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边的武汉皮包公司有哪些多吗?

对一个“皮包公司”的调查与思考
聚焦命中&& 转第条
显示法宝之窗
隐藏相关资料
【期刊名称】
对一个“皮包公司”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分类】
【期刊年份】 【期号】 4
【页码】 90
【全文】【】 &&&&
  公司――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已走过了三百余年的历程。它发展到今天,已成为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将继续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由于推行产品经济的结果,被弄得面目全非,尤其是在近几年里,政府基于学习发达国家管理经济的先进模式,试图把公司制度引进我国,以促进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我们对公司制度既缺乏研究和了解,又采取打折扣的态度,对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时而大力提倡,不加管束,使之泛滥成灾;时而严厉清理压缩,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大砍公司。这样折腾的结果,使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不仅未能很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反而给经济秩序造成了不少混乱。因此,对我国实行公司制度的过程进行反思,对于恢复公司的本来面目,完善公司制度,发挥公司的作用,显得既迫切又重要。
  笔者在工作中,曾对一个皮包公司进行过解剖。从该公司成立到停业解散的全过程看,其中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一、简要情况
  “武汉市新洲县金新综合贸易公司”是一个村办企业。该公司的几位经理喻某、游某、郭某、高某,都是曾被公安或司法机关处理过的停薪留职人员。1984年初,他们串通在一起,到喻的家乡新洲县阳逻区金台镇新村开办养鸡场、服装厂和铁木加工厂。由于他们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经营管理经验,几个厂相继垮台。当时,社会上正刮起一股办公司“风”,他们看到办工厂油水不大,便鼓动村委会出面成立贸易公司。他们为了骗取营业执照,谎报自有资金80万元(实有2,000元),向县工商局申请开业登记。工商管理机关在没有进行任何调查和核实的情况下,就批准该公司开业。于是,喻等人和新村村委会成立了“武汉市新洲县金新综合贸易公司”,由喻等人承包,其经营方式包括零售、批发、代购代销等;其经营范围无所不包。1985年初,他们乘武汉市开放城门之机,在武汉市江汉区前进一路租用房屋建立了一个门市部,并通过该门市部用不正当手段,在信用社贷款25万元。他们以此为资本,拉拢了一批离休干部,通过这些人牵线搭桥,于当年5月份与“民众乐园”管理处签订了年租金56万元的租赁合同,打入了武汉市的商业、娱乐繁华区。他们认为,民众乐园地处闹市中心,是寸土寸金之地,只要能进去,就不愁赚不到钱。这样,他们租得一栋招待所和门廊区,作为办公和营业场地。他们进入民众乐园后,就开始了倒买例卖和投机诈骗活动。第一步,建立起庞大的公司机构。公司分设董事会和经理办公室,喻、游等人任董事长、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还任命了二个业务经理。下设办公室、计财、业务信息、人保、行政五个科室,由他们的亲属和一些离退休干部担任领导。同时,还设有金新乐团、门市部、经销部、服装厂、综合商店、乐园酒家等经营单位。各单位又设置部门负责人。他们刊登招聘广告,招收待业青年和在职职工200多人。第二步,建立所谓董事会,用高薪把一些在职和离退休干部(他们认为是有权势的人)拉进董事会,作为他们的金字招牌。这些人参加董事会的“资本”主要是权力和“关系”。公司利用他们打通了各个环节上的关系。第三步,制造声势,扩大影响。经过一番准备,他们又擅自将公司名称改为“武汉市金新综合贸易公司”(以下简称“金新公司”),使一个村办企业摇身一变而成为貌似武汉市市级所属的一个大公司,号称拥有自有资金95万元,还出资7,000元。盗用该企业名称在各大报上作了开业广告。这样,他们骗取了有关领导、单位和一些职工的信任,并借离退休干部之手,邀请到市、区、县的有关领导干部和工商、税务、银行等职能管理部门的头头参加公司开业典礼(当然有好处)。第四步,四处活动,签订所谓购销、代购代销合同,骗钱骗物。该公司开业不到五个月,共签订各类合同一百三十余份,总金额达二千多万元,实际成交额二百多万元,其产品包括紧俏家用电器、服装、日用百货、建筑材料和摩托车等。这些产品多由其他企业送上门,大都分文未付。
  在经营过程中,公司坐吃山空,开业不到五个月就亏空80余万元。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呢?据调查:一是贪污挪用、盗窃活动猖獗。由于在公司内实行所谓经理负责制,一切活动均由经理说了算,因此在公司初建时建立的各种财务、物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销售现金不入库,有的甚至不记帐,由总经理室保管,仅一次就从总经理手中清查出现金5万多元。这些所谓的经理们,一朝权在手,便肆意侵吞公司财物,据最后查证,被他们侵吞的财产价值达10多万元。二是肆意铺张,挥霍无度。公司正式开业前,仅租用轿车就花掉了3万多元,公司开业后,又为几个经理长期包用轿车。每月支出近万元,连业务员出差外地,也不乘火车而坐小轿车。此外,总经理室还雇佣了几个所谓的“高级女秘书”。三是高薪支出,在无任何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公司经理们自定工资标准260元,董事200元,中层干部160元。工资支出每月达1万多元。四是装璜门面、请客送礼达35万多元。五是业务人员“借款”长期不结帐,仅副经理郭某一人帐面长期呆帐就达13万元之巨。
  在这伙不法之徒的“经营”下,该公司开业不到两个月,讨债的便纷纷上门,有的还诉诸法院,短短三个月,就有50多个单位或
  ??????法宝用户,请后查看全部内容。还不是用户?;单位用户可申请试用或直接致电400-810-8266成为法宝付费用户。
&北大法宝:()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北大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欢迎。法宝快讯:&&&&
本篇【】 &&&&&&关注法宝动态:&
法宝联想【作者其他文献】  《法学评论》&1996年&第1期& 《法学评论》&1992年&第5期& 《法学评论》&1988年&第1期& 《人民司法》&2001年&第2期& 《人民司法》&1991年&第3期& 《人民司法》&1993年&第4期& 《人民司法》&1989年&第6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皮包公司上班的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