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不想打击贵阳传销取消传销

  调查采访中,人员不断反问质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违法的,国家为什么不把我们抓起来?而以前的打传行动确实表明,一轮轮打传行动之后,被拘留遣送的人员很快又回到了&传销第一线&。
  经过对国家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及反传专家、反传志愿者的采访,传销屡打不绝、甚至越打越多背后的原因终于慢慢得以还原。
  到目前为止,处罚传销的法律依据只有2005年8月颁布的《直销管理条例》和《》,而且对传销的处罚规定较为笼统含糊,规定最高经济处罚为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按照此前国务院颁布的打击传销的相关文件规定,追究传销分子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是《刑法》第225条的非法经营罪。该条款规定,违规者将视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现实情况是,高级别传销头目行踪诡秘,打传行动中很难抓到他们,偶尔抓到,取证定罪却非常困难,因为传销交易是单线联系,没有任何交易凭证,到最后量刑处罚很难对传销分子构成威慑作用。
  平时组织传销课堂、聚会的都是C级以下的底层人员,每次打传行动中被抓的就是这部分人,数量庞大,且基本是受害者,国家的政策是以说服教育为主,达不到判刑程度,最后只能是或抓到派出所后又毫发无损地放出来,或没收他们的生活用品、说服教育后放他们回家,或者遣散回去又半路返回来。但到头来又给传销头目进一步制造了洗脑的口实:你看国家是不是表面打击暗中扶持?不少新人正是听了他们的这套说辞一头扎进传销而不肯回头的。
  除了法律不完善外,打传不力还与目前国家打击传销的体制缺陷有关。国家打击传销的主要执行部门是工商局,其次是公安局,量刑依据是非法经营罪。工商部门不是执法机关,无资格拘捕人,公安部门又不管市场经营行为,造成打传行动中责、权、利不明确,量刑定罪困难。
  另一个客观情况是人员配置力量弱。记者到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禁止传销处采访时发现,这个负责全国30多个省份打传工作的部门只有4 名工作人员。地方各省市工商局的公平交易科往往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以传销&重灾区&广西来宾市为例,此前有媒体报道该市工商局打传办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而他们要对付的却是10万传销分子。因而他们最多只能配合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突袭一下传销课堂,说服教育一下被抓传销分子,偶尔帮助传销受害者。正如广西桂林工商局打传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的那样:&传销是老鼠会,你打了这儿,他又跑到那儿,还有人从国外遥控指挥,我们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一方面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连年联合发文打击传销,另一方面法律依据不完善、打传体制存在缺陷、人力配置薄弱又导致打传往往陷入一阵风模式,到头来反而给传销头目提供了洗脑依据,致使传销越打越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
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联系QQ:
揭露传销真相,戳穿美丽谎言;铲除经济邪教,共建和谐社会。反传销,我们在路上!
Copyright & 中国反传销总部 鄂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不想打击贵阳传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