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传统媒体的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力

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媒体将人类送到了全媒体时代。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共存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处在一种什么样的位置,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这不能不是我们媒体人,尤其是传统媒体人亟待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军事记者 2010年11期 文档列表
军事记者卷首语
作者:欧灿
军事记者特稿
作者:黄国柱
 单位:解放军报社
军事记者专题
作者:贾永
 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作者:孙健
 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
作者:刘宜民
 单位: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作者:刘建新
 单位:战士报社
作者:黄秋生
 单位:人民武警报社
作者:袁华智
 单位:人民海军报社
作者:王斌
 单位:空军报社
作者:陈海军
 单位:火箭兵报社
作者:栗蕲春
 单位:战友报社
作者:顾黎
 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
作者:文璐
 单位:《中国记者》杂志社
军事记者业务探讨
作者:赵利
 单位:解放军报社后备部
作者:贝骁
作者:别庆林
 单位:人民武警报社总编室
军事记者军事外宣
作者:朱金平
 单位:解放军报社 《军事记者》杂志
军事记者亲历
作者:肖福恒 曹瑞林
 单位:《人民武警报》 《解放军报》
作者:张雷
 单位:《解放军报》
作者:蔡晖
 单位:新华社
军事记者编辑手记
作者:张旭航
 单位:沈阳军区前进报社
军事记者舆论战
作者:孟彦 樊剑英
 单位:总政宣传部外宣局
军事记者部队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征文
作者:黄泰林
 单位:战旗报社
军事记者军媒透视
作者:许毅
 单位:空军报社三处
军事记者新闻人
作者:王忠辉
军事记者采编感悟
作者:薛作瑞
 单位:人民武警报社
军事记者新闻与成才
军事记者新闻文论
作者:刘森 吴诗涵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12队
作者:漆效良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军事记者访谈
作者:于都
 单位:《军事记者》编辑部
军事记者佳作赏析
作者:王少伟
军事记者报人阅读
作者:陈皖军
军事记者业界资讯
作者:丁增义
 单位:《军事记者》编辑部
作者:崔华忠
 单位:《军事记者》编辑部
作者:傅家德
 单位:《军事记者》编辑部
作者:罗未来 田栋
 单位:《军事记者》编辑部
军事记者新闻与成才
作者:蒋育洋
 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进修学员大队15队
作者:马厚寅
 单位:解放军报社
作者:张向宇
作者:康林昌 贺军荣
作者:姚硕贤 黄勇
作者:张晓棋
 单位:《军事记者》编辑部
作者:周朝荣
 单位:《军事记者》编辑部
作者:孙晓青
 单位:《军事记者》编辑部
作者:孙阳
军事记者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解放军报社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11-4467/G2
邮发代号:82-204
创刊时间:1958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若需要删除请联系我们 蜀ICP备号-13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_参考网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张杰摘 要:新媒体时代,普通受众获得了个体话语权,“沉默的大多数”拥有了自由言说的平台。话语权日益分众化,“众声喧哗”争锋主流声音,传统媒体面临着话语权危机。传统媒体的出路在哪里?重塑话语体系,打造亲民风格,追求客观公正,做到权威发布,才能不断巩固话语权。在这方面,中国化的新闻专业主义具备现实的适用性,其专业性的价值值得借鉴。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传统媒体;话语权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02新媒体时代,传者与受者的界限不再明显,手机、网络等媒体技术让受众获得了话语权,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话语权日益分众化,“众声喧哗”争锋主流声音,传统媒体面临着话语权危机。如何巩固和提升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本文将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视角探索有效路径。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话语格局的挑战随着电子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纷纷崛起,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被大大压缩。话语权是一种控制舆论的权力,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而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存在着样板化、打官腔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给受众造成了“刻板印象”。传统媒体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形势与挑战,努力在增强传播力、竞争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上下功夫,才能赢得受众和话语权。(一)受众流失严重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媒体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再停留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受众自身凭借着新媒体获得个体话语权,受者与传者的界限不再明显,传媒领域出现了话语权分众化的现象,传统媒体的话语对象日渐减少。受众对媒体是挑剔的,官话套话只会使人厌烦,微博大“V”能凝聚起百万、千万粉丝,不只是名人效应,重要的是他们找对了受众的胃口,大家想听爱听。面对日渐流失的受众,传统媒体必须遵循规律,应时而变,以与时俱进的姿态迎接考验,才能留住受众、凝聚受众。(二)挑战话语权威在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过程中,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把关人的作用被大大弱化,出现越来越多的话语失范的情况。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和即时性使得一些虚假信息,甚至攻击谩骂轻松进入传播渠道。传播秩序不规范、网络谣言四起、网络水军绑架“民意”,这些网络乱象干扰着受众对世界的认识,甚至使受众对传统媒体失去信任。传统媒体必须重新树立话语权威,建立严肃客观的话语表达氛围,纠正话语失范,引导传播秩序。(三)淹没主流声音当前,媒介生态十分复杂,网络上搞怪、博眼球的另类现象很多,“众声喧哗”几乎淹没了主流声音。个别名人“大V”经常发表不当言论,给受众错误的示范。在一些突发事件、热点事件上,网络段子和小道消息比官方发布的信息传播得更快。传统媒体尤其是党管媒体必须传递主流价值观,这就需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贴近群众创新话语体系,才能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要努力提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积极开拓新媒体受众群,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和“好声音”,逐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二、新闻专业主义对于传统媒体提升话语权的价值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在西方新闻传媒的长期实践中发展完善,传入中国后受到国内很多新闻从业人员的推崇,尤其是自由、客观、公正等核心价值理念。然而,专业化的实现需要考虑到政治、经济、社会力量等多重现实因素,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审视新闻专业主义,有所取舍、有所扬弃地去运用。实际上,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不仅有本土化的新闻实践,其专业性价值同样值得借鉴。(一)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实践“新闻专业主义”作为舶来品来到中国,在本土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形成了“文人论政”、“群众办报”和“政治家办报”等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独特元素。“文人论政”和“政治家办报”彰显着中国文人、政客的责任意识,“群众办报”折射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原则,是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创新。在20多年的新闻改革中,中国出现了更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包括反对“假、大、空”,以事实说话;强调“三贴近”原则,提高媒介的服务性;反对“有偿新闻”,提倡新闻业的职业伦理等[1]。中国化的新闻专业主义在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中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二)专业性价值的适用性分析发展新闻专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完全的“拿来主义”思想只会造成水土不服。笔者以为,客观性原则、服务公众利益和新闻自律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专业性价值所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1.客观性原则。它强调观点与事实分开,客观地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这似乎与中国媒介语境中的“有立场”是矛盾的,而赫伯特·阿特休尔在《权力的媒介》一书中提出,“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并不是独立的媒介,他们只是潜在地发挥独立的作用”,可见客观性除了受主观思想的影响外,还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影响因素。所以,主观的立场观点与客观的表达,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除了准确、公正、平衡地报道之外,还要深入事实,通过理性的表达道出真相。2.服务公众利益。传媒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社会公器的职能,为全体社会大众服务。这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和公众利益”是一致的,新闻传媒应该是负责任的公共传播者,应当避免新闻娱乐化和对市场利益的盲目追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一步把“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作为我们传媒业的基本原则[2]。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发展社会文化,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3.新闻自律。我国当前形形色色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的屡禁不止,除了行业规范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之类的制度规范,加强新闻自律很有必要。媒介在西方虽然被比作“第四权力”,然而任何权力都需要规范和监督,绝对的权力只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新闻媒介需要道德约束和行业规范,更需要新闻自律,杜绝有偿新闻和假新闻,以自律求自由,才能为传媒赢得较大的活动空间,才能取得受众的信任。
三、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提升传统媒体话语权的策略法国哲学家福柯说过:“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话语的时代”。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把握发展规律,积极促进媒介融合发展,努力改善受众的阅读体验,尽可能地扩大受众群。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专业化程度,树立亲民、客观、权威的话语姿态,这样才能巩固话语权的权威地位。(一)维护公众利益,打造亲民风格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冲突很多,民意需要有效的疏通,传统媒体需要更多地表达弱势群体的呼声,给公众提供一个公共话语平台。传统媒体承担传递正能量的责任,应该第一时间回应社会热点话题和公众关心的敏感话题,对公众负责,敢于为公众说话。努力做好监督性报道,揭露问题弊端,反映民情民意,在民众与政府部门之间搭建上通下达的桥梁。在新闻语言上应选择群众化的语言风格,适当采取个性化的表达,兼顾年轻受众和网络受众的需求。杜绝艰涩难懂、制式八股等问题,做到朴实、通俗、简练、客观、确切,使受众易看易听易懂。(二)追求客观公正,保持新闻理性客观公正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要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新闻事件,还原新闻的真实面貌。在新闻报道中,由于话语主体的介入,新闻语言必然带有对报道事实的主观倾向或态度。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去还原客观实际,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偏见,用准确的语言报道新闻事实。应多用客观的叙述,杜绝主观的说教,做到用事实说话。应提高对新闻事实的理性判断,减少模式化的新闻报道,避免盲目跟风或追求眼球效应,把新闻提升到理性化的高度,以理性的震撼力引导读者思考。(三)坚持新闻自律,做到权威发布面对话语失范、众声喧哗的民间话语,传统媒体更要加强对新闻话语的规范。尤其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新闻自律,切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和规范。探索加强行业自律的内在机制,规范新闻的生产发布流程,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新闻,防止商业利益和新闻娱乐化的侵蚀。同时,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坚持做到重大事件、焦点问题权威发布,第一时间发布官方的信息,尽可能使用来自权威信息源和权威人士的信息,保证新闻语言的严肃性、专业性、准确性,从而提高话语的权威性。(四)注重深度报道,坚持内容为王在新媒体的挑战下,传统媒体要坚持打造深度新闻,多做专业化的调查和采访,提高思想深度、情感温度、观点锐度,深入挖掘新闻的内在价值。相比于新媒体的“短平快”,传统媒体在专业性、可信性上仍然具有较大优势,要利用专业报道队伍开展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努力做优质内容的供应商。充分把握核心竞争力,利用品牌优势,以内容为王,以质量取胜。依靠话题新闻可能吸引受众,但只有深度报道才能留住受众。参考文献:[1] 李渊航.从冲突性报道看《南方周末》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或背离[J].新闻知识,2010(5):22-24.[2] 李良荣.公共利益是中国传媒业立足之本[J].新闻记者,2007(8):3-5.[3] 李彬,马学清.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责任感和建设性[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187-188.[4] 关琮严.试论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四大源流[J].新闻研究导刊,2012(11):28-31.[责任编辑:传馨]
2016年10期
今传媒的其它文章互联网化: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
&&&&来源:&&&&
摘要: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化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思考方式,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变革的新依据。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已经受到了新媒体的层层冲击,需要迫切改变现在的发展困境,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互联网化则为电视媒体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路径。因此,电视媒体需要以互联网化的路径和思维进行行业重塑,在内容、营销、渠道和终端方面进行互联网化的转变,以谋求电视媒体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化;电视媒体;路径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化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思考方式,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变革的新依据。所谓互联网化,是企业运用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为企业内外的事务活动提供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在内外部业务的整合发展过程中都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也被称为企业的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新型的互联网行业来讲,互联网化是产业发展的依据和支撑力量,而对于传统行业来讲,互联网化则是产业变革的催化剂。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已经受到了新媒体的层层冲击,需要迫切改变现在的发展困境,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互联网化则成为电视媒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也就是说,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替换落后发展机制,优化产业链,创新行业发展新模式,在内容、营销、渠道和终端方面进行互联网化的转变,以互联网化的路径和思维进行电视媒体重塑,以谋求电视媒体的长远发展。
一、内容互联网化:“内容为王”是基础
“内容为王”是由维亚康姆总裁雷石东提出,指内容资源是传媒业发展的灵魂,传媒产业的生存之道主要在于内容资源的好坏,优质的内容资源是传媒业发展的根基。所以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要注重内容资源的生产与制作,拥有好的节目内容资源,才会带来超高的收视率和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电视媒体内容的互联网化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电视媒体内容互联网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聚焦用户需求。柳传志曾经认为在互联网下的创新企业中,营销和渠道为核心驱动力的前驱结构,用户需求和产品本身为驱动的后驱结构,在技术和财富的互联网时代里,后驱结构才是对用户形成引力效应进而创造快速增长的合理结构。所以说,聚焦用户需求才是互联网创新的本质所在。在互联网化的时代里,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变得个性化,一般的产品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特殊化的需要,这就需要经营者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和看待产品的开发和运营,使得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加符合用户的习惯和体验。在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中也要遵循这一基础,改变原先电视媒体中受众的不平等地位,在电视节目的设计和规划时,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增强受众的话语权,注重受众体验,特别是要满足个性化受众的特殊需求,将更多的受众群体拉回到电视机旁,扩大电视媒体的受众覆盖面。
第二方面是注重数据化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海量、变化的大数据成为了信息的载体,利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进行内容制作,经营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用户的精确需求,确立目标消费群体。美国政治惊悚剧《纸牌屋》成为传统电视媒体内容生产数据化的代表。该剧的制造摒弃了传统的电视剧的制作模式,而是凭借网站后台储存的3000多万个有关用户收视的收集与分析,将数据分析所得的最受观众欢迎的核心元素进行组合拍摄。最终该剧播出后获得超高收视率,并为网站制作方带来丰厚利润收入。所以说,传统的电视媒体必须要掌握与受众相关的巨大数据信息,依托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组合、扩展和优化开发新的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电视媒体的内容创作,提高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面是寻求内容资源跨屏合作。虽然传统电视媒体在内容制作方面比新媒体略胜一筹,但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和发展,受众越来越喜欢在可以进行选择点播的互联网新媒体上观看电视节目。另外,随着网络自制短剧和自制综艺节目的勃兴,传统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的优势受到强烈的冲击,因此寻求内容资源的跨屏合作就成为提高传统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比如湖南卫视以高价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节目独家网络播映权卖给爱奇艺;河南电视台与爱奇艺网站共同开发《汉字英雄》等,都成为传统电视媒体寻求内容资源跨屏合作的典型案例。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寻求与新媒体的内容资源跨屏合作将是传统电视媒体进行互联网化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也有利于新媒体优势资源的整合发展。
(责编:汪倩(实习生)、宋心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三网融合背景下构建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受众思想层面的不断提高,媒介需要不同的网络平台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业务服务,这就为三网融合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形成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相互融合的态势。三网融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加快了传统媒体的变革;另一方面,三网融合给新媒体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传统媒体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三网融合是信息产业社会化的一种必然产物,它的应运而生正说明它出现的价值,所谓“存在即是合理的”,三网融合的发展前景也必然是广阔的。  本文从三网融合的背景研究入手,对三网融合的源起、产生背景、得以发展的条件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综合呈现传统媒体所存在的社会大背景,辩证的分析了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为传统媒体明确自身复杂的发展处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从而使传统媒体理性的面对困境,充分借助三网融合之利,避开三网融合之弊,找到新的突破口,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股票/基金&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有效融合
  受访人郭全中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教授
  王雄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
  ■主持人 赵姗
  抢占互联网舆论引导主导权是媒体融合的主要背景
  中国经济时报:媒体融合正在成为我国媒体发展的关键词,媒体融合的提出有着怎样的背景?
  郭全中:抢占互联网舆论引导主导权是其主要背景。
  首先,传统媒体的入口价值在快速削弱。当前,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下,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正在迅速抛弃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用户流失,广告主放弃,传统媒体“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快速坍塌,随之而来的就是收入、利润大幅度缩水乃至亏损,尤其是传统媒体辛辛苦苦培养的骨干人才开始大量流失到互联网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毋庸置疑的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大量流失无疑于釜底抽薪。
  其次,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2014年上半年,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个小时;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随着4G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未来的手机网民规模必将迅猛增加。得益于动辄几亿的庞大用户规模,互联网媒体高速增长。2013年,互联网广告收入高达1100亿元,仅比居于首位的电视广告收入少1.1亿元;仅腾讯公司一家,其2013年的销售收入就高达604.37亿元,净利润170.63亿元,是2013年我国整体报业净利润的近2倍。
  当前,传统媒体面临的极为尴尬的境地是:阵地还在,但是群众却不在了,也就是说用户不再看报、看电视了!随着用户快速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舆论引导自然也必须抢占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新阵地,否则后果就会很严重,这就是媒体融合提出的基本背景。
  王雄军: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看,对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一直是社会管理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而对媒体的有效管理和综合运用,又是信息管理的最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信息内容急速膨胀,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管理的机制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信息社会的冲击,传统的媒体,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出现很大的不适应。而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大量兴起,特别是、微信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方式,都出现极大改变,信息传播呈网状扩散,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并对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新时期媒体管理和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掌握舆论主导权,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不仅在思想观念上创新,而且要建立“现代传播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近期中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有何重要意义?
  郭全中:这个意见的出台是形势所迫的结果,当然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尤其对有可能进入扶持对象名单的传统媒体来说,会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这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有一定的作用。要理解其意义,就必须深刻理解传统媒体转型面临的困难。
  首先,近年来,党委和政府给予了传统媒体较多的政策支持。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传统媒体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中央财政近年来加大对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等的扶持力度。二是地方党委和政府也开始加大对传统媒体的资金扶持,如市委市政府每年给予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各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但是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它们的困难;省委省政府从2013年起,每年拿出1.5亿元,给南方日报社7000万元、羊城晚报社5000万元、广东电视台3000万元,连给3年。三是给予各种稀缺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景区、会展中心等。四是限制互联网进入传统媒体领域。例如最近的《微信十条》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对各类盒子的治理整顿。五是税收政策等,今年出台的15号文规定,减免转企改制的传媒企业的所得税。六是其他稀缺资源。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当下最值钱的是政府拥有的大数据资源。
  其次,传统媒体依然深陷困境。虽然党委和政府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尤其是上届政府在传统媒体转企改制方面动作频频,可以说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传统媒体为何依然困难重重?一是改革的步伐和政府的支持远远小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互联网技术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媒业,而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传统媒体从业者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无疑是滞后的,这也导致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二是传媒单位对互联网的投资和发展方面根本无从着力;三是传统媒体领导者“等、靠、要”观念严重,认为无论如何,党和政府都会兜底。
  陈力丹:这是继习近平总书记去年8?19讲话之后,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出的更为重大的创新要求,不仅在思想观念上创新,而且要建立“现代传播体系”。这一体系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传统媒体系统,因而更需要观念的变革。这一新型传播体系的特征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而现在各传媒的改革思路基本是在原来传统媒体基础上叠加新媒体,而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如果不能创新思维,是没有前途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这是手段创新。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新闻和宣传领域创新的最终目标:“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个要求相当全面且与时俱进。现在是以网络传播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单向、平面的传播体系已经过时,如果我国的传媒体系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不可能在国际社会拥有话语权。竞争力来自技术上的先进手段,但更来自公信力,只拥有先进技术的传播体系不一定能够赢得话语权。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媒体集团的定语排列了四个: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四者缺一不可。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管理问题,即“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目标提出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先进国家同行的经验,有步骤、有计划地协调发展,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大局利益的关系,防止一哄而起,都是极为重要的管理措施。
  互联网媒介是媒体融合的最佳媒介和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应该如何理解媒体融合发展?
  郭全中:面对新形势,中央提出了融合的思路,想以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媒体,所以最近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日报社在的新闻客户端纷纷粉墨登场,但是效果并不乐观,根本原因是没有认清融合的主体。媒体融合要真正有效果,就必须以互联网为融合主体。
  首先,传统媒体的融合思路走不通。互联网发展以来,传统媒体采取了“报网互动”等融合方式,其思路是以传统媒介来整合互联网媒介,但是效果不佳,也证明这种思路行不通,这就要求创新思路,寻找最佳的融合媒介。
  其次,互联网媒介才是媒体融合的最佳媒介。一是传统媒体的功能是互补而不是替代。在互联网媒介出现之前,无论是纸张、无线电还是电视媒介,由于媒介功能之间的关系是部分替代关系而不是完全替代关系,这样每种媒介就分别和特定的新闻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不同的传统媒体。如纸张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报纸、杂志和书籍,音频和无线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广播,和电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电视。因此,传统媒体的不同类型是特定阶段下的特定产物。二是互联网媒介功能对传统媒体是完全替代关系。互联网媒介能够承载文字、声频和音频等所有的新闻生产方式,而且传播的效果更好,也更为便捷、及时和快速,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媒介对传统媒介来说就是完全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例如,在新浪网上,其读书频道就是出版,其首页就是报纸,其频道就是杂志,而其视频网站就是电影、电视和广播。
  基于上述分析,传统媒体融合互联网媒体根本不成立,而互联网媒介才能完全融合各种传统媒介,因此,互联网媒介是最佳的融合媒介和基础。
  陈力丹: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目标,关键在于“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传播主体到方式、路径均为发散式的,以传统媒体的主体思维模式来领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肯定南辕北辙。“互联网思维”,即必须适应新兴媒体即时和海量传播、平等和互动交流的特点,改变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重视首发、首播,借助商业网站的技术和平台,扩大移动终端的覆盖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融合路径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一体发展”,而不是在原来传统媒体基础上的叠加,也不是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的并行,而要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这个思路需要深刻领会,才可能实施好《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
  中国经济时报:受众在阅读新闻习惯和获取新闻方式上发生的变化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
  郭全中:当前,我们已经从之前的信息稀缺时代快速进入信息过载时代,在信息过载时代,就存在着过度的信息与有效信息的极度匮乏之间的巨大矛盾。具体表现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定制化和精准化,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必须从之前的面向所有用户都是一样内容的传播方式转变为为不同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分众传播。如何有效地实现这种转变呢?关键是要建立起基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信息智能匹配,即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用户的需求,进而把信息和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即必须从当前单独重视内容的“内容为王”转变为重视信息智能匹配的“信息服务为王”。
  至于媒体融合,其关键是要顺应用户的阅读趋势,以互联网思维,真正做到用户体验为王,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就需要抛弃“高高在上、我播你看、爱看不看”的旧观念,建立起基于互联网的“面向用户、你爱我播、互动参与”的新观念,真正和用户打成一片,做出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论引导功能。
  中国经济时报:未来的媒体融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模式?其可持续性发展将如何实现?
  郭全中:当前大家在讨论媒体融合时,还是希望通过传统媒体来融合互联网媒体的方式实现媒体融合,这种模式没有深刻认识到媒介融合的实质,根本没有可持续性。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一样,互联网媒介对传统媒介是完全的替代关系,因此,只有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媒介融合模式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只有这种模式才是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媒体融合,本质就是以互联网媒体倒过来整合传统媒体,在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协调进化。
  当然,要实现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媒体融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顺应传播规律来转变自身观念,这就要求国家深刻研究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委和政府要真正承认互联网媒体的积极作用,为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另外,在促进二者有机融合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充分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中国经济时报:真正实现媒体融合发展要解决哪些问题?传统媒体如何在保持内容优势的同时,利用新技术条件增强核心竞争力?
  郭全中:核心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首先,继续推进转企改制,使绝大多数传统媒体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次,积极进行股权结构改革,一方面积极实施特殊管理股制度,降低国有股权比重,这样有助用民资和互联网技术;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入股传媒企业,以资本壮大传媒。第三,积极实施骨干员工长期激励措施,使其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第四,把政府的大数据资源授予传统媒体进行开发,帮助传统媒体实现弯道超车。第五,尽快实行传媒职业经理人制度,选拔一大批优秀的一把手和职业经理人充实到传统媒体的经营业务。第六,给予传统媒体资金和政策支持,最主要的是解决离退休员工负担问题,帮助传统媒体轻装上阵。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未来五年,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政府应该把其大数据资源开放给传统媒体。
  陈力丹:主义新闻观的要义之一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这是做好新闻和宣传工作的科学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现代传播体系”这一奋斗目标时,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前者是对马克思相关论述的直接继承,而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则是在新媒体形势下对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进一步要求。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是什么?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话题,也是实施“现代传播体系”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的消息,在各大媒体的第一反应不是他强调的形成“现代传播体系”,也不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而是“传媒股利好上涨”、中央圈定“新型媒体集团”谁将入围?是利益而非对于国家新闻传播业整体发展的战略思考。如果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忽略了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公信力等体现为软实力的内涵,可能路子会走偏。
  纵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历程,便会看到一条发展线索:坚持新闻和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与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应该是一致的,坚持党性原则需建立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新闻和宣传领域伟大战略目标之时,强调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王雄军: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传媒领域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构建和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都具有重大意义。从社会治理角度理解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在媒体管理的基本理念、思路和方式等方面,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在新闻传媒的管理理念、机制、方式等方面,既要系统总结和继承以往媒体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包括国外、国内媒体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也要深刻反思和改变以往媒体管理当中存在的不当做法。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在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充分尊重和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对整个新闻传媒的管理机制、组织方式、发展模式等,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转型,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国家治理体系相匹配的新型传媒体系。
  二是促进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建立竞争与合作相融合、整合与分工相协调的新型的传媒体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理念、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各有优势和特点。传统媒体具有新闻调查的职业权威性,理论积淀和人才储备比较充分,对网络传闻能起到验证作用等优势。新兴媒体则具有即时、多向、海量传播,注重用户体验,充分开放竞争等优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中深度融合,共同推进新闻传媒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包括媒体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融合。近年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舆论场中出现的分裂现象,不仅是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也包括信息内容方面的分裂。因此,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形式等方面的融合,也包括内容方面的融合,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而确立内容优势的关键,是保障媒体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专业性。提升社会公信力,是媒体赢得受众认可,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四是从社会治理角度理解媒体融合发展,还包括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要与国家的治理体系、民众的社会需求相融合,真实体现社会民生,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理性疏导社会舆论,共同推动民主政治和社会发展,等等。
08/21 05:3408/20 02:2608/07 03:5008/04 02:0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