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在定向降准职能发挥时扮演了什么角色

央行称定向降准不具有突发性:是去年政策的延续
2月6日消息,今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作客中国政府网,对央行降准进行解读。他表示,定向降准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实现支农、支小,支持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这个政策意图应该说是具有延续性的,因为在2014年我们两次定向降准也是为了完成支农、支小。所以2015年春节前这次降准无非是2014年政策的延续,并不带有突发性。
以下为部分实录:
主持人:此次降准出于哪几方面的考虑?预期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陆磊:我想这是各位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执行这样的货币工具之前货币当局仔细思考的问题。涉及到第一是政策的力度,第二是政策的时机。比如为什么是0.5个点,为什么有定向降准,为什么选择在春节之前?这都是考虑到方方面面经济和金融因素后做出的综合判断,因此,这里面也体现了一定的政策意图。在这里我不妨跟大家稍微简短地解释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春节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我们看看时机,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比较注重亲情的,回家孝敬老人,给亲朋好友的子女有压岁钱,所以春节资金的投放量相对比较大。而在一般时间段,对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说库存的资金量是不能太多的,因为它要盘活资金,资金只有用出去才能产生收益,所以在春节期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资金缺口。也就是说季节性的资金需求会对商业性金融机构产生流动性压力。
我们做过测算,一般来说每年春节会形成较大规模的流动性缺口。这个缺口应该通过政策工具加以平衡或者填补。以往这个缺口的填补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完成。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和交易对手交易,通过买入债券等手段,向市场投放资金以弥补缺口。
春节后货币回笼,大量资金回到商业性金融机构,这时候需要做反向操作,回收在市场上存在的过度流动性。往年是这样,但今年不同,因为我们观察到今年出现了一个大的结构性变化。2014年我们经济和金融体系发生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账户仍然保持比较高的顺差,而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差,这个逆差跟国际国内的环境、跟政治经济环境都有关系。比如大家都预期美联储可能要加息,实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不是美元要升值?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出现了960亿美元的逆差,如果按照近期汇率折算乘以六或者六多一点,折合人民币(6.2435, -0.0080, -0.13%)大约5000多亿等值的人民币资金的结构性流动性缺口。
这种结构性缺口需要有一些政策工具加以弥补,而且这种结构性缺口不是简单地通过日常性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日常的买卖债券方式能够有效弥补的,那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就可以使得整个银行体系一次性增加足额的流动性来地对冲掉刚才所说的结构性问题所形成的流动性缺口。 所以一是春节因素需要降准,二是刚才所说的结构性变化,这两者都决定了我们在此时此刻的政策时机。为什么采用这个工具进行降准,这需要解释的是普降。普降针对的政策目的很清楚,一定要使得市场的流动性,整体经济的货币量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比较平稳的水平,既不可大起也不可大落。所以这是第一个政策意图。
第三个政策意图就是定向。定向的目的是调结构,或者说是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比较时间和空间。大家观察到了,我们对于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再降低4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实现支农、支小,支持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这个政策意图应该说是具有延续性的,因为在2014年我们两次定向降准也是为了完成支农、支小。我们一直重点关注三农、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成本高问题,也给出了一系列的相应政策安排。所以2015年春节前这次降准无非是2014年政策的延续,并不带有突发性。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中房网,权威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网站、测评与数据平台,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官方平台。
微信号:zhongfangwang关注中房网微信
本周二十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总成交面积为463.89万平方米,环比上涨0.85%,成交量连续三周上涨……[]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本次全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北京华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K2地产出自 MBA智库百科()
  定向降准是指中央银行定向降低,以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中支持的和领域。
  “定向降准”是对传统降低准备金率的重大突破。过去有观点认为,是为了保证支付和而准备的,是央行调控的工具,因而不应当根据状况的差别来确定,不应该起结构调整的作用。
  现在的“定向降准”,就打破了上述传统理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着手,首先稳定融资总量,因为与升级,需要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做支撑;同时加强引导,优化,突出对“三农”、、、、建设等领域的着重支持。
  “定向降准”好处很多。从眼前看,让指向更加明确具体。目前实体经济尤其是和农业融资困难,而定向降准就是要求向预定目标发放贷款,以达到其发展的预期目的。总体讲,就是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
  有人把释放流动性比作为的灌溉行为,“全面降准”就是大水漫灌,而“定向降准”则是精细滴灌。从长远看,实施以结构性调整为特点的定向降准,精准性更高,针对性更强,能在引导方面发挥更好地效果,更有利于让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得到更多支持,以利实现、双重目标。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什么小全面降准呢?”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是因为,全面降准意味着降低所有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这往往被看作是货币政策全面宽松的。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问,未出现。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没有全面降准的必要,更小需要以全面降准的方式改变当前的基本取向。
  目前企业对依赖较大、杠杆率较高,负债严重,“全面降准”有可能再次推动大量流入,进一步推高,加速资产泡沫膨胀。同时,一些的融资困难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相比之下,“三农”、小微企业和的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不是因为整体信贷条件不够宽松,而是因为其往往被和等项目挤出。此外,目前产能过剩严峻,“全面降准”肯呢过造成信贷资金继续流入被困扰的企业,最后形成增加的压力。
  历次降准后股市走势一览
公布时间大型金融机构次日涨幅(%)
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上证深证
15.04.1919.5018.50↓1.00↓1.64↓1.96
15.02.0420.0019.50↓0.50↓1.18↓0.46
12.05.1220.5020.00↓0.50↓0.59↓1.16
12.02.1821.0020.50↓0.50↑0.27↑0.01
11.11.3021.5021.00↓0.50↑2.29↑2.32
11.06.1421.0021.50↑0.50↓0.90↓0.99
11.05.1220.5021.00↑0.50↑0.95↑0.70
11.04.1720.0020.50↑0.50↑0.22↑0.27
11.03.1819.5020.00↑0.50↑0.08↓0.62
11.02.1819.0019.50↑0.50↑1.12↑2.06
11.01.1418.5019.00↑0.50↓3.03↓4.55
10.12.1018.0018.50↑0.50↑2.88↑3.57
10.11.1917.5018.00↑0.50↓0.15↑0.06
10.11.1017.0017.50↑0.50↑1.04↓0.15
10.05.0216.5017.00↑0.50↓1.23↓1.81
10.02.1216.0016.50↑0.50↓0.49↓0.74
10.01.1215.5016.00↑0.50↓3.09↓2.79
08.12.2216.0015.50↓0.50↓4.55↓4.69
08.11.2617.0016.00↓1.00↑1.05↑2.30
杨其广.《“定向降准”好在哪里?》[J].中国金融家.2014年08期
王宇.《为什么是“定向降准”?》[J].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07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1页& 4页& 1页& 1页& 4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定向降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日07:04&&&&&&&&
徐绍峰&&&&&&&&来源:金融时报
  在降息与“降准”之间,再次选择“降准”。
  在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之间,再次选择定向降准。
  继4月25日定向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上周一(6月9日),央行再次使出定向降准利器:从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对于那些一直在全面降息和降准方面大造舆论的人而言,即便此次降准覆盖范围惠及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一次释放资金在700亿元至800亿元之间,在他们眼里,力度依然低于预期,依然很不过瘾。并坚信,定向降准范围不断扩大,预示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面降准的概率不是减弱,而是增强,甚至认为,定向降准只是权宜之计,央行应当果断降息。在这些信贷瘾难戒、认为信贷是当前实体经济困境的主要症结,甚至是专门为诸如房地产开发商等利益集团摇旗呐喊的人眼里,货币政策是万能的,放水是必须的。要想刺激经济增长,无须财政、税收等诸多政策配合,以全面降准或者全面降息方式开闸放水就行。一旦货币政策低于预期,失望之极的他们便会开始新一轮舆论造势,继续施压货币政策。
  不管噪音多大,央行最终还是选择了定向降准。此次定向降准时机的选择,值得玩味。
  选择在上周一宣布降准,直接原因显然是为了贯彻落实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加大“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措施力度的精神,但在6月这个时点降准,还有一箭多雕的用意。
  人们不会忘记,去年6月,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异常波动,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今年6月到来前,市场上就不乏对6月流动性担忧的声音。鉴于去年6月流动性最为紧张的金融机构,多为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商行和城商行,这些金融机构是银行间市场上主要的资金拆入方。他们吸存能力有限,且吸存成本较高,短期流动性调节多依赖银行间市场。因此,此次定向降准,可谓给他们送来甘霖。
  不仅如此,选择定向降准,还体现了货币当局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多管齐下、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一方面,央行针对外汇占款增量出现的波动性和双向性特点,让再贷款在货币政策定向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累计下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额度5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500亿元。再贷款可以直接向特定金融机构释放基础货币,从而更好地发挥央行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另一方面,央行还借助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备借贷便利(SLF)两个流动性管理工具,构建一定宽度的“利率走廊”,即“短期利率有一个区间。到了上限后,金融机构就可以向央行融资;到了下限时候,央行会减少这样的融资。”通过多种工具的组合使用,央行可以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度和银行间市场利率稳定,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并为定向降准工具的使用,腾出政策空间。
  为什么货币当局没有选择全面降准?
  央行在定向降准的新闻稿中说得明白,“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何况,5月份贸易数据显示,出口同比出现反弹,显示热钱有重新流入迹象,外汇占款增幅难以大幅下降。加上央行近期一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因此,“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没有全面降准必要。
  从去年6月的银行间市场异常波动不难看出,银行体系的资金紧张是结构性的,即中小银行流动性脆弱,大型银行流动性充裕。同样,实体经济资金紧张也是结构性的,即房地产业、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贷款的能力强,占据了较多低融资成本的信贷资源,而“三农”和小微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且融资成本高。这样的格局,决定了当前采取定向降准是最优选择:一方面可以让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金融机构,获得正向激励;另一方面,这类金融机构获得更多可贷资金后,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也提升了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
  当然,不少人担心定向降准所释放的资金,难以真正流入“三农”和小微企业。在他们看来,虽然是定向,但只要资金拐个弯,定向降准的资金可能又会“渗漏”到房地产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甚至“渗漏”到一些产能过剩产业。
  其实,市场的担心也正是央行选择定向降准而非全面降准的考量。央行在定向降准的新闻稿中表示,“要加强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针对性、精准度和导向力,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这意味着,政策出台后,有关方面将会及时评估“信贷政策导向效果”,并且这种评估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精准度和导向力”。通过评估,央行可以观察两次定向降准后的效果,以便及时微调货币政策,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央行罕见宣布同时定向降准和降息 为何双降?
日 10:09  来源:  宋体
视频:专家解读:央行明起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6月27日电 (种卿)27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并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这已是中国央行自2014年11月启动本轮降息降准措施以来,第四次降息、第三次降准。对此专家指出,此次降息并定向降准主要目的还是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结构调整,同时支持实体经济。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未改变。
  央行罕见同时宣布降息和定向降准
  央行今日宣布,自日起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其次,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谈及此次定向降准的原因,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我国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实际利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为运用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
  上述人士还表示,没有普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因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上较为充裕,并不需要普降存款率来提供流动性。
  与此同时,伴随定向降准措施,央行还决定在同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有报道指出,这也是逾十年来央行罕见的在同一天宣布降息和降准。
  专家:重点是支持结构调整 着力实体经济发展
  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这是今年第三次降息,主要目的还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我国对内利率和对外汇率都比较高,而货币总量又比较弱,对出口、投资等形成了不利因素。
  另外,由于股指连日下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次降息降准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救股市”,对此,彭文生认为,货币政策的推出不是单纯的为了挽救股指下跌,而是要防范资本市场大幅震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货币政策的方向并没有改变,但具体操作方向还要看实体经济的需要和资本资本市场的走势。此次降息降准是着力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彭文生表示。
  对于此次降息降准的目的,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首先是进一步支持结构调整。这次主要是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希望有效的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三农角度来说,更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保证农业进一步的发展。另外,就是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定向降准补充流动性。
  姚余栋认为,此次降息降准并没有改变整个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而是根据目前情况进行的预调微调,也是继续保持整个货币政策的中性适度。(完)
编辑:陈少婷
本网官方微信央行此次为何没有定向降准的同时普降准备金率?_第一财经
央行此次为何没有定向降准的同时普降准备金率?
一财网李德尚玉 19:34
6月27日,央行宣布同时降准降息的消息让业内人士兴奋不已。货币政策的最最核心任务是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最主要是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为此,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答记者问。
针对此次为何没有在定向降准的同时普降准备金率,上述负责人表示,4月末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后,银行体系备付金水平一度达到历史高位,预计6月末银行体系超额备付金水平仍将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同时,货币市场隔夜利率最低时降至接近1%的历史低位。近期受新股发行冻结巨量资金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与最低点相比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上较为充裕,并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提供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以来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新增或者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本届政府一贯重视定向调控,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此次定向降准的目的正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的能力,强化正向激励作用,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利于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上述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定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内容:一是对2015年初考核中&三农&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已对&三农&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并累计对小微企业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二是对2015年初考核中&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已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这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只要在2015年初考核中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均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三是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增强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功能,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纾解国有企业资金和成本压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积极意义。
上述有关负责人称,2014年以来,为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先后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0.9个百分点至5.10%,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0.75个百分点至2.25%。在基准利率连续下调的引导下,2015年5月份,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较去年同期下降0.91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定价更趋理性,存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定价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也有明显下行,社会融资成本整体有所降低。
从近几次降息的效果看,贷款利率虽已全面市场化,但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仍然具有较强的导向和信号作用,进一步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望继续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加之同步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巩固前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下一步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上述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重点是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优化结构的重要功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意把握好宏观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编辑:吕值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银行职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