经济规模如何衡量。例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也就是考虑到一国货币在国内实际能购买多少商品和服务,那么中国早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而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均产出为4,000美元左右,约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这种地位的变化,时值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已经20年,跟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过去几年,日本似乎已经接受了将不可避免地失去亚洲经济领头羊地位的现实。 日本大报《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4月份针对2,392人展开的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说他们认为经济被中国超过并滑落至第三位是一个“重大问题”,但有46%的人并不这样认为。 在司机Koichi Yamata看来,两国命运的分化是很明显的。他说,这些日子,他接载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而成本意识日益强烈的日本人却比以往更少乘坐出租车了。他说,这让人悲哀地联想到日本已经下滑了多远。 Koichi Yamata说,或许话不应该这样说,但看到中国人享受我们过去曾有的那种经济时,我真的觉得有些无可奈何。 某些方面,中国正在重走日本20世纪80年代繁荣时期在亚洲开拓出来的道路;当时,日本成为新的经济强国,其企业在亚洲各地纷纷投资建厂。为提高自己的地位,中国一直注重于安抚邻国,让它们对其“和平崛起”计划放心,其援助和的附带条件也少于西方国家。另外,它还第一次认真地实施文化输出工作。 外交界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既有吸引力,也可以具有威胁性,需要小心处置。北京教授说,中国需要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和语调,让世界认识到我们是友好的国家、友好的人民。 中国巨大的国民财富总量正在开始演变为政治影响力,但也因此而招致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批评。比如很多西方官员认为,中国以出口带动增长的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经济实力可能会带给它权力和影响,但并不总是赢得朋友。 悉尼罗维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高级研究员希勒(Andrew Shearer)说,中国能不能把它的经济实力转化为软实力,存在着非常现实的约束因素。他说,中国似乎总是要么过头,要么不够,比如在近期,中国同越南、韩国和等曾经过从甚密的合作伙伴之间就发生了一系列外交争端。 对韩国来说,3月份韩国在朝鲜附近水域的沉没成了对华关系的转折点。该事件的后果向韩国人凸显出,尽管中国或许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它也是对手朝鲜的主要盟友。“天安”号的沉没造成46名韩国船员遇难。 5月份展开的事件调查将责任归咎于朝鲜发射的一枚鱼雷。调查由牵头,参与者包括来自美国、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的调查人员。事件发生一个月后,中国才向韩国表达了对遇难船员的哀悼,北京方面也没有对韩国邀其评估调查证据一事作出反应。中国还直言不讳地批评事件发生后美国和韩国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 (Yonsei University)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教授韩硕熙(Han Suk-hee)说,中国的行为与韩国的期望恰恰相反,令人失望,因为一些韩国人曾希望强大的经济联系能转化为更好的外交和军事关系。今年早些时候,皮尤全球态度调查(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有56%的韩国人不喜欢中国,而有39%的人喜欢中国。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伙伴:去年,中国取代长期坐头把交椅的,成为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10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不过,对于围绕中国南海诸岛和海域的领土主权争议而酝酿已久的紧张关系,中国最近的处理方式给外界敲响了警钟。 在上个月东盟国家、中国和参加的一个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o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敦促声称对该海域享有主权的各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联合行动中来。外交人士说,至少有12个国家支持美国提出的建立争端解决机制的提议,这与中国表露出来的进行单独双边谈判的想法相悖。 中国对各国协同努力作出了激烈反应,外交部长杨洁篪公开反对美国的提议。外交部在会后的声明中总结了杨洁篪的话,说“这种貌似公允的讲话实际上是在攻击中国”,“揭露了一些人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图谋”。 中国的反驳使较小的东南亚国家对它的信任变为了担心,它们担心中国日益强大的海军可能开始主导重要的国际航道,而中国外交人士则在各国之间挑拨离间。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东南亚项目负责人鲍尔(Ernest Bower)说,东南亚国家的反应有些出人意料,它暴露了东南亚各国对中国的顾虑,这使中国多年来树立的更友善、更温和的关系毁为一旦。
排名变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0年,中国还是,2007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经济规模何时能超越日本一直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关注的话题。
事实上,中国经济规模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就超过日本。2009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2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二季度GDP为1.33万亿美元。
中日两国全年经济排名的悬念直到昨天才正式揭晓。日本内阁府昨天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且经季节调整后,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3%,按年率计算下降1.1%,这是日本经济五个季度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最终,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
美国《华尔街日报》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形容这一历史性时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钢明昨天再次强调,国际上衡量国富国穷的指标是人均GDP,"目前中国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国还是一个'穷国'的事实并没有改变,国内媒体应该淡化这一变化,避免国际舆论借机再度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
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GDP总值为1.28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第二季度GDP的1.33万亿美元。
在日本经济总量落后于中国的前提下,加上GDP增长率仅为0.4%的现实情况,业界已经预测,中国全年GDP超日本几乎没有悬念。
好处与坏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华日报》5日刊发社论文章说,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多少问题已伴随而生”。易纲直言,虽未“深度点破”伴随经济成长所出现的核心问题,却难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忧喜参半心情。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长易纲表示,“中国实际上现在已成为”。易纲之言,盖有所本,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所发布的资料,中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惟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多少问题已伴随而生。 易纲是接受《中国改革》杂志专访时做上述表示,专访全文刊登于该杂志。访谈过程中,议题侧重于中国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地位、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已不再“探底”,中国对美、欧的经贸政策。事实上,在专访全文中,易纲对于中国经济体概况,只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话:“中国实际上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在释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讯息时,易纲同时指出中国发展的两个现实问题。他说,中国经济基数越来越大,成长率肯定应该逐步放慢下来,此其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约束已经到了空前紧张的时候了,此其二。易纲直言披陈,虽未“深度点破”伴随经济成长所出现的问题,却难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忧喜参半心情。 新世纪十年来,中国经济成长率始终设法“保十”,但经济过热可能产生产能过剩、资源受限、环保压力等问题,甚至造成蠢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应会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以资调节,是以经济成长率“保十”列为“经济战略目标”的做法,今后应会放缓,并且省察国民平均所得(人均)偏低,在经济快速成长过程形成的失衡问题。 中国人均只有3800,乃有媒体称之为“人均收入只有3800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如何提高人均收入,俨然已被中国列为新一波“经济战略目标”。但提高劳工薪资的同时,也须面对“全球最大代工厂”的瓶颈;铺天盖地的“山寨产品”则须设法自有品牌化,才能期待产业结构改变。
象征意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近日一番“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言辞,引发媒体关注。曾几何时,“”是多少国人的梦想。尽管易纲没有说明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但按照中日两国的经济增速,普遍预估应该是今年上半年。 去年中国与日本的GDP差距只有区区800亿美元,按照中国今年上半年10.3%的经济增速,再考虑到6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约1%的升值,尽管日本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还未出炉,但根据其一季度4.9%的年率增速,即使对美元的升值要远大于人民币,以美元计算的GDP,中国在二季度超日本也是板上钉钉。 首先,“老二”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亟待转型。在旧有的增长模式下,我们不但透支了中国的环境和资源,而且也过度透支了中国的人力资本和权益资本。迄今为止的发展,我们走的基本是工业化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一种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和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还相当远。 其次,我们的人均GDP比日本还差一大截,还有繁重的脱贫任务需要完成。在经济起飞后,用了不到20年时间就使得自身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即使经过长达10多年的经济萧条,到2008年,日本的人均GDP达42480美元。中国在2009年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多,居世界100位以后,只相当于日本的近1/13,差距非常明显。另外,中国的脱贫任务依然沉重。按照联合国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的贫困人口。即便按照中国年收入1300元的贫困标准线衡量,仅地区还有4000多万的人口未能脱贫。 还有其他问题,就不一一列举和分析。总之,人口多、底子薄、相对少、贫困人口多、创新能力弱,权益和福利低水平等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对此,我们应有自知之明。充其量,全球第二大体只表明我们是一个经济大国,远非经济强国,因此,它只具有象征意义。
超越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紧随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虽然此前曾多次预期,但这一里程碑最有力的证明了中国真正的实力,世界其他国家必须正视这一新的超级经济大国。 8月16日早,政府公布第二季度产出为1.28万亿美元,略低于中国的1.33万亿美元。日本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为0.4%,低于预期。这证明中国经济将会全年超过日本。 专家预言,在逐步超越了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后,中国最早将在2030年超越,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200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4万亿美元。 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R.拉迪说,“这一事实非常重要。它再次证明了过去十年中所发生的一切:日本经济在中国经济面前黯然失色。对于中国区域的每一个人来说,他们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不是美国或者日本,而是中国。” 日本经济在十多年里停滞不前,同时折射出了在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方面的衰弱。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日本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曾一度认为日本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经济体。 日本经济成熟的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当时的中国正经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极不发达的阵痛,分析者认为,这意味着不能保证国民的基本生存问题,经济发展空间很大。5年以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3万亿,是日本的一半。 康奈尔大学国际贸易政策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部前任主任埃思瓦尔·S.德说,“他们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占据了亚洲经济的统治地位。区域中的其他国家在经济上紧紧依靠中国,这非常值得关注意。” 日本的国民情绪凝结在首相的辞职中。虽然与中国比相形失色,但日本从日益发展的中国受益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 分析学家说,中国开始争夺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比如2009年,曾声称美元不应再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当美国和在经济危机的泥潭中挣扎时,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在经济竞争力排行榜的名词进一步上升。 2010年,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放缓,中国预期增长率大约10%,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瑞士联合银行北京分行的经济学家王涛(音)说,“这只是个开始。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空间很大。中国在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的消费品价格影响力最大。” 中国也面临着挑战。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鼓励国内消费。 中国的国有银行最近饱受非议,被认为超额放贷,从资产负债表上转移部分贷款隐瞒借款额、规避规则以减少信贷增长。 中国的汇率问题惹得争议。、欧盟等国家认为中国控制中国货币——人民币的汇率,以支撑出口。中国会因此得到巨大贸易剩余,但会导致双边贸易中的美国和欧盟赤字。中国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并未被低估,并在逐步进行汇率改革。 日本内阁府16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并经后,第二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1%,增长0.4%。这是日本经济连续3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但增速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大幅放缓。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外需和内需对日本GDP的贡献分别为0.3%和负0.2%。 在构成内需的主要项目中,家庭消费支出从上季度增加0.5%转为零增长,投资从上季度增加0.3%转为减少1.3%,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增幅从上季度的0.6%降为0.5%,政府消费支出增幅也从上季度的0.6%降至0.2%,导致内需对GDP的贡献从上季度正0.5%转为负0.2%。 第二季度,日本出口实际增加5.9%,增幅也比上季度的7%有所放缓。进口实际增加4.3%,增幅比上季度的3%有所扩大。导致外需对的贡献从上季度的正0.6%缩小至正0.3%。 上述情况表明,外需依然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刺激国内消费增加的一些刺激措施效果已告一段落,个人消费放缓,日本经济增幅也随之降低。 统计还显示,2009财年(2009年4月-2010年3月),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负1.9%,这是该国实际GDP在2008财年出现3.7%的负增长后,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
挣扎与超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已经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但人均年收入水平还与阿尔及利亚等国为伍,与头号经济体美国差距逾十倍,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匮乏的资源所累 经过三十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及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尽管这一里程碑的到来早属意料之中,但仍引人注目地证明,中国的地位上升千真万确,而世界也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这个新兴的经济强国。星期一,消息,日本第二季度GDP约为1.28万亿美元,略低于中国的1.33万亿。日本经济本季度增长仅为0.4%,远低于预期,这一疲软势头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全年领先日本。 专家认为,此番取代日本,包括近年来连番超越德国、、英国,凸显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且增强了中国最早在2030年取代美国成为头号经济体的预期。2009年,GDP约为14万亿美元。 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该国每个地区的每个人都成为更有价值的贸易目标,而对经济已经停滞十余年的日本来说,这一组数据则意味着政治和经济实力的衰落。日本的亚军头衔已经保持了逾40年,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出现日本经济何时超过的传言。 但当经济发展成熟、人口迅速老龄化之际,中国正在经历城市化阵痛,远非发达水平。分析人士因此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生活水平更低,改善空间也更大。就在五年前,中国的GDP还只有2.3万亿美元,是日本的一半。 &尽管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还是的三分之一,但是去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乘用车的最大市场,还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通用电气、通用汽车、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也大力进军中国市场。还有分析师表示,中国努力成为财政和经济强国,大力推动国有走向世界的同时,还需在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已经计划在2010年底将每单位经济产出耗能减少到2006年的20%。 评估中国的影响力手段是复杂的。该国的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较低,而政府则在刺激经济、发展新项目和投资特定行业方面有更大,彼得森研究所的拉迪教授认为,这一特点赋予中国不同寻常的力量,“中国已经是各种主要商品的主要定价者,而政府则可以在资源分配上更有作为,这是其他人均收入水平低的国家难以做到的。”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现代国际关系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7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07:3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林毅夫: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_网易财经
林毅夫: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林毅夫: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正在博鳌举行的2017年年会上,向来有“乐观派”之名的著名26日表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中国经济仍然要有信心;中美合作“形势比人强”。2016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高水平。在林毅夫看来,如果未来几年能保持类似增速,中国经济规模2030年将居世界第一。“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中国不可避免,经济学研究中心转移到中国不可避免。”
针对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林毅夫认为,中国之所以放缓,除自身有需要完善之处外,也与大环境有关。他表示,目前世界经济还没有从中完全复苏,与中国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幅度甚至比中国还大。以巴西为例,2010年该国经济增长7.5%,2015年同比缩水3.8%。在此情况下,对中国经济“仍然要有信心”。谈及中美关系,林毅夫表示,两国在诸多领域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对美国而言,无论是促进就业增长还是保持经济繁荣,都需要和中国合作。“形势比人强”,林毅夫说,中美应当加强合作,否则会两败俱伤。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晓喻
责任编辑:王晓武_NF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制造业,真的是第二大经济体了吗
首先,你必须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而欧美企业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
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将又有4850家迎来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
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北京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
思考一:工匠精神还是赚快钱?
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
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的80%以上。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不仅仅有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这些声名显赫的王者企业,更有无数在国际市场众多领域不怎么显山露水的“隐形王者”。
而中国经济的主要依靠在房地产、在金融、在IT泡沫、在低端制造…简言之,主要在赚快钱!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他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而圆珠笔早在1895年就已经被发明了。
思考二:要技术还是技术员?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你可能发现中国商人背的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从佳能的50D到5D-MAX2,甚至到1DS-MAX3,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高档,但仔细一看,他们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
买相机容易,因为咱“不差钱”,但舍不得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
技术的关键在设备,更在于人的全面消化和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人要求每天车间的地板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十次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五次变两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
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长此以往,何来品牌?
思考三:快、多还是好、省?
中国人做事特别喜欢追求速度,大跃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日本发展经济是让民众受益,让本已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目标。中国发展经济是用来攀比、炫耀的。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
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一亿,或者一点二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也去得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想一蹴而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思考四:守规则还是耍小聪明?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这一点和中国人经常迟到,坐飞机从来都是误点,而且有层出不穷的理由不同。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企业 实体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