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不再与马云合作和马云搞了什么矛盾的最新相关信息

顺丰王卫拒见马云数年后反遭马云拒见 被评为两个极致
日 06:49来源: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见习记者代红叶李碧雯记者谭楚丹吴爱粧/深圳报道
顺丰是当下最热门的公司之一。虽然它是一家快递公司,但谁也没把它仅仅看做快递公司。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快递公司?物流公司?支付公司?大数据公司?
理财周报记者历经数周采访调查,甚至访遍了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十一街万基商务大厦顺丰总部的每一个楼层。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顺丰公司。第一个角度,我们无法否认顺丰是一家好公司,是一家有规模的公司,是一家有利润的公司。第二个角度,我们从怀疑主义角度出发,顺丰能不能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管理水准、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巨头公司?它可以和联邦快递匹敌吗?
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重构时期,这个曾经拒绝过马云和马化腾合作的公司,现在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顺丰20年融资破冰
今年10月,理财周报记者曾以快递员的身份,来到了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十一街的万基商务大厦。这栋26层高的大楼门前只有两条车道,并且不像腾讯那样将LOGO放在显眼处。这就是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
“它(顺丰)太低调,低调到不想被人发现。当年我入职时,下公交后在这附近找了半天”,一名顺丰内部人士回忆。
顺丰占据万基商务大厦大部分楼层,物业管理交给了福田当地地产商。每层顺丰办公布局基本上一致。落地玻璃门上刻有SF字样。走廊上两个挂壁电视循环播放寄快递规范指南。
记者抵达大口时,恰逢CEO王卫与客户洽谈完毕,从顺丰前台方向走出。约1米75的身高,身材略微发胖,皮肤白皙。王卫身穿浅蓝色的工作衬衫,休闲款的白色裤子,脖子上挂着工作牌,笑着送走一身西装革履的客户。
正是这个人,正在改变和塑造着整个快递行业、甚至是更多行业的生态。
王卫的顺丰版图不止于快递业务。根据第三方机构尽职调查报告,王卫通过五大控股实体,控制旗下快递、电商、航空、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第三方支付等业务。早在几年前,顺丰速运就低调注册了“顺丰银行”、“顺丰支付”等金融类域名。
截至今年,顺丰旗下已有31架全货机(12架自有19架租用)、5000多个营业网点、150余个一、二级中转场和一万多台营运车辆。这个体系看似已经足够庞大,然而从去年开始,顺丰不再固守中高端快递市场,在电商、合约物流、廉价快递等领域多线出击,资金掣肘的问题将越来越明显。
两个月前,王卫穿着白衬衣、破洞牛仔裤去见了西装革履的招商局总裁。
很快有媒体报道,顺丰引入中信资本、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古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四家投资方将获得不超过25%的顺丰速运股份,成为顺丰新股东。
这是顺丰成立20年来,王卫第一次向资本打开大门。顺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合作时王总就已经和股东们谈好,PE股东不参与日常经营,也不会对顺丰现有的品牌有所改变。顺丰还是会保持原来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这些都没有变化。”
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PE大鳄一直在试图接近顺丰,最终央企资本的进入,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尽管古玉资本入股比例仅1.53%,远低于其它三家,但其董事长兼总裁林哲莹拿下了新顺丰副董事长的席位。林哲莹的另一个身份是,商务部外资司的前副司长。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点评这笔注资时说,“因为央企占的股份很少,25%不到,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王卫愿意让他们进来。”
早在2004年,联邦快递(FedEx)在布局中国业务时就接触过王卫,试图以50亿元左右收购顺丰,被王卫拒绝。此后,试图接触王卫投资顺丰的PE和VC越来越多,但王卫从未应允。
随着不引入PE的规矩被打破,顺丰会不会上市的问题也被搬到了台面。
对此,顺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顺丰虽然是融资,但这些并不代表顺丰要上市或者是打算迈出上市的第一步。我们在和这些新引入股东沟通的时候,不上市是我们之间合作的前提。上市暂时还不是我们计划中的事。”
一票顺丰快递的旅程
哪怕是最了解顺丰的人,也难以定义顺丰。
“顺丰本质上是一个IT公司,一个大数据公司。”顺丰内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每天,数以百万票的快递、14万多员工,在庞大的信息系统中高效运转。顺丰也将呼叫中心和信息系统定为最高商业机密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你拨打顺丰客服电话时,你的订单数据信息已开始进入顺丰庞大的数据库,并将经过至少10道程序到达收件人手中,用时可能只有12小时。
支持快速的的秘密武器是其自主研发的数据中心系统。
这个数据中心的开发和运营,有着多达2000多人的精英团队。顺丰遍布全国的5000多个网点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快递包裹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管理,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人流、现金流无缝对接,快速周转。
这个数据服务中心,位于顺丰深圳总部万基商务大厦3楼,是整栋楼管理最为严格的地方,也是整个顺丰的大脑中枢所在。
黑灰色制服、黑色背包、巴枪是顺丰快递员的标志。某种意义上,顺丰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技术公司,而非劳动力密集型快递公司。
当你下单时,顺丰的呼叫中心客服人员就已经将你的订单需求录入信息系统。这个指令将会发送到快递员的巴枪上,一个小时内,穿着黑色工作服的顺丰收派员就会手握巴枪出现在你面前。
快递单经过巴枪扫描后会形成条形码,这将成为该快递单的身份证。业内人士介绍,这个长得像POS机的机器最早是顺丰开始使用的,目前价值大约在元。巴枪主要有三个功能:打印凭条,运单,发票,它成了每个顺丰快递员的标配。每名快递员都对应着其专属的巴枪,可以说它是带有业务员个人ID的信息入口。
收派员将你填好的订单信息录入进巴枪中,而该地区的分部以及深圳总部的系统中都将同步收到关于该订单的详细信息寄件人、收件人、寄件地址、收件地址、收件员、价格等所有信息,随即系统会生产一个运单,并自动传入快递信息系统。
当你将包裹交给该快递员时,你不必担心你的包裹是否被哪位快递员给私藏了,因为该系统存在一个严格的内控系统。如果快递员在收件时不扫描该快递单号的话,当它到达下一站分拨中心时,它是不能被接受的。如果下一环节的快递员发现该包裹破损,会提前报备,公司将追究上一环节负责人的责任,一环一环都紧密衔接。
之后,你的快递将被带到分站点进行分拣。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全国各地1万多台顺丰货车,在听候巴枪的发车指令。
在顺丰大大小小的中转场,装有密密麻麻的摄像头,360度监控。如果发现分拣员分拣时扔件的距离超过30厘米,就会扣分,牵涉到每个月的考核分,牵涉到年终奖和工资,一次扣分是50块。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公认顺丰的毁坏件最少的原因。
紧接着被打包好的包裹将发往分拨中心。深圳的分拨中心一共有四个,其中最大的是宝安机场的黄田分拨中心。
顺丰目前的分拣系统,主要是“全自动”加“半自动”。全自动的分拣,机器会自动识别出目的地代码,流水线送到指定的区域,这个区域都是到同一个地方。打包后快递件将通过、飞机等送到目的地的中转场,目的地中转场再细分下去。大城市只是粗略分流,包括华南、华东、华北、东南、华西、华中。
在深圳龙华分拨中心,在这个占地4000平米的厂房门口的柱子上,一个标牌上面赫然写着:你已经进入摄像监控范围。工作人员指着吊灯旁边的摄像头说:“我们包裹邮件在这里都有监督的,你看挂在上面的摄像头,我们就有80个。”几乎屋顶上每个横梁的节点上都安装有一个摄像头,正对着运动着的传送带和一旁的分拣员。
一位年轻的分拣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分拨中心一般都是24小时营业的,员工实行两班倒,白班是从上午10点到晚上6点40。
这里工作人员主要是分拣员和运作员。分拣员在这里一共有60多名,进行收件和发件的分拣。而运作员就是负责装车和卸货。
接着这个快递单将发往目的地。负责顺丰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称,一般顺丰分为陆运和航运,除了省内和一些不能航运的物品如化妆品等,其他物品都采取航运的形式。现在顺丰主要是四条航线,包括西南、北京、、山东,几乎覆盖全国的大部分区域。
当司机拉着满车的货物送往目的地时,也是逃不过总部信息系统的监控。车辆上的GPS系统通过数据对接器连着分拨中心和深圳总部,车辆是否安全,中间是否有偷盗行为完全都在系统的掌握之中。
在顺丰深圳总部最大的调度中心,所有中转场、人员、车辆、快件运行情况,都可以从快递信息运作系统中实时调出查看。任何一个投诉电话,都可以实时找到问题所在。
最后,这封快递件到达目的地分拨中心后,再分拨到具体的某个站点,而该站点的快递员一定会在两个小时之内将快递件送到客户手里。
“我们也有巴枪,但顺丰的整套信息运营管理系统是学不来的。我们自己就是私人老板,虽然都是圆通公司,但每个私人老板定价不一样,一件快递赚个8、9毛已经不错了。车是自己买的,我们从圆通公司手中买快递单,一份3块钱。”一名圆通三级代理商说,“快递太多,分拣员压力大,乱扔很正常。所以,我们物品毁坏率比顺丰高。质量和速度肯定不能像顺丰那样,我们的优势就是便宜。”
如此高效的信息系统运行,也与顺丰十年前确立的直营模式密切相关。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顺丰的优势在于直营模式。“快递公司之间是有业务横向关系的,比如快递从北京到上海是有业务上的关系的,这和旅馆的加盟不同,比如如家分店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只和总部之间有关系。这方面还是有差别的。这就说明快递行业不适合加盟模式。”
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快递公司,没有一家采用加盟模式。直营模式更适合快递企业一体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一位长期从事物流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圆通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正在转型,从加盟转到直营,在90%的省会城市现在已经转为直营模式。
顺丰离联邦快递有多远
42岁的王卫注定是中国快递史上一个标志性人物。
这家低调隐秘的公司,用了20年时间,颠覆了草莽层出的快递行业,也颠覆了中国快递行业的既有格局。
根据第三方尽职调研数据,2012年,顺丰集团收入210.18亿,3年时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从市场份额看,顺丰是民营快递公司中市场占有率最高。截至2012年,顺丰集团的经营规模仅次于国企中邮速递,市场占有率为20%,“三通一达”申通12%、圆通10%、韵达8%、中通6%。
但“三通一达”并不是王卫真正的竞争对手。早在几年前,顺丰就把目标定为“中国的联邦快递”。
“顺丰的模式是和国际惯例接轨的。顺丰在服务上很多已经和国际接轨,但在服务覆盖范围上还有很大差距。”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顺丰快递现在还不是中国的联邦快递,从数量、市场份额各个指标看,还不是绝对领先地位。”
从竞争格局看,顺丰与“三通一达”定位不同。顺丰走的是中高端路线,而“三通一达”走的是中低端路线。
王卫把目光标准了国际巨头。联邦快递成立于1971年,这一年,王卫刚上海出生。而UPS更是有106年的历史。
“顺丰快递信息系统是国内最强的,但在服务范围,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企业文化方面,和国际巨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徐勇说,“差距比较大的是在自动化方面。在一些代码运用方面,比如一个城市代码、区域代码方面,老外运用得更好一些。
事实上,顺丰在信息化的一些应用方面已经开始和国外接轨了。比如运单查询。在顺丰快递总调度室,你可以根据识别条码,实时查询到任何一件快递的在途状态。
从国际化程度看,联邦、UPS已经覆盖超过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顺丰服务覆盖范围仅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王卫更注重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倒不是说要把企业做大,更多心思还是在如何做强上。顺丰将来可以成为中国的UPS和联邦快递。顺丰要成为国际上的UPS和联邦快递还需要很多年,可能需要十年以上。”
初涉电商江湖
快递以外,无论是顺丰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王卫在布更大的局。
在顺丰内部,快递业务体系被称作大网,足见其在顺丰集团的核心地位。但是目前,最让王卫偏头痛则是电商吹来的风。
据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15.25%。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
而在这个市场中,天猫依靠其影响力牢牢占半壁江山,占50.4%;京东占20.7%,苏宁易购占5.7%。
而电商行业一定程度上也在重构原有的快递竞争格局。数据显示,2012年整个快递行业增长率达到50%,其中电商对快递行业贡献达到72%。
这是组让王卫头疼的数据。以天猫的物流需求来看,阿里物流数据中心显示,双11当天,申通以1210万件居首位,圆通1110万紧随其后,韵达累积总数达1027万,中通为1020万,EMS407万在“三通一达”之后,而顺丰只有316万件。
“顺丰很早就在做电商了,但是一直也没做起来,这与顺丰的快递基因有关。”一个前顺丰优选人士表示,“快递的基因使得顺丰和互联网需要磨合。”
早在顺丰优选上线之前,王卫就涉足到电商领域,先后在2009年和2012年推出了“顺丰e商圈”和“尊礼会”,效果不甚理想。
而在2011年的一个私人聚会上,已经涉足电商的王卫,谈起顺丰做电商的生死,“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其实顺丰尝试电商不算晚,但是等到真正做起来,中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成本,起了个早,没有赶到集。而顺丰优选也存在着一些业务瓶颈和模式制约”前述顺丰优选人士表示,“顺丰优选是模仿的京东模式,但是整个管理还是有太多快递的基因。”
“所以,如果顺丰去做电商的话,原有体制会得到挑战,京东作为电商去做快递也是同样的问题,两边的业务线高度不匹配。”
而在新CEO李东起上任之后,顺丰优选开始在战略上作调整。
一直以来为高端用户提供健康生活的方案,在李东起来了之后被推翻,开始以线上为主,走中低价值路线。
“顺丰选择食品行业为突破口是很正确的,电商很难渗透。顺丰利用运输优势,做冷链市场,是很明智的。”一位中国快递协会人士表示。
顺丰内部工作人员也介绍,“我们想在电商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我们研究电商的供应链特点、价格特点,然后对照我们现有的资源,看怎么样做一个更好的匹配。对电商,我们也在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产品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
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部扩张,顺丰优选都在不断突破和调整,最大表现无疑是入股菜鸟1%、联手易迅。
很多年前,马云两次香港约见王卫,王卫避而不见。很多年后,电商彻底改变商业形态,王卫杭州约见马云,马云不见。
马云和王卫,是两个极致。一个高调到极致,一个低调到极致。这两个男人的真正交锋,才刚刚开始。
“你可能只听说过王卫拒绝马云的事情,其实他还不理马化腾。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理他,后来马云、马化腾也不理王卫。”上述顺丰优选离职人士表示。在他看来,爱玩极限运动的王卫“有点极端”。
“电商的发展应该是超过了王卫的预想,但是他应该不会后悔,他会努力找办法解决。”一位顺丰内部人士表示,“而且现在也已经开始了合作,可能还是担心马云做物流,毕竟从上面走下来容易,从下游走上去难。”
而市场对于马云有很多猜想,菜鸟会不会让快递行业更艰难?
“菜鸟主要做的事情是利用数据提供的平台,帮助整个快递行业提升效率的。菜鸟是不可能做快递的,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不在做快递上。菜鸟网络主要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造一个数据平台。”菜鸟网络内部人士表示。
“马云可能想垄断市场,菜鸟把快递业拉进去,又不给决定权。他是想垄断快递下游产业,他不进入快递,它主要是通过三通一达占有的市场来进入,然后他利用自己的互联网优势让你进来,你不进来行吗?”一名快递行业分析师表示,“顺丰进的话,是锦上添花。三通一达70%以上的业务是来自淘宝,不进的话肯定被边缘化。”
顺丰内部人士如此解释为什么参股菜鸟网络1%股权:“(马云)他们需要,我们友情提供帮助。”
而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快递的低价恶性竞争,促成了中国电商的非正常繁荣。美国的网购并没有像中国那么发达,因为快递成本比较高。顺丰,包括三通一达都是恶性市场竞争的受害者。”
“顺丰不会降低自己的身段,参与到电商的价格竞争。既然和电商成为伙伴关系。我们要了解伙伴的需求,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家是有商有量的一个关系,绝对不是谁依附谁的关系。我们为电商做物流做服务,不是用低价来侵蚀市场,而是以服务来满足。”顺丰内部人士说。
[责任编辑:yufan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户名&&密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顺丰vs菜鸟矛盾爆发,王卫和马云掐上了!受伤的人是谁?消费者怎么办
咨询热线:1 服务时间:9:00-22:00
点击关注“爱花呗”微博
扫码关注“爱花呗”微信
顺丰vs菜鸟矛盾爆发,王卫和马云掐上了!受伤的人是谁?
信息来源:爱花呗 作者:004 
发布时间:日 浏览:127 次
在这个儿童节,开开心心,高高兴兴的,淘宝卖出去了几样东西,但是在发快递的时候怎么也没找到顺丰,还以为是自己电脑出问题啦,关机后又重新启动,光机后再重新启动,干了20几次,到后面才发现,马云干架啦,王卫和马云掐上了!本来高高兴兴,又是儿童节,为何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来伤害我,
菜鸟方面表示,对此感到很突然,正在与顺丰紧急沟通,在此期间菜鸟建议商家暂时改用其他快递公司发货。
而顺丰方面却对腾讯科技表示,丰巢在2016年跟菜鸟开始合作。内容包括:菜鸟提供消费者手机号信息给丰巢。丰巢反馈快递出入柜信息,丰巢网点推送等相关快递柜物流信息给菜鸟。这个合作在月续约的过程中。菜鸟提出:所有快递柜信息的触发必须通过菜鸟裹裹,取件码信息无条件给到菜鸟,丰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给菜鸟(包括非淘系订单)。丰巢难以接受以上合作条款。今年5月,菜鸟提出,以数据安全为由停止对丰巢的合作,并在6月1日0点下线丰巢接口信息。今天菜鸟以到期为由,以信息安全为由,有针对性的封杀丰巢。
解释声明那么多都是浮云,这是王卫和马云的竞争,双方都给了我们消费者方便。顺丰没了啊里也不会死 啊里没有了顺丰也不会破产。只要我们消费者得到实惠就好,
菜鸟在声明中称事情发生突然。5月31日晚上6点,菜鸟接到顺丰发出的数据接口暂停告知。6月1日凌晨,顺丰就关闭了自提柜的数据信息回传。6月1日中午,顺丰又进一步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物流信息的回传。
菜鸟方面表示,此事发生前为保护消费者隐私、电话信息安全,菜鸟正在根据安全团队的建议对全网物流数据进行信息安全升级,将加强对海淘、快递柜等物流数据的多重交叉验证,但顺丰及丰巢等出于各种原因并不配合。
“中国的快递物流市场,未来必定每天有十亿个包裹,不是我们的市场够不够大,而是我们的能力够不够的问题。”菜鸟方面称,一些物流伙伴希望更加深入到电商等领域,菜鸟一直给予欢迎和支持,但也希望合作伙伴始终坚守客户第一,不能因为自己的商业决策,影响商家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而顺丰方面则回应称:“此次背后实质是阿里方面以信息安全为由,要求顺丰、丰巢等加入到阿里云。”
问题出现后,你有你的解释,我有我的回应,以下为顺丰方面的表示:
1、菜鸟6月1日0点下线丰巢接口信息;
2、本次菜鸟暂停丰巢数据接口,表明以信息安全为由,其实根本是一场有针对性封杀行动,除丰巢外,其他平台均未关闭数据接口;
3、菜鸟之所以封杀顺丰,背后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至阿里云。
今日下午,菜鸟对此事件再次进行了回应,表示信息安全不能有任何折扣,菜鸟不会有任何让步。
菜鸟最新回应:
1、我们长期以来和所有物流合作伙伴合作的都很好,共同促进信息安全和消费者隐私保护。但顺丰、丰巢因为各种原因推脱,令人难以理解。
2、任何事情都可以谈,但信息安全不能有任何折扣,这一点菜鸟不会有任何让步。
3、菜鸟是整个物流行业的合作伙伴而绝非竞争者,确保信息安全、提升效率、迎接每天10亿包裹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顺丰在今日傍晚也对此事件再次进行了回应,顺丰表示阿里系平台已将顺丰从物流选项中剔除,菜鸟同时封杀第三方平台接口,已对商家发货造成困扰。
顺丰最新回应全文:
一、‘客户第一’是顺丰一向秉承的理念。目前,客户依然可以从顺丰官方渠道(微信、APP、官方网站等)及其他第三方信息查询平台查询物流信息;
二、阿里系平台已将顺丰从物流选项中剔除,菜鸟同时封杀第三方平台接口,已对商家发货造成困扰,我们对此不顾消费者体验和商家权益的行为深表遗憾;
三、菜鸟于5月基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要求丰巢提供与其无关的客户隐私数据,此类信息隶属于客户,丰巢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拒绝这一不合理要求。菜鸟随后单方面于6月1日0点切断丰巢信息接口;
四、我们将继续捍卫自身核心竞争力,希望所有快递行业同仁警惕菜鸟无底线染指快递公司核心数据行为。
顺丰一贯认为:公平、公正、合作、共赢是商业合作的基础。我们不会因为任何商业利益或胁迫而损害任何用户利益,继而阻碍政府大力倡导的数字经济发展。
你们有你们的回应,我们有我们的苦逼:大家看看,普通老百姓的看法把,马云的终极目标是,全世界生产的货物都由它来卖,中间利润逗他拿,不跟我合作,要么下架要么死亡,这就是阿里巴巴现在开始收购实体超市构建物流体现的结果。。。以后买个镇上甚至大点的农村都是阿里巴巴开的连锁超市。。。
顺丰上市后服务差了很多,客服电话都很难打进去,出了问题一直逃避,口头承诺时效比其他快递公司好不到到哪里去。不过马云也不是什么好鸟,阿里巴巴在国内就是垄断,自己为尊,迟早完蛋,
菜鸟驿站搞什么东西,侵害消费者权利。以前快递都送到家,现在都要去自取,这和物流有什么分别,可是我快递的钱花的比物流还高,昨天打电话要急件,打电话给快递员他就说去菜鸟驿站提,自己提都不行,因为他的货在一起没法找出来。你们不上门送货方便了,赚更多的钱,苦了我们消费者。至少让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我要送上门还是放菜鸟驿站才行。
对于以上各种说法:虽然来自网友,大是说真的无风不起浪,没个企业都有服务不到为的地方,关于说送货上门的问题,我是感受过了,确实是没以前那么好啦,在天猫超市买了一些,东西,也没有统一通知,害得我跑提货点,跑了3次,有时候也是无语,大佬们干架,其实最受商的就是我们普通的用户。
诚信取现联系QQ:
添加+微信:
添加:爱客服,了解:更多,信息,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点击关注“爱花呗”微博
扫码关注“爱花呗”微信马云跟王卫,真的就这样和好了?顺丰付出28亿“掐架费”…… - 推酷
马云跟王卫,真的就这样和好了?顺丰付出28亿“掐架费”……
顺丰跟阿里就和好了?!
事件这才刚进入到高潮阶段就结束了?
想想在这之前的40个小时,这场撕逼闹得那叫一个轰轰烈烈。
从6月1日,两家物流电商的巨头顺丰和阿里公开撕逼后,大佬们也纷纷站队!
马化腾、刘强东、丁磊、美团王慧文等大佬站的是顺丰;
有人站顺丰,就有人站菜鸟!四通八达们基本站的是菜鸟。
苏宁也通过转发菜鸟总裁万霖的声明并@菜鸟网络,疑似表态。随后,易果生鲜以官微发表站队菜鸟。
此外,全峰快递、国通快递也被新浪科技曝出,站队菜鸟。
眼看,一场电商物流行业的“风搅雪”就要刮起来了。
可是, 不到两个小时后,这场“撕逼”剧情迎来神转折!
6月3日凌晨,在国家邮政局的强势介入下,菜鸟和顺丰就双方关闭互通数据接口问题进行协调,并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
就这样和好了?
目前没有更详细的资料流出,具体情况无法预知,或许还有下文,也未可知。
不过,阿里跟顺丰的矛盾,短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方案,毕竟,这是一场谁都想称“王”的夺嫡战。
真的能这么简单就和好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误会?还是积怨已久?
6月1日14:32,菜鸟网络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菜鸟关于顺丰暂停物流数据接口的声明》:
菜鸟在声明中称,事情发生很突然。5月31日晚上6点,菜鸟接到顺丰发出的数据接口暂停告知。6月1日凌晨,顺丰就关闭了快递柜的数据信息回传。6月1日中午,顺丰又进一步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物流信息的回传。
顺丰暂停数据接口后,淘宝上顺丰包裹的物流详情无法正常回传,商家无法确定买家是否已经收货,买家也不能跟踪商品的实时信息。
顺丰方面则回应称,菜鸟在6月1日0点下线丰巢接口信息,除了丰巢以外,其他平台并没有关闭数据接口,不管是快递公司还是驿站、菜鸟裹裹等。
菜鸟有针对性封杀丰巢背后实质是阿里方面以信息安全为由,要求顺丰、丰巢等加入到阿里云。
因而在顺丰看来,“不顾消费者利益体验,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封杀的其实正是阿里方面”。
但事实上,顺丰与菜鸟不对付早就有迹可循:
第一,2014年5月,顺丰主动中止了部分与淘宝商户的合作,不再递送价格超低的物流件,转向与其他新兴电商平台合作。
第二,2015年4月份,顺丰联合申通、韵达、中通、普洛斯四家物流公司,共同投资创建丰巢科技。丰巢成立后,迅速形成“丰巢派”与“菜鸟派”开始抢占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第三,2016年3月份,天猫官方宣布,取消“顺丰包邮”服务。
第四,今年5月22日,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台上发表演讲时,观众席坐满了三通一达等几乎中国最主要的快递公司负责人,却没有顺丰和它的掌门人王卫。
但更让小编震惊的是,就在5月29日上午,中国邮政、EMS、顺丰等15家邮政快递企业刚与菜鸟网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这15家企业与菜鸟将基于云计算服务,通过电子面单、云客服等产品上的合作来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升级。
从战略合作到互相封杀,前后不过几天,或许只是一场误会?
但如果是误会,为什么直到现在,在顺丰集团的官方微博上,最新的一条微博,依然是互怼的信息。
而菜鸟网络的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就发布了和解的消息,时间是今天凌晨04:38。
看来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或许只是暂时的妥协。
菜鸟和顺丰的矛盾
阿里跟顺丰的矛盾,短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方案,毕竟这是一场谁都想称“王”的夺嫡战。
5月22日,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的演讲,据说得罪了一波人
没流量看视频,就看下边的字,全是重点
网上有人开玩笑说:王卫看了这个视频才和马云闹掰了!(重点来了)
今天的物流公司,给人的感觉是土不啦叽的公司。如果不在技术上投入,是不会有出息的。任何公司最后的利润来源不是规模而是技术。
我看到前几年,物流快递公司之间相互竞争互相杀价,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市场,请记住,市场份额不代表利润,这个时代已经到了!
如果你的快递公司,今天还是靠七大姑八大姨,还是靠亲戚,纯粹靠家族企业,是没办法支撑起来的。
我也发现,快递公司引进了不少人才,但没有看到大家为未来储备优秀的人才,这个速度远远不够,并且还是有点(让我)失望。
很多公司已经上市,更多物流公司在排队上市,但没有发现上市后跟没上市有多大的区别。唯一的感觉是,我(上市快递公司老板)变成了排名多少的富豪了,这没有意义,很快就没了。
把这些(融资)全部花出去那就是个傻子,赵本山那时候说过了,人死了钱还在!融了资了钱还在手上,那就是完全没有用好钱。
你们今天的人才架构远远不够,你们今天上市获得的钱,用的方向不对,用的力度不对,用的角度不对,不要说我是空穴来风,我还是仔细研究过、看过。
我对今天绝大部分的快递公物流公司的能力,和对未来的投入,表示担忧!
但有一点肯定 我直截了当的讲:
不管你们同不同意,这里至少一半的人,十年以后都不会在这里 了!这就是残酷的未来。
马云,虽然王卫没坐在下边,可是互联网如此发达,你可知道他看到此视频什么感觉?
顺丰付了28亿“掐架费”,或许未来还会翻脸
受此次事件影响,6月2日顺丰控股(002352)股价低开低走,收盘下跌1.28%,总市值2229.48亿元,下跌28亿元,还有媒体报道王卫身价蒸发了近20亿元。
淘宝也没有好太多。虽然只有2天时间,但默认顺丰配送的天猫、淘宝商家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虽然双方目前达成和解,但是心结已结。顺丰与菜鸟战略冲突摆上了台面。双方都会努力做布局。
顺丰王卫一直想打造“物流+电商”。凭借运送优势,顺丰曾多次尝试电商业务,从“顺丰E商圈”、顺丰优选、嘿店、到风趣海淘等,均未成功。
但“物流+电商”、与阿里的“电商+菜鸟”殊途同归。
此外,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的市值也位列全球前十了。马云想要超越亚马逊,必须自控物流。
双方战略目标一致又互相忌惮,即使短期言和,或许将来还是要“翻脸”。
不过,顺丰、菜鸟握手言和,正是大多数消费者所希望的。因为“618”来了,大家关心的是天猫淘宝的包裹是否准时到,是与非没那么的重要。
电商用户最基本的诉求,就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查看包裹信息。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与顺丰开撕 的文章

 

随机推荐