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委举报某人学术不端

细胞库/细胞培养
ELISA试剂盒
实验室仪器/设备
原辅料包材
体外检测试剂
基金委严惩学术不端
点击次数:
日前,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第四届七次全体会议上获悉,2015年,监督委员会共收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异议期投诉举报43份,涉及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医学科学部的22位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被举报人数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升,举报内容大多涉及造假和一稿多投等科研不端行为。 监督委员会全体委员审议调查报告后决定,对2015年度1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资格提出异议,对其余21人不提出异议。全体委员还审议了2015年近期日常举报和高相似度申请项目调查报告22件,决定对其中涉及数据造假、论文买卖、论文重复发表、抄袭剽窃和信息虚假等20件科研不端行为案件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另外1件要求进一步开展调查,1件认定不存在科研不端行为。 在上述处理的案件中,撤销19项已资助项目,取消24人申请资格1~7年,给予6人通报批评,20人内部通报批评,2人书面警告,3个依托单位内部通报批评,1个依托单位谈话提醒。此外,对以往不端行为处理决定提出异议的3件复议案件,维持原处理决定。 在此前举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度项目资助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曾指出,基金委对科研不端行为一直保持“零容忍”态度,对收到的每一起投诉举报,都会认真分析并及时处理。近年来,基金委还加大了“主动出击”的力度,通过“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有效查处一批科研不端行为。 “目前社会诚信存在问题,也是滋生学术不端的土壤。此外,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与科学研究规律之间存在着不相符合之处,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人们去弄虚作假。”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向记者表示,科研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基金委此次处理结果值得称赞,未来还应继续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惩治力度,让更多的人不敢去触碰这个底线。 中科院政策所副研究员冷民指出,欧洲很多学术机构特别重视“负责任的研发与创新”的概念,每个大学或科研机构都有专门的办公室来处理这些事情,科研人员在申请项目和发表论文的时候,都要经过该办公室的审核。国内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体系,或许这种做法值得国内借鉴。 想了解更多有用的、有意思的前沿资讯以及酷炫的实验方法的你,都可以成为师兄的好伙伴 师兄微信号:shixiongcoming
wudihero007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请或后,发表评论
按Shift+Enter提交
丁香通采购热线:400-
Copyright (C)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学术不端行为若很严重 7年不得申请国家基金
来源: 南方日报作者: 林亚茗 曹斯
因此,对这些科研不端行为,基金委按严重程度分别作出处理,最严重的是取消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博士生发表论文
利大弊大各方意见纷纭
中国科协副主席张勤在会上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现在,大学要求博士生在论文答辩前要发表多少篇SCI高水平论文。他指出,要求博士生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不切实际。美国就没有这个要求。学生只有三四年学习时间,而向高水平论文投稿的审核时间就差不多要一年多。因此,不少博士生刚一考上,就开始准备论文,实验和研究不够就造假。
这一问题马上引起中外学者的热烈反响。从事科学诚信研究的美国教授石理查说,论文反映的往往是成功的科研成果,而科研失败的经历对研究者何尝不是重要的。这是在论文方面表现不了的。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规定博士生的论文发表要求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说:“因为高水平刊物的审核十分严格。要求学生有论文发表,是要把他们的创新点引到国际同行平台上进行评价。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同时,有学校把这看成了单位的业绩,过度强调论文数量,这就超出了学生研究水平。南开大学虽然仍要求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但逐步淡化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他也提到,不仅是学生评价体系,教师也是如此。该校曾想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比如不要求体育教师发表论文。但篮球专业的与羽毛球专业的成果难以比较,结果大家还是愿意以论文来作为评价手段。
处理学术纷争
不应由学校行政部门主导
不久前,英国某著名学术刊物公布43篇论文造假,其中41篇的作者是中国学者。这在中国及全球引起众多非议。来自医学界的王红阳院士说:“近年来,中国医学界的学术论文被科技杂志撤稿的事情时有发生,特别是临床医生的,这一方面是其对于学术道德要求不高导致的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不正确的学术导向所致。既是医生又是医学科学家的全面型人才不多,而且临床医生也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来做研究。他们要申报或者保住资格职称,就急于在学生论文上署名,却没有尽论文署名导师的责任。因此,要根治这种情况,就要综合治理,首先从改变不切实际的评价体系入手。”
同时,如何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问题,还存在一些机制上的问题。吴常信院士指出,目前学术不端行为既有社会和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但我国对于这类问题如何处理的法规不清,许多人就有侥幸心理。比如,这次41篇造假论文的作者单位,只有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处理较严。
广东省教育厅干部赵康提出,出现学术问题时,有的高校坚决查处,有的却大事化小或化无。调查工作,不应该由学校行政部门来进行,而由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等成立机构,或者由高校成立学术审查联盟,把调查结果先搞清楚。
王乃彦院士也赞成这一建议。他举例说,美国曾经在处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造假事件时,学校处理不下去。最后由美国国会介入才得到处理。
科研不端行为
典型案例每年公开通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作专题报告《重塑评价体系 加强研究诚信》时说,基金委将每年通报学术不端案例。他透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接到超过16万份申请。“我们会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相似度检查系统进行比对,若相似率超过30%,会作特殊标注提醒评委;若超过50%,这一申请项目就进入了我们的调查范围。”杨卫透露,每年有数百个项目相似度超过50%。
在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会上,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也被公开通报。“过去,学术不端行为大多内部处理,如今每年我们都会召开通报会,公布6—10个典型案例。”
笔者了解到,最新的通报会上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4起涉及剽窃他人申请书,或购买申请书并造假。杨卫还强调:“科研诚信这条红线任何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不能触碰,谁碰了这条红线,最终结果只能是出局。”因此,对这些科研不端行为,基金委按严重程度分别作出处理,最严重的是取消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项目和职称评审会前,专家的名单不能公布;对论文造假的调查,不应由行政部门进行……22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的第一场大型论坛——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一个个热点话题掀起热烈讨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表示,科学道德建设事关科技事业的发展,事关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我国正不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诚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他指出,“打击学术不端首先要让他不敢,然后是不能,最高境界是不想。”
与会中外学者呼吁改革我国评审制度,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净化科技创新的大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曹斯 徐林 通讯员 刘泽周
■解码评审
“谁审了谁 是核心机密”
如何让评审环节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杜绝打招呼?
“谁审了谁是核心机密。谁泄露是要被处分的。几年前我们还因为这样开除了人。”杨卫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信息管控严格,“信息系统都有痕迹标注,谁看了哪些内容是有记录的”。
不仅如此,对哪些内容可看、可写,基金委的每个人均需要得到授权。“我作为主任可看宏观的内容,不能看微观内容,比如‘谁审谁’,而学部的可看学部的情况,从而进行层状分权。”
至于备受关注的信息公开问题,杨卫表示,会议评审专家名单的公开时机很有讲究。“此前,我们在会前公开名单,没想到列有专家名单的网页几天的访问量超过了基金委半年的访问量,很多专家的邮箱被挤满了邮件,尤其是医学部。因此,今年评审专家名单将考虑在会中、会后公布,避免做工作,打招呼。”
扫一扫加入南方网微信朋友圈
编辑: 曾剑峰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基金委严惩学术不端&处理20件科研不端责任人
&&&&来源:&&&&
原标题:基金委严惩学术不端
  (记者彭科峰、李瑜)日前,记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第四届七次全体会议上获悉,2015年,监督委员会共收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异议期投诉举报43份,涉及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医学科学部的22位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被举报人数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升,举报内容大多涉及造假和一稿多投等科研不端行为。
  监督委员会全体委员审议调查报告后决定,对2015年度1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资格提出异议,对其余21人不提出异议。全体委员还审议了2015年近期日常举报和高相似度申请项目调查报告22件,决定对其中涉及数据造假、论文买卖、论文重复发表、抄袭剽窃和信息虚假等20件科研不端行为案件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另外1件要求进一步开展调查,1件认定不存在科研不端行为。
  在上述处理的案件中,撤销19项已资助项目,取消24人申请资格1~7年,给予6人通报批评,20人内部通报批评,2人书面警告,3个依托单位内部通报批评,1个依托单位谈话提醒。此外,对以往不端行为处理决定提出异议的3件复议案件,维持原处理决定。
  在此前举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年度项目资助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曾指出,基金委对科研不端行为一直保持“零容忍”态度,对收到的每一起投诉举报,都会认真分析并及时处理。近年来,基金委还加大了“主动出击”的力度,通过“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有效查处一批科研不端行为。
  “目前社会诚信存在问题,也是滋生学术不端的土壤。此外,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与科学研究规律之间存在着不相符合之处,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人们去弄虚作假。”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向记者表示,科研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基金委此次处理结果值得称赞,未来还应继续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惩治力度,让更多的人不敢去触碰这个底线。
  中科院政策所副研究员冷民指出,欧洲很多学术机构特别重视“负责任的研发与创新”的概念,每个大学或科研机构都有专门的办公室来处理这些事情,科研人员在申请项目和发表论文的时候,都要经过该办公室的审核。国内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体系,或许这种做法值得国内借鉴。
(责编:马丽、赵竹青)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基金评审过程中如何发现学术不端行为
今年申收到工程材料1处的18份申请书通讯评审。在评审前我先抽查参考文献、研究内容是否属实;然后再查前期工作中的关键论文、专利、个人学术荣誉、获奖是否属实;然后才开始对水平进行评价。让学术造假者和吹大牛的人无地藏身,保证公平评审。
(1) 实际现在网络公开,关键材料(关键论文、专利、关键个人学术荣誉、获奖等)网络都能搜索到,搜索不到的大多也无关紧要。对一个副教授身份有怀疑,我还假借要请他做专家,打电话到他们学院办公室把他个人情况弄清楚。
(2) 抱着宁可放过少数也不冤枉一个的态度,个别非关键材料的错漏就当作笔误了。但连续几个关键材料有问题,肯定就是作假。
(4) 待发表、待公开的材料一般就不作数了,除非在申请书附件中附上。
(5) 共发现3份申请书材料不实,都是编造了前期工作或前期工作过分夸张,看来前期工作是基金造假的重灾区;这3份申请研究内容都没仔细看就砍掉了。
(6) 至于是否重复申请,本人就无能为力了,但是还是用关键词在
网站进行了检索; 有一份疑似重复,但拿不准,为了不错杀,只好放过。
(7) 对于连续几次获资助还没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人,评价打的非常低;估计这些人一般是有关系的,最好能在通讯评审时就杀掉。一位普通院校的教授,主持完成2项基金了,发表论文还是都在Adv. Mat. Res., 与其让你浪费纳税人的钱,还不如把机会让给青椒。这样水平能上基金,肯定关系不浅。
(8) 有些有大项目的大老板,又会分解出子项目认自己的手下申报基金,这样的情况也一律杀无赦。你那么多大项目,还来用类似研究内容来和青椒们争这点小钱干嘛。但这是不是学生不端,本人不敢妄下结论。
(9) 每年申请的项目太多,靠基金委 逐一去查也不现实,关键还是各位通讯评审专家(砖家、庄家)多费点心,严格把关,尽最大可能保障评审公平。
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甲18号中鼎大厦A座1层102室 电话:010-【图片】多名科研不端者被曝光 国家自然基金委3年处理105人【相对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2,163贴子:
多名科研不端者被曝光 国家自然基金委3年处理105人收藏
小伙伴们被惊呆了!据新华社电近年来,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争取项目、获得经费、职称晋升等,不惜违背科学道德和诚信,伪造、篡改、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屡屡见诸网络报端,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昨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开通报一批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以此彰显维护科研诚信的决心,起到威慑警示作用。基金委近年查出弄虚作假38人次“目前科研诚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说,“科技界的主流是好的,但科研工作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伪造、篡改、剽窃等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同时,学风浮躁、学术失范也有所滋长”。“科研诚信问题特别是不端行为,正在侵蚀学术的肌体,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杨卫对此痛心不已。据统计,自2010年至日,仅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就受理投诉举报468件,其中实名举报152件。近年来基金委查出弄虚作假38人次,论文重复发表15人次,抄袭剽窃17人次,造假、篡改数据6人次,其他7人次。105人科研不端被基金委处理目前,一些部门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打击逐渐“关口前移”,主动出击坚决查处。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发了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对485对高相似度项目申请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查出利用已经获得资助项目再次申请基金的有38人,还有利用相同申请书同年不同人申请的有14件。2010年至今,基金委对105位科研不端行为当事人分别做出了通报批评、内部通报批评、书面警告等相应处理;对43个已批准的科学基金项目做出撤销项目的决定;3位被举报“杰青”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未获得资助。但是,目前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并非十分有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表示,对很多匿名举报的真实性难以核实,同时对不端行为的事实认定也有多种障碍,而网络举报由于很多信息难以核实,认定更加困难。“总体上看,我国还缺乏防范和惩治科研不端行为的法规制度,在不端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方面,还存在认识标准比较模糊等问题。”杨卫说。科研不端六宗罪抄袭他人成果谎报个人信息案例:湖北某大学郝汉舟,把他人发表的3篇SCI论文窃为己有,其中把自己列为第一作者的有2篇,列为非第一作者的有1篇。郝汉舟用这些论文申报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得资助。2012年度又用同样方式申报基金项目,同时还虚构1篇根本未发表的英文论文。另外,郝汉舟在背景资料中虚称自己为澳大利亚访问学者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经调查,郝汉舟从未到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也不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处理:撤销郝汉舟相关项目,追回已拨经费;取消郝汉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予郝汉舟通报批评。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天津某大学高鹏、姚素英等发表的两篇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高鹏是两篇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姚素英是高鹏的博士生导师)实验材料完全不同,但是实验结果完全相同。经查,其中一篇论文数据造假。花钱网上雇“枪手”案例:湖南某大学彭国星与福建某大学余文琼在网上雇人完成基金项目书。经比对,彭国星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余文琼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整体相似度为97.1%,立项依据相似度95.9%,研究内容相似度99.3%,研究方案相似度98.5%,创新点相似度100%。经调查,彭国星与余文琼都是花钱从网上“中介公司”购买申请书。处理:取消彭国星和余文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日至日);给予两人通报批评。冒名侵占他人成果案例:北京某研究所刘志华(男)2011年度获得一项青年基金项目,在其研究背景中列了1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刘志华,标注的单位为哈佛医学院,但此刘志华为女性,非彼刘志华(男)。实际上,在这期间,两位刘志华都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刘志华(男)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处理:撤销刘志华相关项目,追回已拨经费;取消刘志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予刘志华通报批评。抄他人项目申请书案例:四川某大学万昌秀等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出版的专著《材料仿生与思维创新》第189页到191页抄袭他人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项目的立项依据”部分。处理:取消万昌秀项目评议、评审专家资格;给予万昌秀通报批评。剽窃和伪造信息案例:山东某大学任升峰抄袭剽窃他人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经项目相似性检查系统比对,其2012年度基金申请书与其他人2008年度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高度相似:整体相似率95.1%,立项依据相似率95.95%,研究内容相似率99.2%,研究方案相似率95.4%,创新点相似率100%。同时,任升峰为展示他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将申请书中10篇参考文献的出版日期变造成近年,并且将原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列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惩处:将建科研诚信档案库有专家表示,防止科研不端行为出现必须首先为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在成果评价方面应更注重科研人员的论文质量而不是数量;为研究人员提供更稳定、可持续的经费来源;加强早期科研职业道德建设,在大学中普及科研职业道德教育等。惩治不力是科研不端行为频发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尚无完整有效地防止和惩处学术腐败的法规。专家呼吁,要用“重典”治理科研不端和腐败,以儆效尤。“监督委员会将会继续大力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对不端行为‘零容忍’,对影响恶劣的案例坚决予以通报。”陈宜瑜说,同时要建立不端行为案件库和诚信档案库。“科学基金对促进国家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负有重要责任。”杨卫说,基金委将对已经结题的基金项目进行公开,方便社会监督。
亚马逊AWS-云创计划.最高可达10万元免费云资源!
SCI怪圈 :中国学术论文的集体“大跃进”
SCI是什么?举凡发表过论文的科研学者对这个三个字母的缩写单词都不会陌生,自从SCI评价体系与中国专家的晋升、得奖等自身利益挂钩后,这种唯SCI的评价体系便以老大之姿独霸中国学术界多年,以致于某些教授、博士、科研院所等见到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眼冒金光。高产量的SCI论文并不意味着高水平的科研实力,中国学术论文已然迈向集体“大跃进”的趋势。
SCI起源SCI怪圈 :中国学术论文的集体“大跃进”什么是SCI?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简称,该索引创刊于1964年。每年ISI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期刊编入《科学引文索引》,2008年为6,598种自然科学科技期刊,涉及173个领域。进入SCI的期刊就是SCI期刊,在SCI期刊发表的论文即为SCI论文。从每年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可以查到。SCI创始人SCI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是美国著名的情报学家和科学计量学家(SCI及ISI即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现为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一部分)的创始人,目前担任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终身名誉董事长。早年的学习与研究加菲尔德日出生在纽约市区,在一个犹太——意大利人家庭中长大。中学毕业后,当过电焊工人、建筑工人。二战爆发后毅然参军,当过滑雪兵。 战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化学,1949年获得科学学士学位。1954年他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1955年,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第一次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提出了“引文索引”的设想,即提供一种文献计量学的工具来帮助科学家识别感兴趣的文献。他提出了引文索引和引文技术的概念,从而打破了分类法和主题法在检索方法中的垄断地位,开创了从引文角度来研究文献及科学发展动态的新领域。创立SCI1960年加菲尔德创办了ISI,尽管叫做研究所,其实是一家私人公司。它于1964年开始出版SCI。1961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获得结构语言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An Algorithm for Translating Chemical Names to Molecular Formulas 》是关于语言学在化学情报标引中的应用,并于1961年10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化学语言学:化合物名称的计算机翻译》。1963年建立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数据库,随后又建立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简称A&HCI)。1975年以来曾先后荣获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名人奖,美国信息学会最佳著作奖和荣誉奖,美国化学会赫尔曼•斯考尔尼克奖。1998年由于他40多年来为情报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当选为美国情报学会主席。加菲尔德对SCI的看法加菲尔德指出,年代,当美国的大学要进行终身教授的评选时,管理者们发现,备受推崇的“同行评议”评价方法根本没有办法进行,SCI就成了替代的评估方法。如果按照理想的状态,就要把那些已经成为终身教授的人都找来,坐在一起,拿着候选人的所有论文,大家一篇一篇地读。这样才能公正合理地评判出,每一位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好不好,科研水平是什么级别。但这个过程实在太复杂了。因此,学校找到这些教授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宣称自己“太忙了”。无可奈何的学校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求一个量化的指数,最后他们选择了SCI。“这个时候,SCI就成了很多人评估科研能力的标准。”加菲尔德说,“这与现今的中国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无论是那时的美国还是现在的中国,相比于复杂的“同行评议”,SCI无疑是一个简单得多的办法。SCI的局限性加菲尔德曾对获得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的论文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水准”科学家,发表文章的数量只是普通学者的5-6倍,但发表论文后被别人引用的频次却达到了普通学者的30-50倍。加菲尔德甚至据此成功预测了某几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发现,如果一篇论文在发表3-6个月内,被引用了很多次,那么其作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在此基础上,加菲尔德希望向中国科学界推荐SCI系统内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来更正现有的谬误。根据这种方法,对一位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评估被单独放在他所在的研究领域中进行,即先在数据库中找出这个研究人员的同行,划出一个群组,然后在这个群组中,衡量此人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加菲尔德发现,人们总是倾向于尽可能简单快速的方法,而无意了解指标背后的意义。比如现在在SCI系统内最受欢迎的一种评估方法“H指数”,只要在系统页面上输入要评估的人名,然后按下一个按键,不到一秒钟,这个人的“学术能力值”就计算出来了。“我不得不说,这些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法。它对变量考虑得不够周全,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够准确,但是却很便捷。因此就很受欢迎。”加菲尔德说,“人们不用准确,他们只想要一个快速的答案。”中国学术界的SCI怪圈SCI怪圈 :中国学术论文的集体“大跃进”
lz以后不吐槽,有问题以后请教各位大神!
真是不管在什么方面都会有造假………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